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使用化肥农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_刘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农村商报/2014年/1月/8日/第C03版
百姓视点
科学使用化肥农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刘勰
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跃居世界第一,可以说与化肥和农药的广泛使用密不可分。
在人口递增、耕地紧缺的现实面前,大量使用化肥农药被认为是提高粮食产量的必要途径。
对此,近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食品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要把住生产环境安全关,治地治水,控肥控药、控添加剂,严格管制乱用、滥用农业投入品。
河南省是粮食生产大省,化肥农药的广泛使用对农村耕地及生态环境造成了哪些影响?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耕地得了“化肥依赖症”
隆冬时节,台前县城关镇的老农陈明坐在田间抽烟,心情怎么也轻松不起来:地里施的化肥越来越多,为什么肥力却越来越差了呢?
陈明说,他种了七八亩地。
在他的印象中,年轻时种地用的只有农家肥。
“自家养着牛、鸡,沤的农家肥都上地里了。
”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用化肥,一亩地只用5公斤左右就很见效,小麦亩产当年便增加50公斤。
从那以后,化肥的用量逐年增多。
现在,一亩地每季都要吃上60公斤复合肥,但产量似乎上不去了。
而且化肥用量一旦减少,产量立刻下来。
“化肥依赖症”不只是老陈家的耕地所独有,许多农民家的耕地都有。
中牟县韩寺镇的刘文也深有感触,他的地过去施一二十公斤化肥,就能有好收成,现在施三四十公斤也不见效果,农产品质量与口感也越来越差。
除此以外,耕地还有了板结倾向。
“为啥种地离了化肥不行?”不少农民都有这样的纠结。
由于过度施肥,不少耕地质量下降,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甚至造成农作物重金属超标,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怎样让耕地既“吃得饱”又“吃得好”,成了大家议论的话题。
化肥利用率逐年降低
河南省农科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所长张玉亭说,化肥对土壤的影响是长期的,英国洛桑试验站的相关试验已进行170年,就是为了观察化肥对土壤的长期影响。
河南省农科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也建设了渗滤池,每一层都选取一个点来测定数据,以分析化肥对土壤和地下水的影响。
在我国,被农作物吸收的化肥只有三分之一,挥发了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一存于土壤并渗入地下水。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系主任刘世亮教授也说,我国氮肥的利用率只有30%至35%,磷肥的利用率更低,当无法利用的成分进入地下水后,一旦形成亚硝态氮就会产生致癌物质。
“过度施用化肥不但影响农业生产,对于农村环境、人体健康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
张玉亭说,农作物在生长发育期需要迅速补充养分,化肥确实能起到了其独到的作用。
但化肥要发挥作用离不开土壤中的微生物,通过微生物的解磷、解钾等才能被农作物吸收。
一旦化肥使用过量,就会对其他养分产生拮抗作用,有机质就会减少,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就会发生变化,影响农作物对化肥的吸收利用。
耕地保护缺乏立法和资金扶持
2013年7月,农业部通报全国耕地土壤普查情况,显示我国土壤肥料利用率仍处低位,不合理施肥情况严重。
此外,河南省有机、无机肥施用比仅为0.09∶1,严重失调。
2013年12月30日,有关部门公布全国中重度污染耕地大体在5000万亩左右。
“单靠种植者自觉改变施肥模式过于理想,而耕地质量总体偏低的现实又促使我们必须尽快加以扭转,进行立法保护和资金扶持就迫在眉睫。
”对耕地质量的立法缺失,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问题难以遏制的现状。
“我国已出台《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而《土壤污染防治法》、《土壤环境保护法》还在酝酿中,使得很多问题难以通过法律手段得到有效解决。
”
河南省环保厅有关负责同志说,目前针对土壤污染等问题,国家没有专门的立法,现行法律中的一些规定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也不强,给这类环保执法带来一定困难。
另外,在耕地污染问题上资金投入不够,从财政渠道很难申请到用于农村污染专项治理的资金,而乡镇和村级组织用于农村环境保护的资金则少而又少。
近年来,农业部门通过有机肥补贴等方式试图改良土壤,可是,河南我省4.8万个行政村的广袤土地上,只能由点及面,缓慢推进,与江苏等财政实力雄厚的省市相比尚有差距。
业内人士介绍,土壤中的重金属难以降解,且分离难度较大,修复起来非常困难,即便在轻度污染的地方,要除掉土壤中的重金属最快也要3年至5年。
对受化肥破坏的土壤,土地脱毒和恢复肥力也需要3年,即便不计时间成本,采用植物修复法,每亩地修复成本约在两万元左右,这将是一笔多么大的投入?
专家呼吁建章立制科学种植
据介绍,“十一五”期间,河南省环保厅配合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在全省范围布设监测点位2585个,初步查明河南省土壤中无机污染元素和有机污染物的含量特征和空间分布状况及成因。
在此基础上,在济源等地组织开展土壤污染修复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土壤污染修复与综合治理技术。
下一步,将土壤污染防治纳入“河南省农村清洁工程行动计划”。
河南省土肥站负责人说,2013年5月1日实施的《河南省耕地质量管理办法》,明确了政府在其中承担的重要职责,同时明晰了耕地使用者的责任,标志着我省耕地质量建设和管理走上了法制化轨道。
实施半年多来,农业部门在许昌、信阳、周口等地开展耕地质量建设土壤培肥的试验示范,为耕地土壤保育和肥力提升提供了理论与技术依据。
2014年1月1日施行的《河南省减少污染物排放条例》中也明确要求,农业生产者应按规定使用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防止农业环境污染。
“在当前大范围修复土壤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技术引导,改良施肥方法,根据不同农作物进行有针对性的肥料配比,减少肥料施用量,起到节本增效的作用。
”刘世亮建议,进一步推进“测土配方”项目,即通过相关土壤取样化验分析,了解土壤养分含量概况,再做化肥配比试验,将结果传至定点的化肥企业,农户与企业对接后,有针对性地施肥。
在郑州郊区一处有机蔬菜农庄,一名农户告诉记者,通过“测土配方”施肥,花费不多,农作物却有了大的改善,“不仅化肥用得少了,过去100多天成秧期要打5次药,现在只需打3次,用药量也减少近一半。
人力成本随之降低,收成也涨了。
用地的同时也要养地,既保护环境又降低成本,还可以持续发展。
”
河南省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
提高粮食供给,不仅要坚守土地红线,保证耕地数量,还要保证耕地质量,在当前形势下,尤其需从耕地质量上要粮食产量。
而目前所做的规章制度、技术指导等方面的工作,仅仅是个开始,土壤污染治理的道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