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课标修订变化情况解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新旧课标“课程内容”的比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新旧课标“课程内容”的比较整理丨中小学老师参考综合整理凤凰优学、小学数学教育学编者语: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公布,一线教师产生了很多好奇:与旧版相比,此次修订的2022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与方案有哪些变化?新课标对于统编教材下的教学有何新的导向?如何将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实到一线课堂?如何读懂新课标并进行实操?……本文综合整理了初中数学新旧课标“课程内容”的比较及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史宁中教授对于新课标的解读,供大家学习与参考。
一、初中数学新旧课标“课程内容”的比较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内容由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学习领域组成,就课程内容而言,2011年版的“旧课标”与新课标的比较如下:数与代数数与式01 有理数02 实数03 代数式方程与不等式01方程与方程组函数01 函数的概念02 二次函数图形与几何图形的性质01 点、线、面、角02 相交线与平行线03 三角形04 四边形05 圆06 尺规作图07 定义、命题、定理图形的变化01 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与坐标图形与坐标统计与概率抽样与数据分析综合与实践二、面向未来的初中数学课程的变化不久前,史宁中教授做了关于《初中数学课标的变化——对教学的启示》主题讲座,从初中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初中数学课程的变化趋势、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评价四个方面,深度解析了新修订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课程与教学的变化与改革。
(具体文字内容可点击链接→《前沿丨史宁中: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程的核心变化!》)三、面向未来的小学数学课程的变化史宁中教授在主题讲座——《小学数学课程的变化——对教学的启示》,就小学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课程的变化、关注数学课程的整体性与一致性、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四方面做了深度阐述。
01.小学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02.小学数学课程的变化趋势03.关注数学课程的整体性和一致性04. 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3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新修订版)变化与解读及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2023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新修订版)变化与解读及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2023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是中国教育部发布的最新修订版数学课程标准。
该标准主要针对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进行了新的规定和调整,下面将就标准的变化与解读以及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进行说明。
一、2023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变化与解读1. 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和实际应用。
新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突出数学的应用性和实用性。
教学内容设置了更多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数学知识,如应用题的比例、无理数和负数的实际应用等。
2. 强调数学能力的综合发展。
新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探究能力、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等多方面的数学能力。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等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3. 教学内容更加系统完整。
新标准对各个年级的教学内容进行了系统规划和层次安排,确保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连贯性和累积性。
各年级的内容设置更加合理,基础知识与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
二、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1. 注重理解与实践相结合。
新标准强调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我在学习过程中更注重理解知识的含义和方法,并通过实际问题的练习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培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我在学习过程中努力培养自己的分析和推理能力,通过解决各种问题来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3. 适应性学习和拓展学习。
新标准对每个年级的教学内容都有明确的要求,我在学习过程中尽量按照标准的要求进行学习,同时也积极拓展学习内容,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4. 做好总结和复习。
新标准的教学内容更为系统完整,我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做好总结和复习,以及时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确保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总之,2023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变化与解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应用能力。
中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ppt
强化教材编写指导,明确教学改革方向和评价改革重点,对教研 和培训提出具体要求。健全课程实施机制,强化课程实施监测和 督导要求。
数学核心素养 理念的解读
数学核心素养的特征
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关键能力、思 维品质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 综合体现。
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关键能力、思 维品质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 综合体现。
小学数学课程新的变化趋势
加法的认识:
可以用计数的方法认识加法,由4=3+1→3+1=4。 但是,一定要回归到对应的方法,再如比较多少, □□□ □□□□,建立3<4,由□□□ □ □□□□,得出3个加1个与4相等,从而建立相等, 认识加法。 这样教学意义,引导学生理解数学表达:等号的意义, 加法的意义,从而形成数感、符号意识。
解读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新标准
中小学数学新课标
目
一
课程标准修订的总体方向与原则
CONTENTS
录
二
数学核心素养理念的解读
三
小学数学课程新的变化趋势
四
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关注
课程标准修订的 总体方向与原则
课程标准修订的总体方向与原则
一、完善了培养目标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因此要全面落实培养有理想、有本领、 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要求,突出课程育人宗旨。
数学核心 素养的特征
学生在参与数学教学活动中逐步形 成和发展。
对于数学教育具有一致性,具有发 展性,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 都会贯穿始终。
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1
会用数学的眼光 观察现实世界
2
会用数学的思维 思考现实世界
3
会用数学的语言 表达现实世界
2024版中学数学新课标特点解读
2024版中学数学新课标特点解读1.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数学新课标在2024年版中进行了修订与更新,以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
本文档将对2024版中学数学新课标的特点进行详细解读,帮助教师、家长和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运用新课标指导教学和学习。
2. 新课标的总体目标2024版中学数学新课标提出了以下总体目标:- 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数学方法和数学态度;- 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使其能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强化学生的人文精神,让学生认识数学的社会价值和文化意义。
3. 内容标准2024版中学数学新课标在内容上进行了以下调整:- 增加跨学科内容:强调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如与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学科,以及与历史、地理、政治等人文学科的结合;- 强化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引入更多的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视数学思维和方法的培养:增设探究性、综合性课题,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其数学思维和方法。
4. 教学建议针对新课标,教师应做出以下改变:- 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建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氛围;- 注重学生数学思维和方法的培养: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方法。
5. 评价与检测新课标对评价与检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多元化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和结果;- 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反思能力;- 关注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评价中加强对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检测。
6. 结语2024版中学数学新课标的特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实践创新能力以及人文精神。
2022版《数学新课程标准》(新修订)解读与变化-新课程标准培训课件
小学数学课程新的变化趋势
(2)用符号表示研究对象的性质、关系、规律 性质:2n是偶数,其中n表示正整数: 关系:b=a+30小明的爸爸比小明大30岁,如果小明岁时、爸爸b岁,就可以得 到上面的表达式; 规律:s=60t一辆汽车以平均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如果t小时后行驶了s公 里,就可以得到上面的表达式,
数学眼光:培养学生数学抽象能力,体现了数学的一般性特征。 数学思维: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推理能力,体现了数学的严谨性特征。 数学语言:是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体现了数学应用广泛性特征。 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整体上一致性和阶段性的特征 在小学的低年级学段中更具体、更侧重意识 在小学的高年级学段中更一般、更侧重能力。
的思维去观察,思考与表达。
3 学生在参与数学教学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 4 对于数学教育具有一致性,具有发展性,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都会贯穿始终。
数学核心素养理念的解读
(三)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三会”
1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2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3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小学数学课程新的变化趋势
综合与实践:人为规定的量以主题活动放入综合与实践单元 第一学段:
主题活动1购物活动:认识人民币元、角、分 主题活动2时间在哪里:认识时、分、秒 主题活动3我的教室: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相对位置: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主题活动4身体上的尺子:用身体上的“长度”为单位进行测量 主题活动5数学连环画: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记录自己一天的经历,或者,述说一个含有数学知识的 小故事
课程标准修订的总体方向与原则
(三)完善了课程内容结构
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精选和设计课程内容,设置“跨科主题”学习活动,占本学科总课时的 10%,强化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增强了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新课标(数学)解读
新课标数学解读
一、核心素养的重视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和数据分析等方面。
这些核心素养的培养,旨在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未来学习和工作的需要。
二、内容变化的趋势
在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中,内容变化趋势包括对数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以及对数学应用能力的提高。
新课标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评价考试的变化
在评价考试方面,新课标强调素养立意,注重考查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和应用能力。
考试内容将更加注重对数学基本概念和方法的考核,同时突出对数学应用能力的考查。
在考试形式上,将注重创设真实情境,全面考察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应用能力。
四、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数学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维、科学精神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课标数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学会如何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模型分析和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总之,新课标数学在核心素养的培养、内容变化的趋势、评价考试的变化和学生发展等方面都有新的要求和调整。
这些变化旨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素养发展。
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变化与解读
专业素养提升
鼓励数学教师持续学习,提高专业素养,以更 好地适应和推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课程管理与监督机制的完善
加强课程实施监管
通过定期检查和评估,确保课程实施的 质量和效果。
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全面的课程评价体系,对课 程实施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
强化教师培训和指导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确保课程实施的顺利进行。
02
知识点调整
对于一些过时或重复的知识点,新课标进 行了适当的删减和调整,使课程内容更加 精简和高效。
03
知识点整合
新课标还对一些相关知识点进行了整合和 优化,形成了更加完整和系统的数学知识 体系。
跨学科融合与应用
01 课程内容融合
数学与其他学科如物理、化学、生物等融合, 形成跨学科课程内容。
03 课程内容创新
个性化教学
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更 好地满足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多样化
引入信息技术
利用数字化工具和平台,创新教 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注重实践操作
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通过实际 操作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倡导合作学习
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促 进知识的共享与深化。
强调逻辑推理
新版课标加强了对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通过推理证明等 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思维严密性和论证能力。
强调数学建模
新版课标强调数学建模的重要性,通过建模活动,让学生 体验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点更新与调整
01
新增知识点
2022版新课标在原有基础上,新增了一些 重要的数学知识点,以适应现代社会和科 技发展的需要。
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
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新课标有哪些变化?(1)确立核心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核心素养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抽象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与创新意识;②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运算能力、推理能力;③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数据观念、模型观念、应用意识。
2022年提出的核心素养,删除了数感和符号意识,这两部分内容已经成为在小学阶段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
相较于小学,初中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更抽象、更侧重能力。
比如:小学阶段要求学生在实际情景中理解数的意义,基于具体问题进行数量关系的比较及数的运算,较为具体;而初中阶段则更加强调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核心问题,并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
在初中阶段,新课标不仅要求学生学会具体知识,更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能够合乎逻辑地论证数学的基本方法与结论,更鼓励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模型分析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课程内容的变化趋势在学习内容方面,初中阶段的数学依然是四个领域: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3)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评价2022年课标,在原有的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上,提出新的要求,融合“四基”“四能”和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形成阶段性评价的主要依据,采用多元的评价主体和多样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自我监控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在学业水平考试方面,新课标特别强调如下两点:①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命题;②坚持素养立意,适当提高应用型、探究性和综合性试题的比例,在题目设置方面,要注重创设真实情境,实现对核心素养导向的义务教育数学学业质量的全面考察。
——基于新课标的学习建议(1)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抛开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学会主动思考与提问,学会利用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数据分析、直观想象等方法发现一般规律与数学模型,加强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监控与自我评价;(2)以大概念的方式进行数学学习,认识数学的本质。
例如,在初中阶段,学生会在不同的年段学习到不同的方程,但是我们可以找到相同的核心概念,体会多种方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理解方程的本质;(3)强化综合应用能力,主动参与数学探究活动,学会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结合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图形的变化、抽样与数据分析等内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意识,从而发展出能够灵活应对考试中的应用型、探究性和综合性试题的能力。
新旧数学课标发生了那些变化
新旧数学课标发生了那些变化新修订课标主要呈现以下八大变化:1. 基本理念“三句”变“两句”,“6条”改“5条”:原来的“三句话”:●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现在的“两句话”:●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修订后与过去的提法相比:有更深的意义和更广的内涵,落脚点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有更强的时代精神和要求(公平的、优质的、均衡的、和谐的教育。
)“6条”改“5条”:在结构上由原来的6条改为5条,将原《标准》第2条关于对数学的认识整合到理念之前的文字之中,新增了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此外,将“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合并为数学“教学活动”。
●原课标: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评价——信息技术●修改后: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2.理念中新增加的提法:●要处理好四个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P49)●有效的教学活动是什么(P2)(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两句话)●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P2)(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注重启发式(P45)●正确看待教师的主导作用(P44)●处理好评价中的关系(P52-58)●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3.关于数学观的修改:课标修改稿:●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感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感言一、回顾数学课程的发展2022年版课程标准已经是第二次修订,第一次修订是在2011年。
每一次修订都有新的变化。
这一次的新变化实际跟数学课程过去20年的发展历史是有关的。
2001年以前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叫作大纲,它明确说道数学课程的目标就是知识、技能,也就今天所说的“双基”。
从2001年开始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
在这之前,老师只是讲知识、技能;从这之后,我们注重“三位一体”,老师不仅要讲知识、技能,还要讲过程与方法,考虑学生的情感、态度。
这个变化在2011年,也就是第一次修订数学课程标准时又进一步整合了,把加上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目标明确了,这个目标就是“四基”“四能”。
“四基”是在原来的“双基”的基础上又加上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
“四能”则是指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次课标修订还制定了新目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这种核心素养也正是“四基”“四能”所要追求的。
知识、技能会很容易被学生遗忘,但是核心素养却可以对一个人的社会生活产生长远的影响。
新课标改革改的并不是内容,而是目标。
希望大家把对新的课程标准的关注集中到目标——核心素养上来。
改革的意义是通过不断变化的目标体现教学导向。
所以,随着新课标的诞生,真正应该起变化的是教学,在教师的引领下才能达成这个目标。
那么,如何把一个课程标准的目标通过教学实践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教学行为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回顾数学课程目标的变与不变是为了告诉老师们重心一定要放在教学上,对目标的了解也是为了改进教学。
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四个要点(一)新的课程宗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对义务教育的课程宗旨进行了新的刻画。
新的课程宗旨分别是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品德修养、知识见识、奋斗精神、综合素质,这是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同志所提到的。
我们为义务教育所做的一切都要奔着这六个宗旨去。
2024年版数学新课标解读
2024年版数学新课标解读2024年版数学新课标解读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对数学课程进行了多次改革,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和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最新版的数学新课标——2024年版,已经正式发布并将在未来几年内逐步实施。
本文将对这一版数学新课标进行解读,分析其变化和意义。
一、课程性质与理念的调整与旧版相比,2024年版数学新课标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强调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
课程性质明确指出,数学课程是一门以数学素养为核心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课程理念方面,强调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多样化发展。
二、课程目标的细化2024年版数学新课标将课程目标细化为四个方面: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
这些目标不仅关注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他们对数学的态度和兴趣。
同时,新课标还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
三、课程内容的变化在课程内容方面,2024年版数学新课标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
首先,加强了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比重,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基础素养。
其次,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模块化设计,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概率与统计、综合与实践四个模块,更加注重知识的整合和交叉。
此外,新课标还增加了实践性强、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内容,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四、教学方式的创新为了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2024年版数学新课标强调了教学方式的创新。
提倡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情境教学、问题解决、合作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新课标还强调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数学问题。
这些创新教学方式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五、评价体系的完善最后,2024年版数学新课标完善了评价体系。
强调评价要多元化、全面化,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还要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一、主要变化与2011版课标相比,2022版课标围绕“核心素养”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建议等方面做了调整。
1.课程目标——核心素养内涵的些微变化2022版课标明确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概况为三方面(“三会”):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并将学生核心素养的表现由2011版课标中的十个关键词(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发展为2022版的十一个方面: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增加了量感,量感主要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
)这一改变能更强烈的感觉到小学阶段核心素养更偏具体,更侧重对经验的感悟和意识的培养。
2.课程内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内容还是由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组成。
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以数学核心内容和基本思想为主线循序渐进进行,每个学段的主题有所不同。
综合与实践强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用主题式和项目式学习方式,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主。
(1)数与代数数与代数里面,把负数、方程和反比例移到了初中,把常见的量的学习移动到了综合与实践领域。
把百分数相关知识移动到了统计与概率领域。
内容的调整,势必会引起教学重点的变化。
调整后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领域就彻底被划分成了“数与运算”和“数量关系”两个主题。
(2)图形与几何图形与几何领域内容变化不大,但是侧重点有所调整。
2022版课标中更强调几何直观,增加了尺规作图相关内容,加强了动手操作。
(3)统计与概率为了适应大数据时代,把百分数放到了统计与概率里,放到该领域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百分数的统计意义。
同时,引导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可以更好地表达和理解百分数,体会百分数中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2023数学新课标变化解读
2023数学新课标变化解读背景介绍在2023年,数学领域的新课标将推出一系列变化。
这些变化旨在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解读2023年数学新课标的变化,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适应这一变化。
重点变化学科结构调整2023年的新课标对数学学科结构进行了调整。
学科包括了基础数学、几何与代数、统计与概率三个模块。
这样的变化有助于学生系统地研究数学的不同方面,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知识点调整新课标对于知识点的选择和强调也进行了调整。
重点关注的知识点包括数的性质和运算、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图形的认识与应用等。
通过这些重点知识点的研究,学生将发展出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将通过实际的问题情境,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巧,来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这样的研究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评价方式调整新课标还对评价方式进行了调整。
除了传统的考试方式外,新的评价方式还将注重学生的非传统表现,如探究性研究、小组合作和项目制作等。
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能力,并激发他们的研究动力。
影响与建议新课标的变化将对教师和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建议教师们提前了解新课标的内容和要求,调整教学计划,创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实际研究效果。
对于学生来说,需要积极主动地参与研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善于与同学进行合作。
结论2023年数学新课标的变化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同时也为他们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通过适应新课标的变化,我们相信学生将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ppt
是科学精神、社会责任。体现了教育的育人功能, 落实了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要求。
数学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
数学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整体上一致性和阶段性的特征,在 小学的低年级学段中更具体、更侧重意识,在小学的高年级学段中更一般、更侧重能力。
二、优化了课程设置
全面落实“五育”并举和创新性人才培养要求,设置九年一贯制课程, 一体化设计道德与法治课程,将劳动、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中独立出来,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前至一年级开设,完善艺术 课程,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强化课 程育人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课程标准修订的总体方向与原则
小学数学课程新的变化趋势
综合与实践: 人为规定的量以 主题活动放入综 合与实践单元
第一学段:
主题活动1 主题活动2 主题活动3 主题活动4 主题活动5
购物活动:认识人民币元、角、分
时间在哪里:认识时、分、秒
我的教室: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相对位置;认 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身体上的尺子:用身体上的“长度”为单位进行测量
小学数学课程新的变化趋势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建议是,在学生已经知道两位数乘以一位数、两位数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基础上让学生自 己探索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方法感悟自己得到计算方法的乐趣、学习数学的兴趣理解算理,培养运算能力, 从未知到已知,体现了转化的教学思想。
建议:先讲1-9,然后讲0和10,这样教 学的理由是基于认识数位的思考,体现 了认数的一致性。
3.传递性:a=b,b=c →a=c
命题②:加一个数比原来的数大,说理:5>0,a+5>a,用基本事实2。 (推理意识)
2022年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
2022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2022版新课标数学做了哪些改变呢?与2011版课标相比,2022版课标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建议等方面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全面,具体变化如下:一、明确界定了数学核心素养内涵2022版新课标新增了核心素养这个概念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示现实世界。
这“三个会”描述的数学导向很明确,就是让数学回归现实世界,回归实际应用,不要再去钻研那些偏难怪题了。
未来的考核应用类的题目会增加,相关学科联合类的题目会增多。
二、调整细化了学段的划分2011版的课标中小学是分为两个学段的,而2022版新课标分为了三个学段:第一学段为一二年级,要求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当中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第二学段为三四年级,要求学生尝试从生活当中独立地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学段为五六年级,要求学生在真实的情境当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探索运用基本的数量关系,以及集合直观,逻辑推理等其他的学科知识相互关联。
每个学段有学业目标和评价标准,分级越细就越容易操作,阶段衔接也就会更加合理。
比如明确了一年级上学期的这个衔接学段的要求,要认识20以内的数,会20以内数的加减法,还明确打了个括号,不含退位减法,能辨认物体和简单图形的形状,会简单地分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并树立信心,如此细化的要求,我们就不用担心说学龄前不学数学,上小学以后就跟不上啦。
学前需要掌握的能力有指挥棒了,该怎么准备,准备到个什么程度,我们就都不用焦虑。
三、结构化整合课程内容学段目标在知识技能方面难度有所下降,把一些知识的学习转移到了初中,但是在问题解决方面的难度则大幅度提升。
比如说他把小学的负数、方程、反比例给挪到了初中,初中还增加了对尺规作图的要求等,从整体来说,小学侧重经验的感悟,即见到过,认识它就行了,初中是需要对概念有所理解,能运用,即更加注重这个素养方面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数学课标修订变化情况解读2011-10-29 20:58:29| 分类:教学理论|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本文引用自杨作旺《关于数学课标修订变化情况解读》关于数学课标修订变化情况解读作者:重庆师范大学黄翔教授重庆师范大学黄翔教授是国家课标修订小组核心成员,下面是黄翔教授关于《数学课程标准修订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培训讲座整理稿。
新修订课标主要呈现以下九大变化:1、基本理念“三句”变“两句”,“6条”改“5条”:原来的“三句话”:●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现在的“两句话”:●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修订后与过去的提法相比:有更深的意义和更广的内涵,落脚点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有更强的时代精神和要求(公平的、优质的、均衡的、和谐的教育。
)“6条”改“5条”:在结构上由原来的6条改为5条,将原《标准》第2条关于对数学的认识整合到理念之前的文字之中,新增了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此外,将“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合并为数学“教学活动”。
●原课标: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评价——信息技术●修改后: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2、理念中新增加的提法:●要处理好四个关系●有效的教学活动是什么●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两句话)●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注重启发式●正确看待教师的主导作用●处理好评价中的关系●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3、关于数学观的修改:原课标:●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标修改稿:●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树立正确的数学教学观: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中最需要考虑的是什么?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4、“双基”变“四基”。
“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四基”与数学素养:●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制定组组长、东北师大校长史宁中教授提出了“数学教学的四基”,引起了数学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以前强调的双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双基教学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讲究精讲多练,主张…练中学‟,相信…熟能生巧‟,追求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操演和熟练,以使学生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较高的学科能力为其主要的教学目标。
现在提出的四基不但包括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增加了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史宁中教授指出:“…基本思想‟主要是指演绎和归纳,这应当是整个数学教学的主线,是最上位的思想。
”关于基本思想方法,陈老师为我们分析了数学思想方法的四大育人功能:一是有利于完善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二是可以提升学生的元认知水平;三是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四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陈老师结合小学数学现有的课标教材重点给我们介绍了小学阶段涉及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比如分类、转化、归纳、数形结合、数学建模、猜想、符号化、方程与函数、极限等数学思想方法。
他系统地为我们解读了这些数学思想方法的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以及应用时的注意事项,陈老师的分析让我认识到在教学中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必要性。
“双基”变“四基”,为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数学教师必须为儿童的学习和个人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数学基础、数学准备和发展方向,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使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素养,不同的人在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
“双基”变“四基”,任重而道远。
常用的小学数学思想方法:对应思想方法、假设思想方法、比较思想方法、符号化思想方法、类比思想方法、转化思想方法、分类思想方法、集合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统计思想方法、极限思想方法、代换思想方法、可逆思想方法、化归思维方法、变中抓不变的思想方法、数学模型思想方法、整体思想方法等等。
5、关于设计思路的修改:●学段划分保持不变;●对课程目标动词及水平要求的设计基本保持不变,增加了目标动词的同义词;●对四个学习领域的名称作适当调整;●对学习内容中的若干关键词作适当调整对其意义作更明确的阐释。
6、四个领域名称的变化:原课标: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修改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7、主要的关键词的变化:●原课标: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修改后: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模型思想、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数据分析观念最近一次修改又加上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符号感为何改为符号意识?●符号感(Symbol Sense)●原课标:“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修改稿:“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一般性的运算和推理。
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符号感与数感都用“感”,“感”的表述过多。
符号感主要的不是潜意识、直觉。
符号感最重要的内涵是运用符号进行数学思考和表达,进行数学活动。
“意识”有两个意思:第一,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可以进行推理;第二,用符号进行的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果具有一般性。
所以这是一个“意识”问题,而不是“感”的问题。
数学的本质是概念和符号,并通过概念和符号进行运算和推理。
所以只能用“意识”。
8、关于课程目标的修改:在总体目标中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改革方向和目标价值取向。
课程目标提法上的一些变化:——明确了使学生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数学“四基)。
——提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目标具体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阐述。
——学段目标的表述方式有所改变9、关于内容标准的修改结构上的变化:数与代数的变化:(在内容结构上没有变化。
)第一学段:①增加“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②使一些目标的表述更加准确。
例如将“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修改为“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第二学段:①增加的内容:●增加“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增加“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增加“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增加“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了解等量关系,并能用字母表示”。
②调整的内容:●将“理解等式的性质”,改为“了解等式的性质”●将“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如3x+2=5,2x-x=3)”,改为“能解简单的方程(如3x+2=5,2x-x=3)”。
③使一些目标的表述更加准确和完整。
例如将“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改为“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了解方程的作用”。
·图形与几何的变化:第一学段①删除的内容●删除“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并将相关要求放在第二学段。
●删除“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并将相关要求放在第二学段。
●删除“会看简单的路线图”,相关要求放入第二学段。
●删除“体会并认识千米、公顷”,相关要求放入第二学段。
②降低要求对于“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不要求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方向,降低要求为知道这些方向。
③使一些目标的表述更加准确和完整。
例如将“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改为“能根据具体事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第二学段:①删掉“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点”。
②增加“知道扇形”。
③使一些目标的表述更加准确和完整。
例如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公式”改为“通过操作,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掌握圆的周长公式”。
统计内容主要变化如下:●第一学段与《标准》相比,最大的变化是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包括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不要求学生学习“正规”的统计图(一格代表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以及平均数(这些内容放在了第二学段)。
●第二学段与《标准》相比,在统计量方面,只要求学生体会平均数的意义,不要求学生学习中位数、众数(这些内容放在了第三学段)。
●加强体会数据的随机性。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主要是依靠概率来体会随机思想的,《标准(修改稿)》希望通过数据分析使学生体会随机思想。
概率内容主要变化如下:●第一学段、第二学段的要求降低。
在第一学段,去掉了《标准》对此内容的要求。
第二学段,只要求学生体会随机现象,并能对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做定性描述。
●明确指出所涉及的随机现象都基于简单随机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是有限的、每个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相同的。
第一学段:①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包括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删除“象形统计图、一格代表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平均数”的内容,相关要求放在了第二学段。
②删除“知道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获取数据信息”。
③删除“不确定现象”部分,相关要求放在了第二学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