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笔记(全)
黑格尔《美学》读书笔记
黑格尔《美学》读书笔记黑格尔《美学》读书笔记篇1在广阔的人类文化视野中,艺术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从古至今,无数的艺术家们以他们的创作,赋予了世界以色彩、情感和生命。
然而,对于艺术的理解和欣赏,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观点。
在此背景下,黑格尔的《美学》一书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为我们照亮了理解艺术的道路。
这本书的主旨是通过对艺术的深入探讨,展示其与社会历史、道德伦理、自然科学的相互关系。
作者在书中指出,艺术并不仅仅是美学上的欣赏,更是社会精神上的追求,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自我和追求自由的重要手段。
读过这本书后,我对书中的观点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在书中,黑格尔详细阐述了艺术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角色,以及对未来艺术的发展趋势的预见。
这些观点使我对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
此外,我也注意到了书中提到的几种艺术形式之间的关联性,比如音乐和绘画,以及古典艺术和现代艺术之间的差异。
书中的一些具体观点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例如,黑格尔强调了艺术的社会功能,认为艺术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世界和自我。
此外,他还提出了艺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即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再到后现代主义。
这些观点不仅让我对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激发了我对未来艺术的探索欲望。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有时会被其中的复杂理论所困扰,但同时也正是这些理论激发了我的思考。
例如,书中提到的“艺术即自由”的观点,使我开始思考艺术如何实现自由,以及自由对于艺术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美学》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理解艺术的视角,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考艺术的工具。
我相信,这本书将会在我的人生旅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黑格尔《美学》读书笔记篇2黑格尔《美学》读书笔记黑格尔的《美学》是一部宏大的著作,它涵盖了西方艺术的历史和理论,深入探讨了艺术与哲学、宗教、政治等其他人类活动的交叉领域。
这部作品对于理解西方美学和艺术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地被黑格尔的哲学思想所吸引。
美学原理笔记
绪论什么是美学一。
美学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美学:来源于希腊语aesthesis,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于1750年首次提出,但西方美学历史并不是由此开始的,东西方美学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多数学者认为西方美学从柏拉图开始。
从来没有哪一个哲学家比柏拉图的涉猎范围更广,他是一个美学家、形而上学家、逻辑学家和伦理学大师——《古代美学》美和艺术的观念第一次被引入一个伟大的哲学体系—-《古代美学》二.20世纪中国美学的发展轮廓第一段近代:中国近代美学家影响最大的是(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主要是介绍德国美学,学术上成就最大的是王国维,他主要受叔本华等人的影响。
蔡元培提倡美育的教育,蔡元培1975年发表题为“以美育代宗教”的演讲第二段现代:中国现代美学史上贡献最大影响最大的是(朱光潜,宗白华)朱光潜、宗白华美学思想特点一.西方美学从主客二分到天人合一的转变二.反映了中国近代以来寻求中西美学融合的趋势朱光潜发表的影响深远的书(谈美,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两部详细介绍了叔本华、尼采等人的悲剧心理学。
60年代又写了两卷西方美学史。
在《诗论》这本书中,朱光潜试图用西方诗论来解释中国古典诗歌,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诗论;对中国诗的音律、为什么后来走上诗律的道路,做了探索分析.《诗论》是一本关于诗歌意象的理论著作。
宗白华的美学立足在中国美学,认为中西形而上学分数两个体系:西洋是唯理的体系(),中国是生命的体系(本体论、价值论)象如日,创化万物,明朗万物-—宗白华宗白华写了《美学散步》丰子恺对现代美学的影响:普及工作。
第三段当代:最突出景象:两次美学热潮(一次为五六十年代:讨论美的本质问题,蔡仪主张美是客观的,吕荧、高尔太主张美是主观的,朱光潜主张没事主客观的统一,李泽厚主张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另一次为改革开放之后,对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反思,出现了文化热)1956年美学大讨论的缺陷:1。
对朱光潜的批判带有“左”的教条主义片面性2。
美学笔记——精选推荐
美学笔记导论:何谓美学?1、美与⽇常⽣活⾐、⾷、住、⾏、传、⾝舒斯特曼《⾝体美学》结论:⽇常⽣活的审美化;美与我们息息相关;美并不神秘;审美体验⽆时不有。
2、“你体验了吗?”(摇滚歌⼿吉⽶.亨德⾥克斯)“体验⽆疑是某种⼈们只能经历⽽⽆法拥有的东西。
”—(意)阿⽢本审美体验:感觉、情感、幻想⼀个问题:焦⼤为何不爱林妹妹?焦⼤与林妹妹:阶级地位(鲁迅)阶级论—王实味、丁玲⾝份认同教育美学范型标准审美体验是⼀种臧否褒贬的⽅式审美观/审美标准/审美选择并不简单的美(美论与感觉论)3、美学要学习吗?现代学术体制与学科分类感性,包括感觉、可感之物、和感性活动。
⽂化传承扈江离与辟芷兮,任秋兰以为佩。
——⾹草美⼈⾃恋与变态?表述爱情的谱系学汉代民歌:张⽛舞⽖的民间爱情誓⾔含蓄之美关雎长恨歌“在天愿作⽐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王菲《传奇》,sweety《樱花草》⽼⿏爱⼤⽶/优乐美——恋物与根深蒂固的男权意识提升审美能⼒/品味新旧红楼梦⾦庸/曹雪芹4、美学1750年德国美学家鲍姆嘉通,《美学》,独⽴学科标志,“美学之⽗”鲍姆嘉通指其原意是感觉学、感性学,⽇本学者翻译为“美学”后传⼊中国被认可,便流传开来。
美学的其他名称:诗学、艺术哲学⼀般哲学对美的沉思⽂论、诗论、画论、乐论等。
美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学历史(历史感)哲学(美学的姐姐)伦理学(探究善)⼼理学(审美⼼理)艺术理论⾃然科学等推荐电影《宝贵的秘密》美学研究的⽅法历史两⼤类-⾃上⽽下:主要适⽤于19世纪中叶以前,⼜称哲学思辨,是⼀种传统的研究⽅法,典型代表柏拉图、康德、⿊格尔。
把审美现象作为⼀个形⽽上学的问题加以探讨,从某种既定的哲学体系出发,按照某种哲学原理对审美现象做哲学分析。
——美的本质苏格拉底:美是难的柏拉图:理式(永恒不变)床的“理式”——个别的床——画家模仿个别的床所画的床理式世界,感性的现实世界和艺术世界(“根本的摹本”,“影⼦的影⼦”和真是隔着层)美的事物/美现实基础?——脱离现实两个笑话:买“⾯包”,“吾⼀⽇三省吾⾝”——⾃下⽽上:多见于19世纪中叶以后,⼜称经验描述,是19世纪以来占主导地位的研究⽅法。
美学基本原理笔记(补充)
美学笔记第一讲美学释义1、“美学”一词的产生:美作为“美”的科学意味着它是关于美的知识的系统表达2、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1756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创立了美学这门学科,被称为“美学之父”美学一词的本义——感性学:是指感性知识的完善性3、哲学与美学的关系:哲学:逻辑学——真——知伦理学——善——意美学——美——情4、古希腊美学即诗学。
古希腊诗学对于美的总体看法:古希腊从秩序出来思考问题,因此认为美在于整体的和谐。
古希腊美学的三个发展阶段:a、前苏格拉底时期:宇宙论美学,代表人物有阿拉克西曼德、毕达哥拉斯和赫拉克利特。
分别从整体和谐和队里统一等来探讨美。
b、柏拉图:美在理念。
美感是迷狂。
C、亚里士多德:美是有机的整体,包括开端、中间和结尾。
美感,特别是欣赏悲剧的感觉能净化陶冶人的心灵。
艺术即模仿,诗比历史更真实。
中世纪美学,又叫神学美学、宗教美学5、中世纪美学代表人物A、普洛丁:美在太一,中世纪宗教神秘主义的始祖。
B、奥古斯丁:美在整一和谐。
C、托马斯·阿奎那:美的三个因素,即完美与完满、适当的比例与和谐、色彩鲜明。
6、席勒:《审美教育书简》“游戏冲动说”A、出发点:人格与情境B、感性冲动与形式(理性、冲动的对立)C、游戏冲动使感性冲动和形式冲动得以和谐、共同游戏D、美是游戏冲动的对象,是活的形象,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7、康德:三大批判——《判断力批判》美是形式主观的合目的性。
8、黑格尔:哲学的任务是揭示绝对精神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
美学: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9、苏联美学: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最初形态——建立一个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本质论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10、现代美学(存在)与后现代美学(语言)A、存在维度:尼采:存在即权力意志。
美或艺术是权力意志的直接显现。
马克思:存在即物质生产实践。
美是人的物质力量的对象化。
海德格尔:存在即林中空地。
美学笔记
4
、鲍姆嘉登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分成知、情、意三个方面。从不同的学科加以研究,研究知,即理性认识的学科是逻辑学;研究意志的学科是伦理学;而情,即对所谓“混乱的”感性认识加以研究,并最终用“埃斯物惕卡”来命名这门学科,即今天人们所说的美学。
5
、美学的学科性质:⑴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基本性质是一门人文学科,与其他许多人文学科有着多方面的联系。它包括哲学、文艺学、心理学、论理学等等。⑵美学离不开人,与人生价值有着重要联系。⑶美学要研究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建立必定以人的审美价值论态度为前提,因此,美学从根本上畜产品久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主观条件):这是不对的,它是客观条件,因为主观是客观反映到人脑的心理和生理的印象。如:审美情趣、理想、追求,美是客观的统一。)(判断:)四、主张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以李泽厚为代表。(填空、选择)
美的本质:
17、美在本质上就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这一观念的核心内涵,一句话,美的形成和创造,是许多规定的综合,是多样性的统一。(多选)
我国最早受西方美学思想的是:王国维。(单选、填空)
《美学》读书笔记(5篇)
《美学》读书笔记(5篇)关于对《美学》读书笔记,本文将围绕读书笔记,进行解答论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美学》读书笔记篇1《美学》读书笔记在阅读《美学》这本书之后,我深感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度。
这本书由德国哲学家恩斯特·海德格尔所著,主要探讨了美学的本质、历史以及现代性。
海德格尔的美学观点强调了艺术与生活的本质联系。
他提出,美学并非仅仅是一种理论,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对存在的理解方式。
在海德格尔看来,美学应该被视为一种“此在”,即美学应该被视为一种生活的方式,而不是一种抽象的理论。
海德格尔的美学观点也强调了现代性的重要性。
他认为,现代性不仅仅是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象征,更是对人的存在的理解方式的转变。
海德格尔认为,现代性把世界作为存在者的世界,这种理解方式让我们忽略了世界本身的存在。
海德格尔认为,我们需要重新思考现代性,并把它作为我们对人的存在理解的一部分。
在我看来,海德格尔的美学观点强调了艺术和生活的本质联系,同时也强调了现代性的重要性。
我认为,我们需要重新思考美学,把它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种抽象的理论。
同时,我们也应该重新思考现代性,把它作为我们对人的存在理解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美学》这本书让我对美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我相信,这本书将会对我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美学》读书笔记篇2《美学》读书笔记在深入阅读《美学》这本书之后,我对其主旨有了更深的理解。
这本书的作者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他以严谨的逻辑结构和深邃的哲学思考引领我们进入美学的堂奥。
首先,我深感黑格尔对美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他的研究跨越了艺术、自然、宗教、道德等多个领域,将美学置于一个系统的、辩证的理论框架中。
这使我认识到美学并非孤立的存在,而是与社会、文化、历史等密切相关。
其次,黑格尔强调了美的本质在于其自身的发展和自我实现。
他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种理念需要通过艺术、宗教、哲学等不同的阶段来实现自身。
美学-朱立元-自考-考研-重点笔记(全部)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1、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现象,即处于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中的现象或审美活动,艺术活动研究是美学研究的中心。
2、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美学学科性质),包含三个层面:1美学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也即审美活动;2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3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3、美学研究的方法是多样的、综合的。
首先,美学研究比一般人文学科更为注重感性的经验、情感的契合、心灵的碰撞,更多的要求经验科学的配合和协助;其次,美学必须广泛吸收其他人文学科以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成果。
再次,美学的核心方法是哲学方法。
第二节美学的诞生与学科发展1、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或三个层次)1审美意识: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可分为初级审美意识和高级审美意识。
2美学思想:奠基于审美意识,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特征、规律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以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围来表述自觉、系统的理论性思考。
3美学学科:奠基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是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上独立地、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2、美学确立的标志:一是有专门的、系统的美学著作问世;二是形成了独立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美学创始人为鲍姆加登(“美学之父”),他于1750年出版《美学》一书。
第三节美学的哲学基础1、中国当代美学理论的哲学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哲学基础,具体说来,是以马克思的实践论和存在论思想为主干,同时吸收人类思想史上各种哲学思想的精华。
2、马克思的实践论首先,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是在继承和批判西方传统时间观念、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实践概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次,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是生成的。
再次,物质生产劳动是人最基础的实践活动,它最终决定着包括艺术、审美活动在内的精神生产活动和人的一切其他实践活动。
3、实践含义:“人的感性活动”,人类自我创化并变革世界的现实活动,人的整个社会生活世界的根本基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00037 美学复习资料(全)自考复习学习资料重点笔记
① 审美理想并不仅仅是审美活动本身的产物,而是主俺金部厶生尖践的结晶。 ② 审美理想所反映的不仅是主体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趣味,同时也是圭鎧厶
③ 审美理想也不是纯粹的个性特征,而是反映着一定的民族性、时代性和阶 MJt。 3.审美趣味 (1) 【单选】定义:审美趣味是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 .壬观爱 妊和倾.包。 (2) 【选择、简答】审美趣味的特征:(两重性) ① 审美趣味具有明显的仝姓差妄。 ② 影响主体审美趣味的主要因素仍是主体所面临的卮丟因素感狂会条在。
(2)以更麦坐理通遡为美学主要研完对象 ①费希纳:著有《实验美学》《美学入门》,从实验心理学的角度研究美感, 认为美学是“快与不快的学说
②弗洛伊德:发现心理的无意识层面,用来解释文艺中的心理学问题。
③荣格:提出集体无意识、原型理论。 4.著名美学家甚在其《美学新论》中,提出美学的根本问题和出发点是
差异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人文学科
研究 对象
自然现象总显现为 物质 社会现象总呈现 为客审美现象始终与人的 生存
实存,完全与 人生脱节 观物化形态 的社会关实践、活动等相 关,更关
不同
系、组 织、制度等 注非物化形态 的社会现象
研 究追求 对客观事物 属 性 力求判断的客观 性和更关注人的精神想象, 而
4. 【选择、简答】审美活动是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 (1) 自律性指审美活动本身就是一个自身.完满的世界,它不是手段,而直 接的就是 旦的圣进。 (2) 【简答】他律性指审美活动不是一个封闭孤立.、.与世隔.绝的世界,与其 他实 践活动之间有着剪不断的复杂关系。 ① 审美活动从根本上受到物质实践的决定和制约。 ② 物质生产劳动所达到的历史水准以及在生产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人与自然 之冋 相互关系的特点,还会通过各种社会中介因素最终渗透到审美活动的具 体内容中。 ③ 各种审美形态,如崇高、悲剧等实质上是人的现实境遇、生存状况以及理 想追 求在历史中不断发展的一种审美凝聚和反映。 (三)审美活动的价值内涵: 1. 【选择、简答】审美活动是一种价值活动 (1) 审美活动由于体现着人.生价值而具有价值性。 (2) 人除了追求物质生产活动以外,也有各种各样.追求精神价值的活动。 (3) 审美活动就是实现人的.特殊.的精神价值的范动。 2. 【选择、简答】审美价值与一般价值活动的共性 (1) 都表现为以主体为根据、为目的、为趋向的一种.特殊主客体关系亠 (2) 都必然要受到牡金裏践适动的深刻制约,并随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美学复习笔记
美学复习笔记一、判断1、“什么是美学”——18世纪1750年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嘉登的美学一书的出版,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宣告成立.他被称为“美学之父”,“埃斯特惕卡”Aesthetica在德文中是“感性学”的意思.美学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分成知、情、意三个方面.2、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苏格拉底强调美与善;孔子提出“里仁为美”的主张.3、美学的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独立的美学学科.4、审美意识的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借助语言文字的形式进行传播;二是美学思想具有理论的形态.美学作为一门学科必须具备二个条件:有专门的着作;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和范围.5、表达美学思想的作品:中国我的诗经国语,伍举提出的以善为美,否定以感官享乐为美的观点.6、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建立了数的本体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他们的思想影响了西方二千年.7、“由下而上”的重视科学实验、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是由法国丹纳为代表的艺术社会学都提出的用以取代传统的“由上而下”的形而上的哲学思辨方法.8、美学对研究对象的主要观点:美及美的规律、艺术哲学、美感、审美有关系.9、美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艺术,并通过艺术来研究审美关系、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等.010、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要内容:1美的本质和起源的理论,“劳动创造了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代表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2美的规律的理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来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因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3异化劳动与审美活动相互关系的理论.“异化劳动创造了宫殿,却为劳动者创造了贫民窟.劳动创造了美,却使劳动者成为畸形.”“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无动于中.”4艺术本质的理论.11、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特点:1美学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史的产物;2把美的本质问题与人的本质紧密结合在一起,人的本质“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劳动.3唯物的辩证地看待主客体关系.4历史感,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的结合.12、西方对美学本质问题的探讨:1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2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3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寻找美.4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讨美美既与事物的客观属性有关,也与人的心意状态乃至于客观的精神世界有关,美不是孤立的,美不美并不完全取决于事物本身,而要看它与人及其周围其他的事物发生一定的关系.5从人类社会生活本身探究美车尔尼雪夫斯基第一次明确地提出‘美是生活’,力图纠正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偏颇.6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求解美.7关于美论的情境把握和有效性分析.13、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人的心理结构包括意识、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个层次.14、: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把“关系”当成美的本质,当成美之所以为美的根本原因.他关于“美在关系”的说法,最大的贡献是突破了过去把美当成某种单一的现象,或者某种孤立的因素,而从自然和社会生活各种相互的关系中来理解美.“把美归结为对关系的感觉,你就会获得自古以来美的发展史.”缺点:“关系”比较抽象、笼统,始终处于摸索阶段,始终没有讲得十分清楚.即: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讨美15、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马史思主义的美论乃至整个美学思想体系有一个新的逻辑起点,那就是立足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16、、英国“爱德化·布洛”在1912年出版心理距离,用心理的距离来解释审美现象.“心理距离”说:人与现实之间产生心理距离而产生美感.17、中国当代美学研究中的几个观点:1主张美是主观的,以吕荧和高尔太为代表.2主张美是客观的,以蔡仪为代表.3主张美是主客观的统一,以朱光潜为代表.提出美是主客观统一的说法.使物成为物的形象,才具有美,物的形象是物在人的即定的主观条件的影响下反映于人的意识的结果,所以已经不纯是自然物,而是夹杂着人的主观成分的物,即已经是社会的物了.4主张美是客观性与社会的统一,以李泽厚为代表.18、奥地利美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在其美学研究的后期美论中认为:从日常生活语言哲学出发,否定美有统一的本质,认为“一个词的意义就是它在语言中的使用”,“美和艺术”都有“家族相似性”.19、关于美的本质的集合化界定:人是‘世界的美’莎士比亚:宇宙的精华,世界的美,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美是自由的形象,美在创造中.20、卡尔·波普尔认为,“美的创造,是指在物质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矛盾,相互冲突,然后从量变发展到质变所产生出来的质的变化”,因此认为“认为美的创造是一种多层累的突创”.21、美感:是人们对美的感受、体验、欣赏及评价,以及由此而在内心生活中所引起的满足感、愉快感.22、人的美感不是人的自然的禀赋,而是在人的自然禀赋的基础上经由社会历史实践的产物.23、美感产生的过程:人类的美感,来源于动物的本能,却超越了动物性的本能.美感的历史起源是与人类的社会实践紧密相联的.首先,美感是适应人害社会实践的需要.其次,审美的实践活动不同于一般的实践活动,体现为精神上的满足.再次,人类的美感活动不断地扩大发展,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和意义.第四,美感有起点,但没有终点.24、美感产生的逻辑:三种因素:人的审美能力的丰收在是美感产生的前提对牛弹琴;美感的存在以人的审美的心理存在为基础;美感的存在与人的审美态度密切相关;美感的存在需要一定的审美环境.25、美感的生理基础:视、听、味、嗅、触.夏夫兹别里认为人的视听器官之上还有属于心灵和理性的感受器官,即人的“内在感官”,或人的“第六感官”.26、1817年,费希纳创立实验美学,倡导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柏拉图、康德、黑格尔以区别于自上而下的研究,27、人的美感的生理机制与动物性感觉的区别:人在感觉能力上并不一定超过动物,但人的感觉有动物没有的社会性特征;动物的感觉是一次性的,缺乏积累性,不能逐步完善,而人的感觉则有连续性和积累性.可见,人的审美感觉的能力,不仅在生理结构上和动物不同,而且在有积累性和连续性上,在通过种族的遗传不断得到发展上,也和动物不同.28、人的感觉能够产生美感的基本原因:人的感觉特别是视听感觉,能够与对象保持相对自由的关系;人的感觉是感性与生理性的统一,动物的感觉是感性的;人的感觉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富有创造性的感性活动;人的感觉具有自由创造的想象力;人的感觉器官经过长期的训练和锻炼,变得高度灵敏,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29、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30、感受:指人对事物的感觉.直觉:直觉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不依赖概念和推理而对事物的直接观察.31、美感的直觉性的特点:直接性、突然性、专注性、透明性32、完形作用阿恩海姆:完形心理学又称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就是“整体在先”,是指人在知觉的瞬间把握客观事物完整的形象.选择作用:人的视觉有种主动选择性.意向作用:人的态度和人的心境与意向都有关系.33、通感:是人此种器感官与彼种器官相互转换,相互勾通的现象,这种感觉现象就是通感.例:“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很难用视觉和听觉来说明,他们既有视觉印象,又有听觉印象,而且还不限于视、听印象,与触觉、味觉.都有关系.体现多种感官的通感作用.例如熟悉大海的人见到大海的画面,就能调动起各种感官的作用,耳朵仿佛听到了海涛的声音,口中有海水的咸味,鼻子似乎闻到海水的腥味.34、美感欣赏活动深层的心理特征:1生理与心理矛盾的统一、2个性与社会性矛盾的统一、3具象性与抽象性矛盾的统一、4功利性和非功利性的矛盾的统一.35、罗马时代的朗吉诺斯在论崇高中认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有五个方面:庄严伟大的思想、慷慨激昂的感情、辞格的藻饰、高雅的措辞、尊严的结构.36、康德把崇高分为数学的崇高体积的大和力学的崇高力量的大.37、崇高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经由对象的震撼和压抑而获得的显现.38、悲剧性:作为一种审美的范畴,内涵:悲剧是主人公由于坚持正义或积极进取,而与现实环境之间发生的冲突,冲突中主人公因感性生命遭到摧残和毁灭而成就了精神生命的永恒价值,从而激起悲壮之情而使人们的心灵得以净化,精神得以提升鲁迅: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悲剧能有一种‘净化’作用,或译为‘陶冶’,净化又翻译成“卡拉西斯”亚里士多德.39、游戏说:首先由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定者康德提出.后由席勒、斯宾塞发展.40、集体无意识说: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分为“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41、模摹仿说:由古希腊使人们界定艺术的普遍观点.有二种观点:拍拉图认为模仿是不真实的,是虚幻;亚里士多德认为人通过模仿可以反映现实的本质.表现说:标榜“自我表现”,强调天才、想象、直觉.42、有意味的形式说:本世纪英国美学家、艺术鉴赏家克莱夫·贝尔提出,“艺术的本质在于‘由意味的形式’”.43、符号说:当代美国女哲学家苏珊·朗格提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44、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区别:艺术品具有人工性;是精神产品,不是单纯的物质产品,具有精神性;是意象思维的结晶,而不是抽象思维的成果,有意象性.45、艺术品的层次结构:符号学美学将其分为二个层次:符号和意义.现象学美学罗曼·英伽登将艺术品分为四个层次:语音层、语义层、图式层、客体层.46、艺术品是由书中的观点:1物质实在层:指艺术品赖以在时空中存在的物质实体和媒介.2形式符号层:各类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指向意象世界的形式符号.3意象世界层:是艺术品结构中的核心层次,最关键的是通过物质实在创造符号形式,在符号形式中创造活生生的引起读者美感的意象.意象并不一定直接呈现于形式符号层,它往往是借形式符号层的指示,在鉴赏者心中形成现实的、生动的表象.4意境超验层:即某些优秀的伟大的艺术品所能达到的意境,即:“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如罗丹的思想者.艺术品是个动态的、开放的,不断生成的结构系统,又是一个内在统一的有机的整体.意境超验层――最高境界非现实意象世界层――核心层次形式符号层――直接性物质存在现实物质实在层――间接性物质存在47、意象的主要类型:1仿象:注重外形仿真.2兴象:是以客观现象的物象为引导,启动自内在的想象和情感、联想而产生的,是心中之想.3喻象:是比喻性的,往往要用具体的物象,来比喻某种观念和某种情感,特点是带有明显的人工痕迹.4抽象:是艺术意象的一种类型,指创作主体经过自己的头脑加工,将客体提炼、升华,舍弃具象而代用一些纯粹的形式符号来唤起读者审美情感的一种意象.48、艺术创造的核心是意象的生成.意象是艺术存在的核心.在艺术的“创造→艺术品→接受”的流程中,贯穿始终并处核心地位的是艺术创造阶段艺术家意象的生成.49、艺术品的鉴赏过程:观通过形式符号在直观层上初步感受和重建意象、品直观了解后,进一步展开与深化,使重建的意象得以实现,要全神贯注、用志专一、静心体味、悟是主体对艺术品的意象渐入佳境后,终于升华为对意境的感悟,是高度自由的境界.50、提出“寓教于乐”的人是“贺拉斯”.51、1795年席勒发表审美教育书简又名美育书简,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审美教育”的概念.52、美育的特点:是感性的,潜移默化的、愉快的、不可抗拒的、愉悦的、陶冶性.美感可以超脱生活中的功利,但却不能超脱心灵和道德上的功利.二、名词解释:1、什么是美学: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与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研究的是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这就是说,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建立必定以人的审美价值论态度为前提,因此从根本上说,美学就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2、崇高:崇高是美的一种范畴,又称壮美.它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和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有让人惊喜或惊奇的力量3、优美:优美是一种美的范畴,又称秀美、纤丽美、阴柔美、典雅美等.是指一种小巧、光滑、柔和的能引起人的愉悦的审美对象.如小桥流水、风和日丽等.4、上升的乘讹与下降的乘讹上升的乘讹与下降的乘讹由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的理论命题,“乖讹”指不和谐或不协调,这是指由期待或预期落空而引人发笑的状况,德国美学家康德曾论述过乘讹的东西如何让人发笑.斯宾塞进而把乘讹区分为上升的乘讹与下降的乘讹两种形态.前者指超乎期待之上,而引人惊喜的状况.后者指期待未能实现而引人发笑的状况.此说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如果仅仅用乘讹来囊括一切喜剧性,却是不恰当的,因为毕竟有些乘讹会让人悲痛.乘讹:“乖讹”指不和谐或不协调,这是指由期待或预期落空而引人发笑的状况,由康德提出,斯宾塞又把它分成二种三、简答题:1、美和美的东西有何差异美和美的东西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着名的命题.1美的东西只能说明它本身的美,却不能说明其他东西的美.2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随着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3美的东西即是漫无边际的,但是往往又自相矛盾的.4美不是事物的某种物质属性,因而无法成为某种"东西",无所不在,又无处存在.美虽然具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但美却不只是某种固定的物质条件.因此,美不是美的东西.5在现实生活中,美的东西还往往与可欲的东西混淆在一起,但仅仅是可欲绝对不能成为美.2、在美的观念上,应实行怎样的变革我们要从三个方面来理解这个问题.第一,打破传统美学的静止、孤立、片面、纯客观等形而上学偏颇,转而从变化、运动和多层次结构中探索美.第二,把美即不当成物质属性,也不看作主观精神属性,而是视为人与现实形成审美关系的结果,视为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第三,由于从运动变化和多层次观点探索美,并且把美与现实生活紧紧联系起来.因此,美在本质属性上就是一个开放式系统,我们在探讨美的本质时,应牢固树立美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的观念,这一观念的核心内涵就在于:美不仅由多方面的原因与契机所形成,而且在主体与客体交相作用的过程中,处于永恒的变化和创造的过程中,美的形成和创造,是许多规定的综合,是多样性的统一.3、有我之境与我无之竟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是意境的两种类型,最初是由近代着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来的.“无我之境”,指创作主体的完全消失,隐在艺术意象的背后;“有我之境”中的‘我’则以强烈的主观色彩明显地渗透于艺术意象中.在艺术品中“有我”与“无我”,以各自独立又相互渗透的方式,创造着各种各样的艺术意境.这二种意境在东西方有不同的表现方式,西方艺术中物与我寻求对立,而中国艺术则强调物与我的交融.4、谈谈艺术操作中技与道的关系:一是二者有别.“技”是指具体的艺术操作技能或技艺.“道”是指艺术意象创造与传达过程中自由无碍、充满生气的至高境界.所以技、道是有区别的.二是技、道的关系.道借技现.三是道、技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主体在技巧的操作中,是可以体悟、把握‘道’并进而达到道的,技与道是相通的,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庄子说“技兼于事,事兼于义,义兼于德,道兼于天”,所以道可以通过技而体现出来,而技也可以在高度娴熟时达于道.通过长期刻苦锻炼而达于“道”的技巧,能将心中所感受的立即转化为手中所操作的,这就是古代书画理论所讲的“心手相应”.心与手之间达到了这种自由和谐,也就意味着消除了道与技的界限,是一种艺术创造的至高境界.例,庄子“庖丁解牛”的故事,就体现了技道合一的境界.四、论述题:1、结合具体实例,谈谈美感作为一般感觉的特点:美感是人们对美的感受、体验、欣赏及评价,以及由此而在内心生活中所引起的满足感、愉快感,它是人类精神生活中所获得的最高享受,也是人类心灵所达到的最高境界.美感作为一种特定的感觉,符合感觉的一般特点.其特点是:第一,美感由客观的美的刺激与主观对美的反映两方面构成,缺一不可.第二,美感离开不刺激感觉的形式因素,如,光、色、形、声、味、气息、接触等等.第三,美感体现了人在审美活动中的主导意象,那就是主观对美的反映.第四,感觉是美感的生理基础,生理刺激是美感的起点.第五,艺术家运用经过特别训练的感官来感受和描写世界的美.实例1唐代诗人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第一,这种颜色的应照,唤起了诗人的美感,可见美感依赖于客观的美的刺激和人主观的反应.第二,罗裙与荷叶的绿色及人面荷花的红色,刺激诗人的视觉,表明美感离不开形式因素的激发.第三,诗人敏锐的捕捉住裙子与荷叶,人面与荷花色彩的相通处,显然在这种美感过程中具有主动性.第四,诗人运用听觉和视觉感受到客观世界的红绿相应成甜趣,歌声甜美动人的美,表明生理刺激是美感的起点.第五,诗人王昌龄善于捕抓日常生活里的这种美感,加以表显,写出了优秀的诗篇.以上表明美感具有感觉的一般特点,即美感作为一种特定的感觉符合感觉的一般特点.实例2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江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尽,不及汪仑送我情.”第一,正是岸上的踏歌声,唤起乘舟欲行的诗人的美感,进一步引起了他对汪仑友情的深切感受,可见美感依赖于客观的美的刺激和主观的反映.第二,踏歌声通过空气的振动传入诗人的耳中,表明美感离不开形式因素的刺激.第三,诗人积极的感受踏歌声,主动联想到友人的深情,从岸上的踏歌声想到了汪仑的友情,体现了美感中的主动性.第四,诗人运用听觉、视觉感受踏歌声,表明生理刺激是美感的起点.第五,诗人李白善于捕捉日常生活里的美感,从而凝聚为诗的创造.以上表明美感具有感觉的一般特点,即美感作为一种特定的感觉符合感觉的一般特点.2、结合具体实例,论述美感活动中的自觉性与非自觉性的关系:1艺术创造和美感欣赏具有两方面特点,一方面是一种高度自觉行为,即受到明确的理性或意识的指引;另一方面却又常是不自觉的或非自觉的,即是不由自主的,不一定受理性的控制,体现了无意识的特点.两者之间既是矛盾的又形成高度的统一,使人感到十分自然,所以美感欣赏往往是自觉性与非自觉性矛盾的统一.这种矛盾的原因来自于人类社会实践的复杂性,一方面人是通过感觉来欣赏美的,而人的感觉又是有意识的,与人的思维、理性能力结合在一起,由此形成了美感的自觉性;另一方面人何时能获得美感,又依赖于主体与客体多种现实条件的制约,是个人的意识无法预测,无法完全控制的,由此产生了美感的非自觉性.例如:苏东坡答谢师民书写到“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这正表明了美感的非自觉性.实例1宋代词人张孝祥过洞庭湖“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其中,“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集中揭示了美感的“自觉性与非自觉性”的特点.一方面诗人主动的感受着洞庭湖美景,借景抒情,表明,美感并不神秘,而是具有自觉性.另一方面,这种美感,又是突如其来的,不期而至的,更难以选用合适的语言去传达,妙处难与君说,这表明美感具有非自觉性.可见,美感是自觉性与非自觉性的统一.这种情形的原因在于,张于湖的美感,是他的社会生活的产物,一方面,他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形成了自主的感受美的能力,这使得他的美感具有自觉性,巧妙地借景抒情,通过“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这三句表达了自己的心情.另一方面,他的具体的美感的产生又受到客观的社会与自然环境的限制,他自己也未能想到自己的洞庭湖之行能产生如此强烈的美感,可见美感具有不可预测性,从而美感具有非自觉性.由此可见,美感活动是自觉性与非自觉性的。
美学原理笔记
美学原理笔记美学原理是研究艺术和审美的规律和原则的学科。
它探讨艺术中的美的特征、美的产生原因以及审美作用等问题。
下面是对美学原理的一些笔记:美学原理的基本观点1. 客观性原则:美的存在并不完全取决于个体的主观感受,而是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有些美是客观存在的,无论任何人看到都会觉得美。
2. 相对性原则:美是一种相对的概念,因人而异。
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审美标准和喜好,所以美是主观的。
3. 普遍性原则:美是共同的、普遍的,与时间、空间无关。
虽然不同的文化产生了不同的审美观念和艺术形式,但美的特性在人类文化中是普遍存在的。
4. 内在性原则:美是艺术作品内在的特征,在作品本身就能体现出来。
作品的构图、色彩、表现力等因素都是决定美的因素。
美学原理的要素1. 视觉要素:色彩、形状、线条、光影等视觉元素是艺术中产生美的重要要素。
人们对于色彩的喜好和视觉元素的组合方式都会影响对于作品美的评判。
2. 感知要素:审美行为离不开感知,人们通过感知作品的形象、情感体验等来对作品产生美的评价。
3. 反思要素:美的产生需要人们进行反思和思考。
审美的时候,人们不仅仅是感知作品,还要对作品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形成对作品美的评价。
4. 表达要素:艺术是一种情感和思想的表达方式,能够引起人们共鸣和认同。
通过艺术表达,艺术家能够传递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触动观众的内心。
美学原理的审美标准1. 协调统一:作品应该有整体性和协调性,不同的部分之间应该相互呼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 创新与传统:作品既要有创新,又要有传统的基础,要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认同。
3. 符号与意义:作品中的符号要能够传达出具体的意义和信息,观众能够从中获得理解和启发。
4. 真实与虚构:作品应该能够反映现实生活,同时也可以通过虚构的方式展现出更高的艺术境界。
美学原理的审美作用1. 情感体验:艺术作品能够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给人以愉悦、激动、感动等情感体验。
2. 人文关怀:艺术作品能够表达人文关怀和人性思考,引发观众对于人类存在和价值的思考。
自考美学复习笔记大全备考资料
10.巫术说:是20世纪在西方颇为流行的一种艺术和审美发生理论,其主要的依据来自英国著名人类学家泰勒和弗雷泽关于原始文化的学说。弗雷泽认为原始巫术可分两种形式:一种是以“相似律”为基础的“顺势巫术”或“模拟巫术”;另一种是以“接触律”为基础的“接触巫术”。弗雷泽把上述两种巫术统称为“交感巫术”,因为它们都建立在这样的信念基础上,即认为通过某种神秘的感应,就可以使物体不受时空限制而相互作用。
15.艺术品:是精神性的人工制品,是艺术家审美创造活动的结晶,也是艺术家对世界审美关系的感性显现和凝定,它一旦进入接受者的审美欣赏活动,与接受者建立起审美关系,便生成、显现为最高层次的审美对象。
16.艺术活动:是指从艺术创造到艺术作品再到艺术接受三环节的动态流程,是审美活动最高级的方式、也是最典型的形态。
2.审美理想:是主体心目中关于完善的美的观念,是始终显现在具体的审美表象之中的。是主体通过想象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理想形态的美,是主体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和理解力的协调运作创造出来的。审美理想在主体的审美心理结构中处于最高的位置,它一旦形成就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必然会在主体的审美活动中发挥着持久而重要的作用。
5.美学:在人类审美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1750年,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嘉登出版的《美学》一书为标志的,专门研究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的一种学问。
6.人生实践:人的感性活动,人类自我创化并变革世界的现实活动,包括物质生产活动,精神生产活动以及日常生活活动。
7.审美活动:人由于有了审美需求,有目的而无功利地与客观世界发生审美关系的活动,是人生实践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审美活动的一切特征和规律在艺术活动中得到最集中、最全面的体现。
第一章 绪论
1.审美:人类对现实世界产生了美的意识的现象和活动。
00037美学-自考笔记完整版
00037美学自考笔记七章全笔记依据教材《美学》朱立元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笔记依据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第二节美学的诞生与学科发展第三节美学的哲学基础第四节审美与人生第五节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第二章审美活动论第一节审美活动的存在方式第二节审美活动中的主体与对象第三节审美活动的发生第三章审美形态论第一节审美形态的内涵和特征第二节审美形态的形成和发展第三节优美与崇高第四节悲剧与喜剧第五节丑和荒谬第四章审美经验论第一节审美经验的性质和特征第二节审美经验的内在结构第三节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第五章艺术论(一)第一节艺术与艺术作品第二节艺术品的层次结构第三节艺术品:创造意象世界第四节意境第五节艺术的功能第六章艺术论(二)第一节艺术的存在方式第二节艺术意象的创造和生产第三节艺术的创造力与艺术技巧第四节艺术的形态第五节艺术意象的接受和重建第七章审美教育论第一节中西美育观的源流第二节美育的内涵第三节美育的特点第四节美育的功能第五节美育的目的第一章绪论单选:1.1.在《大希庇阿斯篇》中,区分了美的事物与美本身的是(柏拉图)1.2.黑格尔认为美学是研究(艺术)的。
1.3.维特根斯坦是的代表人物。
(分析哲学)1.4.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李泽厚认为,美学是以〔美感经验〕为中心研究美和艺术的学科。
1.5.曾对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以及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从恋母情结的角度进行解释的是(弗洛伊德)1.6.在心理学领域,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观点的是〔荣格〕1.7.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蒋孔阳主张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1.8.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是〔艺术美〕1.9.认为审美对象和艺术品是分开的,审美对象是欣赏者与艺术品相互作用的结果的是〔英伽登〕1.10.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在《美与物理学》中提到的是(科技美)1.11.人类的知识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其中不包括(哲学学科)1.12.美学的性质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型的人文学科)1.13.美学研究的真正对象是(审美活动)1.14.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是〔哲学方法)1.15.于1750年创立了美学的是(鲍姆加登)1.16.美学演变的三个阶段的第一个阶段是(审美意识)1.17.悲剧意识属于(高级审美意识)1.18.柏拉图认为,真正的美是(理念)1.19.蒋孔阳认为,美学从哲学与文艺理论中独立出来是在(文艺复习之后)1.20.鲍姆加登被称为〔美学之父〕1.21.鲍姆加登将美学规定为研究(低级的感性认识)的学科。
(完整版)美学笔记
美学第一编导论:美学学科与美学基本问题第一章审美现象与美学学科第二节美学的诞生(既古老而又年轻的美学)与学科性质一、审美意识(古老)、美学思想、美学学科(年轻)1.人类对审美现象的反思是源远流长的,从总体上看,这一源远流长的演变过程大致可以区分为三个阶段或三个层次: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三者演变形态是:最先有审美意识的形成,其次是及审美意识发展到美学思想,最后由美学思想发展为独立的美学学科。
2.审美意识是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种不明确审美追求的意识。
3.审美意识可分为初级审美意识和高级审美意识两个层次。
初级审美意识最典型地体现在原始初民的生存活动中。
高级审美意识与初级审美意识相比,也更为成熟、更有自觉,而且更为贴近对世界和人生的整体理解,也就更具有普遍性,有更广泛的涵盖面。
4.审美意识的觉醒是美诞生的基础5.美学思想奠基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但它是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上独立地、系统地思考审美对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6.在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产生出来之前,美学思想是以哲学的形式或者文艺评论、创作理论的形式出现的。
7.美学思想是在审美实践(包括审美创造、审美欣赏)中产生的,人类的审美活动是美学思想产生的沃土。
二、鲍姆加登与“美学”1.美学要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个是应当有专门的美学著作,另一个是应当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前者是美学得以立足的门户,后者是美学得以成立的根据。
依此,学界公认,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应当是1750年,以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美学之父”)《美学》一书的问世为标志。
2. 1735年,博士论文《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3. 1750年,根据讲义整理和出版了专门研究感性认识的专著,题为Aesthetica(拉丁文,此词的德文为Asthetic,英文为Aesthetic),也就是“感性学”。
4. 知(理性)——真——逻辑学意(意志)——善——伦理学}哲学情(感性)——美——感性学(美学)第三节美学的学科定位与研究方法一、美学研究对象(一)西方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看法美本身:柏拉图等艺术:黑格尔等审美心理:英国经验派美学、心理学美学等世界现象的全体:现当代西方哲学和美学研究的重要取向审美关系:中国当代美学的代表观点之一表现活动:克罗齐(二)影响美学研究确立统一的研究对象的因素首先,对审美现象的不同反思认识影响美学统一对象的确立其次,对审美现象不同的理解视角影响美学统一对象的确立再次,审美现象的不同构成层次影响美学统一对象的确立最后,美学自身的历史性影响美学对象的确立(三)教材中的观点1.集中体现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审美主客体融为一体的审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2.艺术活动应当成为美学研究的重点对象和典型对象3.人生在世,人的总体性生存实践,乃是美学研究对象的存在论或本体论根基概而言之,美学作为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学科,其主要研究对象应是以艺术活动为典范的现实的审美活动。
美学笔记第一章(绪论)
美学笔记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一、基本概念(识记)(一)美学之父:美学界对于18世纪德国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顿的尊称。
他最早提出建立独立的美学学科的设想。
1750年他的学术专著《美学》一书出版,标志着一门崭新的学科——美学最终诞生了,鲍姆嘉顿因此被尊崇为美学之父。
(二)美学学科的性质:1.从美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中把握其性质。
美学和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这些人文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美学也是一门人文学科,研究的是人类的审美现象。
2.从美学与人的联系中把握美学学科性质。
审美现象是人类社会独有的现象,是人的一种自觉的精神活动,美学对于审美现象的研究是从人的角度出发的。
3.美学对于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最终涉及到的是人生价值、人的审美价值,所以美学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三)美学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1.审美意识的形成。
(1)审美意识是一些对于审美现象的感性直观的认识,还没有上升为理论的形态。
(2)审美意识的形成具有悠久的历史,当原始人类对自己的劳动成果产生的惊奇感、喜悦感便是最原始的审美意识。
(3)原始的审美意识逐步发展导致了原始艺术的产生。
(4)从根本上说,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与人类的生产劳动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
2.美学思想的产生(1)美学思想是能够深刻揭示审美现象内在本质的理性认识,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2)美学思想具有两个基本特点:a.以语言文字的形式存在于典藉文献之中,从而能代代相传b. 具有理论的形态3.美学学科的建立(1)美学学科的建立以美学思想的充分发展为前提(2)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a.有专门的美学著作,使美学理论能在其中得到独立的研究,系统的阐述;b.具有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独立的研究对象和范围(3)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以1750年鲍姆嘉顿的《美学》一书的问世为基本标志(四)在美学研究对象问题上中国当代美学界的四种主要观点:1.美学研究对象应当是美比及美的规律。
美学考研笔记珍藏版
美学考研笔记珍藏版《美学笔记》美学一、(笔记)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代表性看法第一种,认为是研究美和美的规律的一门学科。
如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
第三种,认为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的学科。
它分为两个层次:1.认为美学是研究人自身的审美经验的,是将人的审美感受、感情、体验这些主观方面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
从客体转向主体,而且是转向主体的心理方面。
这个传统是十七、十八世纪英国经验派开始。
分析哲学的代表人物:维特根斯坦。
认为关于“美”、“善”之类的形而上学概念都是伪命题。
杜威也主张以审美经验作为美学的研究对象,《艺术即经验》。
美国新自然主义美学家托马斯-门罗也强调对审美经验作尽可能客观的描述。
中国有李泽厚。
2.比审美经验深一层,以审美心理活动为美学研究对象。
这种观点也是偏向于主观方面,关注的是“美感在心理上是怎么产生的”等,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审美经验,美学就成了审美心理学。
如德国的费希纳,《实验学美》、《美学入门》,认为美学是“关于快与不快的学说”。
弗洛伊德发现了心理的无意识层面,用来解释文艺中的心理学问题。
其学生荣格把无意识改为集体无意识,提出了原型理论。
第四种,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和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中国的蒋孔阳《美学新论》。
二、对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的认识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对象,即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就是人的审美活动。
并非所有的有审美因素的现象都等于审美现象。
美学应当是研究人和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研究体现审美关系的审美现象和审美活动的学科,这是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和主要对象。
艺术美——艺术中的审美现象。
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
波兰现象学家英伽登认为审美对象和艺术品是分开的。
艺术美是一种在审美活动中现实地生成的审美现象,而不是游离于人的审美活动、固定不变的美的现象。
法国美学家杜夫海纳认为艺术品必须被以审美的方式知觉才会成为现实的审美对象。
美学原理笔记
美学原理笔记美学原理笔记一、引言美学是研究美的哲学学科,它关注的是人类对美的感知、理解以及欣赏的过程。
美学原理探讨了美的真谛,揭示了美的本质特征和原则。
本文将分析美学原理,深入探讨美的本质,以及影响美的因素和原则。
二、美的本质特征美的本质特征是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美的本质特征包括以下几点:1. 客观性:美不仅存在于人类的主观感受中,也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
美的客观性体现了美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2. 和谐性:美是一种和谐的凝聚力,它能够使人感到愉悦和满足。
和谐性是美的核心属性,它是一种对称、协调和均衡的表现。
3. 独特性:美是与众不同的,它具有独特性和新颖性。
独特性使美具有吸引力,引起观众的注意。
4. 艺术性:美与艺术密不可分,艺术是美的一种表现形式。
艺术作品通过艺术家的创造和表达,呈现出美的魅力。
三、影响美的因素美的产生和表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客观因素:自然和社会环境对美的影响很大。
大自然中的景观、花草树木等都能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
社会环境中的建筑、艺术品等也能以不同的方式展现美。
2. 主观因素:美的感受和理解是个体的心理活动,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美感受可能存在差异。
3. 文化因素:文化是美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不同文化对美的定义和评价标准存在差异,如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对美的理解就有所不同。
4. 时代因素:时代的变迁也对美的认识和感受产生影响。
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美的追求和评价也存在差异。
四、美学原理和原则美学原理和原则是指导美学研究和实践的基本准则。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美学原理和原则:1. 手法原则:美的表现需要通过一定的手法和技巧进行。
不同的艺术形式有不同的手法原则,如绘画中的构图原则、音乐中的节奏原则等。
2. 情感原则:美的表现需要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艺术作品以及其他美的表现形式应该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情感体验。
3. 意义原则:美的表现需要具有一定的内涵和意义。
美学笔记知识点总结
美学笔记知识点总结美学是研究美的原理、规律以及艺术表现形式的学科,涉及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关注和探讨,对于美的本质、美的形式、美的分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
本文将以主要美学知识点为线索,进行笔记总结。
一、美学的概念与形成1. 美学的概念美学是研究美的原理、规律以及艺术表现形式的学科,它关注美的本质、美的创作、美的鉴赏等问题。
美学以审美活动为中心,探讨人们对美的体验、感知和理解,旨在揭示美的规律和本质。
2. 美学的形成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对艺术与审美进行了系统的探讨,提出了言说和表演艺术的观点,并对美的本质进行了深入剖析。
而柏拉图则主张超越物质世界,追求理念之美,提出了“意识形态”的美学观。
3. 美学的意义美学作为一门学科,对于人类的审美活动、文化艺术的发展、社会的精神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美学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理解美的本质及其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促进人们审美能力的提高,推动文化艺术的繁荣与发展。
二、美的本质与美学理论1. 美的本质对于美的本质,历代美学家有不同的看法。
亚里士多德认为美是“对称、秩序、完整”的体现,柏拉图主张美是“超越物质的理念之美”,康德认为美是“无目的性的目的”。
可以看出,美的本质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问题,不同的美学理论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解释。
2. 美学理论美学理论是对美的思想和观念进行系统阐述和总结的学术体系。
典型的美学理论有形式美学、审美经验理论、美的历史性理论等。
形式美学主要关注艺术形式和结构,审美经验理论则探讨人们对美的感知和体验,美的历史性理论则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对美的发展进行分析。
这些理论为我们理解美的本质和形式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三、艺术与美学1. 艺术的概念艺术是人类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产物,涉及绘画、音乐、文学、舞蹈等各种形式。
美学朱立元自考考研重点笔记全部
美学-朱立元-自考-考研-重点笔记(全部)————————————————————————————————作者:————————————————————————————————日期:ﻩ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1、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现象,即处于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中的现象或审美活动,艺术活动研究是美学研究的中心。
2、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美学学科性质),包含三个层面:1美学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也即审美活动;2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3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3、美学研究的方法是多样的、综合的。
首先,美学研究比一般人文学科更为注重感性的经验、情感的契合、心灵的碰撞,更多的要求经验科学的配合和协助;其次,美学必须广泛吸收其他人文学科以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成果。
再次,美学的核心方法是哲学方法。
第二节美学的诞生与学科发展1、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或三个层次)1审美意识: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可分为初级审美意识和高级审美意识。
2美学思想:奠基于审美意识,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特征、规律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以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围来表述自觉、系统的理论性思考。
3美学学科:奠基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是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上独立地、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2、美学确立的标志:一是有专门的、系统的美学著作问世;二是形成了独立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美学创始人为鲍姆加登(“美学之父”),他于1750年出版《美学》一书。
第三节美学的哲学基础1、中国当代美学理论的哲学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哲学基础,具体说来,是以马克思的实践论和存在论思想为主干,同时吸收人类思想史上各种哲学思想的精华。
2、马克思的实践论首先,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是在继承和批判西方传统时间观念、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实践概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美学概论笔记
美学概论笔记美是什么?美是事物中客观存在的物理事实吗?面对审美对象,我们为什么会产生美感?面对《蒙娜丽莎的微笑》,绝大多数人感受到了美,为什么仍有人看不到美?大家都夸赞拙政园美,我没有去过也没见过相关图片等为什么也认为它美?审美活动只存在于艺术中吗?为什么丑、荒诞、恐怖等也可以成为审美对象?又是怎么成为审美对象的?我们学习美学有怎样的意义?为什么要提倡美育?美学概论和美学史有什么关系……第一章什么是美学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创立的。
1750年,鲍姆嘉通的《美学》正式出版,标志着这门学科的确立。
在此之前,西方美学思想早已有之。
第一节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主张1.主张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及美的规律的认为有一个“美本身”存在,因而将“美本身”作为研究的对象。
2.主张美学是研究艺术的认为现实中虽然也有美的现象,但艺术是美的最具代表性、最高级的存在方式,通过对艺术的把握,就足以探究所有的审美现象。
黑格尔:美学是艺术哲学3.主张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的(1)认为美学是研究人自身的审美经验的,是将人的审美感受、感情、体验这些主观方面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
(2)以审美心理活动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英国经验派美学休谟同情感第二节美学的研究对象:审美活动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审美活动。
理解:1.美的现象不是物理的事实,在没有人之前,世界上不会有美的现象。
例: 这朵花是红的。
这朵花是美的。
2.人与对象之间形成审美关系才会出现美。
人与世界建立的多种关系中,审美关系是其中的一种。
美的现象只存在于人与对象发生审美关系的那一刻。
3.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存在于审美活动中没有“审美活动”就没有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
审美活动本身是美得以生成的唯一方式。
所以,审美现象是属人的现象,只有在审美活动中,才会形成人与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因而审美活动才是美学的研究对象。
在各种审美活动中,艺术活动是最高级、最典型的形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终决定着包括艺术、审美活动在内的精神生产活动
和人的一切其他实践活动。
7、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一是审美关系和审美活动;
二是美与审美形态;
三是美感与审美经验;
四是艺术和艺术活动;五是审美教育;
8、审美活动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之一,
而达到对于对象的完整把握;
10、直观:
审美活动中的直观是一种感性直观的活动,
所谓感性直观指在审美活动中,
主体是凭借自己的感觉器官而不是通过抽象思维,
直接而非间接地与对象打交道,
而对象世界以自己的感性外观呈现给主体,
从而在主体与客体之间建立起一种感性直观的关系。
第五章 艺术论(一)
二是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
三是有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
四是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
7、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
主要体现为惊异、体验、澄明三个基本环节。
8、审美惊异的特点有二:
一是其是一种鲜活地生命感;
二是其产生既依赖于主体一定的自身条件,
也依赖于对象本身一定的客观条件。
特点有三:
一是其包含着深刻的社会现实内容,
并以与现实错乱的形式表达出来;
二是其具有不和谐、悖谬的形式特征;
三是其情感形式表现以笑为主的特征。
9、丑的内涵、特点:
丑提示伯是现实生活中非人性的一面,
体现的是一种负面的生存实践。
特点有二:
一是由丑陋引起的情绪感受仍然是一种审美情感;
能力、鉴赏力主于内,兴趣、口味显于外;
特征有二:
一是具有明显的个性差异,
二是后天因素或社会条件为影响主要因素;
健康标准有二:
一是能充分反映审美对象的客观特点,
总是与对象的发生一致;
二是积极地把对象与主体的审美理想联系起来。
6、审美活动的特殊性:
一是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
10、意境的内涵:
指运用艺术意象,在主客体交融、物我两忘的基础上,
将接受者引向一个超越现实时空,富有形而上本体意味的境界中。
11、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意境以意象的存在状态为前提,但二者不属于同一层次的概念,
区别有三,
一是意象讲审美的广度而意境指审美的深度;
二是意境是意象的升华;
三是意象属于艺术范畴,
13、艺术的功能是多元的:
艺术的功能是通过接受者对艺术品的意象、意境的欣赏来实现的,
包括审美、娱乐、消遣、认识、道德、教育、宗教感化、
思想启迪、政治宣传、心理平衡、社会干预、
文化交流、商业广告等;
14、艺术的审美功能是指:
凭借艺术意象、意境的感染力、诱发力、震撼力
来使接受主体在获得美感的同时获得审美愉悦,
1、八种流行的艺术定义分别是:
游戏说、集体无意识说、模仿说、表现说、
有意味的形式说、符号说、载道说(或教化说)、娱乐说。
2、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区别,有三:
一艺术品是人工制品而非自然物,
二艺术品是精神产品而非物质产品,
三艺术品是意象思维的结晶而非抽象思维的成果;
3、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联系,有二:
5、美学的哲学基础:
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哲学基础;
具体讲即:以马克思的实践论和存在论思想为主干,
吸取人类思想史上各种哲学思想的精华,来作为其哲学基础。
6、实践概念的含义:有三层,
一是在继承和批判西方传统实践概念,
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概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
二是它是生成性的;
7、审美态度:
指主体在摆脱了日常的功利和实用态度之后,
所产生的一种观照、欣赏的态度。
其确立是审美活动开始的主观标志;
8、想象:
指一种通过加工和改造记忆中的表象来创造新的思维表象的过程;
9、感知:
感觉和知觉的总称;
感觉是对于对象个别属性的把握;
知觉能通过对于感觉的材料的加工和整理
是对人的生存意义的反思和体悟;
三是在人生的超越中,体悟到积极身上的审美情感,
从而导引人走向崇高的人生境界。
7、悲剧的内涵、特点:
即表现冲突与毁灭的存在之境和抗争、拼搏,
冲突、抗争和毁灭是构成悲剧内涵的三个核心因素。
特点有三:
一是其通过对人生存在的否定性体验,
从而展现对人生存在价值的肯定;
却追求虚拟的审美效应;
二是接受主体在对待艺术品这一精神产品时,
首要的态度只能是对意象的态度,
这是一个超功利的、审美的过程,
艺术在其中实现的也主要是其审美功能;
三是艺术意象的营构主要也是为了传达人类的审美经验。
15、审美境界的特点:
是一种高级人生境界,
物我两忘、天人合一。
第二章 审美活动论
1、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
审美需要,审美理想与审美趣味。
2、审美需要定义及其特征:
指人作为一种有生命、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所内在具有的,
渴望在对象化的活动中能动地实现自己、肯定自己,
并按照他的人生理想去自由而完整地发展自己的精神要求。
二是它是一种快感体验;三是
14、审美教育概念:简称美育,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是指通过审美活动,
建构人的全面发展的成长和存在方式,
促进人向理想的、自由的、健康的、精神丰满的人生成;
狭义的美育指有意识地通过审美活动,
增强人的审美能力,
提高人的整体精神素质,
焕发人的精神风貌。
二是其表现为反常、混乱、给人以恶性的刺激等形式。
10、荒诞的内涵、特点:
起源于人对生命与生存意义的怀疑与追问,
其广义实质是人的异化和局限性的表现。
特点有三:
一其是一种对人生存在的无意义状态的体悟;
二其审美意象的象征性;
三其具有怪诞的表现形式。
第四章 审美经验论
1、审美经验的基本性质:
11、美,广义的美,指审美活动建构起来的,
能激发主体美感的审美对象
及其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
12、美感亦称审美经验或美感经验,
是在现实的审美关系、具体审美活动中,
与美同时生成和当下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
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
13、美感的特点:有三,
一是它不是认识而是一种感性经验;
幻象;不确定性和不可穷尽性。
12、审美发生的四种理论:
游戏说、生物本能说、巫术说、劳动说。
第三章 审美形态论
1、审美形态的性质与特征:
审美形态是一种感性存在形式,
又是一种逻辑分类形式;
特征有四:
生成性、贯通性、兼容性、二重性。
2、审美形态的形成具有历史特征,
与思维、语言、文化等密切联系而发展。
美学笔记
第一章 绪论
1、美学的学科性质:
美学是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人文学科;
2、美学的研究对象:
审美现象即审美活动;
3、美学学科发展的三个阶段:
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
4、美学的创立:1750年德国哲学家
鲍姆加登出版了《美学》一书,
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
钱鲍姆加登也被称为“美学之父”;
也是一种基本的人生实践;
审美是一种高级的人生境界;
9、审美关系的内涵:
是植根于人与世界存在关系的、
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
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10、审美关系与审美活动的关系:
二者是属于同一层次的概念,
审美关系含于内,审美活动显于外,
审美关系是通过审美活动而建构起来的,
而审美活动只有通过审美关系才得以体现。
二是其审美冲突体现的是人与自然、
社会及自身存在的冲突和超越;
三是其情感体验是一种人生实践存在的深层体验。
8、喜剧的内涵、特点:
即是将那些人生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撕开假象和伪装,暴露实质,
使对象变得更加渺小空虚、可怜可鄙、毫无价值,
在笑声中激起人们最后埋葬旧事物的信心和勇气。
而意境指心灵时空的存在与运动,范围更广阔。
12、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无我之境指创作主体的完全消失,隐在艺术意象的后面;
有我之境中的我则以强烈的主观色彩明显地渗透于艺术意象中。
东西方有我与无我的表现方式大不一样,
西方有我与无我,将物与我对立起来;
而中国艺术则将我与物合为一体的,即‘天人合一’;
它是一种对立和冲突的审美体验。
特征有四:
一是它是雄伟壮阔的力量之美,
二是社会价值实现的昂扬之美,
三是刚毅坚强的品格之美,
四是恢宏豪迈的尊严之美。
6、优美和崇高的比较:有三,
一是优美体现的是和谐化一的人生境界,
崇高体现的是伟大超越的人生境界样态;
二是崇高是对人的理性存在的弘扬,
3、审美形态包括:
优美和崇高、悲剧和喜剧、丑和荒诞六种基本类型。
4、优美的内涵、特征:
即真善美最大限度的和谐统一;
特征有四:
一是它是超然优雅的人生境界的真实表现;
二是秀雅协调的外在形式特征;
三是和谐统一的内容;
四是心旷神怡、愉悦轻快的审美体验。
5、崇高的内涵、特征:
崇高是一种冲突的和谐、对立的和谐,
结构包括,意和象;
7、意象的四种主要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