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分享
《企业统计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

企业统计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一、课程简介《企业统计学》全面介绍了现代企业经营统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是经济统计学专业本科学生的核心课程,在培养企业统计技术人才的全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课程遵循OBE理念,针对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制定课程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能够以批判性的思维发现、辨析、质疑、评价企业生产经营统计领域的现象和问题,使学生能够构建起经济统计学专业思维体系,坚定学习经济统计学专业和从事经济统计工作的信心,同时通过深刻认识企业统计工作,感受中国力量、中国制造、中国精神、中国故事,感受作为新一代青年统计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数据的统计和应用问题不仅引起了微观企业的关注,也逐渐发展成为了学术界研究领域的前沿话题。
因此,该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在企业从事统计实践工作,也有助于学生的进一步深造。
二、教学目标(一)课程思政教学目标1.通过贯穿“统计质量”的理念和目标,帮助学生强化对企业生产过程质量统计背后的价值理解和认同(思政目标),使学生理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质量过程控制统计指标(教学目标)。
2.通过线上线下、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和方法的应用,使学生理解生产过程的质量统计在企业实际生产经营中的重要性,实现本讲课的教学目标,将充满正能量的主流价值观传递给学生,进而体现本讲课程的思政目标。
(二)案例如何体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1.结合近年来企业产品质量问题案例,对企业质量管理和质量统计指标进行讲解和分析,突出指标体系中对过程质量控制的指标讲解使学生通过切身体验和具体的企业产品质量案例更好的理解企业质量过程控制对企业改革、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导作用,从而强化学生对企业质量统计的价值理解和认同。
2.通过中国企业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中的卓越进步和世界贡献,帮助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定中国立场,认清和勇挑时代担当,并在此过程中引入中国企业的作用和贡献,能够让学生自然地将爱国主义情怀倾注到自己的专业中去,以中国统计人的职业担当为己任,坚固自己的学习信心。
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课程思政”示范课

总体单位的意义
1.指构成总体的个体即每一个单位 2.总体由总体单位构成,要认识总体必须从总体单位开始,总 体是统计认识的对象
含有统计单位的饼状统计图
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
大量性。总体是由现实存在的许多个别单位组成的,仅仅个别或少数单位不能 形成总体。这是因为统计研究的目的是要揭示现象的规律性,而这种规律只有在 大量事物的普遍联系中才能表现出来。由于个别单位的特征是多种多样的,但总 体的各个单位的特征表现的综合,能够说明客观规律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作用的结 果,可以反映现象的内在联系。
品质标志:是表明事物“质”的特征的标志
数量标志:是表明事物“量”的特征的标志
其中,可变的数量标志又叫做变量
统计研究是从登记标志开始,并通过对此标志 的综合来反应总体的数量特征,因此标志是统 计研究的起点。
标志图片及作用
标志分类及作用
总体单位标志: 1.不变标志(标志表现无差别):不变标志决定总体的同质性。 2.可变标志(标志表现有差别):可变标志决定总体的差异性。 可变标志里的变量:品质标志,数量标志
同质性
所谓统计总体的同质性,是指同一总体的所有单位都必须具有某一共同性质。 总体的同质性是一切统计研究的最重要的前提。它意味着统计总体中各个单位, 必须具有某种共同的性质把它们结合在一起,否则对总体各个单位标志表现的 综合就没有意义,甚至会混淆矛盾,歪曲现象的真相。例如,要研究全国的工 业企业,则所有的工业企业组成总体,这些工业企业的经济职能都是进行工业 生产活动,具有相同的性质。
具有同质性的统计图
变异性
构成统计总体的单位在某一方面的特征是相同的,但奉其他方面又存在差异。也 就是说,各单位有某一个共同标志表现作为它们形成统计总体的客观依据,但其余 所要研究的总体单位的特征不可能都相同。如,某工业企业的全体职工是一个总体, 该总体内的职工都是这个单位的职工,这是共同的特征,但在工资水平、性别、年 龄等许多方面存在差异。总体的同质性和单位差异性是相对的,它们都是统计核算 的前提条件。
《统计学》课程思政典型案例

《统计学》课程思政典型案例摘要:本文以《统计学》课程为例,简要阐述课程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思路,分享两个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并对教学效果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总结,以期为统计学课程授课教师进行课程思政元素的设计提供参考,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字:统计学课程思政典型案例一、课程基本情况《统计学》是财经类、经济类及管理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该课程也是经济学、管理学学科相关专业分析经济数据、财务数据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坚持以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为指导,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基本原则,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用统计学的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结合基本统计软件,能运用描述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能运用推断统计的理论方法对软件输出结果进行简单的推断统计分析,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技能,以适应市场经济中各类问题的实证研究、科学决策和经营管理的需要。
二、课程思政教学整体设计思路本课程遵循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围绕实现立德树人。
"育人"先"育德",注重传道授业解惑、育人育才的有机统一,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注重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本课程坚持“理论够用,重在方法应用”的原则,突出统计分析方法的操作性和应用性,重视统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实际应用,重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内容方面着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的讲解。
在培养实践能力方面着重统计调查的开展及数据分析方法的应用训练。
统计学丨课程思政案例分享

统计学丨课程思政案例分享01课程思政内容统计学发展史许宝驟:中国统计的一代宗师(第1章导论)课程思政目标(1)了解我国统计学发展史,尤其通过中外统计学发展史的比较,有利于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了解国情。
(2)通过对许宝驟老师等优秀统计学家热爱祖国、兢兢业业工作的光荣事迹的研究,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实施过程(1)课外阅读:统计学发展史、许宝驟:中国统计的一代宗师(2)课堂讨论:我国统计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其特点;中外统计发展对比(中国的统计思想前期比西方繁荣,后期发展缓慢,原因是什么?之后的改进有哪些?);介绍一位我国的统计学家;其他读后感。
02课程思政内容统计调查(第2章数据的搜集)课程思政目标引导学生在统计调查过程中实事求是、严谨求真,培养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科学精神。
统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包括:忠诚统计,乐于奉献;量力而行,不出假数;依法统计,严守秘密;公正透明,服务社会。
个中,量力而行、不出假数是统计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
教学实施过程(1)要求学生课外精读文献《经验研究中的枢纽细节》、《实地调查基础之上的研究报告写作》,这是与统计调查亲昵相干的经典文献。
(2)学生会商,发表读后感想(3)老师总结,在实施统计调查以及在此基础上完成分析报告应注意的事项。
03课程思政内容设计统计调查方案,开展问卷调查,撰写分析报告。
(第2章数据的搜集、第3章数据的图表展示)课程思政目标(1)引导学生在统计调查过程中实事求是,在撰写调查报告过程中不出假数。
统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包括:忠诚统计,乐于奉献;实事求是,不出假数;依法统计,严守秘密;公正透明,服务社会。
其中,实事求是、不出假数是统计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
(2)根据调查数据撰写调查报告时,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
(3)问卷设计与展开统计调查过程中,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的优良品质。
讲授实施进程教师:教师团队之前获得过一项横向项目《上海民间投资发展环境分析》,跟学生讲述具体的调研和撰写调查报告的过程,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优良品质和严谨求真的科学精神。
思政统计学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思政统计学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应用技能,了解统计学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的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能力。
3. 思想道德目标: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对象经济管理类学生四、教学时长2课时五、教学内容1. 统计学概述2. 数据收集与整理3. 数据描述与分析4. 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结合时事热点,引入统计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介绍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明确课程的学习目标。
二、教学内容1. 统计学概述- 统计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方法- 统计学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的应用2. 数据收集与整理- 数据的类型、来源和收集方法- 数据整理的方法和步骤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统计数据来源。
2. 学生展示自己的数据收集方法,分享经验。
第二课时一、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回顾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统计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数据描述与分析- 描述性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指标- 数据的图表展示方法2. 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 参数估计的基本方法- 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际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描述。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分享经验。
四、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统计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收集现实生活中的一组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并撰写分析报告。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如提问、讨论、展示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质量,如分析方法的正确性、结论的合理性等。
统计学 思政教学案例

统计学思政教学案例思政教学案例:使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社会问题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条件的改善,一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管理制度的完善,社会矛盾和问题也随之出现,例如社会治安问题,环境污染问题,资源短缺问题等。
如何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来解决这些社会问题,是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案例教学设计:针对上述社会问题,培养学生使用统计学的方法来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例如:1. 社会治安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收集相关数据,使用各种统计方法来研究城市、地区、年龄、性别等因素对犯罪率的影响。
通过分析结果,提出控制犯罪的策略和措施。
2. 环境污染问题:学生可以通过环境监测数据和调查问卷等方法获取相关数据,使用统计方法来研究不同地区、工业企业、人口密度等因素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通过分析结果,提出保护环境的策略和措施。
3. 资源短缺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收集相关资料,使用统计方法来分析资源的分配情况,建立合理分配模型,对未来的资源分配方案进行模拟和预测,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
通过这些案例的研究,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统计学的理论知识,还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能够使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1. 引入:通过社会问题的案例,引发学生对统计学的兴趣。
2. 理论讲解:介绍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强调统计学在社会问题研究中的应用。
3. 统计方法的应用:以社会治安问题、环境污染问题、资源短缺问题为例,分别介绍解决问题的统计方法。
4. 案例分析讨论:老师与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统计方法的应用。
5. 思考和总结:授课结束时,老师与学生一起回顾和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和思考。
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式;2.学生自主收集数据和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
评价方式:1.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某个社会问题,并通过统计方法来解决问题。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课程思政目标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中,思政教学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科学理性态度以及诚信、创新和探索的精神。
通过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教学,引导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思政元素融入点与教学案例1. 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教学案例:在介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发展历程时,穿插讲述中国数学家在这一领域的贡献,如许宝騄、王梓坤等,强调中国数学家的爱国情怀和科研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2. 科学理性态度培养教学案例:在讲解条件概率和全概率公式时,通过“狼来了”的寓言故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培养他们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同时,强调科学理性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够保持客观、理性的态度。
3. 诚信、创新和探索精神培养教学案例:在课程实验中,要求学生严格遵守数据真实性原则,不得捏造或篡改数据。
通过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同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实践,如设计新的统计模型或算法,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
三、教学评价与反馈在课程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自评和互评等方式,对思政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在思政方面的收获和体会,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更好地实现课程思政目标。
四、结语通过将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中,我们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还能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科学理性态度以及诚信、创新和探索的精神。
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出既具备专业技能又具有良好思政素养的复合型人才,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统计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统计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以及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能力。
3. 价值观目标:通过统计学的学习,树立正确的数据观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为统计学基本理论和方法,重点介绍统计学的应用场景、作用和价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次教学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堂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和网络资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统计学知识。
五、教学组织与实施1. 课堂导入:通过引入实际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统计学的学习。
2. 知识点讲解:分别讲解统计学的各个知识点,包括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等,并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能力。
4.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出问题和建议,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5. 总结归纳:对本次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统计学的应用价值和意义,鼓励学生将统计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教学评价与反馈1. 形成性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对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 总结性评价:通过课后练习和考试,对学生的统计学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3. 反馈与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七、思政元素融入方式与效果1.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数据观念:在讲解统计学概念和方法时,强调数据的重要性和价值,让学生认识到数据是现代社会的重要资源,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和数据素养。
统计学教学案例课程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统计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统计学教学案例课程应运而生。
本文以某高校统计学教学案例课程为例,探讨统计学教学案例课程的实践过程。
二、课程背景某高校统计学专业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设了统计学教学案例课程。
该课程旨在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了解统计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课程目标1. 使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课程内容1. 案例选择: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实际案例,涵盖统计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经济、金融、医疗、教育等。
2.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了解案例背景、数据来源、分析方法等。
3. 案例实践:指导学生运用统计学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
4. 案例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课程实践过程1. 案例导入教师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如某企业销售数据的统计分析。
通过讲解案例背景、数据来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案例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描述性统计分析、推断性统计分析等。
学生通过自学和课堂讨论,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 案例实践教师指导学生运用统计学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如计算销售数据的均值、标准差、相关系数等。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4. 案例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学习心得,提出解决方案。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如何运用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案例总结教师总结课程内容,强调统计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课程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等。
《课程名称》课程思政典型案例

《课程名称》课程思政典型案例以下是一个《课程名称》课程思政典型案例的示例,供参考:案例名称:《统计学》课程思政典型案例课程介绍:《统计学》是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主要介绍如何运用统计方法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思政元素融入点:1. 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讲解统计学的概念和方法时,可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2.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讲解统计学的历史时,可以介绍中国古代的统计学思想和成就,如《数书九章》、《天工开物》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在讲解统计调查和数据分析时,可以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讲解统计学的应用时,可以引导学生对数据和结论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实施方式:1. 课堂讲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适时引入思政元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 小组讨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围绕某一主题展开深入探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实践教学: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实践性的作业或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会思政元素的重要性。
4. 教师引导: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运用统计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总结:通过将思政元素融入《统计学》课程的教学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团队协作精神、批判性思维等重要品质。
同时,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统计学课程思政案例贾俊平

统计学课程思政案例贾俊平
2020年10月13日下午,在统计学院通博楼B212会议室,《统计学》课程组开展课程思政案例讨论会,统计学课程组全体授课教师参与了讨论会。
讨论会中,首先传达了学校教务处关于编制大学科基础课思政案例集的决定。
接着讨论会总结了在之前的课程思政的教改项目中,已经初步积累的案例。
《统计学》已有的案例数并不是很充分,因此,全体授课老师进行讨论,如何补充课程思政案例,老师们提出,可以依据课程内容,在各章节和相关内容上,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挖掘课程思政案例。
并提炼出统计史、国民经济统计、祖国发展与统计指标、社会经济民生调查、统计综合评价、时间序列看祖国进步、统计普查、方差分析、统计分布、相关回归、数据可视化等多个编制课程思政案例的相关内容。
基本确立课程思政案例内容后,课程组初步对案例编写进行了分解,老师们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擅长,选择了响应的内容,每个老师初步确定撰写一个案例。
讨论会顺利结束。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思政案例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思政案例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本科高等教育中基础性课程,它为科学实践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基础性
理论支持。
有一个以能源为主题的案例,以此来引导学生以理性的态度对待社会热点的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能源资源的紧张现象愈发严重,因此可持续发展变得尤为重
要并受到了科学和政策制定者的广泛关注。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有助于学生们了解能源
管理的基础原理,形成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思维模式,从而对社会各界提供有效支持。
该课程就能源可持续发展展开讨论,学生们将被要求围绕以下三个主要问题展开探讨:第一,现行的能源政策的合理性;第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和技术创新可能有何潜在影响;
第三,能源资源分配问题如何被解决。
学生首先将从历史经验与现实条件入手,揭示发展能源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
其次,学生将会采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的专业知识,从不同角度评估相关政策和技术措施,并
分析政策和技术性影响。
最后,学生将会利用学习到的知识,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对可持
续发展的能源管理策略及其分配机制进行有效的评估和分析,并且以理性,客观的态度研
究社会热点问题,尝试从整体角度解决问题。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主要通过探究能源可持续发展问题,让学生们体验宇宙方程式之类
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技术,最终使学生们形成一种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思维模式,提供
有效的解决社会问题的科学解决方案,以及比较各种能源资源分配方案的有效性,进而形
成一种可以处理实际政策分配问题的知识模型和思维模式,从而在实践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的理论。
思政统计学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类型:专业课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等基本技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1.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1. 统计数据处理的逻辑性和准确性。
2. 如何运用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处理大量数据的情况?这些数据又是如何被处理的呢?2. 引出统计学,简要介绍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二、新课讲授1.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数据、变量、总体、样本、概率等。
2. 统计数据的搜集方法:问卷调查、实验、观察等。
3. 统计数据的整理方法:分组、图表展示等。
4. 统计数据的分析方法: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等。
三、案例分析1. 展示一个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涉及的数据处理方法和统计学原理。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强调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爱国主义情怀。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统计学基本概念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新课讲授1. 描述性统计: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分布形态等。
2. 推断性统计: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
三、案例分析1. 展示一个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统计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强调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统计学基本概念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统计基础》课程思政案例

《统计基础》课程思政案例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思政案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 了解统计在生活和职业领域的重要性;2. 掌握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3. 理解统计数据的意义和价值;4. 树立数据意识和数据伦理观念;5. 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实际案例引入统计的概念和方法,让学生了解统计在生活和职业领域的应用。
2. 新课讲授:讲解统计的基本概念、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方法,以及如何运用统计数据做出决策。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统计数据的意义和价值。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实际调查、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和分析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数据意识和数据伦理观念,让学生了解如何尊重他人隐私、保护个人信息和防止数据滥用。
4.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发言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统计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和职业领域,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5.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所学的统计基本概念和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强调数据意识和数据伦理观念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和职业领域。
三、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方式1. 通过实际案例引入统计的概念和方法,让学生了解统计在生活和职业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
2. 在实践操作环节中,引导学生树立数据意识和数据伦理观念,让学生了解如何尊重他人隐私、保护个人信息和防止数据滥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3. 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发言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统计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和职业领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4. 强调数据意识和数据伦理观念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和职业领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课程思政效果评价通过本次课程思政案例的实施,学生应该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树立数据意识和数据伦理观念,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教育统计学》课程思政案例

(三)案例教学实施过程
本学时是针对慕课内容进行的知识拓展,即高阶知识和能力的训练,包含第二章重点解读和图表绘制两项内容,分别按照BOPPPS教学模式开展。
第一部分
(四)教学效果及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从自己绘制的统计图表中深切感受到我国各层次教育都在飞速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作为教育学专业的学生深感自豪,感受到了身为教育人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同时通过动态GDP也体会到统计图表的魅力,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
本课程结合布鲁姆的目标分类法从知识、能力、素质等维度提出“GOLDEN”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各章思政元素的挖掘,并对线上和线下教学设置情境。
其中,线上结合每章知识以讨论题形式围绕教育部平台的教育成就展进行系列讨论,线下以“数说教育”为题设计支架式作业。通过情境学习,让学生在主动学习过程中,亲身感受我国教育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教育自信。
《教育统计学》课程思政案例
(一)教学设计
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主要采用情境创设的模式,即通过对知识点及其相互关联的分析,创设出一种贯穿全部教学过程、融合思政教育、层层深入、逐步推进的情境,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进入情境并随着情境的不断推进深化,通过体验,自己来悟出思政元素,由学生自己感受并表达出来,即内化于心。
本课程采用情境创设模式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有助于规避传统的思政元素挖掘并融入所导致的思政元素重复(即本专业各门课程的思政元素雷同)和思政元素孤立(即思政元素之间缺乏关联,大多为围绕一个个知识点而形成的思政元素孤岛)的问题,突显课程思政的系统性和自主性,使学生在润物无声中获得价值内化。
基于“课程思政”教育模式的统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

基于“课程思政”教育模式的统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摘要:高等教育是面向大学生的专业教育,是通过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提高学生自身的就业竞争能力,从而获得理想岗位的教育。
统计学课程是高等学校经济贸易类学生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他经济课程的学习基础。
在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按照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充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处理将来工作中遇到的统计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进行分析。
首先,简述统计学课程的主要内容,提出高等学校开设统计课程的意义,并对统计教育的环境进行分析,为阐述全文铺垫基础;其次,根据安徽财经大学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培养现状剖析其开设的不足之处;最后通过专业人士的意见和科学的方法提出具体的建议,以验证本文的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高等教育;统计学;统计学教育;大学生1统计学课程主要内容统计学是研究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和探究事物本质的方法论科学,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与阶段,因此统计学也成为了经济贸易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课程;传统意义上的统计学是指通过搜索、整理、分析、描述数据等手段,进行推断所测对象的表现和本质,甚至预测对象未来发展状况的一门综合性科学。
而现阶段的统计学更多的是应用到数学与计算机知识的科学。
统计学课程是工商管理类、经济贸易类、以及其他工科与文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在各个学校的学生培养方案中,都占有较为重要的位置;通过对统计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框架与知识;同时对重要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总结与梳理;最后可以运用学会的统计学知识,完成对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工作,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处理分析数据的能力。
目前高等学校统计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两大方面;一是通过课上学习理论基础知识,从掌握统计学原理到熟练计算统计的各项指标再到最后运用整套统计流程:二是进行实训展开模拟教学,学生可以在实际的统计操作中查漏补缺,加速技能的掌握和知识的学习。
应用统计思政案例

应用统计思政案例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统计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除了科学研究、商业经营等领域外,它还可以应用于思政教育。
下面就来看看几个应用统计思政案例。
1. 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是统计学中常见的应用之一。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和民意,从而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形势和社会舆论,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参与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例如,可以进行“青年对未来的担忧”调查,收集青年群体对未来发展的看法和担忧,探究他们的未来规划和发展方向。
通过分析调查数据,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发展趋势,从而引导学生拓宽视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 数据分析
统计学中最重要的应用之一是数据分析。
通过分析数据,可以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从而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分析方法和思维方式。
例如,可以分析学生的考试成绩,找出高分和低分学生的差异和共性,从而引导学生了解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对成绩的影响。
3. 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是统计学中应用较广的领域之一。
通过实验设计,可以控制变量,验证假设,从而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实验的方法和技巧。
例如,可以通过自主设计实验,探究饮食习惯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总之,应用统计思政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形势、掌握科学的分析方法和思维方式、培养科学实验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社会、服务社会,成为一名有责任感和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分享
1. 引言
本文分享了一些统计学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学案例,旨在提供
给教师们一些教学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统计学
知识,并在研究过程中培养积极的思想道德品质。
2. 案例一:数据分析与社会问题
2.1 教学目标
通过教授统计学专业课程,引导学生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
和技巧,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社
会责任感。
2.2 案例描述
教师在课堂上选择了一个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实际问题,如分析
某地区的贫困率与教育水平之间的关系。
通过引导学生从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到结论推断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独
立思考能力。
2.3 教学效果
通过这个案例的教学,学生对统计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同
时也意识到统计学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的重要性。
学生们获得了一
种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和社会参与意识。
3. 案例二:伦理道德与数据分析
3.1 教学目标
通过教授统计学专业课程,引导学生了解数据分析过程中的伦
理道德问题,并培养学生正确处理数据和信息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3.2 案例描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数据分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
伦理道德问题,如隐私保护、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等。
通过案例分析
和小组讨论,学生们学会了如何在数据分析过程中保护他人的隐私权,并遵守伦理道德的原则。
3.3 教学效果
通过这个案例的教学,学生们对数据分析的伦理道德问题有了
更深入的认识,并在实际操作中能够遵守相关规范和原则。
他们意
识到数据分析不仅仅是技术工具的应用,更重要的是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4. 结论
通过分享以上两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在统计学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既可以提高学生对统计学知识的研究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这种以思政教育为特色的统计学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注:本文案例仅为教学参考,具体教学过程和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设计。
(8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