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材料题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含答案)1.XXX认为“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那么他是如何运用这些“镜子”的呢?他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注重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和劳役。

同时,他也注意XXX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

他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以减轻人民负担。

XXX也“以人为镜”,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听取忠言。

他重用敢于直言的XXX,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

2.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涉及到行省的重要性。

在元代之前,各朝代的地方行政体制都存在着中央与地方行政区之间空当过大的缺陷。

而元代行省有效地弥补了这一空当,使全国的行政体制基本上做到了上下结合,浑然一体。

行省的权力很大,地方军政大权基本都掌握在行省手中。

虽然这种措施与隋唐以来地方权力逐渐削弱的趋势不协调,但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这是适应形势的较为有效的措施。

元代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政权,巩固地方统治成为比加强中央集权更为迫切的任务。

为此,各地军政两方面必须密切合作,以便能够迅速作出决策。

在这样的背景下,行省就成为军政合一的地方统治核心。

3)16世纪末期;倭寇骚扰给沿海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和伤亡,影响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稳定。

4)福建水师;主帅是XXX;他成功地抵御了倭寇的入侵,保卫了沿海地区的安全。

5)应在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基础上,不断增进政治互信,加强各领域的合作,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促进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日本遣唐使来华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唐朝先进的文化;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建筑技术等带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根据材料一,鉴真东渡发生在XXX统治时期;他东渡日本后,传播了唐朝文化,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

3)根据材料二,倭寇开始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是在16世纪末期;倭寇的骚扰给沿海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和伤亡,影响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稳定。

七年级上册历史材料题整理

七年级上册历史材料题整理

1.连线题:(请将下列相关联的内容用线连起来)(1)朝代人物事件商齐桓公“有功于民”周晋文公牧野之战齐李冰尊王攘夷晋汤城濮大捷秦武王都江堰(2)朝代人物事件公元前2070 年秦孝公秦统一六国公元前1046 年项羽夏朝建立公元前356 年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21 年武王巨鹿之战公元前209 年禹商鞅变法公元前207 年嬴政西周建立(3)成语故事退避三舍桂陵之战赵括围魏救赵巨鹿之战晋文公纸上谈兵城濮之战勾践卧薪尝胆鸿门宴孙膑破釜沉舟长平之战项羽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吴越争霸刘邦项羽材料题尧舜禹禅让制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评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 -—孙中山材料二: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在部落联盟会议上提出后继人问题,有人推荐共工,尧虽不同意,但还是让他担任工师之职,以考验其才能,结果不行,大家又推荐舜,说他能干,于是舜协助尧20年,又代摄行政事8年,得到各方面的锻炼,尧死后,舜才正式主持联盟的事物。

(1)、材料一中的“轩辕”指的是什么?他和谁共同被尊奉为什么?黄帝。

炎帝。

称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2)、从材料二可以看到这种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被称为什么?什么事件之后,这种制度被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或夏传子,家天下)治水问题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材料二: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苍天,尽是此公赐予;万里归一汇。

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

——四川灌县都江堰二王庙楹联请回答:(1)、材料中的“太守"“公”是指哪个历史人物?他是什么时期的人?李冰战国时期(2)、材料中的“太守”的主要历史功绩是是修筑了什么工程?该工程在当时的功能是什么?都江堰防洪灌溉(3)该工程的修建有什么样的历史地位?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促进了秦国经济的发展,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直到今天,还发挥着极大的作用,造福人民。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材料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材料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问答题1、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材料二:“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用火遗迹十分集中。

灰烬堆积很厚,最厚处有6米。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

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环境下,北京人只能过什么样的生活?(2)材料二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史实有什么意义?(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会人民生活的一个什么重大变化?从什么时代开始出现这种现象?答,1,群居生活。

2,北京人已能使用天然火,用火烧烤食物,照明,御寒,驱赶野兽。

火的使用,提高了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是人类进化过程的一大进步3,从使用天然火到人工取火。

山顶洞人时期。

2、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宫室、车船,平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1)材料中的“轩辕”指的是谁(2)除了文中所述外,他还有什么贡献(3)对于这些贡献,哪些是真实可信的?哪些带有神话的色彩?如何看待更科学?答,1,指黄帝。

2,(建造宫室),制作衣裳,叫人挖井,(发明舟车,)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属下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

(被人称为”人文初祖。

”)3,说黄帝时期已能建造宫室,制作衣裳,叫人挖井,发明舟车,养蚕缫丝,发明文字,编出了乐谱等这是可信的,但说是黄帝,嫘祖,伶伦的个人发明,就带有神话色彩了。

实际上是那个时代许多人经过长期探索实践的结果。

因此,历史上的这些记载,反映的应该是黄帝那个时代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

但由于黄帝是公认的华夏始祖,所以人们就把这些发明都归功于他和他的妻子和属下了。

3、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

--《白虎通》(1)材料中认为原始农业兴起的原因是什么?(2)神农氏为什么被后人尊为神?(3)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神农“教民农作”开始于何时?答,1,原因是神农氏教人们制作耒耜,耕作的。

历史】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附答案)

历史】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附答案)

历史】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附答案)1.《英国大百科全书》记载,最早的考试制度是制度和定期举行的考试。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被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

然而,___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了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在___的时代,他去视察御史府时看到许多新录取的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根据这段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得知___描述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而科举制的正式确立标志是___确立了进士科。

3.在___统治时期,她大力发展了科举制度,并且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在位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4.___评价科举制度“唯秉至公,以为取舍”。

___认为这个制度是“平民政治”,并且优于“民主政治”,是“极端平等政治”。

根据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得知,该制度的确立对隋唐社会产生了许多影响,例如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公平公正地选拔人才,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陶活字版是中国古代印刷术的重要成就之一,它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和知识普及。

罗盘针是指南针的前身,它的发明为中国的航海和探险开辟了新的道路。

火炮是中国古代火药武器的代表,它的广泛使用增加了战争的杀伤力,也推动了火药技术的进步。

第三步:评说宋元科技,宋元时期是中国科技发展的黄金时期,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广泛使用都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这些科技成就不仅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也对世界科技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___的评价是有道理的。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的活字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的广泛使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也是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因此,___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___之世。

”材料二: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初中历史典型材料题归纳集锦

初中历史典型材料题归纳集锦

初中历史典型材料题归纳集锦历史典型材料题是初中历史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之一,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归纳和解答问题。

这种题型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和文字表达能力。

下面将就一些常见的历史典型材料题进行归纳和解析。

一、世界历史典型材料题1. 以下材料是有关法国大革命的,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

起初,人民群众要求各种改革和宪法建立,反对封建贵族特权。

但随着革命的发展,革命派推翻了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同时实行了恐怖统治,成立了国民公会。

材料2:大革命期间,尤其是1793年恐怖统治期间,数千人被执行死刑,包括被认为是反革命份子的贵族和支持君主制的人。

恐怖统治结束后,革命开始逐渐走向尾声。

问题:法国大革命的目标是什么?大革命期间的恐怖统治对法国革命的影响是什么?2.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开始了近代化改革,其中包括废除武士阶级和实行普通选举。

材料2: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大规模引进西方技术和制度,加强国家工业和军事实力。

通过改革增强了国家的独立和竞争力。

问题:明治维新对日本的影响是什么?在改革中,日本采取了哪些措施提高国家实力?二、中国历史典型材料题1.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各个封建国家,建立了秦朝,并实行了统一的法律、货币和文字。

材料2:秦末农民起义和刘邦领导的汉族势力的抵抗,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问题:秦皇统一后的改革措施有哪些?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2.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中国被迫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了香港,并赔偿英国巨额赔款。

材料2: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了近代化的改革,包括派遣留学生到国外学习西方科学和文化。

问题:鸦片战争后,中国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通过对历史典型材料题的解析可以看出,这种题型要求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准确的分析和归纳。

七年级历史材料题

七年级历史材料题

4.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促使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著名战役是?(2分) 结合右图将下列三国鼎立的示意图补充完整:(12分)5.依据下图说出:(1)前秦政权是由哪一少数民族建立的?其建立者是谁?(2)前秦与东晋之间发生的一场战争是什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与此战结果类似的战争还有哪些?(写出2个)(3)请你写出两个与这场战争有关的成语6、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我国历史上的著名改革(变法)①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的目的是什么?(2分)有什么意义呢? (4分 )②北魏孝文帝的哪些改革措施促进了民族大融合?(4分) 7.右图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示意图, 请你填出其中所缺内容。

(3分)A B C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鞅(1)商鞅变法时,在行政制度方面“不法古”的主要措施是什么?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2)材料二中“秦王”指的是谁?“秦王扫六合”之后在中央和地方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统治。

材料三 汉初分封的诸侯国,还有相当势力。

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

他还自造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3)材料三反映了汉初社会的那一问题?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4)以上三人实行的政治措施产生了什么共同作用?9.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某同学设计了以下问题,请你帮助他完成。

问题一 爱好和平,反对战争。

墨家的创始人主张___________ ___________,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

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_________看到战争的残酷性,提出“春秋无义ACB战”。

兵家鼻祖___________并不把“百战百胜”作为最高追求,他认为“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用兵的最高追求。

问题二昭君出塞,三世无犬吠之警。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昭君出塞的历史意义?问题三张骞通西域——“凿空”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骞通西域的历史意义10、皇帝说:“如果命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训练1.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材料二:材料三:(1)材料一中的“轩辕”指的是谁?(2)是哪两个部落联合起来平定了蚩尤部落?(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这个人物对人类做出哪些贡献?被后人尊称为什么?2.材料一:夏朝的国王把人当做坐骑,还把自己比为太阳,人们对他恨之入骨,纷纷咒骂他。

材料二:后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巨桥之粟。

(1)材料二出自哪部书?(2)材料一中所描写的“夏朝的国王”和材料二中所描写的“商朝的国王”分别是谁?(3)他们的所作所为最终导致了怎样的后果?给你的启示或者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3.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材料二: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鞅材料三:(1)材料一,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

采取了哪些措施发展本国的势力?(改革措施)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2)材料二“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意思是什么?商鞅变法是在什么时间进行的?是在谁的支持下开始变法的?变法的内容是什么?具有什么作用?(3)材料三是描绘了什么场景?请说说:战国时期的各国变法是当时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材料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材料二:(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他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什么?(2)作者生活在什么时期的哪个国家?他创作了一种新体诗歌是什么?他的代表作是什么?(4)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我国的哪个传统节日和这位诗人有关?(6)结合材料,谈谈你觉得应该学习他什么样的品质?5.材料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1)上图的人物是谁?(2)他是哪个学派的创始人?他所创立的学说在战国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谁?(3)他的主张是什么?(4)他对教育的贡献有哪些?(5)请用一句话评价该人物?(6)读了材料一的三句话,你受到什么启发?6、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材料五:(1)料一的这句话是谁说的?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2)材料二的人物是谁?你如何评价他?(3)材料三、材料四、材料五反映了秦朝的哪些方面的措施?(4)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何积极作用?7.材料一:材料二: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领导者是谁?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的这句话出自哪?是哪位农民领袖说的话?(3)请说出这次起义的时间和地点?(4)请用一句话来评价这次农民起义?8.材料一:材料二:(1)材料一中的中间人物是哪位皇帝?请你结合史实谈谈他在位时的统治措施有哪些?(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场景?我国古代最高的学府是什么?其地点在哪?其主要教材是什么?(3)材料二的现象说明了什么?9.材料一: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初一历史材料题大全

初一历史材料题大全

初一历史材料题是历史考试中的重要题型之一,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初一历史材料题: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唐朝时期,我国对外交流频繁,与许多国家都有往来。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1)唐朝时期,我国对外交流频繁的原因是什么?(2)唐朝时期,我国与哪些国家有往来?请列举两个例子。

(3)为什么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郑和下西洋,规模之大,历时之久,影响之深,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1)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是什么?他一共下西洋几次?(2)郑和下西洋的规模和影响是什么?(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他为什么要下西洋?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清朝时期,我国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导致国家落后挨打。

请问:(1)什么是闭关锁国政策?(2)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是什么?(3)闭关锁国政策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四: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改革家,他们的改革措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商鞅变法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次。

请问:(1)商鞅变法的时间是什么?他是哪个国家的改革家?(2)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是什么?这些措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3)商鞅变法的成功之处在哪里?他的变法为什么能够成功?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五: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他们的发明创造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四大发明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组。

请问:(1)四大发明包括哪些内容?它们分别是谁发明的?(2)四大发明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它们对世界历史又产生了什么影响?希望以上初一历史材料题大全能够帮助到你。

七年级历史材料题

七年级历史材料题

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材料一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

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请回答:(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2分)(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其主要措施。

(2分)(3)用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1分)(4)据材料三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1分)答案:(1)信息: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并推广。

说明:当时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

(2)事件:商鞅变法。

措施:废井田制;奖励耕战;奖励军功;重视农业。

(3)作用:“倾邻国而雄诸侯”。

(4)原因:守旧贵族的反对和秦孝公死而失去了政治支柱。

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西)周分封71国,其中同姓诸侯40国……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

材料二秦朝君臣之间,围绕在地方采取何种统治方式问题,发生过激烈争论……秦始皇认为李斯的话有道理,决定实行郡县制。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说出西周与夏商时期相比在政治上有什么创新之处?(1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的郡县制与西周的政治制度相比有哪些变化?(2分)(3)从上述政治制度对社会产生的积极作用方面,你能得到怎样的启示?(1分)31、(1)政治创新表现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2)郡县制与西周的政治制度相比,主要表现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3)如:不同的政治制度在根据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革,才能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政治制度的变革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稳定与发展等。

人教初一历史上册材料题

人教初一历史上册材料题

中国历史上册训练题(材料说明部分)1.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出自战国时期什么人之口?意思是什么?——商鞅;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不必效法古代。

(2)这一理论属于哪家学派?代表哪个阶级?——法家、地主阶级。

(3)他在哪国实现了这一理论?有何历史影响?——秦国、秦国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4)材料表明商鞅的什么思想?——根据时代变化,时代需要进行改革,变法的思想.。

(5)根据这一思想,商鞅采取了什么行动?包括哪些具体措施——进行了变法行动。

具体措施,废除原来土地的疆界,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建立县制。

(6)表明了商鞅的什么态度?结果如何?——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同旧势力进行斗争的坚决态度。

结果得到秦孝公的支持而进行了变法.(7)谈谈变法的作用是什么?——通过变法,秦国废除了奴隶制度,建立起了封建制度,封建经济得到发展,部队战斗力加强,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8)你能分析一下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吗?——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指导思想和变法措施符合秦国国情以及地主阶级的要求;变法的过程中执行得非常坚决(说话算数,威信很高;秦孝公的信任、重用.)(9)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只有改革,国家才能富强.;我们要象商鞅那样,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改革,勇于创新。

(10)通过学习商鞅变法,结合当今改革开放,说一说,一场改革或变法要想取得成功,需具备哪些条件?改革要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得民心者得天下”;改革要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紧跟时代发展;改革要有良好的环境。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1)这是谁说的话?体现了他的什么主张?——孔子。

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

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

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1、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这句话是谁说的?唐太宗(2)、唐太宗对君与民的关系做何比喻?两者关系怎么样?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

水能够承载船行走,也能够把船掀翻。

(3)、他为何会产生这一认识?因为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训,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

(4)、为此,在他执政后,采取了哪些缓和君民关系的措施?轻徭薄赋,重视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提倡节俭,革除弊政;重用人才,虚心纳谏。

2、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产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材料中的“天朝”和“外夷”分别指什么?天朝指清朝外夷指外国(2)、这句话是谁说的?是乾隆帝说的(3)、这夺段话反映了清朝统治者什么思想?重本抑末,压制工商业的保守思想(4)、据此清朝采取了什么对外政策?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3、条约规定:“中俄两国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往东至海为界。

外兴安岭以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西属俄国,外兴安岭以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东属中国。

”请回答:①此条约的名称是什么?是在何时哪两个国家签订的?《尼布楚条约》1689年中俄②上述内容有何法律作用?③签定上述条约前,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迫使沙俄同意通过谈判来解决问题?当时清朝的统治者是谁?雅克萨之战康熙帝④此外,他还采取了哪些措施维护国家多民族国家的统一?A平定三藩叛乱B册封班禅额尔德尼C平定准葛尔部,亲征葛尔丹4、材料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粤海关志》材料二:“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

”——《清高宗圣训》材料三:“此辈(注:指华侨和商人)多系不安本分之人,若听其去来任意,伊等益无顾忌,轻去其乡而漂流外国者益众矣。

嗣后应必定限期,若逾期不回,是其人甘心流移外方,无可悯惜,朕亦不许令其复回。

如此则贸易欲归主人,不敢稽迟在外矣。

”——《清文献通考》卷33(1)材料中表明“天朝”不愿与外国互通贸易,我们把这种政策称之为什么?这个政策实行了多久?“闭关锁国”政策。

七年级历史材料典型题

七年级历史材料典型题

七年级历史材料典型试题一、综合题1.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历史时期之一,它不仅“和同为一家”,还“迎进来,也走出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

……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度。

﹣﹣(唐)柳宗元材料二如图,2020年2月,在中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关键时期,日本援华物资上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八个字的背后是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深厚的人文渊源。

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

全面的开放与广泛的交流使唐朝文明更加辉煌。

“奈良的贵族……举凡学术、技术、文艺、音乐以及佛教和佛教庙宇的建筑、雕刻、绘画以及有关服饰、器皿、生活方式都在学唐朝。

他们的头脑一刻也不忘记‘在唐国’.只要是唐朝的东西,无论什么都要尽快地引进来”材料三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天可汗”是西北各部对唐朝哪位君主的称呼?材料一体现了“天可汗”时期怎样的民族政策?请举1例说明。

(2)唐朝的繁盛吸引了周边邻国,尤其是日本。

日本政府经常派使团到唐朝来交流学习。

这种交流的使团被称作什么?结合材料二,说一说中国的哪些方面对日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任举2例)。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身上具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4)通过材料二、三,我们可以看出唐朝实行什么样的对外政策?小唐同学学习中国古代史后,想编写一本《中华文明史》,以下是他完成的部分目录:(1)请你参照第一、三节示例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第二节内容。

(2)请你依据本书主题,按照第一章样式续写第二章目录(至少写出两节)。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贞观政要》材料二唐太宗日: “设官公职,以为民也。

七上历史《材料题大汇总》(含答案)

七上历史《材料题大汇总》(含答案)

七上历史《材料题大汇总》(含答案)七年级上册材料分析题训练1、阅读下面材料: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请回答:(1)这段材料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生产情况?神农为什么“教民农作”?(2)列举出这个时期我国长江、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典型代表以及他们种植的农作物。

(1)这段材料反映的是原始农耕时期的生产状况。

神农“教民农作”是因为“人民众多,禽兽不足”。

(2)长江流域原始居民的典型代表是河姆渡原始居民,他们种植水稻;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典型代表是半坡原始居民,他们种植粟。

2、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1)上述材料出自哪位历史人物之口?(2)材料中“轩辕”指的是谁?相传,他对民族有哪些杰出贡献?后人尊称他为什么?(3)材料中“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与哪个事件有关?(1)孙中山(2)黄帝;制造房屋、车船、兵器、衣裳;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其妻发明养蚕、抽丝技术。

联合炎帝打败蚩尤,征服炎帝,统一黄河流域,炎黄部落走向联合,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人文始祖。

(3)涿鹿之战。

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巨桥之粟-----《史记》请回答:(1)这句话是说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那一个君主?(2)哪一次大战导致了商朝的灭亡?(3)试分析一下商朝灭亡的原因。

(1)商朝帝纣(2)牧野之战(3)昏庸乱德,宠幸女人,搜求珍奇贪图享乐,苛捐杂税修造鹿台,横征暴敛充实巨桥,侮慢鬼神,残杀忠臣,酒池肉林,刑法残酷。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1)材料说的是哪个诸侯国称霸的事?(2)这个诸侯国“霸诸侯”的背景是什么?(3)这个诸侯国有哪些称霸的有利自然条件?(4)管仲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5)管仲“相桓公”取得了什么成果?(6)桓公在称霸过程中提出了什么口号?(7)公“霸诸侯”正式被周天子承认的历史事件是什么?(1)齐国。

初中历史典型材料题归纳集锦(最终五篇)

初中历史典型材料题归纳集锦(最终五篇)

初中历史典型材料题归纳集锦(最终五篇)第一篇:初中历史典型材料题归纳集锦《中国历史》第三册材料分析题1、材料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

”材料二:“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终止之理。

”(1)、此话出自何人之口?(2)、他有哪些主要事迹?(3)、对他的最主要事迹如何评价?2、材料一:全国田地,不论男女,按年龄都可以分到一份。

材料二: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此处不足,则迁彼处。

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凡天下田,丰荒相通。

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

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1)、上述材料出自太平天国制订的什么文件?(2)、太平天国制订这一文件的目的何在?(3)、这一文件具有什么进步性和局限性?3、材料:“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战争的结果?(2)、中国军队在这场战争中取得的哪次战斗的胜利?是由谁领导的?(3)、这场战争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后果?4、材料:见教材P74业地图。

(1)、图中的①、②、③分别表示什么地区?(2)、英国殖民者是如何一步步地侵占上述地区的?5、材料一: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材料二:“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1)、上述口号出现在那次运动中?(2)、上述口号中的“国贼”指哪些人?“和约”指什么和约?(3)、这次运动的性质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中国历史》第四册材料分析题1、材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是谁为什么事件而作的?(2)、诗中“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是指这一事件中的哪几次战斗?(3)、这一事件的胜利完成具有什么历史意义?2、材料:“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不予抵抗,力避冲突。

”(1)、这是蒋介石在什么事件之前发给张学良的密电?(2)、该电文的主要意思是什么?(3)、张学良是如何对待该密电的?造成了什么恶果?3、材料一:“枪口对外,齐步向前!不伤老百姓,不打自己人,我们是铁的队伍,我们是铁的心,维护中华民族,永做自由人!”材料二:“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反对华北自治!”(1)、上述材料出现在什么事件中?(2)、这一事件是在什么背景下爆发的?(3)、这一事件的爆发具有什么意义?4、材料:“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七年级部编历史材料题(及答案)(5)

七年级部编历史材料题(及答案)(5)

七年级部编历史材料题(及答案)(5)一、七年级下册材历史料分析综合题1.商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城市发展是商业发展的指向标。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以城市为中心、以城市发展为中心的中国传统社会,城市的变革昭示着社会深刻而全面的变化……以隋唐两宋时期为界限,中国传统城市规模达到顶峰。

城市人口达到一、二百万…唐宋时期城市重心发生了由北向南的转移;宋以后,突破墙的观念界限,城市圈扩大,形成大都市的发展模式。

——宁欣、陈涛《唐宋城市社会变革研究的缘起与历程》材料二:入宋以后,对外交流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虽然陆上对外贸易仍在继续,但规模有限,海上贸易则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对外贸易重心由西北陆路转向东南海路……宋代对外贸易重心之所以转向海洋,其因素是多方面的。

——《由陆及海:宋代贸易格局的转型及衍生》材料三:长安城作为全国政治经济中心,依靠政治的特殊作用,城市经济呈现特殊繁荣,由此成为全国最大的商业都会,城市人口超过百万,与东西方许多国家都有密切交往,因此,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会,有“世界首都”之称。

——何一民《中国城市史纲》材料四:“货殖百物,产于山泽田野,售之于城郭,而流通之以钱。

……城郭乡村之民交相生养,城郭财有余则百货有所售,乡村力有余则百货无所乏。

……城郭之人,日夜经营不息,流通财货,以售百物,以养乡村。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1)材料一中“唐宋时期城市重心发生了由北向南的转移”的经济根源是什么?可以看出宋王朝对待商业的态度是什么?(2)材料二中两宋政府对外贸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导致“宋代对外贸易重心……转向海洋”的因素。

(3)依据材料三,指出唐长安城在布局上的特点。

概括唐长安城成为“世界首都”的原因。

(4)依据材料四,归纳宋朝城乡贸易发展的特点。

并简要分析其贸易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城市发展的认识。

2.“大中国”时序和空间意识是学习历史最基本要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历史材料题
1、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变法改革,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请观察下面
的图片,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图一图二
(1)图一A、B两处的人物分别是谁?图一中的辩论结束后,秦国开始了哪一重大变法活动?简述这一变法活动的主要内容。

意义分别是什么?
(2)图二中的姓氏改变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再举出该事件中的三项改革措施。

上述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3)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2、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2012年5月23日,由安徽广播电视台重点投资制作的大型历史史诗战争电影《淝水之战》举行签约仪式。

该剧讲述南北朝时期,前秦苻坚欲荡平江南的东晋,发起淝水之战并最终兵败国灭的故事。

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淝水之战”发生在哪一年?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淝水之战结局对东晋的影响。

(2)除淝水之战外,列举秦汉以来,你所熟知的以少胜多战役三例。

(写出时间、名称)
(3)材料二描写了南朝时江南的什么景象?简述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3、阅读下列材料:
胡,中国古代对西、北部少数民族的称呼。

“胡说”一词始于东晋之后,这时候,居住在西北的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称之为五胡。

胡人说话中原人听不懂,因此,中原人把他们的话叫胡说。

八道,即八正道,一称八圣道。

而听不懂佛法,又看不懂佛文的人,把胡人讲解佛经说成是“胡说八道”。

故后世以“胡说”“胡说八道”“一派胡言”等词语比喻不可信。

——百度百科(1)上述材料中的哪个少数民族灭亡了西晋?前秦是由五胡中的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重用汉人王猛为丞相,统一了黄河流域的前秦王是谁?
(2)材料中的“东晋”的建立者是谁?建立于哪一年?
(3)4世纪后期,五胡中的“鲜卑族”建立了什么政权?到谁在位时进行了改革?
(4)“佛教”什么时候开始传入我国?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的统治者命人开凿石窟,其中在河南洛阳开凿了什么石窟?
(5)由“胡说八道”这一成语的来历你会想到什么?
4、观察下面三本中国古代人物系列小人书,回答有关问题:
图 一 图 二 图 三
(1)图一中人物对造纸事业做出了怎样的贡献?有什么历史意义?
(2)图二人物的贡献是什么?和他同时期的另一位医学家是谁?介绍一下这位医学家的著作。

(3)与图三人物有关的发明是什么?简要评价他的这个发明。

(4)三个人物都生活在哪一时期?试着总结这一时期科技发展的原因。

35、某同学学习《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后,为了方便记忆,整理了以下表格,请你帮他
35、读《三国鼎立形势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三国中A
国的都城在
B 国的都城在
C 国的都城在
(2)三国形成过程中发生了两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地点在:D , 时间 年,影响; ;地点在E ,时间 年,指挥者 。

影响: 。

(3)三国鼎立局面最后形成的时间是 年,结束于 年。

31、阅读下列材料:
“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请回答:(1)这句话是谁说的?他是什么时期人?
(2)他的代表作是什么?这部书的体例是什么?
(3)请简要介绍这部史学名著的内容和历史地位 。

(4)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
A B
C
D 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