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秋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 24《司马光》司马光与《资治通鉴》相关阅读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从《资治通鉴》看司马光礼制思想

从《资治通鉴》看司马光礼制思想

从《资治通鉴》看司马光礼制思想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目的是为了供人主备要,因此,他除了在史论中表述历史史观,也参杂了个人的政治思想与建言。

他以儒家思想为根基,在《资治通鉴》史论中,屡屡强调礼教治国的必然性。

他极力阐发礼制的统御性与规范性,无非是以国治久安为目的导向,使得礼制的主张,在《资治通鉴》中,充满了鲜明的政治色彩。

《资治通鉴》为我国编年史巨着,所载上自战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迄五代之末,计1362年兴衰史事,详备可法之善与可戒之恶,以为人主取法。

司马光曰:“臣今所述,止述国家之兴衰,着生民之休戚,使观者自择其善恶得其失,以为劝戒,非若春秋立褒贬之法,拨乱反诸正也。

”(《资治通鉴‧魏纪》)清楚地说明了着书意旨。

司马光纂修通鉴,目的本是为了献帝观阅,又自陈修史乃为“使观者自择其善恶得其失,以为劝戒”,故必于论赞中借史事寄寓劝戒之旨。

司马光长期出入儒学,以儒家眼光褒贬史事,乃至贯注儒家传统礼教思想于史书评论中,在所难免。

我们可从218则论评中,窥测司马光的礼制思想,以及其如何藉礼制拨乱反诸正。

司马光对礼制的定位《资治通鉴》常以礼为论赞的铺垫,对于礼的内容与影响力多所阐释。

司马光于通鉴首发之论,即指出礼对于国家的重要性: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

何谓礼?纪纲是也。

何谓分?君、臣是也。

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

夫以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受制于一人,虽有绝伦之力,高世之智,莫不奔走而服役者,岂非以礼为之纪纲哉!是故天子统三公,三公率诸侯,诸侯制卿大夫,卿大夫治士庶人。

贵以临贱,贱以承贵。

上之使下犹心腹之运手足,根本之制支叶,下之事上犹手足之卫心腹,支叶之庇本根,然后能上下相保而国家治安。

故曰天子之职莫大于礼也。

(《资治通鉴‧周纪》)司马光认为天子的职责中,首要维护礼制。

礼制中最重要的是区分地位,区分地位最重要的是匡正名分。

礼制是国家的纲纪,其内涵要由地位的确立来充实,而所谓身分地位的区别,指的就是君臣上下的尊卑关系。

2024秋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24课司马光说课稿新人教版

2024秋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24课司马光说课稿新人教版
解决办法:
1. 对于重点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分段阅读、讲述故事背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对于难点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课文中的古文词汇、翻译句子、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掌握课文的语言运用。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2024秋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 第24课 司马光说课稿 新人教版》的教材,以便学生能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司马光的生平事迹。司马光是我国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是……(解释其政治、军事、文学等方面的贡献)。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的一个具体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司马光的聪明才智,以及他在面对困难时如何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司马光的聪明才智和他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贡献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以适应不同的教学活动。可以设置分组讨论区,供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此外,还可以布置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装饰,如挂上司马光的画像或相关的海报,营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氛围。
5. 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教学工具,以便进行多媒体资源的展示和播放。同时,确保教学工具的正常运行,以避免教学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2. 例题2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司马光的聪明才智。这个题目考查了学生对课文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3. 例题3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旨在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教训,培养他们的思考和感悟能力。
4. 例题4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这个题目考查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同时也检查了他们对课文情节的熟悉程度。

《资治通鉴》的价值和司马光的历史观

《资治通鉴》的价值和司马光的历史观

《资治通鉴》的价值和司马光的历史观摘要:《资治通鉴》的价值和司马光的历史观的研究还是非常的有意义的。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司马光不仅是一位历史学家,还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司马光本人对历史很有研究,他认为治理国家的人,一定要通晓从古以来的历史,从历史中吸取兴盛、衰亡的经验教训。

《资治通鉴》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要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以警示后人。

由于它的材料丰富、剪裁恰当和考证严格,加上文字精练生动,所以成为我国史学史上最有价值的著作之一。

它对于后来的人研究历史,提供了比较完备的资料。

关键词:《资治通鉴》;司马光;史学;价值一、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司马光谈到他写《资治通鉴》的意图,说:“每患迁、固以来,文字繁多,自布衣之士,读之不遍,况于人主,日有万机,何暇周览!臣常不自撰,欲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

他觉得,从上古到五代,历史书实在太多,做皇帝的人没有那么多时间看。

于是,他在被贬洛阳之前就开始动手编写一本从战国到五代的史书。

司马光在十五岁以前就跟随父亲走过好多地方,在这些地方的游历,极大地丰富了司马光的社会知识。

好多当时的大臣、名士,都很赏识司马光。

为他后期编纂规模宏大的《资治通鉴》打下了堅实的基础。

早在宋英宗在位的时候,司马光把一部分稿子献给朝廷。

宋英宗觉得这本书对巩固王朝统治有好处,十分赞赏这项工作,专门为他设立一个编写机构,叫他继续编下去。

宋神宗熙宁年间,司马光强烈反对王安石变法,上疏请求外任。

熙宁四年(1071年),他判西京御史台,自此居洛阳十五年,不问政事。

这段悠游的岁月,司马光主持编撰了规模宏大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

一共花了十九年时间,才把这部著作完成。

为了写这一部巨大篇幅的著作,司马光和他的助手们收集和整理了大量资料。

司马光在他的《进资治通鉴表》中说:”臣今筋骨癯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旋踵而忘。

24《司马光》 课件(共31张PPT).ppt

24《司马光》  课件(共31张PPT).ppt

课后习题
4、这篇课文的语言和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
这篇课文是文言文, 需要借助文言文知识 理解文意,其他课文 是白话文,容易理解。
感谢观看
课后习题
2、“持、击”重读,毫不粘连,读出司马光的冷静、镇定。
读“水迸,儿得活”,语速变缓,读出劫后余生的感觉。 背诵指导: 要在充分理解课文意思的基础上 背诵。背诵时,抓住司马光砸缸 的动作加快记忆。
课后习题
3、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示例:司马光和一群小伙伴共同在庭院里玩游戏。 一个小伙伴不知怎么站到了大缸上面,失足跌入 缸中,不一会儿就被水淹没了。小伙伴们见了不 知如何是好,都惊慌跑开了。只有司马光沉着冷 静,他急中生智,拿起石头就往缸上猛砸。最后, 缸破了,水流了出来,落水的小伙伴得救了。
整体感知
参考课文注释和对《司马光砸缸》故事的理解,揣摩课文的主要内容。
故事起因: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故事经过: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故事结果:水迸,儿得活。
古文品读
群儿戏于庭
单音节词
戏 : 做 游 戏 。 庭 : 庭 院 。 双音节词
代替法
译:一群小孩子在院子里做游 戏。 翻译时还要注意语序调整。
课文翻译
一群小孩子在院子里做游戏,一个孩子爬到瓮上 去玩,一不小心失足跌落瓮中,一下子就被水淹 没了。其他的小孩子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拿着 石头把瓮砸破,水从瓮中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感悟形象
小孩落水后,孩子们都有哪些反应?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对比
其他小朋友 不知所措,纷纷跑开
司马光 拿石头砸破水瓮
司马光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目录
01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 《司马光》(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 《司马光》(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司马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理解课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司马光勇敢、智慧的品质,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解决问题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4《司马光》2. 生字词:砸、缸、救、提、扔、喊、爬、伙伴、使劲、别慌、勇敢、智慧3. 课文背景:介绍司马光的历史背景及《资治通鉴》的相关知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勇敢、智慧品质,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解决问题的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资治通鉴》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理解课文大意。

3. 学习生字词:通过PPT展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读准字音,理解词义,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精讲课文:教师讲解课文,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巡回指导。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与课文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司马光》2. 课文结构:起因、经过、结果3. 生字词:砸、缸、救、提、扔、喊、爬、伙伴、使劲、别慌、勇敢、智慧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每个词写5遍。

2. 用“砸、缸、救、提、扔、喊、爬、伙伴、使劲、别慌、勇敢、智慧”编写一段话。

3. 摘抄课文中你认为最美的句子,并写出你的理解。

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司马光家世代为宦,父亲司马池为宋仁宗宝元庆历间名臣,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一生以清直仁厚享有盛誉。

司马光受家庭熏陶,笃诚好学。

7岁时,“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即能了其大旨”,从此,“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15岁时所写文章,时人称之“文辞纯浑,有西汉风”,20岁时中进士甲第,可谓功名早成。

但他并不以此“矜夸满志,昆明于物,如谓大下莫己若也”,而是豪迈地提出:“贤者居世,会当履义蹈仁,以德自显,区区外名何足传邪!”这些话反映了青年司马光的胸怀与胆识,立志以仁德建功立业,不求虚名。

因此,步入仕途后的司马光,继续广泛深入地学习,音乐、律历、天文、术数无所不通,其中最用心力的是对经学与史学的研究,尤其对古籍阅读极广,考察极细,可谓通习知晓,烂熟于胸。

他随读随作札记,仅26岁一年所写读史札记,便多达30来篇,就中萌发了删削卷帙浩繁的古史成一部编年体通史的著史想法,以方便阅读,而更为深沉的动力,则是封建政治的需要。

司马光通过编纂史著,从历史的成败兴亡中,提取治国的借鉴,“使观者自责善恶得失”。

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命名为《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的编写,大致分三个步骤:首先,排列丛目;然后,编写长编;最后,删改定稿。

一、二两步,在主编司马光指导下由助手完成,第三步则完全由主编一人完成。

全书的发凡起例由主编拿出后,编写过程中的具体方法和原则,司马光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严格的选材。

丛目、长编的取材尽量广泛,提出“宁失于繁,毋失于略”,所选史料内容则着重在国家兴亡、政策得失、君臣道德等方面,目的在提供治国借鉴,反映生民休戚。

这样,所收史料除正史之外,诸如稗官野史、百家谱录、总集别集、传状碑志等总数不下300多种。

长编长达6500多卷,3000多万字。

第二,精心的考异。

只有真实才有价值,只有有价值才能具备借鉴作用。

任何史家著史都要对史料进行考异,而司马光除将考异所选史料收入正文之外,又将各种不同的说法和鉴别理由加以逐条说明,著成《通鉴考异》30卷,与“通鉴”一起奉上。

24.《司马光》课件(共34张PPT)

24.《司马光》课件(共34张PPT)

随堂练习
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的打“×”。
1.“足跌没水中”中的“没”读méi。( × ) 2.“众皆弃去”中的“皆”是“全,都”的意思。
(√ ) 3.“群儿戏于庭”中的“群儿”指一群儿子。
(× )
二、下列句子中,停顿错误的是 ( C )
A.群儿/戏于庭 C.众皆弃/去
B.足跌/没水中 D.光/持石/击瓮/破之
登 登山 澄 黄澄澄 持 坚持 待 等待
初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读出节奏,读准字音。

司马光
tínɡ
dēnɡ wèng
diē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 Nhomakorabeazhònɡ jiē qì
chí
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
bènɡ
水迸,儿得活。
司马光与其他孩子表现有哪些不同?
司马光
戏:做游戏 于:在 庭:庭院 登:爬 瓮:缸 足:失足
学完本课,谈谈你从幼年司马光身上获得的启示。
①面对问题,我们要打破常规,寻找解决的方法。 ②困难面前既要机智,又要采取果断的行动。
感悟形象
从司马光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越是在危险的时候,我们越不能慌张甚至放弃, 因为这样于事无补。在危险关头,我们只有冷 静下来,分析现实情况,积极思考解决的办法, 才能够摆脱困境。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
持:拿 击:击打
跌:掉进 没:沉没 众:大家
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皆:全,都 弃:丢弃 去:离开
破:被打破 之:瓮 迸:涌出
一群小孩子在院子里做游戏,一个孩子 爬上瓮,失足落入水中,其他的小孩子都吓 跑了,只有司马光拿着石头把瓮砸破,水流 出来了,小孩得救了。

24《司马光》(说课)-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24《司马光》(说课)-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依据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学生实际情况及教 材的逻辑结构和教学体系,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 正确认读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7个生 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言文,注意到词句间的停顿。 3.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知道 故事主要内容,感悟司马光的聪明机智、遇事沉着 冷静; 4. 在白话文与古文的对比中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 特点 。
说学法
教学是学生与教师的双边互动活动,我遵循“教师 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 ,让学生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不但让学生“学 会”,还要让学生“会学”、“乐学”,把学习的 主动权还给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具体的 学法是“圈点画”、“交流讨论”、“自主探究” 、“自评互评”,以及多样的朗读方法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导入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好 的导入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顺 利地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因此,我设计的 导入环节是先从讨论姓氏开始——老师姓什么? 学生姓什么?今天要认识的小朋友他姓什么?引 出单姓和复姓,然后让学生回顾、齐诵《姓氏 歌》,最后揭题说司马光就是我们今天这个故事 的主角。板书课题,并让学生一起书空。
(六)作业布置
我会让学生回家后将这篇文言文背给他们 的爸爸妈妈听,要求:一背正确,二背出 节奏,三背出味道。课后作业是教与学的 交汇点,是与课堂学习内容的对话。我希 望通过作业的布置,强化学生对本文的理 解,感受司马光的美好品质,体会学习文
言文的乐趣。
感谢观看!
(五)拓展延伸 提问学生:幸亏司马光及时相救,落水的孩子才得救 了,你们觉得应该怎样夸夸司马光呢?小组交流司马 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体会司马光助人为乐,遇事冷 静、机智勇敢的高贵品质。播放音乐,让学生在优美 的曲声中再次大声诵读。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长大后 的司马光成为杰出的政治家和史学家,主持编撰了我 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告诉学生他之所 以取得如此成就和他幼年热爱学习是分不开的,激励 学生要好好学习,付出才会有回报。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24 司马光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24 司马光

第八单元第24课司马光内容分析《司马光》是三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文言文课文,讲的是司马光砸瓮救伙伴的故事。

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

2.能正确跟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1.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教学难点1.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媒体选择图片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

2.正确跟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3.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过程一、图片激趣,导入新课。

1.导入:出示司马光砸缸的图片,看见这幅画,大家会想起那个耳熟能详的故事,那就是——生:司马光砸缸。

2.过渡:对,这个故事最早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被记录在我国元代的一本历史书——《宋史》里面,也叫作司马光救友。

(课件)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学好文言文,可以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

3.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司马光》,去看看司马光的故事。

(板书:司马光)4.认识“司”,学习复姓。

(1)学生说出“司马光”的“司马”是复姓,名是“光”。

简介司马光的相关资料。

(课件)司马光,字君实,号迁叟。

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司马光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2)学生回顾一年级下册《姓氏歌》,说说《姓氏歌》中提到的复姓。

生:诸葛、东方、上官、欧阳。

(3)学生说说自己认识的复姓的人。

24课《司马光》课文的笔记

24课《司马光》课文的笔记

在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八单元中,第24课《司马光》是一篇介绍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的故事性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讲述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个故事,展示了他的聪明才智和沉着冷静的性格特点。

以下是这篇课文的一些笔记要点:
1. 人物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

他是《资治通鉴》的主要编纂者,对中国史学有着重要的影响。

-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

他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2. 课文内容:
-课文讲述了司马光小时候在庭院里玩耍时,一个小孩不慎掉进了装满水的大缸里,其他小孩都吓得哭闹,而司马光却冷静地用石头砸破了缸,救出了那个小孩。

-通过这个故事,展现了司马光遇事不慌、沉着应对的品质。

3. 词语学习:
-课文中出现的一些重点词语,如“庭院”、“攀登”、“跌倒”、“众人”、“丢弃”、“拿”、“击打”、“被打破”等,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

4. 课后习题:
-课文后通常会配有相关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课文内容,理解和记忆生字词语。

5. 学习指导:
-教师在课堂上会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方式学习课文,同时也会教授学生如何正确书写生字。

这些笔记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小学 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

小学 语文三年级上册《司马光》

古文版:
白话文版: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
一天,司马光和小伙伴们在庭院里玩
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 耍。有个小伙伴不知怎的,向盛满水的大
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缸上爬去,结果缸沿窄小,他没站住脚, “扑通”一声就掉进了大缸中!瞬间,他
被缸水淹没了!别的孩子一见出了事,头
也不回,撒腿就跑;而司马光却急中生智:
24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 活。
司恶 女
庭 本 此 的 请
。输文在 入本此 您。输 的请入 文在您
登 本 此 的 请
。输文在 入本此 您。输 的请入 文在您
跌 本 此 的 请
。输文在 入本此 您。输 的请入 文在您
他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拼尽全身的力
气向大缸砸去。终于,水缸被他砸破,只
听得“哗啦”一声,缸水从砸破的洞口喷
涌而出。缸里的小孩得救了!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如成 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宋史·司马光传》
小资料
司马光七岁砸缸;十二岁斩杀巨蟒;二十岁时考中进士 ,从此便开始步入仕途;为官四十七年却只有田地三顷,甚 至在他妻子死的时候,都拿不出丧葬费下葬。
本此的请
众 。 输 文 在 入本此 您。输 的请入 文在您
本此的请
弃 。 输 文 在 入本此 您。输 的请入 文在您
持 本 此 的 请
。输文在 入本此 您。输 的请入 文在您
众登
24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 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 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2024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司马光》

2024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司马光》
拓展想象空间
作品在描绘和叙述中留有一定的空白和未定点,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 象空间。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对作品进行再创造和个性化 解读。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6
27
司马光的冷静、机智和勇敢。
场景描绘
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将读者带 入到故事发生的场景中,如庭院 的布局、水缸的破裂声等,增强
了故事的真实感和代入感。
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行为和表现, 突出了司马光的智慧和勇敢,如 其他小朋友的惊慌失措与司马光
的沉着冷静形成鲜明对比。
2024/1/26
24
情感渲染技巧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司 马光》
2024/1/26
1
目录
•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人物形象分析 • 主题思想探讨 • 知识拓展与延伸 • 艺术手法鉴赏
2024/1/26
2
01 课文背景及作者 简介
2024/1/26
3
司马光生平与成就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北宋时 期政治家、文学家、 历史学家。
2024/1/26
13
人物关系梳理
司马光与小朋友们
司马光是小朋友们中的一员,但 在紧急情况下,他成为了小朋友
们的领袖和救星。
2024/1/26
司马光与老师
司马光的行为不仅救了自己和小朋 友们,也让老师感到欣慰和骄傲, 体现了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
小朋友们与老师
小朋友们对老师的信任和依赖,以 及老师在危机时刻对小朋友们的关 心和保护,构成了师生之间紧密的 关系。
强烈的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其他孩子的惊慌 失措和司马光的沉着冷静、 机智勇敢,突出了司马光 的英勇和智慧。

2019秋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 24《司马光》司马光与《资治通鉴》相关阅读 新人教版

2019秋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 24《司马光》司马光与《资治通鉴》相关阅读 新人教版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司马光家世代为宦,父亲司马池为宋仁宗宝元庆历间名臣,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一生以清直仁厚享有盛誉。

司马光受家庭熏陶,笃诚好学。

7岁时,“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即能了其大旨”,从此,“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15岁时所写文章,时人称之“文辞纯浑,有西汉风”,20岁时中进士甲第,可谓功名早成。

但他并不以此“矜夸满志,昆明于物,如谓大下莫己若也”,而是豪迈地提出:“贤者居世,会当履义蹈仁,以德自显,区区外名何足传邪!”这些话反映了青年司马光的胸怀与胆识,立志以仁德建功立业,不求虚名。

因此,步入仕途后的司马光,继续广泛深入地学习,音乐、律历、天文、术数无所不通,其中最用心力的是对经学与史学的研究,尤其对古籍阅读极广,考察极细,可谓通习知晓,烂熟于胸。

他随读随作札记,仅26岁一年所写读史札记,便多达30来篇,就中萌发了删削卷帙浩繁的古史成一部编年体通史的著史想法,以方便阅读,而更为深沉的动力,则是封建政治的需要。

司马光通过编纂史著,从历史的成败兴亡中,提取治国的借鉴,“使观者自责善恶得失”。

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命名为《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的编写,大致分三个步骤:首先,排列丛目;然后,编写长编;最后,删改定稿。

一、二两步,在主编司马光指导下由助手完成,第三步则完全由主编一人完成。

全书的发凡起例由主编拿出后,编写过程中的具体方法和原则,司马光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严格的选材。

丛目、长编的取材尽量广泛,提出“宁失于繁,毋失于略”,所选史料内容则着重在国家兴亡、政策得失、君臣道德等方面,目的在提供治国借鉴,反映生民休戚。

这样,所收史料除正史之外,诸如稗官野史、百家谱录、总集别集、传状碑志等总数不下300多种。

长编长达6500多卷,3000多万字。

第二,精心的考异。

只有真实才有价值,只有有价值才能具备借鉴作用。

任何史家著史都要对史料进行考异,而司马光除将考异所选史料收入正文之外,又将各种不同的说法和鉴别理由加以逐条说明,著成《通鉴考异》30卷,与“通鉴”一起奉上。

最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24司马光

最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24司马光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课堂演练





玩耍
3. 课文梳理 文言文《司马光》以精练的笔触,勾勒出一个 的七岁男孩形象。“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实为文眼,凸显了司马光的 , 。全篇内容简单,言简意赅,但故事情节完整。
课堂演练
句子理解
群儿



很多孩子。这里指小伙伴。
玩耍

院子里。文中指后院里。
小提示
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时,为了使语句通顺、内容连贯,需要加入适当的内容。
有一次,司马光
重难点解析
翻译: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 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 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
一儿
登瓮
足跌
没水中
有个小孩
一不小心,掉到缸里。
眼看那孩子在水里快要没顶了。
爬到缸沿上玩。
重难点解析
翻译: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 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弃去
别的孩子们

跑到外面
重难点解析
翻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 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 水流了出来。


组词:坚持 持有 主持
chí
瓮:盛物的陶器,口小肚大。
皆:全,都。
于:在。
庭:庭院、院子里。
戏:玩耍。
字词乐园
词语解释
小喇叭朗读开始了,点一点音箱,一起听。
边听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朗读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本课讲的是司马光砸缸救伙伴的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遇事沉着冷静。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文言文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文言文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文言文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父池,天章阁待制。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

仁宗宝元初,中进士及第,以奉英不能治民辞去。

脱脱乃建言:“司马光文学器业,名重于世,实救时之良才,宜早为用。

”除知谏院。

于时范仲淹以言事去国,富弼为韩琦所沮,皆在光下。

光居谏官三年,言事七十余,所言皆可行。

初,仁宗时,议更茶法,曾公亮谓于边事未宁而聚敛,蔡襄以为然。

至是更青苗、免役、将官之法,光皆以为非便欲更改之。

而王安石主市易之议独坚不可夺。

光与安石在政事堂争论未决。

会保州民赵旭上书亦言市易之害,其辞与光略同。

安石怒其越次年进及轻躁强聒以为市易司请属事非执政所当与因请罢市易而指为光意会之明日安石见光议事堂留帖子云:“某与君讨论甚欢,保州越次固当有罚,然赵旭小人妄生事幸不加罪。

”光始悟安石卖直之计因与疏其前后奸状且与之绝。

安石既执政,神宗素慕光名召见延和殿对时吕惠卿同在政府而惠卿素忌光所有建明多反覆光一日在政府与惠卿辩数穷惠卿曰:“君言是则是矣能同我亦能异我”盖阴胁之也。

神宗欲用光,安石力言光外示朴野中怀矫诈不为公议所容。

帝曰:“为君则帝为臣则圣亦须遇有德主乃可致尔。

”安石退而谢过。

后同列有欲以所用非人咎安石者安石复以遇主为辩。

光闻之曰:“若安石诚为得君以行道于天下虽不为宰相亦不忧也。

”安石因进其所著《洪范传》,帝大爱其文留禁宫中十余日而还之命送史馆待制馆阁故同修起居注赵拼疏言安石《洪范传》留禁宫中当解职御史台亦以言应帝以安石难遽止命三省杂议遂寝。

光在洛阳十五年,天下以为真宰相,仁宗、英宗尤倚赖焉。

复役法之争起,光又以书抵韩琦云:“愿公思吾言。

”。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的必背知识点一、课文理解1. 《司马光》作者与背景:司马光 (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主持编写了《资治通鉴》。

主要内容:本文通过记叙司马光七岁时砸缸救人的故事,展现了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机智勇敢的品质。

重点句子:“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启示:在紧急情况下要沉着冷静,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2. 《掌声》主要内容:讲述了残疾女孩英子在同学们的掌声鼓励下,克服了自卑心理,变得自信开朗的故事。

重点句子:“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启示: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态度甚至命运,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同时也要主动关心和鼓励他人。

3. 《灰雀》主要内容:讲述了列宁、灰雀和一个小男孩之间的故事,体现了列宁对小男孩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小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重点句子:“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

”启示:要尊重他人,知错就改,做一个诚实的人。

4. 《手术台就是阵地》主要内容:讲述了白求恩大夫在形势十分危险的情况下,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忘我地坚持为伤员做手术的故事。

重点句子:“白求恩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

”启示:对工作要极端负责,对同志要极端热忱,具有国际主义精神。

二、字词盘点生字词:每个课文中的生字词都是必背内容,如 《司马光》中的“司、庭、登、跌”等;《掌声》中的“掌、班、默、腿”等。

多音字:注意多音字的读音和用法,如“得děi(得亏)、dé(得救)”,“落lào(落下)、luò(落叶)”等。

近义词与反义词:理解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如“文静—安静”、“犹豫—迟疑”、“果断—犹豫”等。

三、词语拓展表示镇定的词语:不露声色、从容不迫、面不改色、不慌不忙等。

与诚信有关的成语:一诺千金、货真价实、真心实意、童叟无欺等。

栾城县中心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 24《司马光》司马光与《资治通鉴》相关阅读 新人教版

栾城县中心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 24《司马光》司马光与《资治通鉴》相关阅读 新人教版
第五,加工贯通。集体写书,由于手笔不同,风格各异,容易产生割裂驳杂的现象,但《资治通鉴》的语言风格如出一人之手,浑然一体,毫无雕琢弥缝的痕迹,这正是司马光精心改编和加工的结果。有着深厚文字功底的司马光,尤长于叙事,款款写来,原委了然,文字优美而质朴,格调古雅浑厚而又简洁晓畅,真可谓别具匠心,自成一体。有许多场面和人物描写,已成文学史上的名篇,而大型战争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的叙述,更是脍炙人口,引人入胜,超越了所有其他史书的记载,成为历史散文的上乘。
第六,撰写附论。我国史家借论赞以寓褒贬劝诫之意,已成传统。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一书中附论,不仅数量多,而且篇幅长。全书附有180多篇,80多篇援引他人之论,其余全为亲手撰写。所论多为治乱之因、君臣之道,是在以往所写史论与奏疏基础上,因史事而发挥,就时事而议论。字里行间,充满着匡辅的诚意和情感,寓褒贬臧否于其中,体现出因事劝谏的良苦用心,无论是民族问题还是用人原则,都针对现状提出了革除弊政的历史借鉴,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更具匠心的是,这么多的附论,与《资治通鉴》的内容取舍编排,竟是这样的浑然一体,成为贯彻“资治”这一著史目的的点睛之笔。翔实、体例精善、叙事生动、议论深刻、文风质朴的史学巨著终于完成了。主编司马光所耗费的心血是难以估量的。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司马光家世代为宦,父亲司马池为宋仁宗宝元庆历间名臣,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一生以清直仁厚享有盛誉.司马光受家庭熏陶,笃诚好学。7岁时,“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即能了其大旨”,从此,“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15岁时所写文章,时人称之“文辞纯浑,有西汉风”,20岁时中进士甲第,可谓功名早成。但他并不以此“矜夸满志,昆明于物,如谓大下莫己若也”,而是豪迈地提出:“贤者居世,会当履义蹈仁,以德自显,区区外名何足传邪!”这些话反映了青年司马光的胸怀与胆识,立志以仁德建功立业,不求虚名.因此,步入仕途后的司马光,继续广泛深入地学习,音乐、律历、天文、术数无所不通,其中最用心力的是对经学与史学的研究,尤其对古籍阅读极广,考察极细,可谓通习知晓,烂熟于胸。他随读随作札记,仅26岁一年所写读史札记,便多达30来篇,就中萌发了删削卷帙浩繁的古史成一部编年体通史的著史想法,以方便阅读,而更为深沉的动力,则是封建政治的需要。

部编三年级上册24《司马光》

部编三年级上册24《司马光》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 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一儿…… 一儿…… 一儿…… 众皆弃去。
水迸,儿得活

24 司马光①
群儿( ),一儿( ),足跌
diē
( )。众( ),
光( ),水迸bèn(ɡ
注释 ① 本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② [庭] 庭院。 ③ [瓮] 口小肚大的陶器。 ④ [皆] 全都。 ⑤ [光] 指司马光。 ⑥ [迸] 涌出。
司马光,你真是一个________ 的少年。
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有什么好办法救出小朋友?
找一根绳子或者树枝。 用力把瓮推倒。
找人过来帮忙。

24 司马光① wènɡ
diē
群儿戏于庭②,一儿登瓮③,足跌没
jiē qì
chí
水中。众皆④弃去,光⑤持石击瓮破之
bènɡ
,水迸⑥,儿得活。
注释 ① 本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② [庭] 庭院。 ③ [瓮] 口小肚大的陶器。 ④ [皆] 全都。 ⑤ [光] 指司马光。 ⑥ [迸] 涌出。
光 传







图文对对碰
一儿登瓮
群儿戏于庭
群儿戏于 庭

假山
树下
瓮旁
群儿戏于 庭

群儿_攀__于假山 。
群儿_藏__于假山 。
群儿_追__于树下 。
群儿_逐__于瓮旁 。
群儿_学__于 教室 。
群儿_戏__于 操场 。
群儿___于

群儿___于

足跌没水中
光持石击瓮破之
众皆弃去

24 司马光①
jiē q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司马光家世代为宦,父亲司马池为宋仁宗宝元庆历间名臣,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一生以清直仁厚享有盛誉。

司马光受家庭熏陶,笃诚好学。

7岁时,“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即能了其大旨”,从此,“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15岁时所写文章,时人称之“文辞纯浑,有西汉风”,20岁时中进士甲第,可谓功名早成。

但他并不以此“矜夸满志,昆明于物,如谓大下莫己若也”,而是豪迈地提出:“贤者居世,会当履义蹈仁,以德自显,区区外名何足传邪!”这些话反映了青年司马光的胸怀与胆识,立志以仁德建功立业,不求虚名。

因此,步入仕途后的司马光,继续广泛深入地学习,音乐、律历、天文、术数无所不通,其中最用心力的是对经学与史学的研究,尤其对古籍阅读极广,考察极细,可谓通习知晓,烂熟于胸。

他随读随作札记,仅26岁一年所写读史札记,便多达30来篇,就中萌发了删削卷帙浩繁的古史成一部编年体通史的著史想法,以方便阅读,而更为深沉的动力,则是封建政治的需要。

司马光通过编纂史著,从历史的成败兴亡中,提取治国的借鉴,“使观者自责善恶得失”。

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命名为《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的编写,大致分三个步骤:首先,排列丛目;然后,编写长编;最后,删改定稿。

一、二两步,在主编司马光指导下由助手完成,第三步则完全由主编一人完成。

全书的发凡起例由主编拿出后,编写过程中的具体方法和原则,司马光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严格的选材。

丛目、长编的取材尽量广泛,提出“宁失于繁,毋失于略”,所选史料内容则着重在国家兴亡、政策得失、君臣道德等方面,目的在提供治国借鉴,反映生民休戚。

这样,所收史料除正史之外,诸如稗官野史、百家谱录、总集别集、传状碑志等总数不下300多种。

长编长达6500多卷,3000多万字。

第二,精心的考异。

只有真实才有价值,只有有价值才能具备借鉴作用。

任何史家著史都要对史料进行考异,而司马光除将考异所选史料收入正文之外,又将各种不同的说法和鉴别理由加以逐条说明,著成《通鉴考异》30卷,与“通鉴”一起奉上。

由于考异中“抉择幽隐,校计毫厘”的严谨态度,大大增强了史著的可靠性、真实性,“通鉴”以信史著称,离不开“考异”的辅翼作用。

而这种著史方式,为后世史家沿用,清代以考证史实见长的乾嘉学派,正是沿着这条路子发展起来的。

第三,编制目录。

《资治通鉴》记载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史实,是一部总计294卷的长篇巨著,为翻检方便,于修史同时编写《通鉴目录》30卷,我国古代编年体史书因按年
纪事,故没有篇目,不作目录,只是以年检索。

司马光突破这种旧例,分三部分将年表、帝纪、历法、天象、目录、举要、索引集于一块,开创了编年体史书多功能目录的新体例,使“通鉴”体更臻于完善,将我国的历史编纂学推进到了新的水平上。

第四,完善史体。

编年体记事简明扼要,但受时间限制使史事拖沓割裂,不易反映全貌。

司马光注意吸收纪传体的优点,为交代前因后果,大量采用连载、主载、附叙、追叙、补叙等写法,带有以事件为线索组织材料的性质,表现出突破编年体,酝酿纪事本末体的趋势,对南宋袁枢编纂《通鉴纪事本末》一书,有启迪先导之功。

这一改造,使古老的编年体例焕发了新的生命力,后世仿作接踵而起,形成了一个从古至今的编年史书系统。

这一系统中,《通鉴》以通史成书,便于“探明变化之由,寻求演变之迹”,与唐宋以来社会上“主通明变”的思潮相吻合,也与“资治通鉴”的目的相一致。

第五,加工贯通。

集体写书,由于手笔不同,风格各异,容易产生割裂驳杂的现象,但《资治通鉴》的语言风格如出一人之手,浑然一体,毫无雕琢弥缝的痕迹,这正是司马光精心改编和加工的结果。

有着深厚文字功底的司马光,尤长于叙事,款款写来,原委了然,文字优美而质朴,格调古雅浑厚而又简洁晓畅,真可谓别具匠心,自成一体。

有许多场面和人物描写,已成文学史上的名篇,而大型战争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的叙述,更是脍炙人口,引人入胜,超越了所有其他史书的记载,成为历史散文的上乘。

第六,撰写附论。

我国史家借论赞以寓褒贬劝诫之意,已成传统。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一书中附论,不仅数量多,而且篇幅长。

全书附有180多篇,80多篇援引他人之论,其余全为亲手撰写。

所论多为治乱之因、君臣之道,是在以往所写史论与奏疏基础上,因史事而发挥,就时事而议论。

字里行间,充满着匡辅的诚意和情感,寓褒贬臧否于其中,体现出因事劝谏的良苦用心,无论是民族问题还是用人原则,都针对现状提出了革除弊政的历史借鉴,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更具匠心的是,这么多的附论,与《资治通鉴》的内容取舍编排,竟是这样的浑然一体,成为贯彻“资治”这一著史目的的点睛之笔。

翔实、体例精善、叙事生动、议论深刻、文风质朴的史学巨著终于完成了。

主编司马光所耗费的心血是难以估量的。

实际上,《资治通鉴》的著述意义,已远远超过作者的本意,它不仅为统治者提供“资治”的借鉴,也给全社会提供了借鉴。

近千年的历史证明:《资治通鉴》已与《史记》一样,被人们并称为史学瑰宝,广为流传,教益大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