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一次课酶的活性调节
第三章 酶
第三章酶Enzyme一、授课章节及主要内容:第四章酶二、授课对象:临床医学、预防、法医(五年制)、临床医学(七年制)三、授课学时本章共6学时4节课时(每个课时为45分钟)。
讲授安排如下:第一学时:概述;第一节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第二学时:第二节酶促反应的特点与机制第三、四、五学时:酶促反应机制;第三节酶动力学第六学时:第四节酶的调节四、教学目的与要求在掌握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酶活性中心的结构与功能;酶促反应的特点与机制;酶动力学的概念及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以及机体如何调节酶活性,为临床学习与应用打下基础。
五、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酶活性中心的概念;酶促反应的特点与机制;酶动力学的概念及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难点: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六、教学方法及授课大致安排以面授为主,适当结合临床提问启发。
每次课预留5分钟小结本次课掌握内容及预留复习题,全章结束后小结本章内容。
七、主要外文专业词汇八、思考题1. 试述酶能加速化学反应的机制。
2. 试述在酶促反应中酶蛋白与辅酶(辅基)的相互关系。
3. 比较三种可逆性抑制作用的特点。
4. 试述竞争性抑制的特点及磺胺类药物抑菌的机制。
5. 别构调节有何生理意义?九、教材与教具:人民卫生出版社《生物化学》第六版十、授课提纲(或基本内容)概述Introduction一.酶的生物学重要性一切生物都须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过程,以维持它们的生命活动,而酶是生物用以进行代谢过程的工具。
因为物质代谢过程都需要酶的催化作用,在体内只有极少数不需酶参加而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
有些在体外能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例:H2O+CO2 = H2CO3。
在体内也要依赖特殊的酶---碳酸酐酶的催化。
在酶的作用下,生物体内复杂的化学反应,能在温和的条件下迅速,准确,平稳而且有规律的进行。
我们来看看食物蛋白质在体内外的分解情况:在体内温和的条件(近中性pH。
37℃)下食物蛋白质就能迅速彻底水解成AA,而且AA不会遭破坏。
酶促反应的机制
peptide substrate Essential groups of enzyme out of active site active site Catalytic group Binding group Essential groups of enzyme in active site
溶菌酶的活性中心
二、酶含量的调节
(一)酶蛋白合成的调节 诱导 阻遏 (二)酶蛋白降解的调节
三、同工酶
同工酶:是指催化的化学反应相 同,但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 性质或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 如:乳酸脱氢酶
第六节 酶与医学的关系
一、酶与疾病的关系 二、酶与疾病的诊断 三、酶与疾病的治疗
二、酶在医学上的应用
(一)酶作为试剂用于临床检验 (二)酶作为药物用于临床治疗
二、酶的活性中心
必需基团:酶分子氨基酸侧链上一 些与酶活性密切相关的化学基团。 酶的活性中心:酶分子一些一级结 构上可能相差很远的必需基团,在 空间上互相靠近,组成具有特定空 间结构的区域,能与底物特异性结 合,并将底物催化成产物。
必需基团有两类: 结合基团:结合底物和辅酶 催化基团:影响底物的稳定性 酶的活性中心是酶分子中具有三 级结构的区域,如裂缝或凹陷, 可由疏水性氨基酸的基团组成疏 水口袋。
∵ Vmax = kcat · [E]total ∴v= Vmax · [S] Ks + [S]
当 [S] >> Ks 时, v ≈ Vmax 当 [S] << Ks 时, v ≈
Vmax · [S] 与 [S] Ks 成正比
Km 和Vmax 的意义
Km 1,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 半是的底物浓度 2,表示酶和底物的亲和程度 3,km是酶的特征常数之一 Vmax 是酶完全被底物饱和时的反 应速度
第三章 酶
(三)Km的求测方法
1. 双曲线法
2. 双倒数作图法
斜率=Km/Vmax
1.0
1 = v
Km . Vmax
1 1 + [S] Vmax
0.8
0.6
1/v
0.4
-1/Km
0.2
1/Vmax
0.0 -4 -2 0 2 4
-1
6
8
10
1/[S](1/mmol.L )
3.Hanes作图法
二、酶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酶的活性中心:在酶分子上,必需基团在空 间结构上彼此靠近,形成具有特定空间结构 的区域,能与底物特异结合并将底物转化为 产物,此区域称为酶的活性中心。
活性中心内的必需基团
结合基团 与底物相结合 催化基团 催化底物转变成产物
活性中心外的必需基团 位于活性中心以外,维持酶活性中 心应有的空间构象所必需。
白结合紧密,用透析或超滤的方法不能将其除
去的称为辅基。
金属离子的作用
1.稳定酶分子构象。 2.参与催化反应或传递电子。 3.在酶与底物间起桥梁作用。
4.中和阴离子降低反应中的静电斥力。
根据金属离子与酶结合的形式不同,可将
酶分为金属酶和金属活化酶。
小分子有机物的作用
其结构中常含有维生素或维生素类物 质,以辅酶或辅基的形式参与酶的催化过
活性中心以外 的必需基团
底物
催化基团
结合基团
活性中心
第二节 酶促反应的特性与催化机制
酶与一般催化剂的共同点
只能催化热力学上允许进行的化学反应。 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而不能 改变平衡点。 对可逆反应的正反两个方向都具有的催化
作用。
《普通生物学》课程笔记
《普通生物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生命与生命科学一、什么是生命1. 生命的定义与特征- 生命的定义:生命是一种复杂的化学系统,它能够进行自我复制、自我调节、自我修复,并且能够对外界环境做出反应。
- 生命的基本特征:a. 新陈代谢:生物体通过代谢过程摄取营养物质,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b. 生长:生物体通过细胞分裂和细胞增大等方式实现体积和质量的增加。
c. 繁殖:生物体能够产生后代,确保物种的延续。
d. 适应性:生物体能够通过进化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e. 应激性:生物体能够对各种内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f. 稳态性:生物体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即稳态。
2. 生命的起源- 生命的起源尚未完全明确,以下是几种主要的假说:a. 自然发生说:认为生命可以直接从非生命物质中产生。
b. 化学进化说:认为生命起源于地球早期海洋中的化学反应,逐渐形成了复杂的有机分子和生命体系。
c. 宇宙生命说:认为生命的种子可能来自外太空,通过陨石或彗星等途径传播到地球。
二、生命科学的内涵1. 研究对象与范围- 生命科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包括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发生、发展、遗传、进化等各个方面。
- 研究层次从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个体到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2. 研究方法- 观察法:通过肉眼、显微镜等工具观察生物体的形态、行为等特征。
-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和控制变量来探究生命现象的因果关系。
- 比较法:通过比较不同生物或同一生物在不同环境下的差异,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
- 系统分析法:从系统的角度分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 数理统计法:运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对生命现象进行定量分析。
3. 分支学科- 细胞生物学: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生命活动规律。
- 遗传学:研究遗传信息的传递、变异和表达。
- 发育生物学:研究生物体从受精卵到成熟个体的发育过程。
-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生态系统的功能。
第3章1由活细胞合成的、对其特异底物具有高效催化作用的特殊蛋白质。习题资料
第三章酶复习测试二)选择题A型题:1.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酶都有辅酶 B C.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E.酶不能在胞外发挥催化作用.酶的催化作用与其空间结构无关D .酶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2.对于酶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酶对底物都有绝对特异性B.有些 RNA具有酶一样的催化作用C.酶的催化活性都与空间结构的完整性有关D.所有酶均需特异的辅助因子E.酶只能在中性环境发挥催化作用3.关于酶催化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催化反应具有高度特异性 B C.催化活性可以调节 DE.催化作用可以改变反应的平衡常数4.下列哪种酶属于结合酶:A.脲酶 BC.胃蛋白酶 DE.己糖激酶.催化反应所需要的条件温和.催化效率极高.核糖核酸酶.脂肪酶5.结合酶在下列哪种情况下才具有催化活性:A.酶蛋白形式存在 B .辅酶形式存在C.辅基形式存在 D .全酶形式存在E.酶原形式存在6.关于酶蛋白和辅助因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二者单独存在时酶无催化活性 B C .全酶才有催化作用 DE .一种辅助因子只能与一种酶蛋白结合.二者形成的复合物称全酶.辅助因子可以是有机化合物7.辅酶与辅基的主要区别是:A .化学本质不同BC .与酶蛋白结合的紧密程度不同 E .生物学活性不同8.全酶中决定酶催化反应特异性的是 A .全酶 B C .酶蛋白 DE.以上都不是9.关于辅助因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 .参与酶活性中心的构成 C .包括辅酶和辅基 D E.维生素可参与辅助因子构成10.酶与一般催化剂的共同点是:A.高度特异性 BC .降低反应的活化能DE .催化活性可以调节.免疫学性质不同D .理化性质不同.辅基.辅酶B .决定酶催化反应的特异性.决定反应的种类、性质.高度催化效率.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11.对酶活性中心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结合基团在活性中心内BC .具有特定的空间构象DE .底物在此被转变为产物12.酶催化作用的机制是:A .降低反应的活化能BC .降低产物的热能 DE.增加反应的自由能13.酶催化效率高的原因是: A.降低反应的自由能 BC.降低产物能量水平 DE.升高产物能量水平.催化基团属于必需基团.空间结构与酶催化活性无关.降低反应的自由能.增加底物的热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升高活化能14.酶的特异性是指:A.与底物结合具有严格选择性 C .催化反应的机制各不相同E .在特定条件下起催化作用B .与辅酶的结合具有选择性D .在细胞中有特殊的定位L-型乳酸脱氢,属于:B .相对特异性D .立体异构特异性 16.加热后,酶活性降低或消失的主要原因是:A .酶水解B .酶蛋白变性C .亚基解聚D .辅酶脱落E .辅基脱落 17.含有唾液淀粉酶的唾液透析后,水解能力下降,其原因是: A .酶蛋白变性 B .失去 Cl -C .失去 Hg 2+D .失去酶蛋白E .酶含量减少19.酶保持催化活性,必须具备: A .酶分子结构完整无缺 B C .有金属离子参加 D E .有辅酶参加20.酶催化作用所必需的基团主要是指: A .维持酶一级结构所必需的基团B .位于活性中心,维持酶活性所必需的基团C .与酶的亚基结合所必需的基团D .维持酶空间结构所必需的基团E .构成全酶分子所有的基团21.酶分子中使底物转变为产物的基团称为: A .结合基团 B .催化基团 C .碱性基团 D .酸性基团 E .疏水基团22.关于酶活性中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酶可以没有活性中心 B C .都含有金属离子 D E .以上都不是 15.乳酸脱氢酶只能催化 A .绝对特异性C .化学键特异性 E .化学基团特异性18.全酶是指:A .酶蛋白 - 辅助因子复合物C .酶活性中心 - 底物复合物 E .酶催化基团 - 结合基团复合物 B .酶蛋白 - 底物复合物 D.酶必需基团 - 底物复合物.酶分子上所有化学基团存在 .都以-SH 或-0H 作为结合基团23酶促反应速度达到最大速度的80%时, Km等A . [S] B .1/2 [S] C .1/3 [S] D .1/4 [S] E .1/5 [S]24酶促反应速度达最大速度的25%时, [S] 等于:A .1/4 Km B .3/4 Km C .2/3 Km D .1/2 Km E .1/3 Km25.当 Km等于 1/2 [S] 时,A . 1/3 Vmax C . 2/3 VmaxE. 3/4 Vmax v 等于:B . 1/2 Vmax D . 3/5 Vmax26.同工酶是指:A.酶蛋白分子结构相同 B C.催化功能相同 D E.理化性质相同.免疫学性质相同27.Km值是指:A . v 等于 1/2 Vmax 时的底物浓度BC . v 等于 1/2 Vmax时的温度DE .降低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v 等于 1/2 Vmax 时的酶浓度v 等于 1/2 Vmax时的抑制剂浓28.酶的 Km值大小与:A.酶性质有关 BC.酶作用温度有关 D E .环境 pH 有关.酶浓度有关.酶作用时间有关A .结合基团B .催化基团C .疏水基团D .亲水基团E .以上都不是30.酶促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的关系可用:A .诱导契合学说解释BC .多元催化学说解释D .中间产物学说解释31.酶促反应动力学研究的是: A.酶促反应速度与底物结构的关系 B.酶促反应速度与酶空间结构的关系29.酶的活性中心内,能够与底物结合的基团C.酶促反应速度与辅助因子的关系D.酶促反应速度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E .不同酶分子间的协调关系32.酶促反应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的条件是:A .底物被酶饱和B .反应速度达最大C .酶浓度远远大于底物浓度D .底物浓度远远大于酶浓度E .以上都不是33.v=Vmax后再增加 [S] , v 不再增加的原因是:A .部分酶活性中心被产物占据B.过量底物抑制酶的催化活性C.酶的活性中心已被底物所饱和D.产物生成过多改变反应的平衡常数E .以上都不是34.底物浓度达到饱和后,再增加底物浓度:A .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B .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酶活性降低C.酶的结合部位全部被底物占据,反应速度不再增加D.增加抑制剂,反应速度反而加快E.形成酶 - 底物复合体增加35.关于温度与酶促反应速度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 .酶在短时间可耐受较高温度B .酶都有最适温度C .超过最适温度酶促反应速度降低D .最适温度时反应速度最快E .以上都不是36.温度与酶促反应速度的关系曲线是:A .直线B .矩形双曲线C .抛物线D .钟罩形曲线E .S 形曲线37.关于 pH 与酶促反应速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pH 与酶蛋白和底物的解离无关 B .反应速度与环境 pH 成正比C.人体内酶的最适 pH均为中性即 pH=7 左右 D.pH对酶促反应速度影响不大E.以上都不是38.关于抑制剂对酶蛋白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 .使酶变性而使酶失活B .使辅基变性而使酶失活C .都与酶的活性中心结合D .除去抑制剂后,酶活性可恢复E .以上都不是39.化学毒气路易士气可抑制下列那种酶:A .胆碱酯酶B .羟基酶C .巯基酶D .磷酸酶E .羧基酶40.有机磷农药(敌百虫)中毒属于:A .不可逆抑制B .竞争性抑制C .可逆性抑制D .非竞争性抑制E .反竞争性抑制41.可解除 Ag2+、 Hg2+等重金属离子对酶抑制作用的物质是:A .解磷定B .二巯基丙醇C .磺胺类药D . 5FUE . MTX42.有机磷农药敌敌畏可结合胆碱酯酶活性中心的:A .丝氨酸残基的 -0HB .半胱氨酸残基的 -SHC .色氨酸残基的吲哚基D .精氨酸残基的胍基E .甲硫氨酸残基的甲硫基43.可解除敌敌畏对酶抑制作用的物质是:A .解磷定B .二巯基丙醇C .磺胺类药物D . 5FUE . MTX44.有机磷农药中毒主要是抑制了:A .二氢叶酸合成酶BC .胆碱酯酶DE .碳酸酐酶.二氢叶酸还原酶.巯基酶45.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作用属于:A .不可逆性抑制C .非竞争性抑制E .非特异性抑制B .竞争性抑制D .反竞争性抑制46.磺胺类药物的类似物是:A .叶酸BC .谷氨酸DE .二氢叶酸.对氨基苯甲酸.甲氨蝶呤47.磺胺类药物抑菌或杀菌作用的机制是:A .抑制叶酸合成酶 BC .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 DE .抑制四氢叶酸合成酶48.能够使胰蛋白酶原激活的物质是:A .肠激酶B .胰凝乳蛋白酶C .弹性蛋白酶D .羧肽酶E .胆汁酸 49.以下有关酶与一般催化剂共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都能加快化学反应速度B .其本身在反应前后没有结构和性质上的改变C .只能催化热力学上允许进行的化学反应D .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E .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50.胰蛋白酶原的激活是由其 N-端水解掉: A .3 肽片段 B .4肽片段 C .5 肽片段 D .6肽片段E .7 肽片段 51.关于同工酶的描述错误的是: A .酶蛋白的结构不同 B C .生物学性质相同 D E .以上都不是 52国际酶学委员会将酶分6 类的依据是:A .根据酶蛋白的结构 B.根据酶的物理性质 C .根据酶促反应的性质 D .根据酶的来源E .根据酶所催化的底物53.关于酶与临床医学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 .乙醇可诱导碱性磷酸酶合成增加B .体液酶活性改变可用于疾病诊断C .细胞损伤时,细胞酶释入血中的量增加D .酶可用于治疗疾病E .酪氨酸酶缺乏可引起白化病54.关于酶促反应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A .酶能加速化学反应速度B .酶在体内催化的反应都是不可逆反应C .酶在反应前后无质和量的变化D .酶对所催化的反应具有高度选择性E .酶能缩短化学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酶分子活性中心结构相同55.酶促反应作用的特点是:A .保证生成的产物比底物更稳定B .使底物获得更多的自由能 C.加快反应平衡到达的速率 D .保证底物全部转变成产物E .改变反应的平衡常数56.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底物浓度时:A .酶促反应初速度成比例改变B .酶促反应初速度成比例下降C .酶促反应速度成比例下降D .酶促反应速度变慢E .酶促反应速度不变57.酶浓度不变以反应速度对底物作图其图像为:A .直线B .S 形曲线C .矩形双曲线D .抛物线E .钟罩形曲线58.含 LDH5 丰富的组织是:A .肝B .心肌 C.红细胞 D .肾E.脑59.乳酸脱氢酶同工酶是由H亚基、 M亚基组成的:A.二聚体C.四聚体E.六聚体.三聚体.五聚体60.酶的国际分类不包括:A .转移酶类 BC.裂合酶类 D E.以上都不是61.蛋白酶属于:A .氧化还原酶类B C.裂解酶类 DE.异构酶类.水解酶类.异构酶类.转移酶类.水解酶类A .酶和底物构象都发生改变B .酶和底物构象都不发生改C .主要是酶的构象发生改变D .主要是底物的构象发生改变E .主要是辅酶的构象发生改变63 .不属于金属酶和金属活化酶的是:A.羧基肽酶 B .己糖激酶 C .肌酸激酶 D .丙酮酸羧化酶E.以上都不是62.诱导契合假说认为在形成酶 - 底物复合物65.有关酶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 A .同工酶是一组功能与结构相同的酶B .变构酶是指代谢物与酶结合后,酶结构发生改变的酶C .在酶的活性中心内,只有侧链带电荷的氨基酸直接参与酶的催化反应D .酶催化反应初速度取决于酶的浓度E .非竞争性抑制剂只能改变酶促反应 v ,而不改变该酶 Km 值66.胰蛋白酶最初以酶原形式存在的意义是: A .保证蛋白酶的水解效率 B .促进蛋白酶的分泌C .保护胰腺组织免受破坏D .保证蛋白酶在一定时间内发挥作用E .以上都不是 67.砷化物对巯基酶的抑制作用属于: A .反馈抑制 B .不可逆抑制 C .竞争性抑制 D .非竞争性抑制 E .反竞争性抑制68.非竞争性抑制的特点是:A .抑制剂与底物结构相似B .抑制程度取决于抑制剂的浓度C .抑制剂与酶活性中心结合D .酶与抑制剂结合不影响其与底物结合E .增加底物浓度可解除抑制 69.关于竞争性抑制作用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 .抑制剂与底物结构相似B .抑制剂与酶的活性中心结合C .增加底物浓度可解除抑制D .抑制程度与 [S] 和 [I] 有关E .以上都不是 70.对于酶化学修饰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有磷酸化反应和脱磷酸反应 B .化学修饰调节需要不同酶参加C .化学修饰调节属于快速调节D .化学修饰调节过程需要消耗 ATPE .以上都不是 71.活化能的概念是指:A .底物和产物之间能量的差值B .活化分子所释放的能量C .分子由一般状态转变成活化状态所需能量D .温度升高时产生的能量64.酶活性是指:A .酶催化的反应类型BC .酶自身变化的能力 DE .以上都不是.酶催化能力的大小.无活性的酶转变成有活性的酶能E .以上都不是72.关于酶活性中心的叙述哪项正确: A .所有酶的活性中心都含有金属离子 B .所有抑制剂都作用于酶的活性中心C .所有的必需基团都位于活性中心内D .所有酶的活性中心都含有辅酶E .所有的酶都有活性中心 73.酶加速化学反应的根本原因是: A .升高反应温度 B .增加反应物相互碰撞的频率 C .降低催化反应的活化能 D .增加底物浓度 E .降低产物的自由能 74.关于酶高效催化作用机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邻近效应与定向排列作用 B .多元催化作用 C .酸碱催化作用 D .表面效应作用 E .以上都不是75.关于酶促反应特点的论述错误的是: A .酶在体内催化的反应都是不可逆的 B .酶在催化反应前后质量不变C .酶能缩短化学反应到达平衡所需时间D .酶对所催化反应有选择性E .酶能催化热力学上允许的化学反应 76.下列哪项不是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A .底物浓度 B .酶浓度 C .反应环境的温度 E .酶原浓度77.关于 Km 的意义正确的是: A .Km 表示酶的浓度 B C .Km 的单位是 mmo1/L D E .以上都不是78.下列关于 Km 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 .通过 Km 的测定可鉴定酶的最适底物 B .Km 是引起最大反应速度的底物浓度 C .Km 是反映酶催化能力的一个指标 D .Km 与环境的 pH 无关 E .以上都不是D .反应环境的 pH1/Km 越小,酶与底物亲和力越大79.关于变构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变构效应剂结合于酶的变构部位 B .含催化部位的亚基称催化亚基C .变构酶的催化部位和变构部位可在同一亚基D .变构效应剂与酶结合后影响 ES 的生成E .以上都不是 80.全酶是指:A .酶- 底物复合物BC .酶- 辅助因子复合物 DE .酶- 变构剂的复合物 B 型题:A .抛物线型曲线BC .矩形双曲线DE .平行线1.温度与反应速度的关系曲线是: 2.pH 与反应速度的关系曲线一般是: 3.底物浓度与反应速度的关系曲线是:A .不可逆性抑制B .竞争性抑制C .非竞争性抑制D .反竞争性抑制E .反馈抑制4.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是: 5.砷化物对巯基酶的抑制是: 6.对氨苯甲酸对四氢叶酸合成的抑制是:A .底物浓度B .酶浓C .激活剂D .pH 值E .抑制剂7 .影响酶与底物的解离:8 .能使酶活性增加:9 .酶被底物饱和时,反应速度与之成正比: 10 .可与酶的必需基团结影响酶活性:A .能较牢固地与酶活性中心有关必需基团结合B .较牢固地与酶分子上一类或几类必需基团结合C .占据酶活性中心阻止底物与酶结合D .酶可以与底物和抑制剂同时结合E .抑制剂能与酶 -底物复合物 [ES] 结合,不能与游离酶结合 11 .竞争性抑制剂作用是:12.特异性不可逆性抑制作用是: 13.非特异性不可逆抑制作用是:.酶-抑制剂复合物 .酶-产物复合物.钟型曲线 .直线14.反竞争性抑制作用是: 15.非竞争性抑制作用是:A .递氢作用B .转氨基作用C .转酮醇作用D .转酰基作用E .转运 C02 作用 16.CoA-SH 作为辅酶参与: 17.FMN 作为辅酶参与: 18.TPP 作为辅酶参与:19.生物素作为辅助因子参与: 20.磷酸比哆醛作为辅酶参与: A .组织受损伤或细胞通透性增加 C .酶合成增加 D E .酶排泄受阻21.急性胰腺炎时尿中淀粉酶升高是由于:22.急性传染性肝炎时血中转氨酶升高是由于: 23.严重肝病时血清凝血酶原降低是由于:24.前列腺癌时血清酸性磷酸酶活性升高是由于: 25.胆管结石时血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可升高是由于: (三)问答题1.以酶原的激活为例说明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第六章 酶学(三) 重要酶类及其活性调节
酶偶联分析法
(1)分光光度法(spectrophotometry) 该法要求酶的底物和产物在紫外或可见光 部分光吸收不同。 如氧化还原酶类。
优点:简便、迅速、准确
一个样品可多次测定,有利于动力学研究 可检测到10-9mol/L水平的变化。
(2)荧光法(fluorometry)——放射测量法 该法要求酶反应的底物或产物有荧光变化。 主要优点:灵敏度高,可以检测10-12mol/L的样品 酶蛋白分子中的Tyr、Trp、Phe残基以及 一些辅酶、辅基,如NADH NADPH、FMN、 FAD等都能发出荧光。
2)协同效应(cooperative effect)
协同效应:一个效应物分子与变构酶的变构中心 结合,对第二个效应物分子的结合产生影响,称 协同效应 同促效应:配体相同,当一个效应物与酶结合后, 影响另一相同的效应物与酶的另一部位结合。 异促效应:配体不同,当一个效应物与酶结合后, 影响另一不同效应物与酶另一部分结合。
要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抗体酶(abzyme):是具有催化能力的免疫球 蛋白,又称为催化性抗体。
(三)同工酶
定义:
指能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酶本身的分 子结构组成、理化性质、免疫功能和调控特
性等方面有所不同的一组酶。
在同一种属中由不同基因或等位基因编码
的多肽链组成的单体、纯聚体或杂交体。
同工酶的概念在1959年由Marker和Moller提 出,他们发现的同工酶是乳酸脱氢酶(LD)
酶的纯度鉴定: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等电聚焦电泳法
(三)酶工程(主要自学)
酶工程(enzyme engineering):是研究酶的生 产和应用的一门技术性学科,是把酶学到基本 原理、化学工程技术及基因重组技术有机结合
2021年公卫助理医师考点:第三章 酶
第三章酶第1讲酶的结构与功能【考频指数】★★★★【考点精讲】1.酶的分子组成(1)单纯酶:仅含氨基酸,如水解酶、清蛋白。
(2)结合酶:酶蛋白(蛋白质)+辅助因子[小分子有机化合物(辅酶)或金属离子]。
(3)酶蛋白:酶的蛋白质部分称为酶蛋白,决定酶反应特异性。
(4)辅酶:化学性质稳定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参与酶的催化过程,在反应中传递电子、质子或一些基团。
(5)辅基:辅酶中与酶蛋白共价结合的辅酶称为辅基,与酶蛋白结合紧密,不易分开。
酶的活性中心。
(6)必需基团:与酶活性发挥有关的化学基团。
(7)活性中心:这些必需基团与维持酶分子的空间构象有关。
酶分子中必需基团在空间位置上相对集中所形成的特定空间结构区域,是酶发挥催化作用的关键部位,称为酶的活性中心。
①活性中心可与作用物(底物)特异结合,将作用物转化为产物。
②活性中心上的必需基团包括结合基团和催化基团。
③活性中心外的必需基团维持酶活性中心空间构象。
2.酶促反应的特点(1)极高的催化效率:酶的高效催化是通过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实现的。
(2)高度的特异性:一种酶只能作用于一种或一类化合物,催化进行一种类型的化学反应,得到一定的产物,这种现象称为酶的特异性。
(3)酶促反应具有可调节性。
【进阶攻略】弄清结合酶的构成以及各部分的作用,酶促反应的特点要牢记,活性中心简单了解,偶尔会考到。
【易错易混辨析】辅基属于辅酶,是与酶蛋白结合的辅酶。
辅酶透析方法可分,辅基不易分开。
【知识点随手练】一、A1型选择题1.酶的催化高效性是因为酶A.启动热力学不能发生的反应B.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C.能升高反应的活化能D.可改变反应的平衡点E.对作用物(底物)的选择性2.有关结合酶概念正确的是A.酶蛋白决定反应性质B.辅酶与酶蛋白结合才具有酶活性C.辅酶决定酶的专一性D.酶与辅酶多以共价键结合E.体内大多数脂溶性维生素转变为辅酶3.辅酶与辅基的差别在于A.辅酶与酶共价结合,辅基则不是B.辅酶参与酶反应,辅基则不参与C.辅酶含有维生素成分,辅基则不含D.辅酶为小分子有机物,辅基常为无机物E.经透析方法可使辅酶与酶蛋白分离,辅基则不能【知识点随手练参考答案及解析】一、A1型选择题1.【答案及解析】B。
人民卫生出版社《生物化学》第三章 酶与酶促反应
部分辅酶/辅基在催化中的作用
辅酶或辅基 NAD+或NADP+
FMN或FAD TPP
磷酸吡哆醛 辅酶A 生物素
四氢叶酸 甲基钴胺素/5'-脱氧腺苷钴胺素
转移的基团 氢原子和电子 氢原子和电子
醛基 氨基 酰基 CO2 一碳单位 甲基/相邻碳原子上氢原子、烷基、 羧基的互换
的空间构象所必需。
活性中心以外 的必需基团
结合基团
底物 催化基团
活性中心
溶菌酶的活性中心
* 谷氨酸35和天冬氨酸 52是催化基团;
* 色氨酸62和83、天冬 氨酸101和色氨酸108是 结合基团;
* A~F为底物多糖链的 糖基,位于酶的活性中 心形成的裂隙中。
三、同工酶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
同工酶 (isoenzyme)是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而酶蛋白 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
辅基 (prosthetic group): 与酶蛋白结合紧密(共价键),不能用透析或超 滤的方法除去。
常见的辅助因子:
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多是B族维生素或其衍生物,在反应中起转运
载体的作用,传递电子、质子或其它基团。P56
金属离子: ➢ 金属酶:金属离子与酶结合紧密,提取过程 中不易丢失。(羧肽酶)
同工酶存在于同一种属或同一个体的不同组织或同一细胞的 不同亚细胞结构中,它使不同的组织、器官和不同的亚细胞结构 具有不同的代谢特征。这为同工酶用来诊断不同器官的疾病提供 了理论依据。
三、同工酶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
举例:乳酸脱氢酶(LDH1~ LDH5)
乳酸
丙酮酸
酶活力的调节名词解释
酶活力的调节名词解释酶活力是指酶催化反应的效率和速度。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在细胞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细胞内的生化环境是复杂多变的,为了适应不同的生理和环境条件,酶活力需要不断进行调节。
酶活力的调节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其中包括底物浓度、温度、pH值、共价修饰和非共价结合等。
1. 底物浓度的调节底物浓度是调节酶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底物浓度较低时,酶与底物之间的结合较弱,反应速率较慢;而当底物浓度增加时,底物与酶的结合增强,酶活力得到增强,反应速率也会随之增加。
然而,当底物浓度达到饱和时,酶活力会达到极限,此时再增加底物浓度也无法进一步提高酶的活性。
2. 温度的调节温度是影响酶活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酶活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因为温度升高会提高酶分子的运动速率,增加与底物碰撞的机会。
然而,当温度超过酶的适宜工作温度时,酶分子的三维结构会发生变化,使其失去活性,这种现象称为酶的热变性。
3. pH值的调节pH值是指溶液的酸碱程度,也是影响酶活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同酶对pH值的适应范围存在差异,一般来说,大部分酶的最适pH值在中性或略偏碱性范围内。
当溶液的pH偏离酶的最适pH值时,酶分子的电荷状态会发生变化,导致与底物结合的能力下降,从而影响酶的活性。
4. 共价修饰的调节共价修饰是指在酶分子上加上化学基团,从而改变酶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共价修饰可以通过磷酸化、乙酰化、甲基化等方式实现。
这些修饰可以激活或抑制酶的活性,从而调节酶的催化反应。
共价修饰对酶的调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根据细胞内的需求来对特定的酶进行调节。
5. 非共价结合的调节非共价结合是指酶与其他分子之间通过非共价相互作用而发生结合,从而影响酶的活性。
例如,酶与辅因子结合后形成酶复合物,这可以提高酶的活力。
此外,酶还可以与抑制剂结合,从而降低酶的活性。
非共价结合是一个重要的酶活性调控机制,不同分子的结合方式和强度会对酶的催化速率和效率产生重要影响。
第三章 酶
酶与非生物催化剂的共性
1.都能降低反应能阈 2.能加快反应速度,但不能改变反应的平衡 点 3.反应前后不发生质与量的变化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特点
1. 酶催化效率极高 2.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度的专一性 3.反应条件温和 4.酶的催化活性是受调节和控制的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度的专一性
一、单成分酶和双成分酶
单纯蛋白质酶:本身就是具有催化活性的单纯 蛋白质分子,如胰蛋白酶等。 结合蛋白质酶:除蛋白质外,还含有非蛋白质 部分。蛋白质部分称为酶蛋白,非蛋白质部分 称为辅助因子。酶蛋白与辅助因子单独存在时 均无催化活性,只有这两部分结合起来组成复 合物才能显示催化活性。此复合物称为全酶: 全酶=酶蛋白+辅助因子
第三章 酶
第一节 概述
酶的概念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高效催化能力和 催化专一性的蛋白质,又叫做生物催化剂。
没有酶就没有新陈代谢,也就没有生命。 发酵生产,归根结底就是利用活细胞产生 的酶系将原料转化为人们所需的种种产物。
第二节 酶催化作用的特点
一、酶与非生物催化剂的共性 二、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特点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一级结构:构成蛋白质的单元氨基酸通过肽键连 接形成的线性序列,多为肽链。 二级结构:一级结构中部分肽链的弯曲或折叠产 生二级结构。包括α-螺旋、β-折叠、β-转角、无 规则卷曲。 三级结构:在二级结构基础上进一步折叠成紧密 的三维形式。 四级结构:多亚基蛋白质分子中各个具有三级结 构的多肽链,以适当的方式聚合所形成的蛋白质 的三维结构。
一、单成分酶和双成分酶
同一种辅酶往往能与多种不同的酶蛋白结合, 但每一种酶蛋白只能与特定的辅酶结合成一种 全酶。
第三章第一节酶生物合成调节
• 优点:
– 生产周期短 – 酶的产率较高 – 不受资源限制
• 缺点:对发酵设备和工艺条件要求较高
第三章第一节酶生物合成调节
三、化学合成法
是一种新兴技术
• 局限性
– 单体底物要求纯度高 – 成本高昂 – 只能合成已经清楚化学结构的酶
第三章第一节酶生物合成调节
化学合成法新进展
• 缺点:劳动强度大,原料利用率低,生产 周期长。
第三章第一节酶生物合成调节
2、液体深层发酵
• 将液体培养基置于生物反应器中,经过灭 菌、冷却后,接种产酶细胞,在一定的条 件下进行发酵,生产得到所需酶。
• 优点:机械化程度较高,技术管理较严格, 酶的产率较高,质量较稳定,产品回收率 较高。是目前酶发酵生产的主要方式。
依细胞 种类不同
微生物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发酵产酶 培养产酶 培养产酶
第三章第一节酶生物合成调节
• 酶的发酵生产:经过预先设计,通过
人工操作,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获
得所需的酶的技术过程。
细胞 培养 方式 不同
第三章液深培发第一体层养酵节酶生物合成固培发调节体养酵
固定化 细胞 发酵
固定 化原 生质体 发酵
1、固体培养发酵
• 培养基以麸皮、米糠等为主要原料,加入 其他必要的营养成分,制成固体或半固体 的曲麸,经过灭菌、冷却后,接种产酶微 生物菌株,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发酵,以获 得所需的酶。
第三章第一节酶生物合成调节
• 优点:设备简单,操作方便。麸曲中酶的 浓度特别高,特别适用于各种霉菌的培养 和发酵产物。
• Transcription 转录:以DNA为模板,按照碱基配对
原则将其所含的遗传信息传给RNA,形成一条与DNA 链互补的RNA的过程。
郑州大学701生物化学(三)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郑州大学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生物化学(三)考试大纲1、考试范围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答题方式与时间闭卷、笔试、180 分钟3、试题分值:150分4、题型与分值分布:名词解释 8题,5分/题,共40分简答题 7题,10 分/题,共70分问答题 2题,20分/题,共40分5、考查范围: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1. 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氨基酸:L-α-氨基酸结构通式和分类、20种氨基酸的英文名词及缩写符号、氨基酸的理化性质。
肽:肽键与肽链,肽与蛋白质的区别,生物活性肽。
2.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维持一级结构稳定的化学键;蛋白质的二级结构:肽单元、α-螺旋、β-折叠、β-转角、无规卷曲、模序及氨基酸侧链对二级结构形成的影响;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次级键、结构域及分子伴侣;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蛋白质的分类。
3.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分子病。
蛋白质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蛋白质构象改变和疾病。
4.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两性解离、胶体性质、蛋白质变性与复性、沉淀、紫外吸收反应。
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1. 核酸的化学组成及一级结构:核苷酸的结构:嘌呤与嘧啶,核糖与核苷,戊糖碳原子的编号。
核酸的一级结构:概念、核苷酸各组分间的连接键、书写方式。
2. D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DNA的二级结构——双螺旋结构模型:Chargaff规则, B-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
DNA的超螺旋结构及其在染色质中的组装:DNA的超螺旋结构,原核生物DNA的高级结构。
DNA在真核生物细胞核内的组装:核小体。
DNA的功能:基因,基因组,DNA的功能。
3. RNA的结构与功能:信使RNA的结构与功能:hnRNA ,mRNA的结构特点。
转运RNA的结构与功能:稀有碱基,茎环结构,氨基酸接纳茎,反密码子,三级结构。
核蛋白体RNA的结构与功能:真核及原核生物核蛋白体的组成。
其他小分子RNA:动物细胞内其他的RNA种类及功能。
第三章 酶 一、 名词解释 1 Km 2 限速酶 3 酶的化学修饰 4 结合酶 5
第三章酶一、名词解释 1 Km 2 限速酶 3 酶的化学修饰 4 结
合酶 5
Km:Km是酶活性检测中常用的单位,指每升溶液中所需要的活性物质(以酶为例)的量量。
又称以毫克特定物质或微克特定活性物质每升溶液为单位的量量,即为Km。
限速酶:限速酶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只要增加其反应物的浓度,其反应速率就不会改变的酶。
也就是说,限速酶的反应速率在一定的反应物浓度下与时间无关,而当反应物的浓度增加时,则限速酶的反应速率也不随时间而增加,是受到抑制的。
酶的化学修饰:酶的化学修饰指的是在酶的体外条件下,将酶外源的化学修饰剂与酶表面结合,使酶质量进行改变的一种技术。
化学修饰可以修饰酶表面的一些特殊分子,调节酶的性能,改变某些反应的传导特性,从而增加酶的生物活性等。
结合酶:结合酶是指一种特殊的酶,该酶特别能够与另一种物质结合起来,并参与化学反应。
结合酶具有较高的活性,可以变化特定的物质结构,有效地把特定的物质和其他物质转化成有用的物质。
它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对特定的物质产生分子变化,使其成为活性物质以及其他物质,从而得到新的反应物质或生物物质。
酶活性的调节PPT课件
去磷酸化是磷酸化酶的逆反应,可以将磷酸基团从酶的特定氨基酸残基上移除, 从而调节酶的活性。例如,在钙调蛋白激酶的调节中,去磷酸化可以激活酶的 活性,从而促进钙离子依赖性信号转导。
别构酶的活性调节
别构效应剂
别构酶通常具有一个或多个结合位点,可以与小分子效应剂结合。当效应剂与酶 结合时,它们可以改变酶的三维结构,从而影响酶的活性。
酶的合成调节
转录水平调节
通过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控制 酶的合成量。
翻译水平调节
通过控制mRNA的稳定性、翻译起 始和延伸等过程,影响酶的合成。
酶的降解
通过酶的水解或其他降解机制,控 制酶在细胞内的浓度和活性。
03 酶活性调节的实例
CHAPTER
磷酸化与去磷酸化
磷酸化
通过将磷酸基团连接到酶的特定氨基酸残基上,磷酸化可以激活或抑制酶的活 性。例如,在糖原磷酸化酶的调节中,磷酸化可以抑制酶的活性,从而控制糖 原的分解。
05 酶活性调节的实际应用
CHAPTER
药物设计中的酶活性调节
总结词
药物设计中的酶活性调节主要关注通过调节酶活性来治疗疾病。
详细描述
在药物设计中,酶活性的调节是一个关键环节。许多药物的作用机制都是通过调节体内酶的活性来发挥治疗作用 的。例如,某些药物可以抑制某些酶的活性,从而降低疾病的症状。
农业生物技术中的酶活性调节
翻译水平调节
翻译水平调节是指通过控制特定mRNA分子的翻译来调节酶的合成量。例如,在肾上腺素的合成中, 通过增加肾上腺素受体的数量来增强肾上腺素的合成和分泌。
04 酶活性调节的研究进展
CHAPTER
酶活性调节的基因工程研究
基因敲除与敲入
基因表达调控
讲解酶和辅酶作用机制的书籍
讲解酶和辅酶作用机制的书籍《酶和辅酶作用机制》导言:酶和辅酶是生物体内的重要催化剂,负责调控和加速生化反应的进行。
对于理解生物化学过程和开发新药,研究酶和辅酶的作用机制至关重要。
本书将详细介绍酶和辅酶的结构、功能以及作用机制,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一领域的知识。
第一章:酶的结构和分类本章将介绍酶的结构特点和分类。
包括酶的基本结构单元,酶的活性中心和辅因子的作用。
讲解酶分为四个主要类别:氧化还原酶、转移酶、加合酶和裂解酶。
通过对酶的分类了解,读者将对不同类型酶的反应机制有一个初步认识。
第二章:酶的催化原理本章将详细阐述酶的催化原理。
包括酶的催化作用及其动力学常数特点。
讲解酶的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温度和pH值等因素的关系。
对于酶的活化和抑制也进行深入剖析,帮助读者理解酶在生物体内的催化过程。
第三章:酶的动力学本章将介绍酶的动力学特性。
该章节将对Michaelis-Menten方程进行解释,探讨酶底物和酶底物复合物的形成速率以及酶底物复合物的解离速率。
同时,还将介绍Michaelis-Menten理论外的其他动力学模型,如酶的抑制模型和allosteric酶的调控模型。
第四章:辅酶的作用机制本章将围绕辅酶的作用机制展开。
首先,讲解辅酶与酶的结合和辅酶的活化酶的过程。
然后,详细介绍常见的辅酶,如辅酶A、辅酶NAD+、辅酶FAD等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最后,将讨论Holo酶和Apo酶的相互作用和结构变化。
第五章:酶的调节与抑制本章将探讨酶的调节与抑制的机制。
讲解酶的调节剂如何与酶结合和调节活性。
同时,还将介绍酶的亲和力调节和酶的特异性调节。
最后,补充主要药物设计中的酶抑制和酶底物竞争等相关知识。
第六章:酶工程和应用本章将介绍酶工程和应用。
从DNA重组技术在酶工程中的应用入手,介绍了酶合成的方法和工程酶的多样性。
其次,讨论酶工程在世界各个领域的实际应用,如制药工业,食品工业和环境工程等。
结语:本书通过对酶和辅酶的作用机制的详细讲解,帮助读者深入理解酶和辅酶的结构、功能和调节。
酶的活性反应名词解释
酶的活性反应名词解释酶是一类生物催化剂,能够加速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进行而不参与反应本身。
酶通过与底物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降低活化能,使反应速率显著增加。
酶的活性反应是指酶与底物之间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变化,以实现酶的催化效应。
本文将尝试对酶的活性反应进行解释,探讨酶如何催化底物反应,以及影响酶活性反应的因素。
酶的活性反应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酶底物结合、底物转变、反应产物释放和酶再生。
首先,酶与底物发生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
酶通过其活性位点与底物中的特定基团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常见的有氢键、离子键、范德华力和疏水效应等。
这种特异性的酶-底物结合方式决定了酶对底物的选择性。
一旦酶与底物结合形成复合物,底物会发生转变。
酶通过改变底物的构象、断裂和形成新的化学键来催化底物转化。
其中,改变底物的构象通常是通过诱导拟合和亚基折返等方式实现的。
这些构象变化可以使底物更容易发生反应,从而降低反应能垒。
底物转变过程中,酶通过提供化学反应所需的功能团,如酸、碱、氧化剂或还原剂等,以促进底物的化学转变。
这些功能团可以暂时与底物中的特定基团结合,形成中间体或转变态,从而促进反应的进行。
在这个过程中,酶本身不会被消耗,而是参与底物的转化。
完成底物的转变后,反应产物会从酶-底物复合物中释放出来。
这一过程通常是通过活性位点的构象变化来实现的。
酶通过与产物结构相似的底物结合,使构象发生变化,从而使分子间力发生改变,导致产物从酶的活性位点中解离出来。
最后,酶需要再次回到其原始状态,以便继续催化下一个底物反应。
这个过程称为酶的再生。
有些酶能够通过与辅助分子,如辅因子或辅酶,进行特定的反应,从而重新获得其活性。
另一些酶则通过与水分子反应,水解产物产生的化学键,恢复其活性并参与下一个反应。
影响酶活性反应的因素有很多。
酶的活性往往受到温度、pH值、底物浓度和酶浓度等环境条件的影响。
温度过高或过低会破坏酶分子的构象,导致酶失去催化活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葡 萄 糖
甘 油
脂 肪 酸
6 -磷 酸 葡 萄 糖
磷 酸 二 羟 基 丙 酮
生 酮 氨 基 酸 氨 氨 氨 氨 氨 氨 氨 氨 酸 酸 酸 酸 酸 酸 酸 酸
丙 酮 酸
乙 酰 乙 酰 辅 酶 A
乙 酰 辅 酶 A
胆 固 醇
草酰乙酸 苹苹酸 柠柠酸
苯 天 异 甲
酪 丙 冬 亮 硫 苏 缬
氨 氨 氨 氨 氨 氨 氨 氨 酰 氨 氨 氨
丙二酸单 酸单酰 丙二酸单酰CoA→ 乙酰CoA + CO2 乙酰
丙二酰CoA脱羧酶 脱羧酶 丙形式,精确细微 调节方式分层次、全方位、多形式,
机体代谢调节是多层次全方位的, 机体代谢调节是多层次全方位的,在细胞 水平,对细胞内部各代谢途径中酶进行调节; 水平,对细胞内部各代谢途径中酶进行调节; 组织、器官水平,可通过激素进行调节; 激素进行调节 在组织、器官水平,可通过激素进行调节; 在机体整体水平 可通过神经系统进行调节。 整体水平, 神经系统进行调节 在机体整体水平,可通过神经系统进行调节。 无论是哪一层次的调节, 无论是哪一层次的调节,最终都是通过对酶 含量的诱导与阻遏、对酶活性的激活与抑制、 含量的诱导与阻遏、对酶活性的激活与抑制、 对酶存在部位的分隔定位、 对酶存在部位的分隔定位、对反应过程的前 馈与反馈等多种形式进行着精确细微的代谢 调节,从而使千变万化、 调节,从而使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代谢有 条不紊、协调有序。 条不紊、协调有序。
3. 可逆反应的单向性
代谢过程中有些可逆反应的正反应和逆 反应分别由两种不同的酶所催化, 反应分别由两种不同的酶所催化,这些反应 被称为相对立的单向反应 相对立的单向反应( 被称为相对立的单向反应(opposing unidirectional reaction)。 )。
这种分开机制可使某一代谢途径的 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分别处于热力学的 有利状态。 有利状态。
动
-------------------------------------------------------------------------------------------------
------------------------------------------------------------------------------------------------
过氧化物( 过氧化物酶 物酶体 过氧化物(氢)酶 过氧化物酶体
酶 定 位 的 区 域 化
酵解;磷 细胞质:酵解 磷 戊糖途径;糖原 戊糖途径 糖原 合成;脂肪酸合 合成 脂肪酸合 成;
线粒体:丙酮酸氧化 三羧 线粒体 丙酮酸氧化;三羧 丙酮酸氧化 酸循环;β 氧化 氧化;呼吸链电 酸循环 β-氧化 呼吸链电 子传递;氧化磷酸化 子传递 氧化磷酸化
酶合成的诱导 酶合成的阻遏
从对代谢速率调节的效果来看, 从对代谢速率调节的效果来看,酶含量 调节间接而缓慢。 调节间接而缓慢。
组成酶
编码组成酶的基因称为组成型基因 编码组成酶的基因称为组成型基因 (constitutive gene)或 管家基因 ) (housekeeping gene),能恒定地表 ) 使细胞内保持一定数量的酶, 达,使细胞内保持一定数量的酶,如糖酵 解和三羧酸循环的酶系, 解和三羧酸循环的酶系,其酶蛋白合成量 十分稳定,通常不受代谢状态的影响, 十分稳定,通常不受代谢状态的影响,一 般来说, 般来说,保持机体基本能源供给的酶常常 是组成酶。 是组成酶。
1. 代谢网络通路
细胞内有数百种小分子在代谢中起着 关键作用,由它们构成了成千上万种生物 关键作用,由它们构成了成千上万种生物 大分子。 大分子。 生物体将细胞中各类物质分别纳入各自 的共同代谢途径,以少数种类的反应( 的共同代谢途径,以少数种类的反应(例 如氧化还原、分解合成、 如氧化还原、分解合成、基团转移及异构 反应等)转化种类繁多的分子。 反应等)转化种类繁多的分子。不同的代 谢途径可通过代谢途径交叉点上关键的中 谢途径可通过代谢途径交叉点上关键的中 间代谢物而相互影响和相互转化 这些共 而相互影响和相互转化。 间代谢物而相互影响和相互转化。这些共 同的中间代谢物使各代谢途径得以沟通, 同的中间代谢物使各代谢途径得以沟通, 形成经济有效、运转良好的代谢网络通路。 形成经济有效、运转良好的代谢网络通路。
细胞核:核酸合成 细胞核 核酸合成
内质网:蛋白质合成 内质网 蛋白质合成 ;磷脂合成 磷脂合成
二、膜结构对代谢的调控作用 把细胞分割成多个区域, 1 、 把细胞分割成多个区域, 有利于酶促反应进 防止相互干扰; 行,防止相互干扰; 2 、 使细胞能有选择地与环境进行更有意义的物 质交换,有利于对不同分隔区的代谢反应的调节; 质交换 ,有利于对不同分隔区的代谢反应的调节; 使细胞能更敏感的识别环境的变化, 3 、 使细胞能更敏感的识别环境的变化,在膜上 形成的各种受体及信息转换体系是细胞感知内外 环境变化的重要物质基础; 环境变化的重要物质基础; 4、调节能量的分配和转换; 调节能量的分配和转换;
一、通过共价结构改变酶的活性调 节
主要包括不可逆的共价调节和可逆的共 价调节两大类。 (一)不可逆的共价调节 (二)可逆的共价调节
(一)不可逆的共价调节 (肽段切除) 酶原与酶原激活
蛋 白 质
核 酸
淀 粉 、 糖 原
脂 肪
氨 基 酸 生 糖 氨 基 酸 甘 氨 天 冬 氨 谷 氨 酰 丙 氨 甘 氨 半 胱 氨 丝 氨 苏 氨 色 氨 酸 酸 胺 酸 酸 酸 酸 酸 酸 亮 赖 苯 丙 酪 色 异 亮 亮 色 天 冬 氨 酸 天 冬 酰 胺
核 苷 酸 1 -磷 酸 葡 萄 糖 5 -磷 酸 核 糖
酶对细胞代谢的调节主要有两种方式: 酶对细胞代谢的调节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通过影响酶分子的合成或降解, 一种是通过影响酶分子的合成或降解,以改变酶分子 的含量,这种“酶水平”的调节机制, 的含量,这种“酶水平”的调节机制,是最关键的代谢调 节; 一种是通过激活或抑制来改变细胞内已有酶分子的催 一种是通过激活或抑制来改变细胞内已有酶分子的催 化活性。 化活性。
2. 酶及反应的区域化
无细胞器, 原核细胞 无细胞器,各种代谢 所需的酶,如呼吸链、氧化磷酸化、 所需的酶,如呼吸链、氧化磷酸化、 磷脂及脂肪酸生物合成等各种酶类, 磷脂及脂肪酸生物合成等各种酶类, 都存在于质膜上 质膜上。 都存在于质膜上。 真核细胞 具有由膜包围的各种 细胞器,如细胞核、内质网、 细胞器,如细胞核、内质网、线粒 高尔基体、溶酶体等, 体、高尔基体、溶酶体等,各种酶 类的分布是区域化 区域化的 类的分布是区域化的。
部分相对立的单向反应及其催化酶
正反应 催化酶 逆反应 催化酶
葡萄糖 + ATP→ 6–磷酸葡萄糖 磷酸葡萄糖+ADP 磷酸葡萄糖
己糖激酶
6–磷酸葡萄糖 H2O→ 磷酸葡萄糖+ 磷酸葡萄糖 葡萄糖+Pi 葡萄糖
葡萄糖–6–磷酸酯酶 磷酸酯酶 葡萄糖
6–磷酸果糖 ATP→ 磷酸果糖+ 磷酸果糖 1,6–二磷酸果糖 ADP 二磷酸果糖+ 二磷酸果糖
细胞调节的三种调节机制
以膜结构和膜功能为基础的细胞结构效应; 以代谢途径和酶分子结构为基础的酶活调节:酶 酶活调节: 的激活和抑制; 以酶的合成系统为基础的酶量调节: 酶量调节: (1)底物对酶合成系统的诱导作用; (2)产物对酶合成系统的阻遏作用;
酶含量调节
酶含量调节主要指酶合成的调节。 酶含量调节主要指酶合成的调节。 指酶合成的调节 酶合成的调节方式有两种类型 两种类型: 酶合成的调节方式有两种类型:
物质代谢的相互关系
生物体内的各种物质, 生物体内的各种物质,既有各自特殊 的代谢途径,又通过一些共同的中间代谢 的代谢途径,又通过一些共同的中间代谢 物或代谢环节广泛地形成网络 彼此影响、 广泛地形成网络, 物或代谢环节广泛地形成网络,彼此影响、 糖酵解( 相互转化,其中糖酵解 )途径和 相互转化,其中糖酵解(EMP)途径和 三羧酸( 三羧酸(TCA)循环便是沟通各代谢之 )循环便是沟通各代谢之 间联系的重要渠道,所以EMP途径和 间联系的重要渠道,所以 途径和 TCA循又被称为中心代谢途径(central 循又被称为中心代谢途径 循又被称为中心代谢途径( metabolic pathway)或无定向代谢途径 ) (amphibolic pathway)。 )
果糖磷酸激酶
1,6–二磷酸果糖 H2O→ 二磷酸果糖+ 二磷酸果糖 6–磷酸果糖 Pi 磷酸果糖+ 磷酸果糖
果 糖 – 1,6 – 二 磷 酸 酯 酶
乙酸盐 + ATP + CoA→ 乙酰CoA + AMP + PPi 乙酰
硫激酶
乙酰CoA+H2O→ 乙酰 乙酸盐+HSCoA 乙酸盐
硫酯酶
乙酰CoA+ CO2 + ATP→ 乙酰 丙二酸单 酸单酰 乙酰CoA羧化酶 丙二酸单酰CoA+ ADP + 乙酰 羧化酶 Pi
真核细胞部分酶的区域化分布
酶 戊糖途径酶类、 戊糖途径酶类、糖分解酶类 途径酶类 三羧酸循环酶类 脂肪酸合成酶类 脂酸β–氧化酶类 脂酸 氧化酶类 蛋白质合成酶类 定位区域 细胞浆 线粒体内 细胞质 线粒体 内质网 酶 tRNA聚合酶 聚合酶 水解酶类 转磷酸酶 mRNA聚合酶 聚合酶 定位区域 核质、 核质、核仁 溶酶体 细胞质膜 细胞核
5、各种细胞活动包括细胞分化、细胞分裂、细 各种细胞活动包括细胞分化、细胞分裂、 胞融合乃至细胞的运动等都与细胞膜的变化有关; 胞融合乃至细胞的运动等都与细胞膜的变化有关; 6、虽然不同代谢途径在细胞不同部位进行,但 虽然不同代谢途径在细胞不同部位进行, 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关。 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关。如一个亚细胞结构中 的某一代谢途径的产物是另一亚细胞结构中代谢 途径的底物。胞液中EMP EMP丙酮酸 线粒体TCA TCA底 途径的底物。胞液中EMP丙酮酸 线粒体TCA底 线粒体乙酰CoA 胞液脂肪酸合成原料。 物,线粒体乙酰CoA 胞液脂肪酸合成原料。 膜的选择通透性有选择的控制了代谢物进入 特定区域的水平, 特定区域的水平,从而达到调节细胞内代谢的目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