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及应用

合集下载

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s l. ie b Ke r s o lme o dn ;e h n e irc v r ywo d :p y rf o ig n a c ol eo ey;d e rfec nrl i ds lcme t i tts l d e ppoi o to ;ol i a e n ;pl et l p o
rueo eiu lp lme n u t e n ra e h we pef in yo trf o ig e s fr d a y ra dfrh rices t es e f ce c fwae l dn ,Th ih ef in yol i lcme t s o s i o ehg fi e c ids a e n c p
( ol e fP t l m E gnei nC iaUnvri erl m,D nyn 5 0 1 hn ) C l g er e e o o u n ier gi hn i syo to u n e t fP e og ig2 7 6 ,C ia
Abt c: cri epol ui datr oy rfr n ,te eh i e hne ircvr( O at sr t Ac dn t t rbe d r ga f l c g h cnq s f n a cdoleo eyE R) f a o gOh ms n n e p me lAi t u oe r e
o y rf o igi ldn h e s eh iu frsd a oy ri fr t ,ted e rf ecn r e h iu n h p lme o dn cu ig teru etc nq eo eiu lp l e oma in h ep poi o t ltc nq ea d te l n m n o l o

聚合物驱采油

聚合物驱采油

聚合物驱采油聚合物驱实际上是把水溶性聚合物加到注水井中以增加注入水的黏度,使油的流淌力量相对提高,从而提高油田采收率。

聚合物驱是一种三次采油方法。

聚合物驱在我国经过多年的矿场先导性试验,取得提高采收率8%~10%的好效果,目前在成功、大庆、大港等油田均已形成了肯定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力量,成为油田新的增储上产措施。

1.聚合物驱油的油藏应具备以下条件目前使用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聚合物存在盐敏效应、化学降解、剪切降解等问题,因此,对油藏地质条件有肯定的要求。

一般认为适合聚合物驱油的油藏应具备以下条件:(1)油层温度不宜过高,最好不超过70℃;(2)地层水和注入水矿化度低,有利于聚合物增黏,一般矿化度应低于10000mg/L;(3)油层渗透率变异系数太大或太小,均不利于提高聚合物驱的效果;(4)油层渗透率应要高和孔隙度应大于25%,如太小也不利于聚合物驱;(5)其它因素,如油层润湿性、地层水的pH值等,也都是聚合物驱必需考虑和讨论的问题。

我国绝大部分油田属于陆相地层,在平面上、纵向上非均质性都非常严峻,地层原油黏度在5mPa·s以上的占90%以上,具有很大的聚合物驱潜力。

据讨论认为,我国适于聚合物驱的储量达43.577亿吨,其中成功油田就有9.74亿吨,可增加可采储量近亿吨,潜力巨大。

2.影响聚合物驱油效率的因素影响聚合物驱油效果的因素许多,也很简单,主要包括油层的非均质性、地层水矿化度、油层温度、井网特征以及聚合物相对分子量和注入量等。

因此设计注聚方案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达到最大经济效益。

3.聚合物驱油动态变化规律聚合物驱油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水驱空白阶段、聚合物注入阶段和后续水驱阶段。

其中,聚合物注入阶段是聚合物驱油的中心阶段。

一般为3~3.5年时间,在此阶段主要任务是实施聚合物驱油方案。

将方案设计的聚合物用量按不同的注入段塞注入油层,同时此阶段的后期也将是增油的高峰期、聚合物驱增油量的50%以上将在此阶段采出。

聚驱后B-PPG与HPAM非均相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聚驱后B-PPG与HPAM非均相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种新 型深 部 液 流 转 向剂 , 具有地 面交联 、 施 工 方
。P P G能 够 吸水 膨 胀 ,
便、 耐 温耐 盐性 好等 优 点
膨 胀后 的颗 粒具 有 弹 性 , 压 力作 用 下 能够 变 形 通 过 孔隙¨ , 在 油 田应 用 中 取 得 了 较 好 的 控 水 增 油 效 果¨ 州J 。胜 利 油 田近 期 研 制 了 一 种 新 型 支 化 预 交
续介质模拟研究 ” ( 编号 : 2 0 1 1 0 1 3 3 1 1 0 0 0 7 )
作者简 介 : 任亭亭 ( 1 9 8 9 一 ) , 女, 硕 士研 究生 , 主要从 事提 高采收率与采油化学方面 的研 究。E ・ m a i l : r e n t i n g t i n g  ̄ 2 1 7 @1 6 3 . C O n l
联 凝胶 颗粒 ( B—P P G) , 在 主链 上 引入 部 分 支 化 链 ,
较 大程 度地 提 高 了 B—P P G悬 浮液 的 黏度 , B—P P G
性剂 驱 、 聚 表 二 元 复合 体 系 驱 、 阳离 子 聚 合 物
驱。 。 j 、 泡沫 驱 J 、 聚合 物再 利 用 等 技术 , 但 存 在 黏
2 0 1 5年 9月
西 安 石 油 大学 学 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J o u na r l o f X i a l l S h i y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任 亭亭, 宫厚健 , 桑 茜, 李亚军, 董明哲
( 中国石油大学 ( 华 东)石油工程学 院 , 山东 青 岛 2 6 6 5 8 0 )

聚合物驱后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聚合物驱后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石 油
与 天

气 化

CHEM I CAL E NG I NEERI NG L & GAS OF OI
聚合 物驱后 油藏 提 高采收 率 技术研 究
张 莉 崔 晓红 任 韶 然
(. 1 中国石 油大学石油 工程 学 院 2 胜利 油田地质科 学研 究院) .
摘 要
根 据 室 内实验 和现场 试验效果 分析 了聚合 物驱后 油藏进 一步提 高原油采 收率的技 术

1 , 5 二元复 合驱 效果 好 于单 一表 活 剂驱 和 单一
聚合物 驱 , 并且其 提 高采 收 率 幅度高 于 表 活剂 驱和 聚合物 驱二者之 和 , 起到 了 1 >2的效果 。 十1
波及体 积的作用 , 协同效果显 著l 。 _ 4 j
1 1室内驱油试 验研究 .
* 基 金项 目: 国家重 大 专 项 高 温 高盐 油 藏提 高 采 收率 技 术 ( o 8 x 5 l ) 2 o z o o 1 的部 分 研究 成 果 。
8 1 / 1 2 / 6 8 mg I 和 0 4 8mg L。
岩 心模 型 : 英砂 充 填 管模 型 , 透 率 10 石 渗 5 0×
1 0 “m 。
驱 油 步 骤 : 心 抽 空 ~ 饱 和 水 一 饱 和 油 一 水 驱 岩 至 含 水 9 ~ 9 一 注 入 表 活 剂 或 聚 合 物 或 二 元 4 5
1聚 合物+ 表 面 活 性剂 驱 潜 力分 析
从 驱油机理 看 , 聚合 物驱主要 是扩大波 及体积 , 从而达 到提高采 收率 的 目的 ] 。聚合物 中加 入表 面活性 剂的 S +P二 元 复合 驱 , 可 发 挥 表 面活 性 既 剂降低 界面张力 、 提高驱油 效率 的作 用 , 可发 挥聚 又 合物在 流度控制 、 防止或减少 化学剂段 塞窜 流 、 扩大

聚合物驱后提高原油采收率对策研究

聚合物驱后提高原油采收率对策研究

二、 聚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技 术对 策
1 .注 聚 后 注 聚 区 整 体 调 剖技 术
经多年注水开发 , 然后采 用注 聚合物驱 油后 , 由于油藏 在平面上和纵向上非均质 现象严重 , 导致在后续水驱的作用 下, 聚合 物溶液沿 大孔 道和高渗 透层突 进 , 致使 部分 油井 由 于采 出的聚合物浓度较高而被迫关井。 对 于注聚后转水驱 的注 水井 , 在优选 调 剖井时 , 还应 考
深 部转 向 , 扩大注入水 波及范 围 , 有效 地改善 注水效 果和提
高采收率 。 目前 国内外进行 深部调剖 主要使用 聚合 物弱凝
胶 和胶态分散凝 胶。这种凝胶强度低 , 主要适用于非均质性 不太强 的油藏 , 以大剂 量注入 进行调 驱。而非均 质性较 强 、 裂缝 发育 、 水窜严重 的油藏 , 要求所用 的调堵剂 具有 一定强 度, 深部调剖注入堵剂量 大 , 注入时间长 , 调堵剂应有合适 的
聚合物推 向地层深部 , 具有深部调剖 的作用 。但是 , 地层大孔道的存在 , 使得后续 注入水 与聚合物一起沿 大孔道 产 出, 聚合物驱 的作用没能很好地发挥 出来 。聚合物驱后仍有 大约 5 % 的地 质储量 留在地下 , 以聚合 物驱不应 是 0 所 油藏开发的最后阶段。文中通过研究 聚合 物驱后 油层 物性的变化特点 , 及对 国内外 油 田聚合物驱后 进一步提高采 收率的现场试验与室内实验结果的调研 、 分析和评价 , 合 目前 现有的技术 储备及攻关 技术 , 结 筛选 出聚合物驱后 进

步提高采收率的技术 对策。 关键词 :聚合物驱 ; 调剖 ;对策 ; 提高采收率
中 图 分 类 号 :T 5 E 37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0 7 8 20 ) 5~05 0 0 6— 6 X(0 7 0 16— 2

三次采油和聚合物驱相关知识

三次采油和聚合物驱相关知识
三次采油和聚合物驱相关知识
目 录
• 三次采油概述 • 聚合物驱技术 • 三次采油技术比较 • 聚合物驱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 三次采油与环境保护
01 三次采油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三次采油是指利用物理、化学或 生物方法,通过改变油藏的能量 状态,提高油田采收率的过程。
分类
根据使用的技术手段,三次采油 可分为热采、气驱、化学驱、微 生物采油等。
热力采油
通过加热油藏,降低原油黏度,提高其流动性,利用温度差驱动原油流向生产 井。
不同三次采油技术的优缺点
蒸汽驱
优点是技术成熟、成本较低、 驱替效率较高;缺点是蒸汽易 挥发、热损失大、对地层热稳
定性要求高。
化学驱
优点是提高流度比效果显著、 适用范围广;缺点是化学剂成 本高、对地层和环境可能产生 影响。
绿色三次采油技术的发展趋势
研发新型环保化学

研发低毒、低污染的化学剂,替 代传统的高毒性化学剂,减少对 环境的危害。
提高采收率
通过技术创新和优化采油工艺, 提高三次采油的采收率,降低采 油过程中的资源浪费。
循环经济与资源化
利用
将采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 资源化利用,实现循环经济和可 持续发展。
THANKS FOR WATCHING
技术原理
热采
利用热能提高油藏温度,降低原油黏度,增 加流动性,便于开采。
气驱
将气体注入油藏,通过气体的膨胀和压缩作 用,将原油驱向生产井。
化学驱
利用化学剂改变原油的流变性,提高采收率。
微生物采油
利用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产物,提高原油的 采收率。
历史与发展
历史
三次采油技术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已成为 油田开发的重要手段。

聚合物驱提高石油采收率的驱油机理

聚合物驱提高石油采收率的驱油机理

1 聚合物驱提高石油采收率的驱油机理聚合物的驱油机理主要是利用水溶性高分子的增粘性,改善驱替液的流度比,在微观上改善驱替效率、并且在宏观上能提高平面和垂向波及效率,从而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以下是水油流度度比的定义式:Mwo=(1)经典的前沿理论认为,降低油水流度比,能够改变分流量曲线。

聚合物驱的前沿含油饱和度和突破时的的含油饱和度都明显高于水驱,这表明聚合物驱能降低产出液含水率,提高采油速度,具有更好的驱替效果;(2)聚合物驱通过改善水驱流度比,可以改善水驱在非均质平面的粘性指进现象,提高平面波及效率;在垂向非均质地层,聚合物段塞首先进入高渗层,利用高粘度特性“堵”住高渗层,使后续水驱转向进入低渗层,增加了吸水厚度,扩大了垂向波及效率。

以下是聚合物驱和水驱的对比聚合物驱和水驱的波及系数(3)聚合物在通过孔隙介质时发生吸附、机械捕集等作用而滞留,改变了聚合物所在孔隙处的渗透率。

被吸附的聚合物分子链朝向流体的部分具有亲水性,能降低水相相对渗透率而不降低油相相对渗透率,即堵水不堵油;同时聚合物的滞留能增加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表明渗流阻力增加,引起驱动压差增大,有利于驱动原来不曾流动的油层,提高油层波及体积。

(4)由于聚合物溶液粘滞力的作用,使得其很难沿孔隙夹缝和水膜窜进,在孔道中以活塞式推进,克服了水驱过程中产生的“海恩斯跳跃”现象,避免了孔隙对油滴的捕集和滞留。

(5)另外,聚合物溶液具有改善油水界面粘弹性的作用,使得油滴或油膜易于拉伸变形,更容易通过狭窄的喉道,提高驱油效率。

2 驱油用聚合物的性能要求通过对聚合物驱油机理的分析,可以知道驱油用水溶性聚合物的性能指标主要是能增加油水流度比,即具有增粘性。

另外,聚合物溶液由于要在地层条件下能通过多孔介质运移传播,并最终被采出地面。

所以还应具有滤过性、粘弹性、稳定性以及无污染性等性能(1)增粘性。

应该尽量获取在较低浓度下就具有较高表观粘度的水溶性聚合物。

聚合物驱阶段提高采收率预测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聚合物驱阶段提高采收率预测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聚 合 物 用 量 与提 高 呆 收 率成 线 性 关 系 ; 在 聚 合 物 驱 的含 水 稳 定 阶段 与含 水 回升 阶段 , 该方法预测精确度较高 , 提 高 采 收 率 绝 对 误 差
为 0 . 0 1 %~( ) . 5 8 %, 相对误差为 0 0 9 % ~6 . 2 4 % 。该 预 测 模 型 能 够 应 用 于 聚 合 物 驱 的 长 远 规 划 与 年 度 规 划 , 也 可 用 于 聚合 物 驱 开 发 调 整 措 施 效 果 评 价 和 确 定 单 井 组 转 后 续 水驱 时机 。
Ab s t r a c t : I n or de r t o p r e di c t t he de ve l op me nt i n de x o f po l ym e r f l oo di ng, a n ew mod e l t o p r e di c t t he po l ym e r v o l u me a n d v a r i a t i o n l a ws o f e nha n c e d o i l r e c o ve r y wa s e s t a b l i s he d by a ppl y i n g a c t u al pr o duc t i o n d a t a, d i s p l a c e me nt c u r v e s a n d e xp e r i e n c e r e gr e s s i o n me t h ods .Wi t h t he a ppl i c a t i on of t hi s m od e l t o 3 9 p ol ym e r f l oo di n g b l o c ks of t he p r i ma r y an d s e c o nd o i l l a y e r s o f a n oi l f i e l d,t he c a l — c u l a t i on r e s u l t s i ndi c a t e d t h a t t he p o l y me r vo l u me s ho ws a l i n e a r r e l a t i on wi t h e nha n c e d o i l r e c o ve r y i n t he s e mi — l o ga r i t h m c oo r d i na t e s

高浓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方法实验研究

高浓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方法实验研究

高浓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方法实验研究作者:阮文学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年第12期【摘要】在油田开发的过程中,聚合物驱是发展较早的提高采收率的方法,目前油田中所使用的聚驱方法较多,大部分在驱后仍有很大部分的原油残留于油田中。

为了提高聚合物驱的采收效果,实际采油过程中可以使用的方法较多,本文简单介绍高浓度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的有关实验,供广大油田开发者参考。

【关键词】高浓度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根据我国的地形特点,目前大多数的油田都位于大陆的沉积地层,这种地质特点决定了油田中的油层具有明显的非均质性,在油田开发的后期,井内的含水量增加极为迅速,这些都会导致驱油过程中聚合物的窜流,从而影响油田整体的采收效果,为了保证油田的采收效率,研究高效的采收方法十分必要。

1 实验研究1.1 物理模型利用高浓度聚合物驱提高采收效率的实验,需要模仿出实际油田中的非均值采油现场,所采用的物理模型选择非均质的岩心管并联,分别对岩心的产出液进行计量。

1.2 实验条件实验过程所采用的原油为脱水原油,实验用水为配置的模拟油田地层水(水型为CaCl2,水质内的总矿化度为20742mg/L),实验室温度为模拟地层温度(60℃)。

1.3 实验程序(1)将模型研磨之后装入岩心夹持的装置内,抽空其内部3小时后注入饱和盐水,并测量其孔隙度的大小。

(2)对经过饱和程序的模型进行恒温处理,恒温时间为12小时,测量其渗透率。

(3)以水进行驱油至模型出口含水在98%以上,即水驱过程结束。

(4)以不同的方案对各模型进行驱油程序,到模型不再出油为止,对整个出油结果进行监控。

2 实验结果及分析进行的探究实验需要以实际的油田采油过程为基础,油田中的油层具有非均质、高温等特点,实验所采用的模型基本能模拟整个地底的采油情况。

在整个驱油过程中采油率受到地层水的矿化度、注入水的矿化度、原油的粘度、注入聚合物的参数等影响,本次实验探究主要研究注入高浓度聚合物驱的相关参数对采油率的影响,实验过程中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对有关的实验结果分析如下:2.1 高浓度聚合物的注入时间对采油率的影响驱油过程经过水驱之后,需要在合适的实际将普通聚合物驱转化为高浓度聚合物驱进行驱油,岩心驱油的实验探究在5个时机注入高浓度聚合物进行驱油的最终采油效果,这5个时间分别是水驱技术后(聚驱前期)、普通聚驱后含水率首次降至80%上下时(聚驱中前期)、普通聚驱后含水率降至最低时(聚驱中期)、普通聚驱后含水率再次升至80%上下时(聚驱中后期)、普通聚驱含水率达98%时(聚驱后期)。

国内外聚合物驱油应用发展与现状

国内外聚合物驱油应用发展与现状

国外聚合物驱油应用发展与现状一、聚合物驱油机理聚合物驱(Polymer Flooding)是三次采油(Tertiary Recovery)技术中的一种化学驱油技术。

聚合物有两种驱油机理,一是地层中注入的高粘度聚合物溶液降低了油水流度比,减小了注入水的指进,提高了波及系数(图1和图2),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1-6]。

二是由于聚合物溶液属于非牛顿流体,因此具有一定的粘弹性,提高了微观驱油效率[7-13],从而提高采收率。

常使用两种类型的聚合物[14],一种是合成聚合物类,如聚丙烯酰胺、部分水解的聚丙烯酰胺等;另一种是生物作用生产的聚合物,如黄胞胶。

在长达30 年的聚合物驱室研究和现场试验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聚合物是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和生物聚合物黄胞胶两种。

由于生物聚合物黄胞胶的价格比较昂贵且易造成井底附近的井筒堵塞,除了在高矿化度和高剪切的油藏使用外,油田现场都使用人工合成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作为聚合物驱的驱剂。

图1 平面上水驱与聚驱示意图图2 纵向上水驱与聚驱示意图二、国外驱油用聚合物现状及发展趋势2.1国外驱油用聚合物的发展由于经济政策和自然资源的原因,国外对聚合物驱油做了细致的理论及实验研究,但未作为三次采油的主要作业手段。

驱油用聚合物的理论自80年代成熟以来,并未有较大突破,而其发展主要受限于成本因素。

理论上,在油气开采用聚合物中,可以选用的聚合物有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丙烯酰胺与丙烯酸的共聚物、生物聚合物(黄胞胶)、纤维素醚化合物、聚乙烯毗咯烷酮等[15]。

但己经大规模用于油田三次采油的聚合物驱油剂仅有HPAM和黄胞胶两类。

人工合成的驱油用聚合物仍主要以水解聚丙烯酰胺为主。

已产业化的HPAM产品包括日本三菱公司的MO系列,第一制药的ORP系列,三井氰胺的Accotrol系列;美国Pfizer的Flopaam系列,DOW的Pusher系列;英国联合胶体的Alcoflood系列;国SNF的AN系列HPAM聚合物。

提高采收率的原理及方法

提高采收率的原理及方法
5.1.3 聚合物及其溶液性质评价
3.聚合物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参数
(3)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的主要影响因素 ① 分子量的影响
分子量↑水动力半径↑ → 视粘度↑ 阻力系数↑↑ 分子量↑机械捕集量↑ →残余阻力系数↑
特别注意:
分子量↑ 剪切降解↑ → 到达油藏深部的聚合物分子 量大大降低
分子量↑ 滞留损失↑ → 到达油藏深部的聚合物浓度 大大降低
第五章
第一节 聚合物驱
5.1.3 聚合物及其溶液性质评价
3.聚合物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参数
(3)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的主要影响因素 ④ 矿化度的影响 矿化度↑ 聚合物分子卷曲↑有效水动力学直径↓ 聚合物溶液的视粘度↓↓ 阻力系数降低↓↓
第五章
第一节 聚合物驱
5.1.2 聚合物溶液主要驱油机理
提高微观驱油效率 早期的观点:聚合物驱只能扩大波及体积,不能提高微观驱
油效率。 近期研究结果:聚合物驱不仅能扩大波及体积,而且可以提
高微观驱油效率。
第五章
第一节 聚合物驱
5.1.3 聚合物及其溶液性质评价
1.产品检测项目
① 外观——样品的颜色、状态。 ②固含量 ——一般聚合物干粉的固含量应在90%以上,胶 状聚合物的固含量在30%左右。 ③ 颗粒粒径——一般粒径小于150μm或大于1000μm的颗 粒含量均应低于或等于5%。 ④不溶物含量 ——一般规定不溶物含量小于或等于0.2%。 ⑤ 水解度——水解度是指羧基的链节在聚合物链节中所占 的百分数。水解度增大,聚合物溶液表观粘度增大
强的粘弹性。 ③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使用的聚合物与油层水及注入水中
的离子不发生化学降解。对于生物聚合物,受细菌的影响应尽 可能小。
④良好的剪切稳定性——聚合物溶液在油藏孔隙中流动时, 不会因为剪切而大幅度地降解

sy∕t 6576-2016用于提高石油采收率的聚合物评价方法

sy∕t 6576-2016用于提高石油采收率的聚合物评价方法

sy∕t 6576-2016用于提高石油采收率的聚合物评价方法1. 引言1.1 概述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为提高石油采收率而使用聚合物作为驱油剂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

聚合物可以增加原油和水之间的黏度,提高原油在储层中的流动性,从而增加石油的采收率。

因此,评价聚合物在提高石油采收率方面的性能表现是关键。

本文将详细介绍sy∕t 6576-2016标准中用于评价聚合物的方法。

该标准对于测量和评估聚合物在提高石油采收率过程中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一系列实验参数和测试方法的规定,该标准为评估不同类型、不同特性聚合物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提供了良好依据。

1.2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传统易开采主力油田逐渐衰竭,提高石油采收率成为当今国内外石油工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目前,已经发展出许多技术手段来改善石油采收率,其中聚合物驱替技术被广泛应用和发展。

自从聚合物驱替技术首次提出以来,众多研究人员对于不同类型的聚合物在提高石油采收率中的作用机理和评价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

因此,文中将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通过分析sy∕t 6576-2016标准所规定的方法,探讨如何全面评价聚合物在提高石油采收率方面的性能表现。

1.3 研究意义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系统地阐述sy∕t 6576-2016标准所规定的聚合物评价方法,来推动聚合物驱替技术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与发展。

具体而言,该标准可以帮助科研人员、工程师和决策者更好地了解聚合物在提高石油采收率方面的作用机理和评估方法。

通过深入剖析sy∕t 6576-2016标准中关于聚合物种类、评价参数和测试方法的要求,在聚合物选用及实际应用过程中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可行性建议。

同时,本文还将探讨最佳实践和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聚合物驱替技术在提高石油采收率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

2. sy/t 6576-2016标准概述2.1 标准内容sy/t 6576-2016标准是一项针对聚合物用于提高石油采收率的评价方法的规范。

用聚合物驱油提高稠油砂岩油藏采收率

用聚合物驱油提高稠油砂岩油藏采收率

用聚合物驱油提高稠油砂岩油藏采收率谌华山1,张龙胜2(1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430074;2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湖北潜江433123) [摘 要] 聚合物驱油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方法之一。

我国具有注聚合物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有利条件。

目前,我国主要油区应用聚合物驱油提高采收率的矿场试验,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

但要大规模转入工业性推广应用,还要注意利用和创造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特别应注重聚合物货源问题、产出油的处理问题、提高经济效益问题,以及综合经济评价问题等等。

[关键词] 稠油砂岩油藏;聚合物驱油;渗透率;原油采收率[中图分类号] TE3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301X(2005)06-0040-(03) 通过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方法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

提高稠油砂岩油藏采收率的方法主要有热力采油和注聚合物驱油。

从驱油机理和矿场应用效果来看,这两种方法技术比较成熟,试验效果明显。

我国1965年开始在新疆油区克拉玛依油田黑油山浅层进行蒸汽吞吐热力采油试验,随后又在辽河油区、胜利油区、河南油区对稠油砂岩油藏进行热力采油试验,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注聚合物驱油在美国始于20世纪50年代,70年代进行了矿场试验,采收率可提高8.6%,在前苏联阿尔兰(Arlan)油田、加拿大霍斯弗莱湖(Horsefly Lake)油田和法国沙特伊尔埃纳达(Chateare2 nard)油田进行的工业性矿场试验,采收率可提高6%~17%。

我国大庆油区于1972年开始进行注聚合物驱油提高采收率矿场试验,目前已在胜利油区、大港油区、辽河油区和河南油区广泛进行该试验,取得良好效果;同时,在注聚合物驱油机理研究,调整注入剖面技术和矿场实践经验方面也有所创新和发展。

1998年,江汉油田跨油区开发的胜利油区八面河油田稠油砂岩油藏进行了注聚合物驱油提高采收率的矿场试验,已见到降水增油效果。

普通稠油油藏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研究与实践——以孤岛油田B21单元为例

普通稠油油藏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研究与实践——以孤岛油田B21单元为例

第28卷第6期油气地质与采收率Vol.28,No.62021年11月Petroleum Geology and Recovery EfficiencyNov.2021—————————————收稿日期:2021-05-12。

作者简介:张娜(1986—),女,山东垦利人,高级工程师,硕士,从事化学驱提高采收率研究。

E-mail :***************************。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胜利油田特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技术”(2016ZX05011)。

文章编号:1009-9603(2021)06-0101-06DOI :10.13673/37-1359/te.2021.06.013普通稠油油藏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研究与实践——以孤岛油田B21单元为例张娜,元福卿,魏翠华,赵方剑,李菲菲,岳静,李硕轩,王毅(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5)摘要:普通稠油油藏水驱开发面临原油黏度高、指进严重且采收率低的问题,亟需转换开发方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

以孤岛油田B21单元普通稠油油藏为目标区,通过数值模拟,建立了不同原油黏度油藏聚合物驱的驱替相与原油合理黏度比界限图版;通过室内增黏实验,确定目标区适用的聚合物质量浓度界限;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优化确定聚合物最佳注入浓度;结合物理模拟实验,优化高低浓度交替注入方式,相同聚合物用量下可更大幅度提高采收率;考虑开发效果和经济性两方面指标,制定了不同原油价格和不同聚合物价格下聚合物经济极限用量界限图版,对普通稠油油藏聚合物驱持续经济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现场应用结果表明,截至2021年7月,日产油量由285t/d 最高上升至441t/d ,最大升幅为156t/d ,综合含水率由89.1%最低降至76.2%,最大降幅为12.9%,已累积增油量为61.4×104t ,已提高采收率达7.0%,降水增油效果显著。

关键词:稠油油藏;聚合物驱;数值模拟;提高采收率;原油黏度;孤岛油田中图分类号:TE357.46+1文献标识码:A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enhanced oil recovery by polymerflooding in ordinary heavy oil reservoirs :TakingBlock B21,Gudao Oilfield as an exampleZHANG Na ,YUAN Fuqing ,WEI Cuihua ,ZHAO Fangjian ,LI Feifei ,YUE Jing ,LI Shuoxuan ,WANG Yi(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Shengli Oilfield Company ,SINOPEC ,Dongyi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57015,China )Abstract :The water-flooding development in ordinary heavy oil reservoirs faces the problem of low oil recovery due to highcrude oil viscosity and serious fingering.It is urgent to change the development method to further enhance oil recovery.Tak⁃ing the ordinary heavy oil reservoirs in Block B21,Gudao Oilfield as the target area ,through numerical simulation ,we es⁃tablished the boundary chart of the reasonable viscosity ratios between the displacing phase and crude oil for polymer flood⁃ing in reservoirs with different crude oil viscosity.Through indoor viscosity-increasing experiments ,we determined the polymer concentration limit applicable to the target area.Then numerical simulation was conducted to optimize and deter⁃mine the best polymer injection bining physical simulation experiments ,we optimized the alternate in⁃jection method of high and low concentrations ,thereby greatly improving oil recovery under the same polymer usage.Con⁃sidering development effect and economic efficiency ,the usage chart of economic limits under different crude oil and poly⁃mer prices was formulated ,which can significantly guide the economic and efficient development of polymer flooding in or⁃dinary heavy oil reservoirs.Field applic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as of July 2021,the daily oil production has witnessed a maximal increase of 156t/d from 285t/d to 441t/d ,and the composite water cut has seen the largest decrease of 12.9%from 89.1%to 76.2%.The cumulative oil increment was 61.4×104t ,and the oil recovery has improved by 7.0%,achieving an obvious effect of oil production increase and water cut decrease.Key words :heavy oil reservoirs ;polymer flood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enhanced oil recovery ;crude oil viscosity ;Gudao·102·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21年11月Oilfield胜利油区稠油油藏资源丰富,随着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产油量递减加快,常规水驱开发效果不理想、采收率较低,采用热采方法时热损失严重,成本急剧增加[1]。

聚合物驱油技术应用研究

聚合物驱油技术应用研究

聚合物驱油技术应用研究摘要:在油田开采过程,开采到高含水区时,无论是开采技术指标,还是开采经济指标都会发生变化。

利用聚合物驱油能够将原油采收率有效提升,因为聚合物本身具有流变特点,兼具粘弹性,流动过程可以增加对油膜的携带能力。

下文简要介绍常见的聚合物,分析聚合物驱油应用原理,并对其具体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聚合物;驱油技术;应用引言:石油属于国家发展重要能源之一,在开采量不断增加的背景下,油井内部含水率不断增加,导致产油能力下降,随着基建投资也不断提升。

因此,怎样使用经济的手段对于开采区剩余石油进行开采需要相关人员着重思考。

聚合物驱油属于高采收率技术之一,使用过程将驱替液黏度增加,控制被驱液流速,进而提高洗油效率。

对比而言,水驱油采收率通常能够达到40%,聚合物驱油采收率能够达到50%。

因此,研究该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油田开采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一、常用的聚合物类型可使用天然黄胞胶材料作为聚合物驱油,此类物质虽然粘性强,颗粒稳定,因为凝胶强度相对较弱,因此可能对于长期冲刷的耐力较弱,在调剖、采油等环节应用需要进行改善。

还可使用聚丙烯酰胺这类物质作为聚合物,分为胶体、胶乳、粉状物质,还可以利用其离子形式,通常油田利用粉状阴离子。

酯类化合物组成结构包含酰胺基官能团,兼具烯烃、酰胺等功能结构,利用过程可能出现降解类型化学反应,还可能出现生物降解和机械剪切等反应。

若分子量高,那么物质浓度大、水解度低、矿化度低、黏度大。

除此之外,还有梳形抗盐类聚合物和疏水缔合聚合物也较为常用。

二、聚合物的驱油原理介绍聚合物驱油主要是向油井当中注入高黏度流体,进而对于油藏内水油等物质流速比进行调节。

从微观角度分析,利用该技术可以将水流流速之比加以改善,对于其体积扩大也有影响。

若水油流速比超过1,则表示水流能力比原油强,水流出现“指进”现象,使得波及系数会下降,难以将原油驱替出来。

此时,可将聚合物添加至水中,降低其渗透力,并将其黏性提升,控制水的流动性。

第十一章.化学驱提高采收率

第十一章.化学驱提高采收率


Carreau
1
2
0
n 1
2
—极限剪切粘度;
n-1——剪切变稀区直线斜率; ——流变性转变参数,第一牛顿 区向剪切变稀区转变时对应的剪 切速率的倒数。
在Carreau中当»,0 » 时的极限情况 应用于较宽范围内的
通常取溶剂粘度
部分孔隙体积所占岩石总孔隙体积的百分数 .
三、聚合物驱油室内评价
3.聚合物的滞留和不可入孔隙体积 测定方法:
确定聚合物IPV和RPV的方法按注入聚合 物段塞的数量可分为两种:
单段塞法 双段塞法
三、聚合物驱油室内评价
单段塞法
在岩芯充分饱和模拟地层水的基础上,注入一个浓度为C0的聚合物段塞, 再用模拟地层水进行后续水驱至出口端聚合物浓度远小于C0。因只向岩芯中注 入一个聚合物段塞,因此叫单段塞法。假设注入聚合物段塞体积为j个PV,岩 芯中残余油饱和度为Sor,浓度剖面曲线如下图所示:
( CH2
CH )n CONH2
( CH2 CH )( CH2 CH ) x n-x COO_ CONH2
主链为碳氢链 分子链上的-COO-在水中易溶解,且羧基之间有静电斥力,水中 分子链较伸展,使其增粘性好;另外羧基带负电,故在砂岩表面吸附 较少,因此,最适合于流度控制。
一、驱油用聚合物
1.常用聚合物——生物聚合物黄胞胶Xanthan
物驱油有重要贡献,其意义在于不增加聚合物
浓度(不提高使用成本)的条件下,利用聚合
物溶液的粘弹性能够提高微观驱油效率,利用 滞留聚合物分子的粘弹性能够进一步降低岩石 渗透率,粘弹性越强,对驱油越有利。
二、聚合物溶液特性
4.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测试方法

渤海油田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及应用

渤海油田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及应用
尽 可能 短 的时 间 内提 高采 出程 度 , 节 约 大 量 水 资 并 源, 以及减少 生产 污水 造 成 的环 境 污染 。 因此 , 海 在 上 油 田提前 注 聚提 高采 收率 , 无论 是 在 技 术 领 先性 还 是在 经济 有效性 上 , 极具 实施价 值 。 都 ]
种 向 油 藏 中 注 入 水 溶 性 聚 合 物 溶 液 的 驱 油 方
相近 : 层 埋深 浅 、 储 成岩 差 、 结 疏 松 、 隙度 大 、 胶 孔 渗
模 工业 应用 阶 段 , 水 驱 采 收率 4 % 的 基 础 上 , 在 2 实 施 聚合 物驱后 采 收率 又提 高 了 1 % , 最 终 采 收率 2 使
达到了 5%, 5 吨聚合 物增 油量 达 到 了 1 0 5 。 2 ~1 0t
透率 高 ; 原油粘 度 高 、 度大 、 密 胶质 沥 青含量 高 ; 向 纵 上层 系 多 、 渗透 率级 差大 、 均质 严重 ; 非 采用 3 ~4大
段管 内砾 石充填 防砂完 井 ; 用注 水 开发 , 驱 采 收 采 水
率 为 1 %~2 % 。 8 5
渤 海 油 区油 田 目前还 未 到 高 含水 期 , 果 按 照 如
周 守为 韩 明 向 问陶 张 健 周 薇 姜 伟
( .中 国 海 洋 石 油 总 公 司 ; 2 中海 石 油 研 究 中心 ) 1
摘 要 在我 国海 上油 田 实施 聚合 物 驱提 高采 收 率是一 项 具 有 战略 意 义 的举 措 , 于海 洋石 油的 对 发展 具有 重要 意 义 。在 海上 油 田 实施 聚合 物驱技 术面 临三 大挑 战 : 乏淡水 资 源 , 规聚 合物 不能 缺 常 满足 要 求 ; 海上平 台空间有 限 , 对注 聚设备 有特 殊要 求 ; 网、 井 井距 和层 系调 整 困难 。文 中介 绍 了针 对 渤海绥 中 3 — 61油 田开展 的 聚合物 驱 室 内研 究 和矿 场 试 验 的情 况和 效 果 。聚合 物驱技 术在 绥 中 3— 61油田的 成功 实施 实现 了三 个重要 突破 : 首 次在 国 内海 上 油 田 开展 了聚 合 物 驱矿 场试 验 ; ① ② 率 先 以疏水 缔合 聚合 物作 为驱 油 剂进 行 矿 场 使 用 ; 取 得 了单 井 聚合 物 驱 试 验 显 著 的增 油效 果。 ③ 实践表 明该 项技 术在 海上 油 田 目前 生产 条件 下 实施是 可行 的 , 于海 上 油 田聚 合 物驱 技 术 0 6 1 5m, 3 . 2×1 , 0 m3 原始 地 质

科技成果——聚合物驱后油藏非均相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科技成果——聚合物驱后油藏非均相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科技成果——聚合物驱后油藏非均相复合驱提
高采收率技术
技术开发单位
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
适用范围油气开发
成果简介
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由PPG、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组成。

一方面,PPG具有液流转向、变形通过能力,与聚合物复配可实现均衡驱替、进一步扩大波及体积的作用;另一方面,发挥表面活性剂大幅度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作用,提高洗油效率;同时通过PPG、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三者协同作用,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

工艺技术及装备
1、粘弹性颗粒驱油剂合成技术;
2、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设计技术;
3、非均相复合驱模拟技术;
4、非均相复合驱矿场见效评价技术。

市场前景
该研究成果突破了高含水、高采出程度油藏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瓶颈,已在聚合物驱后油藏推广地质储量1.04亿吨,增加可采储量869万吨,提高采收率8.3%,资源化利用污水1.2亿方,实现污水零排放。

适合于非均相复合驱的资源量15×108t,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8个百分点,可增加可采储量1.2亿吨,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及应用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教师:2011年6月2日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及其应用前言聚合物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三次采油方法。

综述了聚合物驱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分析了聚合物驱的驱油机理。

介绍聚合物驱油的的方法以及在现实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驱油机理驱油方法应用石油是重要的能源化工原料,有“工业血液”之称,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要求石油工业提供越来越多的石油产品。

世界各国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石油产量的需求,一方面加强勘探寻找新储量,一方面努力提高已开发油田的采收率,积极进行3次采油的探索与应用。

通过注入驱油剂来开采油层的残余油为强化采油(Enhanced oilRecovery,简称EOR或Improved oilRecovery,简称IOR),又称3次采油(Tertiary oil Recovery),可使采收率提高到80% ~85%。

聚合物驱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提高原油采收率的3次采油方法,它能在常规水驱开采后期,使油藏采收率再提高8%左右,相当于增加四分之一的石油可采储量。

我国对聚合物驱提高油田采收率技术极为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理论技术攻关和现场试验,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特别是“七五”“八五”“九五”科技攻关及国家973项目的研究,大大促进了聚合物驱油技术的发展。

自1996年聚合物在大庆、胜利、大港等油田大规模推广应用以来,形成了1000×104t的生产规模,为国家原油产量保持稳中有升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以大庆油田为例,截止到2003年12月,已投入聚合物驱工业化区块27个,面积321.36km2,动用地质储量5.367×108t,投入聚合物的油水井5603口,累积注入聚合物干粉46.89×104t,累积产油6771.89×104t,累积增油2709.67×104t。

2003年,工业化聚合物驱全年产油1044.4×104t。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以其规模之大,技术含量高,居世界领先地位,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1、聚合物驱概述聚合物驱(Polymer Flooding)是指在注入水中加入少量水溶性高分子量的聚合物,增加水相粘度,同时降低水相渗透率,改善流度比,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

它的机理是所有提高采收率方法中最简单的一种,即降低水相流度,改善流度比,提高波及系数。

一般来说,当油藏的非均质性较大和水驱流度比较高时,聚合物驱可以取得明显的经济效果。

2、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原油采收率是采出地下原油原始储量的百分数,即采出的原油量与原始地质储量的比值,它取决于驱油剂在油藏中波及体积和驱油效率。

聚合物驱不仅可以提高波及系数,而且还可以提高水波及域内的驱油效率。

其提高驱油效率的机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本体粘度使聚合物在油层中存在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增加,是驱替水驱未波及残余油和簇状残余油的主要原因。

对于渗透率相近的人造岩样,分别水驱至残余油状态(含水98% ),用相同粘度的甘油、聚合物溶液分别驱替0. 6 PV后,继续用水驱至残余油状态,驱替过程中测量岩样两端的压差。

测定结果表明,聚合物驱时岩样两端的压差远高于甘油驱时岩样两端的压差。

这是由于聚合物溶液是粘弹性流体,不仅增加了驱替相的粘度,降低油水粘度比,而且由于聚合物在岩石中的滞留,引起了水相渗透率的下降,因而残余阻力系数>,l使油水流度比进一步降低。

而甘油是粘性流体,只能通过增加水相粘度,使油水流度比下降。

所以,尽管两者的粘度相同,但驱油效率却不同。

而且聚合物驱对甘油驱替不出来的细喉道中的残余油,也有一定的驱替效果。

由此可见,聚合物溶液不仅有粘性作用,而且还有部分弹性作用。

(2)、界面粘度使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粘滞力增加,是驱替膜状、孤状残余油的主要机理。

由于聚合物溶液与残余油之间的界面粘度远远高于注入水与残余油间的界面粘度值,聚合物溶液粘度的增加,是由于聚合物分子中含有许多亲水基团,这些亲水基团在聚合物分子外形成的“水鞘”,增加了相对移动的内摩擦力。

同时,上述基团在水中解离,产生许多带电极性相同的链节,这些链节互相排斥,使聚合物分子线团在水中更加伸展,因而有更好的增粘能力。

因此,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内的渗流过程中,其粘度值要比用粘度计测量的视粘度高许多倍。

综上所述,聚合物溶液作用在残余油表面的粘力远远大于水在其上的粘滞力,因此,聚合物能够部分孤岛状残余油和膜状残余油驱走。

(3)、聚合物的粘弹性同样对提高驱油效率有很大帮助。

柔性聚合物分子在应力作用下将产生形变,其弹性又会使其恢复、收缩。

因此,当具有粘弹性的柔性聚合物溶液通过多孔介质时,既存在着剪切流动,也存在着拉伸流动。

特别是聚合物分子在流经孔道尺寸变化处时,聚合物分子就受到拉伸而表现出弹性。

这种特性使进入盲端孔隙的聚合物溶液,具有与流动方向垂直、指向连通孔道的法向力。

正是在上述聚合物溶液粘弹性的作用下,才使得聚合物溶液能够进入盲端中驱油。

由此可见,聚合物驱油技术,既能扩大波及系数,也能提高驱油效率,在开采特高含水油层中能很好的形成油墙,大幅度增加产油量,提高原油采收率。

3、常见驱油聚合物[1]、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酰胺是丙烯酰胺(简称AM)及其衍生物的均聚物和共聚物的统称,工业上凡含有50﹪以上的AM单体的聚合物都泛称为聚丙烯酰胺。

聚丙烯酰胺是一种线型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高(105~107),水溶性好,是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品种之一。

1893年有Mourell 用丙烯酰氯与氨在低温下反应制得,1954年首先在美国实现商业化生产,用于铀矿工业,从铀盐水溶液中除去微小杂质。

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生产聚丙烯酰胺,主要用于净化电解用的食盐水,当时生产规模很小,直到1979年,由于石油开采工业的需要,其产量才大幅度增长,在石油开采的钻井、固井、完井、修井、压裂、酸化、注水、堵水调剖、三次采油作业过程中,都要用到聚丙烯酰胺,特别是钻井、堵水调剖、三次采油领域应用更为广泛。

[2]、黄胞胶黄胞胶是一种由假黄单孢菌属发酵产生的单孢多糖,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水溶性多功能生物高分子聚合物。

相对分子质量一般在(200~600)×104。

1940年美国农业部研究院北部地区研究中心开始从事对黄胞胶的研究,1959年开发成功。

1960年首先由美国Merck和Kelco分部进行小规模生产,1961年正式商业化生产,是微生物多糖中用途最广,最先生产的品种。

黄胞胶自1961年由美国Kelco公司投入工业化生产以来发展迅速。

黄胞胶的溶胶分子能形成超结合带状的螺旋共聚体,构成脆弱的、类似胶的网状结构,以致能支持固体颗粒,液滴和气泡的形态,具有良好的曾粘性、假塑性、颗粒稳定性。

对人、畜均无毒,可以食用,被广泛用于食品、医药、石油开采、陶瓷、印染、造纸、轻纺、水处理、选矿以及炸药等20多个行业中,作为稳定剂、增稠剂、乳化剂、悬浮剂和絮凝剂等。

在石油开采行业中,黄胞胶用于钻井液,对防止井喷等有明显的作用,其应用被称为20世纪70年代钻井液技术的最新成就之一,黄胞胶还可用于完井、修井、压裂液、堵水调剖和三次采油。

河南、华北、大港油田采用黄胞胶进行用于完井调剖作业,发现初期效果很好,但是黄胞胶的弹性差,残余阻力系数小,驱油效果比聚丙烯酰胺效果差,更容易产生生物降解作用,因此,目前堵水调剖剂和三次采油基本上都使用聚丙烯酰胺。

黄胞胶的应用也在发展中,为了提高黄胞胶的生物稳定性,可以采用甲基化的方法,为了提高其耐温、耐盐能力,可以采用控制乙酰化和丙酮酰化的方法。

[3]、梳型抗盐聚合物梳型抗盐聚合物是一种改性的聚丙烯酰胺,由于增粘性能与普通聚丙烯酰胺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称为油田三次采油新一代的高效驱油剂。

为了解决普通聚丙烯酰胺抗盐性能差的问题,1999年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采油工程研究所首先提出了三次采油用梳型聚合物分子设计思路,根据这一思路,通过丙烯酰胺与新型功能单体AHPE的共聚得到梳型抗盐聚合物,梳型抗盐聚合物由于在聚丙烯酰胺分子链中插入AHPE单体,高分子的侧链同时带亲油集团和亲水集团,通过亲油集团和亲水集团的相互排斥及亲水集团之间的相互排斥,高分子链在水溶液中排列成梳子形状,聚合物在盐水中的分子内和分子间卷曲减少,增稠盐水的能力提高了50﹪以上。

[4]、疏水缔合聚合物4、聚合物驱油藏工程的方法[1]、聚合物的注入时机所谓的注入时机就是指油田的综合含水是多少时,实施聚合物驱的效果最佳,一般认为,聚合物驱是一种改善水驱的方法,它只起到缩短油田开发年限的作用,节约注水和产出水,因此,聚合物的注入时机,(以油藏综合含水率为指标)与增加采收率的幅度无关,只是含水低时注聚合物节约的注水量多,而进入高含水时再注聚合物,节约的注水量少。

但室内物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虽然聚合物的用量不同,但转注聚合物时含水越高,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越低,而转注聚合物时含水较低时,聚合物驱最终采收率也较高。

表室内试验注入时机对驱油效果的影响矿场试验结果表明也认为,聚合物的注入时机对增加采收率的幅度有明显的影响,根据国外从1964年到1981年期间所进行的185个矿场试验,其中有29个试验提供了聚合物驱有价值的资料,由于聚合物驱开始的时间不同而其成功的比例有很大的差异,在接近一次采油末期便开始的16个试验中,有12个或得成功;在二次采油阶段期间开始的7个试矿场试验结果表明聚合物的注入时机对提高采收率的幅度有明显的影响。

[2]、聚合物驱的层系划分聚合物驱改善了油层纵向非均质性,调整了油水层剖面,扩大了波及体积,提高了原油采收率。

对于正韵律沉积的油层,注水开发中,由于重力作用的影响,使注入水在砂体内下部层段窜流,导致波及及体积难以达到较高值,在聚合物驱情况下,由于水相具有较高的粘度,使得由重力引起的层段窜流量减少,减少了重力的影响从而起到增大波及厚度的作用,这一情况已被大量的聚合物驱矿场试验所证实。

主要表现在:油井产出水矿化度发生明显变化,而且增产的油量随注水井的渗透力变异系数(变化范围在0.5~0.8之间)的增大而增加。

油藏注水开发和聚合物驱的对比表明,聚合物驱对油层内调剖作用是显著的。

同样,聚合物也可以大大改善层间的非均质性。

聚合物驱矿场实施的吸水剖面和取心井资料表明,不同渗透率的油层间吸水量比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高低渗透层间吸水量差异大大缩小,油层水淹厚度明显增加。

综上所述,在多油层砂岩油藏进行聚合物驱的过程中,层间矛盾和层内矛盾不像水驱那样突出,相反,这些矛盾大都得到了缓解。

数值模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油层物性和流体性质及注入聚合物段塞浓度一定的条件下,聚合物增加采收率的幅度与油层厚度有关,当厚度超过10m后,其增加采收率的幅度明显变小,多层注聚合物能充分发挥聚合物溶液的调剖作用,改善层间运动状况,效果好于单层注聚合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