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读书笔记
美学朱立元读书笔记
以下是一些关于美学朱立元读书笔记的内容:
1.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学科,涉及到哲学、心理学、艺术学、社会学等
多个领域。
2.朱立元是中国著名的美学家,他的美学思想以“天人合一”为核心,主张审美活动
是人与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的和谐互动,是身心合一、内外协调的愉悦体验。
3.朱立元认为,审美不是一种孤立的主观感受,而是与人类文化、艺术、社会制度、
历史发展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审美活动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条件下进行的,因此不同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下,审美的形式和标准也会有所不同。
4.在朱立元的美学思想中,艺术作品是艺术家通过自己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将自然
和社会的现实与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相结合,所形成的表现形式。
艺术作品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还能够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社会文化风貌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5.朱立元的美学思想强调审美愉悦的重要性,认为审美活动应该给人带来身心愉悦的
感受。
审美愉悦不是单纯的感官满足,而是与人的情感、认知和道德境界提升相互关联。
审美愉悦是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
以上是部分关于美学朱立元读书笔记的内容。
如果需要更深入的了解,建议阅读相关美学书籍或参考朱立元的美学著作。
美学指南读书笔记
美学指南读书笔记一直以来,我都对“美”这个概念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究竟什么是美?美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带着这些疑问,我翻开了这本。
书中开篇就提到了美并非是一种简单的视觉感受,而是一种深层次的、能够触动心灵的体验。
这让我想起了有一次去参观艺术展览的经历。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满心期待地走进了那家位于市中心的艺术馆。
展览的主题是“现代艺术的多元表达”,说实话,刚进去的时候,我心里还有些忐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看懂那些所谓的“艺术”。
一进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抽象画。
画面上是各种形状和颜色的碰撞,有浓烈的红色、深邃的蓝色,还有一些我叫不出名字的色彩。
起初,我只是站在远处,皱着眉头试图去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可看了半天,除了觉得色彩鲜艳之外,啥也没看出来。
于是,我决定凑近一点仔细瞧瞧。
这一凑近,不得了!我发现那些看似随意涂抹的线条其实都有着独特的纹理和质感。
有的地方颜料堆积得厚厚的,摸上去还有些凹凸不平;有的地方则是薄薄的一层,透出了画布的底色。
我不禁想象着画家在创作这幅作品时的情景,他是怎样激情澎湃地挥舞着画笔,怎样全神贯注地调配着色彩。
在这幅画前站了好久,我慢慢地感受到了一种无法言喻的力量。
它似乎在向我诉说着什么,虽然我听不太懂,但那种强烈的情感冲击让我心动不已。
继续往里走,我看到了一组雕塑作品。
这些雕塑的形态各异,有的扭曲,有的舒展。
其中有一个雕塑特别吸引我,它是一个人形,但身体的比例被夸张地拉长了,四肢纤细得像面条一样。
一开始,我觉得这也太奇怪了,怎么会有人把人做成这样?但当我绕着它转了一圈,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时,我发现了其中的奥妙。
从正面看,它显得孤独而脆弱;从侧面看,却又有一种奋力向上的张力。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美不一定是符合常规的、完美的,它也可以是独特的、甚至是怪异的,只要它能引起我们内心的共鸣。
再往前走,是一个影像展示区。
屏幕上播放着一段没有台词的短片,只有音乐和不断变化的画面。
《美学原理》读书笔记
《美学原理》读书笔记《美学原理》读书笔记(精品5篇)你是不是也在找《美学原理》读书笔记的资料,那就对了,作者精心整理这篇《美学原理》读书笔记文章,应该可以解答你的疑惑,更多《美学原理》读书笔记相关的资料,可以右上角搜索。
《美学原理》读书笔记篇1在漫漫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总是在寻找、在探索,试图解开生活中那些美学的奥秘。
在这过程中,我们往往需要一盏明灯,引导我们走向正确的方向。
这本书《美学原理》正是这样一盏明灯,它为我们揭示了美学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概念,让我们对美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本书的作者是张法教授,他拥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书中,张法教授从多个角度对美学进行了阐述,包括美学的基本概念、审美心理、艺术创作等。
他以清晰、简洁的文字,深入浅出地剖析了这些概念,使我们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美学的魅力。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对美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意识到,美学并非遥不可及的学科,它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体现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
比如,在我们的言谈举止中,语言的美学、节奏的美学、情感的美学都需要我们去探索、去感知。
这使我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中的艺术家,需要用心去感受、去创造美。
同时,书中的一些实例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比如,作者提到了唐代诗歌的鼎盛,那是中国美学的高峰。
这些诗歌充满了诗情画意,既有豪放派的磅礴大气,又有婉约派的柔美细腻。
这些例子使我认识到,美学并不只存在于遥远的古代,它就在我们身边,存在于我们的时代。
然而,《美学原理》这本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书中的一些理论阐述可能对于初学者来说过于复杂。
对此,作者可以在写作过程中尽量简化语言,以便让读者更好地理解。
此外,书中还可以增加一些实际操作建议,帮助读者更好地将美学原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总的来说,《美学原理》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籍。
它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美学的基础知识,让我们对美学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对美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更加明白了美学的实践价值。
黑格尔《美学》读书笔记
黑格尔《美学》读书笔记黑格尔《美学》读书笔记篇1在广阔的人类文化视野中,艺术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从古至今,无数的艺术家们以他们的创作,赋予了世界以色彩、情感和生命。
然而,对于艺术的理解和欣赏,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观点。
在此背景下,黑格尔的《美学》一书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为我们照亮了理解艺术的道路。
这本书的主旨是通过对艺术的深入探讨,展示其与社会历史、道德伦理、自然科学的相互关系。
作者在书中指出,艺术并不仅仅是美学上的欣赏,更是社会精神上的追求,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自我和追求自由的重要手段。
读过这本书后,我对书中的观点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在书中,黑格尔详细阐述了艺术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角色,以及对未来艺术的发展趋势的预见。
这些观点使我对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
此外,我也注意到了书中提到的几种艺术形式之间的关联性,比如音乐和绘画,以及古典艺术和现代艺术之间的差异。
书中的一些具体观点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例如,黑格尔强调了艺术的社会功能,认为艺术可以帮助人们理解世界和自我。
此外,他还提出了艺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即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再到后现代主义。
这些观点不仅让我对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激发了我对未来艺术的探索欲望。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有时会被其中的复杂理论所困扰,但同时也正是这些理论激发了我的思考。
例如,书中提到的“艺术即自由”的观点,使我开始思考艺术如何实现自由,以及自由对于艺术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美学》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理解艺术的视角,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考艺术的工具。
我相信,这本书将会在我的人生旅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黑格尔《美学》读书笔记篇2黑格尔《美学》读书笔记黑格尔的《美学》是一部宏大的著作,它涵盖了西方艺术的历史和理论,深入探讨了艺术与哲学、宗教、政治等其他人类活动的交叉领域。
这部作品对于理解西方美学和艺术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地被黑格尔的哲学思想所吸引。
美学原理读书笔记
美学原理读书笔记一直以来,我都对美学有着一种朦胧的好奇和向往。
总觉得美是一种神秘而迷人的存在,却又难以捉摸。
最近读了一本关于美学原理的书,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奇妙世界的大门。
这本书开篇就提到,美不是一种孤立的存在,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它存在于大自然的每一个角落,存在于我们日常的点点滴滴之中。
比如,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脸上,那温暖的感觉,那柔和的光线,就是一种美。
这种美不需要华丽的辞藻来形容,只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
书中还讲到,艺术是美的集中体现。
就拿绘画来说吧,一幅好的画作不仅仅是线条和色彩的组合,更是画家情感和思想的表达。
我想起有一次去美术馆参观,看到一幅莫奈的《日出·印象》。
站在那幅画前,我仿佛被带入了那个朦胧的清晨。
水面上波光粼粼,天空中的色彩如梦如幻。
我凑近去看,能看到画家笔触的痕迹,那些看似随意的涂抹,却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了光影的变化。
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那种美让我陶醉其中,久久不能自拔。
再说建筑之美。
我们生活的城市中,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建筑。
有些建筑只是为了满足功能需求,而有些则成为了城市的地标,成为了美的象征。
比如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它那独特的造型,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壮观。
我曾经在一个傍晚时分,远远地看到了埃菲尔铁塔。
夕阳的余晖洒在它身上,铁塔仿佛被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
周围的人群都在驻足观赏,拍照留念。
那一刻,我明白了,建筑不仅仅是一堆砖头和钢材的堆砌,它可以成为一种精神的寄托,一种美的传递。
在书中,作者还强调了审美体验的个体差异。
每个人对于美的理解和感受都是不同的。
就像有人喜欢古典音乐的优雅,而有人则钟情于摇滚乐的激情。
记得有一次和朋友一起去听音乐会,我陶醉在古典音乐的优美旋律中,而朋友却觉得有些枯燥。
后来又去听了一场摇滚演唱会,朋友兴奋得手舞足蹈,而我却觉得过于喧闹。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美是多元的,没有绝对的标准。
书中关于自然美的描述也让我感触颇深。
美学读书笔记
美学读书笔记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吧。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美学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学读书笔记1《街道的美学》和《续街道的美学》集中体现了芦原义信以“外部空间设计”为中心的建筑美学思想。
1960年起,他即开始研究外部空间问题,为此曾两度到意大利考察。
因为作者具有东西方的教育背景,所以作者在书中既引用来自西方的格式塔理论,又引用中国的“阴阳”学说,对日本和西欧国家的建筑环境与街道,广场等外部空间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比较,提出了积极空间、消极空间、加法空间、减法空间等一系列饶有兴味的概念;但在我看来,这本书最重要价值在于,芦原义信归纳出了东方和西方在文化体系,空间观念,哲学思想以及美学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并对如何接受外来文化和继承民族传统问题提出了许多独到见解。
在提出这些差异的时候,作者却往往能从一些敏感的生活细节出发,从中挖掘出背后的深刻根源,中西结合,小中见大,令人敬佩。
同时,芦原义信这部《街道的美学》和《续街道的美学》一扫现代西方建筑理论虽言之凿凿却无法直接指导设计实践的弊端,而把当代许多建筑理论、丰富的知识寓于通俗易懂的流畅文字中,通俗而不浅薄。
并且,作者又把这些理论应用于自己的建筑创作,通过自己的大量作品说明这些理论,故理论性强但又不脱离实践。
此为此书最大的特点。
同时,作为建筑师的他十分懂得利用图示语言,使得本书更加易读。
美学读书笔记2艺术欣赏就是对美的发现与感悟,那么美在哪里呢?美就在你自己心里,《美学散步》读后感。
画家诗人创造的美,就是他们的心灵创造的意象,独辟的灵境,那么什么是意境呢?作者给我们分析到,人与世界接触,因关系层次不同,可有五种境界:(1)为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2)因人群共存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境界;(3)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4)因研究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5)因欲返本归真,而有宗教境界。
美学原理读书笔记3000字
美学原理是一本关于美学基本理论和概念的著作,作者为德国哲学家黑格尔。
本书主要探讨了艺术美的本质、艺术创作的过程以及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等问题,对于理解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美的概念本章主要介绍了美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
黑格尔认为,美是一种绝对的精神实体,它不仅仅是一种感性的表现,更是一种理性的体现。
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将美视为一种神圣的力量,而在中世纪时期,美则被视为一种道德的象征。
到了现代时期,人们开始将美视为一种个人的审美体验,这种审美体验是建立在个体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经验之上的。
第二章美的形态本章主要介绍了美的形态及其特征。
黑格尔认为,美的形态可以分为自然美和艺术美两种。
自然美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美,它具有一种客观的存在性;而艺术美则是人类通过创造活动所制造出来的美,它具有一种主观的创造性。
此外,黑格尔还介绍了美的三种表现形式:优美、崇高和喜剧。
优美是指一种轻盈、柔和、和谐的美;崇高则是指一种庄严、威武、雄浑的美;喜剧则是指一种滑稽、幽默、讽刺的美。
第三章艺术创作本章主要介绍了艺术创作的过程及其特点。
黑格尔认为,艺术创作是一种自由的创作过程,它需要艺术家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艺术家需要通过对现实的观察和体验,以及对自身的内心世界的反思和探索,来创造出具有独特意义的艺术作品。
此外,黑格尔还强调了艺术创作中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性,即艺术家需要意识到自己的创作行为和创作结果的意义和价值。
第四章艺术作品本章主要介绍了艺术作品的形式和内容。
黑格尔认为,艺术作品的形式和内容是相互依存的,它们共同构成了艺术作品的整体。
在艺术作品的形式方面,黑格尔强调了艺术作品的结构和组织方式的重要性,即艺术作品需要具有一定的结构和组织方式,才能使其形式和内容得到完美的表现。
在艺术作品的内容方面,黑格尔认为,艺术作品需要表达出一定的思想和情感,才能使其具有真正的意义和价值。
第五章艺术史本章主要介绍了艺术史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
《美学》读书笔记(5篇)
《美学》读书笔记(5篇)关于对《美学》读书笔记,本文将围绕读书笔记,进行解答论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美学》读书笔记篇1《美学》读书笔记在阅读《美学》这本书之后,我深感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度。
这本书由德国哲学家恩斯特·海德格尔所著,主要探讨了美学的本质、历史以及现代性。
海德格尔的美学观点强调了艺术与生活的本质联系。
他提出,美学并非仅仅是一种理论,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对存在的理解方式。
在海德格尔看来,美学应该被视为一种“此在”,即美学应该被视为一种生活的方式,而不是一种抽象的理论。
海德格尔的美学观点也强调了现代性的重要性。
他认为,现代性不仅仅是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象征,更是对人的存在的理解方式的转变。
海德格尔认为,现代性把世界作为存在者的世界,这种理解方式让我们忽略了世界本身的存在。
海德格尔认为,我们需要重新思考现代性,并把它作为我们对人的存在理解的一部分。
在我看来,海德格尔的美学观点强调了艺术和生活的本质联系,同时也强调了现代性的重要性。
我认为,我们需要重新思考美学,把它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种抽象的理论。
同时,我们也应该重新思考现代性,把它作为我们对人的存在理解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美学》这本书让我对美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我相信,这本书将会对我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美学》读书笔记篇2《美学》读书笔记在深入阅读《美学》这本书之后,我对其主旨有了更深的理解。
这本书的作者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他以严谨的逻辑结构和深邃的哲学思考引领我们进入美学的堂奥。
首先,我深感黑格尔对美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他的研究跨越了艺术、自然、宗教、道德等多个领域,将美学置于一个系统的、辩证的理论框架中。
这使我认识到美学并非孤立的存在,而是与社会、文化、历史等密切相关。
其次,黑格尔强调了美的本质在于其自身的发展和自我实现。
他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种理念需要通过艺术、宗教、哲学等不同的阶段来实现自身。
美学原理读书笔记
美学原理读书笔记美学,这门看似抽象却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总是能在不经意间触动我们的心灵,引发我们对美的思考和感悟。
最近读了一本关于美学原理的书籍,让我对美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书中开篇就提到了美的本质问题。
关于美是什么,从古至今,无数的哲学家、艺术家和学者都试图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但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
有人认为美是客观存在的,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属性;有人则认为美是主观的,取决于人的感受和评价。
而作者认为,美是主客观的统一,既离不开客观事物的形式和属性,也离不开人的主观感受和意识。
这让我联想到我们在欣赏自然风光时,同样的山川河流,在不同的人眼中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美感。
有的人会被壮丽的景色所震撼,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和神秘;而有的人可能只是匆匆一瞥,毫无感触。
这正是因为每个人的主观意识和情感体验不同,从而对美的感受也各不相同。
在探讨美的形式时,书中提到了比例、对称、和谐等元素。
比例和对称在建筑、绘画等艺术形式中常常被运用,它们能够给人带来一种稳定、平衡的美感。
比如古希腊的帕特农神庙,其建筑结构的比例和对称堪称完美,展现出了一种庄严、肃穆的美。
而和谐则是指各种元素之间的协调统一,不仅包括形式上的和谐,还包括色彩、声音等方面的和谐。
一幅优秀的绘画作品,往往在色彩的搭配上十分和谐,让人赏心悦目。
音乐也是如此,优美的旋律、和谐的和声能够让人沉浸其中,感受到美的愉悦。
书中还强调了审美体验的重要性。
审美体验是一种主观的、个体的感受,它不仅仅是对美的外在形式的感知,更是一种内心的情感共鸣和精神的升华。
当我们欣赏一件艺术作品时,我们不仅仅是在看它的线条、色彩和构图,更是在通过作品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这种体验能够让我们超越日常生活的琐碎和烦恼,进入一个纯粹的美的世界,从而获得心灵的慰藉和满足。
在谈到审美对象时,作者指出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是美的主要表现形式。
自然美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礼物,山川湖泊、花鸟鱼虫都蕴含着无尽的美。
黑格尔美学读书笔记范本10份
黑格尔美学读书笔记范本10份黑格尔美学读书笔记 1黑格尔浓缩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定义,虽说看似简单的一个判断,可是它里面却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具有很高价值的思想和智慧,同时又显示了它的内容根基特别深厚。
认清这一问题首先应对黑格尔的理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黑格尔指出:“一般说来,理念不是别的.,就是概念,概念所__的实在,以及这二者的__。
”黑格尔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先于它而存在的概念生发出来的,事物的存在是概念显现自身于事物的活动,是概念的自己实现。
当概念出现于实在里并且与实在结成__体时概念就成为了理念。
黑格尔的理念是具体的概念与实在的__,是主观理解的,同时也是客观存在的。
黑格尔这一定义的三个来源首先,这一定义来自于黑格尔的唯心__哲学体系。
黑格尔认为由概念生发出外在的自然界,而自然界是概念的异化。
理念才是概念与实在的__。
理念是绝对精神,绝对精神的初级阶段就是艺术,就是美。
因此,黑格尔的美其实就是他哲学体系的一个发展阶段。
其次,这一定义来自于黑格尔对于艺术的研究,是他经验的积累。
虽然黑格尔不是一个艺术家,没有直接从事艺术实践活动,但他对于艺术问题进行了哲学思考、研究,把艺术的特点归纳以后总结出美的定义。
第三,这一定义也来源于黑格尔以前的或同时代的德国古典美学。
黑格尔的理论受到了康德、席勒、谢林的很大影响。
黑格尔美学读书笔记 2黑格尔(1770-1831)是德国古典唯心__的集大成者,他的主要著作有《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法哲学原理》以及后来死后由学生整理出版的《历史哲学》、《宗教哲学》、《哲学史讲演录》和《美学》等。
虽然《美学》不是黑格尔亲笔所写,而是他的学生H。
霍托根据黑格尔在海德堡大学和柏林大学讲课的学生笔记和黑格尔本人的部分讲稿加以整理而成,但这部书也比较鲜明地表达了他关于美学与艺术的看法观点。
用了最大的篇幅对诗进行论述。
我的理解是,黑格尔认为诗是全书论述三种艺术类型和三个艺术历史发展阶段中最高旨趣的艺术形式,“它是把造型艺术和音乐这两个极端,在一个更高的阶段上,在精神内在领域本身里,结合于它本身所形成的__整体”。
美学原理读书笔记
美学原理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一本关于美学原理的书,这可真是给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让我对“美”这个看似熟悉实则深奥的概念有了许多新的认识和感悟。
书中提到,美并非仅仅是表面的好看,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内涵和价值。
这让我想起了有一次去参观艺术展览的经历。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听说市中心的美术馆正在举办一场大型的艺术展览,涵盖了绘画、雕塑、摄影等多种艺术形式。
抱着好奇和期待的心情,我决定去一探究竟。
刚走进美术馆的大门,我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宽敞明亮的展厅里,一幅幅精美的画作挂在墙上,每一幅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独特的故事。
我慢慢地走近一幅油画,画中的是一片金黄色的麦田,麦浪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阳光洒在上面,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我凑近仔细观察,发现画家在描绘麦浪的时候,笔触非常细腻,每一根麦秆都清晰可见,而且色彩的过渡也极其自然,从深黄到浅黄,再到微微的绿色,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麦田中那股生机勃勃的力量。
接着,我又被一座雕塑吸引了目光。
这是一座用大理石雕刻而成的人像,人物的表情栩栩如生,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定和沉思。
雕刻家巧妙地运用了大理石的纹理和质感,使得人物的肌肤看起来光滑而有弹性,衣服的褶皱也显得非常逼真。
我忍不住伸手轻轻触摸了一下,那冰凉而又光滑的触感让我心头一颤,仿佛与这座雕塑产生了一种奇妙的交流。
在摄影作品展区,有一张照片让我驻足了很久。
照片拍摄的是一个古老的小镇,清晨的阳光刚刚洒在石板路上,一位老人正牵着他的狗慢慢走过。
照片的色彩非常柔和,温暖的阳光、古老的建筑、老人和狗的身影,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
我盯着这张照片看了好久,想象着自己也置身于那个小镇,感受着那份宁静和祥和。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发现周围的人们也都沉浸在艺术的世界里,有的人静静地站在一幅画前,目不转睛地欣赏着;有的人则三五成群地低声交流着对作品的看法。
我不禁感叹,艺术的魅力真是无穷的,它能够让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人相聚在这里,共同感受美、欣赏美。
中国美学史读书笔记(通用3篇)
中国美学史读书笔记(通用3篇)中国美学史读书笔记1对于中国美学史的对象和范围的这种看法,我以为太狭窄了。
这涉及对美学对象的看法。
美学不限于研究“美”。
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审美活动的本质、特点和规律。
随着社会的发展,美学的范围日益扩大,美学的分支学科越来越多。
现代美学的体系,不仅包括哲学美学(基础科学),而且包括审美心理学、审美社会学、审美发生学、审美文艺学以及审美应用科学。
美学的这些分支学科,有的在古代就已得到相当的发展,有的在古代仅仅有某种萌芽。
我们研究美学史,应该站在现代的高度,把自己的视野放宽一些。
中国古典美学体系是以审美意象为中心的。
它也包含有哲学美学、审美心理学、审美社会学、审美文艺学、审美教育学等多方面的内容,而以审美文艺学(文艺美学)的内容占的比重最大。
在中国古典美学体系中,“美”并不是中心的范畴,也不是最高层次的范畴。
“美”这个范畴在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地位远不如在西方美学中那样重要。
如果仅仅抓住“美”字来研究中国美学史,或者以“美”这个范畴为中心来研究中国美学史,那么一部中国美学史就将变得十分单调、贫乏,索然无味。
关于中国美学史的对象和范围的另一种看法,认为中国美学史是研究中国人的审美意识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历史。
因此,中国美学史不仅要研究历史上那些美学理论著作,而且要研究历史上各个时代的文学艺术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审美意识(审美理想,审美趣味等等)。
后记在结束本书的时候,我想对本书的体例以及有关的几个问题作一些说明。
中国美学史上下两千多年,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内容极为丰富。
但是一本书的篇幅终究是有限的。
这就产生一个矛盾。
解决这个矛盾有两种方法。
一种方法是对每个时代的每一个美学思想家(或每一本有关美学的著作),不分大小主次地排列起来,一一加以简略的介绍。
这种方法容易把历史变成流水账。
我觉得不很可取。
另一种方法是突出重点,。
抓住每个时代最有代表性的美学思想家和美学著作,尽量把它们讲充分一点。
美学黑格尔读书笔记
美学黑格尔读书笔记读黑格尔的美学著作,就像是开启了一场奇妙而又充满挑战的冒险。
起初,我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翻开了书页,没想到却被深深地吸引了进去。
黑格尔对于美的定义,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他说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这可不像我们平常理解的那种美,比如一朵漂亮的花,或者一幅好看的画那么简单。
他说的美,是更深层次的、更抽象的东西。
就拿我最近参观的一次艺术展览来说吧。
展览里有各种各样的作品,有油画、雕塑、还有一些装置艺术。
其中有一幅油画,画的是一个破旧的小镇街道。
街道上的石板路坑坑洼洼,两旁的房子也是摇摇欲坠。
一开始,我真没觉得这幅画有啥美的。
心想,这破破烂烂的场景有啥好看的?但当我仔细看的时候,发现了一些之前没注意到的细节。
那石板路上的每一道裂痕,仿佛都在诉说着这个小镇的历史。
房子的墙壁虽然破旧,但上面的色彩却透露出岁月的沉淀。
画家通过他的笔触,把这些看似平凡甚至破败的元素组合在一起,让我感受到了一种独特的美。
这不就是黑格尔说的理念的感性显现吗?画家心中对于这个小镇的理解和感受,通过他的画笔,以一种我们能够感知到的形式展现了出来。
还有一个雕塑作品,是一个扭曲的人体。
刚开始看到的时候,我心里还嘀咕:“这啥呀,这么难看。
”可当我围着它转了几圈,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才发现其中的奥妙。
那扭曲的身体线条,其实是在表达着某种内在的力量和情感。
也许是痛苦,也许是挣扎,但这种情感通过雕塑的形式被直观地呈现了出来,让我能够感受到。
再想想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美。
比如说,夏日里的一场暴雨。
那倾盆而下的雨水,打在窗户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
路上的行人匆匆忙忙地找地方躲雨,车辆的喇叭声此起彼伏。
这看似混乱的场景,其实也有一种美。
它展现了大自然的力量,以及人们在这种力量面前的反应。
这难道不也是一种理念的感性显现吗?大自然的规律和人们的生活状态,通过这场暴雨,以一种生动的方式呈现在我们眼前。
读黑格尔的美学,让我不再仅仅用表面的眼光去看待美。
西方美学史读书笔记
西方美学史读书笔记美学,作为一门研究美的学科,其发展历程在西方文明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阅读西方美学史,就如同踏上一场穿越时空的精神之旅,让我领略到了不同时代、不同思想家对于美的独特见解和深邃思考。
古希腊时期,是西方美学的源头。
柏拉图的理念论为美学奠定了基础。
他认为,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只是理念的影子,而真正的美存在于理念世界中。
这种对美的超越性和绝对性的追求,影响深远。
亚里士多德则更加注重对现实事物的观察和分析,他在《诗学》中探讨了悲剧和史诗等艺术形式,提出了“模仿说”,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并且能够通过这种模仿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这一时期的美学思想,充满了对世界本质和人类精神的探索,为后来的美学发展开辟了道路。
中世纪的美学,受到基督教神学的深刻影响。
在那个宗教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美被视为上帝的光辉和恩赐。
托马斯·阿奎那认为,美在于事物的完整性、和谐性和鲜明性,而这些都是上帝创造的体现。
艺术作品被视为传达宗教教义和激发宗教情感的工具。
虽然这一时期的美学受到宗教的束缚,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美学的内涵,使其与宗教信仰紧密结合。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兴起,人们开始重新关注人的价值和尊严。
达芬奇作为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不仅在绘画艺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还提出了“镜子说”,主张艺术家要像镜子一样真实地反映自然。
他强调绘画中的比例、透视和光影效果,追求艺术的真实性和完美性。
此外,这一时期的艺术家们还注重对人体美的表现,展现了对人类自身的赞美和热爱。
17 世纪的新古典主义美学,强调理性和秩序。
布瓦洛主张以理性来规范艺术创作,认为艺术应该遵循一定的规则和典范。
这种对理性的崇尚,使得艺术作品更加注重形式的严谨和结构的清晰。
然而,过度的理性追求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艺术的创造力和个性表达。
18 世纪的启蒙运动,带来了美学观念的变革。
狄德罗倡导“美在关系”说,认为美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取决于事物之间的关系。
黑格尔美学读后感
黑格尔美学读后感篇一:黑格尔与《美学》读书笔记黑格尔与《美学》读书笔记德国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弗里德里希.黑格尔(1770——1831),少年时代酷爱古希腊文化与莎士比亚,受到柏拉图、荷马、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著作的深刻影响,一生沉浸于思考与写作。
黑格尔以一种进步的历史观点,对人类艺术哲学以三大类型分野,从史前早期艺术到19世纪早期他生活时代的人类艺术,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包括诗、音乐\绘画、雕刻、建筑各类专门艺术,象征型艺术是主体对要表达的理念没有清晰界定,古典型艺术从象征型发展而来,是主体的理念完全清晰是最完美的艺术。
主要指古希腊的人体艺术。
浪漫型艺术在古典型台阶上,更关心崇高的灵魂本身。
黑格尔并没有自己动笔写作这部《美学》,他只是在大学讲坛上讲授这门课程。
他的历届学生把听课笔记聚集一起,编辑成了《美学讲演录》。
一、美学是什么人的精神包含了神性,艺术家寻找的便是这种神性。
艺术作品之美,乃是神性之美。
结构主义人类学家历维.施特劳斯说:“艺术家的作品,可能是人类唯一正确的知识”。
美学作为一个学科,起初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希腊文的“克里斯托惕克”,在希腊语中即“美”,艺术是什么?艺术要实现什么?艺术与人类关系?艺术作品怎样分析?所以我们也把美学这门学科称为“艺术哲学”。
艺术作品表现的是人的精神价值,它抓住时间、个别人物、行动以及其转变的旨趣来实现这一目的。
它将原本的现实世界改造成为更人化的世界突显出来。
世界在艺术中变得更加纯粹,更加鲜明。
一切心灵的东西都要高于自然。
艺术可以表现神圣的理想,这却是任何自然事物不能做到的。
从心灵所创造的东西与从自然所产生和形成的东西,如果两者都包含神的光荣,那么神在前者比在后者的光荣更高。
神就是心灵,只有在人身上,神性自由才是灵动的。
人类的艺术,就是人模仿神制造的自然。
二、艺术的目的人们在创造艺术时,抱有什么目的。
普遍的见解有三种:“模仿自然说”、“激发情绪说”、“理想与普遍力量说”。
黑格尔美学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黑格尔美学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一、摘抄:
1.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2. 艺术的任务是以感性形式来表现理念。
3. 艺术的内容是理念,艺术的形式是诉诸感觉形象。
4. 艺术要把这两方面调和成一种自由的统一的整体。
5. 艺术作品所提供观照的内容,不应该只以它的普遍性出现,这普遍性须经过明晰的个性化,化成个别的感性的东西。
6. 艺术作品的感性因素也非单纯的物质存在,而是感性事物的纯粹显现。
换言之,艺术作品中的感性事物必须经过心灵化,作为一种观念性的东西呈现给心灵看。
二、感悟:
黑格尔的美学思想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艺术与哲学、理念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在黑格尔看来,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意味着美不仅存在于我们的感知和想象中,还体现在我们的理性和观念中。
这种理念与现实的结合,使得艺术
成为了一种能够超越物质局限、表达人类最深刻旨趣和心灵最深广真理的媒介。
此外,黑格尔强调了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这让我意识到,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我们不能只关注其形式或技巧,而忽略了其背后所蕴含的理念和意义。
同样地,在创作艺术作品时,我们也需要注重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使得作品能够真正地表达出我们的思想和情感。
最后,黑格尔的美学思想也对我自己的艺术创作产生了影响。
我开始尝试从哲学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作品,思考它们所表达的理念和意义,以及如何在形式上更好地呈现这些理念和意义。
我相信,只有真正理解和掌握这种理念与现实的结合、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我们才能创作出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品。
美学专业考研资料——朱立元《美学》读书笔记
美学专业考研资料——朱立元《美学》读书笔记(上)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一、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代表性看法第一种,认为是研究美和美的规律的一门学科。
如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
第二种,认为美学是研究艺术的。
来源于黑格尔《美学》,(在英文版里译成“美的艺术哲学”)。
第三种,认为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的学科。
它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认为美学是研究人自身的审美经验的,是将人的审美感受、感情、体验这些主观方面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
从客体转向主体,而且是转向主体的心理方面。
这个传统是十七、十八世纪英国经验派开始。
分析哲学的代表人物:维特根斯坦。
认为关于“美”“善”之类的形而上学概念都是伪命题。
杜威也主张以审美经验作为美学的研究对象,《艺术即经验》。
美国新自然主义美学家托马斯-门罗也强调对审美经验作尽可能客观的描述。
中国有李泽厚。
二是:比审美经验深一层,以审美心理活动为美学研究对象。
这种观点也是偏向于主观方面,关注的是“美感在心理上是怎么产生的”等,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审美经验,美学就成了审美心理学。
如德国的费希纳,《实验学美》、《美学入门》,认为美学是“关于快与不快的学说”。
弗洛伊德发现了心理的无意识层面,用来解释文艺中的心理学问题。
其学生荣格把无意识改为集体无意识,提出了原型理论。
第四种,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和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中国的蒋孔阳《美学新论》。
二、对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的认识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对象,即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就是人的审美活动。
并非所有的有审美因素的现象都等于审美现象。
美学应当是研究人和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研究体现审美关系的审美现象和审美活动的学科,这是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和主要对象。
艺术美——艺术中的审美现象。
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
波兰现象学家英伽登认为审美对象和艺术品是分开的。
黑格尔美学读书笔记
黑格尔美学读书笔记黑格尔美学读书笔记篇1黑格尔美学读书笔记一、背景介绍黑格尔(1770-1831)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美学思想深受其哲学体系的影响。
在他的哲学体系中,美学被视为哲学的重要分支,旨在研究艺术、文学和音乐等艺术形式的美学原理和本质。
黑格尔的美学思想强调了美的普遍性和绝对性,认为美是理念和实在的统一,是人类精神的表现。
二、深入分析在黑格尔的美学体系中,他认为美的本质是理念的显现,即客观世界中的事物所具有的内在本质和规律。
他认为,美是一种客观的存在,而不是主观的感受。
这种美的理念在艺术作品中得到了体现,因此艺术作品的美学价值就在于其是否符合美的理念。
黑格尔认为,艺术作品应该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即能够代表人类精神的表现。
他认为,艺术作品应该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思考。
因此,黑格尔的美学思想强调了艺术作品的思想性和情感性,而不是仅仅追求形式上的美。
三、个人观点个人认为,黑格尔的美学思想有其独特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在于,他强调了美的普遍性和绝对性,认为美是人类精神的表现,这种观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艺术的本质和价值。
但是,他的美学思想过于强调艺术的客观性和思想性,忽略了艺术的情感性和审美性,这使得他的美学思想过于教条化和抽象化。
四、对比与参照与其他的审美理论相比,黑格尔的美学思想有其独特之处。
例如,与现代审美理论相比,黑格尔的美学思想更加注重艺术的哲学性和思辨性,而现代审美理论更加注重艺术的审美性和情感性。
但是,黑格尔的美学思想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过于强调艺术的客观性和思想性,忽略了艺术的审美性和情感性。
五、结论与评分综上所述,黑格尔的美学思想有其独特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在于,他强调了美的普遍性和绝对性,认为美是人类精神的表现,这种观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艺术的本质和价值。
但是,他的美学思想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过于强调艺术的客观性和思想性,忽略了艺术的审美性和情感性。
《美学(第三卷上)(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读书笔记模板
作者介绍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年8月27日-1831年11月 14日),出生于斯图加特,毕业于图宾根神学院,德国哲学家,德国19世纪唯心论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1780 年,就读于该城文科中学。1788年10月,图宾根神学院学习,主修神学和哲学。1816年起,担任海德堡大学哲学 教授、柏林大学哲学教授、柏林大学校长、政府代表等职务。1801年-1831年期间,完成了《逻辑学》《哲学全 书》《法哲学原理》等著作。其思想对后世哲学流派,如存在主义,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1831年,死于霍乱。
1.音乐的一般性质 2.音乐的表现手段的特殊定性 3.音乐的表现手段和内容的关系
精彩摘录
这是《美学(第三卷上)(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谢观看
读书笔记
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上)建立在第一卷对于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概念化讨论,以及第二卷对象征古典和浪漫三 大类艺术的讨论的基础之上。
本卷分别从建筑、雕刻(理想)和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上对古典型、浪漫型艺术进行了全面分析、阐释和批 判。
在我心目中,美学是非常高大上的学科,它从属于哲学。还有人说,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
不论怎么说,黑格尔称得上是美学集大成者,但是,为什么在20世纪之后,西方才开始重视黑格尔的美学著 作,工业革命冲击,政治权利,暂且不谈,原因是黑格尔的美学思想中一直掺杂着他唯心主义的辩证法,这个在 内心无限套娃的模式很疯狂,例如在第一卷开头对美学范围进行分类,谈到理念时候,他说,只有理念才是真实 存在东西,这就进入自己唯心主义辩证圈子中晃荡,下面自然美,理想的定性,艺术分类往极端了思考,都是站 在这个圈中循环,但是基础的思想是非常有价值的,自然美,主体美,奴役自然,奴役动物,最后充分发挥人性 美,称为神,上帝般的存在,我们看看漫威电影就很好理解,蜘蛛侠,钢铁侠,人与动物合体等等,这些好莱坞 导演果然都得到了黑格尔的真传,哈哈哈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的几种代表性看法:(1)有人说美学是研究美和美的规律这样一门学科。
(2)认为美学是研究艺术的,这个思想来源于德国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
(3)认为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的学科。
(4)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2、实用主义美学家杜威主张以审美经验作为美学的研究对象,他的一部美学代表作就名为《艺术即经验》。
美国新自然主义美学家托马斯。
门罗也主张放弃对美作形而上学的探讨,而强调对人们的审美经验作尽可能客观的描述。
3、19世纪德国的美学家费希纳,著有《实验美学》和《美学入门》。
4、第五种观点重点放在研究主客体之间审美关系上面。
中国著名美学家蒋孔阳也持这一观点,在他晚年著作《美学新论》。
5、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现象,即处于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中的现象或审美活动。
6、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这句话是我们对美学的学科性质和定位的基本概括,它包括三个层面:(1)美学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也即审美活动,(2)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3)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7、在中国,人文学科这个提法是从上世纪90年代以后才逐渐被学术界接受的。
8、把美学划归于人文学科,而不划归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主要有如下理由:(1)作为人文学科的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不一样。
(2)美学作为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和方法也不相同。
9、美学的核心方法应当是哲学方法。
10、审美意识可分为初级审美意识和高级审美意识两个层次。
11、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确立,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有专门的系统美学著作问世;二是形成了独立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12、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以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1750年出版的《美学》一书为标志,鲍姆加登也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
13、鲍姆加登创立的“感性学”在我国被翻译成“美学”。
14、马克思的实践论:首先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是在继承和批判西方传统实践观念,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费尔巴哈和黑格尔)的实践概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次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是生成性的。
再次更重要的是在马克思那里,物质生产劳动是人最基础的实践活动,它最终决定着包括艺术、审美活动在内的精神生产活动和人的一切其他实践活动。
15、马克思的存在论的基本内容和特色是:(1)始终紧扣现实生活来理解人的存在。
(2)始终从具体的社会关系出发思考人的存在。
(3)最根本的马克思是从人与世界在人的现实活动中达到统一来把握和说明人的社会存在的。
16、审美是一种人生实践,审美实践一方面是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它也是以人生实践为源泉的。
17、人生境界的特点在于它的个体内在性和生成性。
18、审美关系:首先审美关系不是理智认识关系,而是情感体验关系。
其次审美关系是通过感性形式建立起来的,是一种感性直观的关系。
再次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之间的自由关系。
第四审美关系在逻辑上先于审美主、客体而存在,而不是审美主、客体逻辑上先于审美关系而存在。
19、在理论逻辑上,审美关系却必定先于审美主体或审美客体,理由之一是审美关系(活动)之外或之前,不存在任何现成的审美主体,也不存在任何现成的审美客体。
理由之二是审美主体是审美关系中的主体,审美客体是审美关系中的客体。
20、审美活动的根本动力是人的审美需要。
21、审美对象作为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呈现出如下特点:(1)它是情景交融、人与世界一体的人生形象。
(2)它是主体能通过它“直观自身”,并与之产生精神情感交流的意义形象。
(3)它是超个体及眼前功利的、气韵生动的自由形象。
(4)它是能唤起主体的联想、想象使主体从有限的存在趋向无限的存在意义的超越形象。
22、审美形态可理解为人对不同栚的美(广义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述,它是审美活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人生的对象化、感性表现形式和具体存在状态。
23、审美经验亦称美感经验,简称美感。
24、审美经验有以下三个特点:(1)审美经验主要不是认识,而是一种感性经验。
(2)审美经验是一种快感体验,但不同于感官欲望带来的快感。
25、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最高级的方式,也是最典型的形态,艺术和艺术活动也是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26、艺术的本源在人的生存实践中,美育即审美教育,狭义的美育指有意识地通过审美活动,增强人的审美能力,提高人的整体精神素质,焕发人的精神风貌。
广义的美育指通过审美活动建构人的全面发展的成长和存在方式。
促进人向理想的、自由的、健康的、精神丰满的人生成。
第二章审美活动论1、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应当是审美活动,审美活动可以说是美学中贯穿始终的理论基石。
2、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1)审美需要(2)审美理想(3)审美趣味。
3、审美需要具有两个显著特征:(1)审美需要是人所独有的一种具胡内在必然性的生命需要,它植根于人的生命活动本身的独特性质。
(2)从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相互区别和联系的角度看,审美需要属于人的一种高级的精神追求,而不仅仅是感官欲求的享受。
4、审美理想是主体心目中关于完善的美的观念。
5、审美趣味是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
审美趣味的两个特征:(1)审美趣味具有明显的个性差异。
(2)影响主体审美趣味的主要因素仍是他所面临的后天因素或社会条件。
6、从三个方面简要分析审美活动的特殊性:(1)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2)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3)有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4)审美活动是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
7、审美活动的价值内涵:(1)审美活动是一种价值活动,(2)审美价值与一般价值活动的共性,(3)审美活动作为价值活动的特殊性,(4)审美活动是人最具本己性的存在方式。
8、审美活动确是最具有人的本质性或本真性的存在方式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首先人在审美活动中的存在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它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方式。
(2)其次人在审美中的存在不同于异化活动中的存在,它是一种自由的存在方式。
(3)再次人在审美中的存在不同于人的现实存在,它是一种应然的存在方式。
9、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基础,其原因有:(1)美并不是先于人而存在的一种东西。
(2)只有在主客体关系中才能把握审美主体的性质。
(3)就审美而,正是人的对象化活动,建构起现实的审美对象及与之相适应的审美主体,确定了主客体间审美关系的规定性。
10、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主要体现在惊异、体验和澄明三个基本环节及其起伏运动的状态中。
11、审美中的惊异有两个主要特点:(1)审美惊异不是一种更改的求知欲,而一种鲜活的生命感。
(2)审美惊异的产生既依赖于主体一定的自身条件,也依赖于对象本身一定的客观条件。
12、审美对象的物质因素主要是指构成具体事物的色彩、线条、形状、音响等可以被人的耳、目所直接把握的感性属性。
13、审美对象的非实体性与开放性。
14、开放性就是说审美对象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穷尽性。
15、审美发生理论:(1)游戏说,(2)生物本能性,(3)巫术说,(4)劳动说。
16、人的生命活动不同于动物的生命活动的主要原因有:(1)工具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人原有的生物性肢体、器官和能力的狭隘性与固定性。
(2)工具不仅包括物质性劳动手段,而且也包括人所独有的运用语言符号的能力。
(3)人类只是通过运用工具的劳动,才越来越广泛、深入地学会认识自然的,真正形成人的意识。
(4)工具作为人的智力的一种物化形式,它既是人所创造的一种物质产品,又是人借以实际地改造自然的一种物质手段。
(5)人类使用工具的劳动活动,不仅造成外在自然的人化,而且同时造成人本身内在自然的人化。
17、巫术活动对审美的原始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巫术神圣性与严肃性,强化并提高了人的意识与意志等主体的精神能力。
(2)巫术活动独特的仪式化功能,推动了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形式。
(3)巫术活动的操演过程直接孕育着原始艺术的发生。
18、审美活动发生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是原始审美意识的出现。
19、原始意识具有如下主要特征:(1)原始意识在具体性中包含着抽象性。
(2)原始意识在蒙昧性中渗透着真实性。
(3)原始意识在神秘性中凝聚着创造性。
20、原始人的自我装饰大致可以分为固定装饰与非固定装饰两种类型。
21、原始艺术的主要样式:雕刻、绘画、音乐与舞蹈。
22、就史前艺术的发展来说,雕刻艺术的成熟是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的。
23、为什么说“劳动说”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审美发生理论?从劳动说作为一种审美发生理论来看,它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这主要表现在它只是揭示了审美赖以发生的物质前提,却并未能真正切入审美如何发生的内在机制。
审美活动是一种超越了直接肉体、需要的精神性的创造活动,它指缶人的最高生存理想即自由,却不能完全等同,生产劳动作为一种功利目的的十分强烈的物质活动,在其本身中不可能直接产生出追寻精神性自由王国的审美活动,从物质性的生产劳动到精神性的审美活动的过渡和飞跃,需要一定的中间环节。
第三章审美形态论1、广义的审美形态有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狭义的审美形态则包括各种风格、品位。
体裁等。
2、审美形态是指在审美实践活动中展现出来的,以复杂的人生样态、自由的人生境界为核心的审美情趣、审美风格等感性显现的对象化的形态,以及人们对这种不同形态的逻辑分类。
3、审美形态不仅是一种感性的形态,又是一种逻辑分类形式。
4、对审美形态的认识、代表性的观点可总结为以下几类:(1)美的形态(2)审美风格(3)审美类型(4)审美范畴(5)人生境界说。
5、关于范畴概念,基本包含两种含义:一是把范畴作为人类认识世界即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基本思维形式;二是把范畴看成是历史的、动态的,是人认识世界过程中的各种形态的“梯级”。
6、确定最基本的审美形态,有以下几条基本标准:(1)广泛性或普适性。
(2)统摄性,即集杂多于统一。
(3)历史性。
7、审美形态的特征:(1)生成性(2)贯通性(3)兼容性(4)二重性。
8、中国古代思维方式主要是一种象数思维,主要特征是天人合一;古代希腊人乃至整个西方最为主要的思维抽象思维,主要特征是主客二分。
9、世界上的语言文字简要地可以分为表音和表意文字。
汉语本身更具有形象性和审美性,而西语更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思辨性。
10、优美与崇高是审美实践活动发展中最基本的两种审美形态。
11、优美的审美对象有如下特征:(1)首先,优美是超然优雅的人生境界的真实表现。
(2)其次是秀雅协调的外在形式特征。
(3)再次是和谐化一的内容。
(4)最后是心旷神怡、愉悦轻快的审美体验。
12、崇高作为审美形态具有的特征:(1)首先是雄伟壮阔的力量美。
(2)其次是社会价值实现的昂扬之美。
(3)再次是刚毅坚强的品格之美。
(4)最后是恢宏豪迈的尊严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