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冯卫东主任教育科研讲座有感(赵墩小学程占明)
《今天怎样做教科研:写给中小学教师》读后感
《今天怎样做教科研:写给中小学教师》读后感这个暑假有幸拜读了冯卫东的《今天怎样做教科研:写给中小学教师》,我感觉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对我们这些一线的教师从事教科研工作有着极强的指导作用。
其中包括六大块内容,里面的事例很多,大多是冯卫东先生自己在教科研实践过程中生成的经验、感悟或发现,是对我们从事教科研工作的方法指导。
上学期我进行了课题申报,立项之后,我却愁坏了,对于我这样一个从未做过课题的教师来说,就好比是老虎吃天,无处下口。
我不知道该怎样去研究课题,甚至不知道什么叫课题。
当我正打算放弃的时候,冯老师的这本《今天怎样做教科研:写给中小学教师》给了我继续做下去的勇气。
冯老师认为:“规划课题的研究,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在研究中学会研究,不真正地研究它,即使有别人传授的最好的方法也无济于事。
”冯老师还认为:“谁先研究规划题,谁就占得专业发展的先机。
”我不期求能够占得多大的先机,只希望自己能在研究中获得一些经验,让自己有一些成长。
因此我反复的阅读了本书的第四讲和第五讲,受益匪浅。
冯老师倡导“把问题化为课题,用课题解决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遇到了问题或困惑时,应该加以珍惜和保存,把它转化成课题去研究。
我们提出问题,应该立足与用,应本着冯老师的“三本”的主张,从学校及个人的实际出发,以实为本;从教育教学的
需要出发,以需为本;从自身的能力出发,以能为本。
还是强调,教师做教科研,应立足于教育教学。
《今天怎样做教科研:写给中小学教师》这本书为我的教育教研指明了方向,让我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当然,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还需要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读更多的书,充实自己。
“微型课题”魅力无穷(先小心得体会黎职梅)
“微型课题”魅力无穷——听“以微型课题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讲座有感朱河镇先锋小学黎职梅监利县2012年暑期中小学教师培训在酷暑中热火朝天地进行着。
18日上午,我们在先锋小学分会声,认真聆听了南通市教育科研中心副主任冯卫东老师的“以微型课题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的精彩报告。
冯卫东老师从说运作、说要素、说品质、说生成、说研究、说升格六个方面阐述了研究的过程,我启发很大,受益匪浅。
很久以来,提到“课题”,我总有一种任重道远的感觉。
在冯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述中,微型课题让“课题”在我心中的面目变得亲切起来:它不大,不会让我感觉无处下手;它不需要统一的模式,可以有很强的个人色彩,几乎没有“会”与“不会”的界限;它没有贵族之气,人人都可以去尝试。
切口小,是微型课题研究的重要特质之一,也是我感受最深的一点。
它让我逐渐学会了“关注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在今天的学习中我真切感受到细节的魅力!对于教学细节的关注会让我的教学日渐细腻,一些有价值的瞬间我都应该紧紧抓住,充分挖掘其教育功效。
以后我更应该“关注教育细节”,“反思教育细节”,“研究教育细节”!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问题,这些问题都可能成为我们的研究课题。
在研究解决的过程中,我们把所思,所为,所达到的效果记录下来,就可以成为我们研究的成果。
课题——这过去看似“神秘”的教育研究,就会逐渐变得“家常”起来。
微型课题的开口虽小,但这丝毫不会影响它的价值,微型课题让新课程理念烙上了我们个人的印记,这正是我们最贴近,最迫切需要的教育科研。
因为是微型,在一线的教学中,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些教学中的问题,这些问题就可以成为我们研究的课题。
因为在研究,所以同样是解决问题,如果是有方向,有目标,有计划,那么解决起来就会更全面。
特别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果把所做,所做,所达到的效果全都记录下来,那就可以成为我们的研究所得。
钱钟书说:从飞沙、麦浪、波纹里也能看到风的姿态。
在微型课题的研究中,保有一颗细腻,敏锐的心,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教学生活将会因为我们的不断前行而走向深入,走向开阔。
灵动课堂,微型课题生成的源头活水
灵动课堂,微型课题生成的源头活水作者:朱金茹来源:《江苏教育》2013年第13期工作十余年,我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关注儿童、研究儿童是多么重要;而用科学的、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武装自己,以理论指导行动,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将事半功倍。
我常常反思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努力把它们作为一个个微型课题去研究,期望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与解决促进儿童的成长。
不过我却觉得,发现一个有价值、有新意的问题,并由此生成微型课题,既是重要的也是困难的。
这一学年,学校邀请冯卫东老师为我们做微型课题研究指导,我们发现,冯老师做微型课题的风格以及技术路径跟别人不一样,他是从鲜活的课堂里发现问题,把问题转化为微型课题,这样,微型课题就可以用来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这样的研究将直接作用于课堂,对儿童的学习理应能起到有效的助推作用。
冯老师主动表示,要走进我们的课堂,为我们“量身定制”微型课题。
我们都为之一振。
这对于正在为微型课题生成而纠结的我来说,更是“天赐良机”。
于是我立即精心准备了一堂课。
我所执教的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春笋》。
冯老师选择了一个能观察到全体学生的位置坐下,认真地听完全课。
课后,冯老师约我聊课,他赞赏我注重对儿童语感的培养,在帮助孩子体会课文中“裹”“嫩生生”等词语运用的准确性与生动性时,采取了“动作体会情境”的方法。
是的,不仅在这堂课,在平时的课堂上,我都十分注重孩子对语言的品读。
我向冯老师请教,在平时的教学中自己也积累了不少类似的例子,可否形成一个微型课题。
他说当然可以,这正是在对儿童进行一项十分重要的语言能力训练——“差别感受性”的培养。
就这样,在他的指导下,《小学生语言“差别感受性”培养的途径与策略研究》诞生了。
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冯老师又帮我生成了另外三个微型课题:《“泛灵”:以“角色同一”激活学生的心智灵性》《闭目“想验”,洞开学生语文感知的心灵大门》《“文化识字”中教师的文化准备问题研究》。
他一一认真讲解,我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读书学习心得体会15篇
读书学习心得体会15篇读书学习心得体会1单位的读书活动开展以来,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已读过许多书籍,并写出了读书心得体会。
现在驻足回首,感慨良多。
首先,真实的感受到鲁迅曾经说过的那句话的含义,“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自己平常总是感觉很忙,但却说不来都忙了些什么。
尤其是想要做些什么事的时候,总感觉没时间去做。
单位的读书活动让我知道,只要自己努力去做,时间自然而然的就会有的。
当自己犹豫不决时,坐着发呆时,时间就已经被我们无声无息的浪费掉了。
其次,感受到读过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
以前也读过不少书,但都是随着自己的喜好选择书籍,更谈不上用笔记录下自己的读书心得体会。
由于单位的读书活动要求大家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我就需要对自己要读的书进行慎重选择。
每月选出来的书都是对提高个人素养有帮助的书,在写过读书心得体会之后,更是感觉自己的心灵得到一次洗涤。
再次,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指导意义很大。
通过读《把信送给加西亚》、《谁动了我的'奶酪》、《责任胜于能力》等书籍让我明白工作中要有责任心,要以完成工作目标为目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困难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也让我发自内心的体会到责任心和工作中的积极主动性的重要性。
《颜氏家训》告诉了我提高个人修养和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付诸行动。
读书活动让我发现自己身上还有许多需要提升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提升自己。
第一,不管有没有单位要求,要坚持每月读一本好书。
要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习惯,活到老学到老的思维深入内心。
第二,把自己从书籍中体会到的优良品德贯彻到工作和生活中,并且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第三,平常也要多读一些报纸、__类的东西,可以使自己的知识面更为广阔。
学习要成为一种习惯,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不能一直处于被动状态。
读书学习心得体会2__月__日,有幸在沂南县双语实验学校参加了“蓓蕾读书工程”经验交流会。
初次参加这样大型的读书交流会,心情格外兴奋,首先观摩了四位教师的阅读指导课,继而聆听了陈爱国主任及李维茂主任的精彩报告。
听课学习心得体会_29
听课学习心得体会听课学习心得体会103月18日至19日,我有幸去淮北第十二中学参加了淮北市第十九届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示范教学观摩活动。
作为一名教师,任何一次听课或参加其它教研活动,都是学习的大好机会,可以汲取不少教学经验。
在这2天的时间里,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徐卫国、牛献礼、张冬梅和韩东、杨丽等5位教师的展示课。
感觉受益匪浅。
牛献礼老师的沉稳,徐卫国老师的从容,张冬梅老师的和蔼可亲,杨丽、韩东两老师优秀的教学素养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现代的新课标理念、新颖的设计、清晰的思路、灵活的教法、愉悦的情感、亲切的语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专家们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体会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幽默风趣,让人久久难忘,让我们深深感觉到教学技艺无止境,教学创意无极限。
听了这些专家的课,使我们对新课程的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与艺术化。
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我们共观摩了8节课,充分展示了他们不同的课堂教学思路。
有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圆的认识》、四年级《轴对称图形》、四年级《平均数》、五年级《打电话》五年级《和的奇偶性》三年级《认识面积》等不同内容的几节课,徐卫国老师,给我们展现了“圆的认识”两节同课异构的课堂,虽是相同的教学内容,徐老师却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依据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设计思路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他们的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在我看来,徐老师用同样的教学内容,演绎不同的风采,却展现同样的精彩。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张冬梅老师的两节课,一节是三年级的“射线、直线和角”、另一节是五年级的“和的奇偶性”。
两节课同样体现了她“亲和数学亲和学”的教学主张。
让学生在亲和的氛围中亲和地亲和地学习数学,体会数学的无穷魅力。
张冬梅认为,“亲和数学”一定要“亲和学”。
“亲和学”体现了教与学的智慧,其内涵在于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而获得数学知识,并学会“数学思考”。
崔彦艳培训心得
教科研干部培训心得铜山区徐庄镇实验小学崔彦艳暑假期间参加铜山区教科所组织的教科研干部培训,获益匪浅。
培训持续三天,前两天邀请专家讲座,第三天听取5位教科研干部代表做经验交流。
秦德林主任为我们讲解《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定位、问题与思路》;冯卫东主任分别就《高效课堂“三”“六”“九”》和《以微型课题提升教师的教育素质》做精彩的报告。
专家们丰富的知识内涵、精湛的理论阐述,生动、鲜活的实例介绍,深深地打动着我,我为他们“站得高,看得远”的襟怀所折服。
如果前两天的理论讲座学习充实了我的专业知识结构,那么第三天的教科研工作交流,则为我们的实际工作提供了一个又一个蓝本。
由于本人担任教科室主任时间短,迫切需要这样的平台,借鉴别人的工作经验,使自己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所以第三天我特别用心听讲,希望能够把各兄弟单位教科研工作的精髓都吸收过来,为我校所用。
教科研工作主要包含三大要素:校本培训、论文撰写、课题研究。
张集实小“微论坛”教师论坛开坛活动;棠张实小正规的校本研修制度;吕梁学校指导教师读书的艺术性、技巧性措施;大许中学、铜山幼儿园课题研究活动,无不向大家展示了教科室主任扎扎实实做科研,带动教师齐发展的红红火火的景象。
他们具有坚定的信念,求好的态度,良好的服务意识,让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作为一个科研人,它们才是真正脚踏实地的做科研。
反思自己,校本培训力度不够,教师论文撰写热情不高,课题研究普及不广,常常还会因为学校的种种干扰而对自己的工作持怀疑的态度,总是暗自揣测,作为一名女同志,是把精力过多投入到工作中,还是转入到家庭,工作成绩中等尚可。
五位代表中有三位女性,3比2,这足以证明一个问题:工作、家庭是可以两不误,是可以均衡发展的。
关键在于你是否用心,是否巧干。
假如把精力分为10份,只要把自己的5份贡献给教科研,就可以使教科研工作打开局面,做得有声有色。
所以,我要衷心感谢教科所领导的良苦用心,感谢专家们的“点化”,同事们的“引领”,使我今后的工作更加明确了方向。
读《今天怎样做教科研:写给中小学教师》有感
读《今天怎样做教科研:写给中小学教师》有感这个学期我有幸拜读了冯卫东的《今天怎样做教科研:写给中小学教师》,我感觉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对我们这些一线的教师从事教科研工作有着极强的指导作用!这本书不仅有理论上的指导,更有许多真实的案例,为我指明了教学科研研究的方向,使我收益非浅,深切体会到教科研能大力促进我们教师的成长。
教科研曾经离我们很远,像多数人一样,提到教科研,我就想到论文,就想到搜肠刮肚,就想到万般艰难,就感到头大,就觉着沉重,就认为教科研是其他人的事情,和自己无多大关系。
在这本书里,冯老师深入简出地道出了教师做教科研的方法。
读了,大受裨益!本书的第一讲“在心灵的漫步中拔节生命——谈教育随笔写作”中,作者结合著名特级教师所写的几篇典型案例,将教育随笔写作的必要性向读者娓娓道来,颇具趣味。
篇章伊始,就有一句话打动了我:“教师的工作既需用自己的心灵,又最为关乎他人的心灵。
”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是心灵的互动,以我心换你心,方能走进彼此的世界,以爱浸润彼此的心田。
在这种互动过程中,学生的心田娇小而稚嫩,而教师的心田则是宽广无边的,如此,才能引领学生浇灌、滋润自己的心灵家园。
一名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做一个科研型教师。
首先,21世纪的教师应是终身学习的示范者,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楷模,不仅要具有传统教学所要求的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现代教学知识和其他学科的知识。
因此,要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其次,教师要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素质教育不仅需要那种勤奋耕耘的教师,更需要那种知识广博、勇于创新的教师,需要教师能在教育学、心理学方面有一定研究且不断有收获的科研型教师。
一名教师只有经常进行科学研究,才能不断从教学实践中产生新的灵感,发现工作中的乐趣,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果。
因此,我们要学会思考,不断在教改实践中探索,经常对教学得失反思并总结得失。
总之,教师是增长知识和进步的导师。
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
听冯卫东教授1
听冯卫东教授的《微型课题》专题报告会的体会作者:姚忠波8.25日-26日,教育局领导组织全体教师聆听了特级教师、南通市教科研中心冯卫东教授所作的《微型课题》专题报告。
在将近四个小时的报告中,冯卫东教授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和工作案例,从几个方面列举了诸多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案例,对其中鲜为人注意的深层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为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拨正了航标,指明了方向。
幽默的语言,不时地引起听者深刻的思考,老师们受益匪浅。
以前听到课题,感觉深不可测、高不可攀,总以为那是专家们从事的活儿。
而如今,课题就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每个人都荣幸地跟课题沾了边儿。
虽说之前也曾了解了什么是课题,但很多时候我还是作为旁观者,感觉在研究上也发挥不了作用,直到今天听了专家冯卫东的“微型课题”,我迷茫的心总算有了方向。
从这场报告会中我懂得了微型课题的品质。
1、微小:微型课题切口比较小。
如冯老举的例子《小学中年级学生阅读摘抄实效性研究》,就符合“角度要小,挖掘要深”的原则。
针对阅读摘抄有形无实、效率不高的现实,研究和寻找提高其实效的方法与路径。
可见,微型课题的研究对象比较单一,研究的范围相对较小。
相比较我们以前课题的选择就有点大。
2、成型:微型课题研究的虽是具体的小问题,但应能由点及面,推而广之,实现“类型化”。
如《课堂提神用什么招》、《怎样夸孩子最有效》,就是对“类问题”而非“个问题”的研究。
它应是予以持续关注的问题。
3、应时:微型课题在研究当下的问题,说今天的话语,而不应“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好孩子”情感障碍个案研究》就很应时,因为在目前,一般人眼里的“好孩子”常常有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或情感障碍,耐挫能力较弱。
有学者曾经指出:面对“优生”,教师在深感“幸运”的同时,更应该意识到,“优生”教育的艰巨性、复杂性,绝不亚于对其他学生的教育。
这个问题如今已经到了非研究和解决不可的时候!4、正向:所谓“正向”,即要有正确的价值导向。
中小学教师今天怎样做教科研读后感
中小学教师今天怎样做教科研读后感新冠病毒隔离在家,难得空闲的生活是阅读的好时机,作为一个新老师,除了日常的备课上课以外,教育科研也是我在工作中想要有所成长的一个重要部分,这本冯卫东老师写的《今天怎样做教科研:写给中小学教师》是他在各地所作的一些报告的集结,内容均与中小学教师科研工作相关。
在本书中,冯卫东老师对他自己在教科研实践过程中生成的经验、感悟或发现,加以梳理、提炼,用流畅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使人读起来丝毫不觉得枯燥。
全书共分为六讲,分别对于教育随笔写作、教育论文写作、微型课题研究、规划课题研究的选题与实施、课堂微观观察,这些一线教师在教育科研中经常使用的手段且常常存在问题的方面进行介绍,其中我感触最深的是第二讲《在理性的表述中“组建灵魂”——谈教育论文写作》。
论文写作,对于我是一件比较痛苦的事情,本科非师范背景使我对于教育论文的接触是少之又少,工作后教科研论文读得多了一些,但也大多停留在阅读学习的阶段,我常常与论文中的观点产生共鸣,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找出例子与文中观点相印证,但反观自己写作时,却常常提笔许久也无法落下,论文选题无法确定,教学中的例子仿佛也想不起来,脑中一片空白,好不容易挤牙膏似的挤完这几千个字,自己读来也觉得干涩无比,观点老旧没什么可读之处,只好删除,从头来过。
听讲座《教师如何做教科研》心得
听讲座《教师如何做教科研》心得
今天是“省名师送培”赣榆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的第一天,一大早赣榆区各个乡镇的老师都早早地来到黄海路小学的报告厅进行签到,报告厅里坐满了全区的中小学311名师以及骨干教师。
上午由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李如密教授给我们进行了一场精彩的讲座,李教授关于“教师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给我印象较深的有这样几个观点:
1.通往优秀的路有很多。
2.穿合适的鞋能走更远的路。
3.做回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4.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这些观点告诉我们教师专业成长应该走自主发展的道路。
在教学中,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方法,但是那不是自己的教学风格,只有在教学这条道路上不断学习,探究,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手段,更适合自己也适合学生,能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许自己的教学风格也就不知不觉形成了。
下午又聆听了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冯卫东主任的讲座《教师如何做教科研》这是一次很有价值的讲座,冯教授主要向我们阐述了怎样做微型课题,我们也从这次讲座中
明白了什么是微型课题,了解了做微型课题的方法。
用冯教授的话就是:课题切口要小,但挖掘要深,可谓“小题大做”。
然后列举了他的许多研究课题,我们也充分感受到冯教授这种刻苦钻研的科研态度,所以我想,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立足本职,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同时也应该做好教科研工作,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小学科学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赵爱斌
小学科学实验课培训心得体会新墩镇南华小学赵爱斌4月1日、4月6日、4月7日我有幸参加了区教育局组织的小学科学实验课培训,此次培训主要围绕怎样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这一主题开展。
在培训中我们听取了甘州区北街小学张立海校长,西关小学冯国梁主任,党寨中学胡桂荣老师做的“怎样上好科学实验课”的精彩报告。
观看了城区小学的科学实验室,观摩学习了科学优质课教学,并与兄弟学校担任科学实验课的老师进行了学习交流,使我深受教育。
通过此次小学科学实验课的培训,使我对如何进行小学科学教学,特别是在实验教学方面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此次培训的体会。
一、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每一位科学教师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
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使儿童在自然生活中有所进取,感到成功。
学生面对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
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
现在的孩子见得多,听得多,接触的也多。
思维活跃,知识面广,提的问题也越来越尖锐。
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教师也是凡人,但碍于情面却不愿承认自己的不懂不会。
其实这是一种对学生极度的不尊重,也是对自身的不信任。
因此,在教学中要尽量满足儿童的要求,并真诚地、坦白地、平等地与孩子们形成共同学习的氛围。
二、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
这种开放性表现为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应该给教师、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使得课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智力思维发展水平、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
每个孩子生活的环境都不同,因此他们的经验、感受、及对事物的辨别能力和情感都会有所差异,强迫这些学生学习同样的内容,而且还要达到相同的理解水平,这是不现实的。
聆听冯卫东主任教育科研讲座有感(赵墩小学程占明)
聆听冯卫东主任教育科研讲座有感赵墩小学程占明我有幸聆听了由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冯卫东主任带来的关于教育科研的讲座。
报告中,冯主任提到的《静悄悄的革命》一书,关于‚倾听‛,关于‚润泽的教室‛这些名词依然留在我的脑海中。
冯卫东主任不愧是教育科研方面的专家,一开口就是语句冼练,形象生动的句子。
例如关于研究,冯主任开局就说出了这样的理解:‚经验是‘炼’出来的;见识是‘走’出来的;学问是‘坐’出来的;理论是‘说’出来的;智慧是‘碰’出来的。
‛又说‚学习要像饮水一样解渴;思考要像呼吸一样自然;研究要向对弈一样潜心;写作要像晤友一样诚挚。
‛不要说接下来的讲座,光这两句话就值得好好品读,比喻之恰当,词句之锤炼令人敬佩。
除了自己的一句句经典名言脱口而出,一些教育专家的名言也是如数家珍。
说到游戏对孩子的意义,他就提到席勒说过的名言:‚人只有在完整的意义上,他才会游戏;也只有在游戏的意义上,才会是完整的人。
‛在说到孩子的时候,他指出了成尚荣关于教育的理论:‚学校教育不要给孩子背不动的书包,要有孩子带的走的教育。
‛整个讲座过程中,冯主任的经典语言层出不穷,不愧为文化大餐!冯主任说,故事是非常好的教育手法。
用朴实的故事讲生动的语言,用感性的语言讲理性的道理要比直接的教育有人情味,也有效的多。
讲座中,他借助六位老师的教科研事例告诉我们每一个人要‚做自己的教科研‛。
很多研究者都是从自己的特长,自己关注的,感兴趣的话题去深入研究,从而获得一个个成功。
在每个成功的案例之后,冯主任都用一两句话对案例进行了分析,知道我们一线老师怎么去做好自己的教科研,成就自己在教科研上的成功。
当然对于我们一线老师而言,最需要的是方法。
讲座中,冯主任反复提醒我们,我们要关注自己的教育生活,做我们自己的教科研,尤其是我们一线教师最适合的是做‚微课题‛,微型课题的特点有五项原则:即‚微小‛,适合我们一线老师做的科研一定是微小的选题,切入点不宜大‛;‚成型‛,微型课题可以由点及面;要‚应时‛,选题不宜太落后;要‚正向‛,价值取向不能错;要‚可行‛,要选择自己切实可行的选题和方法。
参加庄浪县教师科研能力专题会有感(赵墩小学王乾)
参加庄浪县教师科研能力专题培训会有感赵墩小学王乾我有幸参加了庄浪县教师科研能力专题培训会,聆听了来自南通市的教育专家冯卫东的报告。
通过这一天的学习,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新的反思,也受到了很多启发。
尤其是冯卫东老师有关“微型课题”和高效课堂的精辟的见解深深地吸引了我。
会后,我怀着虔诚的心拜读了冯老师的《今天怎样做教科研:写给中小学教师》这一报告集。
很久以来,提到“课题”我有一种任重道远的感觉。
在冯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述中,微型课题让“课题”在我心中的面目变得亲切起来:它不大,不会让我觉得无处下手;它不需要统一的模式,可以有很强的个人色彩,几乎没有“会”与“不会”的界限;它没有贵族之气,人人都可以去尝试。
切口小,是微型课题研究的重要特质之一,也是我感受最深的一点。
它让我逐渐学会了“关注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在今天的学习中我真切感受到细节的魅力!对于教学细节的关注会让我的教学日渐细腻,一些有价值的瞬间我都紧紧抓住,充分挖掘其教育功效。
以后我更应该“关注教育细节”“反思教育细节”“研究教育细节”!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问题,这些问题都可能成为我们的研究课题。
我们把所思,所为,所达到的效果记录下来,就可以成为我们研究的成果。
课题——这过去看似“神秘”的教育研究,就会逐渐变得“家常”起来。
冯老师还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教研、教科经历,把自己对“高效课堂”的深刻认识分享给我们,简要概括为“三个理念”“六个不等于”“九个实践建议”。
“三个理念”是指:⑴减负就是高效,⑵警惕“效率过剩”,⑶风物长宜放眼量。
“六个不等于”是指:⑴高效课堂不等于“多多益善”的课堂,⑵高效课堂不等于“行云流水”的课堂,⑶高效课堂不等于“亢奋热烈”的课堂,⑷高效课堂不等于“立竿见影”的课堂,⑸高效课堂不等于“问题成堆”的课堂,⑹高效课堂不等于“圆圆满满”的课堂。
“九个实践建议”是指:⑴互相倾听,与“同学”结成同盟,⑵激发思辨,让头脑掀起风暴,⑶活用“变式”,借陡转瓦解定势,⑷注重留白,为沉思预留空间,⑸狠心洗课,用干练彰显风骨,⑹启导自助,使人人成为首席,⑺着力慢走,在途中品鉴风景,⑻珍视错误,把“事故”演成“故事”,⑼倡导批判,以求真晶化品质。
《今天怎样做教科研》读后感
(今天怎样做教科研)读后感(今天怎样做教科研)读后感这本书我最爱第—讲,(在心灵的闲逛中拔节生命---谈教育随笔写作)。
冯卫东老师尽显其写作功底,将他写作发表的近百篇教育随笔中的精华拿来与我们无私地分享,使我们得以一束光亮,并照亮我们的前进方向。
要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离不开专业的阅读、反思、写作。
而这些都是我的弱项,虽然近年来在学校的要求下,阅读了不少书籍,但写作实在是我成为研究型教师的一个最大的障碍和短板。
在阅读完(今天怎样做教科研)的第—讲之后,我深深明白“写作〞对于一个教师的重要性。
教科研曾经离我们很远,像多数人一样,提到教科研,我就想到文章材料,就想到搜肠刮肚,就想到万般困难,就感到头大,就觉着沉重,就认为教科研是其他人的事情,和自己无多大关系。
在这本书里,冯老师深刻简出地道出了教师做教科研的方法。
读了,大受裨益!书中有段话对我非常有启迪,“教师的工作既需要自己的心灵,又最为关乎他人的心灵。
教师要常常在自己的心灵中闲逛,闲逛是自由、沉着和满意的,它能使教师获得省思、发觉和滋养自我的时机与能力。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整个的教育生命也将有所拔节,有所成长。
写教育随笔是教师进行“心灵闲逛〞的一种极好的方法与路径。
〞我的写作尝试正是由写随笔入手,在不断的练笔之中,我的写作水平有了较大的进步,也培养了我的一种写作习惯,这种写作锻炼对于提炼、总结本专业方面的文字技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过去,我对于教育随笔的认识还是非常模糊的,从这本书中,我对于写教育随笔有了更进一层的认识,也对写作的目的和意义也有了再提高。
冯老师对教育随笔给定了一个粗线条定义“〞“它较为短小精悍,较为自由舒展,也较为飘逸灵动。
〞“教师写教育随笔,是在炼眼——锻炼自身发觉问题的能力,炼笔——锤炼自身表达思想的能力,也是在炼意——锤炼与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情操、教育抱负。
〞“写不写教育随笔,个人的“教育境地〞肯定会有较大的差异。
〞这些文字使我坚决练笔的信念,也更加能拂去急躁,静下心来去“回味值得过的生活〞!从阅读冯卫东老师的书中所举随笔案例,被他的写作技巧和文字中蕴含的“理〞所折服。
培育站研修活动专题讲座第十一次学习心得
培育站研修活动专题讲座第十一次学习心得我们培育站的第十一次研修活动于12月28号在邳城中心小学举行。
本此活动先是观摩了王冯老师执教的《角的初步认识》和陈通老师执教的《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复习》,接着又听了省特级教师陈为强老师的《周长与面积的练习课》示范课以及《图形与几何教学的建议》专题讲座,下面谈谈本次学习的一些收获。
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主要目标是:从现实实物中抽象出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辨认出平面图形中的角。
在认识角的过程中,感受角的特点,体会角的大小变化过程,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本节课王老师抓住本节课重点(),先是游戏引入激发小朋友的学习兴趣,从而自然的进入角的学习。
接着选取典型的物体,让学生观察找角,这些这些物体上的角要尽可能符合数学概念的本质特征。
如,教材中选择的张开的剪刀、五角星、三角形纸片、钟面上时针与分针形成的夹角等。
让学生找找身边的角,再闭上眼想一想角是什么样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接着教师及时从物体上抽象出角的平面图形。
让学生观察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明确指出:角是图形,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边是直的。
接着让学生指一指角的顶点和边,通过编写儿歌加深印象帮助学生记忆角的特征。
开展这些活动,有利于学生更加充分地体会角的基本特征,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积累认图形的个体经验,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操作材料,或给学生适当的提示。
如,你能用纸折出一个角吗?在感受角的大小这部分教学中,王老师利用活动角演示,使学生体会角的大小决定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
学生再自主练习并边做边说,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要求学生利用活动角固定一个自己喜欢的角,和同桌比一比谁大谁小,学生想办法去比较,从而突破角的大小比较这一教学难点。
第二节课是陈老师执教的《多边形面积计算复习》。
这节课陈老师通过几个问题将学生学习的各个知识建立起联系。
引入: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面积怎样计算?探究时提出:这些图形面积公式是怎样的到的?指引学生复习学过多边形面积计算以及公式的推导过程。
魏天柱学习感悟3
2020年12月10日学习感悟岳坊中学魏天柱今天在南菁实验学校听了3场专题报告和一堂语文课。
上午听了马兵主任作的《有你菁美同行——构建研究共同体,培育“菁美”四有好教师》,下午听了教务处郁乐伟主任作的《教与学:碎片化下的整合》和英语教科研组副组长作的《奔跑的追梦人》专题报告。
三位领导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南菁实验学校教科研、常规管理、课堂管理、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和备课组备课情况。
听完报告之后我感觉到这所学校始终坚持课题引领、课堂聚焦、课程研究的大方向,把教科研工作和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做的扎实且具有实效性。
马主任说“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
学校始终将教研和教学紧密联系,教研时要求青年教师写详案,对提出的问题要有所预设,备课组活动要全程录视频,教务处不定时地进行抽查,主备教师的教学设计要提前一周发出来供其他老师借鉴,每次教研必须要有一节课的专题讨论。
包括学校早读课的具体安排、培优和辅后工作都有具体的制度要求。
学校在教科研和教育教学方面如此具体务实的要求,成就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快速成长。
马主任介绍,学校目前有5个县级和市级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总计67人,占教师比例为51.2%,这些成绩令人惊艳,值得学习。
上午还听了许志文校长一节《昆明的雨》语文课,许校长在课堂上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提出问题,然后由学生讨论来逐个解决问题,整节课始终以学生为中心,老师启发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并没有按照自己预设的情境去讲课。
整节课上什么内容由学生说了算,这需要老师有足够的勇气,需要老师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需要老师有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不然老师可能会解决不了学生的疑问,控制不了课堂节奏。
通过学习,深感南菁实验中学管理精细,教师成长迅速,教科研风气浓厚。
期待明天有更大收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聆听冯卫东主任教育科研讲座有感
赵墩小学程占明
我有幸聆听了由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冯卫东主任带来的关
于教育科研的讲座。
报告中,冯主任提到的《静悄悄的革命》一书,关于‚倾听‛,关于‚润泽的教室‛这些名词依然留在我的脑海中。
冯卫东主任不愧是教育科研方面的专家,一开口就是语句冼练,形象生动的句子。
例如关于研究,冯主任开局就说出了这样的理解:‚经验是‘炼’出来的;见识是‘走’出来的;学问是‘坐’出来的;理论是‘说’出来的;智慧是‘碰’出来的。
‛又说‚学习要像饮水一样解渴;思考要像呼吸一样自然;研究要向对弈一样潜心;写作要像晤友一样诚挚。
‛不要说接下来的讲座,光这两句话就值得好好品读,比喻之恰当,词句之锤炼令人敬佩。
除了自己的一句句经典名言脱口而出,一些教育专家的名言也是如数家珍。
说到游戏对孩子的意义,他就提到席勒说过的名言:‚人只有在完整的意义上,他才会游戏;也只有在游戏的意义上,才会是完整的人。
‛在说到孩子的时候,他指出了成尚荣关于教育的理论:‚学校教育不要给孩子背不动的书包,要有孩子带的走的教育。
‛整个讲座过程中,冯主任的经典语言层出不穷,不愧为文化大餐!
冯主任说,故事是非常好的教育手法。
用朴实的故事讲生动的语言,用感性的语言讲理性的道理要比直接的教育有人情味,也有效的多。
讲座中,他借助六位老师的教科研事例告诉我们每一个人要‚做自己的教科研‛。
很多研究者都是从自己的特长,自己关注的,感兴趣的话题去深入研究,从而获得一个个成功。
在每个成功的案例之后,冯主任都用一两句话对案例进行了分析,知道我们一线老师怎么去做
好自己的教科研,成就自己在教科研上的成功。
当然对于我们一线老师而言,最需要的是方法。
讲座中,冯主任反复提醒我们,我们要关注自己的教育生活,做我们自己的教科研,尤其是我们一线教师最适合的是做‚微课题‛,微型课题的特点有五项原则:即‚微小‛,适合我们一线老师做的科研一定是微小的选题,切入点不宜大‛;‚成型‛,微型课题可以由点及面;要‚应时‛,选题不宜太落后;要‚正向‛,价值取向不能错;要‚可行‛,要选择自己切实可行的选题和方法。
接着,冯主任选择课堂上的一些案例介绍了自己如何根据教学中的小细节发现课题研究的选题,也给我们老师提供了一个个适合我们去研究的选题。
其实教科研就是要精心的去研究,去做!关注自己的课堂,关注自己的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