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 文学批评史稿
非洲_黑色与女人_黑暗的中心_的男性叙事话语批判_杜维平
二十世纪外国文学非洲、黑色与女人 ———《黑暗的中心》的男性叙事话语批判杜维平 乍看起来,对《黑暗的中心》这样一部由男人书写,叙述男人冒险经历的小说作女权主义批评似乎牵强。
然而,如果我们能够像黑暗中的水手那样聆听小说叙述者马洛的故事,如果我们从女权主义视角来看作品中的象征,那么,我们就会发现这部小说充满了男权意识。
马洛的非洲之行同时也是对女性的殖民过程,而他对自身冒险经历的叙述则是他对失败的非洲之行的掩饰,是一个重构男性主体的过程。
从“黑暗的中心”谈起《黑暗的中心》这一小说名字的本身极富象征涵义。
有人认为它指蛮荒的非洲大陆,有人认为它指人类灵魂的黑暗。
本文则认为,它是女性世界的象征。
非洲和黑暗是和女性紧密相联的,它们是男性为女性所规定的生存地点。
女性一旦“开始讲话,就在有人教会她们自己名字的同时,认识到自己的领土是黑色的:因为你是非洲,你就是黑色的。
你的大陆是黑暗的,黑暗是危险的”。
①从这一意义上讲,我们可以说,小说的叙述者马洛的非洲腹地之旅,实质上无异于一次性经历探索。
通过他对这一航程的叙述,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潜埋的浓厚的男权意识和他无意识中对女性历史的记录———女性无历史。
尽管《黑暗的中心》的叙述技巧独具特色,故事中套故事的叙述代替了传统的、男性的线性叙述方法,然而,小说的主要叙述者马洛的叙述却大体上是线性的。
马洛的叙述是第一人称叙述,这一叙事视点的选取把他的男性意识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现代小说中,叙事视点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已经不再是小说家向读者表情达意所必须添加的累赘了。
在绝大多数现代叙事作品中,叙事视点不但参与了情节的创造,而且还参与了意义的建构。
作为一种技巧,它创造了意义的可能性。
不仅如此,它的涵义已接近于巴赫金所定义的意识形态———“一种特定的观世界的方式,一种力求社会意义的方式”。
②马洛的叙事话语承载的是男人的故事,他在对自己刚果之行的叙述中有意隐去了女人的故事。
在他看来,她们根本就不可能有·34·什么重要的故事发生。
非洲文学的内外之争——析阿契贝与康拉德公案
摘
要: 阿契 贝 怒斥 康 拉 德 是 一 桩 事 关 非 洲 文 学 历 史 进 程 的 著 名 公 案 , 可是 在 中 国并 未 得 到 充 分 理 解 。文 章
从 赵 海 平 分 析 该 事 件 的文 章 人 手 , 指 出其 有 只知 局 外 人 康 拉 德 、 不知局 内人 阿契贝之 病 ; 然 后 将 批 评 的视 角 调 整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5— 2 7 作者简介 : 颜治 强 , 教授 , 从 事 英 语 世 界 化 进 程 与东 方 英 语 文 学研 究 。
*
① He a r t o f Da r k n e s s的汉 译 有《 黑 暗 的 中心 》 、 《 黑暗的心脏 》 、 《 黑暗的心》 、 《 黑 暗之 心 》 等 。康 拉 德 笔 下 的 He a r t 既 指 非 洲 地 理 的 中心 , 也 指 殖 民 主义 者 的 人 心 , 所 以笔 者 赏识 第 二 种 译 法 , 除引用之处外 , 本文均用《 黑暗的心脏》 。
至非 洲 文 学 一 方 , 截 取 阿 契 贝 对 人 的描 写 数 例 与 康 拉 德 比 较 , 以显示他 们对原 住 民的态度 ; 最 后 谈 论 阿 契 贝 挑 战 康拉德 的意图 , 以及 重 新 讨 论 这 场 争 论 的 意 义 。 关键 词 : 非 洲 文 学 ;阿 契 贝 ;康 拉 德 ;局 内 人 ; 局 外 人
3p7576然后作者以更大的篇幅证明由于其尴尬的波兰移民加英国国民身份康拉德在技巧上刻意突破英国现实主义传统用晦涩的意象掩盖了小说隐含的政治内容使一些只细读文本不重视政治和社会外部因素的批评家未能看清或不愿看清作品所包含的政治性
第 3 5卷 第 4期 2 0 1 3年 8月
后殖民主义批评下的黑人女性小说与身份批评
种天然的默契与联系 , 二者共通共融 , 共 同竭力抹 去 第三 世界 女性 边 缘 的 、 无声的、 弱 势 的 身份 烙 印 , 并 为其 提供 了 民族性 的抵抗 策 略与 载体 。
一
裔的女性声音 , 道 出了一种激进 的女性 主体性的强
烈倡 导 , 从 女 性与 种 族 的 双 向角度 阐释 了贯 穿 于 作 品始 终 的女 性 主义 文 本 与 立 场 。 因此 , 后 殖 民批 评 增强 了女 性 声音 中的种 族 成 分 , 从 而 增 强 了后 殖 民 文学 中女 性 主义 的独 立场 和独 特感染 力 。后 殖 民批 评 在 作 品 中关 注 女性 声 音 与归 宿 问题 , 如 同一 面 多
大 的女权 主 义运 动将第 三世 界 女性 推到 了西 方主 流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一l o - - 2 8
写实 , 并希望 以此为黑人女性争取主流社会地位 , 强 化社会对其文化身份的认同。黑人女性小说的流变 先后经历 了 2 0世 纪 3 0年 代 以 杰 西 ・ 福 赛特 、 尼
语》 , 还是茱莉亚 ・ 克里斯蒂对第三世界女性难 以 言 说 的社会 境 遇 的娓娓 描述 , 都 将 第 三 世 界 女性 的 主体地位与身份问题作为其批评的主要文本。这种 身 份认 同的 危 机 在 黑 人 女 性 群 体 上 体 现 得 更 为 尖
锐 。因此 , 后 殖 民 主义 批 评 与黑 人 女 性 文 学存 在 着
2 0 1 4 年第 仇 期 第3 0卷 ( 总3 6 1 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J OUR NA L OFE DUC A T I ONA LI N S T I T UT E OF J I L I N P 】 R I 嗍c E
African-American Literature
美国黑人文学
第 16-18 周:六、七十年代以来的美国 黑人文化(重建身份和重建历史的努 力 ) , 阅 读 莫 里 森 的 代 表 作 (Toni Morrison(1931-): The Bluest Eye, 1970; Song of Solomon, 1977; Beloved, 1987)
美国黑人文学
第 7-9 周:吟游文学(黑人与白人的文化互动过程中的 模仿、戏仿、曲仿),阅读第一部反映黑人生活的小说 《汤姆叔叔的小屋》(Uncle Tom’s Cabin, Harriet Beecher Stowe) 第 10-12 周:社会动荡与文化耻辱(芝加哥爵士乐的兴 起、流行和影响),阅读休斯和赖特的代表作 (Langston Hughes: Dreams; Richard Right: Native Son) 第 13-15 周:口头文学传统与争取教育权利的斗争(从 惠特利到埃里森的黑人作家危机)阅读拉尔夫·埃里森 的 代 表 作 (Ralph Waldo Ellison: Invisible Man, 1952; Phillis Wheatley(1753-1784) : the first American black poet; James Baldwin(1924-1987): Go Tell It on the Mountain, 1953) (《向苍天呼吁》)
美国黑人文学
具体安排 第1周:介绍课程性质、内容,了解学生相关 文学背景,简要概括黑人文学历史 第2-3周:再现黑人文化(黑人文化长期被掩 盖的事实和原因,重新被发现的原因和过程)
美国黑人文学
第4-6周:双重意识(语言、吟唱文学、民俗民谣、宗 教的边缘化),阅读黑人种族意识三代伟大启蒙家道 格 拉 斯 、 华 盛 顿 、 杜 波 伊 斯 的 代 表 作 (Frederick Douglass,1817-1895: 他的三部自传是美国黑人文学的 开山之作, 1840 年的《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一个 美国奴隶的叙述》(Narrative of the Life of Frederick Douglass) ; 1855 年的《我的奴隶生涯和我的自由》 (My Bondage and My Freedom) ;以及1881年的《弗雷 德里克·道格拉斯的生平和时代》(Life and Time of Frederick Douglass). Booker Washington, 1856-1915) : 自传《超越奴役》( Up From Slavery)(1901); Du Bois,1868-1963: The Souls of the Black Folk)
实用批评:非洲文学批评的总体特色
学作 品也不 丰 富 ; 而且 对非洲 批评 家来 说 , 时更 那 迫切 的任务是 反 殖 民斗争 和独 立 斗争 , 们没 有 他
闲暇 时间来讨 论纯 文学 问题 。因此那个 时候 非洲 文学研 究主要 是 由西方 文 学 批 评 家进 行 的 , 中 其
洲文学 研究 做 出 了开创 性 的贡献 。也 有其他 一些 文学批 评家 如 A. 尔顿 , 管他 们 的批评有 很多 谢 尽
误导 , 但他们 对 当 时 的文 学 研究 困境 依 然 贡献 良
多。
一
、
太 多 的社会 、 治 、 济 、 化 、 教等 问题 , 些 政 经 文 宗 这
都 迫切需 要非 洲 批评 家 做 出 解答 ; 而且 在 非 洲 文 学批 评 家 看来 , 学 的叙 事 技 巧 、 构 、 文 结 美学 特 色 等本 身也 是 社会 一文 化 的一 部 分 。 因此 可 以 说 , 非 洲文学 批评 家 本 质 上都 是 社 会一 文 化 批 评 家 , 他们 对非 洲各个 方 面的研 究都有 着 强烈 的问题 意 识 、 判 意识和 非洲 意识 , 批 文学批 评 只是他 们进 行 社会 一文 化批评 的一 种途 径 。他 们 强调文 学批评 对社 会 的作 用 , 他们 的文学 批评 呈现 出很 强 的“ 功 利性 ” “ 用性 ” 、实 。
D S 伊 泽夫 贝伊在 他提 交 的会 议 论 文《 评 .. 批 和非 洲文学 》 中同意 了伊雷 尔 的观点 , 说 :就文 他 “
学而言, 当代 非 洲 文学 批 评 主 要是 探 讨 艺 术性 和 现实性 二者 之 间的关 系 。不 过 ,他最后 对非 洲文 ”
包 括 J 贾 恩 、 莫 尔和 B 林 德佛 斯 等 , . G. . 他们 对 非
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综述
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综述当代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促进了当代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兴起。
与此同时,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理论上也促进了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的发展。
西方女权运动不断地开展促进了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形成。
顺应了历史的发展,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诞生了,正是在这过程中,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经过了由萌发到发展最后到繁荣的过程。
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基础是建立在以白人男性主流文学与批评和以中产阶级白人女性为主的女性主义批评之上的,种族、性别、阶级及历史与文化压迫是它所批评的范畴。
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以特有的视域和启发性的文学研究引领了美国文学领域的新思想和新理论。
在持续的发展和实践中,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形成特殊的言说方式并使人们的认知模式与思维方式彻底被改变,从而有利于人们认识与探究边缘文学与少数族裔女性文学,并对第三世界女性文学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黑人女性主义批评的定义“黑人女性主义”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纽约,时间为1973年8月15日。
由创始人之一的玛格丽特斯洛恩同爱莲诺霍尔姆斯诺顿共同宣布“国家黑人女性主义组织”成立。
“黑人女性主义”这一术语即便早已应用广泛,但因为它的含义充满矛盾且有多种解释,因此仅被少数学者给予界定。
在给黑人女性主义定义的时候许多批评者需要选用不同标准。
如麦克道威尔认为“黑人女性主义是指从政治角度分析黑人女性作家作品的黑人女性批评家们”。
目前的文学批评家普遍认为“黑人女性主义者”是指特定的具有女性主义意识的非洲裔美国女性。
美国著名黑人女性主义批评家芭芭拉史密斯和贝尔胡克斯也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提出了对黑人女性主义这一概念进行明确定义的主张。
当前,被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点是“黑人女性主义”指黑人女性主义者提出的观点与主张;“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指用黑人女性主义批评研究方法对文本进行分析和评价。
二、黑人女性主义批评的历史发展20世纪60年代,黑人民权运动和女权运动的兴起促进了当代黑人女性主义批评的迅速发展。
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综述
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综述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综述作为文学批评的一种模式和潮流的西方女性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理论热”进入中国。
并在之后的二三十年里,被深深地植入中国当今文艺理论批评的话语体系中并逐渐成形。
近来,国内批评界对美国黑人文学作家的关注日益加剧。
同时,也有少量研究黑人女性主义特征文学作品的文章见诸报刊。
但是这些作品仍然停留在“经典女性主义”层面上,大多把作品与作者的生物身份——女性联系在一起,强调其与男权对抗中的女性之主体性,并以此对黑人女性作家及其作品进行“女性主义”分析。
然而,如果仅仅把黑人女性主义作品归为简单地与男权对抗的问题,就大大忽略了其在反对性别歧视的同时,也在挑战着其所归属的西方主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黑人女性作家在其创作中往往强调的是其作为女性身份的复杂性与多重性,她们反感并拒绝使用所谓的西方白人女性主义话语来表述自己的经验。
对她们而言,一个女人的社会身份不仅仅是女人,她还隶属于某个阶级,来自于某个民族,并拥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
继而在种族、文化、阶级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于性别经验中进行探索,并在其作品中得以体现。
这种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领域中引入种族加性别的新式理念,为我们研究少数族裔女性文学奠定了夯实的基础,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现状,从而为国内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本土化提供借鉴。
本文概要介绍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史并分析其对当代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不可或缺的贡献。
一20世纪60年代,随着女权主义运动的深入和发展,这场为女性谋求平等和权利的斗争成为了中产阶级白人女性的护身符,她们在建立“姐妹共同体”(sisterhood)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黑人女性或其他少数裔女性在种族、信仰等等上的差异。
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文学史上陆续出现了获得普利策、诺贝尔文学奖等重要奖项的黑人女性作家,如沃克、莫里森等。
但是,这些日益取得的巨大成功在“种族主义”和“性别主义”所主控的批评界的境遇却经历着忽视、贬低、指摘甚至谩骂,即便在当时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世界中也没有任何的发言权或一席之地。
非洲 文学批评史稿
非洲文学批评史稿非洲文学批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早期的殖民时期。
在这个时期,欧洲的文学评论家通常将非洲文学视为原始、落后和无足轻重的。
他们对非洲作家的作品进行了狭隘的批评,并将其视为只是对西方文学的拙劣模仿。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非洲文学批评逐渐成熟起来,并开始对非洲作家的作品进行更为全面和理性的评价。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特别是在非洲独立运动中,非洲的批评家和学者开始反思非洲作家的文学作品,探索其中的非洲特色和文化价值。
批评者开始从非洲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出发,审视非洲作家的作品,并尝试理解其中所传达的信息和主题。
他们开始关注非洲文学中的民族主义、殖民主义、种族主义、性别问题和社会变革等主题,并对这些问题的表述进行批评和分析。
非洲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发展是对"文化认同"和"双重认同"的关注。
批评家开始认识到,非洲作家在写作时常常面临着非洲文化传统与西方文化的交织和碰撞,这种双重认同的经历对他们的作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批评者也开始探讨非洲文学中的后殖民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文学流派,并对这些流派的兴起和发展进行分析和评价。
在最近的几十年里,非洲文学批评也受到了后结构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理论的影响,并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分析方法和观点。
批评家不再将非洲文学视为受压迫者的文学,而是开始探讨其多样性和复杂性,并研究其中对权力、身份、历史和文化的思考和表达。
总而言之,非洲文学批评的历史经历了从西方中心主义到非洲中心主义的转变,从简单的模仿批评到更加全面和多元的批评方法的转变。
它的发展和进步不仅为非洲文学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也丰富了全球文学批评的领域。
20世纪美国黑人文学批评理论
20世纪美国黑人文学批评理论【原文出处】外国文学研究【原刊地名】武汉【原刊期号】200203【原刊页号】22~27【分类号】J4【分类名】外国文学研究【复印期号】200301【标题】20世纪美国黑人文学批评理论【作者】黄晖【作者简介】作者单位:苏州大学中文系邮编:215006【内容提要】美国黑人文学批评理论在20世纪初崛起并迅速发展,成为当今美国最重要的文学理论流派之一。
从其发展线索来看,美国黑人文学批评理论经历了从激进到内省,从对非洲文化中心论和黑人民族主义的倡导到对人类共同问题的关注,从理论的建构、解构到重构这一逐步成熟的阶段。
美国黑人文学理论加深了人们对边缘话语和少数族裔话语的理解与认识。
【关键词】黑人文学理论/黑人美学/黑人女权主义批评/文化研究【正文】自20世纪初,美国文坛上不断涌现出著名的黑人作家和优秀的黑人文学作品,在此基础上黑人文学批评理论也发展起来,正逐步由边缘走向中心,成为当今美国最重要的文学批评理论流派之一。
一、“双重意识”的坚守与疏离美国黑人文学批评的真正形成并初具规模是在20世纪初期,以一系列黑人文学批评刊物的出现为标志。
总部设在纽约的黑人政治文化组织及其刊物,如全国有色人种促进会的《危机》,全国城市联盟的《机遇》,以及《信使》、《黑人世界》等都致力于发展黑人文学艺术。
这些刊物对扩大黑人文学作品的影响,促进黑人文学批评的发展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在创办于1900年的《美国有色人种杂志》上,保琳·霍普金斯(Pauline Hopkins)专门开设了一个论坛来宣扬黑人文学价值观。
她认为真正优秀的小说应该是“一代代人成长和发展的历史记录”(注:Winston Napier,ed.African American Literary Theory,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2000,p.1,p.5,p.11.)。
杜波依斯(W.E.B.Du Bois)进一步发展了霍普金斯的功能主义美学观,他认为“黑人艺术家一定要去创造美、歌颂美和实现美”,但同时他又强调“在创造美的过程中,黑人艺术家必须认识到美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它与真理、美德和公正是联系在一起的”。
非洲语境中的语言、文学与写作
非洲语境中的语言、文学与写作科瓦库•A•吉雅西 孙晓萌(译)内容摘要:语言作为一个系统并非独立的抽象存在,而是植根于精神、文化与社会框架中。
在文学创作中,作家的语言使用与其身份密切关联,因而非洲社会语言多样、文化多元的复杂语境对于讨论非洲文学至关重要,同时语言成为核心问题。
殖民主义历史致使语言在非洲不仅是语言事件,同时也是政治事件。
作家选择域外语言进行书写,在双语/多语之间斡旋,将殖民者的语言转化为可资利用、以对抗殖民主义的武器;或者利用多语现象携带的复杂意义,采用翻译的双语写作,运用多语言策略达到颠覆文化和语言层级的目的,并以此建构自己的话语权。
后殖民文本以一种新建构的语言,既能挑战自身本土的传统文学模式,又能挑战殖民者的主导文学结构和传统,以此实现双重运动。
如此,后殖民双语作家得以避免后殖民文本沦为西方文学样式和标准的囚徒。
关键词:非洲语境;语言;文学;后殖民双语/多语作家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英国殖民时期非洲豪萨语和斯瓦希里语本土文学嬗变研究(1900-1960)”(16BWW085)、北京外国语大学青年创新团队项目“非洲文学批评研究”(2019JT002)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科瓦库•A•吉雅西,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法语哲学博士,阿拉巴马大学汉茨维尔分校法语副教授,研究领域包括翻译与跨文化文本、法语文学与文化、非洲文学中的语言。
译者简介:孙晓萌,北京外国语大学亚非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非洲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特约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常务理事、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非通用语种类专业指导分会副秘书长、中国非通用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印尼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等。
主要研究方向为非洲文学和殖民主义史,主持教育部国际司委托项目“2018中印尼人文交流研究专项”、教育部国别与区域问题研究项目“津巴布韦民族问题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英国殖民时期非洲豪萨语和斯瓦希里语本土文学嬗变研究(1900-1960)”等。
美国20世纪黑人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发展概述_蔡苗
美国是一个以欧洲白人为主体的国家,白人文化占主导地位。
如果说白人妇女长期处于主流文学批评的边缘的话,那么处于美国白人文化和本土文化夹缝中的非洲裔女学者则处于双重边缘———即主流文学批评与主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边缘。
在种族斗争中,白人男性和白人女性是主角,黑人女性被边缘化了;在性别斗争中,白人男性和黑人男性是主角,黑人女性再次充当了被边缘化的角色。
她们往往面临一种尴尬的境地:处于既不属于主流文化,又未走进白人女权主义批评的圈子。
黑人女性的双重边缘身份,以及美国历史上的奴隶制度,使得种族、阶级和性别的连锁压迫成为黑人妇女受压迫的根源。
黑人妇女被剥夺了识字读书的权利,一直处于“无言”状态。
她们的“无法言说”,使得她们不断地被主流话语她者化,成为对象性的“客体”,无法表述自己的真实状态。
爱德华・赛义德等人的后殖民主义理论开启了她们的心扉,使她们意识到自己和第三世界永远只是一个“他者”,永远处于远离西方话语中心的“边缘地带”。
胡德认为,黑人女性和白人女性会处于分裂状态,除非白人女性既为根除男人统治又为根除种族主义而斗争。
[1]罗宾森说:“我们在黑人文本中成了门面女性;而女权主义文本中成了门面黑人。
[2]”莫里森在《黑人的存在不可忽视》一文中宣称,所谓的“美国文学”,其实是美国白人男性作家显示其观点、天才和权力的领地[3]。
美国女权主义批评是以白人中产阶级妇女为中心的,一方面它反抗白人男权文化的压迫,另一方面却把黑人女性当成非我、异己,“并以第一世界霸权式的知识实践指定‘第三世界’作为美国女性主义的研究对象”[4]。
黑人女权主义者告诉白人女权主义者:有色人种妇女和其他少数群体妇女看待世界的方式不一样,她们的看法不同于白人妇女和其他有特权的妇女;除非“白人”女权主义者不再是纯属“白人”的,否则,对于有色人种妇女和其他少数群体妇女来说,这样的女权主义信息就是没有信息的[5]。
一、黑人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崛起20世纪70年代,黑人文学批评和白人女权主义批评遇到黑人女权主义的全面挑战。
非洲文学在新中国的出版及其特点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5月Journal of Qiqihar University(Phi&Soc Sci) May 2019 收稿日期:2019-03-09 作者简介:殷明明(1980 ),男,副教授,文学博士,博士后㊂主要从事比较文学研究㊂ 基金项目:安徽省2018年度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项目(gxyq2018067)□出版传播研究非洲文学在新中国的出版及其特点殷明明(合肥学院中文系,安徽合肥230000)摘 要:非洲文学在新中国的出版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阿契贝㊁马哈福兹㊁索因卡㊁戈迪默等重要作家的译介都较为全面及时㊂但总的来说,非洲文学出版总量低㊁出版走势弱㊁出版热点少㊂这部分是由于南部非洲书面文学没有悠久的传统,部分是因为中国读者对于非洲文化及文学有着刻板印象㊁各界对于非洲文学的了解程度也较低㊂关键词:非洲文学;新中国;出版中图分类号:G239.2;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38(2019)05-0143-04The Publication of African Literature in New China and Its FeaturesYIN Ming -ming(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Hefei University ,Hefei Anhui,230000,China) Abstract :The publication of African literature in New China has gained some achievements.The literary works of those importantwriters,like Achebe㊁Mahfouz㊁Soyinka and Gordimer,have been translated comprehensively and introduced timely.However,it still accounts for a rather small percentage of the total publication,remains at a publishing ebb in a long period of time,and receives littlepopularity.This is partly due to the lack of a long tradition of written literature in southern Africa and partly out of the reason that most Chinese readers hold stereotypes about African culture,which hinders people's understanding towards its literature. Key words :African literature ;new China;publication一㊁1949年以来非洲文学在中国的译介概况①非洲文学在新中国成立前出版的单行本只有寥寥数种,如1928年北新书局出版了李劼人译㊁中非作家赫勒㊃马朗获龚古尔文学奖的小说‘霸都亚纳“(1921);194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马俊武译㊁埃及著名文艺批评家太浩虚生(今译塔哈㊃侯赛因)的自传‘童年的回忆“㊂新中国成立后,非洲文学并没有立即发展起来,直到1952年,才由平明出版社出版了南非阿伯拉罕姆斯的小说‘怒吼“㊂此后非洲文学的出版又中断(仅在1954年有‘怒吼“的再版)数年,直到1957年才又开始㊂1956年中国与埃及建交,1957年出版的非洲文学全部是埃及作品,其中古代作品4种㊁现代作品1种 ‘埃及短篇小说选“(作家出版社)㊂古代作品包含了古埃及的经典作品‘亡灵书“(吉林人民出版社)㊁‘天方诗经“(人民文学出版社)等㊂唯一的现代作品‘埃及短篇小说选“是根据1956年的俄文版转译,由此可推测当时中国对于埃及的现代文学缺少直接掌握,也缺乏专门的埃及文学翻译人才,只好从苏联方面转译㊂而且可能是因为时间仓促,并没有找到最能体现反对殖民主义主题的作品,所以其前言中坦言该小说集 并没有直接触及到反殖民主义者的斗争”㊂同年,‘译文“第一期推出了 埃及文学特辑”,包括了诗歌㊁小说㊁民间文学㊁论文等㊂1958年非洲文学的翻译出版丰富起来,有5种,整体质量较高㊂有被视为南非二十世纪文学开创者的奥丽芙㊃旭莱纳的代表作品‘一个非洲庄园的故事“(1883)㊁阿尔及利亚重要作家狄普的‘火灾“(1954)㊁喀麦隆作家本杰明㊃马迪的‘非洲,我们不了解你“(1956),还有两部诗集:‘埃及和平战士诗选“和‘现代非洲诗集“㊂1959年非洲文学的出版达到一个高峰,有6个国家的11部作品翻译出版㊂其中既有前期作家的继续引入,如阿尔及利亚的狄普,这一年新出版了他的作品两部,再版作品1部㊂新出版作品影响较大的是埃及作家哈米西的短篇小说集‘这滩血是不会干的“㊂也许是这个书名具有战斗性,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7年以‘这血是不会干的“出版了连环画㊂1959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一个包含了亚非作家的短篇小说选,也选了这部作品,并以‘这血是不会干的“为书名㊂1960年起中苏关系转变,俄苏文学的翻译进入低谷;亚非国家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对象,不过非洲文学的译介并没有同步繁荣,直到1965年都在每年5种上下㊂这些作品大多时代色彩浓厚,不少从书名有直接的体现,如阿尔及利亚的‘胜利属于阿尔及利亚“(作家出版社,1963)㊁苏丹的‘战斗之歌“(作家出版社,1963)㊁加纳的‘黑色的鹰觉醒了“(作家出版社,1964)等㊂这一时期也有一些名家之作译入,如埃及塔哈㊃侯赛因的‘日子“(作家出版社,1961)和迈哈穆德㊃台木尔的‘二路电车“(作家出版社,1963)㊁尼日利亚阿契贝的‘瓦解“(作家出版社,1964)等㊂塔哈㊃侯赛因就是马俊武译的太浩虚生,‘日子“有三部,1947年马俊武所译的是该书的第1部,1961年秦星所译是第1㊁2部,在当时已经是全译本㊂阿契贝被称为 非洲现代文学之父”,其在国际上的声望丝毫不亚于获了诺贝尔文学奖的索因卡㊁戈迪默等人㊂他的这本1958年‘瓦解“被认为 结束了非洲文学口头传说的阶段”㊁ 奠定了20世纪非洲文学大厦的基石”㊂[1]此外重要的有英雄史诗‘松迪亚塔“(作家出版社,1965),这是非洲口头文学的典范,流行于几内亚和马里地区㊂1966年至1976年,非洲文学的译介如其他外国文学的译介一样陷入沉寂,新出版的只有‘莫桑比克战斗诗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㊁埃及哈拉瓦的‘代表团万岁“和坦桑尼亚基因比拉的小说‘帝国主义必败“(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6),还有再版的几内亚作家福代巴的剧本集‘深夜“(作家出版社,1969)㊂文革结束后,非洲文学在中国的出版没有立即恢复,而是到1978年才出版了‘台木尔短篇小说集“(人民文学出版社)和阿尔及利亚女作家阿西亚㊃杰巴尔的‘新世界的儿女“(人民文学出版社)㊂迈哈穆德㊃台木尔是建国后最早引入到中国的非洲作家之一,1957年的‘埃及短篇小说选“(作家出版社)选了迈哈穆德㊃台木尔㊁尤素福㊃伊德里斯等八个作家的十九篇作品,台木尔的最多,有7篇㊂1958年的‘阿拉伯短篇小说集“(作家出版社)的埃及部分,选了迈哈穆德㊃台木尔㊁哈米西㊁尤素福㊃伊德里斯等人的作品,其中台木尔的作品5篇㊂阿西亚㊃杰巴尔是新译入的,这部作品的出版仍带有十七年时期的特点,其出版说明依然强调该书的 反殖民主义的民族解放斗争的主题”㊂1980年开始,对于非洲文学的译介逐渐摆脱十七年的影响,译介面开始扩展,除去综合文集,译介了约17个国家的作品㊂重要的有埃及浪漫主义文学先驱尤素福㊃西巴伊的‘人生一瞬间“(新华出版社,1980),‘回来吧,我的心“(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等;塔哈㊃侯赛因的‘鹬鸟声声“(中国盲文出版社,1984);埃及长篇小说家陶菲格㊃哈基姆的‘灵魂归来“(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肯尼亚小说家恩古吉的三部长篇小说‘一粒麦种“(外国文学出版社,1984)㊁‘孩子,你别哭“(外国文学出版社,1984)和‘大河两岸“(外国文学出版社,1986);塞内加尔诗人㊁ 黑人性”倡导者桑戈尔的‘桑戈尔诗选“(外国文学出版社, 1983)㊂这个阶段尤其突出的是对马哈福兹㊁索因卡的译介㊂20世纪90年代翻译出版了非洲5个国家44种作品㊂虽然数量不多,但在这个时期开始了对索因卡㊁戈迪默等作家的译介,对马哈福兹的译介也进一步开展㊂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非洲文学的翻译是围绕着非洲的4个诺奖得主和阿契贝展开的,这个时期的57种作品中有34种属于他们㊂此外,重要的还有马哈福兹的弟子哲迈勒㊃黑托尼的‘宰阿法拉尼区奇案“(南海出版公司,2007)和‘落日的呼唤“(南海出版公司,2007);尼日利亚作家本㊃奥克瑞获1991年布克奖的作品‘饥饿的路“(译林出版社, 2003);两部青年女作家的作品,但她们现在已移民英美,分别是移民美国的奇玛曼达㊃恩戈齐㊃阿迪奇埃的‘半轮黄日“(译林出版社,2010)和移民英国的海伦㊃奥耶耶美的‘遗失翅膀的天使“(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㊂二、非洲诺奖得主及阿契贝的译介从1980年代开始,对四位诺奖得主和阿契贝的翻译出版成为非洲文学译介最重要部分,从新中国成立到2010年,他们五人的作品出版的有63种之多,占到非洲文学译介总量的四分之一强㊂对于马哈福兹的译介最具前瞻性和系统性㊂马哈福兹198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而中国对他的译介从八十年代初便已开始㊂首先是在期刊上出现了马哈福兹的小说(‘一张致人死地的钞票“,载‘阿拉伯世界研究“1980年第2期;‘木乃伊的觉醒“,载‘外国文学“1980年第6期)㊂接着在小说选集中出现,如‘非洲当代中短篇小说选“(外国文学出版社,1983)中就选了马哈福兹的‘小偷与狗“,‘埃及现代短篇小说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选了马哈福兹的‘调查“㊂到了1984年,马哈福兹的‘平民史诗“(湖南人民出版社)和‘尼罗河畔的悲剧“(花山文艺出版社),均由李唯中㊁关偁翻译㊂1985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了郅溥译的‘梅达格胡同“㊂1986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了孟凯译的‘最后的遗嘱“;湖南人民出版社在这一年更是出版了马哈福兹的 开罗三部曲”(时称为 纳吉布三部曲”)‘宫间街“‘思宫街“和‘甘露街“,由朱凯㊁李唯中㊁李振中译;马哈福兹还为这个译本写了一个简短的‘致中国读者“㊂1988年马哈福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他的作品更是被大量译入,1989至2010年翻译出版了他的作品至少19部,仅 开罗三部曲”有两个新版本㊂此外还有多个作品是再版,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我们街区的孩子们“花城出版社1990年以‘世代寻梦记:我们街区的孩子们“为名出版过,译者同为李琛;他的‘始与末“(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1989年上海译文出版社以‘人生的始末“为译名出版过,译者都是袁松月;他的‘命运的嘲弄“(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包含的三部小说 ‘命运的嘲弄“‘拉杜比丝“和‘底比斯之战“,之前都单独出版过,其中‘命运的嘲弄“以‘最后的遗嘱“为名由上海译文1986年出版,译者同为孟凯;‘拉杜比丝“以‘名妓与法老“为译名在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过,‘底比斯之战“1992441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过㊂索因卡198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非洲第一个获此荣誉的作家㊂‘非洲戏剧选“(外国文学出版社,1983)收录了索因卡(时译为沃列㊃肖英卡)的‘路“㊂1986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非洲诗选“选了索因卡的诗歌㊂1987年外国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长篇小说‘痴心与浊水“㊂虽然索因卡从事多方面的创作,但他首先是以剧作家而著称,直到1990年,漓江出版社的 获诺贝尔作家丛书”才推出了他的戏剧集‘狮子和宝石“㊂2001年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索因卡的小说‘阐释者“(即‘痴心与浊水“)㊂2003年河北教育出版社的‘非洲现代诗选“收录了索因卡的五首诗㊂2004年,索因卡的重要剧本‘死亡与国王的侍从“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台湾学者蔡宜刚翻译㊂戈迪默1991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㊂之前她在中国的期刊中偶有出现,最早见于1983年第3期的‘世界图书“,名为‘南非女作家纳丁㊃戈迪麦尔“㊂1987年美国华裔学者董鼎山在‘读书“第8期上发表了‘正义的南非女作家“,他认为戈迪默比索因卡更有资格获得诺奖,而且预言 我认为她的提名不会中断,总有一天她会获取国际文坛这一荣誉的㊂”[2]P140这既看出董先生的睿智,也显出戈迪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㊂1991年的获奖自然使得戈迪默一时成为热点,各类介绍性㊁研究性的文章出现在大众媒体和学术期刊上,但她的作品的出版却还要到1992年,漓江出版社的 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丛书”出版了她1981年的小说‘七月的人民“,1993年重庆出版社出版了‘戈迪默短篇小说集“㊂此后戈迪默的出版沉寂多年,直到2005年译林出版社出版了‘爱的讲述“,她的翻译出版才又开始㊂截止2010年,戈迪默作品的单行本约有9种㊂库切的作品在中国第一次出版是2002年,译林出版社出版了张冲㊁郭整凤译的‘耻“,此时库切尚未获诺奖㊂2003年库切获奖后,浙江文艺出版社在2004年便推出了 库切小说文库”㊂此后浙江文艺社陆续出版了库切作品,截止2017年汉译的最新作品是‘耶稣的童年“,这是库切2013年出版的小说,浙江文艺出版社于2013年3月推出,基本做到了全球同步首发,比该书的美国版本(2013年9月)还早㊂此外还有2006年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动物的生命“和2010年译林出版社再版的‘耻“㊂尚未翻译出版的是库切2016年的小说‘耶稣的学习时代“(The Schooldays of Jesus)㊂另一位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的作家是钦努阿㊃阿契贝,他虽然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他在国际文坛极具声望㊂他不仅以其创作被视为非洲现代小说之父,还担任出书三百余种的英国 海涅曼非洲作家丛书”首任编辑长达十年,为现代非洲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㊂早在1964年,他的代表作‘瓦解“就由高宗禹翻译㊁作家出版社出版㊂但此后长期不受关注,直到1983年外国文学出版社的‘非洲当代中短篇小说选“中选了阿契贝的‘战争中的姑娘们“,单行本到1988年才由外国文学出版社在 非洲文学丛书”中出版的‘人民公仆“,尧雨译㊂到了2005年,重庆出版社开始陆续推出阿契贝作品,首先是重译了他的‘瓦解“,改译名为‘崩溃“(2005);2008年再版了‘人民公仆“;2009年再版了高宗禹版‘瓦解“,新推出了‘荒原蚁丘“㊂可能是受到2013年阿契贝去世的推动,2014年起,南海出版公司开始陆续推出阿契贝作品,包括把‘瓦解“译名改为‘这个世界土崩瓦解了“,译者依然是高宗禹;由马群英重译了‘人民公仆“(2014)和‘荒原蚁丘“(2015);新出的有‘非洲的污名“(2014)㊁‘一只祭祀用的蛋“(2014)㊁‘再也不得安宁“(2014)和‘神箭“(2014)㊂其中‘一只祭祀用的蛋“是短篇小说集,‘非洲的污名“是散文演讲集㊂其他五部是长篇小说,包括了阿契贝的全部长篇小说创作㊂三、非洲文学译介的弱势与原因综上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非洲文学翻译出版始终保持一定的出版量,阿契贝㊁马哈福兹㊁索因卡㊁戈迪默㊁库切㊁恩古吉等非洲重要作家的作品得到了较为全面及时的翻译,本㊃奥克瑞㊁阿迪奇埃等新一代作家也得到了译介,还推出了 非洲文学丛书”这样有影响的译丛,其成绩是明显的㊂(一)非洲文学翻译出版的不足1.出版总量低㊂新中国以来(截止2010年),非洲文学在中国翻译出版了约254种作品㊂这个数量在新中国以来整个外国文学的出版中占比是极小的,1949至2010年间,出版的外国文学作品大约有四万多种㊂非洲文学在中国的出版数量在各大洲中是最低的,而且和其他大洲差距很大㊂出版走势弱㊂1949至1976年译介了16个非洲国家53种作品;1977至1989年17个国家94种;1990至1999年6个国家48种;2000至2010年8个国家59种㊂虽然从绝对数看,新世纪十年比上世纪90年代多十余种,但考虑到新世纪十年间引进出版的外国文学高达两万多种,比1949至1989年的总和还多一万多种,就会意识到非洲文学在中国译介占比其实是在走低㊂2.出版热点少㊂非洲文学自20世纪以来的成绩斐然,而且非洲和中国一样,有着长期受到西方压制的历史㊂不过非洲文学并没有因其成就和其国情在新世纪的中国受到更多的关注㊂几位诺奖得主的作品虽然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出版,但其中除了库切,并没有收到媒体太多的关注㊂(二)不足的原因分析1.黑非洲书面文学缺少悠久的传统黑非洲书面文学产生很迟,因为黑非洲的语言多达七八百种,但大多数长期没有对应的文字,因此 黑非洲文化在近代以前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基本上是以一种非文字形态的方式存在和演进的”,[3]P163文字的产生在黑非洲是很迟的, 20世纪初以来,欧洲殖民统治在黑非洲的确立和西方文字的使用以及黑非洲一些民族着手创制文字,使文字文化有了一定的发展”,[4]P56非洲文学也就没有多少古典作家作品可言,这与欧洲自古希腊以来浩若繁星的名家形成了强烈的反差㊂甚至非洲文学中有世界性影响的作品,还大多是用英语㊁法语等西语创作㊂南非20世纪文学开创者的奥丽芙㊃旭莱纳是用英语创作,阿契贝㊁戈迪默㊁库切㊁索因卡㊁本㊃奥克瑞都是用英语进行创作;赫勒㊃马朗‘霸都亚纳“(1921)是法语作品,诗人桑戈尔也是用法语进行创作㊂概言之,南非㊁尼日利亚等国作家很多用英语创作,阿尔及利亚等国很多作家是用法语创作㊂以本土语言进行创作而有世界性影541 第5期非洲文学在新中国的出版及其特点响的反而成了少数,如马哈福兹㊁塔哈㊃侯赛因等,这还是由于埃及的阿拉伯传统使然㊂由于非洲书面文学本身的薄弱,即使是受政治因素主导的时期,非洲文学译介的数量也不算很多㊂外国文学的翻译出版量,据叶水夫先生统计, 1949年至1979年为5600多种,平均每年不到200种”,[5]P4而1949至1979年的非洲文学的翻译出版量只有大约57种㊂与之形成对照的是俄苏文学,俄苏文学虽然在十七年之后也呈衰势,但俄苏文学毕竟名家名作众多㊁在中国始终有受众,因而在新世纪依然保持相当的出版量,2001至2010年间有约1500种㊂2.中国出版界和学界对非洲文学相对不熟悉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对非洲,特别是黑非洲文学的了解是极弱的㊂李劼人是法国文学专家,他之所以译中非作家赫勒马朗‘霸都亚纳“是因为该书是以法文写作㊁在法国出版㊁在法国获奖,中非当时也还是法国的殖民地㊂新中国成立后对非洲有密切的关注,关于非洲的信息在中国的媒体上数量很多,有学者统计, 50年代初期,我国的主要报刊先后发表的有关消息报导㊁信件㊁电文和文章共计540多篇㊂讯息量较大,即使对于像法属西非非洲民主联盟进行艰苦卓绝的争取自由民主斗争㊁肯尼亚的 茅茅’起义都作了不少的报导和介绍㊂还报道了尼日利亚煤矿工人的大罢工,索马里兰㊁利比亚等国在联合国里争取独立斗争的消息㊂”[6]P39当时中国对于非洲的关注首先是在政治方面,加之当时非洲整体还在西方控制下,中非之间没有正常的外交关系,也就造成了文学交流的薄弱㊂所以当时所译介的非洲文学作品,一些是从俄文转译过来的,还有不少是在英法等国出版后再翻译到中国㊂如喀麦隆马迪的‘非洲,我们不了解你“(新文艺出版社,1958)是从巴黎出版社的版本译出,阿尔及利亚狄普的多部小说也是从法国的开卷出版社㊁加利马尔出版社等版本译出;南非哈利㊃勃洛姆的‘插曲“是从英国柯林斯出版社的版本翻译而来㊂阿契贝的‘瓦解“则是从英国海涅曼公司的版本译出㊂中非作家间的直接接触要从1958年开始,这一年的10月7-13日,第一次亚非作家会议在塔什干召开㊂喀麦隆作家本杰明㊃马迪㊁安哥拉作家马里奥㊃德㊃安德拉戴㊁塞内加尔作家狄奥普等参加了这次会议,按照中方与会者戈宝权的说法,中国作家 第一次有可能和非洲的作家们见了面㊂”[7]P1863.中国读者对非洲的刻板印象中国和非洲一度同属第三世界,但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非洲依然是经济最不发达地区㊂因而在大众视野中,非洲文化和文学也是落后的㊂而且非洲文化有着很强的原始性和神秘性,这也强化了中国读者对于非洲的刻板印象, 在黑非洲社会中与宗教无关的事物很少㊂图腾崇拜㊁自然崇拜㊁天体崇拜㊁祖先崇拜㊁鬼魂崇拜㊁精灵崇拜等等流布于黑非洲各部落,反映了传统文化的迷狂㊁执着㊁混沌和神秘㊂”[4]P12很多非洲人真诚地相信,精灵鬼怪是与人共存的㊂这些原始神秘的素材经常出现在非洲文学中,像索因卡的作品中经常会出现约鲁巴族的神话传说,在‘森林之舞“‘死亡与国王的侍从“等索因卡的代表作,原始与神秘的元素更是成为作品的核心㊂这些元素虽然可能为西方读者所猎奇,却未必能为中国读者所欣赏㊂有论者就指出, 对于我们中国读者来说,索因卡的作品与我们的审美间距要比欧洲作家的作品与我们的审美间距大得多㊂”[8]P20索因卡是一位深受欧洲文学熏陶的作家,他尚且如此,遑论其他非洲作家了㊂总之,难以否认,与欧美俄苏等国悠久辉煌的文学传统相比,黑非洲书面文学的历史并不久远㊁非洲的经济也确实欠发达,但这些并不能成为我们忽视非洲文学的理由㊂文学价值向来与经济发展水平并非成正比,非洲现当代文学也并非只有原始神秘和反殖民㊂非洲现当代文学其实是在西方文学的深刻影响下㊁在与西方文学文化冲突融合过程中形成的,已经拥有了世界级的作家和一批不断奋进的新锐作家㊂与非洲文学的进展相比,现有的译介其实是滞后的㊂其中确有现实的制约,从市场接受的角度看,非洲作家知名度普遍低于欧美等国作家,但从扩展文学及文化视野,促进中非各国文化间的交流程度的层面看,对非洲各国的文学译介还是有加强的必要㊂ 注释: (1)本文所使用数据主要取自‘全国总书目“,并根据所掌握的实际出版情况进行了增补㊂统计时间范围为:1949 2010年㊂但为了说明个别作家作品的译介程度,也会使用到2010年之后的出版情况㊂ 参考文献: [1]颜治强.阿契贝,他走在世界文学队伍的前列[N].文艺报,2006-05-13.[2]董鼎山.正义的南非女作家[J].读书,1987,(08).[3]刘鸿武.黑非洲文化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4]李保平.传统与现代:非洲文化与政治变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5]叶水夫.大陆改革开放时期的外国文学翻译工作[J].中国翻译,1993,(01).[6]陆庭恩.五十年代初期中国与非洲的关系[J].西亚非洲,1997,(01).[7]戈宝权.在塔什干播种下的友谊[A].塔什干精神万岁 中国作家论亚非作家会议[C].北京:作家出版社,1959.[8]元华,王向远.论渥莱索因卡创作的文化构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05).(责任编辑 李 维) 641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重塑非洲的尊严—阿契贝的殖民批评与反殖民书写
在 非 洲 现代 文 学 的诸 多作 家 中 ,阿 契 贝具 有 其 独 特 的成 长 背 景 ,他 既 不 同于 埃 及 的
2
马哈福兹 、尤 * 西 巴依等非洲本土作家,也不 同于同样来 自尼 円利亚的本 ? 奥克瑞等移 民作家 。前者 的本土作家 ,他们在文学创作 的过程 中并没有离开非洲 ,没有 到西方的留 学背景 。他们中的部分人对西方文化也十分地 了解 ,但是也属于在非洲接受的西方教存。 在他们 的作 品中,更 多的是对 本土本 民族 的生活体验和对历史文化的感悟 。本土 的传统 文化深深地根植于其创作土壤 中,他们都坚持使用本 民族 的语言,以现 实主 义创作手法 为主 ,揭示殖 民统 治的余孽 ,探索 以民族传统文化为核心 的 自强和觉醒之路 。另外 ,作 为北非 阿拉伯 国家 的作家 ,在 文化亲和上属于地 中海文化 圈,而在撒哈拉 以南 的黑非洲 文学 中通常不被提 及 。后者 的移 民作家在幼年就 己移 民西方 国家,在西方文化氛 ffl 中成 长 ,接 受完全西 式 的教育 ,采用非本 民族 的语 言进行创作 。虽然身处的环境远 离非洲 , 但他们骨子里又天然地具有 对本 民族文化积淀 的敏感性和 关注度 ,所 以对 不 同文化 的碰 撞更加感 同身受 ,这赋予 了他们在 多种文化语境 中写作的天赋,但是 自身 文化身份的边 缘性 ,也往往 使他 们感觉被孤立 ,因而积 极倡 导与西方强势 文化 的交流对 话 。阿 契 贝具 有 与 以上两类非洲作 家皆不 同的创 作背景 ,他 生长于非洲 ,并长期生活在非洲 ,对 原始 的部族生活 了若指 掌 ,而特殊 的家庭背景加之他 留学和旅居西方的经历 ,又使他对两 方 文化 亦 相 当熟悉 。实 际上阿契 贝的特 点是 !^if两者作家特 点的综合 ,他擅长 英语 ,却故 意 使用带有 民族语 言韵味的 " 改 良" 英语来讲述本 民族的故事和进行创作 。阿契 贝对 民族 传统文化和遭受西方ffi 民统治的屈辱历史都有着深刻 记忆 ,与移K 作家相 比,在文化归 属上他 坚 定扎根 于非洲 立场 ,而对西方文化 的切 身感受 ,又使他能够'客观 的承认 西方 文 化对 非 洲 具有 多方面 的影 响 ,尽 管这种影响 是侵 略性 的,甚S 对非洲传统 文 化造 成 了毁 灭性 的冲iB ,但 阿 契 W 也并不 否认 非洲 民族 文化的淡 散是 首先源 tl于 部族 内部 的裂 隙 , 因而 在创 作 屮 觉 的对 不 I^^J文化迹 fi-关照 ,探 5?.多远 文化^ 的L《族 I'j我 。f ]一II;洲 义 学 的另一重镇 南非 的代表作家戈迪 默和库切 ,无论他们在 心 灵体验和 生活经 历 上 多么 的 融入非 洲 ,但 是他们 的 白人身份仍然 使他们 在代 表非洲 文学 时让人犹 豫 ,在 非 洲和 旅居 欧美的黑人选编 的非洲作品和评论集 中通常都 回避他们 。而尼 R 利亚 的I若贝尔 文学将 得 主索 因卡 ,因 为是 以现 代戏剧 著称 的缘故 ,而戏剧 因为文类 的限制—— 在演 出 中才能展 现其 力 量 ,且 需要一 定的物质 条件 ,所 以从 传播 角度讲索 因卡 的影响在 非洲 并 不及阿 契 贝。因此 ,可 以说 阿契 贝在非洲现 代 文学 中具有 鲜 明的代 表性 影响 力。
非洲 文学批评史稿
非洲文学批评史稿非洲文学批评史稿主要关注非洲文学作品的批评历史和演变。
非洲文学是指非洲大陆上产生的文学作品,它具有丰富多样的风格、主题和语言表达。
非洲文学批评可以追溯到殖民地时期。
在这个时期,欧洲殖民者和学者对非洲文学作品进行了批评和分析,大多数的评论主要集中在揭示和强调殖民主义的影响,以及对非洲文化和社会现象的描述。
这些批评观点常常被认为是带有西方偏见和主导性的。
20世纪中期,非洲独立运动的兴起和非洲国家的独立导致了非洲文学批评的变革。
非洲作家开始自主地探索和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他们的作品强调非洲人的经验、主体性和文化多样性。
一些重要的作家,如切努阿•阿切贝、瓦雷、恩古吉•瓦•提安戈等,开始被认可为非洲文学的先驱和代表作家。
随着非洲文学的兴起,也催生了对这些作品的批评和评论。
非洲文学批评的历史与演变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在独立初期,许多批评家关注于探讨非洲文学的文化和政治影响,特别是它们与非洲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潮的关系。
一些重要的批评家,如查查弗斯•卡梅卡、阿明马,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理论框架和观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非洲文学的批评逐渐发展出不同的学派和观点。
一些批评家强调文学作品中的性别、种族和身份问题,提出了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新的理论视角。
他们关注的是非洲作家在性别、种族和身份角色中的探索和表达。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和数字化的发展,非洲文学批评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变革。
一些学者开始关注非洲文学在全球文化和文学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以及它们与其他文学传统的对话和互动。
一些新兴的批评方法和理论,如后全球化批评和数字人文学,也在非洲文学批评中得到应用。
总体而言,非洲文学批评史稿记录了非洲文学作品的批评历史和演变,讨论和分析了非洲作家的主题、风格和表达方式,并探索了非洲文学在文化、政治和社会领域的意义和影响。
对多丽丝·莱辛早期非洲题材小说的后殖民批评
ThePost..colonialCriticismonDorisLessing,SearlynovelsofAfricathemeAThesisSubmittedinPartialFulfillmentoftheRequirementFortheMasterDegreeinComparativeLiteratureandWorldLiteratureByDingHaoPostgraduateProgramSchoolofChineseLanguageandLiteratureCentralChinaNormalUniversitySupervisor:YangJianAcademicTitle:AssociateProfessorSignature:April2011⑨硕士学位论文MASTER’STHESISmIIIIIIllllIIIIIlllllY1898794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了芴日期:矽,/年妒月岁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华中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华中师范大学。
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允许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保密论文注释: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非保密论文注释:本学位论文不属于保密范围,适用本授权书。
嚣脾瑶夕日日期:≯If年厂月,7日导师签名:《f毋&日期:沙f(年f月跏日本人已经认真阅读“CALIS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同意将本人的学位论文提交“CALIS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布,并可按“章程”中的规导师签名:壬。
《非洲文学》课件
非洲文学是一个丰富多样而又充满力量的领域。在这个PPT课件中,我们将揭 示非洲文学的概念、历史、流派、代表作品以及与文化、政治的关系,探讨 其意义和价值。
非洲文学的概念和历史
非洲文学的定义
探索非洲人民的想法、价值 观和经验的文学作品。
非洲文学的起源和发展
源于口头传统并逐渐演变为 书面文学,经历了殖民地和 后殖民时期的转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当代非洲文学
《百年孤独》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展现了非洲的历史 与文化。
非洲文学与文化、政治的关系
非洲文学对非洲文化的 塑造
通过描绘传统价值观与文化 认同,强化非洲的文化自豪 感。
非洲文学对政治的影响
通过批判殖民主义、探讨社 会问题,激发人们对政治变 革的思考。
非洲文学反映的社会问 题
关注贫困、战争、种族关系 以及性别平等等社会问题, 呼吁社会改革与进步。
非洲文学的意义和价值
1 非洲文学的文化价值 2 非洲文学的政治价值 3 非洲文学的教育价值
保护与传承非洲独特的文 化遗产,促进文化多样性 与对话。
发声批评权力滥用、追求 社会正义和改革,推动民 主与人权。
启发读者思考世界的多样 性、人类的共同关切和意 义。
非洲文学的主题和特点
关注社会现实、文化认同、 自由与压迫等问题,以丰富 的民间传说和象征手法为特 色。
非洲文学的流派和代表作品
口头传统文学
通过鬼故事、神话和传说传承丰富的非洲文化与智 慧。
殖民地时期的文学
《黑人之梦》象征主义经典作品展现了非洲人的困 境与奋斗。
后殖民时期的文学
《半边天》社会现实主义作品揭示了非洲的社会问 题与挑战。
非洲文学中的民族认同与殖民主义问题
非洲文学中的民族认同与殖民主义问题一、引言非洲文学是一门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形式,通过文字和故事传达了非洲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经历。
在这样一个多元的大陆上,非洲作家们经常探讨民族认同和殖民主义对于非洲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二、非洲文学与反殖民主义1.反抗与解放:非洲作家以反抗殖民统治为主题,揭示了殖民主义带来的不平等和压迫。
2.文化复兴:许多作家试图恢复或弘扬非洲传统文化,并将其置于西方文明之上。
3.脱离西方标准:通过语言选择、叙事技巧等方式,非洲作家致力于摆脱西方文学标准。
三、民族认同与殖民主义1.第三世界国家建构:通过创造性的文学形式,探索并建设独立国家的未来。
2.文化冲突与身份认同:将个人经历结合到广泛的历史背景下,描述出个体与社会之间的文化冲突和身份认同问题。
3.历史共鸣:通过故事、传说和神话,作家们传达了非洲人民对于历史遭遇的理解。
四、非洲文学中的知识生产与批评1.当代文学作品:解析当代非洲文学作家关注的主题和创作手法,从中探讨他们对民族认同与殖民主义问题的态度。
2.文学批评:研究非洲文学批评家对于这些作品所提出的观点,分析他们对非洲社会现状与历史误解的反思。
五、结论非洲文学中的民族认同与殖民主义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主题。
通过揭示殖民统治下社会不公以及试图恢复自身传统文化、建设独立国家等方式,非洲作家们通过自己独特的视角和声音为世界展示了非洲大陆丰富多元的文化,并表达了对于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这些作品不仅贡献于非洲社会发展,也为全球理解和联接不同文明提供了宝贵资源。
以上是《非洲文学中的民族认同与殖民主义问题》的大致内容介绍,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最新-20世纪非洲文学发展与现状思索 精品
20世纪非洲文学发展与现状思索20世纪初,非洲已全部成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英、德、法、意、比、葡和西班牙直接或间接地对非洲大陆实行殖民统治,非洲被纳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成为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场所,原有的文化、经济形式和社会秩序受到严重破坏。
非洲失去了旧世界,但并没有获得新世界,而是沦为奴役和贫困之中。
面对列强的殖民入侵,在世纪初非洲人民就展开了捍卫土地、反抗压迫剥削和维护民族原有信仰的斗争。
1912年非洲人国民大会的成立,标志着非洲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随后的反帝反殖民族解放运动由北非肇始,逐渐在整个非洲展开。
两次世界大战显示了非洲重要的战略地位,加剧了帝国主义对非洲的掠夺和争夺,也促使非洲人民独立解放意识的加强,由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伊斯倡导的泛非主义发展成非洲民族独立和反对种族歧视的政治思潮。
非洲由非洲人统治、非洲各族联合起来成为非洲知识精英追求的目标,1919—1945年五次召开泛非代表大会,期间涌现出马库斯•加维、夸梅•恩克鲁玛、乔莫•肯雅塔和彼得•亚伯拉罕等民族独立运动的著名领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独立、自由的呼声响彻非洲大陆,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非洲国家纷纷摆脱殖民统治获得政治上的独立。
1960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①到60年代末,非洲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独立,宣告了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独立中和独立后的非洲各民族加强团结与合作,1958—1961年初,先后三次召开全非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关于加强非洲团结与实现非洲统一的决议;1963年,31个非洲独立国家领导人集会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成立非洲统一组织,讨论通过《非洲统一组织宪章》,非洲各国满怀激情地建设自己的家园。
但长期的殖民统治和掠夺,后殖民时期的非洲经济结构畸形,生产力水平低,至今仍是最为落后贫困的大陆;殖民统治带来的文化冲突和遗留的社会问题,致使非洲长期动荡。
在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以民族独立和发展为创作宗旨的民族主义文学是20世纪黑非洲地区文学的主潮,在反帝反殖、要求民族独立和发展的现实中,民族主义文学是其发展主线。
钦努阿·阿契贝的黑非洲书写
AbstractNigerian writer Chinua·Achebe i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black writers in Africa, being entitled “the father of modern African novel".Setting out from African history, culture as well as social development reality , this article demonstrates that Achebe’s works criticized Western colonists and reshaped the image of Africa by placing his novels and literary theoretical works in the context of African unique culture and postcolonial theory. The paper is mainly divided into five parts——the introduction part which describes Achebe’s creation overview and the value of the research as well as clarifies the related concepts of postcolonial cultural criticism and literary criticism; The second chapter combs the course of literature development in "Black Africa" region and Achebe’s creating ideology. The unique growing environment made Achebe’s creation have something in common with those of other Black African Writers even though the differences are obvious. The third chapter shows the description of African tribal society and contemporary social reality in Achebe’s novels, showing his rewriting of African history distorted by Western colonists and his anxiety and critique for reality. The fourth chapter analyses the characters in Achebe's novels, which highlights his reshaping of African figures. The fifth chapt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Achebe's critique for Conradto emphasize his post-colonial thoughts by presenting White writers’ slander and derogatory for black Africa. In general, Achebe shows the African real image in an objective way and breaks colonial prejudice against African.According to the discussion above, it is clear that Achebe has been trying to break the slander and “demonization” about Africa. He writes the true Africa, defies the colonial rule, and fights for African right of speech. His works have made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African literature and society.Key words:Chinua·Achebe; Black Africa; Post-colonial theory; Rewriting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绪论 (1)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3)二、后殖民相关理论的厘清 (7)第一章 黑非洲文学的发展与阿契贝的创作思想 (10)第一节黑非洲文学的自我建构 (10)一、黑非洲的口语文学 (10)二、黑非洲书面文学的兴起 (11)第二节阿契贝的创作思想 (14)一、混杂的成长环境 (14)二、阿契贝的黑非洲书写理念 (16)第二章 阿契贝作品中黑非洲社会图景的真实呈现 (23)第一节丰富多彩的伊博传统社会 (23)一、伊博社会的传统习俗 (23)二、丰富多彩的典礼仪式 (25)第二节困顿不前的现代非洲社会 (29)一、英雄之死与传统文化的瓦解 (29)二、新旧交替下的动荡非洲 (32)第三章 阿契贝对非洲黑人形象的诠释 (38)第一节非洲社会的黑人男性 (38)一、传统氏族社会的捍卫者 (38)二、徘徊迷茫的青年知识分子 (43)第二节非洲社会的黑人女性 (46)一、氏族家庭的“半边天” (46)二、氏族社会的附庸与商品 (49)三、氏族社会的叛逆者 (51)第四章 阿契贝黑非洲书写的意义 (55)第一节黑非洲——白人作家视域下的他者 (55)一、乔伊斯.卡利的污蔑 (55)二、约瑟夫.康拉德的贬损 (57)第二节来自阿契贝的发声 (59)一、争夺非洲的话语权 (59)二、帝国反写——阿契贝笔下的白人 (62)结语 (68)参考文献 (70)绪论钦努阿·阿契贝(Chinua Achebe 1930—2013),本名阿尔伯特·奇努阿卢莫古·阿切贝(Albert Chinualumogu Achebe)(注:由于Achebe存在多种翻译,本文中笔者统一使用目前学界使用频率最高的阿契贝这一译法),出生于尼日利亚东南部伊博族的信仰基督教的家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洲文学批评史稿
非洲文学批评史稿涉及非洲文学的发展和批评观点,以及对非洲作家和作品的评价。
非洲文学起源于古代的口述传统,经历了殖民统治和独立运动的影响,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和主题。
在殖民统治时期,非洲文学受到了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强烈影响。
当时写作人物主要是欧洲人,他们描写非洲大陆时常带有优越感和偏见。
例如,约瑟夫·康拉德的《黑暗的心灵》中描写的非洲人是野蛮和残暴的形象。
这种描写引发了一些批评者对于西方殖民文化对于非洲文化的侵略和扭曲的反思。
随着非洲国家逐渐独立,非洲作家开始以自己的视角来描写非洲故事。
他们将重点放在了非洲独立运动、种族和身份问题、殖民主义的影响等议题上。
而这些作品也得到了非洲文学批评家的关注和赞誉。
非洲文学批评主要包括从文学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在形式方面,一些批评家关注作品的结构、语言运用和叙事技巧等。
例如,他们会对散文、诗歌和戏剧等不同文体进行比较和评价。
在内容方面,非洲文学批评家会关注作品中的主题和意义。
他们会探讨作品对于种族和政治问题的反思,以及对于非洲社会和文化的呈现。
一些非洲作家以试图回溯非洲传统和文化的方式来进行文学创作。
他们会对非洲的历史、神话和习俗进行研究,以此来找到自己的文学根源。
此外,也有一些批评家将非洲文学与其他文学进行比较和对照。
他们会将非洲文学与西方文学进行对比,以探讨非洲文学的独特之处和挑战。
他们认为非洲文学不仅是非洲社会和文化的反映,也是全球文学的一部分。
总之,非洲文学批评史稿对于非洲文学的发展和影响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对作家和作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非洲文学批评家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非洲文学的多样性和价值,同时也为非洲文学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