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育】最新高中地理第1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2节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学案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
1.2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预习案【课程标准】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归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学习目标】了解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危害,归纳当代环境问题特点,培养综合分析宏观问题的能力。
【学法指导】先通读教材标注关键词,重点掌握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危害。
依据导学案对课本进行标记和勾画,完成导学案。
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构建梳理自我完善《2002年地球生态报告》显示,人类若依照目前的速度继续消耗地球资源,那么所有的自然资源会在2075年之前耗尽。
一、环境问题的表现为什么会出现资源短缺,八大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
(在课本上勾画并标注)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2.人为原因:环境问题的产生,人为原因更为重要,具体表现为矛盾冲突。
(勾画课本并理解)三、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与历史上的环境问题相比,理解并勾画课本)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2.过程的不可逆性3.规模的全球性【我的疑问】1.2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探究案【学习目标】通过分析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和对于保护环境知行差距的调查,树立保护环境的自律性和责任感。
【使用说明】明确目标,迅速梳理探究题目要点,提高自主探究效率。
积极参与合作探究,碰撞智慧,各取所需,总结提升。
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带“★”的问题。
合作探究智慧共享探究一:2016年和,江苏某学校迁入新址后,493名学生先后被检查出皮炎、血液指标异常等情况。
专家调查发现新枝附近新开挖地块曾经是化工厂旧址,土壤污染严重,污染物成分与学生疾病直接相关。
1.简析学校附近有污染的地块引发学生疾病的主要途径。
2.土壤污染比大气污染、水污染危害更大请说出其理由。
探究二:小杜的家乡,有一座青翠的山,村庄前还有一条河流,人们世世代代以种田为生。
后来,人们在山上发现了铁矿,于是在这里修起了道路,开采铁矿。
但没过多久,洗矿的水流入河中,河水慢慢变黑,青山也慢慢变禿,农田也减产了。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二节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教学案 高二地理教学案
第二节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情景导入先思考——————思考探究:此漫画的主题可概括为什么?易产生哪一类环境问题和后果?提示:“枪下留情”或“滥捕滥杀”。
导致生物物种锐减和物种灭绝。
造成生物基因库的巨大损失,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基础知识要记牢——————1.环境问题的概念指因自然变化或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
2.环境问题的分类3.环境问题的成因(1)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
———————重点难点掌握好——————结合人类与环境关系模式图,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
该模式图说明了人类通过生产消费活动与环境发生关系,这种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即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图解如下:1.内圆表示占有一定空间的人类社会,内、外圆之间的空间表示人类社会周围的环境。
2.箭头①②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3.箭头③④代表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
4.箭头⑤⑥指人类通过生活和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二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下降、恶化。
5.箭头⑦⑧指环境把它所受到的人类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
这种反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将使人类获得可持续发展;一种是恶性的,会产生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
[拓展提升]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1)威胁生态平衡。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失调,生态失衡,致使环境质量下降,甚至造成生态危机,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 1_2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1)学案 鲁教版选修61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2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第1课时)【学习目标】1、明确什么是环境问题,掌握环境问题的分类。
2、了解环境问题的发展过程【学习重点】环境问题的分类【学习难点】环境问题的分类【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知识链接】人类与环境相互关系【学习过程】一.环境问题及其分类1、环境问题指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作用下,环境向人类的方向变化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
2、环境问题的分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环境问题按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哪两类?二者之间会相互影响吗?如果是,试举一例加以说明。
(2)“一般来说,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而农村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城市地区,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聚居地的过分密集,造成了污染物的集中,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农村地区,以农业活动为主,因农业发展过程中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3)“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而发达国家面临的主要环境是。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发达国家工业化早、工业发达,故而环境问题以环境污染为主。
发展中国家以农业活动为主,人地矛盾突出,故而环境问题以生态破坏为主。
(4)环境问题按发生的先后顺序以及机制,环境问题可分为哪两类?二者能截然分开吗?以我国北方频繁发生沙尘暴现象分析二者的“复合效应”。
自然原因:(1)产生大风的条件因素(2)产生对流运动的不稳定因素(3)当地地理环境存在着丰富的沙尘源。
人为原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破坏自然植被,形成了大量裸露、疏松地表,为沙尘暴的发生提供了大量的沙尘源。
(2)何为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哪类环境问题是环境问题的主要方面?它们分别是指哪些环境问题?(3)判断:火山爆发、水土流失、噪声污染、山崩、滑坡、土地盐碱化、大脖子病、水俣病、气候变暖、氟骨病、水污染、臭氧层破坏、泥石流、土地荒漠化、物种灭绝。
哪些属于原生环境问题?哪些属于次生环境问题?(4)目前,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试说明原因。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 1_2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2)学案 鲁教版选修61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2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第2课时)【学习目标】1、分析说明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认识环境问题的实质。
2、通过学习和探究,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形成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观念和意识。
【学习重点】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和实质【学习难点】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和实质【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知识链接】可持续发展【学习过程】一.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阅读教材图1-2-12和下图,回答问题:问题1:世界人口在空间分布和增长方面有什么差异?亚非拉:基数大,增速快欧美澳:基数小,增速慢资料1:据科学工作者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水土流失成因研究发现,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占到目前总水土流失量的9.6%,而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要占到90.4%。
问题:材料中反映的环境问题是什么?出现该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什么?小结:人口基数大资源需求增加大量索取资源生态恶化环境人口增长快废弃物超出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污染问题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是:资料2:缩小了的洞庭湖洞庭湖位于长江中游,每年雨季来临,长江水位暴涨,水位高于洞庭湖,江水注入湖泊,洞庭湖起接纳洪水,削减洪峰的作用,冬季相反。
因此,洞庭湖对长江水位起天然的调节作用。
但近年来由于泥沙的淤积,湖底抬高,特别是周围地区为了生产而围湖造田,使湖面减小,仅1977年到1985年,其水面就减小了46%。
这样,其分洪能力大大降低,致使1998年长江大水之际,中下游地区洪水暴涨,险象环生,直至造成大堤决堤,危及人民的生命安全。
问题2:围垦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资料3:内蒙古草地的退化内蒙古高原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当地居民多以牧业为生。
由于人口的增长,对消费的需求大增,有些地区便开垦草地,种植作物,使牧区的范围缩小了。
被开垦的地区,冬春季节地表没有植被保护,此时风力又很大,地表遭受风蚀,表土被吹走,逐渐变为沙漠。
牧区缩小之后,有些草地超载严重,植被同样受到破坏,也会导致土地沙化,这些都破坏了生态平衡,致使生态环境恶化。
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章末整合提升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
章末整合提升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教材P3思考1.古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处于原始的平衡状态,具有低水平协调的特点。
原因是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微弱。
2.农业文明以来,周口店的居民与环境的关系日益紧张,造成了生态破坏、环境污染。
原因是人口过度增长,人类活动只顾短期经济效益。
3.可以结合教材案例,从对立统一的角度,分析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教材P6思考1.该漫画形象地刻画了庞大的人口数量给地球带来的巨大压力。
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人口增长率,给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巨大压力。
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随之增多,最终会超出环境供给资源和降解废物的能力,进而出现种种资源和环境问题。
2.注意短文内容围绕题干所给关键词展开。
教材P7~8思考1.矿厂投资商主要考虑开矿给自己和当地人带来的经济效益;环保局领导主要考虑开矿带来的环境问题;果农主要考虑自己受到的环境污染的危害;村长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2.矛盾的焦点在于如何使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得到兼顾。
3.对这场争论的看法,首先要建立在深入理解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的基础上,其次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即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应当兼顾环境保护,使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达到“双赢”。
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教材P10~11活动答案略。
提示:这项活动的目的在于使同学们的环境观念提升到足以指导行动、形成行为习惯的水平,引导同学们对日常行为习惯的关注和思考,在环境保护中进入“从我做起”的境界。
进行活动时可采取多种形式,但要注重分析和讨论,最好能形成小论文。
(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读下列四幅景观图,回答1~2题。
1.这四处景观中,属于天然环境的是(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影响松赞林寺景观形成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岩石B.阳光C.科学技术D.宗教信仰解析:第1题,四幅景观中,横店影视城和松赞林寺属于人类活动所创造出的人工环境;元谋土林是流水侵蚀的结果、千湖山是洼地积水成湖,均属于天然环境。
高中地理第1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2节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学案
高中地理第1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2节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学案1.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
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难点)3.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重点)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1.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其分类(1)概念:因自然变化或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
(2)分类(1)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
1.2015年3月14日,安徽阜阳发生4.3级地震,据统计阜阳受灾人口4.15万人,房屋倒塌155间,受损11 000间。
根据环境问题的分类,此次地震属于哪类环境问题?【提示】地震是自然现象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属于原生环境问题。
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危害1.环境污染(1)全球气候变暖①概念:地球低层大气和地表温度的上升。
②气温变化的特点:呈逐步上升趋势。
③原因: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加。
(2)酸雨污染①概念:pH值小于5.6的大气降水。
②三大酸雨区:欧洲、北美、。
③危害:使水体酸化,威胁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导致森林生产力下降,土壤酸度增加,腐蚀建筑物等。
(3)臭氧层破坏①概念:某些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如氟氯烃,可以通过光化学作用耗损大气层中的臭氧。
②危害:会使过量的紫外线辐射到达地面,危害人体健康,增加患皮肤癌和白内障的危险,使野生生物、海洋浮游生物受到伤害,使部分鱼类和贝类等海洋生物难以生存。
2.生态破坏(1)生物物种锐减①原因:由于人类对野生生物的滥砍乱杀以及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②危害:使物种不断灭绝,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生物食物链断裂,生态失去平衡,其危害是无法估计的。
(2)水土流失①原因:人类大规模地破坏森林。
②危害:耕地越来越贫瘠;水库、湖泊淤积,抬高河床,减少水库、湖泊的库容,加剧洪涝灾害。
(3)土地荒漠化:由于不合理地利用土地造成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尤为严重。
最新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学案 湘教版选修6(考试必备)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学习目标] 1.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归纳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归纳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一、环境概述1.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2)分类①自然环境:指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自然物质、能量、生存空间和自然现象的总和。
如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等。
②社会环境: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所创造出的人工环境。
如生产环境、交通环境、城市环境等。
2.环境因素(1)概念: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并且与环境整体发生相互作用的基本成分。
(2)分类①自然环境因素:水、空气、生物、土壤、岩石、阳光等。
②社会环境因素:人口、工业、农业、交通、科学技术、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等。
3.环境质量(1)概念:指环境因素受污染影响的程度,是对环境状况的一种描述。
(2)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人为原因更为重要。
(3)分类: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等。
(4)评价①环境质量评价:对环境污染程度的评价。
②环境质量指数:评价环境质量的指数。
二、环境问题概述 1.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分类①依据:产生原因。
②分类⎩⎨⎧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危害 (1)原因①工业生产导致人类索取的资源日益增多,排放到环境中的“三废”迅速增加,造成部分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恶化。
②人口急剧膨胀对环境的冲击。
③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的环境问题。
(2)危害⎩⎪⎨⎪⎧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全球性的环境污染(2)大面积的生态破坏(3)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①主要特点a.事故带有突发性。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二节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学案 中图版选修6
第二节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能够说出具体环境问题的类型。
了解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能够分析某种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自主学习】1.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其分类(1)概念:指因自然变化或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
(2)分类①原生环境问题:指由于自然环境本身变化引起的,没有人为因素或人为因素很少的环境问题。
②次生环境问题:指由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问题。
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类。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一方面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2)另一方面是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
【合作探究】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全球环境问题是指跨越国界和管辖范围的、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具有全球性影响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不仅发生了区域性的环境污染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而且出现了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化、酸雨、物种灭绝、土地沙漠化、森林锐减、越境污染、海洋污染、野生物种减少、热带雨林减少、土壤侵蚀等大范围的和全球性环境危机,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材料二漫画“苦难的地球”。
(1)仔细观察材料二图,找出当今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哪些?其中具有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有哪些?(2)环境问题的产生以人为原因最为重要,其主要表现为哪几对矛盾的冲突?(3)为什么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着永恒的矛盾?提示:(1)图中显示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污染、乱砍滥伐、温室效应、噪声污染、火山喷发、土地荒漠化。
其中具有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有温室效应、大气污染。
(2)主要表现为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3)地球自然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由于世界人口不断增长以及人类世代的无限延续和个人需求的不断增长,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导致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着永恒的矛盾。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二节 环境问题概述学案 湘教版选修6
第二节环境问题概述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
全球气候变暖、酸雨污染、臭氧层破坏的原因及危害。
一、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按产生原因分类①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或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
②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a.环境污染:人类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向自然界排放的污染物超过了自然环境的容纳和自净能力,使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而引起的环境问题。
b.生态破坏: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而引起的生态环境质量恶化或自然资源枯竭。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危害(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①工业生产导致人类索取资源日益增多,排放到环境中的“三废”迅速增加,造成部分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恶化。
②人口急剧膨胀对环境的冲击。
③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①威胁生态平衡。
②危害人类健康。
③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全球性的环境污染(1)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南、北极地区部分冰川融化,加上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
(2)酸雨:对水生生物、农作物、森林的生长发育都会产生危害,腐蚀建筑物,危害人体健康。
(3)臭氧层破坏:会使其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大大减弱,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
2.大面积的生态破坏(1)植被破坏:损坏区域自然景观,带来严重后果,如生态系统失衡、环境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
(2)生物多样性减少:世界上每年至少有5万种生物物种灭绝,平均每天灭绝的物种达140个。
(3)水土流失:使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养分损失,破坏土壤结构。
(4)荒漠化:最严重的是非洲,其次是亚洲。
3.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具有两个特点:一是事故带有突发性;二是事故污染范围大,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
新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疑难规律方法学案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一、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1.环境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而人为原因更为重要,具体原因与危害表现如下:2.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虽属不同形式的环境问题,但二者之间密切相关。
表现在:(1)都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影响。
(2)环境污染问题会衍生出许多生态问题,如二氧化硫大量排放会导致大气污染,进而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鱼类等生物资源的减少(消亡)等;反过来,生态破坏也会影响环境污染的发生及其后果。
(3)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是生态破坏问题,而发达国家面临的主要是环境污染问题。
3.分析某些环境问题成因的方法(1)根据环境问题的类别和性质进行分析不同的环境问题形成原因不同,必须针对这种不同进行具体分析。
就污染来说,大的成因是污染物排放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而对生态破坏来讲是人们获取资源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供应能力。
(2)针对造成环境问题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导致环境问题形成的具体原因各不相同,如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水的污染以及固体废弃物、噪声等污染,不同的污染方式具体成因各不相同;又如生态破坏包括土地沙化、盐碱化、森林破坏、草地退化等不同方式,其成因又是各不相同的。
对于这些不同的环境问题必须进行具体分析,找出其原因。
练习1读“影响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因素统计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显示导致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各因素中,对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影响程度最大的是___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______。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面积广大的自然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疆绿洲土地荒漠化的最主要人为原因是什么?(3)土地荒漠化造成的危害有哪些?答案(1)过度放牧城市交通建设(2)干旱或降水少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 导学案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和类型。
2、掌握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3、认识环境问题带来的各种危害。
4、培养关注环境问题、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2)环境问题的危害表现。
2、难点(1)综合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2)理解环境问题危害的复杂性和广泛性。
三、知识梳理(一)环境问题的概念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不利于人类的变化,以致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给人类带来灾害的现象。
(二)环境问题的类型1、按环境要素分(1)大气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酸雨、臭氧层破坏等。
(2)水环境问题:如水体污染、水资源短缺等。
(3)土壤环境问题:如土壤污染、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等。
2、按人类活动分(1)工业环境问题:如工业“三废”排放导致的环境污染。
(2)农业环境问题:如农药、化肥的使用造成的土壤和水体污染。
(3)生活环境问题:如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造成的污染。
(三)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人口压力人口数量的增长,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超出了环境的承载能力。
同时,人口素质的高低也会影响对资源的利用方式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1)对可再生资源的开发速度超过了其再生速度,导致资源的枯竭。
(2)对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浪费,造成资源短缺。
3、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一些地区和企业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不惜牺牲环境,采取高消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
4、科技水平的限制目前的科技水平还不能完全解决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四)环境问题的危害1、对生态系统的破坏(1)影响生物多样性,导致物种灭绝速度加快。
(2)破坏生态平衡,使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降。
2、对人类健康的影响(1)直接危害:如空气污染导致呼吸道疾病,水污染引发肠胃疾病等。
(2)间接危害:通过食物链的传递,有害物质在人体内积累,引发慢性疾病。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二节 环境问题概述(含解析)高二地理教案
第二节环境问题概述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危害———————情景导入先思考———————思考探究:图中所表达的环境问题是什么?说出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提示:水污染问题。
其形成原因是片面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而忽视长期的环境效益。
———————基础知识要记牢———————1.环境问题的概念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环境问题的分类(1)工业生产导致人类索取资源日益增多,排放到环境中的“三废”迅速增加,造成部分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恶化。
(2)人口急剧膨胀对环境的冲击。
(3)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
4.环境问题的危害(1)威胁生态平衡。
(2)危害人类健康。
(3)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重点难点掌握好———————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大多数环境问题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是由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不协调而引起的。
1.工业生产的发展2.世界人口高速增长3.科学技术的发展[拓展提升]环境问题产生的实质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另一方面是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
——————应用体验不可少———————读下列材料,完成1~2题。
①全家老少齐上阵\更招呼左邻右舍\雪亮的尖锄粗暴挺进\而青草被蹂躏\土地在呻吟\那滴滴汗融进血痕\风干后\卷起飘飘沙粒\那一双双眼却毫不在意。
②水源不足,是这地方唯一令人望而生畏的缺陷。
地下水位相当的深,因此井就成了无价之宝。
③山下良田苦不多,耕来山顶做旋螺。
1.材料描述的人类行为,可能造成土地荒漠化的有( )A.①②B.②③C.①③ D.①②③2.材料③描述的人类行为可能造成( )A.土地荒漠化B.水土流失C.土壤次生盐渍化D.地面塌陷解析:1.A 2.B 第1题,土地荒漠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是由于人类不当的活动破坏植被造成的,材料①中的“卷起飘飘沙粒”和材料②中的“水源不足”是关键词。
高中地理 第1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2节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教案 鲁教版选修6
第二节环境问题及其实质●课标要求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课标解读1.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
2.通过不同文明时期环境问题,使学生理解环境问题的发展过程。
3.通过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让学生认识环境问题的实质。
4.逐步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观念和意识。
●新课导入建议用当前某一重大环境问题设问,探讨产生的原因及实质。
1.概念⎩⎪⎨⎪⎧狭义: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作用下,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向变化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广义:包括人为原因和自然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2.分类 (1)按表现形式①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界本身引起的。
②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不适当的生产和消费活动引起的。
③复合效应:原生环境问题与次生环境问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彼此叠加形成的。
1.环境问题与自然灾害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提示】 二者都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
其中,自然灾害主要是自然原因引起的。
而广义的环境问题包括自然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和人为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
1.(1)人类与环境问题相伴而生。
(2)人类在不断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3.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大范围、高危害。
2.采猎文明时期不存在次生环境问题,这种说法对吗?【提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采猎文明时期,人口少,人类活动的能力和范围小,对环境的影响微弱,环境问题主要是由洪涝、干旱等自然原因引起的。
但采集和狩猎也会给生物资源造成破坏,引起物种灭绝,但这种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影响较小。
1.(1)巨大的人口压力:人口多,增长快,过量开发自然资源,造成生态危机;大量排放有毒、有害物质,导致环境污染加剧。
(2)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加快了资源的耗竭速度,导致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3)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传统发展模式只关注经济产值、利润增长和物质财富增加,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的实质(1)实质:环境问题就是资源问题、发展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高中教育】最新高中地理第1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2节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危害学案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1.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
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难点)3.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重点)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1.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其分类(1)概念:因自然变化或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
(2)分类分类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含义由于自然环境本身变化引起的,没有或很少有人为因素的环境问题由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问题表现火山喷发、地震、台风、洪涝、干旱、海啸等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如酸雨污染、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垃圾污染生态破坏:如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物种锐减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本身的自净能力。
1.20xx年3月14日,安徽阜阳发生4.3级地震,据统计阜阳受灾人口4.15万人,房屋倒塌155间,受损11 000间。
根据环境问题的分类,此次地震属于哪类环境问题?【提示】地震是自然现象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属于原生环境问题。
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危害1.环境污染(1)全球气候变暖①概念:地球低层大气和地表温度的上升。
②气温变化的特点:呈逐步上升趋势。
③原因: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加。
(2)酸雨污染①概念:pH值小于5.6的大气降水。
②三大酸雨区:欧洲、北美、中国。
③危害:使水体酸化,威胁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导致森林生产力下降,土壤酸度增加,腐蚀建筑物等。
(3)臭氧层破坏①概念:某些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如氟氯烃,可以通过光化学作用耗损大气层中的臭氧。
②危害:会使过量的紫外线辐射到达地面,危害人体健康,增加患皮肤癌和白内障的危险,使野生生物、海洋浮游生物受到伤害,使部分鱼类和贝类等海洋生物难以生存。
2.生态破坏(1)生物物种锐减①原因:由于人类对野生生物的滥砍乱杀以及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②危害:使物种不断灭绝,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生物食物链断裂,生态失去平衡,其危害是无法估计的。
(2)水土流失①原因:人类大规模地破坏森林。
②危害:耕地越来越贫瘠;水库、湖泊淤积,抬高河床,减少水库、湖泊的库容,加剧洪涝灾害。
(3)土地荒漠化:由于不合理地利用土地造成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尤为严重。
2.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性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使全球受到紫外线辐射增强带来的危害等体现了环境问题怎样的特点?【提示】体现了环境问题的全球性。
预习完成后,请把你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问题1问题2问题3问题4学生分组探究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第1步探究——分层设问,破解疑难1.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什么?【提示】环境问题伴随着人口、资源和发展问题而出现,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从本质上讲,环境问题就是资源问题、发展问题。
2.环境污染是怎样产生的?【提示】人类活动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导致环境质量急剧下降。
3.生态破坏是怎样产生的?【提示】人类活动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第2步结论——自我总结,素能培养1.环境问题的内涵所谓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与环境矛盾的激化状态,表现为矛盾双方趋于互相对抗、互相排斥、互相否定、互不适应,因而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甚至威胁人类生存,成为人类必须解决的问题。
如下图所示:环境问题的产生有自然原因,如自然灾害;但当前人为原因引发的环境问题尤为严重。
2.环境问题的分类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关系(1)区别:两者成因不同、表现不同。
环境污染是人类向自然界排放的污染物超过了自然环境的容纳和自净能力而造成的,主要表现为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等。
生态破坏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而引起的,如森林破坏、荒漠化、水土流失、草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2)联系:环境污染问题会衍生出许多生态问题,如二氧化硫大量排放会导致大气污染,进而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鱼类等生物资源的破坏等;反过来,生态破坏也会影响环境污染的发生及其后果。
第3步巧练——习题印证,落实强化读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外圆代表______,内圆代表________。
(2)图中箭头A表示人类通过________活动从环境中输入________,箭头B表示人类通过 ________活动向环境中输出________,箭头C表示人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箭头D表示________________。
(3)乱砍滥伐、毁林开荒可用图中箭头________表示;任意排放有害物质可用箭头________表示;酸雨可用图中箭头________表示;植树种草可用图中箭头________表示。
【思路点拨】首先判断内外圆分别代表人类社会与环境,然后根据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解答各箭头代表的含义。
【解析】(1)图名为“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模式图”,环境的范围比人类社会的范围要大,所以得出外圆为环境,内圆为人类社会。
(2)A、B箭头是同向的,C、D箭头是反向的,联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可得出:A表示的是人类从自然界获取物质与能量,B则表示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C表示的是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影响,D则表示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反作用。
【答案】(1)环境人类社会(2)生产物质和能量消费废弃物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对环境的作用环境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反作用(或环境对人类的反馈作用)(3)A B D C学生分组探究二目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分布和危害第1步探究——分层设问,破解疑难1.二氧化碳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温室气体,其浓度增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燃烧矿物燃料、毁林等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高。
2.臭氧层为什么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提示】臭氧层中的臭氧能吸收大部分太阳紫外线辐射,保护地球上的生命不受紫外线伤害,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3.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酸雨的形成以人为原因为主,主要是由于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向大气中排放硫氧化物和氮氧化合物等酸性气体所致。
4.生态破坏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提示】生态破坏主要包括生物物种锐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
第2步结论——自我总结,素能培养环境问题成因分布危害荒漠化自然:气候变干;人为:滥伐、滥垦、滥牧,植被破坏我国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生态环境恶化,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减少沙化季风区的边缘地带沙尘暴自然:干旱、大风、气流上升人为:植被破坏我国西北、华北(春季)降低大气能见度,危害人体健康、交通、湖泊、水库、农业生产、村庄、城市水土流失自然:暴雨、土质疏松人为:滥垦、滥伐黄土高原,南方地区的丘陵、山地使山区成为荒漠,高原表面沟壑纵横,淤积湖泊、河床,加剧洪涝灾害全球气候变暖森林大量减少,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全球全球变暖,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使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生物物种锐减生态环境破坏、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和外来物种入侵人类活动区生物物种灭绝速度加快,使生物食物链断裂,生态失去平衡酸雨pH<5.6 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出大量的世界:西欧、北美、日本我国:主要在南河湖水酸化——危害生物,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农作SO2、NO等方物,危害人体健康,腐蚀建筑物光化学烟雾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不利于气体扩散的一些谷地和大城市降低能见度,损害植物,危害人体健康臭氧层破坏人类大量使用制冷剂、杀虫剂等,使空气中氟氯烃增多南极臭氧空洞,北极臭氧层变薄,青藏高原上空臭氧层变薄速度加快地面紫外线辐射增强,损害人的免疫力,易患皮肤癌,危及海洋生物,导致全球变暖城市环境问题人口增长过快,工业大量集中,缺乏科学规划一些大城市及部分中小城市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绿化面积少,不利于改善环境,社会秩序差1.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上空臭氧破坏最为严重的原因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在垂直方向上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臭氧层就分布于平流层之中。
对流层的厚度与地面温度的高低有关。
地面温度越高,近地面大气的对流越旺盛,对流层的厚度越大,即平流层的高度越高。
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地区气温低,对流层的高度也低,人类排放的氯氟烃化合物容易到达这里的平流层,因而臭氧层破坏更严重。
2.我国重酸雨地区主要分布在南方的原因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其中pH值小于4.5的重酸雨区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
主要原因是:(1)南方土壤呈酸性,大气中的灰尘颗粒均呈酸性,对大气和雨水中的酸缺少足够的中和,而北方与此相反。
(2)南方降水多,空气湿润,有利于酸雨的形成。
(3)南方多丘陵地形,且风速小于北方,酸性气体不易扩散,而北方地形平坦开阔,风力较强,易于气体的扩散。
第3步巧练——习题印证,落实强化有研究认为,近几年欧洲西北部(参见下图)冬季温度偏低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
其合理解释是( )A.海平面上升导致沿岸上升流减弱B.冰川融水增加导致沿岸暖流减弱C.极地东风带北移导致偏北风加强D.中纬度降水增加导致气温年较差增大【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气温的影响因素、全球变暖等知识,考查了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难度较大。
【解析】全球变暖导致北极地区的冰川融化,流出北冰洋的寒流增强,暖流减弱,导致欧洲西北部冬季温度偏低,故选B。
上升流是寒流,上升流减弱应该导致温度上升,故不选A。
极地东风带北移应该导致影响欧洲西部的偏北风减弱,故不选C。
全球变暖应该导致中纬度降水减少,故不选D。
【答案】B教材P13图1-2-10 世界酸雨主要分布区—————————————————1.世界酸雨主要分布在欧洲西部、中国东南沿海、北美东部和巴西东南部。
形成酸雨的物质主要是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
2.上述地区酸雨盛行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发达,酸性物质排放多,并且降水量比较大,容易形成酸雨。
—————————————————读图1-2-10,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雨指pH值小于7.0的大气降水B.20世纪50年代以后,地球上相继出现了三大酸雨区:欧洲、北美和中国C.酸雨污染属于地方性环境问题,不具有全球性D.南半球的国家不存在酸雨污染现象【解析】酸雨指pH值小于5.6的大气降水,酸雨污染属于全球性环境问题,南半球的巴西东南部也是世界酸雨主要分布地区之一。
【答案】B先思考再核对答案教材第11页思考【答案】 1.由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模式图可以看出,人类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