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语言游戏型民间童谣与幼儿语言教育
民间童谣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的应用方法
民间童谣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的应用方法民间童谣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其应用更是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本文将从童谣的定义、童谣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的作用,以及童谣的应用方法三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童谣的定义童谣是指一种以简洁、鲜明、押韵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的民间流传的儿童歌曲,通常由玩耍的孩子们口传心传而得。
它不仅仅是一种儿童游戏,更是一种儿童文化的传承,凝聚着历史的智慧与美好的情感。
1.促进语言发展。
童谣的朗诵旋律简洁,节奏明朗,声调鲜明,重复性强,可以让幼儿在玩乐中逐渐感受到语言的韵律美,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听力能力。
童谣具有生动、形象、易懂的特点,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朗诵中通过声音、语调、语音对语言进行感知,同时也可以培养幼儿的听力能力。
3.增强记忆力。
童谣通常具有简单、押韵、重复的特点,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反复朗诵,从而提高记忆力。
同时,童谣中朗诵的故事、情境等,也可以帮助幼儿加深对事物的了解和理解。
4.培养情感认知。
童谣中表达的情感和价值观念,可以帮助幼儿感知到正义、友谊、劳动、勇敢、爱等方面的情感,并逐渐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和情感认知。
三、童谣的应用方法1.朗诵法。
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可以将童谣进行朗诵,让幼儿熟悉、了解童谣的内容、旋律、押韵等特点。
2.唱歌法。
将童谣的旋律进行改编成儿歌,可以让幼儿在唱歌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认知童谣,同时也可以带来更多愉悦和欢乐。
3.故事化法。
将童谣中的故事、情境等进行扩充,形成故事,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幼儿理解童谣中的情感和情境,并在情感的感召下逐渐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和情感认知。
4.手指游戏法。
部分童谣具有韵律感强、动作简单的特点,可以结合手指游戏进行教学,让幼儿在游戏中感知语言的节奏和韵律美。
综上所述,童谣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其应用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通过朗诵、唱歌、故事化、手指游戏等形式带来语言发展、听力能力、记忆力、情感认知等多方面的好处,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语言教育资源。
利用传统民间童谣促进幼儿口语发展的思考
利用传统民间童谣促进幼儿口语发展的思考摘要: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童谣利用口耳相传的方式记载着经典的传统民间文化。
民间童谣作为文学作品的一个分类,在促进幼儿口语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多种类型的童谣,可以提升幼儿语言表达的完整性;通过不同节奏的童谣,可以增强幼儿语言表达的连贯性;通过使用各种童谣教具,可以提高幼儿语言表达的水平。
使幼儿在此过程中更加充实,既可以得到快乐,又能够拥有知识。
关键词:童谣、幼儿口语、思考童谣是幼儿内心的一盏明灯,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启蒙,自产生起就一直伴随着一代又一代小朋友的快乐成长。
童谣对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起着不可限量的重要作用。
传统民间的童谣歌词比较容易理解,符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即使幼儿识字不多,理解能力也比较有限,也能够轻松学会,是比较适合幼儿的一种学习内容。
在如此适合幼儿学习的童谣传唱中,孩子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形象、精简、明晰、具体的表达方式。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通过反复吟唱孩子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各种知识,同时也在无形之中使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
一、利用传统民间童谣促进幼儿口语发展的价值(一)通过多种类型的传统民间童谣,提升幼儿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童谣的种类有很多种,有摇篮曲、游戏歌、数数歌、问答歌、连锁调、绕口令等。
如摇篮曲,也被称为催眠曲,属于“母歌”。
这是一种用于哄睡、识物、教话的精短童谣“睡呀睡,猫打柜,张三老婆掐谷穗,掐下谷穗喂鸭鸭,鸭鸭喂得肥肥的,拉到磨道剥皮皮,剥下皮皮幔鼓鼓,鼓鼓幔的响响的,我狗娃睡的囔囔的。
”又比如数数歌则是以各种适合于幼儿的审美和心理的语言形象、描述方式来巧妙地培养和锻炼幼儿数数表达能力的一种童谣,有的数数歌除了可以在生活中渗透一定的意义和思想教育之外,还可以被运用来对幼儿进行知识性的教育,培养幼儿对数字的敏感程度,数数歌的特别之处就在于数字在形象与具体之间的转化上。
“一二三四五,蛤蟆吊金鼓,捉不到中指姆,倒打二十五。
幼儿园课程中童谣与民间游戏的有效融合
幼儿园课程中童谣与民间游戏的有效融合童谣与民间游戏是幼儿教育中常见的两种活动形式。
童谣可以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素养,民间游戏可以促进幼儿身体发展和协作能力。
将童谣和民间游戏有效融合,不仅可以使幼儿得到更全面的发展,还可以增加活动性和趣味性,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一、童谣与游戏的融合1.重叠区域童谣和游戏在某些方面存在着重叠区域,可以进行有效融合。
如“小兔子乖乖”这首童谣,可以通过模拟小兔子跳跳床的游戏形式进行互动。
2.联想组合有些童谣隐含了与游戏相关的元素,可以通过联想和组合的方式来设计游戏。
如“大灰狼”这首童谣,可以设计“狼捉羊”的游戏,让幼儿模拟角色进行游戏。
3.语言与动作结合在童谣和游戏的结合中,语言和动作的结合非常重要,能够增加幼儿的接受和参与度。
动作化童谣可以将诗歌中的内容转换成动作,便于幼儿理解内容和参与活动。
例如:“小手一挥,再见了,再见了”,可以将手在空中挥动,增加互动的趣味性。
1.语言发展童谣具有明显的语言特点,能够促进幼儿语言表达的发展和提升文化素养。
通过创造性的童谣活动和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的口语能力和语感。
2.音乐感受童谣常常融合了音乐的元素,能够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和兴趣。
在童谣和游戏的结合中,可以采用有节奏的音乐和舞蹈,使幼儿自在表现、放松身心。
3.身体协调民间游戏强调身体的协调和控制,能够促进幼儿身体发展和运动能力的提高。
童谣和民间游戏结合起来,可以通过体验,对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进行训练,提高幼儿动手动脚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4.社交能力童谣和民间游戏结合的活动能够增加幼儿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
在游戏中,幼儿不但需要与伙伴共同完成任务,还需要学会互相协调和合作,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1.活跃环节童谣和民间游戏结合的活动最好在活跃的环节进行,如户外、大厅等室外活动场所,让幼儿有更多的空间和机会体验活动。
2.适度难度童谣和民间游戏结合的活动应该有一定的难度,但又不能太难以致于让幼儿感到无法完成。
民间童谣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的应用方法
民间童谣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的应用方法民间童谣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沉淀和民间传承,是民间智慧和文化底蕴的体现,也是幼儿园语言教育中重要的教育素材。
使用和传唱民间童谣有助于扩大幼儿的语言能力,增强幼儿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让幼儿在乐趣中学习、在歌声中成长。
一、挑选适合年龄段的民间童谣:在进行民间童谣教学活动之前,教师需要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适合年龄段的民间童谣。
对于3-4岁的幼儿来说,拼音和押韵比较简单、节奏感强、含有重复模式的童谣,如《拔萝卜》、《扇子》、《一闪一闪亮晶晶》等就非常适合。
对于4-5岁的幼儿来说,可以选择语言难度和押韵模式更复杂的民间童谣,如《小白兔儿乖乖》、《《捉泥鳅》、《黄鹂鸟》等。
二、使用多种教学方式: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欲强烈,因此,教师在进行民间童谣的教学活动时,要使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歌唱、朗诵、故事讲解、表演等方式,将这些教学元素融入到教学活动中。
同时,可以创造多种形式的交流渠道,让幼儿之间进行互动交流,比如角色扮演、分小组比赛、集体合唱等。
三、加强感性认识和联想:针对不同的民间童谣,可以开展一些相关的主题活动和实践体验,让幼儿通过动手实践,增进自己对于民间童谣中所含的文化思想内涵和教育意义的感性认识和理解。
比如《小兔子乖乖》这首童谣,可与制作手工兔耳朵、呆萝卜、游戏互动等活动相结合,提高幼儿对于小兔子的形象记忆和民间故事的印象联想能力。
四、鼓励幼儿创造性表达:教师在进行民间童谣教学活动的同时,应该鼓励幼儿尝试创造性地表达想法和故事情节的想象。
可以通过提问、游戏、故事续写等方式,让幼儿拓展自己的表达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同时,教师也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和积极评价,激发幼儿探险、发现、创造、分享的兴趣和能力,让他们在创造性表达中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和成长。
五、与家长共同互动:民间童谣教学不仅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重要活动,也是与家长共同互动的一个重要机会。
民间童谣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的应用方法
民间童谣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的应用方法1. 引言1.1 研究背景民间童谣不仅包含了丰富的语言元素,还具有优秀的教育价值和教育效果。
通过民间童谣的传唱和教学,可以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的提高,培养幼儿的语感和音韵意识,拓展幼儿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幼儿整体语言发展的全面提升。
民间童谣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的应用方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民间童谣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对童谣的选择、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效果的分析,旨在明确民间童谣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为提升幼儿园语言教育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具体目的包括:1. 深入了解民间童谣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的实际运用情况,探讨童谣在幼儿语言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2. 探讨童谣的选择与运用策略,分析不同类型童谣对幼儿语言学习的具体影响。
3. 探讨童谣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教学方式,研究如何有效地利用童谣进行语言教学。
4. 分析童谣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的具体效果,评估其对幼儿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促进作用。
通过对以上目的的研究和探讨,旨在为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指导,促进幼儿语言发展和认知发展的全面提升。
1.3 研究意义民间童谣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的应用方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民间童谣是幼儿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通过民间童谣的传唱和学习,可以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促进他们的语言发展。
民间童谣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智慧,通过学习民间童谣,不仅可以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还可以培养幼儿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
民间童谣是幼儿园语言教育中的有效资源,通过巧妙地运用民间童谣,可以提高语言教学的有效性和互动性,促进幼儿的语言交流和表达能力。
深入研究民间童谣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对于推动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提高幼儿语言能力和整体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引入民间童谣
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引入民间童谣
方燕勤
(漳州城市职业学院,福 建 漳 州 363000)
摘 要 :民间童谣生动有趣、节奏感强,对幼儿的发音联系、词汇习得、思维发展、交际能力提升、语言创造能力和方言学 习有较大助益。在 幼 儿 园 教 育 中 ,园方应高度重视民间童谣的作用,强 化 教 师利用民间童谣的意识和能力,科学安排课程内 容、形 式 和 时 间 ,充分挖掘民间童谣资源,联结家庭、社区一起推动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对 幼 儿 的 象
2. 民间童谣与幼儿语言发展的关系
、语 言 创 造
出 了 较 的 要 求 。 夕卜,民间童谣有
首 先 ,民间童谣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语言发音。幼儿从牙
于幼儿学习方言。 期 童 谣 是 以 方 言 的 形 式 ,祖辈
57
语言文学研究
哼唱哄孩子人睡或逗弄孩子,
,保 留 了 大 量 独 具 特
过学习童谣中有的
、
形 式 ,为幼儿 t
仗 、夸 张 、重 叠 、排 比 等 修 辞 法 , 语 言 效 果 。 《我的
和 的 会 。 《 歌 》:’ 的
气 大 无 穷 》:’我 的 气 大 无 穷 ,人 人 称 我 英 雄 ,一
么 … … ”通
的 形 式 ,创 设 幼 儿 间 真 实 而 '
踏 死 黑 蚂 蚁 , 举 红 灯 笼 ,纸 灰 吹 得 纷 纷 散 ,蛛 网 打
儿,
儿,
儿,
儿。 个
以通 童 谣 、 童谣的形式
学指导, 幼儿的思
儿,
儿 ”。 童 谣 通 儿
, 维发展。
、 、哭 的 景 ,内 容 生 有 。 最 后 ,民 间 童 谣 善 用 修 辞 , 用 兴 、顶 针 、拟 人 、对
民间童谣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运用现状的调查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
摘要民间童谣是地域文化的载体,是传唱在儿童之间没有乐谱的歌谣。
民间童谣真实地记录了各地生活习俗、语言文化、独特事物,内容丰富有趣,表达形式多样。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开始,乡土资源逐渐被重视,在教学活动中应用民间童谣的作用也逐渐突显。
现阶段,把民间童谣的应用背景放在幼儿园教学中的研究虽多,但民间童谣运用于语言教育活动的研究还较少。
本文从民间童谣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运用现状入手,探寻更全面的民间童谣运用于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策略。
此次研究实践活动,也是认可了民间童谣运用于语言教育活动有重要价值,民间童谣对促进幼儿语言学习发展和丰富语言教育活动资源有巨大作用。
对民间童谣在语言教育活动中运用价值的分析,可为今后幼儿教师童谣教学提供理论指导;对民间童谣如何运用到语言教育活动的三方面建议,为幼儿教师教学提供借鉴和启发。
此次研究,可以为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运用民间童谣提供更系统的经验指导。
关键词:民间童谣;语言教育活动;运用策略AbstractFolk nursery rhymes are the carrier of regional culture and the songs that are sung among children without music. Folk nursery rhymes truly record the customs of life,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que things, rich and interesting content, various forms of expression. With the beginning of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reform, local resources are gradually paid attention to, and folk nursery rhymes are more valuable, so they have been paid attention to. At present, there are many research results on 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folk nursery rhymes, but the research results on the value of folk nursery rhymes in language education activities are not rich enough. Starting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folk nursery rhymes in kindergarten language educa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a more comprehensive approach of the people strategies for the use of language education activities in kindergartens.This research practice also recognized the important value of folk nursery rhymes used in language education activities, and the use of folk nursery rhymes has great effect o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language learning and enriching the resources of language education activities. The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folk nursery rhymes in language education activities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preschool teachers' nursery rhymes teaching in the future, and provide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 for preschool teachers' teaching on how to apply folk nursery rhymes to three aspects of language education activities. This research can provide more systematic experience guidance for the use of folk nursery rhymes in kindergarten language education activities.Keywords: folk nursery rhymes; language education activities; application strategies目录第1章绪论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1.2.1理论意义 (1)1.2.2实践意义 (1)1.3 文献综述 (2)1.3.1 民间童谣的相关概念 (2)1.3.2民间童谣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3)第2章研究设计 (8)2.1 研究思路 (8)2.2研究方法 (8)2.2.1文献法 (8)2.2.2问卷法 (8)2.2.3访谈法 (8)第3章民间童谣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的运用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9)3.1 教师对运用民间童谣的认知情况 (9)3.2教师在语言教育活动中运用民间童谣的情况 (10)3.2.1教师使用民间童谣的频率 (10)3.2.2 教师使用过的民间童谣的数量 (11)3.2.3教师选择民间童谣的来源 (11)3.2.4教师运用民间童谣语言教育的途径 (11)3.2.5 教师使用过的民间童谣 (12)第4章讨论与建议 (13)4.1民间童谣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运用的存在问题 (13)4.1.1教师不重视民间童谣对幼儿语言发展的意义 (13)4.1.2教师没有充分挖掘民间童谣的语言教育价值 (13)4.1.3教师运用民间童谣开展语言教育活动的策略有待提高 (13)4.1.4教师自身对民间童谣及其教学的积累不够 (13)4.2民间童谣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的运用建议与对策 (14)4.2.1民间童谣的选材原则 (14)(1)生活性 (14)(2)适宜性 (14)(3)趣味性 (15)4.2.2教师运用民间童谣开展语言教育活动的策略 (15)(1)根据童谣特点开展教学 (15)(2)提供丰富活动材料 (16)(3)注意幼儿个体差异 (16)(4)重视反思与积累 (17)(5)开展童谣比赛活动 (17)第5章结论与反思 (18)参考文献 (19)致谢 (19)附录 (20)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纲要》指出:“为让幼儿在学前教育中增加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应该充分调动有效的教学资源……除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外,幼儿在学前阶段还应对世界各国文化有更多了解,让幼儿感受到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与差异性。
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民间童谣《开门歌》
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民间童谣《开门歌》参考范本【活动背景】在《开展民间文体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良好品质》这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开展了民间文学方面的活动,而民间童谣就是其中的一个点,旨在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和培养幼儿对苏州地方方言的热爱,从而上升到热爱家乡和家乡文化的情感。
我选择的《开门歌》,是我们苏州非常流行的一首民间童谣,鲜明的结构特点,给幼儿清楚明了的记忆和想象线索,便于幼儿理解和感受,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重负性的结构形式便于幼儿记忆,互动的形式不仅可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提高幼儿与同伴交往的能力,促进小班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配上简单的手指游戏,不仅增加了童谣的趣味性,还能锻炼幼儿的手部肌肉、增强手眼协调能力及注意力。
【活动目标】1、能熟练、大方地用苏州话讲童谣,心情愉快。
2、喜爱手指游戏,锻炼手部肌肉。
3、激发热爱家乡、热爱苏州童谣的情感。
(评析:纲要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这三个目标的设计既考虑到了小班幼儿的语言发展和形象思维特点,又结合了童谣的特色。
)【活动准备】幼儿已经学会童谣《金锁银锁》和《蚊子叮》,关于门的图片。
小熊等玩具小动物。
(幼儿围坐在地毯上)(评析:为了使活动的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协调统一,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知识经验准备的准备是非常不要的,其实,我们整个课题的研究过程为我这次活动的活动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所以,孩子的一些知识经验是非常足的。
其次是物质准备:大号的门,和一些幼儿喜欢的小动物,为学习新的童谣创设了直观的形象和适宜的环境。
)【活动过程】一、复习童谣《金锁银锁》和《蚊子叮》,引起兴趣。
1、我们的小手会玩游戏的,我们的小手会玩什么游戏呢?2、幼儿到中间,与老师一起玩金锁银锁的游戏。
3、刚刚我们游戏是用什么话讲的?我们用苏州话还会玩什么游戏?(蚊子叮)4、好的,我们找边上的好朋友玩一玩。
基于民间童谣开展幼儿语言教育活动
基于民间童谣开展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作者:廖俐来源:《牡丹》2019年第21期幼儿语言的发展对幼儿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存在课程化严重、教师语言素养不高等问题。
基于民间童谣的幼儿语言教育活动可以提升幼儿语感、提升幼儿语言倾听能力等,因此幼师应该有效把握以民间童谣开展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策略。
一、当前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交流情感、实现目的的重要手段,在人类社会交际交往与学习工作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语言也是人类思维的工具,因此,在幼儿期学习与熟练掌握语言对幼儿的大脑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这一时期也是幼儿语言发展最迅速的阶段,抓住这一重要时期,有效开展幼儿园语言教育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根据前期调研和教学实践经验,笔者发现,目前我国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幼儿教师重视课程教育,忽略幼儿语言实践活动。
在当前幼儿园课程教育活动改革的背景下,部分幼儿园为了突显课程活动组织的程序化,迎合上级部门和家长的错误需要,出现了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只重视做语言“活動”,忽略幼儿自身语言能力的实践与提升。
语言最大的特点就是“约定俗成”,这就要求语言学习者学会模仿并反复练习才能具备熟练使用语言交际的能力。
但是,在“做语言活动”的过程中幼儿所获得语言练习的机会不多,语言表达与交流的机会在幼师“紧锣密鼓”的活动步骤中被忽略了。
这样的做法违背了语言教育活动的本质,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必须加以重视和解决。
二是语言教育目的不明确,孤立地进行语言教育。
大多数幼儿园教师在语言教育活动中不能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不能或较少使用当前教育研究的新成果、新方法,没有注重发掘生活题材进行语言活动创作,因而不能有效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
三是教师语言素养不足。
幼儿教师在组织与实施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自身所具备的语言文学素养不足,对中国民间传统语言文化资源与幼儿园课程融合研究挖掘不深,导致其组织的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思路较窄、内涵不足等。
玩转民间童谣,促进幼儿园艺术教学策略
玩转民间童谣,促进幼儿园艺术教学策略摘要: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民间童谣以其语言明快、生动、节奏感强,天真活泼,易于背诵加之文化底蕴深厚且富有教育性和知识性等特点成为幼儿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并对幼儿的成长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
教师在幼儿园教学中通过巧妙运用民间童谣,不仅可以有效促进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提高幼儿的审美素养,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同时还能加强幼儿园的艺术性教学。
故本课题将围绕“玩转童谣,促进幼儿园艺术教学策略”展开。
关键词:民间童谣;幼儿园教学;艺术教学引言:幼儿园教学时期作为幼儿语言发展、心理发展、审美素养培养与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如何有效运用艺术性教学加强对幼儿的教育也成为了教师急需思考的问题,而民间童谣的运用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巧妙运用民间童谣的运用不仅可以使教学具有艺术性同时还可以帮助幼儿不断对词汇进行丰富、积累和运用,使幼儿的情感得到发展,从而使幼儿园艺术性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一、民间童谣对幼儿园艺术教学的意义幼儿时期的孩子在语言表达方面还缺乏条例性和连贯性,大都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加之简单的语言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达,而童谣篇幅短小,内容浅近、节奏明朗的特点正好符合幼儿的行为习惯。
童谣作为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较早接触的一种文学样式,不仅易于幼儿的文字的接受、理解和记忆同时还可以使幼儿词汇量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丰富[1]。
幼儿时期的孩子在心里方面的情绪性更强,行为也更受情绪的控制,而活泼生动、节奏性强的童谣更能引起幼儿的关注,吸引幼儿的兴趣,帮助幼儿在快乐的学习中形成健康的心理。
幼儿时期的孩子也正是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教师通过运用关于良好习惯的童谣,如《勤洗手》、《讲卫生拍手歌》等幼儿容易接受的方式,对幼儿进行反复的提示帮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从而不断强化幼儿的行为习惯意识。
民间童谣作为乐曲的一部分,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通过巧妙运用童谣在加强幼儿语言表达、促进幼儿心理发展、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同时还可以有效提升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教师通过使幼儿在大量多样童谣的学习和歌唱中,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从而有效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发展。
童谣的幼儿语言教育功能探析
童谣的幼儿语言教育功能探析童谣是一种简单易懂的文艺表现形式,对幼儿的语言教育具有重要的功能。
童谣通过生动的韵律和富有节奏感的语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帮助幼儿建立起语言对应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联系,提高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析童谣的幼儿语言教育功能。
一、促进幼儿语音的发展童谣是一种以语音和音韵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文艺形式,其简洁明了、优美动听的词汇和句式能够引导幼儿正确地发音,加强幼儿对语音、音节、韵律和声调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促进幼儿语音的发展。
例如,《拔萝卜》这首童谣的韵脚节奏明显,高低起伏跌宕有序,让幼儿在学习唱歌的同时,对于“萝卜”这个词汇的发音和韵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拓展幼儿词汇量童谣是一种易于理解、富有生动形象的文学语言,其中涉及的词汇及语言表达方式更加贴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场景,帮助幼儿快速掌握生活中重要的概念和事物,从而拓展幼儿的词汇量。
《小蜜蜂》这首童谣就以小蜜蜂为主题,通过歌词中“蜜蜂、蜜蜜、花儿、酿蜜、阳光、华美、甜美”等生动词汇,增加了幼儿的词汇量。
同时,童谣的词汇运用方式也极富创意,如“蜜蜜蜜,甜甜蜜,瓢瓢盆盆满满蜜”,这样极富华丽语言风格的表达方式,更能够激发幼儿的语言创造力。
三、提高幼儿的感受力和表达能力童谣通过音乐的形式,使幼儿产生感情共鸣,并且可以不断的唱着、玩着,进一步能够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让幼儿的表情、声音和身体语言更加丰富。
例如,唱《小燕子》的时候可以手舞足蹈,张开双臂,感受燕子飞腾的场景,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感知能力,而且能够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和表达能力。
四、促进幼儿听读习惯的养成童谣具有简单易懂、轻快朗丽、节奏鲜明的特点,适合幼儿的听读习惯,培养和养成良好的听读习惯对幼儿的语言发展有着重要的帮助。
童谣传统而又富有娱乐性,适合在多种场合播放,如家庭、幼儿园、教室等,让幼儿能够形成早期的听觉刺激和语言环境,感受丰富多彩的语言和音乐文化的魅力,养成良好的听读习惯。
陕西版挖呀挖呀挖
陕西版挖呀挖呀挖小时候,每当我听到唱着“挖呀挖呀墙角土,挖出个大泥巴”的儿歌时,就会想起陕西版的“挖呀挖呀挖”,那是我们当地的一种传统游戏。
这项游戏的玩法很简单,它需要协作、技巧和速度,通常由2到4个人参与。
首先,玩家们选择一个场地,像是校园、室外场地或者是草坪。
然后,他们用铁锹、扫把、垃圾桶等材料,在场地上勾画出一片土地。
接下来,每个玩家要用铁铲将自己的土地挖成一条深沟或者一个圆形的坑。
而当所有的坑挖好后,玩家们互相挖取对方的土地,直到只剩下最后一个活动范围最小的人胜利。
这项“挖呀挖”虽然看起来前卫而有趣,但它其实是一种古老的守卫农田的方式。
在陕西的许多农村,人们会在土地周围围栏上凿出许多小孔,以便看守农田。
当天黑交时,看守们会在土墙上面播放地下模拟器,若有贼偷盗,就会被那尖锐的频率声所惊动。
这项传统的游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对于大地的理解、守护和保护意义深远。
现在,它已经成为了陕西当地的标志性民间游戏,许多游客来到陕西时都会亲身参与下来,感受这项古老文化的魅力。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思考一下我们所沉浸,不难发现物质和数字的占领已经导致我们对土地的意义失掉了眼神,许多人忽略了大地的繁荣与底蕴。
而这极具特色的民间游戏,让我们重新认识大地的价值和意义,本质上,它告诉我们,土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基,也是我们维护自然环境的责任所在。
一方面,这项游戏让我们通过亲身的体验,全面了解土地及其作用。
从简单的清除杂草开始,到挖坑、填洞,我们都在实践中领略了大地的奥妙,也在对大地的理解中发现了未知的感受。
因为这些感受,我们能够体会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也能够更加协同地创造一个健康环保的社区。
另一方面,这项游戏具有将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深层意义。
挖呀挖呀挖是陕西文化的“儿子”,而我们在玩荒唐又优雅的游戏时,也会不禁想起当地的古建筑、民俗文化和民间传统。
许多的游戏在消遣之余也能够教我们肟端大地的重要性,挖呀挖呀挖,无疑是代表这一类游戏的典范之一。
幼儿园课程中童谣与民间游戏的有效融合
幼儿园课程中童谣与民间游戏的有效融合【摘要】幼儿园课程中童谣与民间游戏的有效融合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教育话题。
童谣和民间游戏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民俗特色和教育意义。
本文从童谣和民间游戏的特点入手,探讨了其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并介绍了融合童谣与民间游戏的方法。
同时分析了这种融合对幼儿园教育的教学效果,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具体实施的情况。
在总结了融合童谣与民间游戏的优势,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于幼儿园教育的理解,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教育支持。
【关键词】童谣,民间游戏,幼儿园课程,融合,教学效果,优势,案例分析,展望未来,童谣与民间游戏的应用1. 引言1.1 背景介绍幼儿园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其中的课程设置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童谣是幼儿喜闻乐见的歌谣,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同时促进语言和音乐能力的发展。
而民间游戏则是一种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活动,能够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让他们在玩耍中学会分享和竞争。
在幼儿园课程中,将童谣与民间游戏有效融合起来,不仅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提升教学效果,还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探讨童谣与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有效融合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通过合理的安排和设计,可以实现童谣与民间游戏的有机结合,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从而全面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本文将就童谣与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融合进行深入探讨,探讨不同融合方法和教学效果,并通过案例分析来展现融合的实际效果,以期为幼儿园教师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1.2 目的意义童谣和民间游戏是幼儿园课程中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融合童谣和民间游戏,可以丰富幼儿园的教学内容,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童谣和民间游戏富含民间文化元素,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情感体验能力。
在幼儿园课程中,融合童谣和民间游戏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的发展和成长,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童谣的幼儿语言教育功能探析
童谣的幼儿语言教育功能探析童谣是幼儿时期最为常见的一种歌谣形式,通常由一些简短易记的歌词组成,常常伴随着音乐旋律。
在幼儿教育中,童谣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激发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还可以促进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
本文将从认知、语言和情感这三个方面,就童谣在幼儿语言教育中的功能进行探析。
一、认知方面1. 训练孩子的记忆能力童谣的歌词简单易记,常常伴随着有趣的旋律,这让孩子们很容易记住。
通过不断的重复练习,孩子们能够更好地记忆和掌握童谣的内容,进而提高他们的记忆能力。
这对于幼儿们的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是非常有益的。
2. 提高观察和联想能力童谣的内容通常是关于日常生活和自然界的一些事物,如《小星星》、《小白兔乖乖》等。
通过学唱这些童谣,孩子们可以更好地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同时也会激发他们对这些事物的联想能力,对事物的认知也会随之增长。
3. 培养孩子的想象力童谣的歌词往往充满了夸张和幻想的成分,如《捉泥鳅》、《拔萝卜》等。
这些内容可以让孩子们的想象力得到开发,他们可以通过童谣中描绘的场景和形象来想象各种奇妙的故事,从而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语言方面1. 提高孩子的语音语调童谣通常伴随着简单而明快的旋律,孩子们在学唱的同时也能学习童谣中的语音、语调,这对于他们的语音和语调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也可以通过童谣的表演和演唱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语音语调的正确使用方式。
2. 丰富孩子的词汇储备童谣的歌词通常非常简单,但往往涵盖了很多常用词汇和生活用语,如《小毛驴》、《小白兔乖乖》等。
通过学习童谣,孩子们能够接触到更多的词汇,从而丰富他们的词汇储备,为日后的语言表达奠定良好基础。
3. 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童谣的歌词往往具有一定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通过学唱童谣,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接触和理解语言的韵律,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而且,由于童谣的内容生动有趣,孩子们在学唱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融入到歌词当中,这对于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非常有益的。
陕西方言童谣
陕西方言童谣1、帽子戴地端,媳妇来地欢。
帽子歪歪戴,媳妇来地快。
2、车子莫铃,压人不疼,车子莫闸,不准带娃。
勾坐莫蒙字,缠些烂绳子,后带磨花子,别个烂卡子!3、罗罗面面,油馍串串,猪肉扇扇,蜂蜜罐罐,我娃是个福蛋蛋!福里生,福里长,从小就能把福享。
4、屎巴牛点灯,点出先生。
先生算卦,算出黑娃。
黑娃敲锣,敲出她婆。
她婆碾米,碾出她女,她女刮锅,刮出她哥。
她哥上柜,上出他伯。
他伯碾场,碾出黄狼。
黄狼挖枣刺,挖出他嫂子。
(“屎巴牛”即屎克郎。
)5、羞、羞、把脸抠,抠个渠渠种豌豆。
人家豌豆打一石,咱的豌豆打一马牙罐。
6、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
金疙瘩,银疙瘩,还嫌不够;天在上、地在下,你娃嫑牛!走一步退一步等于没走,一头驴两头牛都是牲口!7、灯笼会,灯笼会,灯笼灭了回家睡,奶奶不叫爷爷睡,爷爷在茅房开大会8、月亮月亮跟我走,一下走到场门口,场门口,一斗麦(mei),送到石畏(wei)子没人推,公鸡推,母鸡簸,剩下鸡娃拾麦颗,老鼠擀面猫烧火,(麦娃)坐在炕上捏窝窝!9、猴娃猴娃搬砖头,砸了猴娃脚趾头。
猴娃猴娃你不哭,给你娶个花媳妇。
娶下媳妇阿达睡?牛槽里睡;铺啥呀?铺簸箕;盖啥呀?盖筛子;枕啥呀?枕棒槌。
棒槌滚得骨碌碌,猴娃媳妇睡得呼噜噜。
10、箩箩,面面,杀公鸡,擀细面。
婆一碗,爷一碗,两个小伙两半碗。
11、谁跟我、摇尾巴,一脚踢到沟底下。
沟底下,有狼哩,把娃吓得胡藏(qiang)哩。
12、咪咪猫,上高窑,金蹄蹄,银爪爪,上树树,逮雀雀(qiao qiao),逮下雀雀喂老猫。
13、嘚嘚喔喔!额(我)给财主干活,财主嫌我吃滴多,额给财主巴(拉:拉屎)一锅!财主嫌我吃滴少,额给财主巴(拉:拉屎)一袄!14、队长用钱一句话,会计用钱帐上挂,出纳用钱抽屉拿,社员用钱求菩萨。
15、月明夜,亮晃晃,开开城门洗衣裳。
洗得干干净净的,捶得邦邦硬硬的,打发哥哥穿整齐,提上馍笼走亲戚。
16、月亮爷,明晃晃,我在河里洗衣裳,洗得白,捶得光,打发娃娃上学堂,读诗书,写文章,一考考上状元郎,喜报送到你门上,你看排场不排场。
民间童谣与儿童语言的发展
民间童谣与儿童语言的发展民间童谣,形式如民歌、民谣、儿歌、等,也称“歌谣体”诗歌,原是民间口头文学的一个种类,也是儿童文学的一个种类。
主要在儿童中流传、具有儿童喜闻乐见特点的童谣,历史可追溯至先秦时期。
从文学内容和形式上来看,民间童谣内容包容量非常广,范畴没有界限,其丰富的内涵和喜闻乐见的形式,反映了现实生活的多姿多彩,深受儿童喜爱。
凡是民谣中适合孩童听与唱的歌谣都可以归类为童谣。
从作品的创造者来看,民间童谣的创作并不局限于儿童,不论是成人为儿童制作,或是本属于成人的歌谣,只要儿童乐于接受或模仿,而又活跃于儿童口耳之间的,都可以将它视为童谣。
民间童谣种类繁多,与地方文化和方言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民间童谣的研究,涉及诸多学科领域。
众多学者从民俗学、社会学、文化学、语言学、学前教育学视角进行了探讨,分析其渊源及对儿童的重要意义。
按民间童谣性质、用途以及反映的内容看,可分为神学童谣、政治童谣、寓言童谣、日常生活童谣;按其娱乐功能,可分为语音游戏类、语义游戏类和肢体游戏类民间童谣;按其童谣的表现形式来看,氛围童谣文本的表现形式和肢体类游戏的表现形式。
民间童谣通常带着浓厚的地方特色,多用于方言朗诵与流传,音节和谐,富有极强的节奏和独特的韵律,形式一般较简短,读来朗朗上口。
民间童谣具有游戏性、随意性和音乐性三大特点,表达诙谐幽默,欢快明朗,和儿童迅速成长的存在状态相一致,有着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民间童谣作为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儿童语言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在前人关于民间童谣的特点、与儿童语言发展的关系以及民间童谣走入幼儿园课程的研究的基础上,谈谈民间童谣与儿童语言发展。
一.贵港民间童谣的特点民间童谣既具有儿童文学的一般特征,又有其独特性。
民间童谣的特征,可从取材、、流传形式层面上来理解。
首先,民间童谣的内容非常通俗易懂、贴近老百姓的生活,比诗歌具更具简单、通俗易懂的特点,多来自于日常生活场景、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等内容。
童谣的幼儿语言教育功能探析
童谣的幼儿语言教育功能探析童谣是幼儿园语言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它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培养想象力,还可以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听说读写等语言能力。
本文将探讨童谣在幼儿语言教育中的各个方面的功能。
一、激发幼儿的兴趣,培养想象力童谣的语言简单易懂、意境生动形象,是幼儿容易接受的形式之一。
在幼儿园的生活中,老师可以通过唱歌、故事讲解等方式,让孩子们了解童谣,并通过讲解和唱歌的方式,让孩子们对童谣产生浓厚的兴趣。
童谣中的生动形象和优美旋律会让孩子们想象力大开,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以及对语言学习的兴趣。
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童谣在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功能非常显著。
在唱童谣的过程中,老师经常会让孩子重复歌词,通过反复练习,让孩子们能够逐渐记忆并熟练掌握童谣的歌词。
此外,在童谣中,往往有大量的词语、语句,而童谣背后又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寓意。
当孩子们理解其中的含义和内涵时,他们就能够把这些语言信息运用到语言表达中,不仅会表达得更加准确、生动,同时也可以增强孩子的文化素养。
童谣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在幼儿的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的语言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童谣的学习,孩子们可以大量接触到语言,提高他们的听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口语。
童谣中的字句表达方式通常非常规范,对于孩子的读写方面也有很大的帮助,既可以提高他们的语音语调准确性,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识字和写字能力。
四、培养幼儿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化形式,童谣背后蕴含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童谣的学习,可以培养孩子们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
在童谣中,有很多表达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歌曲,比如《我爱你,中国》、《少年中国说》等,这些歌曲会引导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向往祖国、热爱生活、勇敢进取的正面品质。
总之,童谣在幼儿语言教育中发挥着多种多样的功能。
通过唱童谣,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想象力;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的语言能力;可以培养孩子的文化素养和良好的品质,比如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等。
童谣的幼儿语言教育功能探析
童谣的幼儿语言教育功能探析童谣可以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们学习语言的过程是与听、说、读、写相结合的。
童谣通过朗诵、演唱、讨论等方式,引导幼儿感知语音、领会词义、掌握语法,从而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通过童谣的学习,幼儿可以积累大量的词汇量,培养自己的语感,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童谣的形式简单易学,语言幽默有趣,可以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语言能力。
童谣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
童谣中所包含的鲜明的意象、生动的描绘、活泼的旋律,让幼儿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幸福。
在童谣中,往往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这种世界观对幼儿的情感体验产生积极的影响。
而且,通过童谣可以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优秀品质和道德情操。
在童谣教育中,教师们常常以情感教育为核心,通过童谣传递爱、信、暖、和谐等美好品质,让幼儿在体验中建立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渴望。
童谣可以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童谣的表达形式和意境丰富多彩,可以有效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与幼儿共同探讨、解读童谣中的意象和情感,可以激发幼儿的思维活动,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
在童谣的学习过程中,幼儿常常需要通过思考和联想,理解抽象的含义,培养他们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童谣中常常包含一些简单的数学和逻辑推理的内容,通过学习童谣可以促进幼儿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发展。
在童谣的教学中,教师在选择、编排童谣的同时需要注重选取符合幼儿认知水平的素材,保证童谣的内容简单易懂。
并且要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注重培养他们的审美和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通过让幼儿积极参与童谣的学习,可以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动手实践,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童谣在幼儿语言教育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包括促进语言发展、激发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培养思维能力等。
在幼儿语言教育中,教师们应该更加充分地利用童谣这一教学资源,创造更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全面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中班语言陕西话教案
中班语言陕西话教案教案标题:中班语言陕西话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陕西话,培养幼儿对陕西方言的兴趣和了解。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
3. 通过陕西话的学习,拓宽幼儿的语言视野,增加他们对多样化语言的认识。
教学准备:1. 陕西话教材或相关的陕西话学习资料。
2. 图片或实物,用于辅助教学。
3. CD或录音设备,用于播放陕西话的录音。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向幼儿介绍陕西话的特点和背景,激发他们对陕西话的兴趣。
2. 播放一段陕西话的录音,让幼儿聆听并尝试模仿。
主体活动:1. 教授基本的陕西话词汇和日常用语,如问候语、感谢、道歉等。
2.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幼儿进行语音练习,帮助他们正确发音。
3. 进行语音对话练习,让幼儿在小组或两人一组的情境中进行对话练习。
4. 制作陕西话卡片,上面写有常用的陕西话词汇和句子,让幼儿自由搭配并进行表演。
5.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在模拟情境中运用陕西话进行对话。
总结活动: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陕西话内容,与幼儿一起总结学到的新词汇和句子。
2.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尝试使用陕西话,与家人或朋友进行交流。
教学延伸:1. 鼓励幼儿自主学习陕西话,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和指导。
2. 组织陕西话角色扮演比赛或展示,让幼儿展示他们学到的陕西话技能。
评估方式:1. 观察幼儿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通过幼儿的语音练习和对话练习,评估他们的发音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1. 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教学效果。
2.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
民间童谣教育价值探索
民间童谣教育价值探索一、培养语言能力民间童谣通俗易懂,富含韵律,这对于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非常有益。
通过学唱民间童谣,幼儿可以接触到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方式,在享受音乐的快乐的也能够提高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兴趣,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而且民间童谣的曲调和节奏感也能够促进幼儿的语言学习,让他们能够更加轻松自然地吸收语言知识,从而提高语言水平。
二、陶冶情操民间童谣凝练了民族的智慧,蕴含了民间的故事和情感,这些故事和情感对于幼儿的情感发展和品德涵养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民间童谣中蕴含了许多美好的情感,如亲情、友情、互助、勇敢等,这些情感通过童谣的传唱和讲述,可以渗透到幼儿的心灵中,对他们的品德素养和情感情操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开拓视野民间童谣中往往包含了许多古老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比如农事、传统节日、劳作等,这些文化元素对幼儿的文化认知和情感体验非常有益。
通过学习民间童谣,幼儿可以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接触到不同的社会生活场景,开拓自己的视野,增加文化的熏陶,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四、促进认知发展民间童谣往往含有寓教于乐的成分,能够通过童谣的形式,向幼儿传递一些基础的常识和认知内容,比如数字、颜色、形状、动物等等,这对于幼儿的认知能力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童谣的传唱和讲述,幼儿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许多知识,这对于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认知水平都有益处。
五、培养审美情趣民间童谣是中国古老的文化艺术形式,它融合了音乐、语言、情感等多种要素,是一种充满民族特色和美学价值的艺术形式。
通过学习民间童谣,可以培养幼儿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他们对于音乐和文学的理解和欣赏水平,对于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创新教育方式在幼儿教育中,可以通过创新的方式引入民间童谣,比如结合现代儿童教育手段,设计专门的民间童谣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民间童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语言游戏型民间童谣与幼儿语言教育
作者:苏瑞琴
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8年第05期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语言领域中指出:“提供童谣、故事和诗歌等不同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让幼儿自主选择和阅读。
”在社会领域中又指出“利用民间游戏、传统节日等,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主要民族和世界其它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帮助幼儿感知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理解人们之间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友好相处。
”将童谣与民族地域文化紧密结合的就是民间童谣。
民间童谣即民间儿歌,是流传于不同地域、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和生活经验、适合儿童唱读的歌谣。
作为人生最早接受的文学,民间童谣是民间文学向儿童文学的组成部分。
陕西民间童谣作为陕西民间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包含丰富的民俗内容,特别具有地方特色。
幼儿在学习传唱童谣的过程中获得对陕西地域文化的认同感的同时,获得语言、社会、艺术等领域方面能力的提升。
陕西民间童谣内容丰富,包含摇篮曲、时令谚语、游戏歌等。
根据童谣的内容和功用,《中国大百科全书》把童谣分成三大类型:教诲性童谣、叙事抒情童谣和游戏性童谣。
游戏性是童谣的一大特征,但较之摇篮曲、教诲性等童谣而言,游戏型童谣与儿童游戏直接联系,是儿童游戏、玩耍时创作编写的童谣,内容更生动活泼,更适合儿童心理,对儿童有更深的影响。
游戏型民间童谣包含运动游戏童谣和语言游戏童谣,语言游戏童谣与幼儿语言能力直接相关。
本文以陕西语言游戏型童谣为主要研究内容,重点探讨语言游戏型童谣对于幼儿语言教育的促进作用。
陕西语言游戏型民间童谣的类型及其语言特征
以语言作为游戏主体而创编的童谣为语言游戏童谣。
陕西民间童谣中这类童谣数量很多,它包括问答歌、颠倒歌、字头歌、数字歌、绕口令、谜语歌等形式。
问答歌
问答歌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先设疑后给出明确答案,通过设问的方式培养幼儿观察、对比、鉴别事物的能力,激发孩子们思维联想能力,潜移默化中传播各种生活知识,又称问答调、对歌、盘歌。
如:陕西耀县流传“猴娃搬砖头”:猴娃猴娃搬砖头,砸了猴娃脚趾头。
猴娃猴娃你不哭,给你娶个花媳妇。
娶下媳妇阿达(“阿达”在陕西话中意思为:哪里。
)睡?牛槽里睡。
铺啥呀?镳簸箕。
盖啥呀?盖筛子。
枕啥呀?枕棒槌。
棒槌滚得骨碌碌,猴娃媳妇睡得呼噜噜。
又如凤翔民间童谣:草草低,树树高,我问四软谁知道?入汤的油条,棉花包,熟了的柿子,猪尿泡。
瞎的贱,好的贵,我问四长谁来对?原上的井绳高跷腿,懒婆娘裹脚是非嘴。
思一思,想一想,四白要数哪几样?曹操脸,粉白墙,穿的孝衫,拉的羊。
这两首童谣均采用一连串设问,有问有答,结合生活实际,语言简洁明了,又颇有趣味。
颠倒歌
颠倒歌又称滑稽歌、倒歌、错了歌、古怪歌等,通过大胆夸张、浪漫神奇的想象,有意识运用幽默风趣的语句来表达违背自然规律或生活常理的现象、事件,是最具有幽默感的童谣。
陕西民间童谣中这种儿歌数量不少,如流传于渭南、商县的“说白话”,“说白话,道白话,月里的娃娃做庄稼。
蝇子踏的锅板响,蚂蚁腿上出连疮。
牛娃吃羊奶,跟驴走,一下子走到十字口。
撞着人咬狗,拾起狗打砖头,一下打到涝池头。
赞了一脸干塘土,斜看顺看莫啥擦,夏布衫上扯棉花。
”又如流传于西府的“扯谎歌”,其中一首写道“东西街,南北走,忽闻门外人咬狗。
拿起门来推开手,拾起狗来打砖头,又被砖头咬了手。
骑了轿子抬了马,吹了锣鼓打喇叭。
”
这些颠倒歌从内容上而言是荒诞的,几乎句句与现实相反。
语言上显示出组合的反常性,常见的“狗咬人”变成“人咬狗”,常规的“骑马、抬轿”变成“抬马、骑轿”。
正因这两点,颠倒歌作为童谣带给儿童一种不同寻常的感受,使儿童感受生活存在的快乐欢愉,在欢愉中提升智力、发展心理机能。
(三)绕口令,一种语言游戏。
也叫拗口令、急口令、吃口令等,用声、韵、调易混的字交叉重叠编成语句,要求一口气急速念出,因此读音易发生错误。
在语言游戏儿歌中,念起来难度最大,意在以训练儿童发音的准确性,是一种巧妙的语言游戏,同时也可以促进发展幼儿有思维敏捷。
如流传于凤翔的“崔醋醋儿”:出了南门一堆灰,两个老汉都姓崔。
一个名叫崔醋醋儿,一个名叫醋醋崔。
跌倒崔醋醋儿,撞倒醋醋崔。
看崔醋醋儿怵醋醋崔,还是醋醋崔怵崔醋醋儿。
又如“驴驹子”,“一个黑腿乌嘴驴驹子,驮了一担软枣木疙瘩泥几子(用木头作为鞋底的一种棉鞋)。
跌倒黑腿乌嘴驴驹子,撞倒软枣木疙瘩泥几子。
看黑腿乌嘴驴驹子怵软枣木疙瘩泥几子呢,还是软枣木疙瘩泥几子怵黑腿乌嘴驴驹子?”
陕西民间童谣中的绕口令具有浓重的陕西地域色彩,如上文举例的凤翔绕口令,是结合凤翔方言中发音和当地的词汇而创作的,有针对性地指出方言中幼儿易误的语音,有利于培养儿童敏捷、清楚、准确、流利的发言,而且是诙谐风趣、生动活泼的游戏儿歌,能使幼儿在念诵的过程中汲取健康的情趣。
陕西游戏型童谣对幼儿语言教育的作用
上文列举了陕西语言游戏型民间童谣的主要类型和基本特征,这些童谣是以语言材料为主的游戏,通过言语活动来带动儿童言语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其对幼儿语言教育的主要作用如下:
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
民间童谣重押韵,有节奏,具有游戏性;陕西语言游戏型民间童谣更能突出这些特点,且更幽默。
无论是问答歌、绕口令,还是与生活相背的颠倒歌,都有一种活泼泼的生气,能让幼儿感到快乐。
与一般语言教育的方式而言,更能让幼儿在游戏中成长,于快乐中获得对语言的感受,进而提高语言表达技能,同时也增长知识、扩大生活经验。
特别是颠倒歌,能让幼儿在荒诞中开发思维,打破常规逻辑,潜潜移默化中学会语言的搭配运用。
如“颠倒歌,歌颠倒,老鼠噙了个大狸猫,公鸡下蛋母鸡叫,老牛看门狗拽套,骡马放在深沟里,蚂蚁养在槽头里,猴娃穿衣去探亲,狐狸确实大美人,老虎笼中受狗欺,凤凰落架不如鸡,黑白颠倒有来历,世俗从来浊如泥,三伏天冷水冻冰,数九炎热把田耕,鸡蛋要和碌碡碰,把碌碡碰了个大窟窿,鸡蛋打了钉子钉,碌碡破了针线缝,大街上没有裁缝铺,抬到山里寻裁缝,四个瘸子抬着轿,一对瞎子打灯笼,十二个哑巴唱大戏,把聋子听得笑出了声,二十四个和尚把肉争,揪住辫子不放松。
”这首陕西童谣充满野趣,洒脱俚俗、无拘无束,不按常理说话,跳出意想不到的句子,痛决又好玩。
它不是正规的文学,内容诙谐,没有那么多的“教训”,符合幼儿的思维,孩子们一听就喜欢,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
促进幼儿语音、词汇等语言知识的学习
学前儿童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儿童的语音、词汇、语义以及语用能力都将得到极大发展,但是从整体来看,儿童的词汇量比较少,简单句所占的比例比较高,其言语表达带有很大的情境性,仍处于从情境性言语到连续性言语的过渡阶段。
儿童思维发展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仅处于初步产生阶段,并且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特征。
陕西语言游戏型童谣语言通俗易懂,与学前儿童期思维心理特征相适应。
3-6岁幼儿语句简单、语法结构单纯、词汇贫乏,对身边熟悉的事物等才有深刻的共鸣。
民间童谣中的语言非常贴近幼儿生活,语言浅显,且能把正确的词汇、语法与幼儿的口语结合,符合幼儿语言发展的水平,能较好地提高幼儿语言能力。
如凤翔问答歌“你姓啥?我姓张。
张啥?张飞。
飞啥?飞机。
机啥?鸡毛。
毛啥?毛泽东。
东啥?东方红。
红啥?红旗。
旗啥?骑马。
马啥?马扎。
扎啥?扎花……”于一答一问中拓展词汇与知识,同时学习了设问、顶真、谐音等修辞手法。
这些童谣语言形象具体可感。
童谣中所描绘的人、事、物,着力于具体描绘,突出形态、色彩和动作,使幼儿念起来感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触其物强了儿歌的形象性,便于幼儿模仿学习。
同时,语言游戏型童谣音韵和谐自然,具有音乐性,音调和谐,节奏鲜明,读得流畅,念得响亮,听得舒服。
在重复往返的韵律中,幼儿于游戏中学到语音知识。
综上所述,陕西语言游戏型民间童谣不仅有着丰富的民俗风情,而且还寓教于乐,趣味盎然地促进幼儿语言教育。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把握不同年龄班语言游戏活动的侧重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在传承陕西地域文化、增进地域文化认同的同时,可以更好地提高幼儿语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