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版初中九年级语文第21课《创造宣言》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第21*课《创造宣言》教案

1.开宗明义,总领全文。

文章第1段开宗明义,总领全文,提出“我们要创造”这一总论点。

2.解析分论点。

第2-4段阐释教育者要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以及值得自己崇拜的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这一分论点。

作者首先提出,美术家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石像;而教育者与之类似,教育者的成功是创造出真善美的人。之后,作者进一步说明,师生之间是会彼此塑造的,因此,学生和先生之间最好的关系,是合作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的人。这里运用了喻证法,将教育比喻成塑像,将教育方法比喻成雕刻的刀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优秀的教育理论和技术对学生培养的重要性。

3.逐一反驳错误观点。

第5-11段批驳了五种人们常说的不能创造的观点,论述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

这部分主要运用了驳论法和例证法。作者先提出一种错误的观点,再用相应的反例来驳斥这种观点的错谬之处。例如第5段,作者先针

对有人认为“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指出“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一块石头”,然而画家、雕塑家却可以将“平凡”创造成伟大的艺术品。通过这样的反例,证明了即使平凡也可以创造。作者又依次驳斥了生活太单调、年纪太小、太无能、陷入绝境等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最后指出:处处、天天、人人都可以创造。

这一部分作者旁征博引,运用了古今中外大量事例来驳斥错误认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既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又让文章充满气势。

4.引用事例,说明道理。

第12-16段以“东山樵夫”砍树为喻,揭示了失去创造力的可怕之处,鼓励教育者要保护和培育学生的创造力。

东山樵夫因为心里只知道割草,因而到了泰山,对泰山的种种名胜古迹、参天大树都视若无睹,只发现了泰山的茅草没有东山多,因而得出了“泰山没有东山好”这样一个结论。而在泰山的树苗听樵夫说东山好,便想去东山看看,结果被樵夫随手拔下,给他的老太婆烧锅去了。

作者用“东山樵夫”喻指没有创造之心的教师,以树苗喻指学生,指出没有创造之心的教师,既不能发现学生的价值,也不能给予他们

更好的教导,最后只会毁灭他们。

5.发出宣言,呼吁创造。

第14-15段,作者发出呼吁:期待教育者能够树立创新意识,让创新之神常驻心中;以此保证学生像小树苗一样健康成长,最终长成参天大树,成为国之栋梁。

6.回扣事例,强调论点。

第16段,回扣开头所举画家罗丹的事例,再次大声发出宣言:生命不息,创造不止,终能让创造在中国大地上开花结果、成为森林。

1.以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和批驳观点。

本文主要运用举例论证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并举反例来批驳错误观点。举例论证,也叫事实论证,是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论点正确的一种论证方法。它是议论文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本文在批驳五种错误观点的时候,就是运用举例论证法一一进行辩驳的。

2.大量运用排比,增强文章说理的气势与生动性。

文章大量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如“有人说……不能创造”五个排比段,突出强调缺乏自信的危害性。又如“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

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尔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强调了有志者排除万难也可取得巨大成就。“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强调开辟生路首先靠的是勇气;“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强调创造是每个人都拥有的基本能力。“汗干了,血干了,热情干了,僵了,死了,死人才无意于创造”强调没有创造力就如同没有了生命力。“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森林”强调了任何一点的创造力,都会促进成就的取得。这些排比使论证内容充实、丰富,具有说服力,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和论证效果,充分体现了“宣言”的特点。

作者运用典型事例和名言警句对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进行了有力的批驳,从而得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结论。强调创造是人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激励我们发掘潜能,创造美好未来。

1.作家作品。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shè)县人,我国教育家。他推

行平民教育,五四运动后,从事平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学校。他在实践中创立的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他是享誉世界的中国教育家。

2.作家轶事。

四糖故事

陶行知有这样一则教育学生的故事:有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长陶行知发现并制止后,命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男生早已等着挨训了。可是陶行知却笑着掏出一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男生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高兴地又掏出第二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说:“这也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男生惊讶地看着陶行知。这时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果塞到男生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坏人做斗争的勇气,我应该奖励你啊!”男生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喊道:“陶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同学……”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颗糖果递过

来,说:“为你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没有多的糖果了,我们的谈话也可以结束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崇拜(chóng)倘若(tǎng)监牢(jiān)

懒惰(duò)遁词(dùn)鲁钝(dùn)

懦夫(nuò)豢养(huàn)樵夫(qiáo)

灌溉(gài)自暴自弃(bào)

2.解释下列词语。

(1)鲁钝:愚笨,不敏锐。

(2)豢养:喂养。

(3)自暴自弃: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

(4)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无处投奔,比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形容处境极端困难。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准确概括作者的观点及其论述过程中批驳的观点。

2.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