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激励法在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运用
激励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
激励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摘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作为一线专职辅导员管理服务的对象即是当代大学生。
所有工作的开展都是为了调动大学生内在的积极性,使之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
而人的积极性来源于自身的需要,受行为和效果反馈作用的影响,因此作为辅导员要学会在研究激励理论的基础上,善于将各种有效的激励手段应用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去,以解决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心理等不同层面的实际问题,同时,也实现了大学生自我价值的提升。
关键词:激励高校教育管理激励理论是20世纪20年代以来,随着激励在管理活动中的增强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管理理论,它通常被分为三类:内容激励理论、行为改造理论和过程激励理论。
不论是哪种类型其共同点在于:认为每个人都需要自我激励和得到来自同事、朋友、团体、组织等方面的激励。
研究表明:经过激励的行为与未经过激励的行为效果大不相同。
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有时只能发挥20-30% 左右,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力就可能发挥到80-90%,甚至更多。
因此辅导员可以运用各种有效的激励手段,以激发、勉励和鼓励为原则,采取一定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和愿望,进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掌握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准则,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
1 根据学生特点应用激励方法人的需要是多样、多层次的,且发展变化的;其内容既有物质方面的,也有精神方面的;既有身外之物,也有内心体验。
因此,我们应善于发现每名学生的实际需要,并随学生的需要结构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同时,可以借鉴国外的优秀学术成果和实践经验,在从事思想政治工作时,因人、因时、因地去设计激励的目标、内容以及方法。
1.1物质激励马克思认为:“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可见,物质需要是人的最基本需要,也是精神需要的基础。
因此,物质激励是最基础的激励手段。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
激励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齐齐哈 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 unlo q a J no ah r’ o e e o ra fQii r u irTec e C Rg h s
N o 6, 0 9 . 2 0
Ge e a. n r1 NO. 2 1 1
激励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的应用
相结合 、 尊重激励和行 为激励等。
关键词 : 激励 ; 激励理论 ; 高校思想政治教章 编 号 :0 9 3 5 ( 0 9)6 0 0 — 2 10— 9 82 0 0 —0 4 0
A pi t no oiainT er elg aadP liaE ua o f iesy p la o f t t h oyi I ooi l n o t l d ct no vrt ci M v o nd c ic i Un i
李鸿儒
( 海大 学 政法 系 。辽 宁 锦 州 1 1 0 渤 2 0 0)
摘 要: 激励是思想政 治教育的行之有效 的方法之一。激励理论有 四种类型, 这些理论在 高校思
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 目前激励理论在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还存在着不足 , 高
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应运用激励理论的方法与对策 , 主要 包括 为: 目标激励 、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
LIHon —r g u
( e a me t f oi a ce c B h i n es y J z o L o ig1 1 0 ,hn ) D p d n o lc l ine,o a U i ri, i h u,i n ,2 0 0c i P t S i v t n a n a
Ab t c : oiaini o eo tee e d ewas fd oo ia a dp lia e u a o . i at l rey d sr e fu y e f t sr tM t t n fh f c v y ielgc n oicl d ct nThs r cebif ec b s o r p so moi a v o s o l t i i l i t —
论激励教育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还有一位辅导员运用情感激励法,通过关心和理解学生,建立 良好的师生关系,成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
运用激励教育法取得的初步成效
提高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 造力
论激励教育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中的运用
2023-10-27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激励教育法概述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 • 激励教育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
用及实践 • 研究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介绍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的现状和问 题
激励教育法的理论 基础和应用价值
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缺乏吸引 力
学生参与度低,学习效果不显 著
缺乏对个体差异的关注和照顾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方式单一,缺乏多样性 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联系
忽视学生情感需求,缺乏互动与参与
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教育理念落后,未能跟上时代 发展
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缺乏 专业培训与指导
激励方式选择的局限性
本研究主要探讨了三种不同的激励方式,但可能还有其他有效的激励方式未被考虑。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其他可能 的激励方式,以丰富和完善激励教育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缺乏长期追踪研究
本研究的观察期较短,无法确定激励教育法的长期效果。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追踪大学生在毕业后的思想政治表现,以 评估激励教育法的长期影响。
社会环境和教育环 境的变化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探讨激励教育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方式、实施效果及影响因素 ,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运用激励方式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效果的意义
激励就是激 发和 鼓励。激 励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发人 的行 斗 目标,调 动大学生 的积极 性、主动性 和创造性 ,激励其为 实 为,使其产生 内在 动力,朝着所 期望的 目标 努力不断 强化个性 现理 想和目标而奋斗。
行为 的过程 。激 励是 《 思想道德 修养 与法 律基 础》课教学 中的
道德 观、法制观,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 和法律基础 ,提高 自我 修养 ,而如何 能最有 效地在 《 思想道德 修养 与法律基 础》课程 教学 中实现教学效果是需要研究 的关键问题 。
一
、
目标激励
目标激励就是帮助引导大学生树立远 大的理想和奋斗 目标, 以激 发和鼓励 大学生树立起一 个既鼓舞人心,又切实可行 的奋
与思想政 治理论课 教师教学任务、科 研任务过 重,与外界交流 教艺精湛 ,并且以身作则,学生 的学 习兴趣和热情 自然也就 高, 少,培训 少,无 暇钻研课程 教法学 法、探 索教研 教改等也有很 教学质量 肯定也不会差 。 大 关系。因此 ,改进思想政 治理论课 教学,必 须重视和加强思 想政 治理论课教师 队伍建 设,想方设法为思想 政治理论课教 师 减轻 负担 ,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学 习,更 新知识、更新观念 。
中 电 教育棼 国 力
2 0年 1 月上 总第 14 08 1 2期
运用激励方式提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学效果 的意义
李 肃 阚 迪
摘 要 :对大学生采取 激发和鼓励的方法,能够充分发挥 其内在的潜力,改造其主观 能动性,使之 积极投 入学习和实践,充分调动
其积 极性 、 主 动性和 创 造性 。激 励 方式也 有利 于 固定和 发展 大学生积极 的道 德 经 验 ,有利于推 动 大学生 以 自 的积极 因素克 服 消极 因素。 身
激励教育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
激励教育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思想品德课一直被称为中学生心理导航课,那么,思想品德课教师如何利用这块阵地充分发挥导航灯的作用呢?一、目标激励目标是人们前进过程中不竭的原动力,是人生奋斗的导航明灯,正确的学习目标对于学习行为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
许多学习有问题的学生就是因为学习目标不明确。
为了让学生明白目标的重要性,我给同学讲述了很多伟人和名人的事例,无数成功人士之所以作出非凡的成就,无不在年轻时就确立了明确的目标。
之后我又要求同学们重新思考自己的目标,如:你想考哪所大学,想从事什么职业?并要求学生列出自己的长期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甚至每一天的目标。
为实现这些目标,每天该怎么做,使自己的目标具体化,让自己每天的学习都充满动力和希望。
二、爱的激励培养同学具有一颗爱心,爱父母、爱老师、爱祖国,是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目标。
为了让学生更多地领悟爱,在《爱是高尚的情感》这一课,我与学生一起回味四川地震留给我们的那些感人瞬间;回味那个双膝跪地、上身匍匐、双手扶地支撑身体的妈妈的画面;一起回味那个“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的感人短信。
我给大家讲“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的张米亚老师;用“生命支撑孩子”的谭千秋老师。
同学们被深深地打动了,从他们含泪的眼眶中,我感受到他们的忏悔,他们的决心。
我适时用洪战辉的事迹与他们共勉,希望他们做个懂情懂义的好孩子。
三、时间激励青少年最缺乏的就是时间观念,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时间观念,我组织学生讨论这样的问题:假如上帝每天在每个人的银行账户里存入86400元钱,前提是当天必须花费掉,不许将余额转入明天,否则一到结算时间,银行就会把当天未用完的钱全部没收。
我问学生会怎样做?看着学生兴奋的眼神,听着他们诉说的美梦,于是我说:“大家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但是,我们每天确实都在收到一份最珍贵的礼物,那就是时间帐户。
人人都一样,谁也不能提前预支,也不能转存到明天。
”有的人能用一天的时间创造出十倍百倍的价值,而有的人则会在叹息、游戏和无聊中,将属于自己的光阴虚度。
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观 、价值 观 和法 制观 为 主要 内容 的通识 课 ,其实 践教 学 是在 教 师 的指 导 下 ,在 课程 内容范 围 内 ,学 生 直
接 或 间接地 体 验社 会 和思 考 人生 ,从而 提 高综 合 素质 的教 学 活 动 。学 生通 过 参 与实 践教 学 活 动 以及 师生 的 互动 交流 ,逐步 把 理论 知识 转 化 为 自身 的思 想观 念 和行 为 习惯 ,达 到 “ 知 行合 一 ”的教 育 目标 。 《 基 础 》课 的实 践教 学 可 以采 取研 讨 、辩 论 、 演讲 、 角色扮 演 、观 看 视 频 、参 观 、社 会 调查 和 志愿 者服 务等
项 目教学法在 高职 思想道德修养 与法律基础 课程
实践教学 中的应用
陈 迎
( 北京经济管理职 业学院 基础部 ,北京 1 0 O 1 O 2 )
[ 摘 要] 项 目教 学 法是 高职 院校 普遍 采 用 的教 学方法之 一 ,主要 用于提 升 学生 的职 业 能力。 本
方式 。
通过 《 基础 》课程 的 实践教 学 ,有 利于 引导 学生 积极面 对 现实 ,重新 找 到 自 己的理 想和 目标 ,确 立正
确 的人 生观 、价值 观 ; 同时修 正 不 良习惯 ,获得 有 助 于实 现人 生 目标 的思 想基 础 、行为 模式 及 知 识 与能 力 的储 备 。再者 ,由于 主客 观 方 面的 原 因 ,高职 学 生往 往 对理 论 性 较 强 的 内容接 受程 度 较 差 ,但 对参 与
Hale Waihona Puke 《 基 础 》课程 实践教 学 与其他专 业课 的实 践教学 相 比 ,具 有 内容广 泛 、形式 灵活 、贴 近学 生现 实生 活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摘要】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对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
通过构建激励机制,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和热情。
奖励制度的运用可以激励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职院校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和道德观念。
师生互动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有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开展。
学校文化建设也是重要的一环,通过校园文化的营造,可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在校园中的深入落实。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将会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未来的发展方向更加值得期待。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奖励制度、教育活动、师生互动、学校文化建设、重要性、促进作用、发展方向。
1. 引言1.1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职院校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确保学生在技术培养的同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保障。
在当今社会各种信息交流频繁、价值观念多元化的情况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更为凸显,只有通过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有效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让他们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只有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1.2 激励机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激励机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在高职院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激励机制,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
激励机制还能够帮助学校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意识和情感。
浅谈激励手段在职校德育课教学中的运用
影响学生 的内心世界 时不应 挫伤他们 心
灵 中 的最 敏 感 的 一 个 角 落— — 人 的 自尊
信念 。确 立教 学 活 动 中 学 生 的 主体 地 位, 让全体学生参 与教学 活动 , 能激发 就 全体 学 生 的 “ 人 ” 想 和学 习 热情 。 主 思 特别是对 于一 些后进 生 , 望参 与 又害 渴 怕参与是一 种矛 盾心 理 , 以教 师应 帮 所 助学生克 服某 些心理压力 , 励其参 与。 激 比如 : 以把 简单 的德育 课 选择 题 改变 可
课 堂 与 教 学
浅 谈 激 励 手 段 在 职 校 德 育 课教 学 中的 运 用
戴 钧
( 江苏省吴 中中等专业学校 , 江苏 苏州 2 5 2 ) 1 17
摘
要: 激励不仅仅是 单纯的心理学的研 究内容 , 其本 身也 可以是成 为切 实可行的教 学手段 和方 法。本 文举证分析 如何在 具
主权 利 ” , 时 我们 可 以从 学生 参 与竞 选 班干部 、 生会 开始再 逐 步 引导 到公 民 学 的政治权利 , 自己的身边 出发 , 从 来理解
本课 的 学 习 目标 , 定 要 比 直 接 的 介 绍 一 政 治 权 利 来 的效 果 更 好 . 觉 更 真 。 感
固然 重要 , 实在 在地 探索 一些 适 宜 的 实 教育 手段和方 法应 该也 是很 好 的尝 试 。 笔者认 为激励不仅仅是单纯 的心理学 的 研究 内容 , 不仅 仅是 一种 教 育 自觉 的 也 理念 , 本身也 可 以是成 为切 实可 行 的教
特点 , 化学生 心 中“ 一 定能成 功 ” 强 我 的
什么 是激 励?美 国管理学 家贝雷尔
森 ( ee o ) 斯 坦 尼 尔 ( t nr 给 激 B rl n 和 s Se e) i 励 下 了 如 下 定 义 : 一 切 内 心 要 争 取 的 “
激励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激励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当前,“90后”学生逐渐成为大学教育的主体对象,他们热情、开放、充满活力,善于言谈;有强烈的独立意识,不希望别人打扰;追求新鲜感,接受新事物能力强;也存在着自私、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等消极因素。
对这一主体的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采取新的方法。
笔者认为,运用西方管理科学的激励理论来指导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从而有效地激励学生实现奋斗目标。
激励理论是西方管理科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是指通过激发人的内在动力,使人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和行为过程,是个体行为研究的核心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日趋多样化。
在高校课堂教学和学生思想教育方面,管理者通过运用激励理论,分析学生需要,合理设置激励目标,激发学生内驱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将有力地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实现。
一、激励理论概述激励理论是行为科学中用于处理需要、动机、目标和行为四者之间关系的核心理论。
行为科学认为,人的动机来自需要,由需要确定自己的行为目标,激励则作用于人的内心活动,激发、驱动和强化人的行为。
激励在管理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及作用等问题,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得到了广泛的探索和研究,并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激励理论。
人们根据各心理学派对人类行为基本模式的不同解释,将激励理论分为行为主义激励理论、认知派激励理论和综合型激励理论。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下理论具有教育意义:(一)需要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第一,生理的需要。
这是最低层次,满足人的衣食住行的最基本需求。
第二,安全的需要。
包括从世界和平、社会安定到个人安全,几乎能控制调动机体的一切力量来为其服务。
第三,归属和爱的需要。
它是指个人对爱、情感和归属的需要。
第四,自尊的需要。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激励教育法的运用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激励教育法的运用[摘要]激励教育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的一种教育方法。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通过物质激励、信心激励和榜样激励等途径,加强对教师运用激励教育法的实施和学生接受激励教育的要求,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
[关键词]人本视域思想政治理论课激励教育法“激励”作为心理学的重要概念,在教育领域中也有广泛的应用,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
激励教育法是指以激发、勉励和鼓励为原则,采取一定措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和愿望,进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掌握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准则,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的一种教育方法。
一、激励教育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积极作用1激励教育法可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由于学生一直以来都认为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实用,而现在学生面临的就业等压力过大,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不重视,同时在教学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理论性过强,学生学起来枯燥等综合原因造成了今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不强。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通过运用激励教育法,教育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学生学习表现突出时不失时机地加以鼓励,会增强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可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学生会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要求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要求,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2激励教育法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有利于师生的沟通。
高等教育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人格养成的阶段,传统的教学只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条理性和科学性,忽略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情感交流,结果不仅教学效果不明显,而且会抹杀学生学习的兴趣,打消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运用激励教育法,不断增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目标激励法在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运用
教学探讨H A I X I A K E X U E年第期(总第6期)3海峡科学目标激励法在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运用福州黎明职业技术学院樊华[摘要]高职教育成长十余年来,很多学者都尝试用情感激励法、行为激励法等去研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本文简称“基础课”)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相对其他激励法,目标激励法在“基础课”中运用相对较少,而高职教育的特殊现状凸显出了目标激励法的重要性。
[关键词]目标激励法高职基础课1目标激励法的涵义“激励”指有机体追寻目标时的动力和意愿,具有激励和激发的含义,能有效地形成人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
18世纪以来,激励法被广泛引用于管理学、传播学、教育学领域。
直到20世纪80年代,激励法才被引入到思想政治教学研究中,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激励法是教育工作者在一定的教育目标指导下,运用正确的激励原则和方法,通过一定的激励刺激,满足教育对象的需要,从而激发其动力,调动其思想、道德、情感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帮助其端正思想动机,提高思想觉悟,使其朝着期望目标努力[1]。
目标激励法是众多激励法之一,它通过设定合理的、阶段性的、可行的目标,多途径激发主体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主体对目标的认知、情感、态度、行为,增强其目标认同感。
目标激励法在“基础课”上运用成效显著。
教师用语言告知学生目标的含义,用情感鼓励学生坚定目标、用行为帮助学生体验目标的重要意义,调动他们思想情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及学习的动力与实现目标的信心。
然而,高职院校的特殊现状使目标激励法在“基础课”中的运用显现出特殊性和艰巨性。
2高职院校中的“基础课”现状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它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两种属性。
高职教育把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不仅要求在校学生具有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能力,还需掌握某岗位群所需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正确的法治观念和突出的敬业精神,提高就业机会和拓展就业渠道。
试论激励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 n M e ia l est Xra dclUIv ri i y,X n,S 8 n 7 O 2 .Chn ) h a 1O 1 j a
A
ltI cn j si o ai l d oo i l n oi cle u ain t ih fv c t n l td n si o fa inf a c . T e cln e t e v c t m e lg a a d p l i d c t o hg e 0 a i a su e t s f ets ic n e h v n o i c ta o o g g i
人 的动机 , 使人 有一 股 内在 的动力 , 着理 想 目标前 朝
进 的心理 活 动过 程 , 就 是调 动 积 极 性 的过 程 。它 也 是思 想政 治教 育活 动 的 一种 重 要 方 式 , 学运 用 激 科 励 是 实现 思想 政治教 育 的有效 手段 和途径 , 因此 , 研 究激 励对做 好新 形势 下高 职学 生思想 政治 教育工 作
试 论 激 励在 高职 学 生思 想 政治 教 育 中的应 用
郭 婷
( 安医学院 , 西 西安 702) 西 陕 l0 1
摘
要: 激励 在 高 职 学生 思想 政 治 教 育 中具 有 重 要 的 意 义 。激 励 的 主 要 形 式 有 理 想 信 念 激 励 、 目标 激 励 、 任 激 信
1 1 在 思想 政治 教 育 中运 用 激 励 是加 强 高 职 学 生 .
心 理 健 康 的 需 要
标与兴趣模糊不定 , 乏求学动机 。而严 峻 的就业形 缺
势和大部分高 职 院校 为 学生 提供 就业 与 升学 深造 的
空 间都 有较高局 限 的现 实 , 深 了他 们 的失 落感 , 加 形 成新 的心理背 负 。这 就要 求教 育 者要 遵循 学 生 心理
激励手段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
激励手段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作者:许金秀来源:《教育周报·教研版》2018年第18期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教学最重要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好的手段是激励。
因为当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一定时,其学习成绩的好坏与教师激励水平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
有人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所以,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
在思品教学中,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激励方法:一、情感激励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多从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关心帮助学生。
要多与学生谈心,了解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烦恼,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当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关心爱护的时候,就能与教师在感情上相通,思想上共鸣,就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兴趣激励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由于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其抽象的道理很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思品课的兴趣。
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思品课的兴趣,我采用了“情境互动法”、“案例教学法”等,努力营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氛围,将教材中的政治理论与社会热点联系起来,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在讲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一课时,我先从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入手,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漫画“举不动”“垃圾包地球”,以及材料“大自然的报复”,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我们面临严峻的资源、人口、环境形势,让思想品德课走进生活,贴近社会,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扬长避短,抓住长处进行激励我们班有一个男生平时自主管理能力很差,纪律松散,课堂上说话很随便,经常有任课老师找我告状,我多次找他谈话,但效果不是很好。
一次课间的时候,无意中和他小学的体育老师聊天得知他短跑成绩特别好,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我一直都在寻找激励他的时机,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课间操跑完操整队时,我走过去和他谈起下周运动会的事,我说:听说你的短跑不错,下周运动会就看你的了。
浅谈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激励方法
浅谈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激励方法作者:陈学智来源:《教育周报·教研版》2021年第12期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可见,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要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除要求我们道德与法治老师必须具有扎实的知识功底和良好的语言艺术外,还应该掌握高超的激励方法。
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激励方法就是指教学善于发挥激励功能,不断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效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方法。
那么,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那些激励方法呢?目标激励。
人的需要总是和人的目标联系在一起的,目标可以引导人的活动,诱发人的动因。
完成一个目标,便是一次自我实现,这种自我实现,往往可以产生自我满足的愉悦心情。
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行为,如能事先了解是为了达到什么目标,便会有助于他们提高实现目标的积极性。
所以,及时地给学生明确而适度的目标,就可以产生激励的效果。
激励学生的学习情绪,使课堂气氛活跃,以致最终达成学习目标。
兴趣激励。
就是针对学生求新求趣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其主动学习。
托尔斯泰说:“成果的教学需要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我们要根据“三贴近”原则,引用典型有趣的案例,吸引并激励学生积极探究真理。
培养浓厚的兴趣,可以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学习,求知,事半功倍。
情感激励。
既教师要尽力与学生建立真挚、亲密、平等的感情关系,以情育人,以情动人。
我国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曾说:“养蒙之道通于圣功,荀非其本心之乐为,强之而不能以终日。
故学者在先定其情,而教导者之以顺。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以饱满的热情、充沛的精力感染学生,要有效地引起学生在情感上共鸣,激发内在的活力,他们必然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成功激励。
是指教师利用或创造有利的条件,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教学过程,并使其有成功的学习体验。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说:“让大多数学生在每一门学科中有少量的高峰体验,都享受到成功的欢乐,都寻求对自己的价值的积极认可。
目标激励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情况来分 析,考虑到该生心 理承受能力,教育 者应制定一些周期较 短挑战性 较小的目标,逐步 促进该生成长;同 时在制定个体目标的 同时,应 该使个体目标与群 体目标的方向保持 一致,群体目标是个
投稿信箱:zgzqqhzz@163.co m
理论•Theory
采 用“ 分段 走” 的策 略, 将目 标进 行阶 段性设 置, 分段 完成 分段 考核,这样有利于保持战斗力,满足自身成就感,使受教育 者维 持 较高的 热情和 积极性 。
四 、目标 激励理 论在高 校思想 政治教 育工作 中的具 体运用 (一)从教育者的角 度来看,教育者需要运用目标激励理论开 展对受教育者的教育工作,不断激励受教育者达成目标。 教育者在运用目标激 励理论开展教育工作时,应该根据形势要
励作用 ,使人 的工 作、学 习具 有方向 性, 引导人 们达 到想要 达到 的结果 ,从 而提
高了工作 效率。
【关键词】目标;激励;思 想政治教育;教育者 ;受教育者
一 、目标 激励理 论主要 内容
美 国马里兰 大学管理 学兼心理 学教授洛 克和休斯 在研究中 发 现 , 外 来 的刺 激 都 是通 过 目 标来 影 响 动 机的 。 目 标能 引 导 活 动 指 向 与 目 标 有关 的 行 为, 使 人 们根 据 难 度 的大 小 来 调整 努 力 的 程 度 , 并 影 响 行为 的 持 久性 。 于 是, 在 一 系 列科 学 研 究的 基 础 上 , 他于 1967 年最先提出 “目标激励理论 ”,认为目标本身就具有激 励 作 用 , 目 标能 把 人 的需 要 转 变为 动 机 , 使人 们 的 行为 朝 着 一 定 的 方 向 努 力 ,并 将 自 己的 行 为 结果 与 既 定 的目 标 相 对照 , 及 时 进 行 调 整 和 修 正, 从 而 能实 现 目 标。 这 种 使 需要 转 化 为动 机 , 再 由 动机支配行动以达成目标的过程就是目标激励。 ①
激励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
激励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作者:赵爽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34期摘要: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点,提出了激励教学模式的理念,主要阐述了六种激励策略:目标激励法、参与激励法、榜样激励法、评价激励法、情感激励法、竞赛激励法。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激励;教学模式;应用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4-0280-03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是为了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它是一项既充满活力又充满矛盾的复杂的思想交流过程。
如何使学生的思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如何化解学生的思想问题等,所有这些课题,都是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面对如此艰巨繁重的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欲取得成效,必须坚持以一定教学理论为指导,否则,很难完成其所肩负的重任。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呼唤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为其提供方法,使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应有的感召力、说服力和渗透力。
所谓“激励”,就是“鼓励灵魂”。
它的影响是一种心理上的影响,是一种将学生学习的热情,将希望学习的冲动,以及将他自己原来封闭性的自卑心态、狂妄心态给打掉以后,重新确立自己学习态度的讲课,给学生奋发向上的那种感觉,让学生上完课特别开心,感觉自己增加了一份力量,对自己增加一份自信。
笔者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灵活地运用了以下激励手段。
一、目标激励法目标激励,就是思想政治课教师通过指导和帮助学生设置和树立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激发学生为理想和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进取。
相比于高中阶段,大学生对自身的人生目标和前途境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对自我分析和评价变得较为主动、深刻、全面,不仅会反思当下的自己,还会为未来打算,思考着如何才能达成心中的目标。
他们的思想意识大都具有方向性和目的性,而一定目标的确立,它就能给学生以巨大的吸引力,促使学生为目标而追求。
笔者通过布置作业写“我理想的工作”,抓住激励的好时机,进行就业方向和就业形势教育,使学生由“让我学”到“我要学”,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教育,使学生深切感受到这种无形的竞争,从而形成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使学生对理想、对未来的追求和对个人前途的关注化为学习的动力,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变消极学习为主动学习。
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任务教学法理论综述
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任务教学法理论综述【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任务教学法的理论。
文章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然后从概念、应用、特点、策略和评价方法等方面分析了任务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作用。
结论部分总结了任务教学法在该课程中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任务教学法的探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
任务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任务教学法,教学特点,实施策略,评价方法,作用,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职院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技能人才、提升劳动力素质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和法律素养,使他们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观念。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实践和应用的机会,导致学生对于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有限。
1.2 研究意义任务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通过设置有挑战性的任务和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任务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教师通过设计开放性的任务,引导学生探究性地学习和思考,促使他们形成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教学法能够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发展。
通过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就业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研究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任务教学法的意义在于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发展,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和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情感激励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运用
情感激励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运用【摘要】本文探讨了情感激励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运用。
首先介绍了情感激励法的基本概念,然后具体阐述了其在课堂上的运用方法,并分析了其对学生的影响。
接着探讨了情感激励法与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结论部分总结了情感激励法在该课程中的运用效果,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和研究的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发现情感激励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积极作用,对于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情感激励法、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学生、影响、关系、发展方向、总结、展望、启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们常常出现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理解和学习不足的情况。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注重对知识的灌输,缺乏情感的引导和激励,使得学生们对这门课程产生了疏远感和不感兴趣。
有必要探讨如何运用情感激励法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许多教育专家和学者开始研究情感激励法在教学中的应用,以期在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提高教学效果的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素质的全面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情感激励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具体运用方法,并分析其对学生的影响以及与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进而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情感激励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运用效果,以及对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影响。
通过研究,旨在揭示情感激励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方法,探讨其对学生学习情感、品德和法律知识的促进作用,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研究还可以深入了解情感激励法与学生学习动力、情感态度、思想品质等方面的关系,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未来教育改革和课程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激励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激励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文章标题:激励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激励就是激发鼓励的意思,也是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
主要对调节人的潜在的积极性,去实现既定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何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的内在愿望和动机,这就要求我们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同行们想方设法优化自己的管理方式,运用好激励这一强化手段,消除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疲倦,调动其学习的内驱力。
笔者试图就激励在学生管理中的运用谈几点看法:一、巧设目标、动机激励一个鼓舞人心的奋斗目标,不仅可以激发人的动机,还可以强化行为,高教思想工作要有自己的按期、中期和长期的奋斗目标:如学生的专业思想、行为养成、思想素质、专业技能、社会适应能力等。
围绕这一目标,采取不同措施,分年级,分层次制定不同的目标。
适当的目标不仅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有助于政治思想工作者调整自身心态和对学生的期望,及时表示鼓励和支持,融洽师生关系,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制定目标一定要循序渐进,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把学生“道德素质培养”这一复杂的过程分解成许多小阶段,逐步加以完成。
彩循序渐进的方法,可以树立学生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始终有一种成就感。
二、了解需要、情绪激励了解每个学生的各种需要的程度,需要的结构,满足这种需要时的方法及需要不能满足时如何做工作。
特别是了解一个人的情绪[本文转载自[第1文秘网-http:// 找文章,到第1文秘网]冲动对管理的效果影响很大。
情绪就是个体需求能否得到满足时的个体反映,个人的情绪直接影响行为的引发和进行。
如:老师批评的越严厉时,学生的“自卫反应”越强烈。
甚至产生逆反应,情绪对行为的影响很大。
学生对自己的体会较难,而发现别人的较容易,所以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情绪的变化,善于引导学生,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帮助学生减轻或消除情绪对学习、生活的影响。
因此,我们要在工作中以足够的耐心激励学生的自尊,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用激励的语言、适当的方式激励学生,调动学生的内驱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标激励法在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运用作者:樊华来源:《海峡科学》2012年第07期[摘要] 高职教育成长十余年来,很多学者都尝试用情感激励法、行为激励法等去研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本文简称“基础课”)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相对其他激励法,目标激励法在“基础课”中运用相对较少,而高职教育的特殊现状凸显出了目标激励法的重要性。
[关键词] 目标激励法高职基础课1 目标激励法的涵义“激励”指有机体追寻目标时的动力和意愿,具有激励和激发的含义,能有效地形成人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
18世纪以来,激励法被广泛引用于管理学、传播学、教育学领域。
直到20世纪80年代,激励法才被引入到思想政治教学研究中,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激励法是教育工作者在一定的教育目标指导下,运用正确的激励原则和方法,通过一定的激励刺激,满足教育对象的需要,从而激发其动力,调动其思想、道德、情感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帮助其端正思想动机,提高思想觉悟,使其朝着期望目标努力[1] 。
目标激励法是众多激励法之一,它通过设定合理的、阶段性的、可行的目标,多途径激发主体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主体对目标的认知、情感、态度、行为,增强其目标认同感。
目标激励法在“基础课”上运用成效显著。
教师用语言告知学生目标的含义,用情感鼓励学生坚定目标、用行为帮助学生体验目标的重要意义,调动他们思想情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及学习的动力与实现目标的信心。
然而,高职院校的特殊现状使目标激励法在“基础课”中的运用显现出特殊性和艰巨性。
2 高职院校中的“基础课”现状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它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两种属性。
高职教育把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不仅要求在校学生具有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能力,还需掌握某岗位群所需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正确的法治观念和突出的敬业精神,提高就业机会和拓展就业渠道。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必须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促进学生技能的培养。
”《教育规划纲要》同样强调,职业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 [2]这实际上给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学生的具体情况给“基础课”带来了更新的挑战:高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高考分数基本集中在300分左右,甚至更低。
进入到大学以后,他们感到专业知识难、学习压力大,对学习提不起兴趣,遇到学习困难时,容易产生挫折感;自我约束力和辨别能力相对较差,旷课率高,缺乏勤奋刻苦精神;多数学生不能尽早设定合理的、可行的、阶段性的学习目标。
不能正确面对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较易产生厌学情绪,对旷课和补考不以为然;缺乏信心和拼搏精神,高职学生各方面起点相对本科生较低,被教师忽视、高考失利、家长失望使他们在内心认定自己是差生,这种刻板印象的消极影响甚至会波及到学生的职业生涯中。
“基础课”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承担书本教学任务,还需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习规划、职业目标等。
而高职学生在文化基础、专业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相对薄弱,给教学、学生管理等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影响了“基础课”教学效果,教学任务愈加艰巨,探寻解决方案迫在眉睫。
3 目标激励法在“基础课”中的作用学生认识过程涉及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四个方面,“基础课”既是一门理论课程,也是一门实践课程。
情感激励法、行为激励法在提高“基础课”教学质量方面较为显著,但不能忽视目标激励法的重要作用。
“基础课”上运用目标激励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动力,增强学生的意志力,逐渐内化为行为(对未来的梦想和追求),其作用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3.1 明确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目标在心理学上一般被视作“诱因”,能诱导个体发挥出潜能和加强个体动力,充分调动个体的积极性。
在大学这个从高中过渡到社会的缓冲带和交界点上,学生明确了目标,就像在茫茫大海中有了航行方向,信心十足地面向未来,自然迸发学习激情。
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既提高了学习热情,还能在实现了学习目标后,又把这种热情和动力带到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中,相得益彰。
3.2 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理解能力理解能力分三个水平,低级水平是能辨别对象,知道“是什么”;中级水平的理解体现在对事物的本质与内在联系的认知,知道它是“怎么样”;高级水平是对在概念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达到系统化和具体化,重新建立或调整认知结构,知道它是“为什么” [3] 。
高职学生基础弱、学习自觉性差等状况容易造成对所学专业的恐惧和厌恶。
在学习过程中,显现出了理解力差,兴趣低、自信心不足。
设定目标能让学生对未来有信心,对前途有憧憬,有学习的方向标。
目标能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有认识的清醒度和定位的准确度,自然能把目标和专业知识建立联系,一步步向学习目标靠近,逐渐认识到专业“是什么”,怎样才能把专业学好以及为什么要学这个专业。
这样,理解力由低到高逐渐提高。
学生每次理解力的提高,都是对目标的进一步靠近。
3.3 增强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目标能激发兴趣和信心,兴趣和信心会随着目标的明朗化愈加浓厚和丰富。
兴趣和信心可以帮助学生坚定目标和坚定追寻目标的意志力。
大学生在刚进大学时容易养成懈怠、目的性不强等习惯,甚至产生对未来迷茫的情绪,这些习惯和情绪会逐渐影响到专业的学习兴趣和信心,高职学生的特殊现状使这类情况尤其明显。
“基础课”上,则需教师有意识地利用目标激励法激励学生自我设定目标和巩固目标。
学生有了动力,加上阶段性的成功(例如成绩的提高、比赛获奖等),自然建立起了对学习的兴趣。
在目标的指引下,兴趣的逐渐浓厚伴随信心的逐渐加强,形成兴趣、信心、目标三者的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4 在“基础课”中运用目标激励法的方式方法4.1 用语言激励学生设定目标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表现方式和交流方式,使用得当则事半功倍,使用不当则事倍功半。
善于用赞美鼓励的语言鼓励学生,调动他们学习的激情和设定学习目标的激情是一种良好的表现艺术。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使用语言鼓励学生设定目标、规划目标以及实现目标必须在心底切实遵循真诚关爱、平等尊重、知情信任的原则。
[4]在语言激励中,“基础课”教师需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和个性特征,因人而异设定目标,通过设置互动环节,加强学生之间交流以及师生间交流。
如探讨某个名人成长的轨迹或者当下某个成功案例,以启发学生根据自己情况设定目标。
这种鼓励对象既包括发言者也包括其他学生,对发言者而言,语言交流能使其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目标的内涵和意义,体验自己勤奋努力的结果,衡量得失,从而更加坚定目标;对未发言的学生而言,聆听同学在和老师交流的语言更是一种激励,激励他们在心里总结过去和坚定未来。
语言交流既可以鼓励有目标的学生,也可以刺激没有确定目标的同学把内心的梦想和目标表达出来、做起来、实现起来,增强他们的尝试欲,内化为行动。
此外,语言激励在“基础课”中的运用往往会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语言激励,除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坚定对未来的信心,还能把学生导入深层次的思考。
教师适时、有意的语言肯定学生独到的见解,会使他们倍受鼓舞、信心百倍。
4.2 用情感激励学生确立目标情感是态度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
情感能激发心理活动和行为动机。
相应的,“活动能够为个体的发展提供满足需要的对象,引起情感体验的变化,推动情感的发展” [3] 。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情感是一种特殊的主观意识,必定对应着某种客观存在,情感的实现关键在于能否找到这种客观存在。
“基础课”上,这种特殊存在就是学习目标。
情感能激发学生探索、建立目标;目标建立以后,反而会激发情感的释放。
“基础课”教学的目的是教师引导学生把教材上关于思想、道德和法律的知识内化为自觉的行动。
找到“符合人的需要”(即目标)是内化为自觉行动(对目标的追求)的必要前提。
“基础课”课程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应更加注重运用情感激励学生树立目标。
例如教师饱含热情地讲授知识和解答学生的疑问,增强学习信心;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点,有目的的启发式提问,在一问一答中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树立合理的目标。
如提问:“当下你最想做什么和将毕业时最想得到什么”,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当下目标与三年后的目标之间还有差距,自己还需努力,情感上对目标形成实际认同;教师还可以预先设定目标,让学生预先情感体验目标已经实现,从情感体验中修正或巩固最初目标(如设定一个题目:“如果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你还会做些什么?如果你成为比尔•盖茨,你会怎么样,怎样正确对待用之不尽的金钱?”)在这些互动探讨中,让学生找到“符合自己的需要”,在内心更明白自己究竟想得到什么,最想实现的目标是什么,对人生、未来有更清楚的认识。
学生在情感体验中确立了目标,在追寻目标中释放了情感,以情感作为动力,形成学习——目标——感受目标——实现目标——再学习的良性循环。
4.3 用荣誉激励学生确立目标人的行为背后总是受到结果(例如荣誉)的支配,行为的结果(荣誉的获得与否)则又加强或者减弱人的行为力。
人有获得肯定、争取荣誉的需要,用荣誉激励学生,辅之以情感烘托,起强烈的示范作用,从而调动人向目标靠拢的积极性。
“基础课”上,教师饱含感情地将获得荣誉的学生作为案例,向授课学生介绍其学习、生活经历,激起他们的情感认同,在内心总结自己,与获得荣誉的同学形成对比,重新规划自己目标。
用荣誉激励学生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大目标与小目标的关系。
大目标是由很多小目标组成的,“基础课”教师要善于针对学生个体的阶段发展情况给予荣誉,逐步激励其完成更大的目标。
例如,某个学生基础较差,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努力,获得小进步,实现小目标,老师及时给予这个学生一定的荣誉,这样,激励了其学习的动力,增强了信心去完成更大的目标。
相反,如果老师没有给予一定的鼓励,学生则会产生失望、消极的情绪,很可能停止前进,甚至倒退;群体目标实现获得荣誉(例如班级获得优秀班级、十佳班级等)会让个体(学生)油然而生自豪感,在心理和行为上更向集体荣誉靠拢。
所以,多设定班级荣誉奖项十分有利于提高学生集体向心力,学生的目标计划逐渐在集体荣誉中形成、强化。
4 运用目标激励法的注意事项在“基础课”教学中运用目标激励法,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要建立在高职院校学生特殊现状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运用;②目标的设定要注意合理性、具体性、阶段性,避免不切实际。
在目标激励过程中,一旦学生目标受阻,要正确引导学生归因;③利用目标激励法的同时,辅之情感激励,如互动、关爱、尊重、平等,形成目标激励和情感激励的良好互动和相互补充;④在目标考核和评价上,避免把成绩作为目标评价的唯一标准,要按照德、能、勤、绩标准,定性、定量、定级三种评价方式科学结合,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考察,“刚性”规范,奖罚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