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十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黑龙江省大庆十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大庆十中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高一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1.下面的汉代画像石拓片和民间剪纸作品,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A.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B.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C.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乡村生活的祥和富足2.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诸侯国相继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B.封建的剥削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C.战国时各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D.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3.瓷器在英文单词中是CHINA。
古代中国瓷器制造领先世界,被西方国家誉为“瓷器大国”。
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4.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展现了一代晋商乔致庸的传奇一生。
晋商等商帮活跃的时期是()A.秦汉B.隋唐C.宋元D.明清5.17世纪世界头号贸易强国、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欧洲国家是()A.葡萄牙B.西班牙C.荷兰D.英国6.1851年5月1日,万国博览会在伦敦开幕,前来剪彩的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反复使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情绪: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
在当时能让英国女王感到“荣光”的参展产品是()A.万能蒸汽机、火车机车B.电灯泡、电动机C.汽车、汽轮D.电话机、内燃机7.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社会并存的经济成分有()①自然经济②民族工业③洋务企业④外国资本主义企业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8.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它“新”在()A.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B.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C.国家控制经济命脉D.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9.下列关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A.新中国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B.“大跃进”期间国民经济协调发展C.1956—1966年经济建设在曲折中前进D.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城市取得突破10.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文科)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1.早期史书把《河渠书》《沟洫志》列为专篇,后代治理黄河的文献汗牛充栋;地方史志大多将当地水源、河流、湖泊及其治理和利用的情况详加记载。
上述史实主要反映出中国古代( )A.农业经营环境的恶劣B.重农抑商的指导思想C.对农业生产高度重视D.精耕细作的农耕方式2.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纷纷进行税制改革,如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
这一时期的改革( )A.巩固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度 B.抑制了土地兼并的发展趋势C.废除了西周以来的井田制度 D.促进了土地私有制度的发展3.西汉桑弘羊主持的盐铁官营,在各郡设盐铁官署,严禁私人生产,“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
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政府增加财政收入的迫切需要。
构成这段文字的是()A.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 B.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C.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 D.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4.有学者研究发现,唐代城市道路功能单纯,主要满足城市交通需要。
到了宋代,城市道路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两旁分布着各种商店,形成繁华的商业街,成为城市生活的中心,道路宽度缩小。
这种情况一直廷续到明清。
这种变化反映了( )A.手工业发展使商业繁荣 B.城市建筑风格的质变C.江南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D.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5.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
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
这反映出当时(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雇佣劳动已经普及C.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6.明朝中后期,福建“多植甘蔗、桑树,耗地已三分之一,烟草之植,耗地十分之六七,粮食虽丰年也不能自给,仰粟于外,上吴越而下广东。
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二中、二十三中、二十八中、十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2017-2018高一第一学期十月联考历史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1. 下表整理自《考工记》中对西周城邑的记述,这表明西周A. 天子严控诸侯与卿大夫B. 建筑礼制突出礼制观念C. 统治者对城邑进行改建D. 对城市进行合理的规划【答案】B【解析】从《考工记》中可以看出,对“王城”“国都”“都城”的城墙高度、道路的宽度都有明确的规定,这体现了西周时期,城市建设中比较重视礼制,故B项正确;A项概念太大;CD项材料总没有体现。
2.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与清明节习俗相关联的制度是A. 禅让制B. 分封制C. 宗法制D. 礼乐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清明节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说明清明节是和血缘有关的节日,故与清明节相关的制度是宗法制度;禅让制是中国统治者更迭的一种方式,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指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分封制度是西周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礼乐制度是西周时期维护宗法分封制度的工具。
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度3.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中讲到周幽王废嫡长子宜臼,立褒姒的儿子为太子,于是诸侯反叛,杀了幽王,拥立宜臼,宜臼即为周平王。
从制度层面看,诸侯反叛的正当理由是A. 周幽王的荒唐B. 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C. 周王室的衰微D. 周幽王破坏了宗法制【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褒姒的儿子并不是嫡长子,而周幽王立其为太子,是破坏了宗法制,所以答案选D。
而ABC并不是制度层面,排除。
4. 许多学者认为,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官僚政治“的最基本特点应该是A. 颁布《秦律》,以法治国B. 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C. 丞相掌握大权D. 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系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考查秦朝的郡县制度。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答题时长:90分钟分值:100 分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2分,共60 分。
)1.右图是陕西米脂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
从图中我们能读出的正确历史信息有()①牛耕在当时得到了推广②铸铁业是当时重要的手工业部门③东汉绘画技术高超④东汉精耕细作技术得到提高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2.史书载:“(东汉)立春之日……京师百官皆衣青衣……施土牛耕人(泥塑的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这一隆重的仪式说明了()A.统治者重视春耕生产B.铁犁牛耕始于东汉C.立春是统治者祭祖之日D.东汉时期制瓷业发达3.“朱门巧夕沸欢声,田舍黄昏静掩扃。
男解牵牛女能织……”该诗句反映出古代中国的经济生产方式是()A.手工作坊B.小农经济C.庄园经济D.商品经济4.《吕氏春秋》:“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与这一历史现象关联最为紧密的图片是()5.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
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
”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A.政府“不抑兼并”B.地主阶级掌握封建政权C.重农抑商政策D.封建土地私有制6.商鞅变法中实行“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措施的最重要意义是()A.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B.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C.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疆界D.扩大了农民的占田份额7.唐人崔融《禁屠议》说:“江南诸州,乃以鱼为命;河西诸国,以肉为斋。
”近代史学家吕思勉说:“而(唐)北方之人,亦未尝不以稻米为美”。
这主要说明了当时()A.农耕文明高度发达B.南北经济的差异与交流C.对外贸易的不断繁荣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8.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水平较高,起到推动作用B.北方人口南迁并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C.南方环境相对稳定D.江南的气候、土壤对农业发展有利9.右图描绘的是我国古代的劳动生产场景,图中题诗为康熙帝所作。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大庆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大庆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选择题、共计50分)1.《管子·乘马第五》在描述农业生产时写道:把土地折算分租,实行分户经营,可以使农民自身抓紧农时。
这样,他们就能晚睡早起,父子兄弟全家关心劳动,不辞辛苦地经营。
这一经济思想A. 推动了租佃关系的确立B. 推行重农的经济政策C. 是在变革生产组织方式D. 是要废除土地国有制2.下表是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表。
这一变化反映了C. 士大夫阶层不断丧失对土地的占有权D. 自耕农阶级在曲折中渐趋发展壮大3.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
均田制的目的是A.抑制土地兼B.促进人口增长C.增加财税收入D.稳定个体小农4.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以后历朝都未实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
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A.小农经济的发展B.租佃关系的盛行C.土地的高度集中D.农业生产水平提高5.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
但当时的手工生产并没有出现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
对“没有出现向机器生产转变”的合理解释应该是A. 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B. 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的积累C. 手工生产产品质量欠佳D. 官营手工业占据主体地位6.史书中关于“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的记载直接反映了景德镇制瓷业A. 规模大,分工极细工B. 与传统官办手工工厂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C. 机器生产形成并发展D. 形成了雇佣和被雇佣的劳资关系7.北宋政府曾专为城市居民单独造户籍,即坊郭户籍,按财产多少分为十等,其税种也多样,比如宅税;地税,指城市店宅地基税,以及临时摊派,这些税种都以货币形式征收。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 坊市制度得到恢复巩固B. 战争频繁影响税收政策C. 中央政府强化人口控制D. 经济发展催生制度调整8.宋《梦粱录》记载:“(中秋节当天)虽陋巷贫窭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大庆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大庆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下图是某考古资料对秦汉时期的墓葬、村落遗址和冶铁遗址出土的铁制农具的统计情况。
该图客观上反映了秦汉时期( )A . 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B . 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C . 官营手工冶铁业发达D . 铁器已得到全面的推广2.西汉惠帝六年规定女子在15岁至30岁之间必须出嫁,否则多征税,此政策被历代王朝所借鉴。
而民间则有“女大三,抱金砖”的婚俗。
这体现了( ) A . 政府鼓励早婚和人口繁衍 B . 民间抵制政府的早婚规定 C . 农业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 D . 多子多福的传统伦理观念3.桑弘羊(西汉武帝时搜粟都尉、大司农)实施“笼盐铁”后,大规模的私营作坊的发展受到限制……地方诸侯的收入大幅度减少。
可见,桑弘羊的措施( )A . 促进了官营手工业的发展B . 遏制了盐铁走私的现象C . 从经济上打击了王国力量D . 稳定了盐铁的价格4.在对手工业者的管理上,南朝开始推行的“轮番上役”的制度被北朝采用,大致每个工匠每年服役2个月,在此基础上,南北朝又差不多推行了雇佣工匠的制度。
这表明( ) A . 官营手工业地位被私营手工业取代 B . 国家对工匠人身控制有所松弛 C . 国家分裂阻碍手工业发展进步 D . 民族融合加强推动了政策调整5.在西汉社会中,“以末致财”的大商人,虽然家资数千万乃至万万,但仍须“用本守之”。
这一现象( )A . 打击了商人的经商热情B . 加速了农民的破产流亡C . 抑制了地方的割据势力D . 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6.16世纪中期,英国大部分的呢绒、德国的金属制品和织物、德法两国的酒、西班牙的羊毛、葡萄牙和意大利来自东方的香料以及波罗的海地区的小麦,都运到尼德兰(荷兰)的安特卫普(港口城市)成交。
黑龙江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黑龙江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西周贵族的等级制从高到低的顺序是A.周王-卿、大夫-诸侯-士B.周王-诸侯-卿、大夫-士C.周王-士-诸侯-卿、大夫D.周王-诸侯-士-卿、大夫2.周王将商代贵族也分封为诸侯,主要目的是A.保护贵族的世袭血统,打破旧有方国的界限B.调合统治阶级内部矛盾C.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D.巩固刚建立的西周政权3.自以为功过三皇,德兼五帝,创立皇帝称号的是A.大禹B.成汤C.周武王D.秦王嬴政4.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A.国家空前统一B.权力高度集中C.君主世袭D.实行郡县制5.秦朝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A.世代相袭B.中央任命C.地方推荐D.考试选拨6.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A.增加税收B.恩泽贵族C.削弱王国D.削夺武将军权7.下列各项中,反映中国古代君权加强、相权削弱的是A.州刺史的设立B.分封制的创设C.三省六部制的完善D.行省制度的创立8.“学而优则仕”“鱼跃龙门”“金榜题名”等术语打上了中国古代哪种制度的烙印A.科举制B.宗法制C.谏议制D.三省六部制9.中国古代科举制开始于A.秦朝B.西汉C.隋朝D.明清10.宋太祖采纳赵普“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建议,其目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B.减轻地方财政负担C.增强地方军事力量D.提高地方行政效率11.北宋设置的既削弱相权又与统兵的高级将领相互牵制的机构是A.三司使B.参知政事C.枢密院D.通判12.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到达顶峰是在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清时期13.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
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其理由最有可能是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B.宰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C.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D.取这一剧名不过是为了哗众取宠14.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体现是①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政治体制②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③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④以维护中央集权的十分细密、苛刻的法律制度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15.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是A.殖民扩张,崇尚武力B.小国寡民,独立自治C.贵族统治,僭主当政D.平等邻邦,睦邻友好16.“陶片放逐法”是雅典维护民主制度的有力武器,它的实行标志着雅典民主制最终确立。
黑龙江省大庆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
黑龙江省大庆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试题说明:1、本试题满分 100分,答题时间 90分钟。
2、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初年,分封在齐国的是A.功臣B.殷商降族C.姬姓亲族D.周原来的附属国2. 我国北方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布局是分居四面的北房、南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
依照古代宗法礼仪观念,长辈应居住在A.东厢房B.西厢房C.北房D.南房3.学者金庸说:“我们民族由于有了严密的继承制度,从而避免了内部的争斗和战争。
一些游牧民族本来很强盛,但往往在关键的时候闹分裂。
父亲死后,他的两个儿子或者三个儿子抢父亲位子。
罗马也有这种情况。
一抢位子,就要打架,就要内乱。
”金庸的观点是A.宗法制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B.宗法制有其积极的历史作用C.分封制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D.分封制有其积极的历史作用4.“春秋争霸”的“霸”是伯的通假字,伯是一方诸侯首领的意思。
可见,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A.推动社会结构转型B.以维持秩序为目C.强化了周王的权威D.本质上是爵位之争5.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
”这主要体现了传统中国A.家国同构观念B.孝敬父母C.中央集权意识D.安土重迁理念6.门阀制造成朝廷重要的官职往往被少数家族所垄断,个人出身对于其仕途的影响大于其本身的才能。
这种现象的根源是A.维护正统的嫡长子继承习俗B.荣辱与共、利益一体的宗族观念C.皇帝统辖百官治下的郡县D.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分封体系7. 关于清朝军机处,不正确的表述是A、军机处工作效率高B、军机处是位于六部之上的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C、军机大臣由皇帝的亲信、重臣组成D、军机处能接触军国机要8. 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行政机关的职权特点。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答案)
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年级6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第小题1.5分,共48分)1.观察下列图片,图中深色部分的扩大反映出()A.美国西部垦殖的扩展B.英国在英法争夺中胜出C.荷兰北美市场的扩大D.法国北美殖民地的扩张2.马克思就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曾指出:“问题并不在于英国是否有权利来征服印度,而在于印度被不列颠人征服是否要比被土耳其人、波斯人或俄国人征服好些。
”下列观点最切合马克思这一论述的是()A.英国有权利征服印度 B.英国侵略印度具有双重作用C.先进文明侵略落后文明值得肯定D.落后文明难以征服先进文明3.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人和所有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
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
1992年,联合同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上述改变()A. 淡化了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历史贡献B. 反映了欧洲文明国际地位的下降C. 忽视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差异性D.充分体现了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4. “亚洲的贸易须在公司自己的武器的保护和威力之卜.始得以驱动和维持,而购置武器的费用又须以贸易利润支付;故贸易不可无作战,作战亦不可无贸易。
”上述荷属东印度公司的言论反映了()A.垄断性的贸易公司参与殖民争夺B.荷兰与中国贸易冲突加剧C.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出现D.荷兰是去了海上霸主地位5.“1760年,猎奴者捕获了西非人彼得斯,将其带到海岸,贩卖给了法国奴隶贩子。
坐贩奴船,渡过大西洋来到了法国殖民地路易斯安那,可能在此地的蔗糖种植园工作。
”上述现象产生的客观影响是()A.增加了西欧国家的劳动力B.使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C.推动了美洲工业化的进程D.给非洲带来了社会进步6.1504 年,人们在葡萄牙里斯本购买的香料价格仅为意大利威尼斯要价的五分之一,威尼斯人被迫廉价出售货物。
黑龙江省大庆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
黑龙江省大庆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据甲骨文记载,商代认为“‘帝’是王的祖宗神,商王是‘帝’的嫡系子孙”。
这反映了商代A. 王权借神权加强统治B. 按血缘亲疏分配权力C. 权力向皇帝高度集中D. 确立了“家天下”制度2.《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占五十三人。
”由此可知,西周分封制的主要依据是A.功绩 B.品德 C.血缘关系 D.才能3.山东素有“齐鲁之邦”之称,这与西周的分封制有关,但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
由政治渊源来分析,关于是“鲁”不是“齐”的原因,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A. 鲁国的历史更为悠久B. 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C. 因孔子收到历代推崇D. 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4.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
这表现在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 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 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5.编钟是我国古代的重要乐器。
春秋之前,王公贵族在家里悬挂编钟是有严格规定的,所谓“王公悬(四边悬挂),诸侯轩悬(三面悬挂),卿大夫叛悬(两面悬挂),士特悬(单面悬挂)”,逾制则会招致杀身之祸。
这反映出当时的社会A. 礼制等级森严B. 宗法色彩浓厚C. 文化生活丰富D. 法律制度严苛6. 秦始皇规定:只有皇帝一人才能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所用的印称“玺”。
这充分体现了A. 皇位世袭B. 统领百官C. 皇帝独尊D. 个人偏好7. 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A. 宣扬托古改制B. 承袭华夏传统C. 突出个人功业D. 标榜君权神授8. 《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
这是指秦朝实行了A.郡县制B.分封制C.井田制 D.宗法制9.西汉初年,刘邦封置诸侯王国,封子弟为王。
2017-2018学年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扫描版含解析
(2)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全国各地税关税卡林立;官吏勒索舞弊;对手工业产品限价收购;对民间手工业进行直接掠夺。影响:阻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强化自然经济,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10分)
(3)工商皆本。背景:工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封建政府重农抑商政策。(6分)
大庆铁人中学高一学年下学期第1次月考
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2分,共60分。)
1~10 DABBD ABBDD 11~20 AACDC BDCDD 21~30 DABCC DBCDD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31.(1)自耕农是封建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是赋税和徭役的保证,自耕农具有较强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6分)
(2)自宋代开始,佃农成为仅次于自耕农的农民群体,在各朝都占有重要地位,靠租种地主土地为主,是地主经济增长的重要保证。(6分)
(3)封建统治的安定依赖于大量自耕农的存在,但是封建政府的剥削和地主阶级的土地兼并又不断地破坏自耕农经济,于是形成了封建社会一个深刻的矛盾。(4分)
(4)有利因素:封建王朝采用奖励垦荒和扶植自耕农的政策。不利因素:农民负担沉重;自耕农难以抵抗自然灾害和土地兼并。(4分)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十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十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1. 周人经过克殷之战和周公三年东征,消灭了许多地方势力,造成了广大地区的权力真空,周得以“制五等之封,凡千百七十三国”。
这说明分封制()A. 以政治权力重构为前提B. 从西周时期开始实行C. 确立周代基本政治原则D. 稳定西周的统治范围【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A项对材料理解错误,分封制得以实行的前提是"周人经过克殷之战和周公三年东征,消灭了许多地方势力,造成了广大地区的权力真空";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开始实行";C项说法错误,西周的主要政治制度除了分封制外还有宗法制和礼乐制度。
D项正确,因为"广大地区的权力真空",而实行分封制,可以有效地管理地方,稳定西周的统治。
故本题答案选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2. 热播电视剧《芈月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芈月的儿子赢稷在位时期,周赧王号令六国诸侯临时组建了一支6000人的队伍,等到了约定出兵的日子,韩、赵、魏自顾不暇,齐国不予理睬,最终勤王不成。
”这一情节充分表明()A. 天子权力开始削弱B. 贵族政治彻底瓦解C. 分封制受到冲击D. 宗法制度遭到破坏【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是诸侯不在勤王,这表明了王室衰微,分封制受到冲击,故C项正确;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此时还没有皇帝,故A项错误;贵族政治彻底瓦解是在北宋,故B项错误;宗法制是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材料没有体现出宗法制,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思维逻辑是“现象——本质”。
本题的现象是“勤王不成”,这反映的实质是王室衰微,分封制受到严重冲击。
3. 战国时期,在众多诸侯国中,居于行政位置上的不再是拥有封地的世袭领主贵族,而是由君主任命、领取俸禄、可随时罢免的国家官吏。
大庆市第十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十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农业方面的成就突出,其主要表现是( )A. 铁犁牛耕的使用B。
曲辕犁的推广C。
经济重心的南移D。
高转筒车的出现2.“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买卖昼夜不绝,夜市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这种情形最早在哪个朝代普遍出现()A. 汉朝B。
唐朝 C. 宋朝 D. 清朝3.“城市"是由“城”与“市”结合为一的产物。
有学者将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演变概括为5个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
下列古代城市,展示了“城区即市区"阶段较早期面貌的是A. 秦都咸阳B. 唐都长安C. 宋代东京D. 明代苏州4.钱穆认为:“正因为土地私有’耕者有其田,才有了自由买卖,才开始兼并,才使贫者无立锥之地。
”这一'观点()A。
揭示了土地兼并产生的根源 B. 反对实行“耕者有其田”C. 提出了土地兼并的解决办法D. 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5.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有()A.保护了民族工业的发展B.赢得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C。
避免了西方的殖民侵略 D。
阻碍了中外民间的贸易往来。
6.《明史•舆服志》记载:“(洪武)十四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
”这主要反映当时明朝政府()A。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B。
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严格管理市场D。
压制纺织业发展7.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描绘了这样一个农民形象:“‘普通'农民大概一半是自耕农,一半兼做佃农.不管怎样,他和他的家人在相隔不远的三四块田地里劳动,带着锄头和镰刀来来回回,主要为他们自己的生存干活……还可以种点卖钱的作物。
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4月)试题-人教版高一全册历史试题
某某省某某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4月)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1.“二月二”这一天是民间传说“龙抬头”的日子,也称为“春龙节”,人们用许多美食祭拜龙王,希望它能够行云布雨,广洒甘霖。
从节日的起源看,形成这一风俗的主要因素是A.某某习俗 B.农业生产C.祭祀祖先 D.纪念庆典2.商朝甲骨文中有卜问天雨、卜禾(谷熟之意)的记载,如“帝令雨足年”。
还有王亲自从事农作的记载,如“王黍于南”等。
这些卜辞说明A.商朝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时期 B.占卜活动主要服务于农业生产C.农业生产是商朝重要的经济活动D.重农抑商政策从商朝开始推行3.有学者分析到中国古代某一土地制度时说:“封建时代,四封之内,莫非王土,食土之毛,莫非王臣,土地为封建贵族所专有。
”这一土地制度是指A.井田制 B.地主私有土地C.君主私有土地 D.均田制4.古代俗语说:“养牛为种田,养猪为过年,养鸡为换油盐针线。
”它反映的经济形式是A.市场经济 B.商品经济C.自然经济 D.计划经济5.秦朝建立后,秦始皇下诏“使黔首自实田”,强调“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鼓励“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这些法令A.刺激了小农经济的产生 B.奠定了秦朝统一的法律基础C.有利于农业、手工业发展D.导致了阶级矛盾激化6.读下表,该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以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 B.注重总结推广农业经验C.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 D.精耕细作模式的形成发展7.李成贵在《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中写道:“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衰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小农”成为“最重要的变量”的原因是A.人口数量较大B .地域分布广泛C.国家赋役的主要承担者 D.封建土地所有者8.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
黑龙江省大庆大庆二中、二十三中、二十八中、十中1718学年度高一第一次联考——历史历史
黑龙江省大庆大庆二中、二十三中、二十八中、十中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联月考高一历史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1. 下表整理自《考工记》中对西周城邑的记述,这表明西周()A.天子严控诸侯与卿大夫B.建筑礼制突出礼制观念C.统治者对城邑进行改建D.对城市进行合理的规划2.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与清明节习俗相关联的制度是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礼乐制3.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中讲到周幽王废嫡长子宜臼,立褒姒的儿子为太子,于是诸侯反叛,杀了幽王,拥立宜臼,宜臼即为周平王。
从制度层面看,诸侯反叛的正当理由是()A.周幽王的荒唐B.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C.周王室的衰微D.周幽王破坏了宗法制4.许多学者认为,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官僚政治“的最基本特点应该是()A.颁布《秦律》,以法治国B.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C.丞相掌握大权D.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系统5.从“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到“秦王扫六合”反映出中国历史一个重要时期。
此时期历史的变化是()A.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B.从诸侯争霸到设置郡县C.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D.从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6.如图是秦阳陵虎符,铜铸,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在_____,左在阳陵。
”发兵,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
上文空缺部分应是()A.太尉B.皇帝C.丞相D.御史大夫7.“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段记功石刻说的是()A.周天子分封天下B.秦始皇统一六国C.汉武帝开拓疆土D.唐太宗贞观之治8.根据所学知识,如图所示表格空白处最合适内容当是()A.禅让制B.分封制C.科举制D.郡县制9.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共同承担政务,其主要目的是()A.提高行政效率B.强化君主集权C.分割宰相权力D.利于集思广益10.宋真宗准备让文武双全且长相俊朗的陈尧咨陪辽使射弓(射箭),并允诺授予他高级武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庆十中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阶段考试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农业方面的成就突出,其主要表现是()A. 铁犁牛耕的使用B. 曲辕犁的推广C. 经济重心的南移D. 高转筒车的出现【答案】A【解析】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说明是当时生产力发展重要体现,故A项正确;B是唐朝时期出现;C是魏晋南北朝开始南移;D是唐朝出现。
2. “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买卖昼夜不绝,夜市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这种情形最早在哪个朝代普遍出现()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清朝【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体现了“坊”即住宅区的商业繁荣;“买卖昼夜不绝,夜市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体现了商业发展突破了空间限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坊市制度被打破是在宋代,故C项正确;AB项坊市制度比较严格,排除;D项晚于C 项。
故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坊市制度的演变【名师点睛】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1、宋代以前的市:(1)在城中特定位置、市和坊严格分开(2)受官府严格控制(3)有时间控制2、宋代的市:(1)打破市和坊的限制(2)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管(3)打破时间的限制(夜市、早市)3. “城市”是由“城”与“市”结合为一的产物。
有学者将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演变概括为5个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
下列古代城市,展示了“城区即市区”阶段较早期面貌的是A. 秦都咸阳B. 唐都长安C. 宋代东京D. 明代苏州【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商业经济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题为材料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
题中的城主要指居住和办公等地点,市指交易场所,“城区即市区”即是指原先的分隔状态被打破,根据史实,到了宋朝才打破时空上的限制,所以C项符合题意。
结合所学,宋代之前对商业活动有严格的限制,排除AB;D不符时间“较早期”的限定。
故选C。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商业经济·宋代的商业活动4. 钱穆认为:“正因为土地私有’耕者有其田,才有了自由买卖,才开始兼并,才使贫者无立锥之地。
”这一'观点()A. 揭示了土地兼并产生的根源B. 反对实行“耕者有其田”C. 提出了土地兼并的解决办法D. 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正因为土地私有”“才有了自由买卖,才开始兼并”可知材料强调土地兼并的根源是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故A正确;B材料不能体现,排除;材料并没有提出解决土地兼并的方法,排除C;材料也不能体现对农民的同情,排除D。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正因为土地私有”“才有了自由买卖,才开始兼并,才使贫者无立锥之地”即可解答。
5. 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有()A. 保护了民族工业的发展B. 赢得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C. 避免了西方的殖民侵略D. 阻碍了中外民间的贸易往来。
【答案】D【解析】从材料来看,“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影响最大的就是贸易领域,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A 选项错误,当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被遏制;C选项并不是最直接的影响;B选项与这一政策的内容不符。
6. 《明史•舆服志》记载:“(洪武)十四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
”这主要反映当时明朝政府()A.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B. 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 严格管理市场D. 压制纺织业发展【答案】B【解析】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
材料的意思是:洪武十四年,命令农民可以穿绸缎、纱、绢、布,而商人只可以穿绢、布,如果农民家中有一成员从事商业,也不得穿绸缎、纱。
从这则材料中可以看出明朝政府对商人的压制即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B符合题意。
材料中并没有提到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只是说允许他穿绸缎和纱,故A错;材料只是说允许农民穿什么,不允许商人穿什么,并不涉及市场相关,故C错;材料无法体现压制纺织业发展,故D错。
7. 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描绘了这样一个农民形象:“‘普通’农民大概一半是自耕农,一半兼做佃农。
不管怎样,他和他的家人在相隔不远的三四块田地里劳动,带着锄头和镰刀来来回回,主要为他们自己的生存干活……还可以种点卖钱的作物。
”这反映了自耕农()A. 在经济上实现了男耕女织B. 依赖于商品经济而生存C. 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自给,部分用于市场交换D. 生活富裕祥和的真实情况【答案】C【解析】从名字上来看,“自耕农”的生产方式是自我耕种,因此经济来源全部来源于自身,只有一部分投向市场,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并不是材料叙述的主要内容;B选项错误,商品经济主要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形式;D选项错误,小农经济是很脆弱的。
8.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这反映了()A. 小农经济生产方式B. 妇女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C. 手工业生产方式D. 农村的商品经济发展较快【答案】A【解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耕织结合”的特点,这种特点就是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主要特点,男耕女织是主要的生产方式,故答案选择A项。
B选项错误,前面一句叙述的是男子的作用;C 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农业;D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商品经济的内容。
9. 有学者认为,从经济近代化的角度来看,明清时期已处在“近代的前夜”。
下列史实能证明这一论点的是()A. 租佃制经营方式已经推广到全国B. 世界贸易中白银一半以上流入中国C. 制瓷冶铁纺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D. 苏州等地丝织行业出现“计日受值”【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近代的前夜指的应是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阶段;明中叶以后,苏州丝织业出现了雇佣关系,这种生产方式具备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故D项正确。
租佃制经营方式已经推广到全国不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表现,排除A。
白银流入中国说明对外贸易中,中国处于顺差,货币经济发展,但与设问不符,排除B。
制瓷冶铁纺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也不具备向近代转变的特征,排除C。
点睛:解决本题分两步走,一是理解“近代的前夜”的内涵,二是紧扣经济近代化的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10. 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的现象。
这表明当时()A. 井田制瓦解B. 均田制受到破坏C. 分封制恢复D. “市”突破空间限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唐代实行均田制和租用调制,唐代后期|“土地卖买”的现象也足以证明均田制其实已经受到破坏,井田制瓦解、分封制恢复、“市”突破空间限制均与材料的主旨无关,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均田制受到破坏11. 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其产品()A. 全部销往海外B. 占据市场大部分份额C. 质量普遍不高D. 主要满足官府需要【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知识的再现再认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不进入市场,主要满足官府的需要,故D项正确,AB项错误;官营手工业的产品质量比较好,技术水平高,故C项错误;12. 1083年成都锦院建立,主要出产四种锦:上贡锦、官诰锦、臣僚袄子锦和广西锦。
由此可以推断()A. 成都是宋代织锦业最发达的地区B. 成都锦院属典型的官办手工业C. 宋代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空前加强D. 宋代已出现新型生产关系萌芽【答案】B【解析】题干中只谈到了成都手工业状况,没有与其他地区进行比较,不能得出成都是宋代织锦业最发达地区,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上贡”“官诰”“臣僚”可以看出蜀锦的用途主要是供皇室和官府使用,符合官营手工业特征,故B项正确;在成都成立锦院,不能说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故C项错误;题干中没有说明在此时有雇佣关系,不能说明已经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故D项错误。
13. 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
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
这一变化反映了()A. 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 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 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 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前中期,朝廷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显然旨在维护专制权威和等级秩序,但是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显然说明冲击等级秩序,故排除B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而是强调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排除A。
朝廷对玉制器皿等规定不是传统伦理,排除C。
材料没有涉及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而是强调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中朝廷饮食器具的变化,运用所学知识可知是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14. 《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当时()A. 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 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 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答案】C【解析】明朝,在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下,人们逐渐改变了原有的义利观,逐利成为风尚,材料也没有涉及当时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问题,A项说法与史实不符。
汉代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故B项错误。
汉初通过“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材料中的“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的现象,故答案选C项。
材料表明富商的发展态势,并未涉及政治权利问题,故排除D项。
【考点定位】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的进步·汉初经济发展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的关键是对材料内容的准确解读。
本题难度不大,首先结合材料内容,判断出D项是无关项。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A、B说法错误。
15. 对比图2与图1,中国古代城市商业活动发生的重大变化是()A. 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被打破B. “草市”盛行,集镇兴起C. 出现了按地域集结的商帮D. 政府对商业活动的监管取消【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旨在考查正确解读图片的能力。
B项出现于南北朝时期,早于图片中的时间“唐”、“北宋”,故排除;C项出现于明清时期,晚于图片中的时间“唐”、“北宋”,故排除;D项的表述与封建王朝厉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史实不符,故排除;由图1中“市”“坊”界限明显,图2中“市”随处可见及“夜市”的出现可知A项的表述与此相符,本题应选A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