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土地管理学复习题

合集下载

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期末复习资料

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期末复习资料

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期末复习资料一、选择题1、以下哪个不在土地范畴之内()A 陆地B 内陆水域C 滩涂D海洋2、土地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其中社会经济因素不包括()A 土地的位置B 人口状况C土地所属关系D土壤类型3、土地农学派注重()研究A生物群落B地貌C 地表组成物质D土壤4、土地是地表某一地段的自然综合体,是指上自大气( )A对流层下部B对流层中部C对流层上部D平流层下部5、土地的功能不包括()A承载性功能B储蓄和增值的功能C提高生产力功能D生态系统服务功能6、土地的性质不包括()A土地是自然综合体B土地的适宜性C土地利用的永续D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7、狭义的国土不包括()A领土B国家所拥有的一切资源C领海D领空8、土地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土地的利用B土地的形成C土地的演化D土地的管理9、下列哪项不属于衡量区域降水多少的主要指标:()A 降水量B 湿润指数C 有效水容量D 干燥度10、下列哪项不属于对农作物正常生长和发育起重要作用的气候因素:()A 光B 热C 水D气11、影响植物根系生长发育、水分、养分的吸收和释放的是()A土壤肥力B土壤质地C土壤构成D土层厚度12、不同排水等级与土地质量的关系中,90cm内的任何土层很少出现水分饱和属于()A排水过度B排水良好C排水中等良好D排水不良13、土地分类分为几大类( )A四大类B五大类C九大类D十大类14、气候是土地资源重要的形成因素,光、热、水气等在空间上的变化影响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使土地资源具有强烈的()A 系统性B 完整性C 结构性D 地域性。

15、下列可以用于农业利用的坡度有()A 15°B 30°C 35°D 40°16、()是土壤的肥力和自然生产力的综合反映A 土壤类型B 土壤质地C 土壤构成D土壤厚度17、农作物产量资料获取方法包括田间试验法、经验估算法、()A 实地调查法和统计资料法B要素测定法和抽样实割实测法C 抽样实割实测法和实地调查法D 要素测定法和实地调查法18、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用生产的土地,耕地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下列分类中不属于农用地的是()。

土地管理专业试题及答案

土地管理专业试题及答案

土地管理专业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土地管理的核心目标是()。

A. 最大化土地收益B. 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C. 促进土地的快速流转D. 增加土地的商业价值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制定依据不包括()。

A. 国家土地政策B. 土地资源现状C. 土地市场行情D. 社会经济发展需求3. 土地登记的法律效力是()。

A. 证明土地所有权B. 证明土地使用权C. 证明土地承包权D. 证明土地抵押权4. 土地征收的补偿原则不包括()。

A. 公平原则B. 合理原则C. 效率原则D. 公正原则5. 土地利用变更的审批程序不包括()。

A. 申请B. 审核C. 公示D. 拍卖6. 土地整治的目的包括()。

A. 提高土地生产率B. 改善土地生态环境C. 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D. 所有以上选项7. 土地评估的方法不包括()。

A. 成本法B. 收益法C. 市场法D. 拍卖法8. 土地资源的分类不包括()。

A. 耕地B. 建设用地C. 未利用地D. 工业用地9.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不包括()。

A. 数据存储B. 数据查询C. 数据分析D. 数据拍卖10. 土地法规的实施主体是()。

A. 土地所有者B. 土地使用者C. 土地管理机构D. 土地评估机构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土地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

A.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B. 土地利用规划与实施C. 土地权属管理D. 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1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包括()。

A. 土地利用目标B. 土地利用结构C. 土地利用布局D. 土地利用政策13. 土地征收的补偿方式包括()。

A. 货币补偿B. 土地置换C. 产权调换D. 重新安置14. 土地整治的措施包括()。

A. 土地整理B. 土地复垦C. 土地开发D. 土地保护15.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包括()。

A. 提高土地管理效率B. 支持土地决策C. 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D. 增强土地管理的透明度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土地管理的基本原则。

土地管理学 复习资料.

土地管理学 复习资料.

《土地管理学》习题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一. 填空题1.生活的根本源泉,后者指作为财产,具有了经济(价值)和法律(独占权)意义。

2.功能和储蓄和增值的功能等几个方面。

3.为生产三要素,尤以土地与劳动为最基本的生产要素。

4.土地与其他生产资料一样具有两重性,它一方面是产资料,另一方面还是土地关系的客体。

5.6.土地管理的主体是地与地之间的关系。

(土地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和监督土地利用。

)7.理。

8.土地管理目标按管理层次的不同,标、微观土地管理目标。

(土地管理目标按实现时间的幅度,又可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年度目标。

)9.土地管理的原则:经济、社会三效益的统一原则;3. 坚持依法、统一、科学地管理土地的原则1011.1998年,根据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由地矿部、土地局、海洋局、测绘局4个单位组建成国土资源部,建立相对集中的国土资源管理体制,并对它们的职能作了相应的调整。

12.土地管理的方法有二. 名词解释1.土地:是指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水面,它是由气候、地貌、土壤、水文、岩石、植被等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并包含人类活动的成果。

2.土地资源:土地作为自然要素,于现在或可预见的将来,能为人们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那部分土地。

3.土地资产:是指土地财产,即作为财产的土地。

4.▲土地管理:是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三. 简答题1.▲土地具有哪些基本特性?答:土地作为生产资料,与其他生产资料相比,具有以下基本特性:1)土地是自然的产物,不是人类所创造的。

2)土地面积的有限性;3)土地位置的固定性;4)土地质量差异的普遍性;5)土地利用的永续性。

2.▲土地管理由哪些部分内容构成?他们之间有何联系?答:土地管理由地籍管理、土地权属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土地市场管理四大部分内容构成。

土地管理学复习题.

土地管理学复习题.

土地管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1、在土地管理学中如何理解土地这一实体?答:土地管理学中的土地是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水面的总称,是由气候土壤地貌水文岩石植被等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并包含人类活动的成果(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以上要素都是土地的一部分,土地的质量和用途取决于全部构成要素的综合影响。

此外,对土地含义的进一步解释:A、土地是有限的、稀缺的自然产物(资源),涉及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B、土地是稀缺的自然产物,在人类的利用中赋予其经济属性。

会产生经济收益,凝聚劳动使土地增值C、土地也是不动产,是有形的土地实体与无形的土地权利的统一体。

必须准确界定其产权关系,包括产权类型、归属和期限等D、不光是地表,还有地上空间和地下空间。

在土地管理中要准确界定土地的四至和上下空间,地上地下空间的权属关系,地上的通行、采光等关系等。

E、主要是陆地和内陆水域。

2、如何理解土地的职能?答: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理解:A、土地作为资源的职能:具养育、支撑、储藏等功能,是人类的立足场所,生存条件,是实现任何生产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B、土地作为资产的职能,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a:能为拥有者产生收益或增值。

土地所有权乃是一切财富的最初源泉。

b:土地作为财产能体现拥有者的经济和社会地位。

不动产,始终是利益集团和个人追求的对象。

c:土地作为财产可作为投资的手段:招商引资,抵押融资,不动产的融资信用。

3、按土地用途分,土地可分为三大类:农用地、建设用地、其他用地4、土地管理:土地管理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国家通过立法机构将意志规范化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并由国家管理机关(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来保证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从而达到国家管理土地的目的。

5、土地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地籍管理、权属管理、市场管理、利用管理、督察管理、税务管理。

其中地籍管理是基础,利用管理是核心。

6、土地管理的方法有:行政方法、法律方法、经济方法和技术方法等。

其中行政方法有:行政命令、规定、通知、指示法律方法有:法律、法规和条例经济方法有:价格、税收、信贷、利息、利润、工资、资金、罚款等技术方法有:测量、计算、统计、分析、评估、预测等7、土地资源配置:它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分配将不同程度地影响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结构和比例关系。

土地资源管理期末复习重点(参考)

土地资源管理期末复习重点(参考)

土地资源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参考(本科课程由两位老师进行教学,因此复习资料也分为前后两部分进行准备)前部分一、填空题1、土地的资源特性有: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面积有限性和不可替代性等特点。

2、土地利用规划根据范围和任务不同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和土地利用详细规划。

3、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的气候要素是光、温、水3要素,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4、土地类型的分布规律主要体现在:一是土地类型的地带性分布规律,二是非地带性或区域土地类型分布规律。

5、土地评价根据评价目的不同,可分为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生产潜力,土地经济评价。

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水源中,不属于地表水类型的是 BA.河流B.海洋C.冰川D.沼泽2、在土地资源动态监测工作中,“3S”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应用。

3S技术包括:CA. GSS\RS\GISB. GPS\SS\GISC.GPS\RS\GISD. GPS\RS\GSS3、我国地貌形态可以粗略地划分为以下哪五大类型 BA.平原、丘陵、山谷、高原和盆地B. 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C. 平原、丘陵、山地、河谷和盆地D. 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森林4、我国目前每年人均粮食拥有量约为 DA.250公斤B.550公斤C.500公斤D.380公斤5、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工作程序和阶段是 AA.准备工作、外业调绘、内业工作、检查验收B. 准备工作、外业调绘、检查验收、内业工作C.外业调绘、内业工作、检查验收、准备工作D. 外业调绘、准备工作、内业工作、检查验收.三、解释题1、土地:土地是指地球陆地表面由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及人类活动结果所组成的一个复杂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其性质随时间不断变化。

土地资源是指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2、土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指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以现有或可预见的物质和技术投入为条件,根据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所能生产的食物,能够供养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含生理需要、现状消费、最佳理想三层次;由土地资源数量、质量、投入、生活水平、时间尺度等因素决定。

土地管理总论期末考试资料

土地管理总论期末考试资料

1、土地的含义及其变化过程(全面分析)p1-2土地是指地球表面陆地和水面的总称,同时,土地还是一个空间的概念,它是由气候、地貌、土壤、水文、岩石、植被等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并包含人类活动的成果。

在土地这个自然历史综合体中,土地质量和用途取决于全部构成要素的综合影响,离开了整体,各个单独的组成要素都不能理解为土地。

土地既是自然资源,又是不动产,是有形的土地实体与无形的土地权利的有机结合。

变化过程:在农业社会里,人们将土壤看成土地。

在工业社会里,土地的含义被扩大成为地球表面的陆地随着科学的进步土地的概念被扩大为陆地及内陆水域目前世界上由于掀起了开发海洋的热潮,土地的定义进一步扩大为陆地、内陆水域和海洋目前对土地的利用主要是对陆地的利用,对海洋的利用还很粗放,所以陆地和内陆水域是土地管理学研究的重点。

2、土地的功能:p4养育功能土地具有肥力,具备适宜生命生存的氧气、温度、湿度和各种营养物质,使各种生物得以生存、繁衍。

仓储功能土地蕴藏着丰富的金、银、铜、铁等矿产资源,石油、煤、天然气、水力等能源资源,沙、石、土等建材资源。

为人类生产、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负载功能土地能将生物与非生物负载其上,成为地球一切生物与非生物的安身之所。

提供景观的功能土地自然形成的各种景观,如群山、大海、瀑布、清泉等,为人类提供丰富的风景资源。

储蓄和增殖的功能土地作为资产,随着对土地需求的不断扩大,其价格呈上升趋势,因此,投资于土地,能获得储蓄和增殖的功效。

3、土地的基本特性p5土地是自然的产物;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土地质量差异的普遍性;土地利用的永续性4、土地供给分类:p7自然供给、经济供给5、土地管理的含义土地管理是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土地管理学试题2套含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

土地管理学试题2套含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

《土地管理学》试题(A)卷班级学号姓名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地价是()的资本化。

A.地租B. 土地所有权C. 土地权利和收益D. 土地资产2.土地评价可分为()A.土地适宜性评价B. 土地生产力评价C, 土地经济评价 D.以上都对3.地籍调查按照区域功能不同,可分为城镇地籍调查和()。

A,初始地籍调查 B.变更地籍调查C.农村地籍调查D,地籍测量4.土地证书由土地管理部门填写,并代表()颁发。

A,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C.地级市国土资源部门D.省国土资源厅5.“GIS”的全称是()A.土地信息系统B.全球定位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D,以上都不对6.《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规定:土地使用权转让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市、县人民政府()。

A.有权无偿收回权B.有优先购买权C.对双方进行处罚,并令其按正常价格交易D.无权干涉7.我国土地所有权分为()oA.国有土地所有权和农民集体土地承包权B.国有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C.国家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城镇建设用地使用权D.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国有土地使用权8.下面有关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年限错误的是()A.居住用地70年;B.工业用地50年C.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用地40年D.商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9.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下列耕地应当划入基本农田,严格管理,不对的是()。

A.城市蔬菜基地B.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C.国务院规定应当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其他耕地D.望天田10.可持续土地利用系统不具有()特性A.社会性B.经济性C.开放性D.层次性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4分)11.土地12.土地使用权13.土地集约利用14.土地征用15.出让16.土地登记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7.简述土地的特性有哪些?18.简述马克思的级差地租理论。

19.简述各类土地权利设定登记。

20.简述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条件。

《土地管理学》复习题库

《土地管理学》复习题库

《土地管理学总论》主要复习内容一、名词解释1. 土地:土地是大气对流层的下部至地壳一定深度的立体空间内有关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形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他包括地貌、岩石、水文、土壤和生物等组成要素。

2. 地籍:地籍指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的簿册。

现代地籍是指土地的权属、座落位置、土地质量、土地用途、土地等级、土地面积和户名(所有者、使用者)等基本情况的资料,所以也可称作土地的户籍。

3.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指以县(市)为单位,查清各种土地利用分类面积、分布和利用状况,并自下而上逐级汇总成全国土地利用分类面积与总土地面积的土地调查。

4. 土地所有权:土地所有权人依法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土地的权利.5. 土地权属管理:是指国家依法对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科学管理。

6. 土地利用:指人类通过一定的活动,对土地进行的利用规划和改造等过程,也是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利用效果的总称。

7、土地利用管理:是国家按照预定的目标和土地系统运行的自然、经济规律,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所进行的决策、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工作的总称。

8. 土地用途管制: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是指国家为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土地用途区域,确定土地使用限制条件,土地的所有者、使用者严格按照国家确定的用途利用土地的制度。

9. 土地市场(P241):从狭义上讲,土地市场是指以土地作为交易对象进行交易的场所;从广义上讲,土地市场是指土地这种特殊商品在交易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总和。

10.初始地籍:指对行政区域内全部土地所进行的全面调查、分等定级、登记、统计、建立地籍档案系统。

11.日常地籍:是在初始地籍工作的基础上,对土地数量、质量、权属和利用状况的变化所进行的调查、登记、统计、更改地籍图等工作,以保持地籍资料的时效性和适用性。

12.地籍管理:是以获得地籍信息、科学管理土地为目的,以建立(设置)地籍和地籍图为主要内容,以调查研究、系统分析、收集记载、定期更新地籍信息为主要措施,而开展的土地调查(含测量)、土地分等定级、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土地管理总论期末考试资料

土地管理总论期末考试资料

1、土地的含义及其变化过程(全面分析)p1-2土地是指地球表面陆地和水面的总称,同时,土地还是一个空间的概念,它是由气候、地貌、土壤、水文、岩石、植被等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并包含人类活动的成果。

在土地这个自然历史综合体中,土地质量和用途取决于全部构成要素的综合影响,离开了整体,各个单独的组成要素都不能理解为土地。

土地既是自然资源,又是不动产,是有形的土地实体与无形的土地权利的有机结合。

变化过程:在农业社会里,人们将土壤看成土地。

在工业社会里,土地的含义被扩大成为地球表面的陆地随着科学的进步土地的概念被扩大为陆地及内陆水域目前世界上由于掀起了开发海洋的热潮,土地的定义进一步扩大为陆地、内陆水域和海洋目前对土地的利用主要是对陆地的利用,对海洋的利用还很粗放,所以陆地和内陆水域是土地管理学研究的重点。

2、土地的功能:p4养育功能土地具有肥力,具备适宜生命生存的氧气、温度、湿度和各种营养物质,使各种生物得以生存、繁衍。

仓储功能土地蕴藏着丰富的金、银、铜、铁等矿产资源,石油、煤、天然气、水力等能源资源,沙、石、土等建材资源。

为人类生产、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负载功能土地能将生物与非生物负载其上,成为地球一切生物与非生物的安身之所。

提供景观的功能土地自然形成的各种景观,如群山、大海、瀑布、清泉等,为人类提供丰富的风景资源。

储蓄和增殖的功能土地作为资产,随着对土地需求的不断扩大,其价格呈上升趋势,因此,投资于土地,能获得储蓄和增殖的功效。

3、土地的基本特性p5土地是自然的产物;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土地质量差异的普遍性;土地利用的永续性4、土地供给分类:p7自然供给、经济供给5、土地管理的含义土地管理是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土地资源管理学》试题集(含答案)

《土地资源管理学》试题集(含答案)

《土地资源管理学》试题集(含答案)土地资源管理学试题集(含答案)
第一题
问题:什么是土地资源管理学?
答案:土地资源管理学是研究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的学科。

它涉及土地资源的获取、分配、利用和保护等方面。

第二题
问题: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是什么?
答案: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以满足人类的需求;
- 保护土地资源,防止过度开发和破坏;
- 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确保后代能够继续受益;
- 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第三题
问题:土地资源管理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答案:土地资源管理的主要原则包括:
- 可持续性:确保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
- 公正性:公平地分配土地资源,避免资源的垄断和不公平性;
- 效率性:高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 参与性:促进公众参与土地资源管理决策,确保民众的权益
得到保护;
- 透明性:信息公开和透明的决策过程,减少腐败和不当行为。

第四题
问题:如何进行土地资源管理?
答案:土地资源管理包括以下步骤:
1. 调查和评估土地资源: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质量和可用性,评估其潜力和价值;
2. 制定土地资源规划: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政策,确定土
地用途和开发方向;
3. 实施土地资源管理措施:监督土地使用情况,采取必要的措
施保护土地资源;
4. 监测和评估效果:定期监测和评估土地资源管理措施的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

以上是土地资源管理学试题集的部分内容及答案。

希望对您有
所帮助!。

土管期末复习题(完整版).doc

土管期末复习题(完整版).doc

一、名词解释土地质量:指通过土地评价确定的不同等级土地的数据及分布。

土地:土地是指地球表面陆地和水面的总称,是由气候、地貌、土壤、水文、岩石、植被等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并包括人类活动的成果.土地登记;是国家依照法定程序将土地权属关系、用途、面积、使用条件、等级、价值等情况记录于专门的簿册,以确定土地权属,加强政府对于土地的有效管理,保护权利人对土地的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

土地所有权: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的法律体现形式,是土地所有者所拥有的、受到国家法律保护的排他性专有权利,可以细分为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等权能。

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土地利用:人类通过一定活动,利用土地的性能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

土地用途:一般是指土地权利人依照规定对其权利范围内的土地的利用方式或功能。

地役权:指为使自己不动产的便利或提高其效益而按照合同约定利用他人不动产的权利土地管理的经济手段:经济方法的工具,它在调节经济利益、实现管理目标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包括地租低价杠杆、财政杠杆、金融杠杆、税收杠杆。

地价概念:是出让或都转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价格,是国家一次性出让若干年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或者土地使用权转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所获得的收入,基本质是一次性收取的若干年的地租。

地籍管理••国家为获得地籍信息,科学管理土地而采取的以土地调查、土地分等定级、估价、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基档案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措施。

地籍调查:以权属调查为核心,查清每一宗土地的位置、权属界线、数量、用途等基本状况, 满足土地登记需要。

土地管理: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土地管理复习题

土地管理复习题

土地管理复习题[第一章练习]一、判断题1.土地管理的本质是对土地的行政管理。

( )2.土地管理的主体是国家。

( )3.土地管理不具有阶级性,目的和特点不受社会制度和土地制度的制约。

( )4.各级人民政府的土地管理部门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管全国土地。

( )5.国土资源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保护耕地。

( )6.由于土地实行公有制,所以我国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土地使用制度。

( )7.耕地保护和农地用途管制是土地管理的基础。

( )8.我国土地管理的主体是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公务员,对象是我国的土地。

( )9.土地管理通过协调人地矛盾,从而成为协调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

( )10.从纯劳动过程角度考察,土地管理要服从分工协作,合理组织的自然规划,这体现了土地管理的社会属性。

( )11.土地管理者的行为具有国家行为特征。

( )12.土地管理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摹本保障,但并不是社会稳定的根本保证。

( )二、单选题1.土地管理( )是土地管理体制的核心。

A.职能配置B.人员编制C.机构设计D.政策法规2.( )是土地管理的基础。

A.地籍管理B.耕地保护和农地用途管制C.土地利用管理D.土地总体利用规划的编制3.1982年8月到1986年6月间,我国的土地管理体制实行( )的体制。

A.城乡统一管理B.城乡分别管理C.统管与分管相结合D.土地由国务院所属各部门管理4.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是从( )开始的。

A.1986年《土地管理法》B.1988年12月修改后的《土地管理法》C.1982年《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D.1982年《宪法》5.实现国家土地管理职能,保证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全面实施的基本途径是( )。

A.土地执法监察B.地籍管理C.土地规划管理D.耕地保护6.下列不属于《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的内容的有( )。

A.健全土地节约利用和收益分配机制D.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C.建立完善耕地保护和土地管理的责任制度,完善征地补偿和安置制度D.建立省以下土地垂直管理体制7.1998年颁布的《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实行土地( )管制制度。

土地管理学期末复习

土地管理学期末复习

土管复习资料第一章1.土地的涵义、功能及其基本特性;·土地管理学所研究的土地是指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水面的总称,它是由气候、地貌、土壤、水文、岩石、植被等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并包含人类活动的成果。

·土地管理所研究的土地是有形的土地实体与无形的土地权利的统一体。

功能:·负载的功能:生物、非生物·养育的功能:具备生命存在的条件·仓储的功能: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建材资源·提供景观的功能:风景资源·储蓄和增值的功能基本特性:土地是自然的产物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土地利用永续性土地质量差异的普遍性2.土地资源、土地资产的涵义;土地资源:是指土地,作为自然要素,于现在或可预见的将来,能为人们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那部分土地。

土地资产:是指土地财产,即作为财产的土地。

土地具有资源和资产的双重内涵,前者是指土地作为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根本源泉;后者是指土地作为财产,有经济(价值)和法律(独占性)意义。

3.土地管理的涵义;土地管理是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测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这一概念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土地管理的主体是国家·土地管理的客体是土地,以及土地利用中产生的人与人、人与地、地与地之间的关系·土地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和监督土地利用;·目标是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要求·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等方法管理土地·土地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与控制·土地管理的目的和特点受社会环境的制约,主要受社会制度、土地制度的制约4.土地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研究对象:是作为自然经济综合体的土地利用和土地关系的管理这一完整的、综合的、具体的社会现象的规律性·基本内容:地籍管理是基础;土地权属管理、土地市场管理是手段;土地利用管理是核心5.可持续发展的涵义?一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持久永续;另一层是社会、经济发展赖以支撑的资源、环境的持久永续。

土地行政管理学复习题.

土地行政管理学复习题.
C、土地行政执行中的“脱型”、“走样”
D、土地行政执行中缺少必要的手段
E、土地行政执行中的低效率
(2对策:
A、要加强土地行政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增加土地行政决策的可操作性
B、协调好条条块块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保证决策执行的畅通无阻
C、提高土地行政执行人员的素质,优胜劣汰,提高广大执行人员的积极性
D、进一步健全土地行政执行手段,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手续,努力提高土地行政执行效率
9.土地行政效率:土地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从事土地行政管理所得到的劳动效果、社会效益同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比率,即土地行政效果与行政投入的比率。P96、P102 10.土地行政诉讼: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土地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在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起诉,由人民法院依法审理判决的活动。P261
1、行政组织与管理活动的主体是,
活动范围包括:国家队地籍、地权、地价、地用、地税等方面的组织与管理。
2、土地行政管理的依据:。
3、土地行政管理体制研究中最基本的问题是
4、土地行政行为按行为和科学研究工作。
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和
7
8、土地行政效率的影响因素包括
23.地税行政:税务机关或土地行政部门依据国家有关税法、地税政策以及有关制度规定,为实现地税分配关系,知道税务人员、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依法行使征税权力和正确履行纳税义务,以及指导因扣缴义务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和监督工作。P229
24.土地用途管制:国家为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土地用途区,确定土地使用限制条件,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确定的用途利用土地的制度。P193

土地管理复习题

土地管理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土地分级,土地分类,土地类型研究的概念
土地类型研究与土地评价的关系
第二章土地类型
英澳学派和德俄景观学派的分级系统。

顺序法、两列指标网格法、土地类型的命名
第三章土地类型的结构与演替
土地类型数量结构、土地类型空间结构定义、类型
土地类型结构演替研究的意义、土地生态设计、土地区划
第四章土地类型调查
路线考察法定义、路线选取、
综合剖面分析法、土地类型的综合剖面分析图绘制方法和包含内容
山地土地与平原土地分级的异同
第五章土地类型制图
土地类型图制图对象与制图比例尺的关系
土地系列地图、横向型、纵向型
第六章土地评价概述
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潜力评价、土地生态评价
土地评价资料的收集:自然/社会经济
第七章土地潜力评价
美国农业部土地潜力评价系统的等级单位、评价的特点、推广应用的过程中的改进土地潜力评价步骤、基础评价单元的确定
第八章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性质、土地质量,有何不同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土地评价纲要》的评价体系。

参评因素的分值量化
第九章土地经济评价
土地经济效果指标
农用地分等的基本思路
农用地定级方法及其适用
农用地基准地价评估中基准地块的选取
农用地征地价格
城镇土地分等的思路
城镇土地定级的概念和步骤
城镇土地基准地价。

土地资源管理--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

土地资源管理--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土地资源学试卷一、名词(20分)1.土地使用制度:是对土地使用的程序,条件和形式的规定,是土地制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土地资源调杳:是运用测绘制图方法或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现在信息收集和处理技术,调查分析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以及他们之间相互关系和动态变化状况,为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现实依据。

3.土地资源评价:是指为了一定的目的,在特定的用途条件下,对土地质量的高低或土地生产力的大小进行评定的过程。

4.农业生态区法:是一种比较使用的研究区域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方法。

5.土地利用规划: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做的全面安排和布局。

6.土地资源质量动态监测:是用一定的标准方法,以一定的时间间隔,测量土地的微观特性,观测和分析在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下土地质量的变化趋势或退化形式。

7.土地生态恢复:相对于土地的非健康状态而言的,即恢复土地生态系统合理的结构,高效的功能和协调的关系。

8.土地退化:是指人类不当的土地利用或某些不利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土地生产能力或其他功能的衰减,以至土地生态系统向简单无序的方向演替的过程。

9.区域开发:是指为了获得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不损害环境与生态效益的基础上,对一定区域内的自然,经济和社会资源进行综合的利用。

10.未利用土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其他类型的土地,包括空闲地,设施农用地,田坎,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地。

二、填空题(10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土地类型的划分中,因不同学者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各自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土地类型进行划分,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发生法、和参数法。

2.3S技术即、GIS和GPS的综合应用。

3•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的气候要素是光(太阳辐射)、温(热量)、3要素,它们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期末土地管理学期末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土地征收是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变为公有土地的行为。

2.土地分等定级是在特定目的下,对土地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进行综合鉴定,并使鉴定等级化的过程,是以获得土地质量状况为目的的一项目的。

3.土地统计是利用数字、图表及文字资料,对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和利用状况及其动态变化,进行全面、系统的记载、整理和分析的一项管理措施。

4.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2分),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2分)。

5.城镇公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市、县人民政府代表国家以土地所有者的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2分),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出让金的行为(2分)。

6.土地利用是指人类通过一定的活动,利用土地的性能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

土地利用规划是各级政府为实现土地合理利用的综合目标,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辖区不同时期内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改良和保护方案作出比选与安排的过程。

7. 土地储备是指城市土地储备中心通过征用、置换、转制、收回等方式(1分),从分散的土地使用者手中,把土地集中起来(1分),并由储备中心组织进行整理工作后(1分),根据城市规划和城市土地出让年度计划,有计划地将土地投入市场的制度(1分)。

二.简答题1.地籍管理的内容和原则①内容:土地调查:现状调查、地籍调查、土地条件调查;土地分等定级估价;土地登记:所有权、使用权、他项权利;土地统计;地籍档案管理。

②原则:地籍管理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统一制度进行:图件、薄册的格式、比例尺、填写内容,登记规则、分类系统;保证地籍资料的可靠性和精确性:数字要有近期测绘、调查、土地评价成果为依据;宗地界地址随时复原;权属关系法律依据;保证地籍工作的连续性;保证地籍资料的完整性。

2.城镇公有土地和农村集体土地使用制度的基本特点①城镇公有土地使用制度的基本特点是:坚持城镇土地的国家所有制度,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实行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实现土地有偿使用并将土地使用权作为商品纳入市场经济运行的轨道,通过市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并使土地所有权在经济得以实现。

②农村集体土地使用制度的特点是:土地属农村集体所有,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承包经营,也可以由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个人承包经营,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

发包方和承包方应当订立承包合同,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3.城乡土地增减挂钩的意义,内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从根本上说,是建设用地的整理,是土地利用结构布局的调整和优化。

意义: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一项一举多得的重大政策措施,是解决当前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用地保障与耕地保护矛盾的主要途径,也是推进农村现代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手段。

从有形方面看:1.有利于落实两个“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2.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换代升级3.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从无形方面看:1、有利于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

2、有利于改变农民的思想观念。

3、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具体工作内容是:1.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治专项调查,分析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了解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2.编制农村土地整治规划,提出挂钩工作的安排;3.开展耕地和基本农田建设,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4.推进农村村落整治,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建设现代新农村;5.按照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要求,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4.土地管理的基本内容土地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地籍管理(1分)、土地权属管理(1分)、土地利用管理(1分)和土地市场管理(1分)四部分内容。

地籍管理包括土地调查和土地动态监测,土地资源评价,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信息资料的管理、应用、维护、更新等内容。

(1分)土地权属管理包括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等的审核和依法确认,土地权属变更管理,土地权属纠纷的调处,依法查处有关侵犯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利等方面的违法案件等内容。

(1分)土地利用管理是通过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和专项规划、土地用途管制、采取地租、价、税等经济杠杆对农用地,特别是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的开发、利用、保护进行组织、监督和调控。

(1分)土地市场管理包括土地市场供给、土地交易、土地价格、土地市场化配置等进行管理。

(1分)上述四部分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它们共同构成完整的土地管理内容体系。

从上述内容在土地管理系统中的作用来看,地籍是基础,土地权属管理、土地市场管理是手段,土地利用管理是核心。

(1分)5.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作用和体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在一定的规划区域内,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要(2分),确定和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用地布局的总体战略部署(2分)。

作用:可以充分、合理利用土地提供科学依据可以协调人地关系,协调各部门用地矛盾,保证国家“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和环境”的土地利用基本方针的贯彻落实是加强土地利用管理的手段可以有效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体系体系:按照行政区域划分为全国、省(区)、地(市)、县(市)、乡(镇)五个层次6. 土地初始登记的内容土地登记单位土地位置土地权属土地总面积和地类面积土地用途土地等级7.土地分等定级的内容地级类型:按照城乡土地的不同特点,土地分等定级可以分为城镇土地分等定级和农用土地分等定级,其中城镇土地分等定级是根据城镇土地的经济和自然两方面的属性及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综合评定和划分城镇土地等级。

城镇土地等级是揭示城镇不同区位条件下土地价值的差异规律的表现形式;农用土地分等定级则是根据农用土地的质量或综合生产能力极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综合评定和划分农用土地等级。

农用土地分等定级成果直接为指导农用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服务。

8.政府在土地管理中的行为模式(1)保障土地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纠正市场失灵,(2)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对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3)消除土地利用的外部性,(4)协调各土地使用者之间的利益,保障土地配置的公平和效率。

三.论述题1.论述我国目前土地征用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

问题:土地征用是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将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的行为。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在征地补偿费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例如:有些地方将征地补偿费用完了;有的用征地补偿费办的工厂倒闭了,造成被征地农民生活无着落问题(2分)。

目前土地征用制度主要存在以下若干方面的问题:(一)有关征地范围方面的问题(2分)根据土地征用的涵义,征地范围应限定在“为公共利益的需要”,如修建铁路、公路、桥梁、医院、学校等。

目前的征地范围大大超出了上述范围,征地后的用途大致有以下几种:1.国家交通建设2.公益机构用地3.国家机构用地4.厂矿用地5.住宅用地6.商业、写字楼用地7.开发区、高科技园用地8.其他用地上述8种用地,除前4种用地属于正常征地范围外,其余皆超出了正常的征地范围。

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多种所有制度的出现,兴办的工厂等不再是单一的国家所有,有的属外资所有,有的属股份制企业。

这些以赢利为目的的工业企业的用地,应不属于征地范围之内。

(二)关于征地的价格问题中国土地学会土地经济分会2002年7月24对征地价格进行了专门的讨论。

1.征地价格的性质(2分)(1)是市场价格。

(2)不是市场价格,仅能体现补偿性,因为我国现阶段征地不是市场行为而是政府行为。

但要向市场价格靠近。

国家征用集体土地是一种行政行为,但在征用过程中国家有着双重身份,一方面作为国有土地所有者对国有土地主张各项权益,另一方面作为宏观管理者对土地权益流转起着调整控制作用。

完全为了社会公共利益而征地,是国家的行政职权此时国家充当着宏观管理者角色,对农民集体的补偿多少无可争论。

而因非社会公共利益征地时国家从中扮演着与农民集体相同的土地所有者角色,其付给农民集体的报酬应根据市场规律来加以确定。

由于国家身份的双重性在处理国有土地所有者与集体土地所有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时自然要倾向于前者,侵害了农民集体利益破坏了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完整性。

2.征地价格的构成问题(1)农地的价格按照《农用地估价规程》评估(1分)(2)青苗等地上附着物的价格按照规定补偿(1分)(3)社会保障价格是难点。

把土地增值以社会保障的形式分配给农民,社会保障按月发放,避免农民短期内将征地补偿款全部花完后,在来找政府要补偿。

这样农民也纳入了社会保障体系之中,解决了征地工作的后续问题。

(1分)社会保障实行城乡不同区别待遇的一个可解释的理由是因为农民拥有了土地使用权而获得了土地保障,或者说国家通过给予土地使用权的方式,已经给予了农民的一定的“国家保障”。

对于目前已经进入养老阶段的农村老年人口来说,如果失去了土地,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就意味着失去了换取子女生活照料和经济支持的物质来源。

(三)征地补偿费用的使用和透明度问题(2分)建议:(一)完善立法,明晰征地范围(2分)明确征用、征购、购买的范围。

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国家建设项目,需要农村集体土地的,应纳入征地范围,例如:铁路、公路、机场、码头、长江三峡等水利工程、军事设施、政府机构、教育、科研机构、养老院等福利机构。

以赢利为目的的国家建设项目占用农村集体土地的,应纳入征购范围,例如,工厂、仓储设施等。

其他建设项目,如商业大厦等,应该纳入市场交易范围,通过购买。

(二)善征地补偿制度(2分)征用:补偿标准按照土地管理法规定执行。

在人员安置时,要适应市场经济的特点,妥善解决农民吃饭和就业问题。

建立征地安置基金、就业培训基金,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养老问题。

征购:高于土地征用补偿标准购买:按照交易地价或基准地价,并监督将其所得地价款用于农民的职业培训。

价格=农用地价格+地上附着物价格+土地转用后增值的区段平均值的分割值。

(三)明晰产权,增加征地过程中的透明度(2分)关键在于确定农民和集体土地产权的份额。

2.结合实际,城市土地市场管理的原则、内容①城市土地市场运行出现的问题:开发和供给的盲目性;城市土地收益分配不合理,国有土地收益大量流失;城市土地资源配置不合理:优地劣用、商品房大量空置、城市规模不断膨胀。

②城市土地市场管理的原则 (8分)整体性利益原则、平等对待原则、控制与弹性原则、依法管理原则③城市土地市场管理的内容 (6分)宏观管理:城市土地市场供需管理、城市土地市场价格管理;微观管理:国家通过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对城市土地市场主体、市场客体和市场交易程序进行管理,保证土地市场公平交易和平衡现象,以发挥土地市场机制的正常调节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