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出土的明代瓷器探究

合集下载

明代瓷器鉴定方法

明代瓷器鉴定方法

明代瓷器鉴定方法
明代瓷器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制作工艺,被广泛收藏和研究。

然而,由于市场上存在大量的假冒伪劣的明代瓷器,如何正确鉴定明代瓷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明代瓷器鉴定方法。

一、观察器型
明代瓷器器型多样,但总体来说,明代瓷器器型比较庄重,线条流畅,形态端庄。

同时,明代瓷器的口沿、底足、肚部、腰部、器壁等部位都有独特的特点,可以通过观察这些部位的构造和装饰来确定器型。

二、观察胎体
明代瓷器的胎体质地坚实致密,整体均匀,不会出现气泡、裂纹等缺陷。

同时,由于采用的是高温烧制,所以胎体有一定的透明度,可以透过瓷器看到内部的装饰。

三、观察釉面
明代瓷器的釉面光洁细腻,质地坚硬,且釉面和胎体紧密结合。

同时,明代瓷器的釉面有时会出现一些特殊的现象,如“鱼鳞釉”、“翠绿釉”等,这些现象也可以用于鉴定。

四、观察装饰
明代瓷器的装饰主要有刻画、彩绘、贴花等形式。

其中,刻画是明代瓷器的特色之一,因为明代瓷器的刻画工艺非常精湛,可以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花卉等形象。

同时,明代瓷器的彩绘也非常讲究,色彩鲜艳、布局合理。

五、观察款识
明代瓷器的款识也是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明代瓷器的款识一般刻在器底的中央或边缘,用篆书或隶书书写。

同时,明代瓷器的款识中常常包含了制作年代、器型、制作工艺等信息,可以用于鉴定。

鉴定明代瓷器需要综合观察器型、胎体、釉面、装饰、款识等方面的特点,同时也需要对明代瓷器的制作工艺、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只有综合运用这些鉴定方法,才能真正准确地鉴定出真伪明代瓷器。

明朝瓷器的特点

明朝瓷器的特点

明朝瓷器的特点明朝瓷器是中国古代瓷器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明朝瓷器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釉色丰富多样。

明代瓷器釉色丰富多样,主要有青铜釉、白釉、黄釉、绿釉、红釉、紫釉等。

其中,青铜釉是明代瓷器的主要釉色,它的颜色介于青铜与翠绿之间,具有独特的质感和光泽。

白釉则是明代瓷器的另一个重要釉色,白色的釉面洁净明亮,给人以高雅的感觉。

此外,明代的瓷器还采用了多种彩绘技法,如青花、五彩、粉彩等,使瓷器的色彩更加绚丽多样。

二、造型庄重典雅。

明代瓷器的造型多样,既有传统的器型如瓶、罐、碗、盘等,也有新颖别致的器型如花瓶、酒壶、香炉等。

无论是传统还是新颖的器型,都注重庄重典雅的风格,追求简洁大方、比例协调的美感。

明代瓷器的造型上也受到了佛教的影响,很多瓷器上都雕刻有佛像、菩萨等宗教题材,体现了民间信仰与瓷器工艺的结合。

三、纹饰精细繁复。

明代瓷器的纹饰非常精细繁复,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青花瓷是明代瓷器中最具代表性的纹饰之一,它以青花在白瓷上的绘制形成,图案多样,内容丰富,技法熟练。

青花瓷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瓷器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此外,明代瓷器的纹饰还包括了各种动植物、人物故事、山水风景等,纹饰图案精美细致,给人以美的享受。

四、胎体细腻坚硬。

明代瓷器的胎体质地细腻坚硬,采用高温烧制而成,具有很强的耐火性和耐磨性。

明代瓷器的胎体质地坚硬,使得其具有很好的耐久性和实用性,能够经受住长时间的使用和保存。

五、工艺精湛。

明代瓷器的制作工艺十分精湛,瓷器的制作过程经历了多道工序,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进行精细的操作。

明代瓷器采用的胎体和釉料都经过严格的筛选和处理,以保证瓷器的质量和色泽。

此外,明代瓷器的装饰工艺也非常讲究,青花瓷的绘制需要熟练的技法和精湛的手艺,粉彩瓷则需要多次绘制和烧制,工艺复杂而精细。

总的来说,明代瓷器在釉色、造型、纹饰、胎体质地和工艺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明代瓷器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中国瓷器的品种和风格,而且对后世的瓷器制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重要一页。

辽宁平原上的明代陶瓷

辽宁平原上的明代陶瓷

辽宁平原上的明代陶瓷明代是中国陶瓷发展的黄金时期,而辽宁平原作为中国重要的陶瓷产区之一,也在这个时期迎来了繁荣。

辽宁平原地处东北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适宜,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为陶瓷的生产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在这片土地上,明代的陶瓷工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一、辽宁平原的陶瓷产区辽宁平原地域辽阔,分布着多个陶瓷产区。

其中,沈阳、抚顺、鞍山等地是辽宁平原上最重要的陶瓷产区。

这些地方的陶瓷工艺各具特色,但都以青花瓷为主要代表。

沈阳是辽宁平原上最早的陶瓷产区之一,其陶瓷工艺起源于唐代。

明代时期,沈阳的陶瓷工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成为辽宁平原上最具影响力的陶瓷产区之一。

沈阳的陶瓷以青花瓷为主要特色,采用的是青花彩绘技法,图案多以花鸟、山水为主题,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具有浓厚的装饰性。

抚顺是辽宁平原上另一个重要的陶瓷产区。

抚顺的陶瓷工艺以青花瓷为主,但与沈阳的陶瓷工艺有所不同。

抚顺的青花瓷采用的是“三彩”绘画技法,即以蓝、红、绿三种颜色进行彩绘,图案多以人物、花卉为主题,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鞍山是辽宁平原上另一个重要的陶瓷产区。

鞍山的陶瓷工艺以青花瓷为主,但与沈阳、抚顺的陶瓷工艺也有所不同。

鞍山的青花瓷采用的是“单彩”绘画技法,即只以蓝色进行彩绘,图案多以花鸟、山水为主题,色彩淡雅,线条简洁,具有清新的艺术风格。

二、辽宁平原陶瓷的特点辽宁平原的陶瓷工艺在明代达到了巅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首先,辽宁平原的陶瓷工艺注重装饰性。

明代的陶瓷工艺以青花瓷为主,图案多以花鸟、山水为主题,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具有浓厚的装饰性。

这些装饰图案不仅美观,还富有象征意义,常常与吉祥、富贵等寓意相结合,给人以美好的寓意。

其次,辽宁平原的陶瓷工艺注重实用性。

明代的陶瓷制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具有实用价值。

陶瓷制品的形状设计合理,容量适中,使用起来方便实用。

同时,陶瓷制品的材质坚硬耐用,不易破损,使用寿命长。

明朝瓷器特点

明朝瓷器特点

明朝瓷器特点
明朝瓷器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造型:明朝瓷器造型丰富多样,有的显得丰满、浑厚,线条柔和、圆润,给人以质朴、庄重之感。

大件器物多为砂底,常有塌底、粘砂、放射状刮削跳刀痕等特点。

2. 胎体:明朝瓷器的胎体一般比清代的厚重,弘治以前注重修胎,接痕不大明显;正德以后接痕特别明显,胎体更为厚重粗糙,民窑器物尤甚。

多有“火石红”的现象,俗称“黄溢”。

3. 釉面:明朝瓷器釉质肥厚、滋润,釉色以青白色为主,俗称“亮青釉”,这种白中闪青釉面贯穿于整个明代的始末。

器口及足边微有垂釉痕迹。

4. 纹饰:明朝瓷器的纹饰多种多样,主要有龙、凤、麒麟、山水、人物、花鸟、走兽等。

画面豪放而潇洒,笔意酐畅而纯熟,构图疏简而高古。

前期所绘凤纹与元代一样,颈部无发毛;在龙、狮及兽身上多带有火焰纹。

嘉靖以后所画儿童形象,头部很大,额角及后脑勺凸出。

5. 款识:明朝以前,景德镇瓷器多不署款。

到了永乐、宣德时期,款识书写工整,字体清晰。

以上是明朝瓷器的一些主要特点,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有关明朝瓷器的知识,建议查阅相关书籍或咨询古董专家。

明代瓷器底足特征特点

明代瓷器底足特征特点

明代瓷器底足特征特点明代瓷器是中国瓷器史上的重要时期,其底足特征独特而多样。

下面将从多个角度解释明代瓷器底足的特点。

一、底足的形状明代瓷器的底足形状多样,包括平足、圈足、高足等。

平足指底部呈平面状,适合放置于平面上;圈足指底部呈圆弧形,可提高器物稳定性;高足指底部呈圆柱形或圆锥形,使器物离开桌面,显得高贵典雅。

二、底足的胎质明代瓷器的底足通常与器物胎质相同,如青花瓷器的底足多为青花胎,白瓷器的底足多为白胎。

这种胎质统一的设计使整体器物更加协调一致。

三、底足的纹饰明代瓷器的底足常常装饰有纹饰,以增加器物的美观性。

常见的纹饰有刻花、划线、填彩等。

刻花即在底足上雕刻花纹,常见的有云头、莲花、龙凤等;划线即在底足上划上线条,可以是直线、弧线等;填彩即在底足上填上彩料,使纹饰更加鲜艳。

四、底足的底砂明代瓷器的底足常常附有底砂,用以增加器物的稳定性。

底砂是由石英砂、石英砂岩等矿物颗粒制成的,可以增加瓷器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使器物更加牢固。

五、底足的标记明代瓷器的底足常常有刻字或画符作为标记。

刻字可以是制作者的名字、年号、款识等;画符可以是图案、符号等。

这些标记不仅方便辨认瓷器的制作来源,也是瓷器收藏和研究的重要依据。

六、底足的器形明代瓷器的底足形状与器物的器形相对应,以保持整体的平衡和美观。

例如,圆形底足常用于圆形器物,方形底足常用于方形器物,以此类推。

总结起来,明代瓷器底足的特点主要包括形状多样、胎质统一、纹饰装饰、底砂增稳、标记明确和与器形相对应。

这些特点使明代瓷器底足独具一格,成为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重要标志之一。

明代瓷器的特点,及鉴定方式

明代瓷器的特点,及鉴定方式

明代瓷器的特点,及鉴定方式明代瓷器的特点,及鉴定方式明代瓷器的断定方法一、从明代瓷器的胎釉进行断定明代瓷器胎体迎光透视,都显肉赤色而清代及民国仿品则为青白色。

如以皎白细润著称于世的成化胎体,迎光透视显超卓彩深浅不一样的牙白或粉白色,具有如脂似乳的莹润光泽。

如闻名的永宣细砂底器,露胎处均可见到金属天然氧化构成的黑褐色星点或火石赤色。

明代前期和晚期的圆器足底,常有塌底,沾砂,放射状刮削跳刀痕,到晚期更为明显。

器足形状有直圈足,内敛圈足,卧足,台阶式圈足,外倾内斜削式圈足,直切圈足,壁形足,平削圈足,深圈足,浅圈足,刮削平足等,民窑略显粗糙,简略辨认。

二、从明代瓷器的外型进行断定明代瓷器的外型,是区分真伪的首要依据。

这是因为各类器型多能得当表现本时代的生活习惯、审美标准、风俗相貌和技术成果。

若能熟练并善于辨认其形状和神态,就掌握了一种比照牢靠的断定方法。

明代外型总的特点是丰满,淳朴,古拙,器型线条柔和,圆润,给人以朴素,严肃之感。

永乐、宣德年间瓷器,史称“永宣瓷”。

它的首要外型特点是:在掌握各时代瓷器种类的特征及时代面貌的一同,应侧重对器型的古拙、宽厚、粗笨、秀美、小巧、绮丽等不一样特性进行研讨,详加分析比照,摸清其演化规矩。

明代永乐年间的器型古拙秀美,宣德时期外型种类明显增多,并且制作精细,独出心裁,有些是空前绝后之作,若不具有很高的技术水平,难以复制成功。

至于成化时期,宫庭喜欢首要选用纤巧,精美的器型,碗、把杯、罐等,大的器型宫廷较少选用。

余下的和大多数大的器型面向民间商场。

但大多都超卓地代表了当时轻盈秀致的特性,并为仿品所望尘莫及。

弘治、正德时期虽器型种类不多,但却正派秀逸。

嘉靖、万历今后,器型渐趋杂乱,又有许多立异之作,特性上厚重古拙与轻盈绮丽兼而有之,只是比起永宣时期的著作难免粗糙。

明代瓷器的外型除承继前朝的以外,产生了压手杯,鸡心杯,倭角瓶,卧足杯,斗,水注,镂空瓷器等。

例如成化时期则以斗彩鸡缸杯、“天”字盖碗等为典型器物。

明朝的瓷器与陶瓷工艺

明朝的瓷器与陶瓷工艺

明朝的瓷器与陶瓷工艺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瓷器制作与陶瓷工艺发展高峰的时期,其瓷器精美绝伦,工艺技巧独步天下。

明代瓷器产业蓬勃发展,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而且远销世界各地。

本文将探讨明朝瓷器的特点以及其与陶瓷工艺的关系。

明朝瓷器的特点明朝瓷器以其精美的造型、卓越的技术和独特的装饰手法而闻名。

其特点如下:1. 蓝白瓷器:明朝蓝白瓷器是瓷器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高峰,以青花瓷为代表。

青花瓷器以白瓷胎为基础,采用钴料进行绘制,然后经过高温烧制而成。

蓝白瓷器图案纹饰清晰,蓝色鲜艳,给人以高雅唯美之感。

2. 官窑瓷器:明代官窑瓷器是指在官方的工艺监督下制作的瓷器,质量备受保证。

其中以景德镇的瓷器最为有名,其釉色胎质均匀,造型规整,装饰精美,成为明代官窑瓷器的代表。

3. 孔雀绿瓷器:明朝的孔雀绿瓷器采用青花与釉下彩等技法相结合,瓷器呈现出翠绿色调,并配以孔雀等图案,展现了明朝时期丝绸之路的繁荣和文化的交流。

明朝的陶瓷工艺明朝的陶瓷工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为明代瓷器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明朝的陶瓷工艺特点:1. 宫廷工艺:明朝设有官窑,宫廷对陶瓷工艺高度重视。

明宫廷派遣工匠到各地陶窑进行技术交流,并在景德镇创建了官窑,负责制造宫廷用瓷。

宫廷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促进了陶瓷工艺的发展。

2. 窑炉技术:明朝窑炉技术的提高对于瓷器的质量至关重要。

瓷器生产需要高温烧制,需要先进的窑炉技术来控制温度,以确保瓷器质地均匀,颜色亮丽。

明朝对于窑炉技术的改进和创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 装饰技法:陶瓷工艺在明朝进一步发展了各种装饰技法。

青花绘制、釉下彩绘和刻痕装饰等技法得到广泛应用,使得明朝瓷器的装饰更为多样化和精美化。

陶瓷工艺与明朝社会明朝的陶瓷工艺不仅代表了中国瓷器工艺的最高水平,而且与明朝社会发展与文化交流密不可分。

以下是陶瓷工艺与明朝社会的关系:1. 经济贡献:明代瓷器成为了中国的重要出口商品之一,对明朝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吉林省扶余出土的明代民窑青花碗赏析

吉林省扶余出土的明代民窑青花碗赏析

三、 青花缠枝菊蕾纹碗
此碗为敞口、 撇沿 、 弧壁 、 口、 酱 圈足。口
浓重处有结 晶斑。足底平切 , 釉不到底 , 见有 明显挖足时留下 的跳 刀痕。 外足墙 内敛。 此碗 应为天顺年 间典型民窑器物 。( 图六 )
碗心双重弦纹 , 内隶书一“ 福” 其一 , 此碗为敞口、 撇沿、 弧壁 、 圈足 。口 有一单道弦纹 , 外壁 口沿下单道弦纹 , 外壁绘青花结带绣 径 l. 、 4 8 足径 6 通高 68 、 . 厘米 。 胎质灰 白, 瓷 字。
实文物馆藏 , 增加古文化 内涵。 0 5 , 20 年 在对 直至今天 ,仍在激励着人们去创造更美好的
青瓷、 珐华等多种釉色 , 品种多, 数量大 , 瓷质 石红色 。 根据此碗多种特点鉴定 , 应为永乐至 优良, 图案精美。 有官窑器 , 民窑器 , 也有 其中 民窑器物 占有大量比重 。本文仅就近些年出
土的部分明代民窑青花碗辑录赏析。


青花结带绣球纹碗
足。 口径 1. 、 4 7足径 6通高 7 、 厘米。 胎体洁 白 细腻 , 瓷化较好。 釉面光亮 , 白中泛青 。 口沿 内
东三省书院情况进行充分调查 的基础上 ,聚 集近百名专家学者 ,召开银冈书院学术研讨 会, 对书院的历史地位、 教育贡献给予了充分
论证 , 一致认定银 冈书院是东北清代书院中 建院最早 、 影响最大、 保存最完好 、 最有代表 性的书院,可以与我国历史上久负盛名 的四 大书院相媲美 。正如铁岭市艺术研究所所长 生活。先贤留下的无私无畏 、 清廉 刚直 , 严谨
河环抱县境 , 这里土质肥沃 , 四季分明, 气候 火候掌握碗心双重弦纹 , 内书一梵文。外壁 口沿下
温和 , 水草丰茂 , 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理想 的生 有一单道弦纹 , 下绘青花结带绣球纹饰 , 绣球 活区域 。近些年 , 随着基本建设 的持续开展 , 线条略为粗壮 , 结带飘拂的幅度较大 , 粗细线 在扶余县、 宁江区境内沿江一带, 经常有元 、 条相间而饰。 腹下部双重弦纹。 青花兰色较为

明代瓷器鉴定方法和特点

明代瓷器鉴定方法和特点

明代瓷器鉴定方法和特点明代瓷器是中国瓷器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造型在世界瓷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鉴定明代瓷器需要了解其特点和相应的鉴定方法。

明代瓷器的特点:1.高质量:明代瓷器以其制作精细,釉面光亮,胎体坚实等特点而著称。

其釉面晶莹剔透,坯体细致均匀,色泽鲜艳持久,质量优秀。

2.装饰繁复:明代瓷器的装饰风格多样,包括绘花、刻花、镂空、斗彩、青花等。

花鸟、山水、人物等图案是常见的装饰元素,线条流畅,构图丰富,细节精致。

明代瓷器的鉴定方法:1.艺术欣赏法:通过欣赏明代瓷器的整体艺术特点,包括造型、装饰、纹饰等方面来鉴定其真伪。

例如,明代瓷器的造型丰满而稳定,线条流畅,各个部分的比例协调,装饰图案精细,形象逼真。

2.器型比较法:通过与明代瓷器的典型器型进行比较,来鉴定其真伪。

制作瓷器的技艺水平和审美观念在不同时期有所不同,因此,借鉴文物和专家的研究,了解明代瓷器的典型器型和风格,可以更准确地判断。

3.色彩鉴别法:通过观察瓷器的色泽来判断其真伪。

明代瓷器的釉色多种多样,但整体上较为鲜艳,富有变化,亮度均匀。

对于红彩瓷器和青花瓷器,要注意观察其色泽的特点,例如红彩的红色要淡雅,蓝花的青色要深沉。

4.文字鉴别法:通过观察瓷器上的题款、款识、款识字体等来判断其真伪。

明代瓷器上的题款多为楷书或行书,形体工整,笔画有力,字迹流畅。

除了观察字体外,还要注意文字的内容是否与明代相符。

5.胎体鉴别法:通过观察瓷器的胎体质地来判断其真伪。

明代瓷器的胎体坚实细腻,触感光滑,无气孔和裂纹。

有些瓷器的背面可以看到胎质的纹理,细腻有致,也可以用放大镜来观察。

6.高温试验法:通过将瓷器置于临界温度下进行试验,来判断其真伪。

明代瓷器烧制温度相对较高,因此,如果能够对明代瓷器进行高温试验,即同时具备高温特性,那基本可以确认其真伪。

总的来说,鉴定明代瓷器需要综合运用艺术欣赏法、器型比较法、色彩鉴别法、文字鉴别法、胎体鉴别法等方法,而最终的鉴定结果需要结合实物的特点和与专业鉴定人员的讨论和确认。

大明五彩瓷器鉴定特点

大明五彩瓷器鉴定特点

大明五彩瓷器鉴定特点
1. 大明五彩瓷器的色彩,那可是极其鲜艳夺目啊!就像彩虹绽放在瓷器上一样。

比如万历五彩云龙纹花觚,那五彩的颜色浓郁得简直要溢出来了,多让人惊叹呀!
2. 釉面呢,往往光滑细腻得如同婴儿的肌肤。

你看那弘治五彩松竹梅纹盘,釉面是不是特别温润?这就是大明五彩瓷器的典型特点之一呀!
3. 纹饰的绘制精细入微到什么程度呢,简直就像是大师拿着放大镜一笔一笔画上去的呀!像正德五彩缠枝莲纹葫芦瓶,那花纹多细致美妙啊!
4. 胎质,那真的是紧致细密啊!感觉就如同坚固的城堡一样。

比如说嘉靖五彩鱼藻纹罐的胎质,怎能不让人佩服呢?
5. 大明五彩瓷器的造型还特别丰富多样呢,各种奇奇怪怪、可可爱爱的形状都有。

就如同天上的星星那般多样,像五彩镂空云凤纹瓶,多独特呀!
6. 款识也是鉴定的重要一点哦,清晰规范得如同印刷出来的一样。

比如宣德五彩鸳鸯莲池纹盘的款识,是不是特别醒目?
7. 大明五彩瓷器有一种独特的气质,那种高贵典雅的感觉就像一位优雅的贵族。

像成化五彩鸡缸杯,是不是看着就感觉很不一样呢?
8. 注意观察它的光泽呀,那是一种柔和又明亮的光,就好像阳光洒在上面一样。

像万历五彩人物故事图盘,那光泽是不是让人陶醉?
9. 再看看它整体的神韵,充满了魅力呀,如同舞台上的主角一样耀眼。

比如崇祯五彩笔筒,那独特的神韵真的太吸引人了!
总之,大明五彩瓷器那独特的魅力真的是让人无法抗拒啊,无论是色彩、釉面、纹饰、胎质还是其他方面,都有着其与众不同之处,只要细心观察和体会,就能发现它的奇妙之处呀!。

明代瓷器工艺技术

明代瓷器工艺技术

明代瓷器工艺技术明代是中国瓷器工艺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以其技术精湛、制作精细而闻名于世。

明代瓷器工艺技术包括了原料的选择、成型、装饰、烧制等多个环节,下面我将对明代瓷器工艺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明代瓷器的原料选择非常讲究。

明代制瓷选用的原料主要有瓷土和瓷石两大类。

瓷土分为高岭土、白土和梧州土等多种类型,其中高岭土质地细腻,黏性较强,用来制作精美的青花瓷器效果最佳。

瓷石则包括陶瓷石和石英石两种,主要用于制作白瓷和青花瓷。

其次,明代瓷器的成型技术非常讲究。

明代瓷器的成型主要有手工成型和轮盘成型两种方式。

手工成型是通过掌握瓷泥的湿度和手势,将瓷泥逐渐塑造成所需的形状,然后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和修饰,最终形成成品。

轮盘成型则是将瓷泥放在旋转的轮盘上,利用手指按压和拉扯,使瓷器逐渐成型。

无论是手工成型还是轮盘成型,都要求匠人具备良好的手工技巧和经验。

再次,明代瓷器的装饰技术也非常独特。

明代瓷器的装饰主要有刻花、刺花、雕花、绘画等多种方式。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青花瓷器,通过在瓷器上涂以含有氧化铜成分的蓝色颜料,然后放入高温窑中烧制,使得颜料转变为蓝色。

明代的青花瓷器图案多样,常见的有花鸟、山水、人物等,线条流畅,色彩鲜艳,造型独特。

最后,明代瓷器的烧制技术也非常精湛。

瓷器的烧制包括了坯烧和釉烧两个阶段。

坯烧是将成型的瓷器放入窑中进行初步的烧制,其目的是去除其中的水分和杂质,并使瓷器变得坚硬。

釉烧则是将坯烧后的瓷器涂上釉料,再次放入窑中进行高温烧制。

烧制温度通常要达到1300-1400摄氏度,烧制周期长达数十个小时。

烧制完毕后的瓷器质地坚韧而莹润,釉面光滑如玉,极具观赏价值。

总而言之,明代瓷器工艺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多个环节和层次的提升,其技术的精湛和质量的稳定使明代成为中国瓷器制作史上的辉煌时期。

明代瓷器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卓越的工艺技术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九域行施,千年化韵丨辽宁博物馆明清磁器精品及历史演变

九域行施,千年化韵丨辽宁博物馆明清磁器精品及历史演变

九域行施,千年化韵丨辽宁博物馆明清磁器精品及历史演变前言瓷器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发明,千百年来一直浓缩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杰出智慧和创新精神。

瓷器滥觞于东汉时期,历经魏晋、隋唐、宋元瓷业的发展后,于明清时期达到鼎盛。

明代起,江西景德镇跃升为“天下窑器所集”之瓷都,品种、产量、销路均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

青花瓷器经元代短暂的繁菜后,在明代得以创新和推广,成为全国瓷器生产的主流;以成化斗彩为代表的彩瓷、永乐宣德时期的铜红釉和其他颜色釉瓷器,技术高妙、气韵雅静,是我国制瓷史上的空前杰作。

清代,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制瓷业达到了历史最高峰,所制瓷器以精妙严谨著称,且“行于九域,施及外洋”。

除沿袭前代的制瓷工艺外,新创的珐琅彩、粉彩等瓷器,美轮美奂,为中国瓷器艺术增添了异彩。

明清瓷器,集中国古代工艺之大成,忠实地记录了瓷工们的不朽功绩,也折射出了创作它们的时代的特有光辉。

明洪武瓷器明代洪武二年(1369),朝廷在景德镇珠山设御器厂专烧宫廷用瓷。

此后,历朝均沿袭这种制度,所烧产品被泛称为“官窑瓷器”。

洪武官窑瓷器以青花、釉里红、红釉瓷器为主,其中红釉瓷器釉层较薄,呈色均匀,红中微微泛黄;青花和釉里红依然保留元代遗风,但图案题材比较单调,构图不及元代严密,运笔也相对呆板。

民窑瓷器中最常见的品种是青花瓷,笔意洒脫奔放,具有浓郁的写意风韵。

明永宣青花青花是用钴料作着色剂,在瓷器胎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一次性烧成的瓷器。

钴料在高温焙烧后会发出蓝色,和白色的胎骨相映衬,从而形成了蓝白相间的图。

我国青花出现于唐代,入元以后日渐成熟,明代永乐、宣德两朝是青花瓷器生产的黄金时代。

官窑主要使用进口的苏泥勃青料,青花发色浓艳,浓重处时常会出现铁锈斑点。

永乐、宣德两朝青花在造型胎釉、纹饰等方面十分接近,所以有“永宣不分”之说。

明永乐甜白瓷甜白瓷是明代永乐时期景德镇窑创烧的著名瓷器品种,因瓷器釉色柔和悅目,似绵白糖色,故称“甜白”。

明代哥窑瓷器底足特征

明代哥窑瓷器底足特征

明代哥窑瓷器底足特征
明代哥窑瓷器底足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器底特征:明代哥窑瓷器的器底多呈圆形或略平扁的形状,整体较为平整,没有明显的凸起或凹陷。

2. 纽足特征:明代哥窑瓷器的底部通常有一个纽足,纽足的形状多为圆锥形或圆柱形,与器身相连的部分较为粗壮。

3. 铁足特征:明代哥窑瓷器的一些作品底足上有明显的铁足痕迹,呈黑色或铁锈色,这是由于烧制时使用的铁箔烧烤所致。

4. 底款特征:明代哥窑瓷器的一些作品底部有刻有款识,包括制作年代、制作人名字等信息,这是明代瓷器常见的特征之一。

5. 烧制特征:明代哥窑瓷器的底足烧制工艺较为精细,瓷质细腻,釉面光滑,没有明显的窑变或烧痕。

这些底足特征可以帮助鉴别明代哥窑瓷器的真伪和年代。

同时,由于哥窑瓷器在明代的烧制历程中具有一定的变化,不同时期的哥窑瓷器底足特征也会有所不同,需要结合具体的考古和研究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明代瓷器特点与鉴定方法

明代瓷器特点与鉴定方法

明代瓷器特点与鉴定方法明代瓷器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装饰风格而闻名于世。

下面是明代瓷器的特点以及鉴定方法。

一、明代瓷器的特点1.釉色多样:明代瓷器的釉色种类丰富多样,有官窑的天青釉、家窑的豆青釉、地青釉等,还有明代各地窑口自创的釉色,如景德镇的象牙白釉等。

这些釉色在明代瓷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明代瓷器增添了独特的韵味。

2.形制丰富:明代瓷器的形制丰富多样,既有继承宋、元时期的古朴造型,又有创新性的发展。

包括如花瓶、盘、碗、盏、壶、罐、盖碗、盖罐等。

其中的花瓶、器盖等更是在形制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

3.斗彩绘画:明代斗彩绘画是明代瓷器的重要特点之一、斗彩绘画以彩色铁纹绘制装饰纹样,并在高温中烧成。

明代以前,在瓷器上绘制彩色纹样较少,而到了明代,斗彩绘画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和应用。

斗彩绘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如花卉、鸟兽、人物等,表现形式细致多样化。

4.釉面质感:明代瓷器的釉面呈现出细腻光泽的特点。

釉面质感细腻,通透感强,有一种瑰丽而不过于浓艳的感觉。

釉面也具有一定的厚度和均匀性,使得整个瓷器看起来更加精致美观。

5.火候控制:明代瓷器的生产制作工艺精湛,火候控制过程中融入了丰富的技术和经验。

明代瓷器在烧制过程中能够很好地控制瓷器的形态和釉面的效果,保证了瓷器的质量和观赏性。

二、明代瓷器的鉴定方法1.釉色判断:明代瓷器的釉色种类繁多,不同窑口的釉色也会有所差异。

鉴定时可以通过对瓷器的釉色进行观察,分析其是否符合明代的釉色特点。

2.形器鉴别:明代瓷器的形制多样,但总体上保持了一定的规则和特点。

通过对比研究明代瓷器的形制特点,可以对明代瓷器进行鉴别。

3.绘画鉴定:明代斗彩绘画是明代瓷器的重要特点之一,鉴定时可以通过观察绘画的技法、色彩的应用等来判断瓷器的时代和地区。

4.古老修复痕迹:明代瓷器经过多年的使用和保存,往往会有一些常见的磕碰、修复等痕迹。

通过观察瓷器表面的痕迹和修复手法,可以判断瓷器的年代和真伪。

明朝的瓷器制造明朝的瓷器艺术与工艺

明朝的瓷器制造明朝的瓷器艺术与工艺

明朝的瓷器制造明朝的瓷器艺术与工艺明朝的瓷器制造是中国瓷器制作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瓷器艺术与工艺发展的黄金时期。

明朝瓷器以其精湛的工艺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明代瓷器的背景、工艺流程以及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明代瓷器的背景明朝的瓷器制造可以追溯到唐代和宋代。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瓷器的需求增加,明代的瓷器制造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特色。

明代的瓷器制造主要集中在江浙一带,如景德镇、宜兴等地,这些地方的独特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为瓷器的制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明代瓷器的工艺流程明代的瓷器制作经历了多个环节,包括原料准备、造型、胎体加工、装饰、上釉、烧制等过程。

1. 原料准备:瓷器的主要原料是瓷石和瓷土,其中瓷石是指含有高岭石和长石的岩石,瓷土则包括粘土和陶土。

这些原料经过精细的加工和筛选后,成为制作瓷器的基础材料。

2. 造型:在明代,瓷器的造型种类丰富多样,有器皿如碗、盘、瓶等,还有人物、花鸟等题材的瓷器。

这些瓷器的造型需要由熟练的工匠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塑造。

3. 胎体加工:瓷器的胎体加工是指把瓷泥制作成瓷器的基本形状。

这个过程需要使用刀具和模具等工具进行切割、压制和拉延等操作,以得到所需的形状。

4. 装饰:装饰是明代瓷器的一大特色,其装饰方式主要有刻花、绘画和贴花等。

刻花可以在瓷器的表面雕刻出各种图案和纹饰,绘画则是利用彩釉在瓷器上进行绘画,贴花则是将事先制作好的花鸟、人物等纸贴在瓷器上。

5. 上釉:上釉是指在瓷器的表面涂刷一层釉料。

釉料可以增加瓷器的光泽和触感,还能保护其表面免受污垢侵蚀。

明代的瓷器釉料种类丰富,如青花釉、白釉、五彩釉等。

6. 烧制:烧制是瓷器制造的最后一步,瓷器需要经过高温烧制才能形成。

明代的瓷器烧制技术先进,采用了传统的窑炉和现代的窑炉,能够控制温度和通风等参数,以确保瓷器能够烧制出理想的质量和色泽。

三、明代瓷器的艺术特色明代的瓷器在艺术上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和风格。

辽宁省博物馆-明清瓷器展(下)

辽宁省博物馆-明清瓷器展(下)

辽宁省博物馆-明清瓷器展(下)中心柜展品雍正珐琅彩牡丹纹碗乾隆粉彩婴戏纹双耳尊嘉庆粉彩鹤鹿同春纹螭耳扁壶道光斗彩莲池鸳鸯纹碗乾隆白釉矾红彩龙纹高足盖碗嘉庆粉彩百子纹碗光绪黄地粉彩花卉纹餐具光绪黄地粉彩花卉纹餐具光绪黄地粉彩花卉纹餐具宣统粉彩花蝶纹玉壶春瓶乾隆青花矾红彩海水龙纹梅瓶乾隆青花缠枝莲纹抱月瓶雍正釉里红雕花海水龙纹梅瓶粉彩粉彩是清代康熙末期创烧的低温釉上彩瓷器,是由珐琅彩衍生而成的一个新品种。

其工序是先在高温烧成的白瓷上用墨线起稿,在图案内添上一层可作熔剂亦可做白彩的玻璃白,再将所用彩料调匀,于玻璃白上进行描绘,最后入彩炉烘烧而成。

因以粉彩所表现的物像柔和粉润,粉彩又有“软彩”之称。

雍正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大量烧制粉彩器,并影响到民窑,官窑粉彩多以白釉为地,胎体轻薄剔透,纹饰精妙入微。

乾隆粉彩改变了以往渲染手法,花朵大多勾茎,风格趋向繁缛。

乾隆粉彩龙凤穿花纹瓶嘉庆粉彩堆贴螭龙纹瓶道光粉彩双喜纹碗光绪粉彩花式吸杯乾隆粉彩百花尊乾隆粉彩描金开光大吉葫芦形壁瓶同治粉彩什锦汤匙乾隆粉彩缠枝番莲纹葫芦形壁瓶道光粉彩过枝花瓞纹碗道光粉彩四季花卉纹碗光绪粉彩花卉纹瓶斗彩瓷器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彩瓷装饰工艺。

其工序是先用青花在胎上勾勒出完整的纹饰轮廓,然后罩以透明釉入窑高温烧成,再在釉上蓝色的轮廓线内填画各种彩料构成完整图案,最后入彩炉低温二次烧成。

斗彩瓷器成熟于明成化时期,当时所选色料有鲜红、油红、娇黄、鹅黄、深绿、松绿、孔雀蓝等。

清雍正时期,斗彩瓷器的纹饰布局、色彩配合及填彩技法均有卓然成就。

乾隆以后,此种工艺依然盛行,但其秀丽淡雅不及雍正,晚期则日渐衰落。

雍正斗彩人物纹盘雍正斗彩蟠螭纹尊乾隆斗彩皮球花纹盖罐乾隆斗彩番莲纹双耳瓶斗彩缠枝番莲八吉祥纹花觚矾红彩瓷器矾红彩是以氧化铁为着色剂,用青矾煅烧原料,加入一定量的铅粉为助熔剂,牛胶做粘合剂,用平涂法涂抹在白釉瓷器上的低温釉上彩瓷,亦称“铁红”或“抹红”。

对明清时期北方钧瓷的再认识

对明清时期北方钧瓷的再认识

对明清时期北方钧瓷的再认识作者:卢三孙彦春来源:《决策探索·下旬刊》 2013年第11期文/卢三孙彦春一、明代北方钧瓷的特征闵庄钧窑考古队对明代钧瓷的描述是:大体可以判定在钧窑闵庄遗址,钧瓷的生产延续到了明初。

我们在闵庄C区发现了叠压关系清晰的地层,在最晚也是最丰富的地层中,以钧瓷为主,伴随出土的有白地黑花瓷片,特别是地层中还出土了少量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片,使地层的年代可以确定为明代初期。

这一组地层构成的生产阶段从元代晚期直到明代初年。

笔者参与了闵庄窑的部分发掘,对明代钧瓷器皿类的体会是:“在最上部的地层中探到了一个圈足完整的钧釉碗底。

釉施到圈足与碗体连接圈线,圈足内外壁均不施釉,圈足内施满釉。

外壁直立,内壁外撇,与宋金时期碗类圈足工艺明显不同。

”二、清代仿钧器物的特征(一)御窑厂仿钧器1.郎窑红。

郎窑红瓷器的主要特征是:器物的里釉为白色、米黄色或微泛青色,开有片纹。

大件器物垂釉呈黑褐色,并且多数不过底足旋削线,俗称“郎不流”,但也有极少数流釉者,出窑后经人工修磨。

如果和明代宣德时期红釉器物比较,宣德红釉器口沿的“灯草口”是自然形成的,而清康熙时红釉器则是人工涂施的一层厚而含粉质的白釉或浆白釉;另一个特点是多在器物的里边和底足内有细小的开片纹白釉,或为苹果绿,或为米汤黄等色,有的为苹果青色,足底也为苹果青或青白色,并显露出红釉的斑晕。

2.窑变红釉。

窑变红釉瓷是指像宋、元时期河南禹州市所烧钧瓷红釉,千变万化,釉汁肥厚。

清代雍正时期,景德镇御窑厂仿制成功。

在鉴别宋钧与雍正仿钧时,应从胎质的色泽和声音来区分。

宋钧瓷胎多为灰色或香灰色,而雍正仿钧则是白瓷胎,声音清脆,瓷胎没有上窑变釉的地方施白釉。

清乾隆初期尚能保持雍正时的“火焰青”特点;乾隆中期逐渐变为红、蓝、月白各色交织成块状的斑片和条纹,不及雍正时釉面流动多变;乾隆后期釉面中,月白与蓝较少,成为缺少变化的红色釉瓷。

嘉庆、道光时红釉部分变化更少;有少部分釉面玻璃质强,呈红紫色,仍能保持出现蓝及月白色釉的垂流条纹。

定陵出土的文物讲解

定陵出土的文物讲解

定陵位于昭陵东北大峪山下,建筑规模取法其祖父明世宗的永陵,规模稍次,是十三陵中第三大陵。

其中埋葬着明代第十三代帝王万历帝朱翊钧和孝瑞,孝敬两位皇后。

陵主万历帝朱翊钧,庙号神宗,谥号显皇帝。

1572年至l620年在位,lO 岁登基,在位48年,享年58岁。

以万历十七年为界,神宗朱翊钧的一生可分为两个阶段。

前一段在内有皇太后李氏和大太监冯保管束,在外有首辅大臣张居正的主导,国家的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

但自从这几位对朱翊钧有约束力的人先后去世,国家机器就几乎停摆。

也是在这个时候,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明朝从此开始走向灭亡的道路。

从万历二十年至二十七年(1592—1599),在万历帝朱翊钧的决断下,靡费数百万”,损失了众多兵将,把企图吞并朝鲜的,由丰臣秀吉率领的侵朝日军赶出了朝鲜,从而巩固了中朝的关系。

孝端皇后王氏,浙江余姚人,永年伯王位的女儿。

万历6年入宫,正坤宁宫42年,一生恬淡清和。

万历48年(1620年)4月6日去世。

谥号孝端皇后。

孝靖皇后王氏,河北宣府人,父亲锦衣卫百户。

万历年6年入宫,侍奉慈圣皇太后。

被万历皇帝私幸生下皇子朱常洛。

万历39年病势,以贵妃礼葬在东井平冈底,光宗(朱常洛)继位追谥母亲为皇太后,礼仪未行,光宗去世。

熹宗(朱由校)继位追谥奶奶为孝靖太皇太后,迁葬定陵地宫。

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年仅2l岁的万历皇帝,借祭陵之际,开始选择自己的陵址。

定陵始建于万历十二年(公元590年)。

耗银800万两。

如今定陵地面建筑大部分被毁,宝城,明楼,宝顶保存尚好。

定陵前的神宫圣德碑照例没有字,所以被称为无字碑”。

碑顶雕有云龙交盘,碑下端雕有海水纹图案,碑座是一个昂首远眺石璧玺,传说是龙的九子之一。

十三陵中,除长陵外,陵碑都没有碑文,历史学家认为,十三陵的无子碑存在与明嘉靖帝有很大的关系。

明初皇陵碑记都由嗣皇帝撰写。

南京孝陵的陵碑,其碑文由成祖朱棣亲撰。

北京长陵的陵碑其碑文由仁宗朱高炽亲撰。

十三陵陵区中,献,景,裕,茂,泰,康六陵门前,原本没有碑亭的设置,也就不存在嗣皇帝撰文的事。

明代钧瓷的特征

明代钧瓷的特征

明代钧瓷的特征明代钧瓷是中国古代瓷器中的一种,历史上备受推崇,被誉为“世界三大名瓷”之一,以其独特的特征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下面,我们将围绕“明代钧瓷的特征”展开讲述。

第一步:背景介绍钧瓷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高温烧瓷之一,起源于南宋时期。

但是,真正把钧瓷推向顶峰的是明代,明代钧瓷成为了中国古代瓷器中的瑰宝。

第二步:外观特征明代钧瓷以“色如有青云之气”而得名。

它的色彩非常独特,主要以墨绿、苍蓝、紫色为主,并伴有青、绿、黄、白等各种色调。

其特点在于,整个器皿色泽分布均匀,划痕明显,气润而不像其它瓷器那样单薄,晶体清晰而不呈现毫不规则的石英结构。

此外,它的表面釉色莹润、辉煌,特别是因为随浸随出、宜毁难毁,被誉为“龙泉青瓷无色,宋官白瓷无白,钧窑不可比色”。

第三步:制作工艺明代钧瓷的制作工艺非常讲究,其最大的特点是在粉状原料中混合少量的金属氧化物,如铜、铁、锰、钴等,然后放入窑炉进行烧制。

在高温下,这些金属氧化物与氧化铍和氧化钙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氧化物溶液,这种溶液会进入瓷器窑体,并在瓷器表面再形成晶体,最终形成青瓷、蓝瓷和紫瓷等多种色调的钧瓷。

第四步:文化价值明代钧瓷之所以倍受珍视,除了其外观特点和制作工艺之外,还因为它所代表的文化价值。

明代是我国文化发展历史上一个较为繁荣的时期,许多文艺大师、书法家、画家、诗人等,都对明代钧瓷赞不绝口。

如明代书法家朱彝尊曾和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等人一道被誉为“八大家”,曾发出《赤壁怀古》诗中曾有“钧草不露锋,矶上有青木”之句;宋代书法家米芾称颂道:“钧瘦翠轮,高兴淋漓,晶莹剔透,如见尘俗之外“。

明代文艺界对钧瓷的赞叹可见一斑。

总之,明代钧瓷虽然历经沧桑,但它那独特的色彩和文化价值一直以来都备受珍视,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不断地为世人所学习、研究和模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壶 1
香炉 1 ( 残一耳 )
说明 : 以上 表格 中出土瓷器未注 明数量者均 不知其具体 出土数量 。

7 3・
从 上列 三表 中可 以看 出 , 在 地域 上 东 北 地 区 明代 瓷 器 多 发 现 于 辽 宁 和 吉林 两 省 , 而少 见 于 黑 龙 江
省 。仅就瓷器出土的范围来讲 , 吉林省主要集 中在扶余地区。扶余地区曾是北元的势力范 围。元灭亡 之后 , 元相纳哈出曾率元的残余势力盘踞于长春 、农安——秃河 ( 今伊通河) 、亦迷河( 今饮马河) 及其 以北地 区达 1 9年, 即北元 。后纳哈出归附明朝 。扶余地区出有大量执壶 , 或是当时北元贵族官宦的用 具 。吉林省 出土 明代瓷器较多的另一地区是明中晚期扈伦四部所在地 的城址及墓葬 , 其 中又以辉发城 和叶赫城寨为最多 , 应是东北与中原地区经济交流的结果。辽宁出土的明代瓷器主要集 中在新宾。辽
宁新 宾 的 明代 瓷器 多 出 自后 金时 期 的城 址 中。 努 尔 哈赤 学 习 借 鉴 中原 王 朝 的政 治 制 度 和 经济 生 产 方 式, 颁布“ 计 丁授 田” 谕, 实行 编丁 立 庄 , 后金 逐 渐 由奴隶 制 转 向封建 制 。后 金 多 次 与 明朝 发 生 战争 , 如


东北地区明代瓷器 的出土情况
东北地 区明代瓷器集 中发现 于墓 葬 ( 见表 1 ) 和城址 ( 见表 2 ) 中, 另外 还有一些采 集 、 征集 品( 见表 3 ) 。
表1 东北 地 区 墓 葬 出 土 明 代 瓷 器 一 览 表

7 2・
表 2 东 北 地 区城 址 出 土 明代 瓷 器 一 览 表
器 底 残 片 2件 及 碗 、 盘 等 残 片
[ 2 7 ]
明 明 明
明 清

吉林集安县郊 区乡 吉林 省 四平市 辽 宁 绥 中县 吉林 扶余油 田机砖厂 吉林 洮安县 良种场东 山遗址 吉林省洮南市哈森查 干西 山
遗 址
吉林省镇赉县张海屯北岗遗址
明 或 清 早 吉林扶 余仲仕遗址 明 清 吉林扶 余联合遗址 明 清 吉 林 省 扶余 县 明晚或清早 吉林省长岭县西山头屯东北地遗址 吉 林 长 岭 东 六 号 乡 黑龙江依 兰县迎兰镇永和村 辽 金明清 吉林九 台卢 家屯遗址
踞于扶余 , 后金 曾定都 于新宾。瓷器 在明代东北应该 多是 官宦贵族 的用具。东 北地 区 出土 的明代瓷 器 基本来源于 中原地 区, 中原瓷器流入东北 的途径主要有互 市、 赏赐 、 中原 人 口流入 等。 [ 关键词 ]明代 ; 东北地 区; 出土 瓷器 ; 类型 ; 来源 [ 中图分类号 ]K 8 7 2 [ 文献标识 码]A [ 文章编 号]1 0 0 9— 5 1 0 1 ( 2 0 1 3 ) 0 2—0 0 7 2— 0 5 [ 收稿 日期 ]2 0 1 2—1 0—0 6 [ 作者简 介]胡彦 羽, 杭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文博馆 员。( 杭州 3 1 0 0 0 2 )
元 明
明 中晚 期
吉林集安丸都 山城南 门外 吉林长岭县利发盛乡邢坨子村 吉 林 省 海 龙 县
辽宁捌 顷
[ 2 4 ] 2 3 9 采集品 口沿残 损三分之一的青花罐 碗 1 、 瓷片 3 [ 2 5 ] 1 8 9—1 9 0 采集品 碗 1 [ 2 6 ] 征 集 品
明末清初
大连市庄河 县
明晚或清早 吉林长 岭西 北地遗址
[ 2 4 ] 征集品 [ 2 8 ] 征集品 长 城 遗 址 碗1 、 碟1 、 罐1 以 及 水瓶、 罐 类、 大缸等 [ 2 9 ] 罐、 瓶、 碗 [ 2 0 ] 1 2 7—1 3 0 青花瓷 片 [ 2 1 ] 青花瓷 片 , 碗、 盘、 盅 等 容器 残 [ 3 0 ] 1 4 7 片, 紫 砂 器 底 残 片 酱釉瓷 片 , 青花瓷碗残部 [ 3 0 ] 碟 1 [ 3 1 ] 采集品 古战场遗址 碗 1 , 青 花瓷 片散布于地表 [ 2 0 ] 3 6—3 7 碗为征集 古战场遗址 地表散布 陶瓷残 片 [ 2 0 ] 3 6— 3 7 碗、 盘、 罐、 执壶 1 3 [ 2 0 ] 3 6— 3 7 碗 1、 盘底残片, 瓮残片 , 青花瓷片 [ 2 5 ] 1 9 0 船形 口杯 1 [ 2 5 ] 1 9 0 征集品 盘 1 [ 2 5 ] 2 3 9 采 集品 碗 1 [ 1 3 ] 1 3 2 窖藏 碗 1 0 5 、 盘2 7 、 碟8 0、 盅3 0 [ 3 2 ] 村 落 青花瓷片( 有盘底残片) , 瓮残片 [ 2 5 ] 1 9 0 采集 品
第 1 4卷
第 2期
北华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B E I H U A U N I V E R S I T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Vo 1 . 1 4 No . 2 Ap r . 的 明代 瓷器 探 究
胡 彦 羽
[ 摘 要 ]东北地 区出土 的明代瓷器 中, 数量最 多的是碗 、 碟、 盘等 日常 生活用器 , 地域 上基本 集 中于 吉
林省 的扶余和辽 宁省 的新宾 两地 。这种现象 的出现 应该 与明代东北 的历 史有关 , 历 史上北元 势力 曾盘
东北地区出土明代瓷器最早开始于 2 0 世纪 6 0年代 , 最初 主要是在对 明代扈伦 四部 的辉发部 和乌
拉部 故址 的调 查 中出土 了一些 明代 瓷器 。2 0世 纪 8 O年 代 开 始 , 在《 吉 林 省 文物 志 》 以及 一 些 期 刊 上 刊 布 的发掘 简报 中陆续 可 见 明代 瓷 器 出土材 料 。本 文 将东 北 地 区 出土 的 明代 瓷 器材 料 加 以系统 整 理 , 并 对 出土瓷 器 的器型 、 源流 作初 步探 讨 , 以就 教方 家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