第21章第3课时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讲义(机构专用)

第21章第3课时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讲义(机构专用)
第21章第3课时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讲义(机构专用)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讲义

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

第3课时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目的1.了解配方的意义和方法;

2.掌握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会用配方法解简单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重点配方法的应用

教学内容

知识要点

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配方法: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

目的:降次,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成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步骤:

(1)移项,把常数项移到方程右边,左边只含二次项和一次项.

(2)二次项系数化为1.

(3)配方,方程两边分别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然后将方程整理成(x+n)2=p的形式.

(4)降次.若p≥0,则根据直接开平方法求其解;若p<0,则原方程无实数根.

对应练习

1.方程的根为( ).

(A) 124,4x x ==- (B) 124,0x x =-=

(C) 120,2x x == (D) 124,0x x ==

2.用配方法解方程0582=+-x x ,正确的变形为 ( ).

(A) 11)6(2=-x (B) 11)4(2=-x

(C) 2

(4)11x -=- (D) 以上都不对

3.方程2160y +=的根是( ).

(A)4 (B)4- (C)4± (D) 无实数根

二、填空题

4.根据题意填空:

(1) 226___(__)x x x ++=+; (2) 225___(__)x x x -+=-; (3) 224___(__)3

x x x ++=+ (4) 22412___(23)x x x ++=+ 三、解答题

5.用配方法解方程:

(1) 242x x +=; (2) 27304

x x --=;

(3) 2483x

x -=-; (4) 2441018x x x ++=-;

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及练习

知识框架 知识点、概念总结 1.一元二次方程: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有四个特点: (1)含有一个未知数; (2)且未知数次数最高次数是2; (3)是整式方程。要判断一个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先看它是否为整式方 程,若是,再对它进行整理。如果能整理为 ax 2 +bx+c=0(a≠0)的形式,则这个方程就为一元二次方程。 (4)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 2 +bx+c=0时,应满足(a≠0) 3.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 ?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 2 +bx+c=0(a ≠0)。 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化成ax 2+bx+c=0(a ≠0)后,其中ax 2 是二次项,a 是二次项系数;bx 是一次项,b 是一次项系数;c 是常数项。 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b a x =+2)(的一元二次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知, a x +是 b 的平方根,当0≥b 时,b a x ±=+,b a x ±-=,当b<0时,方程 没有实数根。 (2)配方法 配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它不仅在解一元二次方程上有所应用,而且在数学的其他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配方法的理论根据是完全平方公式 222)(2b a b ab a +=+±,把公式中的a 看做未知数x ,并用x 代替,则有222)(2b x b bx x ±=+±。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现将已知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化二次项系数为1;常数项移到右边;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使左边配成一个完全 平方式;变形为(x+p)2 =q 的形式,如果q ≥0,方程的根是x=-p ±√q ;如果q <0,方程无实根. (3)公式法 公式法是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它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方法。 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的求根公式: )04(2422≥--±-=ac b a ac b b x (4)因式分解法 因式分解法就是利用因式分解的手段,求出方程的解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常用的方法。 5.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中,ac b 42 -叫做一元二次方 程)0(02≠=++a c bx ax 的根的判别式,通常用“?”来表示,即ac b 42 -=? 知识点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例题: 1、判别下列方程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是的打“√”,不是的打“×”,并说明理由. (1)2x 2-x-3=0. (2)4 y -y 2=0. (3) t 2=0.

(完整word版)初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复习专题

一元二次方程专题复习 韦达定理:如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的两根为12,x x ,则 12b x x a +=-,12c x x a ?= 适用题型:(1)已知一根求另一根及未知系数; (2)求与方程的根有关的代数式的值; (3)已知两根求作方程; (4)已知两数的和与积,求这两个数; (5)确定根的符号:(12,x x 是方程两根); (6)题目给出两根之间的关系,如两根互为相反数、互为倒数、两根 的平方和或平方差是多少、两根是Rt ?的两直角边求斜边等情况. 注意:(1)222 121212()2x x x x x x +=+-? (2)22121212()()4x x x x x x -=+-?; 12x x -= (3)①方程有两正根,则1212 00x x x x ?≥?? +>???>?; ②方程有两负根,则1212 000x x x x ?≥?? +? ; ③方程有一正一负两根,则12 0x x ?>?? ???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培优体系讲义

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 预习归纳 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 ,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 . 3.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 . 例题讲解 【例】把方程(3x -2)(2x -3)=x 2-5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方程的二次项,一次项及常数项和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 基础训练 1.下列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 A .21 10x x =++ B .2110x x =++ C .210xy -= D .22 0x xy y =-+ 2.方程()45x x -=化为一般形式为( ) A .2450x x =-+ B .2450x x =++ C .2450x x =-- D .2 450x x =+- 3.方程23740x x =-+中二次项的系数,一次项的系数及常数项分别是( ) A .3、7、4 B .3、7、﹣4 C .3、﹣7、4 D .3、﹣7、﹣4 4.(2014菏泽)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 +ax +b =0有一个非零根-b ,则a -b 的值为 ( ) A .1 B .-1 C .0 D .-2 5.(2014哈尔滨)若x =-1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3x +m +1=0的一个解,则m 的值为 . 6.把一元二次方程2(x 2+7)=x +2化成一般形式是 . 7.下列数中-1,2,-3,-2,3是一元二次方程x 2-2x =3的根是 . 8.若方程x 2-2x +m =0的一个根是-1,求m 的值. 9.(2013牡丹江)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为ax 2+bx +5=0(a ≠0)的解是x =1,求2013-a -b 的值.

初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复习专题

一元二次方程专题复习 【知识回顾】 1.灵活运用四种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20(0)ax bx c a ++=≠ 四种解法: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 因式分解法,公式法: 12,x x =24b ac -≥0) 注意:(1)一定要注意0a ≠,填空题和选择题中很多情况下是在此处设陷进;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 (3)主要数学方法有:配方法,换元法,“消元”与“降次”. 2.根的判别式及应用(24b ac ?=-): (1)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根的情况: ①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②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③当0?<时,方程无实数根. (2)判定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3)确定字母的值或取值范围。 3.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的应用: 韦达定理:如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的两根为12,x x ,则12b x x a +=-,12c x x a ?= 适用题型:(1)已知一根求另一根及未知系数; (2)求与方程的根有关的代数式的值; (3)已知两根求作方程; (4)已知两数的和与积,求这两个数; (5)确定根的符号:(12,x x 是方程两根); (6)题目给出两根之间的关系,如两根互为相反数、互为倒数、两根的平方和或平 方差是多少、两根是Rt ?的两直角边求斜边等情况. 注意:(1)222121212()2x x x x x x +=+-? (2)22121212()()4x x x x x x -=+-?; 12x x -=

(3)①方程有两正根,则1212 000x x x x ?≥??+>???>?; ②方程有两负根,则1212 000x x x x ?≥??+? ; ③方程有一正一负两根,则12 00x x ?>?????--

初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总结与练习

知识点总结:一元二次方程 知识框架 知识点、概念总结 1.一元二次方程: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有四个特点: (1)含有一个未知数; (2)且未知数次数最高次数是2; (3)是整式方程。要判断一个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先看它是否为整式方程,若是,再对它进行整理。如果能整理为 ax 2 +bx+c=0(a≠0)的形式,则这个方程就为一元二次方程; (4)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 2 +bx+c=0时,应满足(a ≠0); 3.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 2 +bx+c=0(a ≠0)。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化成ax 2 +bx+c=0(a ≠0)后,其中ax 2 是二次项,a 是二次项系数;bx 是一次项,b 是一次项系数;c 是常数项。 4.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直接开平方法 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叫做直接开平方法。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b a x =+2)(的一元二次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知,a x +是 b 的平方根,当0≥b 时,b a x ±=+,b a x ±-=,当b<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2)配方法

配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它不仅在解一元二次方程上有所应用,而且在数学的其他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配 方法的理论根据是完全平方公式2 22)(2b a b ab a +=+±,把公式中的a 看做未知数x ,并用x 代替,则有 222)(2b x b bx x ±=+±。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现将已知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化二次项系数为1;常数项移到右边;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使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变形为(x+p)2 =q 的形式,如果q ≥0,方程的根是x=-p ±√q ;如果q <0,方程无实根. (3)公式法 公式法是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它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方法。 一元二次方程)0(02 ≠=++a c bx ax 的求根公式: )04(2422≥--±-=ac b a ac b b x (4)因式分解法 因式分解法就是利用因式分解的手段,求出方程的解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常用的方法。5.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中,ac b 42-叫做一元二次方程)0(02 ≠=++a c bx ax 的根的 判别式,通常用“?”来表示,即ac b 42-=? 6.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如果方程)0(02 ≠=++a c bx ax 的两个实数根是21x x ,,那么a b x x - =+21,a c x x =21。也就是说,对于任何一个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两根之和等于方程的一次项系数除以二次项系数所得的商的相反数;两根之积等于常数项除以二次项系数所得的商。 7.分式方程 分母里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8.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 解分式方程的思想是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它的一般解法是: (1)去分母,方程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 (2)解所得的整式方程 (3)验根:将所得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若等于零,就是增根,应该舍去;若不等于零,就是原方程的根。 知识点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例题: 1、判别下列方程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是的打“√”,不是的打“×”,并说明理由. (1)2x 2-x-3=0. (2) 4 y -y 2 =0. (3) t 2=0. (4) x 3-x 2=1. (5) x 2-2y-1=0. (6) 21 x -3=0.

人教版 九年级数学 相似形及比例线段讲义 (含解析)

第16讲相似形及比例线段 知识定位 讲解用时:3分钟 A、适用范围:人教版初三,基础偏上 B、知识点概述:本讲义主要用于人教版初三新课,本节课我们首先主要对相似多边形的概念和性质进行讲解,重点是理解相似形的相关概念和相似多边形性质的运用,通过对相似多边形的学习,为后面学习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奠定基础。其次主要讲解比例线段的有关概念和性质,重点在于理解不同概念和性质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熟练比例线段之间的转换,并能结合具体图形,运用比例线段的性质进行解题。最后学习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为下面相似三角形的学习奠定基础。 知识梳理 讲解用时:30分钟 相似形的概念及性质 1、相似形的概念 把形状相同的两个图形称为相似的图形,简称相似形。 2、相似多边形的性质 如果两个多边形是相似形,那么这两个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 的长度成比例;当两个相似的多边形是全等形时,它们对应边的长度的比 值为1。

比例线段相关概念及性质 1、比和比例 一般来说,两个数或两个同类的量a 与b 相除,叫做a 与b 的比,记作:a b (或表示为a b );如果::a b c d =(或a c b d = ),那么就说a 、b 、c 、d 成比例。 2、比例的性质 (1)基本性质: 如果a c b d =,那么ad bc =; 如果a c b d = ,那么b d a c =,a b c d =,c d a b =. (2)合比性质: 如果a c b d = ,那么a b c d b d ++=; 如果a c b d =,那么a b c d b d --=. (3)等比性质: 如果a c k b d ==,那么a c a c k b d b d +===+(如果是实数运算,要注意强 调0b d +≠)。 3、比例线段的概念 对于四条线段a 、b 、c 、d ,如果::a b c d =(或表示为a c b d = ),那么a 、b 、c 、d 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4、黄金分割 如果点P 把线段AB 分割成AP 和PB (AP PB >)两段(如下图),其中AP 是AB 和PB 的比例中项,那么称这种分割为黄金分割,点P 称为线段AB 的黄金分割点.其中, 51 0.6182 AP AB -=≈,称为黄金分割数,简称黄金数。 A P B

高中数学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案1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1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用函数图象的交点解释方程的根的意义. 2.能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的个数,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存在性和根的个数. 3.了解函数的零点与对应方程根的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渗透算法思想,为后面系统学习算法作准备. 2.体验并理解函数与方程的相互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通过探究、思考,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二次函数图象与x 轴的交点的横坐标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关系,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感受数学的系统性. 2.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相互交流,体验并理解函数与方程相互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地认识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根据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的个数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函数零点的概念. 教学难点 函数零点的概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多媒体动画演示) 从某幢建筑物10米高的窗口A 用水管向外喷水,喷出的水流呈抛物线状(抛物线所在平面与墙垂直,如下图),如果抛物线的最高点M 离墙1米,离地面3 40米,则水流落地点B 离墙的距离OB 是多少米? 如下图建立直角坐标系,则A 点坐标为(0,10),M 点坐标为(1, 340).由于M 为最高点,所以可设抛物线为y =a (x -1)2+340,将点A (0,10)代入,得10=a ×1+3 40,a =-310,即抛物线方程为y =-310(x -1)2+3 40.水流落地时B 点纵坐标y =0,代入上式,解得x =3,即水流落地点B 离墙的距离OB 是3米.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学生姓名:闫鹏飞郭 新 教师姓名:李双虎授课日期:7月27日授课科目:数学授课时间:8:30 第几课时:第十八课时 本 次 授 课 内 容 及 授 课 目 标 (教师填写)教学目标: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有关概念;掌握通过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降次 ──解一元二次方程;掌握依据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的方 法;应用熟练掌握以上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它有关的概念. 教学难点: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解题.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的讨论. 教学过程: 1、1、)长方形门的高比宽多6尺8寸,门的对角线长1丈,?那么门的高和宽各是多 少? 2、)如图,如果 AC CB AB AC ,那么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 3、)如果假设AB=1,AC=x,那么BC=________,根据题意,得:________. 整理得:_________. 3、将方程(8-2x)(5-2x)=18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 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4.将方程(x+1)2+(x-2)(x+2)=?1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 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5、求证:关于x的方程(m2-8m+17)x2+2mx+1=0,不论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 二次方程.

新航线一线教师授课表 备注:请学生、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填写并签字确认,我们将以此为依据,进行教学调整 学生签字: 学习管理师签字: 6、配方:填上适当的数,使下列等式成立: (1)x 2+12x+ =(x+6)2 (2)x 2―12x+ =(x ― )2 (3)x 2+8x+ =(x+ )2 从上可知:常数项配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 7、:解方程:x 2+8x ―9=0 8、某林场计划修一条长750m ,断面为等腰梯形的渠道,断面面积为1.6m 2,?上口宽比 渠深多2m ,渠底比渠深多0.4m . (1)渠道的上口宽与渠底宽各是多少? (2)如果计划每天挖土48m 3,需要多少天才能把这条渠道挖完? 作 业 课 后 单元测试题1----8 思考题1 学生 评语

初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解一元二次方程: 例1 x 2 -4-(2x+4)=0 (因式分解法)解:(x+2)(x-2)-2(x+2)=0 (x+2)[(x-2)-2]=0 (x+2)(x-4)=0 所以 x 1=-2 , x 2=4. (配方法)解:x 2 -2x-8=0 X 2-2x=8 X 2 -2x+(-1)2 =8+(-1)2 即(x-1)2=9 X-1=±3 所以 x 1=4 , x 2=-2. (公式法)解:x 2 -2x-8=0 →Δ=(-2)2 -4×1×(-8) =36>0 所以 x 1,2=1 236)2--?±( 即x 1=4 , x 2=-2. (“x 2 +(a+b)x+ab=0→(x+a)(x+b)=0”法) 解:x 2-2x+(-4)2?=0 (X-4)(x+2)=0 所以 x 1=4 , x 2=-2. 1

例2 用配方法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 (1) x 2 -6x+5=0; (2) 2x 2 +4x-3=0; (3) 9x 2 +6x-1=0; (4) 4x 2-12x+m=0 (m 为任意实数). 解:(1) x 2-6x=-5 X 2 -6x+(-3)2 =-5+(-3)2 即(x-3)2 =4 X-3=±2 所以 x 1=5 , x 2=1. (2) x 2 +2x=2 3 X 2 +2x+12 =2 3+12 (X+1)2 =2 5 X+1=± 210 所以 x 1=-1+ 2 10 , x 2=-1- 2 10 (3) (3x)2 +2×3x=1 (3x)2 +2×3x ×1+12 =1+12 (3x+1)2=2 3x+1=2± 所以x 1=32 1-+ ,x 2=-3 2 1+ . 2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讲义

九年级上册数学讲义 姓名: 电话:

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1、 一元二次方程 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而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方程,一般地,这样的方程都整理成为形如 ax bx c a 200++=≠()的一般形式,我们把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其中ax bx c 2,,分别叫做 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a 、b 分别是二次项和一次项的系数。 如:24102 x x -+=满足一般形式ax bx c a 2 00++=≠(),2412 x x ,,-分别是二次项、一 次项和常数项,2,-4分别是二次项和一次项系数。 注:如果方程中含有字母系数在讨论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时,则需要讨论字母的取值范围。 ●夯实基础 例1 把下列方程先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再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1) 272y y =- (2) ()()512152y y y +-=- (3)()m x n mx x 2 2 10++-=(是未知数) 例2 已知关于x 的方程22(2)1a x ax x --=-是一元二次方程,求a 的取值范围. 例3 若一元二次方程222(2)3(15)40m x m x m -+++-=的常数项为零,则m 的值为_________. ●能力提升 例4若方程(m-1)x 2+ x=1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m≠1 B .m≥0 C .m≥0且m≠1 D .m 为任何实数 ●培优训练 例5 m 为何值时,关于x 的方程2 ((3)4m m x m x m -+=是一元二次方程. 第一讲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初中数学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目标 1、理解间接即通过变形运用开平方法降次解方程,并能熟练应用它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2、通过复习可直接化成x2=p(p≥0)或(mx+n)2=p(p≥0)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引入不能直接化成上面两种形式的解题步骤. 重点:讲清“直接降次有困难”,如x2+6x-16=0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题步骤.难点:不可直接降次解方程化为可直接降次解方程的“化为”的转化方法与技巧. 【课前预习】 导学过程 阅读教材部分,完成以下问题 解下列方程 (1)3x2-1=5 (2)4(x-1)2-9=0 (3)4x2+16x+16=9 填空: (1)x2+6x+______=(x+______)2;(2)x2-x+_____=(x-_____)2 (3)4x2+4x+_____=(2x+______)2.(4)x2-x+_____=(x-_____)2 问题:要使一块长方形场地的长比宽多6cm,并且面积为16cm2,场地的长和宽应各是多少?

思考? 1、以上解法中,为什么在方程x 2+6x=16两边加9?加其他数行吗? 2、什么叫配方法? 3、配方法的目的是什么? 这也是配方法的基本 4、配方法的关键是什么? 用配方法解下列关于x 的方程 (1)2x 2-4x-8=0 (2)x 2-4x+2=0 (3)x 2-21x-1=0 (4)2x 2+2=5 总结: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课堂活动】 活动1、预习反馈 活动2、例习题分析 例1用配方法解下列关于x 的方程: (1)x 2-8x+1=0 (2)2x 2+1=3x (3)3x 2-6x+4=0

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21章 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活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数学活动 一、活动导入 1.导入课题:老师在黑板上画1个点,说明点是几何中最基本的图形,许多点排列起来可以构成一个点阵,点阵是非常有趣的图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点阵中的规律”.(板书课题) 2.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点阵(数学模型),了解并掌握一些点阵及数学模型的变化规律. (2)探究三角点阵中前n行的点数和的计算公式. (3)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和三角点阵中前n行的点数和的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4)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和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活动重、难点: 重点:探究三角点阵中前n行的点数和的计算公式,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和三角点阵中前n行的点数和的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难点: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和点阵中前n行的点数和的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二、活动过程 活动1三角形点阵 1.活动指导 (1)活动内容:三角形点阵. (2)活动时间:10分钟. (3)活动方法:完成活动参考提纲. (4)活动参考提纲: 图1是一个三角形点阵,从上向下数有无数多行,其中第一行有1个点,第二行有2个点……第n行有n个……观察图形,完成下面各题. ①下表是该点阵前n行的点数和,请你按要求把它填写完整. ②若该三角点阵前n行的点数和是300,求行数n.

由①知前n行的点数和为=300,解得n1=24,n2= -25(舍去),即行数n为24. ③该三角点阵前n行的点数和能是600吗?如果能,求出其行数n;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前n行的点数和=600,解得n1=, n2=,因为n是正整数,方程的两根均不符合条件,所以三角点阵前n行的点数和不能是600. ④如果把图中的三角点阵中各行的点数依次换为2,4,6,…,2n,…,你能探究出前n行的点数和满足什么规律吗? 前n行的点数和为=n(n+1) ⑤在④中,三角点阵中前n行的点数和能是600吗?如果能,求出n;如果不能,试用一元二次方程说明道理. 依题意,n(n+1)=600.解得n1=24,n2= -25(舍去). 即n的值为24. 2.自学:学生参考活动指导进行活动性学习. 3.助学: (1)师助生: ①明了学情:明了学生归纳公式、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等方面的情况. ②差异指导:对困难学生从归纳公式、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等方面进行指导. (2)生助生:学生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4.强化: (1)三角点阵中前n行的点数和的计算公式. (2)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和三角点阵中前n行的点数和的计算公式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活动2正六边形点阵 1.活动指导 (1)活动内容:正六边形点阵. (2)活动时间:8分钟.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讲义(全册)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讲义(全册) 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 教材内容 1.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的乘除;最简二次根式.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次根式是在学完了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反比例正函数》、第十八章《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等内容的基础之上继续学习的,它也是今后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2)理解(a≥0)是一个非负数,()2=a(a≥0),=a(a≥0). (3)掌握·=(a≥0,b≥0),=·; =(a≥0,b>0),=(a≥0,b>0). (4)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并灵活运用它们对二次根式进行加减. 2.过程与方法 (1)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探讨、分析问题,师生共同归纳,得出概念.?再对概念的内涵进行分析,得出几个重要结论,并运用这些重要结论进行二次根式的计算和化简. (2)用具体数据探究规律,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并运用规定进行计算.(3)利用逆向思维,?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规定的逆向等式并运用它进行化简. (4)通过分析前面的计算和化简结果,抓住它们的共同特点,?给出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来对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达到对二次根式进行计算和化简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规定准确计算和化简的严谨的科学精神,经过探索二次根式的重要结论,二次根式的乘除规定,发展学生观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二次根式(a≥0)的内涵.(a≥0)是一个非负数;()2=a(a≥0);=a(a≥0)?及其运用. 2.二次根式乘除法的规定及其运用. 3.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4.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 1.对(a≥0)是一个非负数的理解;对等式()2=a(a≥0)及=a(a≥0)的理解及应用.2.二次根式的乘法、除法的条件限制. 3.利用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把一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 教学关键 1.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从具体到一般的推理能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培养学生利用二次根式的规定和重要结论进行准确计算的能力,?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单元课时划分 本单元教学时间约需11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21.1 二次根式3课时 21.2 二次根式的乘法3课时 21.3 二次根式的加减3课时 教学活动、习题课、小结2课时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1章《一元二次方程》全章教案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用资料 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21.1 一元二次方程 1.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式ax 2+bx +c =0(a ≠0),分清二次项及其系数、一次项及其系数与常数项等概念. 2.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概念,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重点 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般式ax 2+bx +c =0(a ≠0)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等概念,并能用这些概念解决简单问题. 难点 一元二次方程及其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的识别. 活动1 复习旧知 1.什么是方程?你能举一个方程的例子吗? 2.下列哪些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并给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一般形式. (1)2x -1 (2)mx +n =0 (3)1 x +1=0 (4)x 2=1 3.下列哪个实数是方程2x -1=3的解?并给出方程的解的概念. A .0 B .1 C .2 D .3 活动2 探究新知 根据题意列方程. 1.教材第2页 问题1. 提出问题: (1)正方形的大小由什么量决定?本题应该设哪个量为未知数? (2)本题中有什么数量关系?能利用这个数量关系列方程吗?怎么列方程? (3)这个方程能整理为比较简单的形式吗?请说出整理之后的方程. 2.教材第2页 问题2. 提出问题: (1)本题中有哪些量?由这些量可以得到什么? (2)比赛队伍的数量与比赛的场次有什么关系?如果有5个队参赛,每个队比赛几场?一共有20场比赛吗?如果不是20场比赛,那么究竟比赛多少场? (3)如果有x 个队参赛,一共比赛多少场呢? 3.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大3,且两个数之积为0,求这两个数. 提出问题: 本题需要设两个未知数吗?如果可以设一个未知数,那么方程应该怎么列? 4.一个正方形的面积的2倍等于25,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活动3 归纳概念 提出问题: (1)上述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类比一元一次方程,我们可以给这一类方程取一个什么名字?

中考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总结

中考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总结 知识框架 知识点、概念总结 1.一元二次方程: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有四个特点: (1)含有一个未知数; (2)且未知数次数最高次数是2; (3)是整式方程。要判断一个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先看它是否为整式方程,若是,再对它进行 整理。如果能整理为 ax 2 +bx+c=0(a≠0)的形式,则这个方程就为一元二次方程。 (4)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 2 +bx+c=0时,应满足(a≠0) 3.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 2 +bx+c=0(a ≠0)。 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化成ax 2+bx+c=0(a ≠0)后,其中ax 2 是二次项,a 是二次项系数;bx 是一次项,b 是一次项系数;c 是常数项。 4.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直接开平方法 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叫做直接开平方法。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 b a x =+2)(的一元二次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知,a x +是b 的平方根,当0≥b 时,b a x ±=+,b a x ±?=,当b<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2)配方法 配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它不仅在解一元二次方程上有所应用,而且在数学的其他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配方法的理论根据是完全平方公式2 2 2 )(2b a b ab a +=+±,把公式中的a 看做未知数x ,并用x 代替,则有2 2 2 )(2b x b bx x ±=+±。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现将已知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化二次项系数为1;常数项移到右边;方 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的平方,使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变形为(x+p)2 =q 的形式,如果q ≥0,方程的根是x=-p ±√q ;如果q <0,方程无实根. (3)公式法 公式法是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它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方法。 一元二次方程)0(02 ≠=++a c bx ax 的求根公式:

高中数学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习题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习题 1、一元二次方程0422=-+x x 的根的情况是----------------------------------------( ) A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且两根同号 C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且两根异号 D 、没有实数根 2、已知关于x 的方程012=++-k kx x 有两个负根,则实数k 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 3、当∈m ____________时,二次方程01032=+-m x x 有两正实根; 当∈m __________时,二次方程 01032=+-m x x 有一正根一负根。 4、关于x 的二次方程 (1)有两个大于2的实根,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2)有两个小于2的实根,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3)一根大于2,一根小于2,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2 (2)50 x m x m +-+-=225.p αβαβ为什么数时,关于x 的方程7x -(p+13)x+p -p-2=0的两根,分别满足0<<1,1<<2?

答案: 1, C 2, 3,(1) , (2) 4,(1) (2) ()()()2245022,-5≤-??>?? 解得(1,2--210430100303m m ???=-??≥??>???>??2523m ?<≤解得:21043003m m ???=-??≥??????解得或

鲁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整式方程的意义;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正确识别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引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概念理解的完整性和深刻性. 情感与态度目标 由知识来源于实际,树立转化的思想,由设未知数列方程向学生渗透方程的思想方法,由此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及一般形式. 难点:正确识别一般式中的“项”及“系数”;判定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根.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1.用电脑演示下面的操作:一块长方形的薄钢片,在薄钢片的四个角上截去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然后把四边折起来,就成为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演示完毕,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和剪刀,实际操作一下刚才演示的过程.学生的实际操作,为解决下面的问题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手、脑、眼并用的能力. 2.现有一块长80cm,宽60cm的薄钢片,在每个角上截去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然后做成底面积为1500cm2的无盖的长方体盒子,那么应该怎样求出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 教师启发学生设未知数、列方程,经整理得到方程x2-70x+825=0,此方程不会解,说明所学知识不够用,需要学习新的知识,学了本章的知识,就可以解这个方程,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学生看投影并思考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复习提问 (1)什么叫做方程?曾学过哪些方程? (2)什么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元”和“次”的含义? (3)什么叫做分式方程? 2.引例:剪一块面积为150cm2的长方形铁片使它的长比宽多5cm,这块铁片应怎样剪?

中考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经典压轴题及答案

一、一元二次方程 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解方程: 2212x x 6x 9-=-+() 【答案】124x x 23 ==-, 【解析】试题分析:先对方程的右边因式分解,直接开平方或移项之后再因式分解法求解即可. 试题解析:因式分解,得 2212x x 3-=-()() 开平方,得 12x x 3-=-,或12x x 3-=--() 解得124x x 23 ==-, 2.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04 m mx m x -++ =. (1)当m 取什么值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当4m =时,求方程的解. 【答案】(1)当1m >-且0m ≠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134 x +=, 234 x = . 【解析】 【分析】 (1)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0?,代入求m 取值范围即可,注意二次项系数≠0; (2)将4m =代入原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 (1)由题意得:24b ac ?=- =()2 2404m m m +->,解得1m >-. 因为0m ≠,即当1m >-且0m ≠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把4m =带入得24610x x -+=,解得1x = ,2x =. 【点睛】 本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以及求解,熟练掌握根的判别式以及一元二次方程求解是加大本题的关键. 3.某社区决定把一块长50m ,宽30m 的矩形空地建成居民健身广场,设计方案如图,阴

影区域为绿化区(四块绿化区为大小形状都相同的矩形) ,空白区域为活动区,且四周的4个出口宽度相同,当绿化区较长边x 为何值时,活动区的面积达到21344m ? 【答案】当13x m =时,活动区的面积达到21344m 【解析】 【分析】 根据“活动区的面积=矩形空地面积﹣阴影区域面积”列出方程,可解答. 【详解】 解:设绿化区宽为y ,则由题意得 502302x y -=-. 即10y x =- 列方程: 50304(10)1344x x ?--= 解得13x =- (舍),213x =. ∴当13x m =时,活动区的面积达到21344m 【点睛】 本题是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题,确定等量关系是关键,本题计算量大,要细心. 4.某水果店销售某品牌苹果,该苹果每箱的进价是40元,若每箱售价60元,每星期可卖180箱.为了促销,该水果店决定降价销售.市场调查反映:若售价每降价1元,每星期可多卖10箱.设该苹果每箱售价x 元(40≤x ≤60),每星期的销售量为y 箱. (1)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当每箱售价为多少元时,每星期的销售利润达到3570元? (3)当每箱售价为多少元时,每星期的销售利润最大,最大利润多少元? 【答案】(1)y =-10x +780;(2) 57;(3)当售价为59元时,利润最大,为3610元 【解析】 【分析】 (1)根据售价每降价1元,每星期可多卖10箱,设售价x 元,则多销售的数量为60-x, (2)解一元二次方程即可求解, (3)表示出最大利润将函数变成顶点式即可求解. 【详解】 解:(1)∵售价每降价1元,每星期可多卖10箱, 设该苹果每箱售价x 元(40≤x≤60),则y=180+10(60-x )=-10x+780,(40≤x≤60), (2)依题意得: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2.2用配方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第1课时用配方法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同

2 第1课时 用配方法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 知识点 1 直接开平方法 1.一元二次方程x 2-16=0的根是( ) A .x =2 B .x =4 C .x 1=2,x 2=-2 D .x 1=4,x 2=-4 2.对于形如(x +m )2=n 的方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以直接开平方得x =-m ±n B .可以直接开平方得x =-n ±m C .当n ≥0时,直接开平方得x =-m ±n D .当n ≥0时,直接开平方得x =-n ±m 3.一元二次方程(x +6)2-9=0的解是( ) A .x 1=6,x 2=-6 B .x 1=x 2=-6 C .x 1=-3,x 2=-9 D .x 1=3,x 2=-9 4.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1)2-m =0有实数根,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m ≥-34 B .m ≥0 C .m ≥1 D .m ≥2 5.若一元二次方程(x +6)2=5可转化为两个一次方程,其中一个一次方程是x +6= 5, 则另一个一次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 6.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下列方程: (1)(2x +1)2-6=0;

(2)(x-2)2+4=0. 知识点2 用配方法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7.用配方法解方程x2+2x-5=0时,原方程应变形为( ) A.(x-1)2=6 B.(x+1)2=6 C.(x+2)2=9 D.(x-2)2=9 8.将x2+49配成完全平方式,需加上的一次项为( ) A.7x B.14x C.-14x D.±14x 9.若x2-4x+p=(x+q)2,则p,q的值分别是( ) A.p=4,q=2 B.p=4,q=-2 C.p=-4,q=2 D.p=-4,q=-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