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项目成果的汇报
中国西北地区内陆河流域面向生态环境的水资源开发模式研究
中国西北地区内陆河流域面向生态环境的水资源开发模式研究【摘要】本文针对中国西北地区内陆河流域面向生态环境的水资源开发模式展开研究。
引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正文部分分析了西北地区水资源现状、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状况,并探讨了水资源开发模式。
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提出建议,同时讨论了政策法规和规划方面的完善。
结论部分总结了生态环境保护与水资源开发的平衡关系,探讨可持续发展路径,并总结研究结论。
通过该研究,旨在为西北地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西北地区,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水资源开发,模式研究,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水资源现状,环境状况调查,保护对策,政策法规,规划,平衡,可持续发展,研究结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西北地区是我国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之一,而内陆河流域作为该区域的重要水资源来源具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西北地区的水资源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供需矛盾和生态环境问题。
内陆河流域作为西北地区水资源的主要供给来源,其生态环境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更好地探讨西北地区内陆河流域面向生态环境的水资源开发模式,研究对该地区水资源现状进行深入分析,重点关注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状况,探讨合理的水资源开发模式,并提出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不仅有助于解决当前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也为未来西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开展关于西北地区内陆河流域面向生态环境的水资源开发模式研究具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中国西北地区内陆河流域面向生态环境的水资源开发模式,分析当前水资源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评估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的状况,探讨适合该地区特点的水资源开发模式,提出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和建议,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更科学合理的政策法规和规划提供依据。
西北水资源问题与对策
西北水资源问题与对策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省区及内蒙西部,在战略上是支撑我国21世纪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地。
为了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发该地区丰富的矿产和土地资源,缩小东西部发展的差距,发展少数民族经济,安定边疆,以及使西部一些地区尽快脱贫致富,都需要尽快开发和发展这一地区。
目前国家已作出开发和发展西北地区的重大决策,加大了对该地区的投入。
西北地区总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3,土地资源丰富,本地区具有较大的土地开发潜力,是全国宜农荒地资源分布较广的地区;加上本区光热资源异常充足,草场资源丰富;农业生产的农作物病虫害少,发展农牧业有很强后劲,是缓解我国粮食、肉类等农牧产品供需矛盾的希望。
在当前土地资源日益耗竭的现实情况下,西北广大未开发和利用的土地资源成为我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后备资源。
西北地区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此外,本地区具有绵长的国境线,居民仅占全国总人口的8%左右,而且还是许多兄弟民族长期安居乐业之处。
这说明本区除了具有重大经济价值之外,还拥有国防、政治和社会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开发和建设西北地区是我国国民建设的需要。
实现全国人民生活水平奔小康,首先要减少东西差距扩大的趋势,只有建设好西部,西部奔小康,才能实现全民富裕的宏伟目标。
邹家华副总理在“国家计委加快西北经济发展战略座谈会”上指出:“西北地区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是水,当然还有其它制约因素,但是在西北地区,制约占第一位的是水,对经济发展影响很大。
不把水的问题安排好,出了问题很难办。
”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也提出:“大西北水资源到底能容纳多少人。
一方面祁连山的冰在融化,冰川积雪在减少;另一方面又要大发展,是否有个界限,这样才不至于将来大家都要搬家,形成新的楼兰。
”自80年代以来西北地区水资源就进入了十分紧张的状态,供需缺口越来越大,缺水城镇增加,工农业用水紧张,农、林、牧间用水矛盾与一条河流上、中、下游间用水矛盾日益尖锐,已经影响到中下游地区生态和社会经济发展,有些缺水地区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约束;另一方面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景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这是因为:①淡水资源显得越来越少,不再成为廉价的资源,目前作为后期可取用的淡水几乎均已开发,或者在今后要进行开发的可引用水资源投资昂贵。
关于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汇报
关于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汇报尊敬的领导和各位同事:大家好!今天我来为大家汇报一下我们的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
水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保护水生态环境,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首先,我们加强了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
我们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了对水资源的监测和调度。
通过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我们有效地保护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我们大力推广节水措施,通过宣传教育和政策引导,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节水意识,减少了浪费现象。
其次,我们加强了水污染的治理。
我们配备了一支专业的水污染治理团队,通过排污许可证和监管措施,严格控制企业和个人的水污染排放。
我们还加大了对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维护力度,提高了污水处理能力和效果。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有效地减少了水污染,改善了水质环境。
另外,我们加强了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我们重点保护了湿地、江河湖泊等重点水生态系统,建立了一批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强化了对水生态系统的监测和保护力度。
同时,我们加强了水生态系统的修复工作,通过湿地建设和植被恢复,逐步恢复了受损的水生态系统。
除此之外,我们还加强了水生态文化的宣传和教育。
通过组织水生态文化节、举办宣传活动等,我们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环境意识和保护意识。
让更多的人了解水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参与到水生态环境保护中来。
总的来说,在过去一年里,我们的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我们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一方面,水资源的供应紧张和水污染的治理仍然存在问题;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对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工作,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和措施,加强监管和宣传力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环境意识和保护意识。
最后,我代表我们团队向领导和同事们致以诚挚的感谢。
正是有您们的支持和配合,我们才能取得这些成绩。
浅析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
浅析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摘要:我国西北干旱区以地表水为主要水源。
地表水存在着时空分布不均、河流径流补给源多样化、与地下水经常发生转化等诸多特征。
西北干旱区的生态状况在人工绿洲内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而在绿洲之外,则更加严重,其中包括土地荒漠化,冰川退缩,湖泊干涸,下游河道断流,沙尘暴频繁,天然草地退化,天然植被遭到破坏,都是必须用水资源来解决的。
关键词: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引言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中部,远离大海,深入亚洲腹地,常年降水不足200毫米,气候干燥,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恶劣的干旱地带。
塔克拉玛干沙漠、巴丹吉林沙漠、毛乌素沙漠、黄土高原等多个沙漠地带,是我国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区域。
水分对绿洲的生长和演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干旱条件下,绿洲在水源的作用下发生了变化,在干旱条件下出现了绿洲,在干旱条件下形成了沙漠;水资源已成为限制所有生命和经济活动的最重要因素。
一、我国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的特点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少、气候干燥、阳光、蒸发量大、地面径流量少、生态环境脆弱。
然而,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由于山地和盆地的交错,形成了众多的内部河流,这些河流之间存在着相互分隔的河流。
高山阻隔了空气流动,在山地地区产生了大量的降雨和大量的冰雪。
辽阔的群山,是众多江河源头的内流盆地;山区的降水、冰川和融雪是这些地区的主要水源。
大部分内陆河从上游向下游流过2-3个环环相扣的盆地。
二、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根据我国西北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历史和现状,可以将其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综合开发两个时期。
西北干旱地区的水资源开发,最早是从河流及溢流地带引水;五十年代以来,为充分利用山地丰富的地面径流,在上游相继兴建了许多蓄水池,许多地方的地表水开发率已经超过70%。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石羊河、乌鲁木齐河等内陆河流流域在充分利用地表水的同时,也在积极开发地下水,也就是对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联合开采;水资源利用缺乏统一的规划、科学的管理,导致流域上、下游水资源的配置不合理,导致了上游水资源的过度消耗,下游流域水资源的补给量逐年下降,下游流域的自然生态环境平衡遭到破坏。
水土保持示范项目成果推广工作汇报
水土保持示范项目成果推广工作汇报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我通过此篇文章,向大家汇报水土保持示范项目的成果推广工作。
自项目启动以来,我们团队凝聚力、创新力和合作精神都充分发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以下是我们的工作进展和成果展示。
一、项目概述水土保持示范项目于去年在XX地区启动。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示范项目,向农民和农户展示可持续农业和水土保持措施的重要性,并推广这些措施带来的效益。
二、示范项目建设在示范项目建设阶段,我们选择了两个优势农业区进行工作。
我们进行了水土保持问题的识别和评估,并制定了相应的对策和计划。
通过引入创新技术和农业经营理念,我们针对性地改进了农田排水系统、引入了植被覆盖措施等。
同时,我们还组织了农民培训班,提升了他们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技术能力。
三、推广工作示范项目建设完成后,我们开始了推广工作,旨在将项目经验和成果推广到更大范围。
我们采取了多种宣传手段,包括举办培训班、召开座谈会、发放宣传材料等。
我们还与当地农业部门合作,以便更好地传播项目信息。
四、推广效果通过我们的努力,示范项目的措施和经验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认可和采纳。
在推广过程中,我们建立了示范农田,用于指导和示范可持续农业和水土保持措施。
到目前为止,已有1000多名农民参观了示范农田,并表示将在自己农田中尝试这些措施。
五、经济效益示范项目的推广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农户通过采用水土保持措施,减少了土壤侵蚀和水资源浪费,提高了农田的产量和质量。
据统计,每年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农民的收入也相应增加。
这些成效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农户的一致认可。
六、社会效益除了经济效益,示范项目的推广还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治理了土壤侵蚀问题,改善了农田环境,增强了农户的生活质量。
同时,我们还通过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了农民的水土保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促进了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这些都为当地的农村发展和生态保护作出了积极贡献。
七、下一步计划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示范项目,扩大推广范围。
西北地区的水资源配置
不低 于 水资 源总 量 的 5 %。 0 社 会经 济 用 水 的 内 部 配 置 : 田 农
灌 溉 用 水 应 大 力 节 约 并 逐 步 压 缩 。城 镇 和 工 矿 也 必 须 贯 彻 高 效 节 水 防 污
能恢 复沙 漠 中 的河 湖格 局 . 河 流下 使
游 两 岸 和 终 端 湖 泊 周 边 的 天 然 绿 洲 生 态 系 统 和 上 中游 的社 会 经 济 系统
环 境 十 分 严 峻 。 全 区 水 资 源 的 平 均 开
发 利用率 达 5 . 远 高于 全 国平均 水 33 %, 平 2 %。其 中甘肃河 西走 廊 的石羊河 0
流 域 高 达 1 4 , 河 12 : 疆 的塔 5% 黑 % 新 1 里 木 河 7 % , 葛 尔 盆 地 8 % 。 许 多 9 准 0 地 方 的 社 会 经 济 用 水 挤 占 了 生 态 用 水 , 天 然 河 湖 萎 缩 以 至 消 失 , 地 荒 使 土
务 院汇报 《 西北 地 区水 资 源 配置 、 生
态 环 境 建 设 和 可 持 续 发 展 战 略 研
究》 ,得 到 国务 院领 导 的认 可 ,并 以 20 0 3年 内部 情 况、 报 第 4 7期 发 各 通 1 地 区 、 门 。现 在 将 有关 水 资 源 的 配 部
置 问题作 简要 说 明。
区 原 则 上 由 农 业 用 水 有 偿 转 移 . 提 并 高 水 的回收 利用 率 。
周边 植 被 , 都起 着 分 隔 和 限制 沙 漠 的 不 可替代 的作 用 。考虑 到现 实 的水资
源 情 况 , 坚 决 保 持 现 有 河 湖 格 局 的 在
二 、 兰 山 以 东 的 半 干 旱 草 贺
新闻评论的写作
• 2、《该给网游“疯马”套套缰了》 网络信息化催生了很多新的产业:网络歌手、网
上购物,当然最具有冲击力的,还是网络游戏。据 报载,一青年网游70小时,猝死网吧。网上聊天进 行诈骗,从事非法活动更是层出不穷。法律是不是 应该立马套缰,刹刹网游这股飓风了?
• 3、《谁是现代版“拔苗助长”的真正导演》 有一位准妈妈去看医生,确定生产日期,得知还
及“庶人”,因此我国现行《国旗法》规定,除了国家 重要领导人逝世应下半旗外,对国家作出杰出贡献的人、
对世界和平或者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贡献的人逝世,以及
因不幸事件、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伤亡时,也应或也 可下半旗致哀。这项立法反映了社会的进步,无疑使我
国的降半旗制度走上了民主化、规范化的轨道。
•
但从目前实践和人们的观念看,下半旗的对象还仅
资金、人才、技术、资源、劳力各展所长,互补所短。“我
们是一家人”,不仅是亲情和论理,也是利益和实惠。古语
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就是写照。
•
更为重要的是,胡锦涛总书记与连战主席共同发布“两
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
谋求台海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两岸同胞利益,这
有两个月,她向医生提出要求:“能否提前剖腹产, 这样我的孩子就可以提前上学了。”这样的拔苗助 长恐怕就是古代那位农夫也自叹不如吧。
• 4、《偷拍,满足了谁的需求》 日前,港台艺人阿娇出入公共WC被偷拍一
事惹来众多媒体大众的广泛关注,对其本人 更是造成严重影响,使得平日活泼开朗的阿 娇很难露出笑颜。随着社会发展,日新月异
新闻写作范本
社论
•
国旗为谁而降
•
(人民日报社论)
•
西北水环境建设与治理探究
西北水环境建设与治理探究摘要对于我国西北而言,水环境的状况与合理利用是涉及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课题,关系到生态平衡与环境优良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基础。
本文西北地区目前水资源现状、水资源质量状况和开发利用等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西北地区的水环境的建设与治理进行了探讨,对其未来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关键词西北;水环境;建设;治理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2-0127-020引言:水环境与西北水环境的基本态势从地理角度来看,我国西北地区包括陕、甘、宁、青、新五省区全部和内蒙西部,地域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4强。
该地区的地形地貌非常复杂,自然环境近年来相对恶劣。
区内起伏多山,以高山、盆地、高原、盆地为基本地势,存在着沙漠、戈壁、草原等多种地貌。
西北地区远离海洋,为典型的内陆地区,由于四周远离海洋和高山高原的环绕阻隔,使境内的降水量少且分布不均。
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在《中国西北地区的沙漠化过程及其治理区划》中有如下表述,“中国西北的绝大多数地区为‘强烈发展中的沙漠化区’和‘严重沙漠化区’”,“‘正在发展的沙漠化区’和‘潜在沙漠化区’也有快速增加的趋势”。
据统计,根据中国工程院《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西北地区水资源量多年平均为1635亿m3,仅占全国总量的5.84%。
西北地区人均多年平均水资源量1781m3,为全国当年人均水资源量的80.5%。
其中:宁夏黄河流域217m3,陕西渭河流域326m3,青海湟水河流域618m3,甘肃河西走廊的石羊河流域761m3,均大大低于全区平均水平,成为严重缺水的地区。
2 我国西北水环境的现状及治理状况分析2.1水环境恶化的原因分析2.1.1自然条件变化,导致水资源减少,干旱加剧仅根据最近6年(1994~1999)的资料分析,西北地区平均年降水量230毫米,与第一次水资源评价成果(1956~1979)相比,降水量减少5%。
水利生态环境工作总结汇报
水利生态环境工作总结汇报近年来,我国水利生态环境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响应号召,加大了对水利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投入,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
以下是我对水利生态环境工作的总结汇报。
一、水资源保护和管理。
在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方面,各级政府积极推进水资源节约利用和保护工作,加大了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
通过建设水库、水利工程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一些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加强水资源管理和监测,确保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水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
在水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方面,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严格控制了水污染源的排放,加强了水体环境的监测和治理。
同时,积极推进水生态环境修复工程,恢复了一些受污染的水体,改善了水生态环境质量。
三、水利设施建设和维护。
在水利设施建设和维护方面,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力度,提高了水利设施的防洪、排涝和供水能力。
同时,加强了水利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确保了水利设施的安全和可靠运行。
四、水利生态文明建设。
在水利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各级政府积极推进水利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加强了水利生态文明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了公众对水利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同时,加大了对水利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推动了水利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发展。
总的来说,我国水利生态环境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水利生态环境工作的决策部署,不断完善水利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体系,推动水利生态环境工作取得更大成绩。
关于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项目(一)
关于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项目(一)《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是中国工程院向国务院提供的一个咨询项目,于2001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立项后启动。
中国工程院组织了有关学科的35位院士、近300位院外专家和西北6省、自治区的130多位有关领导、专家参加,组成了项目综合组和9个课题组。
一年多来,在各方面的支持下,组织大量人员进行了多层次的现场考察,在反复研讨的基础上,形成了项目综合报告。
一、西北地区的现状和问题(一)自然环境格局。
本项目研究范围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和内蒙古6省、自治区范围内的内陆河流域(包括新疆的国际河流)和黄河流域,报告中统称为西北地区。
西北地区土地总面积345万平方公里,根据自然环境的不同,可划分为三大片:贺兰山以西的内陆干旱区(简称内陆干旱区);贺兰山以东的半干旱草原区(简称半干旱草原区);半干旱和半湿润区的黄河流域(简称黄河流域区)。
(二)社会经济的现状和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西北地区的社会经济有巨大发展,从总体上说,为全面实现小康奠定了初步基础。
当前主要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二是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恶化。
(三)水资源概况。
1.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
西北地区水资源量多年平均为1635亿立方米,仅占全国总量的5.84。
2.人均水资源量。
2000年西北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781立方米,为全国当年人均水资源量的80.5。
其中:宁夏黄河流域217立方米,陕西渭河流域326立方米,青海湟水河流域618立方米,甘肃河西走廊的石羊河流域761立方米,均大大低于全区平均水平,成为严重缺水的地区。
3.用水量和耗水量。
2000年全区总用水量817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占89.3。
扣除工农业和生活用水的回归水量后,2000年全区净耗水总量547亿立方米,耗水率(耗水量与用水量之比)为62.8。
4.用水效率。
虽然西北地区水资源紧缺,但却存在着人均用水量高、农田灌溉用水定额高、单位GDP用水量高的问题。
西北干旱区水资源问题研究思考
西北干旱区水资源问题研究思考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西北干旱区水资源问题及其相关策略。
我们将概述西北干旱区的地理特征、气候条件和水资源现状,揭示该区域水资源的稀缺性和分布不均的问题。
我们将分析水资源问题的成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气候变化、过度开发、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探讨水资源问题对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分析当前水资源管理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为了进一步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我们将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结合西北干旱区的实际情况,从政策、技术、管理等多个层面出发,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
这些措施和建议旨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生态环境的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希望通过系统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为西北干旱区水资源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为推动该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现状分析西北干旱区位于中国西北部,包括新疆、甘肃、青海、宁夏、陕西和内蒙古等地,是我国水资源最为匮乏的地区之一。
这一地区的水资源现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水资源总量有限:西北干旱区降水量稀少,且多集中在夏季,导致水资源总量有限。
同时,该地区的河流、湖泊等水体数量较少,储水量有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
水资源分布不均: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在地域上分布极不均衡,一些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而另一些地区则极度缺乏。
这种不均衡性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使得一些地区不得不通过远距离调水等方式来解决水资源问题。
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由于技术和管理水平的限制,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普遍较低。
在农业灌溉方面,传统的漫灌方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导致大量水资源的浪费。
在工业和生活用水方面,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如用水器具的漏水、滴水等现象时有发生。
水资源环境压力加大: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西北干旱区的水资源环境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水生态建设工作情况汇报3篇
水生态建立工作情况汇报3篇水生态建立工作情况汇报第1篇水生态环境建立是生态文明建立的重要组成局部。
近年来,我局为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与建立,开展了城区河湖水系贯穿、河道疏浚、打击河湖非法采砂等工作,切实保护水环境,完善水生态功能。
一、实施工程建立实施了一批水生态工程建立,修复和改善水生态环境。
1、城区水系贯穿工程。
围绕彰显滨湖水韵特色的目标,按照"立足水利、跳出水利、放大水利"的工作思路,投资2.6亿元,实施了城区河湖水系畅通工程,对早陈河、拦岗河、团结河、大寨河等总长120公里的12条河道进展了疏浚整治,完成土方1600万方;建立城西翻水站、刘洼站等6座中型泵站和刘洼引河闸等5座控制闸,设计抽排流量80立方米/秒。
工程在年6月全面完成。
这些工程完成后,在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的同时,引洪泽湖水入城,让水动起来、清起来、美起来,实现了提高水位、改善水质、扩大水体、打造水景、彰显水韵的目标。
2、污水处理工程。
投资2.5亿元,建成了城南、城北两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到达5.75万吨(城南3.25万吨/日,城北2.5万吨/日),其中城南污水厂承担濉河以南,老汴河以西老城区片和洪桥片的污水收集和处理,城北污水厂承担濉河以北、老汴河以东片污水收集和处理,建立了6座提升泵站,铺设污水管网120余公里。
目前城南城北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处理污水。
第1 页共11 页对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我局委托南京大学环科所进展鉴定,将两个污水厂污泥交光大公司进展无害化处理。
对污水处理厂的尾水,由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进展规划、处理合格后,鼓励环卫、园林使用污水厂尾水。
3、城北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
由于污水处理量的逐渐增大,城北污水厂满足不了处理需求,正在对城北污水处理厂进展扩建,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到达5万吨/天,目前城北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已开工建立。
4、河道截污工程。
近两年来,投资600余万元,对城区濉河、汴河、团结河实施了河道截污工程,改造截污口39处,将直接排入河道的污水截入污水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进展处理,防止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污水河道水质。
西北地区水资源及生态
3、生态脆弱区“阶梯式退耕”措施
由于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资源相对贫乏,在实施“西部大 开发”战略时,将大量退耕土地还林还草、植树造林, 恢复植被,在实施这一工程时,对退耕还林还草的土地 更要经过周密规划,有效利用,充分发挥其潜在的价值, 以市场为导向发展林业、牧业或其他种养殖业。根据土 地利用的极限理论,合理科学的促进土地利用类型的转 换。西北地区有很多土地分布在25°以上的坡地上,所 以首先应在坡度大、山脊、风口等环境脆弱带退耕还林 还草,然后逐步推进,采取“阶梯式退耕”措施,可以 进行林粮间作、林果间作、林药间作、果粮间作等方式 发展种植业或养殖业。
啊!胖 子加菲 猫,你 也太恶 心了吧
要发展不能不管环境,走可持续发展路线,我 们要———
1、植被生态系统的恢复
长期以来,我国西北地区似乎始终与贫穷、落后和环境条件恶劣联系在 一起,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必须与当地经济发展相结合,否则难以实现 改善生态环境的目标。我们的基本目标就是发展生产力,解决贫困,消 除两极分化。西北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地,也是宗教与文化交汇地。西 北地区农村和林区经济落后,与东部的经济差距还在不断拉大,这已不 只是影响全国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经济问题,甚至威胁到国家安全 的战略问题。因此,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和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 工程的实施比须结合西北地区农村和林区经济的发展,带到当地静静的 腾飞。 植被生态系统的恢复工程是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措施, 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加强植被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人为加速植被生 态系统的演替等是西北地区植被生态系统恢复工程的关键,针对西北地 区的不同的区域特点,不同的生态条件,应采取不同的植被恢复措施。
2、区域生态建设统一规划
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和植被生态系统恢复工程对西北地区经 济结构和社会发展进程有促进和推动作用,西北地区开发 应确定生态系统各组分的配置、科学的保护方式、适宜的 开发强度、协调的产业结构、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以及 “生态经济型”保护利用模式的适宜发展规模。西北地区 开发要研究自然资源布局和生态环境负荷能力,探索实现 区域人口(社会)—资源(经济)—环境(生态)复合生 态系统良性循环的途径,实现“生态经济型“稳定、高效、 快速、持续发展的措施,编制资源分布图和规划方案。在 进行统一规划时,做到对环境、动物及整个生态系统采取 维持的措施。
西北地区水资源生态安全保障研究进展
西
农
பைடு நூலகம்
业
科
学
西 北 地 区水 资 源 生 态 安 全 保 障研 究 进 展
文 彦 君
( 宝鸡文理 学院 灾 害监 测 与机 理模 拟 陕西省 重 点 实验 室 , 陕西 宝鸡 7 1 1 ) 2 0 3
摘 要 : 资 源 生 态 安 全 保 障 的 研 究 可 为 西北 地 区 生 态 环境 和社 会 经 济 的 可 持 续 发 展提 供 科 学依 据 。 通 过 文 水 献 综 述 , 顾 了西 北 地 区水 资 源 生 态安 全 的理 论 研 究 背 景 , 结 了 西 北 地 区 生 态安 全 保 障 的 思 路 、 本 原 则 , 回 总 基 以及 相 应 的 节水 措 施 、 资 源 开 发 利 用措 施 、 资 源管 理 与 调 配措 施 和 流 域 生 态安 全保 障措 施 。 水 水
施应 遵循 如下 原则 : () 1 强化 水 资 源统 一 理 和综 合协 调 。协 调 一管 流域 水资 源管 理 和行 政 区水 资 源 管理 的关 系 , 协 调上 下游 及各 个产 业部 门 的水 资源 利用 的协调 与 补偿 , 进行 水 资源 总量控 制 。 () 重 市 场 机 制 和 法 律 行 政 手 段 的 运 用 。 2注
空分 布不均 ; 水 效率 低 与过 度利 用 并 存 ; 湖 萎 用 河
缩 , 下水位 下 降 ; 污染 E益 突 出等 。恶劣 水 资 地 水 t
通 过水 资源税 和 水 价促 进 水 资 源 合 理配 置 , 用 利
法律 行政 等综 合手 段解 决水 资源生 态服 务功 能与
源条 件是西北 地 区 生态环 境 脆 弱 、 济 文化 落 后 、 经
西北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与第 一次遥感 调查 比较 , 部 由 1 4万 k , 西 0 m 增加 到
1 7 k 。这 就 是 由于 边 治 理 , 破 坏 的 结 果 。 0 万 m 边
该 区多年平均 水 资 源 总 量 为 1 3 6 5亿 m 仅 占 ,
我 国人均水 资源量 仅 占世界 人均 值 的 1 4 / 。西
北地 区又是我 国缺水地 区 .0 5年人 均水 资 源量 为 20
全 国人均 占有 量的 7 . 7/。其 中宁夏 黄河 流域 仅 6 8 6 9
2 7m。陕 西渭河流域 3 6m。青 海湟水河 流域 68 l , 0 , 1
西部 地 区 , 别是 黄 土高 原地 区水 土 流失 面广 特
量大, 水蚀 、 风蚀 、 力 和冻 融等 多种侵蚀形 式并存 。 重
一
方面干 旱 缺水 , 一 方 面 由于 降 雨 量集 中 , 暴 另 多
河 西走廊 西端等广 大 地 区最 为 干 旱 , 部 地 区 降水 局
量 在 1mm 以下 ,而蒸发 量却在 2 0 mm 以上 。西 0 00 北 地区水 资源分布 与生 产力 布 局 不 匹 配 , 全 国水 是 资 源最为 贫乏 的地 区之一 。按 干燥 指数大 于 1开始
跨 干旱半 干旱和半 湿 润 区 , 兰 山 以西 的 内 陆干 旱 贺 区, 地貌上 分为准 葛 尔 盆地 塔 里 木 盆地 、 哈盆 地 、 吐 柴 达木盆 地青海 湖 盆地 和 河西 走 廊 、 拉 善 高原 等 阿
我 国亩均 占有 量仅为 世界平 均 植 的 14 5 / . 。水 土资
西北 地 区水 资 源可 持 续发 展对 策研 究
水利水资源情况汇报
水利水资源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水利水资源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在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水利水资源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指导下,我们深入调研、扎实工作,全力推动水利水资源工作取得新进展,现将水利水资源情况进行汇报如下:一、水资源总量和分布情况。
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分布不均衡,东部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而西部地区水资源相对匮乏。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一些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水资源利用效率亟待提高。
二、水利工程建设情况。
近年来,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大型水利工程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为我国水资源调配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一些地方也加大了水利设施建设力度,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
三、水资源污染和保护情况。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水资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各地加大了水环境治理力度,加强了水资源保护工作,但仍需进一步加大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水资源管理和节约利用情况。
我国水资源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各地积极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了水资源权、水价、水量监测等制度。
同时,各地也加大了水资源节约利用的力度,推广了节水灌溉、水资源循环利用等新技术,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
五、水灾防治和抗旱工作情况。
近年来,我国遭受的水灾和干旱频率和强度有所增加,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各地积极开展水灾防治和抗旱工作,加强了防汛和排涝设施建设,提高了水旱灾害的防范能力。
六、水利水资源科技创新情况。
水利水资源科技创新是推动水利水资源工作发展的重要动力。
各级科研机构和高校积极开展水利水资源科技研究,推动了水利水资源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七、水利水资源对外合作情况。
我国积极参与国际水利水资源合作,加强了与周边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共同开发利用跨境水资源,加强了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
总之,我国水利水资源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黑河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及其评价研究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黑河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及其评价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面向可持续发展的黑河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及其评价研究。
黑河流域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与生态环境问题一直是该区域面临的重大挑战。
因此,研究黑河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黑河流域的水资源现状,包括水资源的总量、分布特点以及面临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配置原则和目标。
接着,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在水资源合理配置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水资源评价、水资源配置模型、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和评价,为黑河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方法借鉴。
然后,本文构建了黑河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水资源利用效率、生态环境效益、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的指标。
通过运用综合评价方法,对黑河流域水资源配置方案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得出了不同配置方案下的优缺点和适用性。
本文提出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黑河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策略和建议。
通过优化水资源配置结构、加强水资源管理和监管、推进水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等措施,实现黑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推动黑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二、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理论基础水资源合理配置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环节,其理论基础主要建立在水文学、水资源学、环境科学、经济学、系统科学等多个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之上。
在黑河流域这样一个具有独特自然地理和经济社会特征的区域内,进行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研究,必须深入理解和把握这些理论基础。
水资源合理配置遵循水文学和水资源学的基本原理。
这包括水循环规律、水资源分布与变化规律、水资源可利用性评价等。
黑河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需要充分考虑流域内降水、蒸发、径流等水文要素,以及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等不同类型水资源的转化和补给关系。
对“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 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对“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的认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光斗西北地区土地总面积345万km2,其中贺兰山以西的内陆干旱地区253万km2,贺兰山以东的半干旱草原区29万km2,半干旱、半湿润的黄河流域63万km2。
到2000年底,人口9178万,为新中国成立时的2.78倍,耕地面积1800万hm2,为原来的1.5倍,灌溉面积713万hm2,为原来的3.82倍;粮食产量3169万t,为原来的3.96倍,粮食增产比人口增加为多。
工业城镇大发展使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达到63%。
全区水资源多年平均总量为1635亿m3,其中黄河流域为533亿m3,内陆河流域为1102亿m3,全区人均多年平均水资源量1781m3,其中黄河流域838m3,内陆河流域3906m3,是较全国人均水平为少的,而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缺水严重地区如:宁夏黄河流域人均为217m3,渭河流域326m3,湟水河流域618m3,河西走廊石羊河761m3。
2000年全区总供水量871亿m3,其中农业用水771亿m3,工业53亿m3,生活40亿m3。
全区耗水率62.8%,黄河耗水率53.9%,内陆河耗水率67.2%,农业耗水量占91.8%。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全区53.3%,黄河流域55.0%,内陆河流域52.5%,开发利用率高的地区河西走廊92%,石羊河112%,塔里木河79%,远远高于全国的20%。
西北地区水资源较少,分布不均匀,而人口激增,工农业用水大幅度增加,因此水资源十分紧缺。
在此情况下,生态环境出现危机,河湖干枯,水土流失,植被退化等。
主要危机为土地荒漠化。
在干旱化的气候条件下,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不合理利用引起而有可能治理的荒漠化土地约60万km2。
在大中型灌区,灌溉不当,地下水位过高,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
草原牧区严重超载过牧,造成大面积退化甚至沙化。
城镇工矿地区发生水污染,严重的有黄河干流、渭河干流、河西走廊河流等,中度污染的有乌鲁木齐等。
我国西部地区水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我国西部地区水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思考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西部地区的水资源环境问题愈发突出。
西部地区的水资源稀缺和环境恶化严重制约着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因此,如何实现西部地区水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要坚持水资源优先发展的理念。
西部地区水资源短缺,必须将其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
要加大对水资源的投入和保护力度,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加大节水技术研发和推广,降低农业和工业用水的浪费程度,实现用水量的合理化。
同时,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用水的利用效益。
其次,要提高水资源环境治理能力。
西部地区的水资源环境状况较差,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治理措施和手段。
要加强水环境监测,建立健全水资源环境监测网络,及时掌握水资源环境状况,为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加大水资源环境治理投入,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和生态补水工程,改善水质和水量问题。
加强水源地保护,加强水生态环境修复和建设,提高水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
另外,要加强水资源管理和利用制度创新。
西部地区水资源管理的主体多为政府,缺乏市场机制和社会参与。
要推进水资源管理的市场化和社会化,建立健全水权制度,明确水资源的使用权和排污权,实现水资源的有偿使用和环境保护。
同时,要加强水资源管理的跨界合作,推进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建设,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互利共赢。
此外,要加强水资源科研和技术支撑。
西部地区水资源环境问题复杂多样,需要有强大的科研和技术支撑。
要加强水资源科研机构的建设和技术力量的培养,加大科研项目和科技创新的投入。
鼓励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动节水技术和水环境治理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综上所述,实现我国西部地区水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和努力。
只有通过坚持优先发展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环境治理能力、加强水资源管理和利用制度创新、加强科研和技术支撑以及促进水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结合,才能实现我国西部地区水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项目成果的汇报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关于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项目成果的汇报《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是中国工程院向国务院提供的一个咨询项目,于2001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立项后启动。
中国工程院组织了有关学科的35位院士、近300位院外专家和西北6省、自治区的130多位有关领导、专家参加,组成了项目综合组和9个课题组。
一年多来,在各方面的支持下,组织大量人员进行了多层次的现场考察,在反复研讨的基础上,形成了项目综合报告。
一、西北地区的现状和问题(一)自然环境格局。
本项目研究范围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和内蒙古6省、自治区范围内的内陆河流域(包括新疆的国际河流)和黄河流域,报告中统称为西北地区。
西北地区土地总面积345万平方公里,根据自然环境的不同,可划分为三大片:贺兰山以西的内陆干旱区(简称内陆干旱区);贺兰山以东的半干旱草原区(简称半干旱草原区);半干旱和半湿润区的黄河流域(简称黄河流域区)。
(二)社会经济的现状和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西北地区的社会经济有巨大发展,从总体上说,为全面实现小康奠定了初步基础。
当前主要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二是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恶化。
(三)水资源概况。
1.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
西北地区水资源量多年平均为1635亿立方米,仅占全国总量的5.84%。
2.人均水资源量。
2000年西北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781立方米,为全国当年人均水资源量的80.5%。
其中:宁夏黄河流域217立方米,陕西渭河流域326立方米,青海湟水河流域618立方米,甘肃河西走廊的石羊河流域761立方米,均大大低于全区平均水平,成为严重缺水的地区。
3.用水量和耗水量。
2000年全区总用水量817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占89.3%。
扣除工农业和生活用水的回归水量后,2000年全区净耗水总量547亿立方米,耗水率(耗水量与用水量之比)为62.8%。
4.用水效率。
虽然西北地区水资源紧缺,但却存在着人均用水量高、农田灌溉用水定额高、单位GDP用水量高的问题。
农田平均每亩实灌定额617立方米,比全国平均高40%;万元GDP用水1736立方米,比全国平均高1.85倍。
5.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用水量与水资源总量之比)。
目前全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平均为20%,西北地区为53.3%。
其中甘肃的河西走廊各河、新疆的塔里木河和天山北坡各河都超过70%,有的甚至超过100%。
(四)生态环境的主要危机——土地荒漠化。
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在长期历史演变中出现种种问题,如干旱缺水、河湖干涸、水土流失、植被退化等等。
研究认为,生态环境的主要危机综合表现为土地荒漠化。
1.土地荒漠化的界定。
《第二次全国荒漠化监测》公布的数据表明,1999年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67.4万平方公里,其中在本项目研究范围的约218.3万平方公里。
研究认为,为了有针对性地指导实际工作,应着重研究在现代气候条件下,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使原有耕地、草地、林地退化的情况。
在西北地区,应主要研究在干旱化的气候背景条件下,由于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和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两种原因引起而又有条件治理的荒漠化土地,据此粗略估计,本区荒漠化土地总面积在60万平方公里左右。
2.由于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引起的土地荒漠化。
(1)在内陆干旱区,由于河流上中游用水过多,造成下游河湖干涸,荒漠扩大。
(2)在沙漠边缘地区,由于超采地下水,植被枯萎,造成土地沙化。
(3)在大中型灌区,由于灌溉不当,地下水位上升,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
3.由于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引起的土地荒漠化。
(1)草原牧区由于严重超载过牧,造成大面积退化甚至沙化。
(2)在农牧交错区,由于滥垦、滥牧、滥樵、滥采,造成大面积土地退化甚至沙化。
(3)在农区,由于不合理的种植结构和耕作制度,造成一些地方的土地退化甚至沙化。
(4)在有些山区,由于滥伐滥垦,造成林地的退化。
(5)在黄土高原区,由于边治理、边破坏,土壤侵蚀总面积仍有所增加。
4.土地荒漠化是沙尘暴加重的重要原因。
沙尘暴是一种自然现象,从自然规律的角度看,沙尘暴是不可能被消灭的。
但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破坏了一些地方的地表覆盖,助长或促进了沙尘暴的发生和发展。
沙尘暴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我国沙尘暴高发区的下垫面除地质历史形成的因素外,都属于土地荒漠化的范围。
因此,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的扩大是我国近年来沙尘暴强度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要立足于全面保护沙尘暴源地的生态环境,大力防治西北地区的土地荒漠化,不能寄希望于一些局部性的应急措施。
(五)城镇工矿区的生态环境危机——水环境污染。
据2002年资料,西北地区的污染情况可分为严重污染、中度污染和尚未明显污染3种类型。
严重污染地区和中度污染地区相加,其人口已占总人口的79.1%,其中渭河流域已成为全国污染最严重区域之一。
内陆河流域没有排污入海的出路,黄河流域的排污不但危害当地,而且威胁黄河中下游的水环境安全。
二、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发展方针(一)生态环境危机的深层次原因。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危机的深层次原因是:人类占用了过多的自然资源。
20世纪以来,人口从大约1400万增至接近1亿人。
在相对落后的生产方式下。
为了供养不断增长的人口,不得不依靠破坏性地掠夺自然资源(包括污染自然资源),从而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二)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方针的现实可行性。
生态环境的人口容量是相对的。
在生产力提高、资源消耗逐步减少的条件下,人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可以扩大环境的人口容量。
西北地区的问题在于,在人口增加和经济规模增长的过程中,生产力水平没有相应提高,生产方式仍限于传统、粗放的外延型,特别是没有抓住水资源这个制约因素,相应地提高用水效率。
只要认真解决这个问题,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发展方针在西北地区是现实可行的。
(三)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方针的主要内容。
必须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要统筹全局,合理安排生态环境建设。
二要坚决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高效节水防污的经济与社会。
三要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条件下,相应地合理配置水资源。
同时,还需实施适当的人口政策,控制人口的过度增长。
三、合理安排生态环境建设(一)生态环境演变的历史背景。
西北地区的干旱化趋势和地理环境的格局,是在2000多万年前,由于青藏高原的逐步隆起而形成的。
在西北地区,人类大规模改造自然的活动开始于2000多年前。
经过秦汉、隋唐和清代3个鼎盛时期,西北地区经济和文化得到长足的发展。
但在“屯垦戍边”和“移民实边”的政策下,大力推进农耕文化,使贺兰山以东自然条件适宜于牧业的草原、草地,发展成为今天农区、牧区和农牧交错区的格局。
在气候自然波动的背景下,不合理的农垦破坏了草原、草地的植被。
黄土高原在变牧区为农区的过程中,天然植被也遭到破坏,水土流失日益加重。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生态环境更加严峻。
在贺兰山以西的内陆河流域,一些地区在河流中游修建平原水库,基本控制了河流的径流,虽然发展了灌溉,但平原水库建成之日,往往就是下游断流之时。
在牧区生产发展中,片面追求牧畜头数的增长,使草原超载退化。
在传统的农牧交错区和牧区,进一步大规模地开荒种地,使土地沙化面积不断扩大。
(二)生态环境建设的内涵和基本目标。
1.生态环境建设的内涵。
生态环境建设的含义很广泛,可理解为一切旨在保护、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行动的总称。
生态环境建设的核心是要限制或取消那些引起生态系统退化的各种干扰,充分利用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达到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在西北地区,首先要防止对现有生态环境的继续破坏,并尽可能恢复重建已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达到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并能保持相对稳定和良性发展的程度。
如果不顺应自然规律,仅凭人们的主观愿望,去建设一个不符合当地自然条件的人为的新的生态大系统,则往往事与愿违,不仅收不到预期效果,而且不能持久延续,系统将最终崩溃。
当然,对于一个人工绿洲、一个城镇、或一个小地区来说,可以建设一个有别于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新的子系统,但是这些人工子系统的建设必须以不破坏天然生态大系统的整体性为原则。
当前对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认识,仍存在一些误区。
其中较普遍的误解是,简单地以为生态环境建设就是绿化造林,增加森林覆盖率。
调查中看到,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一些不适合种树的地方,也都在费尽心力地植树造林,年年植树不见树,或多年后仍是一片小老头树,有的地方为了植树造林而超采地下水,“绿了一条线,黄了一大片”。
这种简单化的认识和做法,都应予以改正和防止。
2.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目标。
防止荒漠化土地的继续扩大,下大力气治理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荒漠化土地,以及不属于荒漠化范围内的退化土地,同时防治水环境的污染。
3.生态环境建设的分区。
根据生态类型组合特点与治理目标,将西北地区划分为8个生态环境建设区。
(1)干旱荒漠—绿洲生态环境建设区。
(2)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建设区。
(3)长城沿线—阴山山麓生态环境建设区。
即农牧交错带。
(4)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区。
(5)黄河沿岸平原生态环境建设区。
(6)渭河平原生态环境建设区。
(7)青藏高原黄河河源区。
(8)山地生态环境建设区。
(三)合理的植被建设布局。
西北地区各生态环境建设区的天然植被类型由温带半湿润向极干旱地区推移,依次为森林、草原和荒漠。
本区内森林分布不多,主要在黄土高原的土石山区、内陆盆地周围的高山以及河流两侧的冲积地带上,具有巨大的水源涵养及防止土地荒漠化的作用,非常珍贵,天然林保护工程非常必要。
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的干旱和半干旱区,应明确规定以灌、草为主(干旱区以灌为主,半干旱区以草为主)的植被建设方向,并应充分利用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
(四)天然河湖的保护与恢复。
内陆河流的下游,延伸到沙漠的腹地。
河流两岸由地下水支持的天然绿洲,以及河流终端的湖泊、湿地和周边植被,都起着分隔和限制沙漠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考虑到现实的水资源情况,在坚决保持现有河湖格局的基础上,应尽可能地增加入湖水量,将20世纪60年代以后消失和萎缩的湖泊,加以不同程度地恢复,从而恢复河流的原有长度,并恢复河湖水质。
具体建议:(1)准噶尔盆地:使西端的艾比湖水面恢复到接近原有水面,中部的玛纳斯河延伸到玛纳斯湖,要坚决制止地下水的超采。
(2)塔里木盆地:适当恢复塔里木河终端台特玛湖的水面。
(3)河西走廊:适当恢复黑河终端东居延海的水面;使疏勒河目前的终端西大湖不再萎缩,下游的地下水位不再下降;争取适当恢复石羊河终端的青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