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与蛋制品标准

合集下载

采样和检样处理规程 蛋与蛋制品

采样和检样处理规程 蛋与蛋制品

GB4789.19—20xx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采样和检样处理规程蛋与蛋制品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蛋与蛋制品的采样和检样处理规程。

本标准适用于蛋与蛋制品的采样和检样处理。

2 设备和材料2.1 采样工具鲜蛋类:抽样管或勺;冻蛋品类:带25×406 mm钻头的电钻(高速)或用手摇钻、锤子和钢条(305×51×6 mm)或其它开罐工具,汤匙、斧或凿;干燥蛋品类:长度可达取样容器底部的谷粒取样器。

2.2 样品容器样品容器的材料(如玻璃、不锈钢、塑料等)和结构应能充分保证样品的原有状态。

容器和盖子应清洁、无菌、干燥。

样品容器应有足够的体积,使样品可在检验前充分混匀。

样品容器包括采样袋、采样管、采样瓶等。

2.3 其他用品包括温度计、铝箔、封口膜、记号笔、采样登记表等。

3 采样3.1 采样原则和采样方案采样原则和采样方案按GB 4789.1的规定执行。

采样件数n应根据相关食品安全标准要求执行,每件样品的采样量不小于5倍或以上检验单位的样品,或根据检验目的确定。

以下规定了1件食品样品的采样要求。

3.2 有特殊要求品类的采样3.2.1 冰蛋品类用灭菌斧或凿剥去顶层冰蛋,从容器顶部至底部钻取三个样心:第一个在中心,第二个在中心与边缘之间,第三个在容器边缘附近。

用灭菌勺将钻屑放在盛样品容器内。

3.2.2 干蛋品类对于小包装,取整包或数小包作为样品,如系箱装或桶装,用无菌勺或其它灭菌器具,除去上层蛋粉,以灭菌取样器取三个或三个以上样心,随即用灭菌勺或其它合适的器具,以无菌操作将样心移至盛样器内。

4 样品的储存和运输2。

蛋与蛋制品感官评定

蛋与蛋制品感官评定
感官评定前需要对样品进行适当的制备和标准化,以消除不同批次产品之间的差异,确保评定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06
CHAPTER
相关案例分析
总结词
不同品种的鸡蛋在感官评定上有明显的差异,如颜色、气味、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等方面。
详细描述
通过对市场上常见的鸡蛋品种进行感官评定,发现不同品种的鸡蛋在颜色、气味、口感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例如,乌鸡蛋的颜色较为灰暗,口感较为粗糙;而草鸡蛋则呈现出淡黄色的特点,口感细腻。
总结词
详细描述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特点
鹅蛋常用于制作一些传统菜品的原料,如鹅蛋炒饭等。
用途
特点
鹌鹑蛋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其质地较为细腻,口感较好。
种类
鹌鹑蛋是一种小型的蛋,其体积比鸡蛋小很多。
用途
鹌鹑蛋常用于制作一些传统菜品的原料,如鹌鹑蛋烧肉等。
02
CHAPTER
蛋制品的种类与特点
咸蛋是一种以新鲜鸭蛋为主要原料,经过腌制而成的蛋制品。
特点
鸡蛋常用于制作炒菜、煮汤、烘焙等,也是制作各种糕点、蛋挞等甜品的原料。
用途
鸭蛋比鸡蛋稍大,形状略扁。
种类
特点
用途
鸭蛋的味道较为浓厚,口感比鸡蛋更加细腻,营养价值也较高。
鸭蛋常用于制作咸鸭蛋、松花蛋等,也是制作一些传统菜品的原料。
03
02
01
鹅蛋比鸡蛋和鸭蛋都要大,形状较圆。
种类
鹅蛋的蛋白质含量较高,脂肪含量较低,味道较为清淡。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
感官评定标准不统一
由于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消费者对蛋与蛋制品的感官偏好不同,因此需要制定统一的感官评定标准,以便对不同产品进行比较和分析。

蛋与蛋制品的卫生及检验

蛋与蛋制品的卫生及检验
蛋与蛋制品的卫生及检验
目录
• 引言 • 蛋的卫生与检验 • 蛋制品的卫生与检验 • 蛋与蛋制品的卫生问题及处理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01
蛋与蛋制品是人们日常饮食中的 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营养 价值。
02
蛋与蛋制品的卫生状况直接关系 到消费者的健康,因此对其卫生 及检验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和意义
蛋制品的种类
包括蛋黄酱、蛋粉、蛋液、皮蛋 等。
制作工艺
不同的蛋制品有不同的制作工艺 ,如蛋黄酱是通过混合蛋黄、油 和醋制成的,而皮蛋则是通过腌 制而制成的。
蛋制品的卫生标准
01
02
03
原料要求
蛋制品的原料必须是新鲜、 无污染的鸡蛋,且应来自 经检验合格的供应商。
生产环境
生产蛋制品的工厂应保持 清洁卫生,生产设备应定 期清洗和消毒。
确保蛋与蛋制品的质 量和安全,防止食品 污染和食物中毒事件 的发生。
促进蛋与蛋制品产业 的可持续发展,提高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提高消费者的健康水 平,保障公共卫生安 全。
02
蛋的卫生与检验
蛋的来源与分类
鸡场来源
来自规模化、规范化的鸡场,卫生条件较好 ,质量较有保障。
散户来源
来自小规模或个体养殖户,卫生条件相对较 差,质量不稳定。
04
蛋与蛋制品的卫生问题及处理
常见卫生问题
沙门氏菌污染
霉菌污染
蛋壳表面可能携带沙门 氏菌,导致食用后感染。
由于湿度和温度控制不 当,蛋制品可能受到霉
菌污染。
化学残留
农药、兽药等化学物质 可能残留在蛋与蛋制品
中。
重金属超标
如铅、汞等重金属可能 超标。

蛋与蛋制品感官评定

蛋与蛋制品感官评定

鹌鹑蛋体积小,营养价值高。通过观 察鹌鹑蛋的颜色、大小、形状等方面 ,可以鉴别鹌鹑蛋的新鲜度和品种。 例如,新鲜鹌鹑蛋呈灰白色或米白色 ,表面光滑,质地紧密;陈旧的鹌鹑 蛋颜色变深,表面粗糙,质地松软等 。同时,鹌鹑蛋的口感和味道也与鸡 蛋和鸭蛋有所不同,鹌鹑蛋口感较为 细腻,味道鲜美。
06
总结与展望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完善感官评价体系
未来研究应进一步完善蛋与蛋制品感官评价体系 ,制定更加科学、统一、普及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提高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价值。
注重智能化和自动化研究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智能化、自动化的感官 评价方法研究,提高评价效率和准确性,降低人 为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
加强基础研究
外壳完整,蛋白呈乳白色或淡黄色,蛋黄呈 淡黄色或浅红色,组织状态柔软、细腻,口 感鲜美、香味浓郁。
不同加工方法对蛋制品感官品质的影响
腌制方法
不同的腌制方法对蛋制品的感官品质有明显影响。如用盐水腌制时,蛋内水分渗出,蛋白 质凝固,口感变硬;而用固体食盐水腌制时,蛋内水分渗出较少,口感较为柔软。
煮蛋时间
煮蛋时间过长会导致蛋白变硬、蛋黄过熟,口感变差;煮蛋时间过短则会导致蛋白未凝固 ,口感不佳。
烘焙方法
烘焙方法对蛋制品的感官品质也有影响。如用烤箱烘焙时,由于温度过高,会导致蛋表面 烤焦,内部水分蒸发过多,口感变硬。
蛋制品的感官鉴别方法与技巧
观察法
通过观察蛋制品的外观、色泽、质地等指标来判断其感官品质。如咸蛋的蛋白应该呈白色或浅黄色,蛋黄应该呈橘黄色或暗 红色;皮蛋的蛋白应该呈深褐色或黑色,蛋黄应该呈黑色或墨绿色。
鸽蛋
鸽蛋的蛋白含量较高,口感细腻且 有一定的韧性,蛋黄的颜色较为鲜 艳且味道鲜美。

蛋及蛋制品食品执行标准(一)

蛋及蛋制品食品执行标准(一)

蛋及蛋制品食品执行标准(一)
蛋及蛋制品食品执行标准
1. 引言
•蛋及蛋制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具有高营养价值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为了保障蛋及蛋制品的质量和安全,制定相关执行标准是必要的。

2. 蛋及蛋制品食品执行标准的意义
•标准的制定有利于规范蛋及蛋制品的生产、销售和消费,保障公众的饮食安全。

•标准的执行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 蛋及蛋制品食品执行标准的主要内容
•标准涵盖了蛋和蛋制品的生产、加工、包装、储存、运输等各个环节。

•标准对蛋和蛋制品的原材料、质量指标、卫生要求和标志标签等进行明确规定。

•标准还要求对生产企业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其符合标准的要求。

4. 标准的制定过程
•标准的制定需要充分调研和论证,吸取国内外相关标准和法规的经验和教训。

•有关单位和专家进行集体研究和讨论,并征求公众和各方意见。

•在充分讨论和修改后,最终形成正式的蛋及蛋制品食品执行标准。

5. 实施和效果评估
•执行标准需要相关部门进行监管和检查,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企业进行处罚和整改。

•公众可以通过相关渠道了解企业的执行情况,对问题进行举报和投诉。

•监管部门可以定期进行抽查和检验,评估标准的实施效果,并及时调整和完善标准内容。

6. 结语
•蛋及蛋制品食品执行标准对于保障公众的饮食安全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至关重要。

•各相关部门应紧密合作,加强监管力度,确保标准的有效执行。

•公众应加强对食品质量的关注,选择合格的蛋及蛋制品,共同维护食品安全。

蛋及蛋制品食品执行标准

蛋及蛋制品食品执行标准

蛋及蛋制品食品执行标准蛋及蛋制品食品执行标准一、前言蛋及蛋制品是人们日常饮食中重要的营养来源之一,也是许多菜肴和糕点的必备食材。

为了确保蛋及蛋制品的质量和安全,制定了一系列的执行标准,以规范生产和销售过程。

本文将介绍蛋及蛋制品食品执行标准的相关内容。

二、蛋的质量标准1. 外观要求:蛋壳应完整,无裂纹、污渍或异味。

蛋黄应呈鲜黄色,蛋白应透明、均匀。

2. 重量要求:鸡蛋的净重应在50克至70克之间。

3. 蛋壳硬度:鸡蛋壳的硬度应符合国家标准,能够在一定高度下不破裂。

4. 禽流感检测:鸡蛋应经过禽流感检测,确保无禽流感病毒。

三、鸡蛋制品的质量标准1. 鸡蛋液:鸡蛋液应透明、均匀,无异味。

含水量不得超过80%。

2. 鸡蛋粉:鸡蛋粉应为黄白相间的颗粒状物质,含水量不得超过8%。

3. 蛋糕、面包等烘焙食品中的鸡蛋:鸡蛋在烘焙食品中的使用应符合国家标准,确保食品质量和安全。

四、蛋及蛋制品的加工和储存要求1. 加工要求:蛋及蛋制品的加工过程应符合卫生要求,保持生产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2. 储存要求:蛋及蛋制品的储存温度应符合国家标准,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

五、蛋及蛋制品的包装和标签要求1. 包装要求:蛋及蛋制品的包装应符合国家标准,保证产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不受污染或损坏。

2. 标签要求:包装上应有清晰可辨的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并标注相关警示语句,如“请勿超过保质期食用”。

六、蛋及蛋制品的销售和使用要求1. 销售要求:销售商应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并提供真实有效的产品信息给消费者。

2. 使用要求: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蛋及蛋制品时应仔细阅读产品标签,并按照要求正确保存和食用。

七、监督和检测1. 监督机构:相关部门应建立监督机构,对生产和销售环节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执行标准的有效实施。

2. 检测要求:对于生产和销售环节中的蛋及蛋制品,应进行定期抽样检测,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八、处罚措施对于违反执行标准的生产商或销售商,相关部门将依法采取相应处罚措施,包括罚款、吊销许可证等。

21710-2016 蛋与蛋制品生产卫生规范

21710-2016 蛋与蛋制品生产卫生规范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蛋与蛋制品生产卫生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蛋与蛋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原料采购㊁加工㊁包装㊁贮存和运输等环节的场所㊁设施㊁人员的基本要求和管理准则㊂本标准适用于蛋与蛋制品的生产㊂2术语和定义G B14881 2013中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㊂3选址及厂区环境应符合G B14881 2013中第3章的相关规定㊂4厂房和车间4.1设计和布局4.1.1应符合G B14881 2013中4.1的规定㊂4.1.2厂房和车间应合理设计,建造和规划与生产相适应的相关设施和设备,以防止微生物孳生及污染,特别是应防止沙门氏菌的污染,接收及贮存原料的区域应与终产品的加工及包装区域分隔;用于贮存㊁生产或者处理可食产品的区域应与用于处理不可食物质的区域明确分隔;破壳㊁巴氏杀菌以及灌装各区域应分隔以防止交叉污染㊂4.1.3厂房的结构和设计应能保证蛋与蛋制品加工过程的有序进行,并提供适合的温湿度条件,不应在露天环境下进行生产加工㊂4.1.4应按照生产工艺和卫生要求,划分作业区洁净级别,原则上分为一般作业区㊁准清洁作业区和清洁作业区,不同洁净级别的作业区域之间应设置有效的分隔㊂4.1.5进出清洁作业区应有合理的限制和控制措施,以避免或减少微生物污染㊂进出清洁作业区的人员㊁原料㊁包装材料㊁废弃物㊁设备等,应有防止交叉污染的措施,如设置人员更衣室更换工作服㊁工作鞋或鞋套,设置专用物流通道以及废弃物通道等㊂4.1.6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标准,确保各作业区空气净化级别满足蛋与蛋制品加工对空气净化的要求,并定期检测,检测时间间隔应不大于3个月㊂4.2建筑内部结构与材料应符合G B14881 2013中4.2的规定㊂5设施与设备5.1设施5.1.1供水设施5.1.1.1应符合G B14881 2013中5.1.1的规定㊂5.1.1.2蛋与蛋制品加工用水及冰的供应供水设施应能供应足够的冰水㊁冷水或热水,所供水应符合G B5749的规定,供应加工用水及冰的管道或容器应避免污染㊂5.1.1.3蛋与蛋制品辅助用水的供应应使用完全独立的管道供应辅助用水(如冷却水)并标识(如使用不同颜色),辅助用水管道与加工用水管道不能有交叉连接或发生虹吸㊂5.1.2排水设施应符合G B14881 2013中5.1.2的规定㊂5.1.3清洁消毒设施应符合G B14881 2013中5.1.3的规定㊂5.1.4废弃物存放设施应符合G B14881 2013中5.1.4的规定㊂5.1.5个人卫生设施应符合G B14881 2013中5.1.5的规定㊂5.1.6通风设施应符合G B14881 2013中5.1.6的规定㊂5.1.7照明设施应符合G B14881 2013中5.1.7的规定㊂5.1.8仓储设施应符合G B14881 2013中5.1.8的规定㊂5.1.9温控设施应符合G B14881 2013中5.1.9的规定㊂5.2设备5.2.1生产设备5.2.1.1一般要求应符合G B14881 2013中5.2.1.1的规定㊂5.2.1.2材质应符合G B14881 2013中5.2.1.2的规定㊂5.2.1.3设计5.2.1.3.1应符合G B14881 2013中5.2.1.3的规定㊂5.2.1.3.2装置器具的设计应考虑蛋与蛋制品安全和污染风险,便于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㊂5.2.1.3.3用于液蛋生产的机器或容器的设计应能除去蛋壳等异物㊂5.2.2监控设备应符合G B14881 2013中5.2.2的规定㊂5.2.3设备的保养和维修应符合G B14881 2013中5.2.3的规定㊂6卫生管理6.1卫生管理制度应符合G B14881 2013中6.1的规定㊂6.2厂房及设施卫生管理应符合G B14881 2013中6.2的规定㊂6.3人员健康管理与卫生要求6.3.1人员健康管理6.3.1.1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㊂6.3.1.2任何有被感染的伤口㊁疼痛或传染性疾病的人员应立即向管理人员报告,不适宜在加工环节工作的人员应立即停止工作㊂6.3.2人员卫生要求6.3.2.1应符合G B14881 2013中6.3.2的规定㊂6.3.2.2用于加工产品的手套应干净㊁卫生,保持良好状况,手套的材料应是非渗透性的㊂6.3.3来访者应符合G B14881 2013中6.3.3的规定㊂6.4虫害控制应符合G B14881 2013中6.4的规定㊂6.5废弃物处理6.5.1应符合G B14881 2013中6.5的规定㊂6.5.2空蛋壳㊁不合格蛋等废弃物应定期通过合适的容器㊁传送带或者水槽清除,至少应在每天工作结束时清除1次,每天至少应从厂房移走废弃物1次㊂6.5.3用于贮存废弃物的容器和装置清空后应立即进行清洁,放置废弃物容器的区域也应定期进行清洁,至少每天1次㊂6.6工作服管理应符合G B14881 2013中6.6的规定㊂7食品原料㊁包装材料和食品添加剂7.1一般要求应符合G B14881 2013中7.1的规定㊂7.2食品原料和包装材料7.2.1采购和验收要求7.2.1.1食品原料和包装材料的采购和验收应符合G B14881 2013中第7章的相关规定㊂7.2.1.2企业应建立供应商管理制度,规定供应商的选择㊁审核㊁评估程序㊂7.2.1.3应对供应商采用的流程和安全措施进行评估,必要时应对供应商进行现场评审或对流程进行监控,同时确保原料来自非疫区㊂7.2.1.4企业应查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原料和包装材料应经过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㊂7.2.1.5针对散装农产品验收时应至少记录农产品名称㊁数量㊁供应商联系方式㊁到厂日期㊁检测指标等相关内容㊂7.2.1.6应确保采购的原料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并定期进行检测,至少每年1次㊂7.2.1.7生产企业应严格控制运输过程中的碎蛋比例,严格按照企业的验收要求进行检验,不合格的原料应拒收或隔离单独处理㊂7.2.2运输和贮存要求7.2.2.1运输原料和包装材料的工具和容器应保持清洁,维护良好,并能提供必要的保护,避免原料和包装材料受到污染㊂7.2.2.2运输过程中应采取合适的控制措施保证原料包装的完整性和原料蛋的完好性,并将运输时间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㊂7.2.2.3在贮存期间应按照不同原料和包装材料的特点分区存放,并建立标识,标明产品名称㊁数量㊁来源等相关信息㊂7.2.2.4原料和包装材料的贮存应有专人管理,贮存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至少每月清理1次变质或超过保质期的原料和包装材料㊂7.3食品添加剂应符合G B14881 2013中7.3的规定㊂8生产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8.1产品污染风险控制应符合G B14881 2013中8.1的规定㊂8.2生物污染的控制8.2.1应符合G B14881 2013中8.2的规定㊂8.2.2可采用附录A,结合生产工艺及产品特点,对蛋与蛋制品加工过程中的沙门氏菌制定监控计划,并实施有效监控,当监控结果表明有偏离时,应采取适当的纠偏措施㊂8.3化学污染的控制应符合G B14881 2013中8.3的规定㊂8.4物理污染的控制应符合G B14881 2013中8.4的规定㊂8.5包装应符合G B14881 2013中8.5的规定8.6特定处理步骤8.6.1一般要求蛋与蛋制品的生产工艺中各处理工序应分别符合相应的工艺特定处理步骤的要求㊂8.6.2分选加工前应对鲜蛋进行检查,挑选出破壳㊁损壳㊁裂纹等不良蛋㊂8.6.3清洁应按要求对鲜蛋进行清洁,选择合格的清洁剂和消毒剂供应商,控制清洁剂和消毒剂安全风险,并制定清洗消毒程序㊂8.6.4巴氏杀菌8.6.4.1应使用被验证的杀菌公式对液蛋进行巴氏杀菌,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加热,加热时间要足以杀灭沙门氏菌,或者使用其他被验证并可得到相同效果的处理方法㊂不同的液蛋(如全蛋液㊁蛋白液㊁蛋黄液)的巴氏杀菌需要不同的时间-温度组合,应至少每3个月对杀菌机处理的产品进行微生物检验,核查杀菌效果㊂一旦原料㊁机器设备㊁环境条件等发生变化,也应对杀菌机处理的产品进行微生物检验,核查杀菌效果㊂8.6.4.2巴氏杀菌结束时,如不立即进行下一步加工,所有的液蛋产品应立即冷却到7ħ以下暂存㊂8.6.4.3巴氏杀菌后的每个阶段都应采取控制措施保护各类产品以防止其受到污染㊂8.6.5金属探测企业应配置金属探测装置并调试到最佳状态,最大限度减少产品加工过程中异物污染㊂应在每次使用金属探测装置前对其进行验证,确保其有效运行㊂8.6.6鲜蛋加工工艺的关键因素控制8.6.6.1涂膜鲜蛋表面涂膜时应选择合格供应商,所使用涂膜剂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同时控制适当的涂膜量,确保微生物不会繁殖,且鲜蛋不受到涂膜剂的污染㊂8.6.6.2检验应制定控制措施确保每枚蛋经过相关检验,监控蛋中的杂物㊁血丝等,挑出不合格蛋㊂8.6.7液蛋制品加工工艺的关键因素控制8.6.7.1打蛋打蛋时应使用人工或机械逐个破壳,不宜使用挤压破壳法进行打蛋,以避免微生物污染和异物污染㊂8.6.7.2过滤和收集应使用适当的过滤器㊁离心机或其他合适的设备过滤液蛋㊂应选择合适的滤网目数,并制定控制措施以确保滤网的完好和清洁,应至少每班1次检查㊁清洗滤网,必要时,对滤网进行更换㊂清洗时应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清洗后应进行效果验证,确保后续产品不会受到污染㊂8.6.7.3暂存蛋液暂存温度应不高于7ħ,并在24h内进行下一步处理,确保微生物不会生长繁殖㊂8.6.8干蛋制品加工工艺的关键因素控制8.6.8.1喷粉应确保蛋粉水分含量在合适的范围内,喷粉时应控制进出气口温度,检测每批次蛋粉的水分含量,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妥善处理㊂8.6.8.2蛋粉热室处理应监控热处理室和蛋粉中心温度,并定期校准温度计,校准频率应至少每年1次㊂8.6.9再制蛋加工工艺的关键因素控制8.6.9.1配料应用校准好的秤称量各种食品原料,并专人复核,同时监控配料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严格按照G B2760的相关规定执行,确保其在合适的范围内㊂8.6.9.2料液管理对于反复使用的料液,应在每次使用前对相关指标进行检测,确保其符合料液指标要求㊂8.6.9.3脱壳脱壳机脱壳后应对未脱壳干净的蛋采取合适的措施(如手工脱壳)脱壳,确保白煮蛋表面无蛋壳㊂脱壳后的蛋若不能立即加工,应将其贮存在10ħ以下,并在12h内进行下一步加工处理㊂8.6.9.4腌制腌制皮蛋㊁咸蛋时应按规定的操作进行,并在腌制过程中进行破壳检查,应控制腌制温度和时间,并定期校准温度计和计时器,校准频率应至少每年1次㊂8.6.9.5卤制卤制时应按规定的操作进行,应监控卤制温度和时间,并定期校准温度计和计时器,校准频率应至少每年1次㊂8.6.9.6真空软包装包装材料应在产品包装前经过适当的方式灭菌,包装时应对真空包装机的参数进行监控,确保其不偏离限值,并对真空包装机进行清洁,清洁频率每班1次,同时应加强真空包装机的维护保养㊂应对真空软包装封口进行监控,确保封口平整㊁无漏气㊂8.6.9.7高温灭菌应按照规定的操作规程对真空包装的产品进行灭菌,并监控灭菌设备的温度㊁压力㊁灭菌时间等关键参数㊂9检验应符合G B14881 2013中第9章的相关规定㊂10产品的贮存和运输10.1应符合G B14881 2013中第10章的相关规定㊂10.2不同种类蛋制品应贮存于适宜的仓库,按照标识分类存放,并标明相关产品生产日期㊁规格㊁数量等,应监控仓库的温湿度,保证产品贮存在适宜的温湿度下㊂10.3用于运输液体蛋制品的容器应由安全可靠的材料制成,其设计应为一次性用品或便于清洗和充分排水且不应用于其他用途㊂运输过程中不脱离冷链,温度应控制在0ħ~4ħ,冰蛋制品温度控制在-13ħ以下,应在运输车厢内放置温控装置,并定期校准维护,校准频率应至少每年1次㊂11产品召回管理应符合G B14881 2013中第11章的相关规定㊂12培训应符合G B14881 2013中第12章的相关规定㊂13管理制度和人员应符合G B14881 2013中第13章的相关规定㊂14记录和文件管理应符合G B14881 2013中第14章的相关规定㊂附录A蛋与蛋制品加工过程中沙门氏菌监控程序指南A.1监控目的沙门氏菌不但危害畜禽,而且还可以由畜禽传染给人使人发病,蛋与蛋制品作为沙门氏菌的重要携带者,在由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安全事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应监控蛋与蛋制品加工过程中的沙门氏菌,以便确认卫生控制程序是否有效,出现偏差时生产企业应采取纠正措施㊂通过持续监控,获得卫生情况的基础数据,并跟踪趋势的变化㊂为防止污染事件的发生,应制定蛋与蛋制品加工过程中沙门氏菌监控要求㊂监控要求可作为一种食品安全管理工具,用来对清洁作业区卫生状况实施评估,并作为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 A C C P)的基础程序㊂在制定监控计划时应考虑沙门氏菌的生态学特征等因素㊂沙门氏菌在干燥环境中极少被发现,但还应制定监控计划来预防沙门氏菌的进入,评估生产过程中卫生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指导有关人员在检出沙门氏菌的情况下防止其进一步扩散㊂A.2设计取样方案应考虑的因素A.2.1产品种类和工艺过程应根据产品特点来确定取样方案的需求和范围㊂本标准中各类蛋与蛋制品都将沙门氏菌规定为致病菌㊂监控的重点应放在微生物容易藏匿孳生的区域,应特别关注与原料蛋接近的且容易发生污染的区域,应优先监控已知或可能存在污染的区域㊂A.2.2样本的种类监控要求应包括如下两种样本:a)从原料蛋蛋黄或从混合蛋液中采样;b)从直接接触食品的表面采样,如从蛋液运输管道㊁破壳机表面等㊂A.2.3目标微生物沙门氏菌是主要的目标微生物㊂A.2.4取样点和样本数量样本数量应随着工艺和生产线的复杂程度而变化㊂取样点应为微生物可能藏匿或进入而导致污染的地方㊂可以根据有关文献资料确定取样点,也可以根据经验和专业知识或者工厂污染调查中收集的历史数据确定取样点㊂取样计划应全面,且具有代表性,应考虑在不同类型生产班次以及这些班次内的不同时间段进行科学合理取样㊂为验证清洁措施的效果,应在开机生产前取样㊂A.2.5取样频率应根据A.2.1决定取样的频率,按照在监控要求中现有各区域微生物存在的数据来确定㊂如果没有此类数据,应收集充分的资料,以确定合理的取样频率,包括长期收集沙门氏菌的发生情况㊂表A.1提供了蛋与蛋制品加工过程中沙门氏菌的推荐监控要求,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后实施监控㊂表A.1蛋与蛋制品加工过程中沙门氏菌监控要求监控项目建议取样点建议监控微生物建议监控频率建议监控指标限值原料蛋蛋黄沙门氏菌每月不得检出原料蛋混合蛋液沙门氏菌每月不得检出直接接触食品的表面蛋液运输管道㊁破壳机表面等沙门氏菌每3个月不得检出应根据检测结果和污染风险严重程度来调整环境监控要求实施的频率㊂当终产品中检出致病菌数量增加时,应加强取样和调查取样,以确定污染源㊂当污染风险增加时(比如进行维护㊁施工㊁引入新的供应商或湿清洁之后),也应适当增加取样频率㊂A.2.6取样工具和方法应根据表面类型和取样地点来选择取样工具和方法,如刮取表面残留物或直接作为样本,对于较大的表面,采用海绵(或棉签)进行擦拭取样㊂A.2.7分析方法分析方法应能够有效检出目标微生物,具有可接受的灵敏度,并有相关记录㊂在确保灵敏度的前提下,可以将多个样品混在一起检测㊂如果检出阳性结果,应进一步确定阳性样本的位置㊂A.2.8数据管理监控要求应包括数据记录和评估系统,如趋势分析㊂一定要对数据进行持续的评估,以便对监控要求进行适当修改和调整㊂A.2.9阳性结果纠偏措施监控要求的目的是发现环境中是否存在目标微生物㊂在制定监控要求前,应制定接受标准和应对措施㊂监控要求应规定具体的行动措施并阐明相应原因㊂相关措施包括:不采取行动(没有污染风险)㊁加强清洁㊁污染源追踪(增加环境测试)㊁评估卫生措施㊁扣留和测试产品等㊂生产企业应制定检出沙门氏菌后的行动措施,以便在出现超标时准确应对㊂对卫生程序和控制措施应进行评估㊂当检出沙门氏菌时应立即采取纠偏行动,具体采取哪种行动取决于产品被沙门氏菌污染的可能性㊂GB 14881—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生产过程中原料采购、加工、包装、贮存和运输等环节的场所、设施、人员的基本要求和管理准则。

蛋制品卫生标准

蛋制品卫生标准

蛋制品卫生标准【GB 2749—1996】前言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的有关清理、整顿国家标准的精神和国内蛋制品的生产情况,将原GB 2749~2756—81及GB 5128—85合并修订为本标准,同时增加了“咸蛋、糟蛋”等蛋制品的卫生要求。

本标准于1978年5月1日首次发布,1981年第一次修订,1996年11月第二次修订。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GB 2749—81《冰鸡全蛋卫生标准》、GB 2750—81《巴氏消毒冰鸡全蛋卫生标准》、GB 2751—81《冰鸡蛋黄卫生标准》、GB 2752—81《冰鸡蛋白卫生标准》、GB 2753—81《巴氏消毒鸡全蛋粉卫生标准》、GB 2754—81《鸡全蛋粉卫生标准》、GB 2755—81《鸡蛋黄粉卫生标准》、GB 2756—81《鸡蛋白片卫生标准》及GB 5128—85《皮蛋(松花蛋)卫生标准》。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由河南省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负责起草,由湖北省、四川省、上海市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天津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参加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中州、杨心适、李林富、张素阁、刘宏、董际璇、祝良慈。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负责解释。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蛋制品的定义、卫生要求和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巴氏杀菌冰鸡全蛋、冰鸡蛋黄、冰鸡蛋白、巴氏杀菌鸡全蛋粉、鸡蛋黄粉、鸡蛋白片、皮蛋(松花蛋)、咸蛋、糟蛋等蛋制品。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4789.2—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3—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GB 4789.4—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 5009.3—85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方法GB 5009.6—85 食品中脂肪的测定方法GB/T 5009.11—1996 食品中总砷的测定方法GB/T 5009.12—1996 食品中铅的测定方法GB/T 5009.13—1996 食品中铜的测定方法GB/T 5009.14—1996 食品中锌的测定方法GB/T 5009.17—1996 食品中总汞的测定方法GB/T 5009.47—1996 蛋与蛋制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3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鲜蛋及蛋制品的卫生检验

鲜蛋及蛋制品的卫生检验

鲜蛋及蛋制品的卫生检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和掌握新鲜蛋的感官检查方法和判定标准;2、了解鲜蛋比重的测定方法和判定标准。

二、实验方法(一)感官检查[检查方法]先用肉眼观察蛋的大小、形状、洁净度、有无霉斑等,然后仔细检查蛋壳表面有无裂纹和破损。

之后将蛋放在手中使其相互碰击,细听其声。

还可嗅蛋的气味是否正常,有无异常气味。

必要时打开蛋壳检查下列指标:蛋黄状况、蛋白状况、系带状况、气味和滋味等。

[判定标准]鲜蛋:蛋壳应清洁完整;灯光透视,整个蛋呈微红色,蛋黄不见或略见阴影;打开后,蛋黄凸起、完整、有韧性,蛋白澄清透明、稀稠分明。

陈蛋:蛋表皮的粉霜脱落,皮色油亮或乌黑,碰撞响声空洞,在手中掂动有轻飘感。

打开时蛋黄扁平,膜松驰,蛋白稀薄,浓蛋白减少,稀蛋白增多,系带松弛。

腐败变质蛋:其形态、色泽、清洁度、完整性均有一定的变化。

如腐败蛋外壳常呈灰白色。

打开时如为散黄蛋,黄、白相混,浓蛋白极少或无,无异味;如为泻黄蛋,黄、白变稀,混浊,有不愉快气味;如为腐败蛋,蛋白变为绿色甚至黑绿色,蛋黄也由桔黄色变为黑绿色或黑色的液状物,并带有强烈的硫化氢臭味;如为霉蛋,蛋白发生溶解、黄白混合,蛋壳膜形成霉斑,蛋白颜色变黑,并具有霉味。

(二)灯光透视检查利用照蛋器的灯光来透视检蛋,可见到气室的大小、内容物的透光程度、蛋黄移动的阴影及蛋内有无污斑、黑点和异物等。

灯光照蛋方法简便易行,对鲜蛋的质量有决定性把握。

(1)检验方法①照蛋:在暗室中将蛋的大头紧贴照蛋器的洞口上,使蛋的纵轴与照蛋器约成30°。

倾斜,先观察气室大小和内容物的透光程度,然后上下左右轻轻转动,根据蛋内容物移动情况来判断气室的稳定状态和蛋黄、胚盘的稳定程度,以及蛋内有无污斑、黑点和游动物等。

②气室测量:蛋在贮存过程中,由于蛋内水分不断蒸发,致使气室空间日益增长。

因此,测定气室的高度,有助于判定蛋的新鲜程度。

气室的测量是由特制的气室测量规尺测量后,加以计算来完成。

蛋制品标准

蛋制品标准

蛋制品标准本标准涵盖了蛋的采集与储存、清洁与分级、孵化与饲养、加工技术、品质检验、储存与运输、饲料与营养以及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内容,旨在为蛋制品的生产和加工提供全面的指导。

1. 蛋的采集与储存1.1 采集方法:蛋的采集应遵循自然脱落的原则,不得强行摘取。

采集后的蛋应立即进行清洁和分级处理。

1.2 储存要求:储存期间应保持蛋的清洁,防止污染。

同时,应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以免影响蛋的质量。

建议储存温度为10℃-20℃。

2. 蛋的清洁与分级2.1 清洁方法:使用流动水或软毛刷清洁蛋的表面,去除污垢和杂质。

清洁后的蛋应晾干后进行分级处理。

2.2 分级标准:根据蛋的大小、重量和外观等因素进行分级。

不同级别的蛋应分别储存和使用,以确保产品质量。

3. 蛋的孵化与饲养3.1 孵化条件:掌握好孵化温度、湿度和时间等条件,以确保蛋的正常孵化。

孵化期间应定期检查蛋的状态,及时调整孵化条件。

3.2 饲养管理:雏鸡饲养应提供适宜的饲料和营养,保证其健康成长。

同时,应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预防疾病的发生。

4. 蛋的加工技术4.1 加工流程:根据产品类型和生产工艺的不同,蛋的加工流程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包括清洗、消毒、分级、加工(如腌制、煮蛋等)、包装等步骤。

4.2 加工卫生:加工过程中应保持清洁卫生,防止污染。

同时,应确保加工设备的消毒和维修,以保障产品质量。

5. 蛋的品质检验5.1 检验方法:通过观察、触摸、化验等方法对蛋的质量进行检验。

检验内容包括蛋的外观、营养成分、卫生指标等。

5.2 检验标准:根据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制定符合产品要求的检验标准。

检验合格的蛋制品方可进入市场销售。

6. 蛋的储存与运输6.1 储存要求:储存期间应保持蛋的清洁,防止污染。

同时,应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以免影响蛋的质量。

建议储存温度为10℃-20℃。

6.2 运输要求:运输过程中应确保蛋的包装完好,避免破损和污染。

同时,应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确保蛋的质量和安全到达目的地。

蛋与蛋制品的卫生及检验

蛋与蛋制品的卫生及检验

蛋与蛋制品的卫生及检验
第7页
(二)蛋制品检验
1.感官检验 不一样制品有不一样感官性状。
2.理化检验 水分、脂肪、游离脂肪酸、汞 皮蛋:铅、总碱度
蛋与蛋制品的卫生及检验
第8页
蛋与蛋制品的卫生及检验
蛋与蛋制品的卫生及检验
第1页
❖ 2.蛋保藏时改变
蛋与蛋制品的卫生及检验
第2页
(二)蛋品贮藏和卫生要求
冷藏法(-2℃~-1℃) 表面涂膜法:松脂石蜡合剂、蔗糖脂
肪Hale Waihona Puke 脂、蜂油合剂CO2气调蛋与蛋制品的卫生及检验
第3页
(三)反常蛋与劣质蛋判别与处理
裂纹蛋 硌窝蛋 流清蛋 热伤蛋 血筋蛋 血环蛋 红粘壳蛋 散蛋黄(又叫洋黄蛋) 绿色蛋白蛋 泻黄蛋 重度黑粘壳蛋 黑腐蛋(臭蛋)重度霉蛋
蛋与蛋制品的卫生及检验
第4页
(四)蛋制品加工卫生
➢ 原料蛋必须符合卫生要求;
➢ 车间厂房、机器设备、容器及空气保持清 洁卫生,加工前必须进行严格消毒。
➢ 工作人员卫生(带口罩、穿工作服、定时 体检等),打蛋工人手,随时消毒,每小
时用0.1%漂白粉水溶液消毒一次。
蛋与蛋制品的卫生及检验
第5页
二. 蛋及蛋制品卫生检验
(一)蛋品新鲜度判定
1.感观检验
(1)外观 (2)灯光透视判别法:用照蛋器 (3)蛋黄指数:蛋黄高度/蛋黄直径
(4)煮熟 (5)密度判定法
2.理化检验
Hg、 六六六、DDT
新鲜蛋0.36~0.44
蛋与蛋制品的卫生及检验
第6页
密度判定法
◆比重在1.080(11%)以上蛋为最新鲜蛋; ◆比重在1.073(10%)以上蛋为新鲜蛋; ◆比重在1.060(8%)以上为次鲜蛋; ◆比重在1.050 (7%)以上蛋为陈次蛋; ◆比重在1.050以下蛋为变质腐败蛋。

蛋与蛋制品标准

蛋与蛋制品标准

蛋与蛋制品标准摘要:1.蛋与蛋制品标准概述2.我国蛋与蛋制品标准的发展历程3.蛋与蛋制品标准的分类4.蛋与蛋制品标准的重要性5.我国蛋与蛋制品标准的现状与挑战6.我国蛋与蛋制品标准的发展趋势与建议正文:蛋与蛋制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食品之一,为确保蛋与蛋制品的安全性、质量和营养价值,我国制定了一系列蛋与蛋制品标准。

本文将对我国蛋与蛋制品标准进行概述,并探讨其发展历程、分类、重要性、现状与挑战,以及发展趋势与建议。

1.蛋与蛋制品标准概述蛋与蛋制品标准是指针对蛋及蛋制品生产、加工、检验、包装、运输、销售等环节所制定的技术规范和法律法规。

这些标准对于保障蛋与蛋制品的质量、安全、卫生和营养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2.我国蛋与蛋制品标准的发展历程我国蛋与蛋制品标准始于上世纪80 年代,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现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蛋与蛋制品标准体系。

早期主要参照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标准,随着我国蛋品行业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蛋与蛋制品标准。

3.蛋与蛋制品标准的分类我国蛋与蛋制品标准主要分为产品标准、生产技术规程、检验方法标准、包装运输标准等。

产品标准根据蛋与蛋制品的种类、质量、安全、卫生和营养价值等方面进行规定;生产技术规程主要针对蛋与蛋制品的生产工艺、设备、原材料和添加剂等方面进行规定;检验方法标准规定了蛋与蛋制品的检测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储存等方面的要求。

4.蛋与蛋制品标准的重要性蛋与蛋制品标准对于保障食品安全、维护消费者权益、促进蛋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制定和实施蛋与蛋制品标准,可以规范蛋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行为,提高蛋与蛋制品的质量、安全、卫生和营养价值,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

5.我国蛋与蛋制品标准的现状与挑战目前,我国蛋与蛋制品标准体系已初步建立,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部分标准更新不及时、部分标准与国际标准还存在一定差距、地区间标准执行力度不一等。

鸡蛋标准

鸡蛋标准

一、国家卫生标准为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和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加强对蛋与蛋制品的卫生管理,提高蛋品质量,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国家制定了蛋品卫生标准。

按照卫生部提出的、原技术监督局《鲜蛋卫生标准》(GB2748—2003),鲜蛋的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应达到下列要求。

12二、鸡蛋的品质鉴别方法(一)感官检别法:感官鉴别是凭检验者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觉器官,通过看、听、嗅、摸等方法来鉴别鸡蛋的质量。

该方法基本上不需要任何仪器设备、操作简便,因此应用最为广泛但其检验结果受检验者的实践经验是否丰富的影响较大。

(二)光照鉴别法:利用光线透视观察鸡蛋的内容物变化情况来鉴别蛋的品质。

此法简单易行,准确、快速。

该法是国内外经营鲜蛋和蛋品加工普遍利用的理想方法,用以补充感官检验的不足。

光照透视原理是根据蛋壳分布的气孔具有透光性,在光的透视下,可观察蛋壳、气室高度、蛋白、蛋黄、系带和胚胎状况,鉴别禽蛋的品质,做出综合评定。

(三)相对密度鉴别法:利用蛋的新鲜程度降低后,蛋内水分蒸发,气室扩大,内容物质量减轻的变化,在一定相对密度的盐水溶液中观察其沉浮情况来鉴别蛋的新鲜程度。

(四)荧光检验鉴别法:荧光鉴别的原理是用紫外光照射,蛋的鲜陈由荧光强度的强弱反映出来,质量新鲜的蛋荧光强度弱,而越陈旧的蛋荧光强度越强。

三、国内销售鲜蛋的分级标准目前虽然尚未有全国统一的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但各地为了适应消费者需要,也制定了分级标准,一般是: 1、一级蛋:鸡蛋不分大小,凡是新鲜、无破损的按一级蛋销售。

成批的仔蛋、裂纹蛋、大血筋蛋、血环蛋以及泥污蛋、雨淋蛋按一级蛋折价销售。

2、二级蛋:指硌窝蛋、黏眼蛋、穿眼蛋(小口留清)、头照蛋(指未受精蛋)、穿黄蛋和靠黄蛋等。

3、三级蛋:指大口留清蛋、红贴皮蛋、散黄蛋、外霉蛋等。

对于其它不能食用的变质蛋一律不准销售。

上述一、二、三级不同等级的蛋,由于质量上有差别,所以销售价格也同样存在差别,其差价幅度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也有所不同。

第十四章_蛋与蛋制品的卫生检验

第十四章_蛋与蛋制品的卫生检验

◆比重在1.050 (7%)以上的蛋为陈次蛋;
◆比重在1.050以下的蛋为变质腐败蛋。
四、蛋的质量分类
鲜蛋在商品上的质量分类为正常鲜蛋、次质蛋和 劣质蛋,主要是根据蛋的大小、色泽,蛋壳的清洁度 和灯光透视的结果而评定的 鲜蛋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2748- 81)蛋壳清洁完整,灯光透视时整个蛋呈微红色,蛋 黄不见或略见阴影;打开后蛋黄凸起完整,系带有韧 性,蛋白澄清透明,稀稠分明。冷藏鲜蛋其品质也应 符合鲜蛋标准。理化指标:汞<0.05mg/kg。
三、蛋的新鲜度检验
鲜蛋的检验方法一般有感官检查、灯光透视检查、密度测定、气 室高度检查、蛋黄指数测定等,其中前两种方法应用最广泛。 (一)感官检查 主要凭借检查人员的感觉器官(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来 鉴别蛋的质量。此种方法对蛋的质量只能做出大概的鉴定。 1、检查方法 先观察蛋的形状、大小、色泽、清洁度、有无霉菌污染, 然后仔细检查蛋壳表面有无裂纹和破损。必要时将蛋放在手中, 靠近耳边轻轻摇晃,或使其相互碰击,细听其声。还可用鼻嗅 闻蛋的气味是否正常,有无异常气味。最后将蛋打破轻轻倒入 平皿内,观察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蛋黄的状态。
蛋壳、蛋白、蛋黄又分别由什 么构成的呢?
蛋黄 蛋黃膜 蛋黃液 胚胎
蛋殼 外蛋殼膜 蛋殼 殼内膜
蛋白 溶菌 酶 蛋清蛋白
(一)蛋壳
1.外蛋壳膜又称壳外膜 它是由母禽输卵管分泌的一种透明可溶性无定形 结构的胶质粘液干燥而成的一层薄膜,所以又称为胶 样膜或粉霜。 完整的薄膜有阻止微生物的侵入,防止蛋内水分 蒸发和二氧化碳逸散、避免蛋重减轻的作用。 胶样膜易溶于水,不耐摩擦,久藏受潮或水洗, 可使其溶解而失去保护作用。 外蛋壳膜的有无及性状可作为判断蛋新鲜度的指标 之一。

蛋与蛋制品感官评定

蛋与蛋制品感官评定
其他领域
除了食品和农业领域,感官评定还 应用于日化、纺织、皮革等行业的 产品开发和质量控制。
感官评定的发展历程
初始阶段
感官评定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中叶,当时科学家们开始研究感觉器官的工作 原理,并尝试利用感官评价食品的品质。
发展阶段
自20世纪初以来,感官评定在理论和实践上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完善。随着科 学技术进步,感官评定的方法和技术也不断创新和改进。
观、口感和气味。
湿蛋制品的感官评定重点与鲜 鸡蛋和干蛋制品略有不同,更
注重外观、口感和气味。
在进行感官评定时,评定的重 点应该根据不同的产品类型来 确定,从而准确地评估产品的
质量。
05
感官评定在蛋与蛋制品品质控制中的 应用
在生产过程中的控制作用
要点一
生产过程控制
要点二
检测产品质量
感官评定在蛋与蛋制品生产过程中发 挥着重要的控制作用。通过对生产过 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感官评定,可以 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质量问题,确 保产品质量稳定。
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应依据蛋与蛋制品的感官特性进行制定,包括色泽、质地、口感、 气味、滋味等方面。
不同蛋制品的感官评定方法比较
鲜蛋与冷藏蛋的感官比较
鲜蛋与冷藏蛋在感官上存在一定差异,如冷藏蛋的蛋白更为浓厚,蛋黄更为柔软,而鲜蛋的蛋白则更为清亮。
不同加工蛋制品的感官比较
不同加工蛋制品在感官上也有所不同,如咸蛋和皮蛋的味道和气味有所区别,咸蛋的蛋白更为浓厚,而皮蛋的蛋白则更为 清亮。
口感
干蛋制品口感弹牙,有嚼 劲,干燥程度适中
气味
干蛋制品通常具有淡淡的 蛋香味,无其他异味
湿蛋制品的感官特征
颜色和外观
湿蛋制品通常呈现淡黄色 或浅橙色,表面光滑有光 泽

说明禽蛋及蛋制品的感官鉴别与食用原则

说明禽蛋及蛋制品的感官鉴别与食用原则

说明禽蛋及蛋制品的感官鉴别与食用原则禽蛋及蛋制品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食品之一,它们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口感鲜美,深受人们的喜爱。

但是,对于禽蛋及蛋制品的感官鉴别和食用原则,很多人并不是很清楚。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禽蛋的感官鉴别1.外观:禽蛋的外观应该光滑、无裂纹、无变形、无异味。

如果外观不佳,很可能是质量不好或者存放不当。

2.气味:禽蛋的气味应该清香,没有异味。

如果有异味,很可能是蛋已经变质了。

3.重量:禽蛋的重量应该适中,如果太轻或者太重,很可能是蛋的质量不好。

4.颜色:禽蛋的颜色应该均匀,没有色差。

如果颜色不均匀,很可能是蛋的品种不同或者存放不当。

二、蛋制品的感官鉴别1.外观:蛋制品的外观应该光滑、无裂纹、无变形、无异味。

如果外观不佳,很可能是质量不好或者存放不当。

2.气味:蛋制品的气味应该清香,没有异味。

如果有异味,很可能是蛋制品已经变质了。

3.口感:蛋制品的口感应该鲜美、细腻、柔软。

如果口感不佳,很可能是蛋制品的制作工艺不好或者存放不当。

三、禽蛋及蛋制品的食用原则1.新鲜为上:禽蛋及蛋制品最好选择新鲜的,这样不仅口感好,而且营养价值高。

2.适量为宜:禽蛋及蛋制品的摄入量应该适量,过多会增加肠胃负担,对健康不利。

3.烹饪要适当:禽蛋及蛋制品的烹饪要适当,不要过度加热,否则会破坏其中的营养成分。

4.存放要注意:禽蛋及蛋制品的存放要注意,最好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禽蛋及蛋制品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食品之一,但是在购买和食用时,一定要注意感官鉴别和食用原则,这样才能保证其营养价值和口感。

鸡蛋标准

鸡蛋标准

一、国家卫生标准为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和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加强对蛋与蛋制品的卫生管理,提高蛋品质量,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国家制定了蛋品卫生标准。

按照卫生部提出的、原技术监督局《鲜蛋卫生标准》(GB2748—2003),鲜蛋的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应达到下列要求。

1、感官指标?? 2、理化指标二、鸡蛋的品质鉴别方法(一)感官检别法:感官鉴别是凭检验者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觉器官,通过看、听、嗅、摸等方法来鉴别鸡蛋的质量。

该方法基本上不需要任何仪器设备、操作简便,因此应用最为广泛但其检验结果受检验者的实践经验是否丰富的影响较大。

(二)光照鉴别法:利用光线透视观察鸡蛋的内容物变化情况来鉴别蛋的品质。

此法简单易行,准确、快速。

该法是国内外经营鲜蛋和蛋品加工普遍利用的理想方法,用以补充感官检验的不足。

光照透视原理是根据蛋壳分布的气孔具有透光性,在光的透视下,可观察蛋壳、气室高度、蛋白、蛋黄、系带和胚胎状况,鉴别禽蛋的品质,做出综合评定。

(三)相对密度鉴别法:利用蛋的新鲜程度降低后,蛋内水分蒸发,气室扩大,内容物质量减轻的变化,在一定相对密度的盐水溶液中观察其沉浮情况来鉴别蛋的新鲜程度。

(四)荧光检验鉴别法:荧光鉴别的原理是用紫外光照射,蛋的鲜陈由荧光强度的强弱反映出来,质量新鲜的蛋荧光强度弱,而越陈旧的蛋荧光强度越强。

三、国内销售鲜蛋的分级标准目前虽然尚未有全国统一的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但各地为了适应消费者需要,也制定了分级标准,一般是:1、一级蛋:鸡蛋不分大小,凡是新鲜、无破损的按一级蛋销售。

成批的仔蛋、裂纹蛋、大血筋蛋、血环蛋以及泥污蛋、雨淋蛋按一级蛋折价销售。

2、二级蛋:指硌窝蛋、黏眼蛋、穿眼蛋(小口留清)、头照蛋(指未受精蛋)、穿黄蛋和靠黄蛋等。

3、三级蛋:指大口留清蛋、红贴皮蛋、散黄蛋、外霉蛋等。

对于其它不能食用的变质蛋一律不准销售。

上述一、二、三级不同等级的蛋,由于质量上有差别,所以销售价格也同样存在差别,其差价幅度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也有所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蛋与蛋制品标准
蛋和蛋制品的标准通常由各国的食品标准机构或者国际性的食品标准组织制定。

以下是一些关于蛋和蛋制品的标准的例子:
1.国际食品标准(CODEX):
•CODEX Alimentarius 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制定的国际性食品标准。

CODEX标
准涵盖了蛋和蛋制品的安全、质量和标识等方面。

•例如,CODEX STAN 150-1985 规定了鸡蛋的质量标准。

2.欧洲联盟标准:
•欧洲联盟制定了关于蛋和蛋制品的标准,这些标准通常由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进行评估和制定。

•例如,欧洲联盟有关蛋的标准包括对鸡蛋的分级、储存和标识的规定。

3.美国标准:
•在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制定了一系列关于蛋和蛋制品的法规和标准,确保其安全和合规。

•例如,21 CFR Part 160 和21 CFR Part 161 包含了关于鸡蛋和蛋制品的标准规定。

4.中国国家标准:
•中国国家标准(GB/T)涉及了蛋和蛋制品的质量、安全和标识等方面的标准。

•例如,GB/T 2736-2019 规定了鸡蛋的分类、质量要求和
包装。

这些标准通常涵盖了鸡蛋和其他鸟蛋,以及蛋制品(如鸡蛋粉、鸡蛋液体等)的生产、储存、运输和销售的方方面面。

在具体应用中,建议查阅当地或国际食品标准机构的最新文档,以确保遵循最新的标准和法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