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统计学基础教学案例

“回归”一词的由来

在统计学中,相关与回归是经典的内容,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统计方法之一。但是,国内教材却很少讲到回归方法的起源。

英国著名遗传学家弗朗西斯·高尔顿爵士(Sir Francis Galton,1822-1911)在子女与父母相像程度遗传学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高尔顿的学生卡尔·皮尔逊(Karl Pearson,1857-1936)在继续这一遗传学研究的过程中,测量了1078个父亲及其成年儿子的身高。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见图1(and ,“On the laws of inheritance in man”Biometrika,partii(1903))

图1 1 078对父子身高的散点图

图中每一个点代表一对父子的身高关系。横轴的X坐标是父亲的身高,纵轴的Y坐标给出的是儿子的身高。我们看到,多数点子位于角平分斜线的两侧椭圆形面积之内,落在斜线上的点子极少,即儿子与父亲身高完全相同的极少。由点子落在斜线周围还说明,高个

子的父亲有着较高身材的儿子,而矮个子父亲的儿子身材也比较矮。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远离斜线的点子,这些点子反映的是父亲的身高与儿子的身高相差甚远的情况。比如高个子的父亲有矮儿子的情况,或者矮父亲有高个儿子的情况。图1中散点图给出父子身高的关系图,但图中给出的父亲身高和儿子身高两个变量的关系还是比较直观的,相关系数r就是对两个变量间线性相关关系紧密程度的度量。相关系数r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分子部分为X和Y两具变量的协方差,分母部分是X和Y 两个变量标准差的乘积。由于协方差是X和Y两个变量与其均值离差乘积的数学期望,它受X和Y两个变量度量单位大小的影响,因而在分母上除以X和Y两个变量的标准差,就将相关系数r转化成从-1到1之间的相对数值。实际数据计算的结果为r=,表明高个子的父亲会有较高的儿子,矮身材的父亲其儿子身体也不会很高,但这一正相关的关系并不十分明显。

那么,父子身高之间有什么规律呢?经过对1078对父子身高数据的计算,得到:

父亲的平均身高=英寸≈68英寸,标准差S X=≈英寸

儿子的平均身高=英寸≈69英寸,标准差S Y=≈英寸

(1英寸=厘米)我们看到,儿子的平均身高比父亲高一英寸,表明下一代的平均身高比上一代要高。这样,我们会自然地猜测72英

寸的父亲平均会有73英寸的儿子;64英寸的父亲平均会有65英寸的儿子,等等。那我们看一看图2中的情况:

图2 父子身高回归效应的图示

图2中斜虚线是父子平均身高推测的关系线,即58英寸父亲有59英寸的儿子,59英寸的父亲有60英寸的儿子,等等。在父亲身高64英寸和72英寸处的两个条形虚线,表明64英寸高父亲和72英寸高父亲的儿子们身高的分布情况。首先来看64英寸高父亲的儿子们身高分布。我们看到,在这一条线虚线柱内的点子多数分布在斜虚线的上方,表明64英寸高父亲的儿子们的身高多数高于65英寸,即较矮父亲的儿子们多数比父亲身材要高。接下来再看72英寸父亲的儿子们身高分布,在这条虚线柱内的点了多数分布在斜虚线的下方,表明72英寸高父亲的儿子们的身高多数低于73英寸,甚至多数低于与父亲同样高度的72英寸,即较高父亲的儿子们多数比父亲身材要矮。

高尔顿和波尔逊把这种现象称为“回归效应”,即回归到一般高度的效应。

图2中的实线即回归直线。这条回归线的含义是:对于每一身高父亲所对应的虚线柱内若干儿子身高点子的分布,回归直线是从这些点子中间穿过的。换句话说,回归直线上的点是当给定某一X i值时(即父亲身高值),对应的若干Y i值(即儿子身高值)与之(直线上点Y值记为值)离差平方和最小的直线,即我们的回归直线是求

要对上式求最小,微积分的知识告诉我们要求其偏导数并令其为零。即:

整理这一联立方程得到

由于已知r=,S X=,S Y=,则

父子身高的回归方程为

该回归方程就是图2中的回归线(实线)。

当X1=58时,=;当X2=64时,=。

当X3=72时,=。这些回归方程上的值实际上是当X i确定后,若干Y i的平均值。这一回归直线和回归方程表明,矮个子父亲的儿子们平均身高会比父辈低一些,高个子父亲的儿子们平均身高会比父辈低一些,即儿子们的身高会向平均值回归。

我们的读者必然会问,现代人一代比一代高,为什么高个子父亲的儿子们平均身高要比父辈低呢?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当时高尔顿和皮尔逊做研究时只观察了父亲和儿子的身高,并没有考虑母亲的身高。实际上,高个子父亲的太太可能是较高的女性,也可能是较低的女性。反之,矮个子父亲的太太可能是矮个子,也可能是较高的身材。而儿子的身高既受父亲遗传的影响,也受母亲遗传的影响,这就是为什么儿子们身高会发生“回归”的原因。

类似的回归现象还有很多,比如我们连续观察一群学生春秋两季的考试成绩,会发现春季考试得高分的学生在秋季考试中虽然平均分还比较高,但平均分会有所降低。反之,春季考试分数最低的学生们秋季的平均分会有所提高。因为在考试中除了学生水平的高低这一主要因素影响之外,临场发挥等偶然因素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我们在应用回归方程时若能注意到回归效应的特点,会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复式统计表》教学案例2篇

《复式统计表》教学案例2篇Teaching cases of compound statistical table

《复式统计表》教学案例2篇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复式统计表》教学案例 2、篇章2:复式统计表教案 篇章1:《复式统计表》教学案例 请同学们比一比:这四张表格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点:都有性别和人数两栏。 不同点:每张统计表都只反映了某一个兴趣小组的男女生情况。 从这四张表上,我们知道了这么多的信息,现在老师有几个问题你能回答吗? 4个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哪一组的男生最多,哪一组的女生做最少?

刚才同学们在回答有关五年级兴趣小组活动人数情况,要看几张表?方便吗?(看4张表,不方便) 老师:这里的每张统计表都只能反映一个兴趣小组的男女生人数,如果要对不同小组的男女生人数进行比较,就显得不太方便。 那谁能出个好主意,让我们比较起来方便些? 如果把这4张统计表合并在一起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就容易多了。 引导学生思考有必要把四个小组的人数合并在一张统计表里。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那你觉得这样的一张统计表应该反映出哪些信息呢?(指四张表)小组之间讨论一下!指名回答。 那怎么合并呢?演示合并过程 尝试4张表格合并起来,看有什么修改意见?(重复部分去掉) 再问:这张表明确吗?哪里不明确? 第一列注明:航模小组,民乐小组,书法小组,美术小组。 还有什么不对? (性别)改表头制作表头 提问:怎样从表中反映出4个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男生一共有多少人?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再添总计一栏,为了醒目,让人一眼就看出合计数和总计数,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案例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案例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是统计学中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它可以用来研究多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预测未来的趋势,以及制定相应的决策。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介绍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案例背景。 假设我们是一家电子产品制造公司的市场营销团队,我们想要了解产品销量与广告投入、产品定价和市场规模之间的关系。我们收集了过去一年的数据,包括每个月的产品销量(千台)、广告投入(万元)、产品定价(元/台)和市场规模(亿人)。 数据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以了解各变量的分布情况和相关性。我们计算了产品销量、广告投入、产品定价和市场规模的均值、标准差、最大最小值等统计量,并绘制了相关性矩阵图。通过分析发现,产品销量与广告投入、产品定价和市场规模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具体的关系还需要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来验证。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我们建立了如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Sales = \beta_0 + \beta_1 \times Advertising + \beta_2 \times Price + \beta_3 \times MarketSize + \varepsilon\] 其中,Sales表示产品销量,Advertising表示广告投入,Price表示产品定价,MarketSize表示市场规模,\(\beta_0, \beta_1, \beta_2, \beta_3\)分别为回归系数, \(\varepsilon\)为误差项。

模型验证。 我们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并进行了显著性检验和回归诊断。结果表明,广告投入、产品定价和市场规模对产品销量的影响是显著的,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同时,我们还对模型进行了预测能力的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对未来产品销量的预测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决策建议。 基于模型分析的结果,我们给出了以下的决策建议: 1. 在市场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广告投入可以显著提高产品销量; 2. 适当调整产品定价可以对产品销量产生积极影响; 3. 针对不同市场规模的区域,可以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结论。 通过本次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我们深入了解了产品销量与广告投入、产品定价和市场规模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决策建议。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工具,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制定科学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结语。 本文通过一个实际案例,介绍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希望读者能够通过本文的学习,对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相关方法,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一元线性回归教案

一元线性回归教案 引言 一元线性回归是统计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回归分析方法。它能够通过建立一个线性模型,根据自变量的值来预测因变量的值。本教案将介绍一元线性回归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场景,并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目录 1.什么是一元线性回归? 2.一元线性回归的原理 3.数据的处理与准备 4.拟合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5.模型评估与预测 6.应用案例分析 7.总结

1. 什么是一元线性回归? 一元线性回归是指只有一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的线性回归模型。它的数学表达式为:Y = β0 + β1X + ε,其中Y是因变量,X是自变量,β0和β1是模型的参数,ε是误差项。一元线性回归的目标是找到最合适的β0和β1,使得模型对观测数据点的拟合程度最优。 2. 一元线性回归的原理 一元线性回归的原理基于最小二乘法,即通过最小化观测值与模型预测值之间的差异来确定模型的参数。最小二乘法可以通过求解正规方程来获得最优的参数估计值。 3. 数据的处理与准备 在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准备。这包括数据清洗、变量选择和数据可视化等步骤。本节将介绍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以及如何选择适当的自变量和因变量。

4. 拟合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拟合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是通过最小二乘法来确定模型的参数估计值。本节将介绍如何使用Python中的scikit-learn库来拟合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分析模型的拟合结果。 5. 模型评估与预测 在拟合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之后,需要对模型进行评估和预测。本节将介绍常用的评估指标,如均方误差(MSE)和决定系数(R-squared),以及如何使用模型进行预测。 6. 应用案例分析 本节将通过一个实际的数据集来展示一元线性回归的应用场景。通过分析数据集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估和预测。 7. 总结 本教案从一元线性回归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开始,通过示例和实践对一元线性回归进行了详细讲解。希望通过本教案的学习,读者能够理解一元线性回归的基本原理,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该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

统计学中的非线性回归模型与应用案例

统计学中的非线性回归模型与应用案例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在统计学中,回归分析是一 种常用的方法,用于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传统的回归模型假设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然而在现实世界中,很多情况下变量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因此,非线性回归模型应运而生。 非线性回归模型允许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曲线、指数、对数等非 线性形式。这种模型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下面将介绍一些非线性回归模型的应用案例。 案例一:生长曲线模型 生长曲线模型是一种常见的非线性回归模型,用于描述生物体、经济指标等随 时间变化的增长过程。以植物的生长为例,我们可以将植物的高度作为因变量,时间作为自变量,建立一个非线性回归模型来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通过拟合模型,我们可以预测植物在未来的生长情况,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案例二:Logistic回归模型 Logistic回归模型是一种常用的非线性回归模型,用于研究二分类问题。例如,我们可以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来预测一个人是否患有某种疾病。以心脏病的预测 为例,我们可以将心脏病的发生与各种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血压等)建立一个Logistic回归模型。通过拟合模型,我们可以根据个体的危险因素预测其是否患 有心脏病,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案例三:多项式回归模型 多项式回归模型是一种常用的非线性回归模型,用于描述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 的高阶关系。例如,我们可以使用多项式回归模型来研究温度与气压之间的关系。

通过拟合模型,我们可以得到温度与气压之间的高阶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气象变化规律。 案例四:指数回归模型 指数回归模型是一种常用的非线性回归模型,用于描述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 指数关系。例如,我们可以使用指数回归模型来研究广告投入与销售额之间的关系。通过拟合模型,我们可以得到广告投入对销售额的指数影响,从而为企业制定广告投放策略提供决策依据。 总结起来,非线性回归模型在统计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建立适当的 非线性回归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预测未来的趋势,为决策提供支持。然而,非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和拟合过程相对复杂,需要充分理解数据特点和模型假设,并运用适当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只有在正确使用的前提下,非线性回归模型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统计学模型与数据分析教学案例

统计学模型与数据分析教学案例近年来,随着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分析已成为各行各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统计学模型作为数据分析的重要工具,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数据背后的规律。在教学中,通过教学案例的方式引入统计学模型和数据分析的概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一、引言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数据的产生和获取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然而,仅凭大量的数据并不能带来真正的价值,我们需要通过数据分析的手段去发现其中蕴含的信息和规律。统计学模型作为数据分析的基础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解析数据背后规律的有效方式。 二、统计学模型的应用案例 1. 常见的统计学模型 在统计学中,常见的模型包括线性回归模型、 logistic回归模型、时间序列模型等。这些模型在不同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用来预测、分类、判断等。 2. 金融领域案例:股市预测模型 股市的波动一直是金融领域中的热门话题,通过统计学模型可以构建出一种股市预测模型。该模型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分析出股市存在的规律,进而预测未来的股市走势,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3. 医学领域案例:药物疗效评估模型 在医学研究中,药物的疗效评估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通过统计学模型,可以分析药物在不同人群中的疗效差异,并找出影响药物疗效的 因素。这有助于医生和药企在选择治疗方案时提供科学依据。 4. 生态学领域案例:物种分布模型 生态学研究中,物种分布模型可以根据环境因素预测物种的分布范围。通过收集物种分布的样本数据和环境因素的数据,构建统计学模型,可以实现对物种在特定环境下的分布范围的预测,为生态保护提 供科学依据。 三、教学案例设计 以数据分析的教学案例为例,我们可以设计一个适合学生实践的案例。首先,给出一个真实的数据集,例如某城市一年内的天气数据。 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统计学模型知识,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 学生可以通过计算平均值、方差、相关系数等统计量,探索天气数据 的规律。接着,通过引入回归模型,让学生利用天气数据预测未来一 段时间的气温变化情况。最后,引导学生对分析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加深对统计学模型和数据分析原理的理解。 四、教学效果评估 在教学案例完成后,我们可以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估。可以采用测验 的方式来评估学生对统计学模型和数据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同时, 通过学生的案例报告和思考题的回答,了解他们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

研究生统计学教案:回归分析在社会学研究中的应用

研究生统计学教案:回归分析在社会学研究中的应用引言 回归分析是一种常用的统计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在社会学研究中,回归分析被广泛应用于探索社会现象和预测社会变量。本文将介绍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运用回归分析进行社会学研究。 1. 回归分析基础知识 1.1 线性回归模型 线性回归模型假设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并通过最小二乘法来估计模型参数。 1.2 多重线性回归模型 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允许多个自变量同时对因变量进行解释,并考虑各个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1.3 模型检验与评估 通过残差分析、方差分析和其他统计指标来检验和评估回归模型的拟合程度以及各个预测变量的显著性。

2. 回归分析在社会学研究中的应用案例 2.1 教育水平与收入关系的回归分析 探索教育水平对个人收入的影响,如何使用回归模型解释这种关系并进行统计检验。 2.2 社会支持与幸福感关系的回归分析 研究社会支持和个体幸福感之间的相关性,并考虑其他可能影响因素。 2.3 婚姻满意度与家庭收入关系的回归分析 通过回归分析探索婚姻满意度和家庭收入之间的联系,进一步了解财富对婚姻品质的影响。 3. 使用软件进行回归分析 3.1 SPSS软件 介绍如何使用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包括数据处理、模型建立和结果解释等方面。 3.2 R语言 介绍如何使用R语言实现回归分析,包括安装相关包、数据处理、模型构建和结果可视化等内容。

结论 通过本文对回归分析在社会学研究中应用的介绍和案例讨论,我们可以发现回归分析是一种强大而灵活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和预测社会现象。研究生统计学课程中的回归分析内容对于社会学领域的学生和研究人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回归设计及多元统计分析课程设计

回归设计及多元统计分析课程设计 一、背景介绍 回归设计及多元统计分析是一门应用型课程,主要探讨研究性问题 的数据分析方法和技术。该课程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前置知识,如单 变量统计分析、假设检验、参数估计等基础概念。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我们可以在基础统计思维和知识基础上,更深度地理解和应用多元统 计方法,尤其是回归方法,以解决在实际问题中遇到的数据分析问题。 二、课程目标 该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回归分析和多变量方法的实际应用。具体的能力目标如下: 1.掌握回归分析和多变量分析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2.了解多元统计分析的各种技术和应用范围; 3.能够利用回归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能够独立进行实际问题的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 三、教学内容 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 1. 多元统计分析基础 多元统计分析的基本概念、假设检验、参数估计、方差分析、协方 差矩阵等基础知识。

2. 回归分析 线性回归、非线性回归、多元回归、逐步回归、分层回归、回归诊断、多重共线性、变量选择等。 3. 方差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双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混合设计方差分析等。 4. 相关分析 Pearson 相关系数、Spearman 相关系数、Kendall 相关系数等。 5. 因子分析 公因子分析、独立因子分析等。 6. 聚类分析 层次聚类、k-means 聚类等。 7. 判别分析 线性判别分析、二次判别分析等。 四、教学方法 该课程采用教师主讲、学生讨论、案例分析、计算机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其中讲授课程重点在于理论和方法的讲解,并通过案例和实例的演示进一步巩固理论,并使学生学会数据分析前期数据处理、统计模型建立、模型检验和结果解释等技能。

统计学中的分类与回归

统计学中的分类与回归 分类与回归是统计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的目的是通过一 些已知的数据,来预测未知的数据。虽然分类与回归都属于机器 学习的范畴,但是它们的研究方法、目的和适用范围却有着很大 的区别。 分类是指根据已知的数据,将未知的数据分到某个特定的类别。一个简单的例子是对房屋售价进行分类。我们可以通过房屋的地 理位置、面积、房间数、装修程度等因素来对房屋售价进行分类。比如说,我们可以将售价低于100万的房屋划分为“经济适用房类别”,而将售价大于100万的房屋划分为“高档别墅类别”。然后, 我们就可以将新房源的各项信息带入模型,快速地推出它的类别。 回归则是指找出一些线性或非线性的关系,以预测未知的连续 数值。最常见的回归例子就是预测股票价格。我们可以根据股票 的历史交易数据,以及其他一些因素,来建立一些数学模型。然后,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些模型,来预测股票的未来走势。 分类和回归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目标的不同:分类的目标是将未知的数据分到特定的类别里,而回归的目标则是预测未来的数值。 2. 数据类型的不同:分类的数据是离散的,而回归的数据是连 续的。 3. 模型的不同:分类通常使用的是逻辑回归、决策树、朴素贝 叶斯等算法,而回归则常用线性回归、多项式回归、岭回归等算法。 分类和回归的应用场景也非常广泛。在医疗领域,可以使用分 类算法来诊断疾病,也可以使用回归算法来预测患者未来的健康 状况;在金融领域,可以利用回归算法预测股票价格,也可以使 用分类算法来进行风险评估;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可以使用分 类算法来进行文本分类,也可以使用回归算法来预测文本的情感 倾向。 除了分类和回归,统计学还有很多其他的重要概念,比如聚类、降维、假设检验等,它们也在实际应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 论是分类、回归还是其他概念,它们都能够为我们带来更加智能 的预测能力,从而提高我们在各个领域的决策能力和效率。

应用回归分析第四版教学设计 (2)

应用回归分析第四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应用回归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熟练地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并能够正确解读和应用回归分析结果。 二、教学内容 1.回归分析概述 2.简单线性回归分析方法 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 4.变量选择和模型诊断 5.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 6.数据的可视化和分析报告撰写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幻灯片展示等方式,讲解回归分析的基本理 论和方法。 2.实验法:学生通过使用统计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实验,提高分析结果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通过模拟实验练习,增强应用能力。 3.实例分析法:引入实际案例,进行数据分析和建模实践,加深对回归 分析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 1.回归分析概述 2.简单线性回归分析方法

第二周 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 2.模型选择方法 第三周 1.模型诊断方法 2.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 第四周 1.变量选择方法 2.数据可视化和报告撰写 五、教学评价方法 1.考试:对学生掌握的回归分析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测试。 2.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数据撰写相关报告,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 评价。 3.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听课和参与情况,包括提问、讨论和小组活动 等。 六、参考教材 1.应用回归分析(第四版),西瓜书 2.统计学习方法,李航 3.多重比较与多元分析方法,李成时 七、教学要求 1.学生要求具备基本的统计学和数学知识,熟练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 分析和模型建立。 2.老师要求掌握回归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熟练使用统计软件, 并有良好的教学经验。

3.教学设施要求具备计算机和投影仪等基本设备,学生需要自备笔记本电脑。

应用回归分析第五版教学设计

应用回归分析第五版教学设计 课程简介 此课程为应用回归分析的第五版设计,主要包括回归分析基础知识、多元回归分析、模型拟合与评价、变量选择与建模等方面的内容。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回归分析理论与实践技能,为其从事统计学和数据分析相关领域做好铺垫。 课程目标 1.了解回归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2.掌握多元回归分析的步骤和技巧; 3.熟悉模型拟合与评价的相关方法; 4.能够独立进行变量选择和建模工作;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大纲 1.回归分析基础知识 –简单回归分析 –最小二乘法 –拟合优度与拟合优度检验 –回归系数的推断 2.多元回归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 –变量选择方法 –模型诊断和改进 3.模型拟合与评价 –残差图和分析

–拟合优度与调整拟合优度 –模型比较 4.变量选择与建模 –逐步回归法 –岭回归和lasso回归 –多项式回归 5.实践案例讲解 –通过实例介绍如何使用回归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1.理论讲解:讲解回归分析的相关理论知识; 2.实践演示:通过R、Python等统计软件进行实际操作; 3.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4.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思考。 评分标准 1.课堂表现(30%):包括课堂参与度、发言表现、思维逻辑及问题意 识等方面; 2.作业质量(30%):包括选题合理性、思路完整性、数据分析方法及 模型选择等方面; 3.期末考试(40%):包括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实战能力及问题解决能 力等方面。 参考教材 1.桂红林等.《应用回归分析》(第五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Myers, R. H., Montgomery, D. C., & Anderson-Cook, C. M. (2016).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process and product optimization using designed experiments. John Wiley & Sons.

统计学模型案例分析

统计学模型案例分析 统计分析模型一般包括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 一.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regression analysis)是确定两种或两种以上变数间相互依赖的定量关系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运用十分广泛,回归分析按照涉及的自变量的多少,可分为一元回归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按照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类型,可分为线性回归分析和非线性回归分析。如果在回归分析中,只包括一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且二者的关系可用一条直线近似表示,这种回归分析称为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如果回归分析中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且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是线性关系,则称为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的主要内容为: ①从一组数据出发确定某些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式,即建立数学模型并估计其中的未知参数。估计参数的常用方法是最小二乘法。②对这些关系式的可信程度进行检验。③在许多自变量共同影响着一个因变量的关系中,判断哪个(或哪些)自变量的影响是显著的,哪些自变量的影响是不显著的,将影响显著的自变量选入模型中,而剔除影响不显著的变量,通常用逐步回归、向前回归和向后回归等方法。④利用所求的关系式对某一生产过程进行预测或控制。回归分析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统计软件包使各种回归方法计算十分方便。 回归分析的步骤: 1.根据预测目标,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明确预测的具体目标,也就确定了因变量。如预测具体目标是下一年度的销售量,那么销售量Y就是因变量。通过市场调查和查阅资料,寻找与预测目标的相关影响因素,即自变量,并从中

选出主要的影响因素。 2.建立回归预测模型.依据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历史统计资料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建立回归分析方程,即回归分析预测模型。 3.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是对具有因果关系的影响因素(自变量)和预测对象(因变量)所进行的数理统计分析处理。只有当变量与因变量确实存在某种关系时,建立的回归方程才有意义。因此,作为自变量的因素与作为因变量的预测对象是否有关,相关程度如何,以及判断这种相关程度的把握性多大,就成为进行回归分析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相关分析,一般要求出相关关系,以相关系数的大小来判断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相关的程度。 检验回归预测模型,计算预测误差回归预测模型是否可用于实际预测,取决于对回归预测模型的检验和对预测误差的计算。回归方程只有通过各种检验,且预测误差较小,才能将回归方程作为预测模型进行预测。 4.计算并确定预测值.利用回归预测模型计算预测值,并对预测值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最后的预测值。回归分析应注意的问题应用回归预测法时应首先确定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如果变量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对这些变量应用回归预测法就会得出错误的结果.正确应用回归分析预测时应注意: ①用定性分析判断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②避免回归预测的任意外推; ③应用合适的数据资料; 二. 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指将物理或抽象对象的集合分组成为由类似的对象组成的多个类的分析过程。

多元回归模型分析案例

多元回归模型分析案例 回归模型是统计学中最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是一种用来预测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这种模型可以用来估算单独变量以及组合变量对信息或结果的影响。多元回归模型是具有两个或多个自变量的回归模型,它在预测和分析多变量之间的关系时特别有用。 本文旨在提供一个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的案例。首先,本文将介绍多元回归模型的基本原理,并详细阐述案例中使用的各项数据。接下来,将对案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详细讨论,并介绍多元回归模型的具体应用。最后,将对分析的结果进行讨论,以便判断回归模型的准确性。 一、多元回归模型的基本原理 多元回归模型是一种建立在一组多元数据上的回归模型,它用一个线性函数根据观察数据预测一个特定变量。基本形式为: Y=+βX1+βX2+...+βXn 其中,Y是被预测变量,X1,X2,…,Xn是影响Y的因素。β1,β2,…,βn是模型中所有自变量的系数,通过这些系数可以计算出每个因素对Y的影响程度。 多元回归模型需要解决的重要任务是:从观察的多变量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确定Y的影响因素,并用这些因素来构建一个反映实际情况的模型,以评估变量对Y的影响程度。因此,多元回归模型在分析多变量数据时非常有用。 二、案例介绍

本文使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一年级学生的成绩,以探究学生成绩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成绩的影响程度。 案例中共有20名一年级学生,每个学生的数据包括学生的学习和社交能力以及准备考试的时长等三个自变量。其中学习能力和准备时长的取值范围分别为1-10,社交能力的取值范围为1-5。 案例数据如下: 学生习能力交能力备时长绩 1 8 3 7 77 2 4 2 8 55 3 7 5 5 65 4 6 1 6 67 5 9 4 7 84 ..... 20 7 1 5 63 三、案例问题分析 本案例旨在探究一年级学生成绩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成绩的影响程度,而这种因果关系很难仅用一句话来表达,只有使用多元回归模型才能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在分析案例时,学习能力、社交能力和准备时长这三个自变量的影响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首先,我们可以构建三个单变量的多元回归模型,来看看这三个变量对成绩的影响有多大,这也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哪些因素对成绩影响最大,哪些因素对成绩影响最小。

统计学案例分析

1、中国的轿车生产是否与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 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私人载客汽车拥有量、公路里程等都 有密切关系?如果有关系,它们之间是种什么关系?关系强 度如何? (1)分析轿车生产量与私人载客汽车拥有量之间的关系: 首先,求的因变量轿车生产量y和自变量私人载客汽车拥有量x1的相关系数r=0.992018,说明两者间存在一定的线性相关关系且正相关程度很强。 然后以轿车生产量为因变量y,私人载客汽车拥有量x1为自变量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①由回归统计中的R=0.984101看出,所建立的回归模型对样本观测值的拟合程度很好; ②估计出的样本回归函数为:ŷ=1.775687+0.206783 x1,说明私人载客汽车拥有量每增加1万辆,轿车生产量增加2067.83辆; ③由上表中â和βˆ的p值分别是0。709481543和6.60805E-15,显然â的p值大于显著性水平α=0.05,不能拒绝原假设α=0,而βˆ的p值远小于显著性水平α=0。05,拒绝原假设β=0,说明私人载客汽车拥有量对轿车生产量有显著影响。

(2)分析轿车生产量与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之间的关系: 首先,求的因变量轿车生产量y和自变量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x2的相关系数r=—0。77499,说明两者间存在一定的线性相关关系但负相关程度一般。 然后以轿车生产量为因变量y,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x2为自变量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由回归统计中的R=0。600608看出,所建立的回归模型对样本观测值的拟合程度一般,综合其相关系数值可知此二者关系不太符合所建立的线性模型,说明二者间没有密切的线性相关关系。 (3)分析轿车生产量与公路里程之间的关系: 首先,求的因变量轿车生产量y和自变量公路里程x3的相关系数r=0.941214,说明两者间存在一定的线性相关关系且正相关程度较强。 然后以轿车生产量为因变量y,公路里程x3为自变量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回归分析教学设计

3.2回归分析教学设计 引言: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要着力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所谓“以生为本”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动手能力的发展及应用意识的发展。为此,讲授本节课之前,我做了如下的准备: 一、教学内容分析及学情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回归分析》是高中数学人教B版选修2—3第三章《统计案例》的第二节内容,本节是中学阶段统计学的完结篇。其内容与第一节《独立性检验》及必修3中的统计知识均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必修3中回归直线方程知识的加深和升华,也是对第一节《独立性检验》中统计方法的补充。其实,统计学发展到今天已经有许多较成熟的统计方法,独立性检验和回归分析只是其中的两种方法。教材把一个个的案例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探究案例,解决问题,使学生们了解这两种统计方法的基本思想、解题步骤及其初步应用。 在统计案例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对数据的直观感觉,认识统计方法的特点(如估计结果的随机性、统计推断可能犯错误等),体会统计方法应用的广泛性,理解其方法中蕴涵的思想。避免学生单纯记忆和机械套用公式进行计算。教学中应鼓励学生使用计算机及统计软件等现代技术手段来处理数据,解决实际问题。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要求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统计思想。学习本节课后高中阶段的统计学知识全部学完,学生应该能够独立地分析简单的统计数据,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统计分析问题。这种能力既是到高校继续深造的需要,更是作为新时代合格公民的必备素质。 (二)学情分析 1、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在初中及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3第二章中初步掌握了统计学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已经掌握了线性相关的回归直线方程的求法,能够通过对散点图的观察发现较直观的线性相关关系并求出其回归直线方程。 2、高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都很强,特别在学习了本章《统计案例》第一节的独立性检验的统计思想之后,初步掌握了统计分析的思想方法,这都为本节课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学生学习本节内容可能遇到的困难:(1)求回归直线方程时计算量大。(2)对相关系数的理解。(3)对转化与化归的思想方法的运用。(4)对统计学应用背景的了解程度不深。 4、根据学生乐于亲身参与教学的特点本节课我采用了设疑探究教学模式:引入情境-启发质疑-互动探究-应用评价。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在实践中体会统计思想,充分体

应用回归分析第三版教学设计

应用回归分析第三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应用回归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回归分析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利用各种统计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和应用。 二、教学内容 1.回归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及其应用; 3.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及其应用; 4.非线性回归模型及其应用; 5.模型的诊断和改进; 6.回归分析的实际应用及其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传授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学生了解回归分析 的概念和应用; 2.实践教学:通过统计软件的操作和案例实例的演示,让学 生掌握回归分析的具体过程和方法; 3.讨论交流:通过案例分析和论文阅读,让学生深入了解回 归分析在实际应用中的方法和思路; 4.课程论文: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回归分析应用案例论文,以 检验学生对本课程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进度 序号内容学时 1 回归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2 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及其应用 2 3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及其应用 4 4 非线性回归模型及其应用 4 5 模型的诊断和改进 2 6 回归分析的实际应用及其案例分析 4 7 课程论文讲解 2 五、评价方式 1.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等,占 30%; 2.课程论文: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回归分析应用案例论文,占 50%; 3.期末考试:占 20%。 六、参考书目 1.应用回归分析(第三版),ISBN:978-7-04-050112-7; 2.量经济学:古典,现代与概率方法,ISBN:978-7-04- 029197-6; 3.统计学基础(第二版),ISBN:978-7-03-028628-6; 4.回归分析中的问题诊断与改进,ISBN:978-7-03-036464-9。

高中数学选修2《统计案例》教案

第三章统计案例 实习作业 (人教A版高中课标教材数学选修2-3) 一、教学内容解析 1.内容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A版选修2-3第三章《统计案例》中的《实习作业》,主要内容是:先由学生在课余时间收集数据,经过自己的数据处理后写出实习报告,课堂上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操作. 2.内容解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了必修3中第二章统计、选修2-3中第三章统计案例之后,对本章中学习的两个统计方法:线性回归分析、独立性检验的延续——实际应用.内容可分为两个环节:对知识的验收、内化、巩固;对知识的理解、实践和延拓.本节主要任务是学生对知识的巩固以及结合自己的思考进一步将知识应用于实际. 重点在于让学生积极思考研究、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课程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良好素材. 本节课蕴含了丰富的统计学思想,利用统计知识培养了学生三个方面的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数学运算、数据分析、数学建模、逻辑推理、数学抽象.在对知识深入挖掘的基础上,本节内容的设计中含有多个德育教育点:亲身经历实际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多种形式互动确定主题、小组合作探究共同研讨解决问题的办法、走出校园寻找答案、搜集数据的不同方法的设计、搜集样本的不同方法、相关资源的多渠道收集、各种软件的动手操作应用和开发、对自我研究成果得出结论并反思及延拓,使学生感受探索的乐趣、享受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的理性和严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初步体会数学建模、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和认识论、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形成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态度.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统计学的基本思想;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参与数据分析的全过程,掌握回归分析、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步骤;统计案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应用回归分析教学课件

应用回归分析教学课件 通过将非线性模型转化为线性回归模型,使学生体会“转化”的思想。以下内容是本店铺为您精心整理的应用回归分析教学课件,欢迎参考! 应用回归分析教学课件一 一、教学目标 a) 知识与技能 能根据散点分布特点,建立不同的回归模型。 知道有些非线性模型通过变换可以转化为线性回归模型。 通过散点图及相关指数比较体验不同模型的拟合效果。 b)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将非线性模型转化为线性回归模型,使学生体会“转化”的思想。 让学生经历数据处理的过程,培养他们对数据的直观感觉,体会统计方法的特点,认识统计方法的应用。 通过使用转化后的数据,利用计算器求相关指数,使学生体会使用计算器处理数据的方法。 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已有知识不足,激发好奇心、求知欲。 通过寻求有效的数据处理方法,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探

索精神和转化能力。 通过案例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回归分析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增强数学“取之生活,用于生活”的意识,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探究使学生体会有些非线性模型运用等量变换、对数变换可以转化为线性回归模型。 难点:如何启发学生“对变量作适当的变换(等量变换、对数变换)”,变非线性为线性,建立线性回归模型。 应用回归分析教学课件二 要求:通过典型案例的探究,进一步了解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初步应用. 重点:了解评价回归效果的三个统计量:总偏差平方和、残差平方和、回归平方和. 教学难点:了解评价回归效果的三个统计量:总偏差平方和、残差平方和、回归平方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由例1知,预报变量(体重)的值受解释变量(身高)或随机误差的影响. 2.为了刻画预报变量(体重)的变化在多大程度上与解释变量(身高)有关?在多大程度上与随机误差有关?我们引入了评价回归效果的三个统计量:总偏差平方和、残差平方和、回归平方和.

【精品】统计学原理回归分析案例

美国各航空公司业绩的统计数据公布在《华尔街日报1998年鉴》(TheWallStreetJournalAlmanac1998)上,有关航班正点到达的比率和每10万名乘客投诉的次数的数据如下: 航空公司名称航班正点率(%)投诉率(次/10万名乘客) 西南(Southwest)航空公司81.8 0.21 大陆(Continental)航空公司76.6 0.58 西北(Northwest)航空公司76.6 0.85 美国(USAirways)航空公司75.7 0.68 联合(United)航空公司73.8 0.74 美洲(American)航空公司72.2 0.93 德尔塔(Delta)航空公司71.2 0.72 70.8 1.22 美国西部(AmericaWest)航空公 司 环球(TWA)航空公司68.5 1.25 a.画出这些数据的散点图 b.根据再(a)中作出的散点图,表明二变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c.求出描述投诉率是如何依赖航班按时到达正点率的估计的回归方程 d.对估计的回归方程的斜率作出解释 e.如何航班按时到达的正点率是80%,估计每10万名乘客投诉的次数是多少?

1)作散点图: 2)根据散点图可知,航班正点率和投诉率成负直线相关关系。 3)作简单直线回归分析: SUMMARYOUTPUT 回归统计 MultipleR0.882607 R Square0.778996 AdjustedR Square0.747424 标准误差0.160818 观测值9 方差分析 df SS MS F SignificanceF 回归分析10.6381190.63811924.673610.001624 残差70.1810370.025862 总计80.819156 Coefficients标准误差tStat P-value Lower95%Upper95%下限95.0%上限95.0% Intercept 6.017832 1.05226 5.7189610.000721 3.5296358.506029 3.5296358.506029 XVariable1-0.070410.014176-4.967250.001624-0.10393-0.03689-0.10393-0.03689 4)y=-0.0704x+6.0178

高中数学第三章统计案例3.1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A版选修2-3

3.1 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与其初步应用 整体设计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高中新课程中增加了有关统计学初步的内容,先后出现在必修3和选修12(文科)、选修23(理科)中.《数学3(必修)》中的“统计〞一章,给出了运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路.“线性回归分析〞是其介绍的一种分析、整理数据的方法.在这一部分中,学习了如何画散点图、利用最小二乘法的思想、利用计算器求回归直线方程、利用回归直线方程进行预报等内容.然而在大量的实际问题中,两个变量不一定都呈线性相关关系,它们可能呈指数关系或对数关系等非线性关系,本节就是在学习了如何建立线性回归模型的基础上,探索如何建立非线性关系的回归模型.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回归分析的必要性和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明确回归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骤,学会以科学的态度评价两个变量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课时划分 《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与其初步应用》的教学分四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介绍线性回归模型的数学表达式,解释随机误差项产生的原因,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回归方程的预报结果;第二课时:从相关系数、相关指数和残差分析角度探讨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以与建立回归模型的基本步骤;第三课时:介绍两个变量非线性相关关系;第四课时:回归分析的应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典型案例的探究,进一步了解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方法与初步应用.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数据处理的过程,培养他们对数据的直观感觉,体会统计方法的特点,认识统计方法的应用;通过使用转化后的数据,利用计算器求相关指数,使学生体会使用计算器处理数据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已有知识的不足,激发好奇心、求知欲;通过寻求有效的数据处理方法,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转化能力;通过案例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回归分析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增强数学“取之生活,用于生活〞的意识,提高学习兴趣.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掌握求回归直线方程的步骤以与对随机误差e 的认识. 教学难点:掌握利用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理解随机误差的来源和对预报变量的影响.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名师出高徒〞这句谚语的意思是什么?有名气的老师就一定能教出厉害的学生吗?这两者之间是否有关? 活动设计:学生独立思考回答问题.

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1-2教案:1.1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共4课时)

第一章统计案例 1.1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典型案例的探究,进一步了解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初步应用 (2).过程与方法:了解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初步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利用图形的直观性,简捷巧妙的解题 教学重点: 了解线性回归模型与函数模型的差异,了解判断刻画模型拟合效果的方法-相关指数和残差分析. 教学难点: 解释残差变量的含义,了解偏差平方和分解的思想. 教学方法:讲解法,引导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提问:“名师出高徒”这句彦语的意思是什么?有名气的老师就一定能教出厉害的学生吗?这两者之间是否有关? 2. 复习:函数关系是一种确定性关系,而相关关系是一种非确定性关系. 回归分析是对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其步骤:收集数据→作散点图→求回归直线方程→利用方程进行预报. 二、讲授新课: 1. 教学例题: ①例1从某大学中随机选取8名女大学生,其身高和体重数据如下表所示: 编 1 2 3 4 5 6 7 8

号 身高/cm 165 165 157 170 175 165 155 170 体重/kg 48 57 50 54 64 61 43 59 求根据一名女大学生的身高预报她的体重的回归方程,并预报一名身高为172cm 的女大学生的体重. (分析思路→教师演示→学生整理) 第三步:代值计算 ② 提问:身高为172cm 的女大学生的体重一定是60.316kg 吗? 不一定,但一般可以认为她的体重在60.316kg 左右. ③ 解释线性回归模型与一次函数的不同 事实上,观察上述散点图,我们可以发现女大学生的体重y 和身高x 之间的关系并不能用一次函数y bx a =+来严格刻画(因为所有的样本点不共线,所以线性模型只能近似地刻画身高和体重的关系). 在数据表中身高为165cm 的3名女大学生的体重分别为48kg 、57kg 和61kg , 如果能用一次函数来描述体重与身高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