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中的电子》导学案及检测试题含答案
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导学案(习题附参考答案)
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导学案(习题附参考答案)目录1.1.1元素周期表(1)1.1.2元素周期表(2)1.1.3元素周期表(3)1.2.1元素周期律(1)1.2.2元素周期律(2)1.2.3元素周期律(3)2.1.1化学能与热能2.2.1化学能与电能(1)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2.2.2化学能与电能(2)发展中的化学电源2.3.1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1)2.3.2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2)3.1.1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1)3.1.2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2)3.2.1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1)3.2.2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2)3.3.1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1)乙醇3.3.2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2)乙酸3.4.1基本营养物质(1)3.4.2基本营养物质(2)4.1.1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1) 4.1.2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2)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1)【学习目标】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了解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学习重点】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元素周期表的结构【预备知识】一、原子序数1.定义: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2.原子序数与元素的原子结构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原子序数===【基础知识】(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周期①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②周期的分类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周期称为,周期称为长周期,第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因为一直有未知元素在发现。
[课堂练习1]请大家根据元素周期表,完成下表内容。
[思考与交流]如果不完全周期排满后,应为几种元素?[归纳与整理]2、族:元素周期表共有个纵行,除了三个纵行称为Ⅷ外,其余的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族。
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
2021年高中物理第十八章原子结构1电子的发现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教版选修3_5.doc
电子的发现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5为单选,6~9为多选)1.关于阴极射线的本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阴极射线本质是氢原子B.阴极射线本质是电磁波C.阴极射线本质是电子D.阴极射线本质是X射线解析:阴极射线是原子受激发射出的电子,关于阴极射线是电磁波、X射线都是在研究阴极射线过程中的一些假设,是错误的.2.关于密立根“油滴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密立根利用电场力和磁场力平衡的方法,测得了带电体的最小带电荷量B.密立根利用电场力和重力平衡的方法,推测出了带电体的最小带电荷量C.密立根利用磁偏转的知识推测出了电子的电荷量D.密立根“油滴实验”直接验证了电子的质量不足氢离子质量的千分之一3.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通过对阴极射线的实验研究( A )A.发现阴极射线在电场中偏向正极板一侧B.发现阴极射线在磁场中受力情况跟正电荷受力情况相同C.发现不同材料所产生的阴极射线的比荷不同D.并未得出阴极射线粒子的电荷量解析:汤姆孙利用其设计的阴极射线管,并将不同的气体充入管内,用多种不同的金属分别制成阴极,结果证明比荷大体相同,C错误.汤姆孙和他的学生通过测量得知阴极射线的电荷量与氢离子的电荷量大小基本相同,D错误.阴极射线带负电,A正确,B错误.4.发射阴极射线的阴极射线管中的高电压的作用是( D )A.使管内气体电离B.使管内产生阴极射线C.使管内障碍物的电势升高D.使电子加速解析:在阴极射线管中,阴极射线是由阴极处于炽热状态而发射的电子流,通过高电压加速而获得能量,与玻璃碰撞而产生荧光,故选项D正确.5.如图是电子射线管示意图,接通电源后,电子射线由阴极沿x轴正方向射出,在荧光屏上会看到一条亮线.要使荧光屏上的亮线向下(z轴负方向)偏转,在下列措施中可采用的是( B )A .加一磁场,磁场方向沿z 轴负方向B .加一磁场,磁场方向沿y 轴正方向C .加一电场,电场方向沿z 轴负方向D .加一电场,电场方向沿y 轴正方向解析:由于电子沿x 轴正方向运动,若所受洛伦兹力向下,使电子射线向下偏转,由左手定则可知磁场方向应沿y 轴正方向;若加电场使电子射线向下偏转,所受电场力方向向下,则所加电场方向应沿z 轴正方向,由此可知B 正确.6.如果发现电视画面的幅度比正常偏小,可能是下列哪些原因引起的( BCD )A .电子枪发射能力减小B .加速电压的电压过高,电子速度大C .偏转线圈匝间短路,偏转匝数减少D .偏转线圈电流过小,偏转磁场减弱解析:由eU =12mv 2,r =mv Be 知:r =2emU Be.U 增大,v 增大,则r 增大,B 对;线圈匝数减少,则B 减小,r 增大,C 正确;同理知D 正确.7.如图所示,从正离子源发射的正离子经加速电压U 加速后进入相互垂直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中,发现离子向上偏转,要使此离子沿直线穿过电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D )A .增大电场强度E ,减小磁感应强度BB .减小加速电压U ,增大电场强度EC .适当地加大加速电压UD .适当地减小电场强度E解析:正离子进入相互垂直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区域中,受到的电场力F =qE ,方向向上,受到的洛伦兹力F 洛=qvB ,方向向下,离子向上偏,说明电场力大于洛伦兹力,要使离子沿直线运动,即qE=qvB,则只有使洛伦兹力增大或电场力减小,增大洛伦兹力的途径是增大加速电压U或增大磁感应强度B,减小电场力的途径是减小电场强度E.选项C、D正确.8.如图所示为一“滤速器”装置示意图.a、b为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一束具有各种不同速率的电子组成的电子流沿水平方向经小孔O进入a、b两板之间.为了选取具有某种特定速率的电子,可在a、b间加上电压,并沿垂直于纸面的方向加一匀强磁场,使所选电子仍能够沿水平直线OO′运动,由O′射出.不计重力作用.可能达到上述目的的办法是( AD )A.使a板电势高于b板,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B.使a板电势低于b板,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C.使a板电势高于b板,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D.使a板电势低于b板,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解析:要使电子沿OO′运动,则电子在竖直方向所受电场力和洛伦兹力平衡,若a板电势高于b板,则电子所受电场力竖直向上,其所受洛伦兹力必向下,由左手定则可判定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故A选项正确;同理可判定D选项也正确.9.电子枪发射出的电子打在荧光屏上时,会在那里产生一个亮斑,如果在荧光屏上得到如图所示的亮斑P,那么示波管中的( BC )A.极板X应带正电B.极板X′应带正电C.极板Y应带正电D.极板Y′应带正电解析:因为电子向Y及X′方向偏转,故极板X′、极板Y应带正电.正确答案为B、C.二、非选择题10.一个半径为1.62×10-4 cm的带负电的油滴,在电场强度等于1.92×105 V/m的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如果油滴受到的电场力恰好与重力平衡,问:这个油滴带有几个电子的电荷量?(已知油的密度为0.851×103 kg/m 3,g 取10 m/s 2)答案:5解析:油滴质量:m =ρV ①,其中V =43πR 3 ②, 又由力的平衡得:mg =qE ③,解①②③得:q ≈8×10-19 C. 由e =1.6×10-19 C ,知q =5e .即这个油滴带有5个电子的电荷量.11.亥姆霍兹线圈是一对彼此平行串联的共轴圆形线圈,两线圈大小相同,线圈之间距离d 正好等于圆形线圈的半径R ,如图所示.这种线圈的特点是能在其公共轴线中点O 附近产生近似匀强磁场,且该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与线圈中的电流成正比,即B =kI .电子枪将灯丝溢出的电子经电压为U 的电场加速后,垂直射入上述匀强磁场中,测得电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 ,试求电子的比荷.答案:2UkIr 2解析:电子经电压U 加速,由动能定理得:eU =12mv 2 ① 当电子垂直射入由亥姆霍兹线圈产生的匀强磁场中,在洛伦兹力作用下电子发生偏转,做圆周运动.洛伦兹力为向心力,则evB =m v 2r② 由①②两式得:em =2U Br 2又知,亥姆霍兹线圈产生的磁场与电流成正比,即B =kI ,则em =2U kIr 2.12.如图所示为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量油滴所带电荷量装置的截面图,两块水平放置的金属板间距为d .油滴从喷雾器的喷嘴喷出时,由于与喷嘴摩擦而带负电.油滴散布在油滴室中,在重力作用下,少数油滴通过上面金属板的小孔进入平行金属板间.当平行金属板间不加电压时,由于受到气体阻力的作用,油滴最终以速度v 1竖直向下匀速运动;当上板带正电,下板带负电,两板间的电压为U 时,带电油滴恰好能以速度v 2竖直向上匀速运动.已知油滴在极板间运动时所受气体阻力的大小与其速率成正比,油滴密度为ρ,已测量出油滴的直径为D (油滴可看做球体,球体体积公式V =16πD 3),重力加速度为g .(1)设油滴受到气体的阻力f =kv ,其中k 为阻力系数,求k 的大小;(2)求油滴所带电荷量.答案:(1)16v 1πρD 3g (2)ρπD 3gd v 1+v 26Uv 1解析:(1)油滴速度为v 1时所受阻力f 1=kv 1,油滴向下匀速运动时,重力与阻力平衡,有f 1=mg m =ρV =16πρD 3,则k =16v 1πρD 3g (2)设油滴所带电荷量为q ,油滴受到的电场力为F 电=qE =q U d油滴向上匀速运动时,阻力向下,油滴受力平衡,则kv 2+mg =q U d油滴所带电荷量为q =ρπD 3gd v 1+v 26Uv 1.。
初中化学_《原子中的电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年级:九学科:化学使用人:课型:新授周次:课题第三单元第一节原子的构成第二课时总课时数主备人审核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2、认识原子结构示意图,学会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前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
3、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4、了解离子的形成,能区分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学会书写离子符号,并能说出符号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想象、模型化、视频等多种活动方式形成对电子、离子的认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新精神,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
教学重点1.认识原子结构示意图,学会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前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
2.了解离子的形成,能区分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学会书写离子符号,并能说出符号的意义。
教学难点1、初步了解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2、理解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观看视频阅读短文提出问题:原子是由那些粒子构成的?原子为什么不显电性?板书课题探究活动一:了解核外电子的运动观看视频引导学生分析总结视频内容小结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点1、高速运动;2、无规则运动,无固定的轨道;3、分层运动,离核越近能量越低。
探究活动二:认识原子结构示意图指导学生看课本,了解核外电子分层运动的简单表示方法。
演示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介绍各部分的表示意义以及注意事项学生活动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学生观看视频,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听讲、理解、记忆学以致用将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补充完整,小组交流火眼金睛找出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小结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探究活动三:核外电子与原子化学性质的关系观察前十八位原子结构示意图出示资料卡片,介绍相对稳定结构出示问题,进一步探究金属和非金属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不同特点观看视频,了解氯化钠的形成过程板演氯化钠的形成过程总结离子的概念和写法完成表格小结: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表现。
1.1.3电子云与原子轨道(导学案)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修第二册)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三课时电子云与原子轨道泡利原理、洪特规则、能量最低原理【学习目标】1.了解核外电子运动、电子云轮廓图和核外电子运动的状态。
2. 了解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会书写和说明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示式【学习重点】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在轨道表示式书写中的应用【学习难点】电子的运动状态和电子云轮廓图【课前预习】旧知回顾:1、能级能量大小的判断方法:①先看能层,一般情况下,能层序数越大,能量越高;再看同一能层各能级的能量顺序为:E(ns)< E(np)< E(nd)< E(nf) ……②不同能层中同一能级,能层序数越大,能量越高。
③不同原子同一能层,同一能级的能量大小不同。
2、构造原理示意图中,从1s至5s电子的排布顺序:1s→2s→2p→3s→3p→4s→3d→4p→5s新知预习:1、电子云:由于核外电子的概率密度分布看起来像一片云雾,因而被形象地称作电子云2、原子轨道:量子力学把电子在原子核外的一个空间运动状态称为一个原子轨道3、泡利原理:在一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它们的自旋相反,这个原理被称为泡利原理(也称为泡利不相容原理)4、洪特规则:基态原子中,填入简并轨道的电子总是先单独分占,且自旋平行,称为洪特规则5、能量最低原理:在构建基态原子时,电子将尽可能地占据能量最低的原子轨道,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这就是能量最低原理【课中探究】情景导入:通过刚才的视频,我们发现,电子的运动状态是很复杂的,那么电子到底是如何运动的,视频中提到的电子构成的概率云,自旋又指的是什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一、电子云与原子轨道任务一、了解电子云的相关内容V P【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 12第14自然段,了解电子云,回答下列问题:1、概率密度的表达式及相关物理量的含义? 用P 表示电子在某处出现的概率,V 表示该处的体积,则 称为概率密度,用ρ表示。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导学案
滨海县第二中学初三化学导学案编号:____课题: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原子的构成》导学案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2、了解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学习重点和难点:原子、原子核的构成学习过程:一、课前导学(一)、原子的构成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_____电的___________和核外带_____电的________构成的。
2、原子核由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粒子构成。
质子带______电,中子________电。
(二)、相对原子质量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符号—Ar。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___上。
三、原子中的几个数量关系1、核内质子数=核外_______数=_______数2、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数+ ______数二、课堂活动复习旧知识:什么是分子?什么是原子?分子和原子的最大区别是什么?学习新知识:(一)、原子的构成1、发挥想象,说说你对原子的最初认识,原子的外形可能是什么样的?2、教师播放动画(几个小粒子绕着一个大粒子作高速运动):根据动画,你能说出原子的构成吗?3、师生总同总结出正确的原子构成。
4、原子核还能不能再分呢?科学研究表明:原子核也不是简单的、不可分割的,它由 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粒子构成。
5、请找出不同种类原子的区别。
6、7、师生同共总结出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的关系。
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练习1】以碳原子为例,说明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几种?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9、由分子的性质推测出原子的性质。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5第十八章第一二节《电子的发现》《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学案含答案
第一节电子的发现第二节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目标定位] 1.知道阴极射线是由电子组成的以及电荷量是量子化的.2.了解α粒子散射实验的原理和现象以及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内容.3.知道原子和原子核的大小数量级,原子核的电荷数.一、阴极射线1.实验如图1所示,真空玻璃管中K是金属板制成的阴极,接感应圈的负极,A是金属环制成的阳极,接感应圈的正极,会在K、A间产生近万伏的高电压,可观察到玻璃壁上淡淡的荧光及管中物体在玻璃壁上的影.图12.阴极射线荧光的实质是由于玻璃受到阴极发出的某种射线的撞击而引起的,这种射线被命名为阴极射线.深度思考阴极射线中的粒子全部来源于阴极吗?答案在通常情况下,气体是不导电的,在强电场条件下,气体能够被电离而导电.在高真空的放电管中,阴极射线中的粒子主要来自阴极.对于真空度不高的放电管,粒子还可能来自管中的气体.例1阴极射线管中的高电压的作用()A.使管内气体电离B.使管内产生阴极射线C.使管内障碍物的电势升高D.使电子加速解析在阴极射线管中,阴极射线是由阴极处于炽热状态而发射出的电子流,通过高电压对电子加速使电子获得能量,与玻璃发生撞击而产生荧光.故D正确.答案 D金属的温度升高后,电子的热运动加剧,电子热运动足够大时可以在金属表面逸出,如果在阴阳两极加上高压后,逸出的电子可以被加速形成电子束,即阴极射线.二、电子的发现1.汤姆孙根据阴极射线分别通过电场或磁场,根据偏转情况,证明了它的本质是带负电的粒子流,并求出其比荷.2.换用不同材料的阴极做实验,所得比荷的数值都相同,证明这种粒子是构成各种物质的共有成分.3.密立根通过著名的“油滴实验”精确地测出了电子电荷.电子电荷量一般取e=1.6×10-19 C,电子质量m e=9.1×10-31 kg.例2 (多选)汤姆孙对阴极射线的探究,最终发现了电子,由此被称为“电子之父”,关于电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B.电子电荷的精确测定最早是由密立根通过著名的“油滴实验”实现的C.电子电荷量的数值约为1.602×10-19 C D.电子质量与电荷量的比值称为电子的比荷解析 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以再分的.电子的电荷量与质量的比值称为电子的比荷,也叫荷质比. 答案 BC例3 如图2所示,电子由静止从O 点经电场U 加速后垂直射入匀强磁场B ,经偏转后打在MN 板的P 点,射入点到P 点的距离为d ,求电子的比荷em的表达式.(不考虑电子的重力)图2解析 设电子的电荷量为e 、质量为m ,在加速电场U 中加速的过程,根据动能定理,有eU=12m v 2,解得v =2eUm. 垂直进入磁场后,电子受到的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电子做匀速圆周运动,故有qB v =m v 2R,由题意又知:R =d2由以上各式整理可得电子的比荷为e m =8UB 2d2.答案 8UB 2d 2测量带电粒子的比荷,常见的测量方法有两种:(1)利用磁偏转测比荷,由q v B =m v 2R 得q m =vBR,只需知道磁感应强度B 、带电粒子的初速度v和偏转半径R 即可.(2)利用电偏转测比荷,偏转量y =12at 2=12·qU md ⎝⎛⎭⎫L v 2,故q m =2yd v2UL 2,所以在偏转电场U 、d 、L已知时,只需测量v 和y 即可.三、α粒子散射实验1.α粒子从放射性物质(如铀和镭)中发射出来的快速运动的粒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质量为氢原子质量的4倍、电子质量的7 300倍. 2.实验装置和实验现象(1)装置:放射源、金箔、荧光屏等,如图3所示.图3(2)现象:①绝大多数的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②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的偏转.③极少数α粒子偏转角度超过90°,有的几乎达到180°.深度思考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能否定汤姆孙原子模型的依据是什么?答案(1)α粒子在穿过原子之间时,所受周围的正、负电荷作用的库仑力是平衡的,α粒子不会发生偏转.(2)α粒子正对着电子射来,质量远小于α粒子的电子不可能使α粒子发生明显偏转,更不可能使它反弹.例4(多选)如图4为卢瑟福所做的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的示意图,荧光屏和显微镜一起分别放在图中的A、B、C、D四个位置时,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图4A.相同时间内在A时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最多B.相同时间内在B时观察到屏上的闪光次数比放在A时稍少些C.放在D位置时屏上仍能观察到一些闪光,但次数极少D.放在C、D位置时屏上观察不到闪光解析在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中,α粒子穿过金箔后,绝大多数α粒子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故A正确;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极少数α粒子偏转角度大于90°,极个别α粒子反弹回来,所以在B位置只能观察到少数的闪光,在C、D两位置能观察到的闪光次数极少,故D错,B、C对.答案ABCα粒子散射实验问题(1)明确实验装置中各部分的组成及作用.(2)弄清实验现象,知道“绝大多数”、“少数”和“极少数”粒子的运动情况.针对训练(多选)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了α粒子的散射现象.下图中O表示金原子核的位置,则能正确表示该实验中经过金原子核附近的α粒子的运动轨迹的图是()答案BD解析在α粒子的散射现象中粒子所受原子核的作用力是斥力,斥力指向轨迹的内侧,故A 错误;越靠近原子核的粒子受到的斥力越大,轨迹的偏转角越大,故B、D正确,C错误.四、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1.内容: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核内,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2.对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的解释(1)当α粒子穿过原子时,如果离核较远,受到原子核的斥力很小,运动方向改变很小,因为原子核很小,所以绝大多数α粒子不发生偏转.(2)只有当α粒子十分接近原子核穿过时,才受到很大的库仑力作用,偏转角才很大,而这种机会很少.(3)如果α粒子正对着原子核射来,偏转角几乎达到180°,这种机会极少,如图5所示.图53.原子核的电荷与尺度(1)原子内的电荷关系各种元素的原子核的电荷数,即原子内含有的电子数,非常接近它们的原子序数.(2)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核的电荷数就是核中的质子数.(3)原子核的大小对于一般的原子核,实验确定的核半径R的数量级为10-15m,而整个原子半径的数量级是10-10 m.因而原子内部十分“空旷”.例5(多选)关于α粒子的散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实验说明原子中正电荷是均匀分布的B.α粒子发生大角度散射的主要原因是原子中原子核的作用C.只有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散射的原因是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D.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理论解析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说明三点:一是原子内有一质量很大的粒子存在;二是这一粒子带有较大的正电荷;三是这一粒子的体积很小,但不能说明原子中正电荷是均匀分布的,故A错误,B、C正确;卢瑟福依据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理论,D正确.答案BCD对α粒子散射实验要清楚两点:一是α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现象;二是对实验现象的微观解释——原子的核式结构.1.(电子的发现及对电子的认识)(多选)关于阴极射线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A.阴极射线带负电B.阴极射线带正电C.阴极射线的比荷比氢原子比荷大D.阴极射线的比荷比氢原子比荷小答案AC解析通过让阴极射线在电场、磁场中的偏转的研究发现阴极射线带负电,其比荷比氢原子的比荷大得多,故A、C正确.2.(电子的发现及对电子的认识)(多选)如图6所示,一只阴极射线管,左侧不断有电子射出,若在管的正下方放一通电直导线AB时,发现射线径迹下偏,则()图6A.导线中的电流由A流向BB.导线中的电流由B流向AC.如要使电子束的径迹向上偏,可以通过改变AB中电流的方向来实现D.电子的径迹与AB中电流的方向无关答案BC解析阴极射线带负电,由左手定则判断管内磁场垂直纸面向里;由安培定则判断AB中电流的方向由B流向A.电流方向改变,管内磁场方向改变,电子受力方向也改变.3.(α粒子散射实验的理解)(多选)关于α粒子散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极少数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B.使α粒子发生明显偏转的力来自带正电的核和核外电子,当α粒子接近核时,是核的斥力使α粒子发生明显偏转;当α粒子接近电子时,是电子的吸引力使之发生明显偏转C.实验表明:原子中心有一个极小的核,它占有原子体积的极小部分D.实验表明:原子中心的核带有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全部原子的质量答案AC解析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是:绝大多数α粒子几乎不发生偏转;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极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A正确;当α粒子接近核时,是核的斥力使α粒子发生明显偏转,B错误;从绝大多数α粒子几乎不发生偏转,推测使粒子受到排斥力的核体积极小,C正确;实验表明原子中心的核带有原子的全部正电和绝大部分质量,D错误.4.(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多选)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理论的主要内容有()A.原子的中心有个核,叫原子核B.原子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中C.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内D.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绕着核旋转答案ACD解析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做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内,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着核旋转,由此可见,B选项错误,A、C、D选项正确.5.(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多选)关于α粒子散射实验和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核的组成B.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偏转,卢瑟福认为是环境的影响C.利用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算原子核的半径D.能发生大角度偏转的α粒子是穿过原子时离原子核较近的α粒子答案CD解析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不能说明原子核的组成,A错误;实验中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是由于受到了原子核的库仑斥力作用,利用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极少数α粒子大角度偏转,可以估算原子核的半径,故B错误,C正确;只有离原子核较近的α粒子受到的库仑力较大,方向改变的大.题组一电子的发现及对电子的认识1.关于阴极射线的本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阴极射线本质是氢原子B.阴极射线本质是电磁波C.阴极射线本质是电子D.阴极射线本质是X射线答案 C解析阴极射线是原子受激发射出的电子,关于阴极射线是电磁波、X射线都是在研究阴极射线过程中的一些假设,是错误的.2.(多选)关于阴极射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阴极射线就是很微弱的荧光B.阴极射线是在真空管内由正极放出的电子流C.阴极射线是由德国物理学家戈德斯坦命名的D.阴极射线沿直线传播,但可被电场、磁场偏转答案CD解析阴极射线是在真空管中由负极发出的电子流,故A、B错;最早由德国物理学家戈德斯坦在1876年提出并命名为阴极射线,故C对;阴极射线本质是电子流,可被电场、磁场偏转,故D对.3.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了电子,下列关于电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汤姆孙通过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得出了阴极射线是带负电的粒子的结论,并没能求出阴极射线的比荷B.汤姆孙通过对光电效应的研究,发现了电子C.电子的质量无法测定D.汤姆孙通过对不同材料的阴极发出的射线的研究,并研究光电效应等现象,说明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是比原子更基本的物质单元答案 D解析汤姆孙研究阴极射线发现了电子,并求出了比荷,A、B错误.电子的质量是可以测定的,C错误.汤姆孙证明了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D正确.4.(多选)如图1所示是阴极射线显像管及其偏转圈的示意图,显像管中有一个阴极,工作时它能发射阴极射线,荧光屏被阴极射线轰击就能发光.安装在管颈的偏转线圈产生偏转磁场,可以使阴极射线发生偏转.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1A.如果偏转线圈中没有电流,则阴极射线应该打在荧光屏正中的O 点B.如果要使阴极射线在竖直方向偏离中心,打在荧光屏上A 点,则偏转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应该垂直纸面向里C.如果要使阴极射线在竖直方向偏离中心,打在荧光屏上B 点,则偏转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应该垂直纸面向里D.如果要使阴极射线在荧光屏上的位置由B 点向A 点移动,则偏转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应该先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 答案 AC解析 偏转线圈中没有电流,阴极射线沿直线运动,打在O 点,A 正确.由阴极射线的电性及左手定则可知B 错误,C 正确.由R =m vqB 可知,B 越小,R 越大,故磁感应强度应先由大变小,再由小变大,故D 错误.题组二 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理解5.(多选)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选用金箔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具有很好的延展性,可以做成很薄的箔 B.金核不带电C.金原子核质量大,被α粒子轰击后不易移动D.金核半径大,易形成大角度散射 答案 ACD解析 α粒子散射实验中,选用金箔是因为金具有很好的延展性,可以做成很薄的箔,α粒子很容易穿过,A 正确.金原子核质量大,被α粒子轰击后不易移动,C 正确.金核带正电,半径大,易形成大角度散射.故D 正确,B 错误.6.在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某一α粒子经过某一原子核附近时的轨迹如图2所示,图中P 、Q 两点为轨迹上的点,虚线是过P 、Q 两点并与轨道相切的直线.两虚线和轨迹将平面分成四个区域,不考虑其他原子核对α粒子的作用,那么关于该原子核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A.可能在①区域B.可能在②区域C.可能在③区域D.可能在④区域答案 A解析 因为α粒子与此原子核之间存在着斥力,如果原子核在②、③或④区,α粒子均应向①区偏折,所以不可能.7.当α粒子穿过金箔发生大角度偏转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α粒子先受到原子核的斥力作用,后受原子核的引力作用 B.α粒子一直受到原子核的斥力作用C.α粒子先受到原子核的引力作用,后受到原子核的斥力作用D.α粒子一直受到库仑斥力,速度一直减小答案 B解析 α粒子与金原子核带同种电荷,两者相互排斥,故A 、C 错误,B 正确;α粒子在靠近金原子核时斥力做负功,速度减小,远离时斥力做正功,速度增大,故D 错误. 题组三 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8.关于原子结构,汤姆孙提出枣糕模型、卢瑟福提出行星模型(如图3甲、乙所示),都采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下列事实中,主要采用类比推理的是( )图3A.人们为便于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建立的质点模型B.伽利略从教堂吊灯的摆动中发现摆的等时性规律C.库仑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提出库仑定律D.托马斯·杨通过双缝干涉实验证实光是一种波 答案 C解析 质点的模型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是为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建立的;伽利略发现摆的等时性是通过自然现象发现的;托马斯·杨通过实验证明光是一种波,是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的.9.(多选)关于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的内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是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 B.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内C.原子的正电荷和负电荷全部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内D.原子半径的数量级是10-10 m ,原子核半径的数量级是10-15 m 答案 BD10.(多选)α粒子散射实验中,当α粒子最接近原子核时,α粒子符合下列哪种情况( ) A.动能最小 B.势能最小C.α粒子与金原子组成的系统的能量小D.所受原子核的斥力最大 答案 AD解析 α粒子在接近金原子核的过程中,要克服库仑斥力做功,动能减少,电势能增加,两者相距最近时,动能最小,电势能最大,总能量守恒.根据库仑定律,距离最近时,斥力最大. 题组四 综合应用11.为了测定带电粒子的比荷qm,让这个带电粒子垂直电场方向飞进平行金属板间,已知匀强电场的场强为E ,在通过长为L 的两金属板间后,测得偏离入射方向的距离为d ,如果在两板间加垂直于电场方向的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粒子的入射方向,磁感应强度为B ,则粒子恰好不偏离原来的方向,求qm为多少?答案 2EdB 2L2解析 设带电粒子以速度v 0垂直电场方向进入匀强电场,则d =12at 2=qE 2m ⎝⎛⎭⎫Lv 0 2 ①此带电粒子垂直入射到正交的电磁场区域时不发生偏转, 由平衡条件qE =q v 0B ,得v 0=EB②由①②两式得qEL 22md =E 2B 2解得q m =2Ed B 2L2.12.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根据α粒子与原子核发生对心碰撞时所能达到的最小距离可以估算原子核的大小.现有一个α粒子以2.0×107 m/s 的速度去轰击金箔.若金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9,求该α粒子与金原子核间的最近距离.(已知带电粒子在点电荷电场中的电势能表达式为E p =k q 1q 2r,α粒子的质量为6.64×10-27 kg) 答案 2.7×10-14 m解析 当α粒子靠近原子核运动时,α粒子的动能转化为电势能,达到最近距离时,动能全部转化为电势能,所以α粒子与原子核发生对心碰撞时所能达到的最小距离d 为12m v 2=k q 1q 2d所以d =2kq 1q 2m v 2=2×9.0×109×2×79×(1.6×10-19)26.64×10-27×(2.0×107)2 m ≈2.7×10-14 m.所以α粒子与金原子核间的最近距离为2.7×10-14 m.。
《搭建原子结构模型》 导学案
《搭建原子结构模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
2、掌握不同原子模型的发展历程。
3、学会搭建简单的原子结构模型。
4、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原子的组成及各部分的性质。
(2)不同原子模型的特点。
(3)搭建原子结构模型的方法和步骤。
2、难点(1)理解原子中电子的分布规律。
(2)通过模型准确表示原子的结构。
三、学习方法1、自主学习: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初步了解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
2、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搭建原子结构模型,共同探讨模型搭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实验操作:亲自动手搭建模型,加深对原子结构的理解。
四、学习过程(一)知识回顾1、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2、元素的概念是什么?(二)引入新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种类繁多,性质各异。
那么,这些物质的微观结构是怎样的呢?这就需要我们来了解原子的结构。
(三)原子结构的探索历程1、道尔顿原子模型道尔顿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
2、汤姆生原子模型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了“葡萄干布丁”模型,认为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球体内,电子像葡萄干一样镶嵌在其中。
3、卢瑟福原子模型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电子在原子核外绕核高速运动。
4、玻尔原子模型玻尔在卢瑟福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量子化的概念,提出了原子的能级结构。
(四)原子的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带负电荷,围绕原子核做高速运动。
(五)原子中各粒子的数量关系1、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2、质子数+中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六)电子的分层排布电子在原子核外的空间里做高速运动,它们的能量不同,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
我们把核外电子运动的不同区域叫做电子层。
(七)搭建原子结构模型1、材料准备准备一些小球(代表质子、中子和电子)、细棍(代表化学键)、胶水等。
1.1原子结构导学案高二下学期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第一节 原子结构【学习目标】1. 复习原子结构模型的历史发展过程。
2. 回顾原子结构示意图,理解原子结构3. 理解能层与能级的关系。
【重点难点】学习能层与能级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导学流程】一.原子结构模型的历史发展过程二、能层与能级1、能层的含义:按核外电子的 不同,可以将核外电子分成不同的能层。
2、能层的表示方法及各能层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能层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符号 最多电子数3、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一低四不超”(1)能量规律——能量最低原理:核外电子总是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里,然后由内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电子层(2)数量规则:四不超:(1)每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为2n 2(2)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K 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电子) (3)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 (4)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3)原子核外各能层,能层序数越大,其离原子核的距离越远能量越高。
E(K)< E(L)< E(M)< E(N)< .... 4.能级(1)意义:根据多电子原子中同一能层电子________不同,将它们分成不同的能级。
(2)符号:在每一能层中,能级符号分别为n s 、n p 、n d 、n f……,其中n 代表________。
离核远近 近 远 能量高低 低 高5.能层、能级中所容纳的电子数注意:(1)任一能层的能级总是从s开始。
能级符号按照s、p、d、f、g……排序。
s、p、d、f能级可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分别为2、6、10、14,依次为奇数数列1、3、5、7的二倍(2)任一能层的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
(3)能级符号前面用数字表示能层序数。
(4)同一能层不同能级之间的能量按s、p、d、f、…排序依次升高,即E(ns)<E(np)<E(nd)...(5)不同能层英文字母相同的不同能级,能层数(n)越大,离原子核越远,能量越高,如E(1s)<E(2s)<E(3s)...能层与能级的有关规律1.每一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2n2(n为能层序数)。
人教版初三九年级化学全套导学案(含答案)
初三化学全册导学案目录绪言 ............................................................................................................................................................................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1)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2) ...........................................................................................................................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1) .................................................................................................................................................课题1 空气2 .......................................................................................................................................................课题2:氧气的性质(1) ...................................................................................................................................课题2:氧气的性质(2) .......................................................................................................................................课题3 制取氧气(第1课时) .........................................................................................................................课题3 制取氧气(2) .............................................................................................................................................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 .............................................................................................................................................课题2分子和原子 ................................................................................................................................................课题3 水的净化 ...............................................................................................................................................课题4 爱护水资源 .........................................................................................................................................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课题2 元素 .........................................................................................................................................................课题3 离子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学价(1)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学价(2) .......................................................................................................................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3) ...........................................................................................................................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题3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C60(1)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2)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课题3 二氧化碳的性质(1)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2) ......................................................................................................................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燃烧和灭火 .............................................................................................................................................课题2 燃料与热量 .......................................................................................................................................课题3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题1 金属材料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2课时).第九单元溶液课题1 溶液的形成 ...............................................................................................................................................课题2 溶解度 .......................................................................................................................................................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 ..................................................................................................................................... 第十章常见的酸和碱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2课时).....................................................................................................................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1课时)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2课时)................................................................................................................课题2 化学肥料 ................................................................................................................................................. 九年级化学下册导学案答案: ....................................................................................................................................导学1课题1 金属材料 .......................................................................................................................................导学2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导学2课题2溶解度 ............................................................................................................................................导学3 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 ........................................................................................................................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 ....................................................................................................................................导学3课题1溶液的形成 .................................................................................................................................... 导学1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 ................................................................................................................导学2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2课时)...................................................................................................... 导学3 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答案:.................................................................................................导学1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 .......................................................................................................................... 第2课时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导学2 课题2 化学肥料 ..................................................................................................................................绪言学习目标:1.说出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2.列举化学与人类的关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十八章 原子结构全章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十八章原子结构全章导学案第一节电子的发现前置诊断:本节主要介绍汤姆孙(J.J.Thomson)发现电子的科学思想和实验方法。
1.1897年,汤姆生根据在电场和磁场中的断定,其本质是带电的,并求出了这种粒子的比荷。
2.电子电荷的精确测定是由的实验测出的,其值为。
3.电子发现的重大意义表明了原子是能够的。
专家说课:19世纪初,人们从化学实验中知道原子是组成物质的微粒。
一百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直到19世纪末,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摧毁了原子不可再分的信念,揭开了探索原子内部结构的畜牧,从此原子物理学飞速发展。
电子的发现,改变了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的看法,认识到原子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
电子比荷和电荷量的测定,对认识电子的性质起重要作用。
一.教材中考虑到学生对阴极射线的知识了解得比较少,因此在叙述汤姆孙研究电子的方法之前予以介绍。
学生在前面的模块中已经熟悉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运动的规律,因此课本没有平铺直叙,而是用两个“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
(1)汤姆孙可能用什么方法判断组成阴极射线的粒子的电性;(2)让学生根据提示,自己推导出电子比荷的表达式,从而对汤姆孙研究电子的方法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本节课标及解读。
通过对阴极射线的发现和争论,了解人类发现电子的历程,感受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精髓。
三.本节开始通过问题引出关于阴极射线的发现和争论,是一段很好的物理史料,可以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激发探讨科学的兴趣,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对教材中“思考和讨论”的理论探究,利于学生科学方法的培养。
四.本节的重点是电子发现过程及方法的介绍,如何判断阴极射线的电性,电子电荷的数值。
学习的难点是如何推导阴极射线的比荷。
电子发现的本身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内容。
突出电子发现的重大意义,弄清电子的发现方法和过程,是教学中应当重视的问题。
课堂探究:一、教材第47页中的研究阴极射线的实验,可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如何判断射线的电性,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亲自操作,感受探究阴极射线带电性质的实验过程。
高一下学期化学《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学案
必修二第一章第1节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第2课时)导学案重点、难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关系。
【复习巩固】画出钠、镁、钾、硫、氯、氧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二、原子结构与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思考1】通过前面的学习,你已经可以从质子数、中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数等方面描述原子的结构了,他们哪些会影响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强弱?如为什么?【活动▪探究1】比较钠、镁、钾元素原子的失电子能力写出金属活动顺序表:(1)预测钠、镁、钾元素原子的失电子能力为:(2)实验验证:【思考2】你能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对钠、镁、钾失电子能力强弱进行解释吗?【归纳小结】①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最外层电子离核越,原子越失电子。
②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电子层数越多,最外层电子离核越,原子越失电子。
【归纳小结】元素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核电荷数和电子层数均有关系。
若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则核电荷数越大,最外层电子离核越近,原子越失电子、越得电子;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电子层数越多,最外层电子离核越,原子越失电子、越得电子。
【即时训练】1.关于钠、钾的有关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钠与水的反应更剧烈B.钠原子电子层数少,失电子能力比钾强C.钾原子与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钾原子更容易失电子D.钠比钾活泼2.下列对氯、硫元素及其单质性质说法错误的是()A.Cl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S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B.硫原子得电子能力比氯原子强C.Cl2能与H2S反应生成S,说明氧化性:Cl2>SD.Cl2与Fe反应生成FeCl3,S与Fe反应生成FeS4.某同学探究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实验时,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1)由实验①②可知,金属性Na Mg(填“>”或“<”,下同)。
(2)由实验③④可知,金属性Mg Al 。
(3)由实验⑤可知,非金属性S Cl,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原子结构》 导学案
《原子结构》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结构的发展历程,认识科学家们探索原子结构的重要实验和理论。
2、理解原子的构成,包括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明确质子、中子和电子的基本性质。
3、掌握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和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4、理解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能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常见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
二、学习重点1、原子的构成及各微粒之间的关系。
2、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三、学习难点1、理解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2、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应用。
四、知识回顾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那么原子是不是一个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呢?其实,原子内部有着复杂的结构。
五、新课导入(一)原子结构的探索历程1、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的概念,他认为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不可再分。
2、 19 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3、 1897 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打破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观念,提出了“葡萄干布丁”模型,认为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像葡萄干一样镶嵌在其中。
4、 1911 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的原子核,电子在原子核外绕核运动。
(二)原子的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1、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相对质量约为 1。
2、中子:不带电,相对质量约为 1。
3、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质量很小,约为质子质量的1/1836。
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原子呈电中性。
(三)质量数1、定义:将原子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数值叫做质量数。
2、关系式: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例如,氧原子的质子数为 8,中子数为 8,其质量数为 16。
化学原子的电子排布和化学性质练习题
化学原子的电子排布和化学性质练习题1. 某原子的电子排布为2, 8, 4,回答下列问题:a) 这个原子的原子序数是多少?b) 这个原子的原子量是多少?c) 这个原子属于哪个元素家族?2. 某原子的电子排布为2, 8, 7,回答下列问题:a) 这个原子的原子序数是多少?b) 这个原子的原子量是多少?c) 这个原子属于哪个元素家族?3. 某原子的电子排布为2, 8, 3,回答下列问题:a) 这个原子的原子序数是多少?b) 这个原子的原子量是多少?c) 这个原子属于哪个元素家族?4. 根据氢原子的电子排布,回答下列问题:a) 氢原子的电子排布是什么?b) 氢原子的原子序数是多少?c) 氢原子的原子量是多少?d) 氢原子属于哪个元素家族?5. 以下是几个元素的电子配置,请回答问题:a) 碳的电子配置是什么?b) 氧的电子配置是什么?c) 氖的电子配置是什么?d) 铁的电子配置是什么?e) 锌的电子配置是什么?6. 对于以下元素,回答问题:a) 钾的电子排布是什么?b) 钙的电子排布是什么?c) 溴的电子排布是什么?d) 硫的电子排布是什么?7. 某原子属于2A族,它的电子排布为2, 8, 3,回答下列问题:a) 这个原子的原子序数是多少?b) 这个原子的原子量是多少?c) 这个原子是金属还是非金属?8. 某原子属于7A族,它的电子排布为2, 8, 7,回答下列问题:a) 这个原子的原子序数是多少?b) 这个原子的原子量是多少?c) 这个原子是金属还是非金属?9. 钠原子的电子排布为2, 8, 1,回答下列问题:a) 钠原子的原子序数是多少?b) 钠原子的原子量是多少?c) 钠原子属于哪个元素家族?10. 铜原子的电子排布为2, 8, 18, 1,回答下列问题:a) 铜原子的原子序数是多少?b) 铜原子的原子量是多少?c) 铜原子属于哪个元素家族?请根据上述问题回答,并填写合适的数值或元素名称。
人教版九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导学案(含答案)
课题2原子的结构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氢原子无中子)。
2.知道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特点,以及前18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及其含义。
3.了解离子的初步概念、形成过程及其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知道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4.识记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学会相对原子质量的简单计算和查寻。
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原子 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围绕原子核做高速运动) 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质子数 = 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2.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 【解释与结论】(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 (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
(2)1um 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 ; A .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 .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以下的 。
A .道耳顿模型特点: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 B .汤姆生模型特点:正负电荷均匀分布C .卢瑟福模型特点:核位于原子中心,质量集中在核上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原子结构示意图以钠原子为例:Na2.离子a.离子定义: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阳离子(带正电荷):如Al 3+、NH 4+等阴离子(带负电荷):如Cl -、CO 32- 等 e.原子与离子的区别和联系(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相对质量约为1)中子(中子不带电,相对质量约为1)b.离子的分类相对原子质量1.定义:以一种碳原子(原子核中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符号为Ar )2.公式: 【同步巩固练习】1、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A.原子B.分子C.质子D.中子2、已知1个C-12原子的质量为akg ,则实际质量为b kg 的另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12b/a kgB.12b/aC.12a/bD.12a/b kg 3、2N 表示( )A.两个氮元素B.两个氮原子C.两个氮分子D.氮气4、.已知某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g,又知碳原子的质量为N g ,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N M 12 B. M N 12 C. N M 12 D. MN12 5、我国南海海底蕴藏着丰富的锰结核——含有锰、铁、铜等金属的矿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子中的电子》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2.了解常见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知道同一元素的原子.离子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微课学习】
一、【情景引入】复习原子的结构,导入新课。
二、【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电子的能量高低与离核远近的关系
电子层:一、二、三、四、五、六、七
离核距离近--------------------------远
电子能量低-------------------------高
三、【原子结构示意图】
1、原子结构示意图(以钠原子为例)
(1)圆圈及里面的正数:表示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
(2)弧线表示电子层;
(3)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2、练习与应用
某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核外有个电子层,第二层上有个电子,最外电子层上有个电子。
四、【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思考:
⑴第一层最多容纳___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___个电子。
最外层不超过个电子
⑵由内到外分层排布(电子先排满第___层,再排第___层,排满第___层,再排第___层)
2、练习与应用
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书写正确的是()
A B C D +3 3 2 6 4 2+14 7 5 2+10 8
五、【不同种类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4个,易失去电子;
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4个,易得到电子;
稀有气体:最外层电子数=8个(He 为2个)是稳定结构
元素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
2、达标检测 某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核外有
个电子层,第二层上有 个电子,最外层上有 个电子。
该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 (“得到”或“失去”) 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六、【离子的形成】
1、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以氯化钠的形成进行理解。
2、原子与离子的区别和联系
【拓展延伸】
1.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所示的微粒中,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 ( )
A. B. C. D.
2.某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下列关于该原子说法错误的的是 (
)
A .它的阳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
B.它的阳离子有10个质子 C .它是一种金属原子 D.它的原子核外有11个电子
3.今有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A .它们表示四种元素
B .②表示的原子容易失两个电子
C .④表示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D .①④表示的是阳离子
4.关于相对原子质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质量
B.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C.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 g
D.采用相对原子质量后,就增大了原子的质量
5. 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离子等粒子填空
⑴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⑵带电的
⑶不显电性的是⑷带正电荷的是
⑸带负电荷的是⑹质量最小的
⑺化学变化中一定变化是
⑻与氢原子质量大约相等的
6.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
(1) X表示__________,Y决定微粒的__________;
(2) 当X-Y=10时,该微粒为_________________.
(3) 当Y=8时,该微粒带有2个单位的负电荷,则该微粒的符号为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