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精品教案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学会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研究图形的放缩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图形的相似。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1、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将任意三角形按照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画图的笔、尺子、方格纸、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过两天,巨人国的小朋友要去淘气的学校参观,所以六年级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巨人”设计一间教室。
同学们能不能帮他们想想怎么设计呢?“巨人”的身高与普通人的身高的比是4:1。
学生汇报想法。
二、实践操作,获取新知1、活动1——给巨人设计教室如果下图中的长方形表示我们教室的大小,你能按4:1的比将图形放大,画出“巨人”教室的大小吗?(1)师:请同学们先自己动手画,再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怎么画的。
(2)展示学生画法,请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师小结:按4:1放大也就是各边放大到原来的4倍。
这就是图形放大的方法。
(板书:4:1 放大)2、活动2——将三角尺缩小如果下图中的三角形表示“巨人”用的三角尺,你能将这个三角形按1:4缩小,画出我们用的三角尺吗?(1)师:请同学们先自己动手画,再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怎么画的。
(2)展示学生画法,请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3)师小结:按1:4缩小也就是各边缩小到原来的。
这就是图形缩小的方法。
(板书:1:4 缩小)3、师生交流讨论:观察一下,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图形有什么变化呢?通过上面的研究活动你得出了什么结论师生交流后小结:图形的各边按照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形状不变,大小变了。
最新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精品教案讲课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一、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教科书p59--60。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
2.通过探究,使学生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从而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
并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3.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4.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四、教学难点:使学生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从而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
五、教材分析: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比例的实际应用,有了前面所学知识做基础,学生能较容易的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特征,在画图时学生对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线段进行放大或缩小感觉难度不大,但是倾斜线段的缩放可能会感到无从下手。
六、教法要素:1.已有的知识和经验:﹙1﹚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对放大与缩小现象的感性认识﹙2﹚比的意义﹙3﹚平面图形的有关知识2.原型:﹙1﹚按2:1画出三个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例4﹚﹙2﹚按3:1将放大后的图形进行缩小。
3.探究的问题:﹙1﹚如何将图形按一定的比进行放大与缩小?﹙2﹚将图形按一定的比进行放大与缩小后,图形有什么变化?七、教学过程:(一)唤起与生成1.老师这儿有几张精美图片,同学们想看吗?(课件出示课本插图内容)2. 在生活中见过这些现象吗?这些现象中,哪些是把物体放大?哪些是把物体缩小?生:…通过谈话,引入课题:图形放大与缩小(二)探究与解决:1.教学例4:思考: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如何按2:1放大图形?观察原图和放大后的图形,你有什么发现?﹙1﹚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并动手画一画。
﹙2﹚汇报展示:先让生说一说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并说出是怎样画出放大后的图形的?边展示边说出自己的想法。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图形的放大与缩小》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
本章节立足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以及掌握的有关几何内容,从相似多边形入手,通过将一个图形放大与缩小,引出位似图形及其简单特性,将图形的相似、位似与已经学习图形和坐标、简单作图等内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相似、位似的应用价值和丰富的内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促进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概括等一般能力和审美意识的发展。
教学重点能够利用作位似图形等方法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位似图形的画法。
学生分析八年缄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比较强烈的自我意识,对观察、猜想、探索性的问题充满好奇,因而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与呈现方式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上要设置学生感兴趣的并且具有挑战性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实际,无形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
设计理念建立平等合作,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创设一种师生交流的互动、互学的学习氛围。
重视学生的学习进程,关注个体差异,让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挥,利用“Z+Z智能教育平台”制作课件、操作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数学。
通过观察、分析、动手、动脑等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进而达到“我要学”。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位似图形及其有关概念,能够利用作位似图形等方法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方法,并且在学习和运用过程中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良好习惯,以积极进取的思想探究数学学科知识,体会本节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
教学资源1、利用“Z+Z智能教育平台”制作课件,辅助教学;2、若干种相似图形的硬纸图板;3、两付三角板,若干磁扣。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第【1】篇〗【设计理念】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是新旧教材《比例》这一内容的最大不同之处。
它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图形与变换方面的内容,比例的知识属于数与代数领域。
新教材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纳入比例单元中,将两条线交织在一起。
笔者认为主要是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使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更加扎实。
就本课而言“从简单图形开始,借助实物或计算机演示,再让学生动手操作,由此充分体验图形的相似性是指图形变换后,大小发生了变化,但形状不变,前后图形是相似的。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59-60例四【学情与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教材编排是学生在六年级分阶段学习了比、比例及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后,作为比例的应用第二课时进行教学的。
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积累,而且学生对于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并不陌生,对生活中应用放大与缩小的实例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在图形基本形状不变的基础上进行放大或缩小的具体方法是不明确的,需要在具体情境中,直观感受物体的放大与缩小。
【教学目标】1.在操作探究中,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2.通过探究,使学生知道图形按一定比例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改变,形状没有发生改变,从而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
3.感受图形放大与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理解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作业纸【教学过程】1.回顾旧知,发现引入(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图形与变换”的领域里图形的平移、图形的旋转、图形的轴对称内容,今天我们来学习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2)这里有一张老师好朋友的照片,(课件出示教师照片)老师又另外给他放大了三张。
①上面三幅图中,哪一幅与原图最像?②为何都选择第三幅?三幅都是变大的,那第一幅是怎么变大的?第二幅和第三幅呢?(抓住要点:形状不变)【设计意图: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数学化的知识之间必定存在着空隙和差距,只有填补空隙和弥补差距,才能把学生的生活经验数学化、课堂化,才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最新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最新教案(精选11篇)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最新教案1教学目标:1、学问技能目标: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肯定的比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像。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视察、理解、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来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培育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实力。
3、情感看法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和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加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胜利的喜悦。
教学重点:能利用方格纸按肯定的比将简洁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把一个三角形按肯定比例放大或缩小。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春天到了,同学们想不想春游?还记得我们去年在哪里玩的吗?(尧帝公园)老师这有一张我们去年春游的合影照片,一起来看一看吧。
1、(出示第一张,照片很小,学生看不清晰人物的脸面)提问:“你有什么想法?”(生:太小了)“怎么办?”(放大)2、(出示放大后的其次张,画面很大,只能看到照片的局部画面)提问:“这下怎样?”(生:太大了)“怎么办?”(缩小)师:好,听你们的,是这样吗?(横向缩)生:不是。
师:这样呢?(纵向缩)生:不是。
师:怎么都不行?生:照片只是一边缩就会变得很扁或很瘦长,看起来很惊奇。
师:也就是说,照片在放大或缩小时要不变更原有的形态,可是怎样才能不变更原照片的形态呢?生1:把长和宽都放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生2:将照片按肯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3、揭示课题:看样子图片也要依据详细状况调至合适的大小,这样我们看起来才会觉得更舒适些,今日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讨只变更画面的大小,却不变更画面形态的图形缩放有着怎样的规律。
(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从学生的熟识生活情境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并且帮助学生辨析生活中放大与缩小和数学意义上的放大与缩小的.区分,初步感知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改变规律。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人教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概念: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定义,区分图形大小变化前后的关系。
举例:以正方形为例,讲解边长放大或缩小2倍时,图形大小如何变化。
(2)图形放大与缩小的特征:掌握对应边比例关系、面积变化等特征。
举例:放大或缩小一个正方形,对应边的长度比例关系;面积变化与边长变化的关系。
(3)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学会使用工具(如放大镜、比例尺等)进行图形放大与缩小操作。
举例:使用放大镜观察图形,了解放大过程中图形的变化;运用比例尺进行图形的缩小操作。
(4)实际应用:联系生活中的图形放大与缩小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讲解重点难点时,部分学生对对应边比例关系和面积变化的掌握不够熟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和练习,通过设置更多具有针对性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此外,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积极性较高,但部分小组在展示成果时表达不够清晰。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指导他们如何更好地组织语言,将所学知识清晰、准确地传达给他人。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图形放大与缩小的特征和实际应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对应边比例关系、面积变化等,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图形放大与缩小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使用放大镜观察图形,亲身体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过程。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模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模板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模板第【1】篇〗【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 33耀34 页例 1、例 2、“试一试”和随后的“练一练”,完成练习六第 1、2 题。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初步理解图形放大和缩小的含义;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初步感受图形的放大、缩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性,进一步积累图形运动的经验,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 使学生在认识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学习过程中,养成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对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
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学具准备】尺子、方格纸。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初步感知1.谈话:我们经常需要下载一些,下载后的可以放大,也可以缩小。
2.教师演示:将一张长方形照片拖动电脑鼠标后得到四幅不同的照片。
提问:把变化后的图与原图比,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图 A、图B 会变形?3.揭题:图 A、图 B 变形了,看起来很奇怪。
图C、图 D 和原图相比,大小变了,但形状没变。
怎样使它的形状不变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研究的新知识,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评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教师拖动鼠标放大或缩小照片,容易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激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展开研究的欲望。
学生在观察动态的画面、变化的图形中,能体会到一张照片将长边拉长会将图形变扁,将宽边拉长图形变瘦,而只有将长边和宽边同时拉长或拉短,图形才不会变形。
通过比较辨析,初步感知生活中放大与缩小和数学意义上的放大与缩小的区别,为进一步研究图形放大与缩小丰富了感性认识。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说课稿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说课稿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图形按一定的比进行放大或缩小的原理。
2.能按一定的比,将一些简单图形进行放大或缩小。
3.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
说教学重点把图形放大或缩小。
说教学难点会把图形按一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
说教学准备方格纸、课件。
说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课前口算。
二、设情境、导新课。
(1)放大现象。
老师前几天拍了几张照片,拿来给同学们欣赏一下。
(出示缩小后的)师:能看清吗?太小了看不清怎么办呢?(生:用鼠标拖拉放大。
)师把慢慢放大,放大到原来的3倍。
师:现在能看清楚了吗?是什么?漂亮吗?师: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物体很小,我们要看清楚它们就要通过什么办法呢?(说板书:放大。
)(2)缩小现象。
师:还想看照片吗?(出示一张放大得看不清的相片)师:看得清吗?怎么办?2.教学例4。
(1)出示图形。
按2∶1画出下面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①审题:这里有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是多少格?师: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同桌互相说说。
先让学生自己理解,教师再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出说明。
师:按2∶1放大图形也就是图形的各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
②画一画。
师:请同学们在作业纸上画出放大后的正方形。
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一画,然后展示学生作品,让一生上台说说自己的思路。
(2)如果换成长方形和三角形,你们有信心吗?①出示图形。
师:长方形可以怎样按2∶1放大?直角三角形的斜边能直接数出多少格吗?怎么办?学生交流讨论,得出方法:把两条直角边放大2倍。
师:下面就按照自己的想法画一画吧。
学生画图,教师巡视。
②展示学生作品,集体订正。
师:刚才,在画直角三角形的时候我们只扩大了两条直角边,斜边是否也变为了原来的2倍?谁来验证一下?你们认为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好呢?请一生上台用尺子量一量的方法验证,发现放大后的斜边长度是放大前的2倍。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优秀教学设计3篇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优秀教学设计篇5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图形按一定的比进行放大或缩小的原理。
2、能按一定的比,将一些简单图形进行放大或缩小。
3、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
教学重点把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会把图形按一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
教学准备方格纸、课件。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课前口算。
二、设情境、导新课。
(1)放大现象。
老师前几天拍了几张照片,拿来给同学们欣赏一下。
(出示缩小后的图片)师:能看清吗?太小了看不清怎么办呢?(生:用鼠标拖拉放大图片。
)师把图片慢慢放大,放大到原来的3倍。
师:现在能看清楚了吗?是什么?漂亮吗?师: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物体很小,我们要看清楚它们就要通过什么办法呢?(板书:放大。
)(2)缩小现象。
师:还想看照片吗?(出示一张放大得看不清的相片)师:看得清吗?怎么办?2、教学例4。
(1)出示图形。
按2∶1画出下面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①审题:这里有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是多少格?师: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同桌互相说说。
先让学生自己理解,教师再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出说明。
师:按2∶1放大图形也就是图形的各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
②画一画。
师:请同学们在作业纸上画出放大后的正方形。
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一画,然后展示学生作品,让一生上台说说自己的思路。
(2)如果换成长方形和三角形,你们有信心吗?①出示图形。
师:长方形可以怎样按2∶1放大?直角三角形的斜边能直接数出多少格吗?怎么办?学生交流讨论,得出方法:把两条直角边放大2倍。
师:下面就按照自己的想法画一画吧。
学生画图,教师巡视。
②展示学生作品,集体订正。
师:刚才,在画直角三角形的时候我们只扩大了两条直角边,斜边是否也变为了原来的2倍?谁来验证一下?你们认为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好呢?请一生上台用尺子量一量的方法验证,发现放大后的斜边长度是放大前的2倍。
(3)讨论。
(出示放大前和放大后的三组图形。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放大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小组讨论,汇报结论。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精品教案(精选五篇)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精品教案(精选五篇)第一篇: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精品教案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一、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教科书p59--60。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
2.通过探究,使学生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从而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
并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3.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4.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四、教学难点:使学生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从而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
五、教材分析: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比例的实际应用,有了前面所学知识做基础,学生能较容易的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特征,在画图时学生对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线段进行放大或缩小感觉难度不大,但是倾斜线段的缩放可能会感到无从下手。
六、教法要素:1.已有的知识和经验:﹙1﹚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对放大与缩小现象的感性认识﹙2﹚比的意义﹙3﹚平面图形的有关知识 2.原型:﹙1﹚按2:1画出三个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例4﹚﹙2﹚按3:1将放大后的图形进行缩小。
3.探究的问题:﹙1﹚如何将图形按一定的比进行放大与缩小?﹙2﹚将图形按一定的比进行放大与缩小后,图形有什么变化?七、教学过程:(一)唤起与生成1.老师这儿有几张精美图片,同学们想看吗?(课件出示课本插图内容)2.在生活中见过这些现象吗?这些现象中,哪些是把物体放大?哪些是把物体缩小?生:…通过谈话,引入课题:图形放大与缩小(二)探究与解决: 1.教学例4:思考: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如何按2:1放大图形?观察原图和放大后的图形,你有什么发现?﹙1﹚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并动手画一画。
4.7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4.7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的4.7节内容,主要是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概念,以及掌握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方法,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图形放大与缩小的题目,并且能够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方法,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题目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图形放大与缩小的例子,以及一些相关的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先给学生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图形放大与缩小的例子,比如衣服的放大与缩小,地图的放大与缩小等,让学生对图形放大与缩小有一个直观的理解。
2. 例题讲解:然后我会给学生讲解一些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题目,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概念和方法。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题目后,我会给学生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以检验他们是否已经掌握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方法。
4. 板书设计:在课堂上,我会设计一些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板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方法。
5. 作业设计:我会给学生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在家里也能够巩固所学的内容。
六、作业设计1. 请用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将下面的图形放大或缩小到指定的尺寸。
答案: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选择了衣服和地图的放大与缩小作为例子。
这些例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并帮助他们建立起图形放大与缩小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联系。
我会在展示这些例子时,详细解释放大与缩小的过程,以及在不同情境下如何应用这些概念。
2023人教版数学六年下册《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说课稿(共四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下册《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说课稿(一)一、说教材《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教材先让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放大和缩小现象,使学生认识到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和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再让学生经历按指定的比把一个简单图形放大和缩小的操作过程,借助图形的直观变化,帮助学生感知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操作探究中,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思考、操作验证、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图形相似的特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概括抽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图形放大或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渗透“变与不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体会图形相似的特点。
教具、学具:实物投影、课件;答题卡、三角板、直尺、量角器。
四、说教学过程:一)、感知生活中放大与缩小的现象,揭示课题:1.借助实物投影放大、缩小。
在一张纸上写着我的生日,同学们,一起看看,知道我的生日了吗?(字很小,看不清)怎么办呢?(放在实物投影上放大)放大到看不清了,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在把它缩小。
知道我的生日了吗?2.感知生活中放大与缩小的现象。
看来呀,我们借助实物投影,我们可以把字放大或缩小。
想一想,在生活中,你们见到过放大与缩小的现象吗?(课件展示生活中一些放大、缩小的实例)3.揭题: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的现象,还有很多很多,下面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放大与缩小(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最简单的平面图形入手研究。
二)、出示学习目标:师:同学们,一起来看学习目标:1、认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现象。
2、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例画出放大或缩小的图形。
师:目标明确了,要实现本节课的目标,还要靠大家的自学,你们有信心完成吗?三)、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P60页内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2:1放大是什么意思?是把它们的什么放大了?2:1是谁与谁的比?前项表示什么?后项表示什么?2、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斜边是否也变为原来的2倍呢?四).先学学生认真看书,师巡视,确保人人都在认真看书。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初步理解图形放大和缩小的含义。
2、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3、使学生在观察、思考、比较、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
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学具准备:尺子、方格纸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出示一幅长方形(小一些)问:后面的同学看得清楚吗?老师把它变得大一些。
2、出示放大后的三张照片,和原图相比你觉的哪一张没有变形呢?图1:把长拉大,宽不变图2:把宽拉长,长不变图3:把原图按一定的比放大学生观察后得出:图3没有发生变化。
师:图1和图2从视觉上看出已经把形状改变,而图3在视觉上看出没有改变原图的形状,真是这样吗?我们一起来验证。
二、操作验证1、探究图形放大的变化规律(1)出示原图和图3师:这两张是原来的图形和放大后的图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两幅图形思考:放大后的图形的长与原来图形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呢?生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总结交流:①放大后的长是原来长的2倍,宽是原来宽的2倍。
②放大后的长与原来长的比是2:1,宽与原来宽的比是2:1师:观察这两句话,你有什么发现?2:1表示哪两个量的比呢(也可以让学生上去指一指引出对应边)师引导小结:放大后图形与原来图形对应的边的比是2;1师:当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的比是2:1时,我们就说把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了。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新内容:图形的放大。
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师:如果要把这个长方形按3:1的比放大,该怎么做呢?2、尝试操作,加深理解。
(1)想自己试试放大一个图形吗?出示例2(按3:1的比画出长方形放大后的图形)学生在课本上一画,指名说怎么样画的,集体核对,师演示。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说课稿【第1篇】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7页的信息窗。
说教学目标:1、通过实物操作,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形体有初步的认识,能分辨它们的形状。
2、在观察和触摸中,初步形成立体图形的表象,培养初步空间观念。
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简单的实践能力。
说教学重点: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方体图形,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形体。
说教学难点:初步形成立体图形的表象,培养初步空间观念。
说教学准备:学生自己准备各种各样的纸盒、易拉罐、球,鼓励学生收集的这样的生活物品越多越好。
教师为每组学生准备一袋装有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的物品的袋子。
说教学过程:同学们,准备好了吗?上课。
同学们好,请坐。
一、同学们,今天大家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盒子、积木,你一定非常想看看其他的小朋友都带来什么东西,是吗?下面,老师给大家一段时间,自由活动,可以看看自己小组的同学带来什么,也可以到别的小组去看看,好吗?二、同学们,请回到你的座位上。
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的东西,你想用这些东西干什么?有的同学想搭一个城堡,还有的同学想搭其他的东西,下面我们就比一比,谁的手儿巧?现在我们分小组来活动,用你手中的物品搭一搭。
看你们能搭成什么呢?完成之后安静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
哪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搭了什么?三、刚才每个小组的小朋友都发挥想象力,你们搭得真棒,真是一群小建筑师。
现在请小朋友认真观察你们都用了哪几种形状的积木?同学们说得真好,很多同学都认抒们所用的积木的形状,那你能把用的积木按他们的形状分分吗?自己分一分,然后和你小组内的同学交流,说说为什么这样分。
同学们真棒,把这些物体分成了这样的四类: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现在我们来分别摸一摸,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呢?你来说,谁有不一样的想法?说得真好,长方体和正方体方方正正的,圆柱有圆圆的面,球圆圆的。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人教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基本概念。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指将一个图形的尺寸按照一定的比例增大或减小。这一概念在艺术、设计、建筑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观察一个正方形在不同放大与缩小比例下的变化,了解其面积和周长的变化规律。
5.个别辅导:针对部分掌握程度较差的学生,课后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巩固知识点,提高学习效果。
6.联系生活实际:将图形放大与缩小的知识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让他们认识到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7.评价与反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积极的反馈,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概念和特征掌握程度有所不同。有的学生能迅速理解比例关系,而有的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直观教学: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实物展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过程,帮助他们形成清晰的认识。
(4)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的培养: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过程中,形成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
难点突破: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如观察、动手操作、交流讨论等,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放大或缩小图形的情况?”(如照片的放大、地图的缩小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奥秘。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P56—5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画出放大与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数学活动来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难点:联系实际,建立图形放大、缩小的概念。
【教学准备】方格纸、直尺、铅笔、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探究新知1、问: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请你们在方格纸上任意画一个平面图形;2、请学生再在同一张方格纸上画一个它(刚才画的平面图形)的放大或者缩小图;3、展示学生杰作;4、揭示课题。
图形的放大或者缩小有什么特点,要注意哪些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出示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设计意图:在课堂上尽量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去探究。
在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中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做一回知识的发现者,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师生互动、得出规律1、课件出示一张照片,先不规律的放大,问学生有什么变化?2、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画法及教师课件的演示,谈谈自己的想法。
生1:图1与原图相比,只是长变了,宽没有变,图中的人变得又矮又胖。
生2:图2与原图相比,只是宽变了,长没有变,图中的人变得又高又瘦。
生3:图3与原图相比,长和宽都变大了,但形状没变。
师:长和宽都变大了,但形状不变,这种现象在数学中称之为放大。
(设计意图: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现实生活中图形的放大与数学领域中图形的放大有很大的区别。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2课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2课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2课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59-6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 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
2. 通过探究,使学生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从而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
并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3.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4.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使学生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从而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纸、彩色笔、尺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观察体验。
出示多媒体课件。
师: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两张,一起来看一看是什么呢?(照片很小,让学生不能看清)教师逐步将照片放大。
哦,原来是万里长城!我们是怎样才能看清的呢?(放大)再看这一张,(看不清的)你看到了什么?老师将其逐渐缩小,原来是天安门城楼。
有时需要放大才能看清,也有时候需要缩小才能看清。
放大、缩小现象在我们生活中应用挺广泛的。
(课件出示课本主题图)你见过生活中对的这些现象吗?哪些是把物体放大?哪些是缩小?放大缩小现象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应用十分普遍。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多媒体出示课题并板书课题)2.设疑激趣想不想试一试放大缩小?出示老师工作照,再将照片不安比变形放大、缩小,丑化照片,这是怎么啦?(学生谈感受)师:看来今天我们探究的放大与缩小的问题可不简单的,里面是有学问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深入探索其中的秘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一) 感知图形的放大。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人教版我今天要为大家带来的是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第三章第四节——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我们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概念,以及如何进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二、教学目标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概念,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并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图形放大与缩小的题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今天的教学难点是如何理解和掌握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教学重点则是如何运用这一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今天的教学,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一些实际的图形模型,同学们则需要准备好自己的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重要的知识点。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PPT向同学们展示一些实际的图形放大与缩小的例子,让同学们直观地感受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接着,我会详细讲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概念和方法,并通过一些例题来帮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这一方法。
我会给同学们一些随堂练习,以巩固他们刚刚学到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写下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定义、方法和步骤,以及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项,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一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今天的作业是完成课后练习第13题,这些题目会帮助同学们巩固图形放大与缩小的知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这就是我对于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讲解,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够掌握这一知识点,并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同学们需要特别关注的。
一、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概念同学们需要重点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概念。
图形放大与缩小是指将一个图形按照一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而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会发生变化,但图形的边角关系和面积关系保持不变。
这是今天学习的基础,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同学们需要掌握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
一、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教科书p59--60。
二、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
2.通过探究,使学生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从而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
并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3.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4.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四、教学难点:使学生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从而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
五、教材分析: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是比例的实际应用,有了前面所学知识做基础,学生能较容易的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特征,在画图时学生对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线段进行放大或缩小感觉难度不大,但是倾斜线段的缩放可能会感到无从下手。
六、教法要素:
1.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1﹚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对放大与缩小现象的感性认识
﹙2﹚比的意义
﹙3﹚平面图形的有关知识
2.原型:
﹙1﹚按2:1画出三个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例4﹚
﹙2﹚按3:1将放大后的图形进行缩小。
3.探究的问题:
﹙1﹚如何将图形按一定的比进行放大与缩小?
﹙2﹚将图形按一定的比进行放大与缩小后,图形有什么变化?
七、教学过程:
(一)唤起与生成
1.老师这儿有几张精美图片,同学们想看吗?(课件出示课本插图内容)
2. 在生活中见过这些现象吗?这些现象中,哪些是把物体放大?哪些是把物体缩小?生:…
通过谈话,引入课题:图形放大与缩小
(二)探究与解决:
1.教学例4:
思考: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如何按2:1放大图形?观察原图和放大后的图形,你有什么发现?
﹙1﹚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并动手画一画。
﹙2﹚汇报展示:先让生说一说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并说出是怎样画出放大后的图形的?边展示边说出自己的想法。
重点说一说为什么直角
三角形的直角边放大到原来的两倍,连接两个端点后斜边也扩大到原来的两倍?可采用什么方法验证?生:量一量剪一剪比一比……
﹙3﹚共同小结:将一个图形按2:1的比放大,只需把图形各边的长度放大到原来的2倍即可,但图形的形状没变。
2.延伸:如果把放大后的这组图形的各边再按1:3缩小,图形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试着画一画。
﹙方法同上﹚
3.归纳概括,形成结论
课件出示:原图→放大后的图形→缩小后的图形
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后,所得的图形与原来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小组交流后汇报。
师小结: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
﹙三﹚训练与应用
1.完成60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并及时纠正出现的错误。
2.练习九第1题
做完后,让生说一说为什么B和C不是按2:1放大后得到的图形。
3.练习九第2题
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
﹙四﹚小结与提高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今天的学习过程中,你表现如何?你有什么体会?
板书设计: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图形各边放大到原来的二倍
图形按照1:3的比缩小
图形放大或缩小,图形的大小便了,形状不变
教学反思:
课一开始我利用课件出示课本P59页上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并回答这些观察中哪些是放大的,哪些是缩小的,接着利用课件出示例4,在我利用课件演示放大和缩小过程直接呈现给学生,使学生直观感受到三个图形放大并动手画一画,完成了真实的数学理解过程,因而在学习过程中给学生更多时间和空间,由学生可观发现,使学生领略到更多的精彩。
疼痛门诊工作制度
1、疼痛门诊是在麻醉科主任领导下由专职医师负责的临床诊疗专科。
2、疼痛门诊工作必须具有相关学科临床诊疗知识和技能的高年资医师承担诊疗业务。
治疗工作必须有二人以上参加。
医师相对固定,可定期轮换。
必须保持疼痛诊疗业务的连续性。
门诊应有固定的开设时间。
3、疼痛门诊应保持整洁的候诊和诊疗环境。
4、对病人和蔼亲切,认真解答疑问,注意鉴别病人心理障碍、药物依赖和毒副作用。
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注意保护性医疗。
5、病史力求详细,病历书写要真实、完整,包括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诊断和治疗并合理收费等项目。
必要时查阅病人的过去医疗档案,防止误诊、漏诊。
6、疼痛门诊登记本要求详细记录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工作性质、家庭住址、电话号码、诊断、治疗方法和效果等,以备随访。
7、诊疗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安全医疗规章制度和操作常规。
对病人的治疗方案和效
果预测、可能发生的副作用、并发症均须向病人及家属交代清楚,并征得同意,必要时签字为证。
治疗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情演变和治疗效果,酌情修订和重订治疗方案。
8、接受各种治疗的病人,根据治疗方法和病情必须留观到无全身反应和无神经系统障碍时才可以离院,遇有疑难病例(或操作)和意外时,须及时向上级医师或科主任汇报请示,并严格执行上级医师的医嘱。
9、建立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必要时邀请有关科室医师会诊,共同修订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对疑难病人不能确诊或二次复诊不能明确诊断或操作困难时应及时请上级医师处理,并向科主任汇报。
10、按照医院作息时间,按时上下班,有事请假,不得无故不到岗、脱岗和空岗,否则按医院有关规定处理。
11、对进修、实习医师按照上级有关规定严格管理、认真带教,以提高他们的临床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