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有关财政的理论

合集下载

联系我国政府实践论述财政三大职能基本理论

联系我国政府实践论述财政三大职能基本理论

121551808 会计8班辜晓沛论述市场经济下财政的三大职能财政职能,指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固有的功能,可以概括为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与发展。

财政的职能之间既有一致性,也有矛盾性,协调得好可以相辅相成,协调失当则会相悖相克。

财政职能的一致性表现在它们都是在国民经济运行的大环境中起作用,互为条件,相互促进。

资源配置职能是各职能的前提。

调节收入分配关系职能则是优化资源配置的继续。

而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发展既是前两种职能的结果,同时又进一步构成实现前两种职能的前提条件。

但这些职能在实现中又会经常处于矛盾状态。

财政宏观调控以财政职能作为目标,有时会处于顾此失彼的境地,削弱政策效果。

调控收入的分配,即通过税收、公共支出和转移支付等财政政策工具,从宏观上调控分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均稳各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

结合中国的现实情况,公共财政的框架建设及改革应从以下方面着手:(1)财政支出主要用于公共支出,一般说来不再投资国有企业或用于生产性建设。

(2)财政对国有企业的管理,应从过去直接的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

(3)对国有资产应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代表分级分类监督、企业自主经营的方法,促使其保值和增值。

(4)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应进一步下放权限,减少事务性管理,规范并充分调动地方的理财积极性。

(5)各级财政都应公开办事规则,规范办事程序,克服随意性,增强透明度,完善监督机制,提高办事效率。

(6)强化财税政策的政令统一,加强资金的统一管理,科学规范预算内容和管理方法,坚决、有步骤地推行“费改税”,实行收支“两条线”,下决心堵塞乱收费的源头。

加强国家财政对政府内外债务的统一管理,继续有重点、有步骤地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切实向公共财政的职能转变。

在一个既定的社会形态里,只能有一个基础性资源配置机制。

当我们以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的目标模式,则其基本的制度要求必然是国有经济从一般竞争领域退出,从不完全竞争领域退出一部分,并且把竞争机制引进政府管制领域。

财政政策理论基础

财政政策理论基础

财政政策理论基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构建在其相互关系及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的基础之上。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关于财政政策的理论基础的相关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财政政策理论基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构建在其相互关系及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的基础之上。

1.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关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相互关系原理是研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重要理论依据。

“生产表现为起点,消费表现为终点、分配和交换表现为中间环节”。

这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评导言》中的精辟论断;分配和交换作为生产与消费的中介,是生产与消费均衡发展的基本保证。

如果社会再生产在分配和交换环节出现问题,继而,或因分配的比例与消费需求难于有效衔接,或因产品适销不对路,不能提供足够货币资金以适应流通扩大的需要,部分社会产品难以顺利进入消费环节,延缓社会总产品在再生产过程中的周转时间,导致社会简单再生产无法延续和扩大再生产得不到实现的严重问题。

因此,有效地调节和管理社会产品在分配、流通环节出现的种种矛盾,包括结构性矛盾与总量平衡矛盾,便显得尤为重要。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作为政府分别施用于分配和流通领域起主导作用的政策调控手段,对克服分配和流通领域中的各种矛盾举足轻重,使社会再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得以顺利进行。

同时因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分别作用于社会再生产两个不同环节,仅限于单纯某一政策手段的调节,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局限性,所以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对加快和促进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运行是不可缺少。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收入分配和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协调配合作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地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基本保障。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协调公平和效率矛盾方面各有侧重,其配合效应体现在:货币政策偏重于效率优先。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首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调节作用。

第一章 财政基础理论 《财政学》PPT课件

第一章   财政基础理论  《财政学》PPT课件
•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 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
• 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 家的重点建设。
• 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 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提高经济增长率。
• 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收入分配职能 • (一)洛伦兹曲线
货币 产品
公共物品 征税
生产要素
供给 企业
需求
• 图1-1 政府与家庭、企业之间的收支循环流程图
• (二)政府干预程度和干预手段 • 1.立法和行政手段 • 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 • 3.财政手段
• (三)政府干预失效 • 1.政府决策失误 • 2.寻租行为 • 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也可视为
收 入 比 例
A
绝对公平分配线
X
Y
O
人口比例
• 图1-2 洛伦兹曲线
• (二)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机制和手段 • 1.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 • 2.规范工资制度 • 3.加强税收调节 • 4.通过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
金、补贴等,使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起 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政府干预失误
• 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 第三节 财政职能
• 一、研究财政职能的思路和意义
• 1.财政职能是指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所固 有的功能:只要存在着政府和财政,这种 功能就不会消失。
• 2.市场的关系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或者 说是经济体制转轨中的基本问题,所以政 府与市场的关系是重新认识财政概念的基 本立足点,也同样是分析财政职能的基本 立足点。
• 3.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决定及分配时采 取部门法,将整个国民经济分为政府、企 业(集体)、家庭(个人)和对外四个部门,研 究财政同其他经济活动的相互关系,也就 是研究政府、企业、家庭和进出口之间的 关系。

公共财政的理论和政策分析

公共财政的理论和政策分析

公共财政的理论和政策分析公共财政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国家财政的收支、政府部门的管理以及经济与社会发展等方面。

理论和政策分析对于公共财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公共财政的理论基础公共财政理论的核心是纳税与开支的平衡。

纳税是政府收入的来源之一,通过纳税可以为国家的发展和民生提供必要的保障。

开支则是政府对于社会和经济的投入,可以通过开支来实现为民服务、促进发展等目标。

但是只有纳税与开支的平衡才能保证公共财政的稳健和可持续发展。

公共财政理论还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资源配置、收入分配、财政监管和政府部门管理。

资源配置主要指政府对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收入分配与财政监管涉及到财富和收入的公平分配以及政府通过财政监管来规范经济活动。

政府部门管理则是指政府部门对于自身的管理和规范。

二、公共财政的政策分析1. 宏观经济调控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来对宏观经济进行调节。

这包括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税收减免等手段来影响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就业等方面。

宏观经济调控的核心是把握好度、时机和力度。

2. 公共服务保障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的投入对于民生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

政府应该加强对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其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共同发展。

3. 财政监管财政监管是政府对于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该加强对于金融机构、企业以及市场的监管,规范经济运行,防范各种风险。

4. 政府部门管理政府部门管理是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

政府应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提高效率、推动改革。

政府部门的创新、服务理念和能力的提升也是极其重要的。

总之,公共财政的理论和政策分析对于当前经济、社会、政治发展的全面推进至关重要。

政府应该继续加强公共财政的建设,提高政府服务水平,为广大人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发展环境。

财政概论知识点总结

财政概论知识点总结

财政概论知识点总结一、财政概念财政是国家的经济活动之一,是指国家依法通过税收、财政支出、债务、国有资产经营等手段,调节国民经济活动,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目标的一种经济活动。

简单来说,财政是国家收入和支出的管理工具,是国家在经济领域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财政的作用1.经济调节作用:财政通过税收、财政支出等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保持国民经济稳定运行。

2.分配调节作用:财政通过税收、财政支出等手段,对社会收入进行合理调配,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

3.资源配置作用:财政通过税收、财政支出等手段,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4.激励作用:财政通过税收、财政支出等手段,对市场主体进行激励,推动经济增长和创新。

5.管理作用:财政通过税收、财政支出等手段,对政府活动进行管理,保障政府活动的正常运行。

三、财政的基本原则1. 公共支出原则:公共支出应当坚持社会公平、效率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 公共收入原则:公共收入应当坚持公平、效率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3. 财政平衡原则:财政平衡是指国家的预算收支平衡,包括预算收入与预算支出的平衡,以及财政预算的平衡。

4. 财政稳定原则:财政政策应当坚持稳定的原则,保持财政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避免频繁调整和剧烈波动。

5. 效率原则:财政活动应当坚持效率原则,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促进经济发展。

四、财政的基本方法1. 税收方法:税收是国家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之一,通过对国民经济主体进行税收征收,实现财政收入的增加。

2. 债务方法:债务是国家的重要财政支出来源之一,通过债券发行等方式筹集资金,实现财政支出的满足。

3. 国有资产经营方法:国有资产经营是国家的重要财政支出来源之一,通过国有资产的经营和利润分配,实现财政支出的增加。

这些是财政概论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财政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方法。

财政概论是财政学的基础,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希望通过这些知识点的总结,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财政学的基础知识。

“国家财政”与“公共财政”理论探讨综述

“国家财政”与“公共财政”理论探讨综述

“国家财政”与“公共财政”理论探讨综述国家财政与公共财政是财政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现代国家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国家财政是指国家对财政活动进行管理、组织和调控的一种体系,是国家政府进行财政收支活动的总称。

而公共财政则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对公共事务进行财政支出和收入的总称。

本文将就国家财政与公共财政的理论探讨进行综述。

一、国家财政理论探讨国家财政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财政的功能理论2.国家财政的收入理论3.国家财政的支出理论国家财政的支出主要包括公共事业支出和行政支出两部分。

公共事业支出是国家财政支出的重要内容,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支出,是国家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手段。

行政支出包括政府部门的日常运行开支和设施建设经费等,是国家维持正常政府运转的支出。

4.国家财政的管理理论国家财政的管理是国家财政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财政预算管理、财政资金管理、财政审计等内容。

通过财政管理,国家可以实现财政收支的平衡和预算的合理运作,保障国家财政的稳健发展。

二、公共财政理论探讨公共财政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公共财政的性质理论公共财政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质主要包括公益性、强制性和分配性。

公共财政的支出主要用于公共事务领域,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是国家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手段。

公共财政的性质保证了政府财政支出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2.公共财政的收入理论3.公共财政的支出理论公共财政的支出主要用于公共事务领域,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

通过公共财政支出,政府可以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

4.公共财政的管理理论公共财政的管理是公共财政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财政预算管理、财政资金管理、财政审计等内容。

通过公共财政管理,政府可以实现预算的合理编制和执行,确保公共财政的稳健运行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财政分权理论

财政分权理论

2. 财政分权理论的容(1) 第一代财政分权理论的容其核心观点是,如果将资源配置的权力本身更多地向地方政府倾斜,那么,通过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能够迫使政府官员的财政决策更好地反映纳税人的偏好,从而强化对政府行为的预算约束,相当程度上改变中央政府在财政决策中存在的不倾听地方公民意见的状态。

这个论点实质上是强调地方政府的竞争机制的作用。

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蒂博特(1956)“以足投票”理论。

蒂博特通过一系列假设,论述了公民“以足投票”,促进地方政府间竞争,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的机制。

他认为人们愿意在地方政府周围是由于他们想在全国寻找地方财政支出与税收的一种精确组合,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人们之所以在某一区域工作和居住,接受当地政府的管辖,是因为政府服务与税收符合自己效用最大化的原则。

斯蒂格勒(1957)最优分权模式菜单。

斯蒂格勒提出了地方政府存在必要性的两条基本原则,进而说明了地方政府的存在是为了更有效地配置资源,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他在《地方政府功能的有理围》中提出了这两条原则:一是与中央政府相比,地方政府更接近于自己的民众,地方政府更了解它所管辖公民的效用与需求;二是一国国不同的人们有权对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公共服务进行投票表决。

这就说明了地方政府的存在是为了更有效地配置资源,进而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布坎南(1965)“俱乐部”理论。

布坎南运用“俱乐部”理论解释了最优地方政府管辖围的形成问题,并强调了公共产品提供的规模经济与消费拥挤状况在决定地方政府最佳规模中的作用。

奥茨(1972)分权定理。

奥茨从地方政府组织的决策成本和集合的角度,论述了政府组织结构问题。

特里西(1981)偏好误识理论。

特里西从社会经济生括息的不完备性和非确定性出发,论述了由更了解本地区居民偏好的地方政府来提供公共产品,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费雪(2000)地方政府组织理论。

费雪的地方政府组织理论同时强调①公共产品的需求差异、②公共产品成本与受益的外部性、③公共产品提供的规模经济效应以及④政府自身的管理成本和附属成本在最佳的政府结构(包括政府层级、数量及规模)形成中的作用。

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理论解释

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理论解释

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理论解释对财政支出增长现象的解释主要有:瓦格纳的政府活动扩张法则、皮考克和魏斯曼的“梯度渐进增长理论”、马斯格雷夫的“经济发展阶段增长理论”、鲍莫尔的“非均衡增长理论”等。

1.瓦格纳法则——“政府活动扩张法则”公共支出之所以会不断增长,是因为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对政府活动的需求。

因“政府职能不断扩大以及政府活动持续增加”导致公共支出增长。

2.皮考克和魏斯曼的“梯度渐进增长理论”他们将公共支出增长的因素归结为两种:(1)内在原因公众可以容忍的税收负担是财政支出的最高限度。

公众可容忍税收水平的提高,是公共收入增长的内在原因。

(2)外在原因公共收入因动荡原因增加后,很难再降低。

公共支出和公共收入总是同步增加的。

3.马斯格雷夫的“经济发展阶段增长理论”马斯格雷夫用经济发展阶段论来解释公共支出增长的原因。

认为:财政支出数量的变化,是随着不同时期财政支出作用的变化而变化的。

4.鲍莫尔的“非均衡增长理论”生产率偏低的政府部门的规模必然越来越大,政府部门的支出必然快速增长。

5.公共选择学派的解释公共选择学派分别从选民、政治家、官僚行为及民主制度的特征等方面,提出了理解政府支出规模的新视角。

【例题1·单选题】“政府活动扩张法则”的提出者是( )。

A.马斯格雷夫B.瓦格纳C.皮考克D.鲍莫尔『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政府活动扩张法则”的提出者是瓦格纳。

【例题2·单选题】(2007年)根据英国经济学家皮考克和魏斯曼提出的“梯度渐进增长理论”,在正常年份财政支出的最高限度是( )。

A.社会财富总量B.财政支出需要C.公众可以容忍的税收负担D.政府举借债务规模『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梯度渐进增长理论”认为公众可以容忍的税收负担是财政支出的最高限度。

【例题3·多选题】公共选择学派分别从( )的特征等方面,提出了理解政府支出规模的新视角。

A.选民B.政治家C.官僚行为D.民主制度E.政府机关的效率『正确答案』ABCD『答案解析』公共选择学派分别从选民、政治家、官僚行为及民主制度的特征等方面,提出了理解政府支出规模的新视角。

财政基本理论(1)

财政基本理论(1)
23
3.非市场营利性
•所谓非市场营利性,是指政府的财政活动不是以 直接追求市场收益,而是以社会的共同利益为目标, 从而决定了公共财政进行的只能是非营利性活动。
•然而,时至今日,我国各级政府仍然 •政府不能追逐市场盈利目标,对于市场经济来说 •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程度地追逐直接 具有根本意义。只有当市场和资本依靠自身的力量, •的市场营利。这类现象的存在,直接 从根本上否定了政府追逐市场盈利的可能性之时, •决定了目前的财政还不是公共财政。
使得政府官员只能通过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来实现 自己的存在价值,只能以社会利益为标准来评判其 政绩,才能避免政府对市场不应有的干预和介入。
24
4.法治化的财政
• 公共财政的法治化,意味着社会公众通过议会和相应 •财政法治化在我国具有特殊意义。我国有着 的法律制度,即通过政府预算的法律权威,来决定、约 •数千年的人治传统,要建立法治社会是极为 束、规范和监督着政府的财政行为。这种法律约束,使 •困难的,其中尤以将政府行为纳入法治的轨 得财政鲜明地体现出是社会公众的财政,是“公共”的 •道更是如此。财政法治化意味着政府的活动 财政。 •被直接置于法律的约束之下,是整个社会 • 它表明,政府是代表社会公众在使用他们的“钱”。 •实现法治化的核心条件。 正是通过法律形式,依靠法律手段,社会公众才得以真 •目前政府正大力提倡依法治国,依法行政。 正决定和支配政府的收入与支出,真正约束和规范政府 •为此,在构建公共财政过程中,应当赋予 的活动,才能确保政府行为遵循市场和资本的根本要求, •财政法治化问题以更多的关注。 政府活动必须符合私人的根本利益。这样,法治性也成 为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之一。
11
• 由于政府不同于企业和私人,决定了财政活动具 有强制和无偿的基本特征。 • 所谓“强制性”,指的是政府对企业和个人课征 税款或收取费用,遵循的并不是自愿原则,无论 纳税人或缴费者是否愿意,只要发生了应税或应 费行为,他们就必须照章纳税缴费。这种强制性, 是直接以法律的权威和政府的政治权力为依据确 立的。 • 所谓“无偿性”,指的是政府分配大体表现为是 货币的单方面转移,而不存在货币与资源和要素 的直接等价交换。

财政理论与政策

财政理论与政策
支出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公共支出规 模和结构,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手
段。
支出政策工具
包括政府采购、转移支付、财政补贴 等,通过调整这些工具,可以影响总
需求和总供给。
支出政策分类
根据支出政策的目的和作用,可以分 为消费型、投资型和转移型支出政策。
支出政策目标
包括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优化 资源配置等,通过合理的支出政策设 计,可以实现这些目标。
国际经济关系对财政政策的影响
国际经济关系会影响政府的税收收入和支出。例如,国际贸易关系可能会影响企业的盈利和税收,从而影响政府的财 政状况。
财政政策与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在制定财政政策时,政府需要考虑到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国际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可 以促进全球经济稳定和发展,从而有利于各国的财政政策目标的实现。
发展中国家财政政策实践
中国财政政策实践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财政政策实践中注重平衡经济增长、结 构调整和社会稳定。中国政府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政府投资力度, 以促进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
印度财政政策实践
印度在财政政策实践中注重促进国内消费和基础设施建设。印度政府通过加大 公共支出和实施税收优惠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
政府支出渠道
通过增加或减少政府支出, 影响总需求和资源配置。
债务渠道
通过调整政府债务规模和 利率,影响金融市场和投 资。
财政政策传导效果
经济稳定效果
财政政策通过调节总需求和总供给,稳定经济增 长和就业。
资源配置效果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公共投资、税收优惠等手段, 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ABCD
收入分配效果
财政职能

学习经济学中的财政学理论

学习经济学中的财政学理论

学习经济学中的财政学理论财政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政府如何收入、支出以及管理财政资源的学科。

它涵盖了公共财政、税收、预算、债务等各个方面的理论和实践。

财政学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了解经济运行规律、制定财政政策具有极大的帮助。

本文将着重介绍财政学的几个重要理论,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财政学在经济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财政学的基本概念和目标财政学是研究政府在经济活动中财政行为的学科,其基本概念包括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平衡等。

财政学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和社会公平,通过合理的财政政策调控宏观经济,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保障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二、财政收入理论财政收入是政府从各种渠道获得的资金,主要包括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和债务收入等。

财政收入理论研究了税收的本质、税种分类和税收影响等问题。

其中,边际税率理论和最优税收理论是财政收入理论的重要内容。

边际税率理论认为,税收应根据纳税人的边际税负来确定税率,以实现效益和公平的平衡;最优税收理论研究如何通过调整税收结构,实现税基最大化和福利最大化的目标。

三、财政支出理论财政支出是政府用于公共事业和社会福利的资金,包括政府投资、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等各个方面。

财政支出理论研究了政府支出的决策机制和效应。

其中,公共产品理论和收入再分配理论是财政支出理论的重要内容。

公共产品理论认为,政府应提供公共产品,以弥补市场失灵和提高经济效率;收入再分配理论研究了如何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实现社会收入的再分配和财富的公平。

四、预算理论预算是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财政收支进行计划和安排的过程,是财政管理的核心工具。

预算理论研究了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监督等问题。

其中,绩效预算理论和公共债务理论是预算理论的重要内容。

绩效预算理论强调预算应以绩效为导向,注重结果导向和责任追究,提高财政使用效益;公共债务理论研究了政府发行债务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如何进行债务管理。

公共基础知识财政基础知识概述

公共基础知识财政基础知识概述

《财政基础知识综合性概述》一、财政的基本概念财政,即国家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为了实现国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分配和再分配所形成的一种特殊分配关系。

它主要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个方面。

财政收入是国家为履行其职能,根据法令和法规所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主要来源包括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国债收入、收费收入等。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国有资产收益是国家凭借国有资产所有权获得的利润、租金、股息等收入。

国债收入是国家通过发行国债筹集的资金。

收费收入则是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为特定服务对象提供特定服务而收取的费用。

财政支出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将筹集到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

主要包括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债务支出等。

经济建设支出用于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社会文教支出用于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行政管理支出用于维持国家政权机构的正常运转;国防支出用于保障国家安全;债务支出用于偿还国家债务的本金和利息。

二、财政的核心理论1. 公共财政理论公共财政是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政府收支活动模式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

其核心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即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如国防、法律秩序、公共卫生等。

由于市场机制无法有效提供公共产品,因此需要政府通过财政手段来提供。

2. 财政职能理论财政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三大职能。

资源配置职能是指通过财政收支活动,引导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和不同产业之间的合理流动,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收入分配职能是指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等手段,调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经济稳定职能是指通过财政政策的运用,调节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充分就业。

3. 财政平衡理论财政平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在总量上的平衡。

财政平衡包括年度平衡和周期平衡。

经济学中的公共财政理论

经济学中的公共财政理论

经济学中的公共财政理论公共财政理论是经济学中重要的理论分支,它研究的是政府如何收入、支出和管理财政资源,以及它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公共财政理论包括了诸多概念和原则,如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平衡、负债、赤字等。

本文将介绍公共财政理论的基本原则和关键概念,并展示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是指政府通过征税、收取各种费用和国际贸易等途径所得到的收入。

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关税、资本利得税等。

财政收入是支撑政府开展各项活动所必需的资源,同时也是调节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财政收入的规模和结构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合理制定税收政策和优化税制结构,政府可以调节经济运行,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

二、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指政府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资源投入。

财政支出的主要项目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国防等。

财政支出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公民生活水平,实现国家长期发展战略。

财政支出的管理需要遵循经济合理性、社会公平性和效率性原则。

政府应根据国家发展需要和财政收入水平,科学制定财政预算,并严格按照预算执行,避免出现浪费和财政赤字。

三、财政平衡财政平衡是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平衡状态。

财政收支平衡是财政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政府应当通过收入的适度增长和支出的合理控制,努力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之间是一个相互制约的关系。

财政赤字指的是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支出大于收入,需要借款或印钞来弥补。

连续大规模的财政赤字会导致通货膨胀和经济不稳定,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四、负债负债是指政府为满足支出需要而借入的资金。

负债可以分为内债和外债两种形式。

内债是指政府通过发行国债、地方债等方式从国内借款;外债则是指政府从国外借款,如发行外债、向国际组织借款等。

合理使用借款是公共财政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

政府应根据发展需求和还款能力,合理安排借款规模和期限,并确保借款用于经济建设和改善民生,避免出现债务危机。

财政理论相关概念

财政理论相关概念
1、市场失灵论
在市场经济中,社会上的各种资源主要是经由市场渠道、通过市场方 式自发进行配置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发挥了基础性的作用。但是, 市场经济也存在着自身无法弥补与克服的缺陷,种种市场失灵问题的存在 赋予了政府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直接干预的必要性。这样,作为直接计划 配置资源手段的政府财政,必须参与纠正市场失灵问题。由此,市场失灵 导致财政的产生。
“国家分配论”是我国传统财政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在对财政本质 问题的研究方面,其区别于其他财政思想与观点的最具特色之处,当数它 以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为依据,通过层层“剥笋”式的剖析,揭示出财政 与国家之间所存在着的本质。“国家分配论”以财政活动满足国家职能的 需要作为理论研究的起点,这似乎强调了国家的意志,带有任意性和主观 性。同时,由于国家的需要无穷大,这会导致财政缺乏客观定量,在支出 方面陷于随意性和盲目性。因此,“国家分配论”与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 即强调发挥市场在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
图片暂时无法显示,请下载后尝试
(1)财政、信贷收支平衡的必要性。 第一,财政性存款是信贷资金的重要资金来源。 第二,银行需要用财政投资建立和充实自有资金。 第三,专业银行运用财政资金进行信贷投资。 第四,财政增拨信贷资金以弥步信贷差额。 第五,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财政如收不抵支则向银行透支。 第六,银行向财政上缴税收利润。
图片暂时无法显示,请下载后尝试
四平理论是1985年理论界在“三平”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了外汇收支平 衡形成的
但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由于经济体制的转轨,国民经济状况己发生 很大变化,对这一理论需要重新认识和更新.比如,随着统收统支体制的打 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急剧下降,再讲财政平衡是综合平衡的关键已难 成立;再如,在传统体制下,由于企业自主支配的财力较少,居民货币收入水 平和储蓄倾向都较低,因而企业和居民收支在综合平衡中的作用微不足道. 但在市场体制下它们已成为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等等。

财政的基本理论

财政的基本理论

财政的基本理论: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

财政分配的依据为(政治权利)。

财政产生的经济条件是(剩余产品的产生)。

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标准是(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

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包括(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经济)财政支出: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经济发达国家,转移性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较大;发展中国家,购买性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较大)。

按财政支出在经济上是否直接获得等价补偿为标准划分,债务支出属于(转移性支出)。

A、转移性支出B、生产性支出C、积累性支出D、购买性支出财政支出规模的制约因素有(经济性因素;政治性因素;社会性因素)财政支出的效益分析方法有(“成本——效益”法;最低费用选择法;“公共劳务”收费法)下列指标中,(财政支出占GDP比重)指标最能切近实际地反映财政活动规模。

社会保障支出与财政补贴支出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对相对价格结构的影响不同)总论:财政收入的实际增长是指(财政收入增长率高于物价上升率)税收:税负转嫁的影响因素有(供求弹性的大小;课税范围的宽窄;税种的不同;生产者谋求利润目标的不同)。

税收的三个特征是一个互相联系的统一整体,税收的强制性是由(无偿性)决定的。

(增殖税)税可以避免重复征税和税负不平衡的问题。

一种税区别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是(征税对象)属于中央地方共享税的税种有(营业税;资源税)下列各项属于税制构成要素的有(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纳税期限)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主要有(供求弹性的大小;课税范围的宽窄;税种的不同;生产者谋求利润目标的不同)。

国债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弥补财政赤字)。

我国预算法规定不能发行的债券是()。

A、国债B、国库券C、地方政府债券D公司债国债与私债的本质区别在于(发行的依据或担保物不同)国债的利率水平应当()A、略高于同期银行储蓄利率或其他证券利率B、等于同期银行储蓄利率或其他证券利率C、略高于同期银行储蓄利率,C略低于其他证券利率D、略高于其他证券利率,略低于同期银行储蓄利率政府将要发行的国债委托经济人在证券交易市场代为销售的方法,属于(公卖法)。

财政政策的理论基础

财政政策的理论基础

财政政策的理论基础财政政策的理论基础一、内在稳定器效应所谓“内在稳定器”是指这样一种宏观经济的内在调节机制:它能在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情况下自动发挥作用,使宏观经济趋向稳定。

财政政策的这种“内在稳定器”效应无需借助外力就可直接产生调控效果,财政政策工具的这种内在的、自动产生的稳定效果,可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行发挥调节作用,不需要政府专门采取干预行动。

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效应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累进的所得税制和公共支出尤其是社会福利支出的作用。

1、累进的所得税制累进的所得税制,特别是公司所得税和累进的个人所得税,对经济活动水平的变化反应相当敏感。

如果当初政府预算收支平衡,税率没有变动,而经济活动出现不景气,国民生产就要减少,致使税收收入自动降低;如果政府预算支出保持不变,则由税收收入的减少导致预算赤字发生,从而“自动”产生刺激需求的力量,以抑制国民生产的继续下降。

2、公共支出尤其是社会福利支出在健全的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制度下,各种社会福利支出,一般会随着经济的繁荣而自动减少,这有助于抑制需求的过度膨胀,也会随着经济的萧条而自动增加,这有助于阻止需求的萎缩,从而促使经济趋于稳定。

如果国民经济出现衰退,就会有很多人具备申请失业救济金的资格,政府必须对失业者支付津贴或救济金,以使他们能够维持必要的开支,从而使国民经济中的总需求不致下降过多;同样,如果经济繁荣来临,失业者可重新获得工作机会,在总需求接近充分就业水平时,政府就可以停止这种救济性的支出,使总需求不致过旺。

二、乘数效应乘数效应包括正反两个方面。

当政府投资或公共支出扩大、税收减少时,对国民收入有加倍扩大的作用,从而产生宏观经济的扩张效应。

当政府投资或公共支出削减、税收增加时,对国民收入有加倍收缩的作用,从而产生宏观经济的紧缩效应。

1、投资或公共支出乘数效应它是指投资或政府公共支出变动引起的社会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增加或减少的影响程度。

一个部门或企业的投资支出会转化为其他部门的收入,这个部门把得到的收入在扣除储蓄后用于消费或投资,又会转化为另外一个部门的收入。

财务公共理论知识点总结

财务公共理论知识点总结

财务公共理论知识点总结财务公共是金融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如何使用税收和支出来影响经济活动。

财政政策的目标是通过税收和支出政策来实现经济增长、全民福利提升和经济稳定。

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理解财政公共理论知识点对于金融领域的人士来说至关重要。

一、财政政策的理论基础1. 税收理论:税收是政府主要的财政收入渠道,税收理论包括税收的目的、税基的选择、税率的确定等内容。

2. 支出理论:政府支出的目的、原则、规模等都是支出理论需要考虑的内容。

3. 财政均衡理论:财政均衡理论主要研究财政收支平衡的问题,包括财政盈余和财政赤字的形成原因、影响和控制方法。

二、财政监督和评估1. 财政监督理论:财政监督指对政府管理财政活动的行为、财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的活动。

财政监督理论主要包括对财政行为的监督、财政预算的监督等内容。

2. 财政评估理论:财政评估是政府对自己的财政政策及实施效果进行研究和评估的一种重要方法。

财政评估理论主要包括评估目的、方法、手段和内容等。

三、财政体系和制度1. 财政体系理论:财政体系是指国家在财政管理上的具体运作方式和规章制度的总称。

财政体系理论研究国家财政运作结构和规定,包括国家财政管理机构及其职能划分、财政预算编制程序和预算执行程序等。

2. 财政分权理论:财政分权是指国家与地方在财政责权、财政收支、财政管理等方面的分权关系。

财政分权理论研究中央与地方如何在财政上协调和处理竞争关系的问题。

四、财政激励与约束机制1. 财政激励理论:财政激励是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手段,以激励和引导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在履行政府职能、实现政府目标、维护国家利益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机制。

财政激励理论主要包括激励政策、激励对象和激励方式等内容。

2. 财政约束理论:财政约束是指政府之间或政府与市场主体之间在资源分配和使用中的制约与制衡,包括政府间财政约束和政府与市场主体约束等内容。

第二章财政政策基本理论

第二章财政政策基本理论

1.扩张性财政政策 通过财政收支规模的变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 在总需求不足时,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使总需求与总 供给的差额缩小以至平衡。

增加财政支出(乘数效应更大) 减少税收


减流转税:对供给的刺激作用更大 减所得税:对需求的刺激作用更大
12
2.紧缩性财政政策 通过财政收支规模的变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在国民 经济已出现总需求过旺的情况下,通过紧缩性财政政策 可以消除通货膨胀,达到供求平衡。(可能盈余)

3.中性财政政策

减少财政支出:降低政府消费和投资需求 增加税收:减少可支配收入,降低民间消费和投资需求

财政收支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既不产生 扩张效应,也不产生紧缩效应。 中性财政政策要求财政收支保持平衡,但均衡财政政策 不意味着中性财政政策。(收支同增)
13
谢谢!
14
转移性支出:通过“财政收入→国库 →财政支付”过程将货币收入从一方 转移到另一方,包括财政补贴、无条 件的社会福利和税收支出。
6
3.
政府投资: 资本性支出
投资于公共设施、基础性产业以及新兴的高科技主导产业。 作为一种诱发性投资,使生产可能性曲线UV外移,提升社会总体经济效益。
X
基础产业投资“乘数效应” 显示图
E2
U2
U1
E1
SW2 SW1 Y
0
V1
V2
政府投资在“基础瓶颈”下的乘数效应 基础与一般产业投资的配比关系
7
4.
国债
国债的调节作用的体现 ①“收入效应”:
纳税人与国债持有人之间的收入转移 代际收入和负担转移(当代与后代)
②“排挤效应”:调节民间投资或消费↓ ③ “货币效应”:引起货币供求变动

财政理论要点

财政理论要点

财政理论要点财政理论研究宏观调控(手段)一、财政政策(一)税收政策1.税收优化及税制改革2.税费改革:(1)原则(2)措施和办法(二)支出政策1.财政支出结构调整:(1)必要性(2)措施和办法2.政府财政投资(如国债)3.公共支出预算管理:定义;必要性;措施和办法(1)转移支付制度(2)部门预算(3)零基预算(4)国库集中支付制度4.政府采购制度(三)赤字、债务政策(一)配套政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二、货币政策(一)利率(二)汇率一、公共财政框架的建立(一)公共财政定义及特征:公共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通过政府的收支活动,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履行政府职能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经济活动。

它具有公共性、非盈利性、调控性、法治性特征。

(二)公共收入体系。

2(三)公共支出体系。

(四)预算管理体系(五)公共债务结构与规模。

二、*财政支出结构优化的制度保证(一)*为什么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需要进行制度创新1.当前我为财政支出结构在相当程度下沿袭传统体制的弊端,主要财政包揽面太宽,加重财政负担。

如不制度度创新和体制改革,而只是修修补补,就不能从根本上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2.制度和政策相比,更具有长远性、稳定性、基础性特征,财政改革目标是建立公共财政。

只有制度创新,才有助于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框架。

*(二)财政制度创新的思路和办法(我国支出财政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1.改革现行国库分散支付制度,实行国库单一帐户制度。

2.改革基数分配法,实行零基预算。

3.引入市场机制,推行政府采购制度。

4.依法理财,硬化预算约束。

三、市场经济下政府投资的职能作用(一)投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投资既创造需求也创造供给,没有投资的稳定增长,就不会有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市场经济下政府投资职能范围的界定A非政府投资与政府投资的区别:1.非政府性投资:(1)追求盈利为目标(2)不能承担较大的投资项目(3)短期投资为主。

财政的财务制度

财政的财务制度

财政的财务制度一、国家财政制度的历史演变中国的财政制度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封建社会中,中国的财政制度主要是以征税为主,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是田赋、商税等,财政制度比较简单,财政管理也相对较为粗放。

随着社会发展和制度实践的需要,中国的财政制度不断发展完善,进入了现代国家财政制度的阶段。

中国的现代国家财政制度主要是在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起来的。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财政改革开始了,财政制度也随之不断完善。

1980年代以来,中国的财政改革不断深化,财政制度不断完善,财政管理也不断规范化和现代化。

二、国家财政制度的基本原则1. 法制原则:国家财政制度必须以法律为准绳,公开透明,依法行政,充分发挥法律的规范和约束作用。

2. 经济原则:国家财政制度必须以促进经济发展、保障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为宗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财政效益,保护国家资产。

3. 公平原则:国家财政制度必须强调公平公正,保障全体公民享有财政款项的权利,弥补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

4. 现代管理原则:国家财政制度必须走现代管理之路,加强财政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完善财政信息公开制度,提高财政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

5. 预算管理原则:国家财政制度必须实行预算管理,实行年度预算、财政计划和决算制度,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公开性和规范性。

6. 控制原则:国家财政制度必须实行财政监督、审计监督、财产监督等控制措施,保障财政款项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7. 政策原则:国家财政制度必须服从国家的经济政策、社会政策和发展战略,贯彻落实国家的各项政策。

8. 透明原则:国家财政制度必须实行公开透明,加强信息公开和财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提高财政管理的透明度。

三、国家财政制度的基本内容1. 财政收支制度:国家财政收支制度是国家财政制度的核心内容,包括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财政管理等。

2. 预算管理制度:国家财政制度必须实行预算管理,主要包括年度预算、预算编制和执行、财政计划和决算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财政是党和政府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体制保障、政策工具和监管手段。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财政发挥着重要的职能作用,也日益深入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受全社会关注。

为了全面准确反映财政政策、收入、支出、体制、管理等方面的情况,使社会各界更加了解、支持财政工作,从5月4日起连续对外公布《中国财政基本情况》。

2009年8月份财政收支情况8月份,全国财政收入5237.47亿元,比去年同月增加1389.54亿元,增长36.1%。

全国财政支出4737.12亿元,比去年同月增加701.38亿元,增长17.4%。

一、财政职能公共财政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是国家政权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决定财政。

经济运行形态不同决定了财政运行模式也有差异。

公共财政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政府收支活动模式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国家以社会和经济管理者身份参与社会分配,并将收入用于政府公共活动支出,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公共财政的职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财政职能主要包括资源配置、收入分配、调控经济和监督管理。

资源配置职能。

是指将一部分社会资源集中起来,形成财政收入,然后通过财政支出活动,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弥补市场缺陷,从而优化全社会的资源配置。

在市场经济中,财政不仅是一部分社会资源的直接分配者,也是全社会资源配置的调节者。

这一特殊地位,决定了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既包括对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资源的直接分配,又包括对全社会资源的间接调节。

收入分配职能。

是指政府财政收支活动对各个社会成员收入在社会财富中所占份额施加影响,以公平收入分配。

在政府对收入分配不加干预的情况下,一般会以个人财产多少和对生产所做贡献大小等因素,将社会财富在社会各成员之间进行初次分配。

这种分配往往是不公平的,而市场对此无能为力,只有依靠政府对这种不公平现象加以调节。

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主要通过税收调节、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支出、补贴)等手段来实现。

调控经济职能。

是指通过实施特定的财政政策,促进较高的就业水平、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等目标的实现。

政府根据宏观经济运行的不同状况,相机抉择采取相应的财政政策措施。

当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财政支出和减少政府税收,扩大总需求,防止经济衰退;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和增加政府税收,抑制总需求,防止通货膨胀;在总供给和总需求基本平衡,但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时,实行趋于中性的稳健财政政策。

监督管理职能。

在财政的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调控经济各项职能中,都隐含了监督管理职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经济决策的分散性、市场竞争的自发性和排他性,都需要财政的监督和管理。

我国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保证政令统一,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更需要强化财政的监督管理职能。

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财政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财政工作的各项要求,坚持增收节支、统筹兼顾、留有余地的方针,科学理财、民主理财、依法理财,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财税改革,着力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加强财政科学管理,着力提高财政管理绩效;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提高财政干部综合素质。

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坚持不懈地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坚持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服务和谐社会建设;坚持改革开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坚持依法理财,强化科学管理,不断提升财政管理水平;坚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综合素质,强化财政工作组织保障。

一、财政政策近年来的财政政策及实践财政政策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

财政政策主要通过税收、补贴、赤字、国债、收入分配和转移支付等手段对经济运行进行调节,是政府进行反经济周期调节、熨平经济波动的重要工具,也是财政有效履行配置资源、公平分配和稳定经济等职能的主要手段。

自1992年我国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以来,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宏观调控的特定任务,先后实施了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具有扩张特征的积极财政政策和趋于中性的稳健财政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2008年以来,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变化,中央对宏观调控导向作了两次重大调整。

年中,适时把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从防经济过热、防明显通胀,调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

9月份,明确提出宏观调控的重点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根据中央宏观调控导向,年中在实施稳健财政政策过程中,采取了一些更为积极的财税政策措施,10月份后进一步明确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当减免税费,多次提高出口退税率,增加中央政府公共投资和重点支出,对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保持中央政府公共投资适度增长。

年初适当减少中央财政赤字和国债项目资金,同时增加中央基建投资。

预算执行中,根据抗震救灾需要,调整支出规模和结构,建立中央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大力支持灾区恢复重建。

第四季度,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积极筹措资金,新增中央政府公共投资1040亿元,用于加快灾区恢复重建、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工程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稳定物价和缓解价格矛盾。

大幅度增加农资综合补贴和良种补贴。

连续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扩大国内紧缺农产品和重要原材料等进口,严格控制粮食、化肥等出口,加强重要商品储备调控。

对受成品油调价影响较大的渔业等五大行业实施补贴。

积极扶持一些价格矛盾短期内难以理顺的资源性产品生产企业。

及时提高低收入群体的补助水平。

对普通高校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给予临时伙食补贴。

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

实施企业所得税新税法,降低企业税负。

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暂免征收储蓄存款和证券交易结算资金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

实施促进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和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财税扶持政策。

降低住房交易环节税收负担。

下调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并改为单边征收。

调整汽车消费税政策。

允许困难企业一定期限内缓缴社会保险费、阶段性降低四项社会保险费率等。

初步统计,2008年各项税费减免政策共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2800亿元。

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中央和省级财政支出286.4亿元,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国际市场开拓。

推动创业投资试点。

促进完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对开展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业务给予奖励和补贴。

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覆盖范围,提高小额担保贷款中央财政贴息标准,建立贷款奖励和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

积极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

支持稳定出口。

四次调高了纺织、服装、轻工等劳动密集型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较高产品的出口退税率。

取消部分钢材和化工品的出口关税,取消和降低部分粮食的出口关税,降低部分化肥及其原料的出口关税并调整征税方式。

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中央提出2009年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围绕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抓改革、增活力,重民生、促和谐的要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着重抓好以下五个方面:扩大政府公共投资,着力加强重点建设;推进税费改革,实行结构性减税;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促进消费需求;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三二、财政收入政府收入分类政府收入是预算年度内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有计划地筹措到的归国家支配的资金,是国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主要形式,是国家实现职能的财力保障。

政府收入分类是将各类政府收入按其性质进行归类和层次划分,以便全面、准确、明细地反映政府收入的总量、结构及来源情况。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后,政府收入分类全面反映了政府收入的来源和性质,不仅包括预算内收入,还包括预算外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等应属于政府收入范畴的各项收入。

从分类结构上看,新的收入分类科目设类、款、项、目四级,四级科目逐级细化,满足不同层次的管理需求。

第一类:税收收入,下设增值税等21款。

第二类:社会保险基金收入,下设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等6款。

第三类:非税收入,下设政府性基金收入等7款。

第四类: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下设国内贷款回收本金收入等4款。

第五类:债务收入,分设国内债务收入、国外债务收入2款。

第六类:转移性收入,分设返还性收入等10款。

税收收入税收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是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重要形式。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具有组织财政收入、调节经济和调节收入分配的基本职能。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我国税收收入已占财政收入的90%左右。

目前,我国共有19个税种,其中16个税种由税务部门负责征收,关税和船舶吨税由海关征收,进口货物的增值税、消费税由海关部门代征。

增值税。

是对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消费税。

是对在我国境内生产或销售、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营业税。

是对有偿提供应税劳务(包括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等七个税目)、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企业所得税。

是对在我国境内的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对其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依法征收的一种税。

个人所得税。

是对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包括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等11个项目)征收的一种税。

资源税。

是以各种应税自然资源(包括原油、天然气、煤炭、其他非金属矿原矿、黑色金属矿原矿、有色金属矿原矿和盐)为课税对象征收的一种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

是以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范围内的土地为征税对象,以纳税人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按规定税额对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

土地增值税。

是对在我国境内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建筑物(包括地上、地下的各种附属设施)及其附着物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对其转让所取得的增值额征收的一种税。

房产税。

是以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范围内的房屋为征税对象,按照房产原值一次减除10-30%后的余值或房产租金收入向房产所有人或经营使用人征收的一种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