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11课《过秦论》知识点(挖空训练+文言整理+情境默写句)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文言文挖空训练(共4篇)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文言文挖空训练1.《苏武传》班固武,字子卿。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稍()迁至栘中厩监。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句式:),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 )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
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欲自杀,胜、惠共止之。
虞常果引()张胜。
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
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用什么)复加?(句式:)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
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
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武气绝,半日复息()。
惠等哭,舆()归营。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必中册11课《过秦论》预习指导(挖空训练+古今异义+文言句式+一词多义+理解性默写)
高中语文选必中《过秦论》预习指导一、挖空训练过秦论(过:名词作动词,指出……过失)(论:一种文体,古文中的所谓“论”,是论断事理,它包括论政,论史等文字。
)贾谊秦孝公(生于公元前381年,死于公元前338年,战国时秦国的国君,名渠梁。
穆公十五世孙。
他任用商鞅变法,使秦富国强兵)据崤(xiáo)函(hán)(崤山和函谷关。
崤山,在函谷关的东边。
函谷关,在河南省灵宝县。
固,险要的地理位置)之固,拥雍州(包括今陕西省中部和北部、甘肃省除去东南部的大部分地区、青海省的东南部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一带地方。
)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像用席子一样,名词作状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原指八方荒远的偏僻地方,此指代“天下”)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即商鞅,约生于公元前390年,死于前338年。
战国时卫人。
姓公孙,名鞅。
因封于商,号曰商君。
先仕魏,为魏相公叔痤家臣。
痤死后入秦,相秦十九年,辅助秦孝公变法,使秦国富强。
孝公死,公子虔等诬陷鞅谋反,车裂死。
)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外:对国外)连衡而斗(斗:使动用法)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拱手:两手合抱,形容毫不费力)而取西河(又称河西,今陕西东部黄河西岸地区。
秦孝公二十二年(公元前340年),商鞅伐魏,魏使公子为将而击之。
商鞅遗书公子,愿与为好会而罢兵。
会盟既已,商鞅虏公子而袭夺其军。
其后十年间,魏屡败于秦,魏王恐,乃使使割西河之地献于秦以和。
)之外。
孝公既没(没:通“殁”,死),惠文、武、昭襄(即惠文王、武王、昭襄王。
惠文王是孝公的儿子,武王是惠文王的儿子,昭襄王是武王的异母弟。
)蒙故业,因(因:动词,沿袭)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yú)(膏腴:指土地肥沃)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要害之郡:指政治、经济、军事上都非常重要的地区)。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爱:吝惜,吝啬)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致:招致,招纳)天下之士,合从(从:通“纵”)缔交,相与为一。
11.1《过秦论》文言知识清单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过秦论》知识点归纳整理(教师版)一、通假字1、合从缔交(“从” 通“纵”)2、赢粮而景从(“景” 通“影”,像影子一样)3、百有余年(“有”通“又”)4、锄櫌棘矜(“櫌”通“耰”,碎土平田用的农具)二、古今异义中人古义:一般的人今义:中间介绍人、公证人以致古义:以,来:致,招纳今义:连词,表结果三、重点实词、虚词①制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王寥、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②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失去追亡逐北,伏尸百万逃亡的敌兵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③固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坚固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地④利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锐利、锋利因利乘便有利的形势⑤遗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候已困矣丢失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遗漏、忽略因遗策前代的⑥因因遗策(沿袭,动词)因利乘便(趁着,介词)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⑦余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多余的余威震于殊俗余存的奋六世之余烈遗留下来的四、词类活用A.名词作状语1、天下云集响应(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2、赢粮而景从(像影子一样)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像用席子)(像用包布)(像用口袋)4、内立法度(对内)5.外连衡而斗诸侯(对外)B.名词作动词1、过秦论(指出过失)2、瓮牖绳枢(用破瓮作,用草绳系)3、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名作状,用鞭子)4、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称帝称王)5、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6、序八州而朝同列(排列座次)C.动词作名词追亡逐北(逃亡的敌兵,败北的敌兵)D.形容词作动词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变小变弱)E.形容词作名词1、自以为关中之固(险固的地方)2、因利乘便(有利的形势)F.使动用法1、却匈奴七百余里使……退却2、约从离衡使……离散3、序八州而朝同列使……朝拜4、外连横而斗诸侯使……争斗5、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使……灭亡6、会盟而谋弱秦使……弱7、以弱天下之民使……弱8、以愚黔首使……愚蠢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①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11课《过秦论》知识点(挖空训练+文言整理+情境默写句)
高中语文选必中册《过秦论》知识点一、挖空训练过[动词,指斥…过失]秦论1.秦孝公据[占据]崤函之固[形容词作名词,险要的地势],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副词,牢固地]守以[目的连词,以便]窥[窥探、窥看]周室,有席[名作状,像席子一样]卷天下,包[名作状,像包裹一样]举[攻取]宇内[天下],囊[名作状,像口袋一样]括[包罗]四海之意[意图],并吞八荒[宇内、四海、八荒都是天下的意思。
八荒,原指八方最边远的地方]之心。
当是[这]时也,商君佐[辅佐]之,内[对内,在国内;名作状]立法度,务[从事,致力]耕织,修[修造]守战[防守进攻]之具[器械];外[对外,在国外;名作状]连衡而斗[使动用法,使….争斗]诸侯。
于是[古今异义:在这种情况下]秦人拱手[两手合抱,形容毫不费力。
]而[表修饰]取西河[黄河以西]之外。
2.孝公既[已经,在……后]没[死],惠文、武、昭襄蒙[继承]故[原有的]业,因[动词,沿袭]遗策[策略],南[名作状,向南]取[夺取]汉中,西举[攻取]巴、蜀,东[名作状,向东]割膏腴[肥沃]之地,北收[占领]要害[险要]之郡。
诸侯恐惧,会[集会]盟[名作动,结盟]而[表目的,来]谋弱[削弱,使……弱]秦,不爱[吝惜]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用来]致[招纳,使……来]天下之士,合从[通“纵”]缔交,相与[动词,援助]为一[一体]。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此四君者[语气助词,表停顿],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爱惜、尊重]人,尊贤[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的士人]而重士,约[结]从[通“纵”] 离[使动用法,使……离散] 衡,兼[合并]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军队,这里指结成联军]。
于是[在这时]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这]属[类,同义词:伦、侪、辈、徒、曹等]为[替]之[代词,他们]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这类人,]通其意[意见],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这]伦[类]制[统领、统率]其兵[军队]。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11课《过秦论》文言文知识点练习(实词+虚词+句式+默写)(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选必中《过秦论》知识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文言实词1.多义实词(1)亡①吞二周而亡.诸侯()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③追亡.逐北,伏尸百万()④从径道亡.,归璧于赵()⑤燕虽小国而后亡.()⑥河曲智叟亡.以应()(2)利①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②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③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④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⑤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⑥商人重利.轻别离()(3)遗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②夜不闭户,路不拾遗.()③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④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4)度①内立法度.()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③卒起不意,尽失其度.()④度.我至军中,公乃入()⑤越陌度.阡,枉用相存()(5)固①秦孝公据崤函之固.()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③临不测之渊,以为固.()④固.不如也()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2.通假字赢粮而景.从( )3.古今异义词(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古义:(2)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今义:认为古义:(3)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今义:山东省古义:(4)以致..天下之士今义: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古义:二、文言虚词1.之①东割膏腴之.地()②聚之.咸阳()③有宁越……之.属为之谋()2.而①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③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④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3.因①因.遗策()②因.利乘便()③因.河为池()④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⑤因.为长句,歌以赠之()三、文言句式判断1.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2.余威震于殊俗( )3.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4.铸以为金人十二( )5.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6.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7.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8.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9.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10.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四、理解性默写(1)《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交代了秦国统一天下战略上的有利地势。
《过秦论》知识梳理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运用示范一:
战国七雄之一的秦国凭借谁的力量灭掉六国,统一天下?拥有整个天下的强 秦二世而亡,这又是谁的过错?《过秦论》中,贾谊在历数了秦统一天下的过 程,分析秦亡的原因后说道:“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是秦的教训,也 应是世代为官执政之人的教训。谁施仁政,谁得民心,谁有天下;反之,谁失 民心,谁失天下。任你有坚船利炮、雄兵百万、长江天堑,也无济于事,秦王 朝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作为统治者,应该心怀天下,心忧苍生,才能赢得百姓 的爱戴和支持,而秦王朝统治者骄奢淫逸, 一味地膨胀自我欲望,用残酷的手 段对待天下士民,导致失去民心,进而失去了天下。
②一国的君主,皇帝 例: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捕蛇者说》)
③封建时候的最高爵位 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 ④战国时期,诸侯多僭称“王” 例:暴见于王,国语暴以好乐。(《庄暴见孟子》)
王,读音二:wàng
①称王,统治天下 例:沛公欲王关中。(《鸿门宴》) ②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为王,封……为王 例:先破秦入咸阳者国之(《鸿门宴》)
素材提取:仁爱、仁政
天下已定,百废待兴,百姓亟须休养生息。但秦始皇不仅不 改弦更张,反而变本加厉,严刑酷法,民何以堪?于是瓮牖绳枢 之子陈涉,揭竿而起,拉开推翻暴秦之序幕,强大的秦朝只延续 二世即告灭亡!打天下需要武力和谋略,而治天下则除法治外, 还要崇尚仁义。何谓仁义?就是爱民、保民、富民。无仁义之人, 是谓暴徒;无仁义之君,是谓暴君;无仁义之政,是谓暴政。
《过秦论》
素材积累
实 词积 累 文言知识
名句默写
素材积累
素材提取:民 心、团结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者,人心齐也。人心齐, 泰山移。人心涣散,则万事难成。六国兵多将广,谋士如云,可 各怀私心,在秦咄咄逼人的攻势下,终至纵散约败,束手就擒。 究其根本,是六国缺乏统一的指挥、统一的领导,各自为政,未 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所以,无论集体还是国家,都必须上下团 结一心,唯有人和,才能产生真正坚不可摧的力量。
《过秦论》-高中语文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与重点知识归类(统编版新教材)原卷版
选择性必修中教材文言文挖空训练及重点知识梳理过秦论[复习重点] 1.积累并记牢120个实词中的“过”“亡”“遗”三字及次常用字“策”“制”。
2.背诵全文,翻译重点句子。
基础积累一、基础夯实课文挖空训练1.解释加点的词语(第1段)①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第2段)②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
于是六国之士,有甯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第3段)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过秦论》文言文知识点
《过秦论》文言文知识点《过秦论》文言文知识点在平日的学习中,看到知识点,都是先收藏再说吧!知识点就是一些常考的内容,或者考试经常出题的地方。
哪些知识点能够真正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过秦论》文言文知识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过秦论》文言文知识点11.固①据崤函之固(险固,坚固,特指地势险要,城郭坚固,形容词用作名词)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顽强,形容词)③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守的据点,屏障,名词)2.因①因遗策(沿袭,动词)②因利乘便(趁着,介词)③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3.亡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损失,动词)②追亡逐北(逃亡,动词;此用作名词,指逃亡的军队)③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动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灭亡)4.制①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动词)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动词)③履至尊而制六合(统治、控制,动词)5.兵①赵奢之伦制其兵/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②收天下之兵/信臣信精卒陈利兵而谁何/斩木为兵(兵器,名词)6.策①蒙故业,因遗策(策略、计策,名词)②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名词)7.致①以致天下之士(招引、招纳,动词)②致万乘之势(达到、获得,动词)8.之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结构助词)②赵奢之伦制其兵(这,指示代词)③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词)④聚之咸阳(代“天下之兵”,代词)9.及①非及向时之士(比得上,动词)②及至秦始皇(到,等到,介词)10.北①乃使蒙恬非筑长城而守藩篱(在北方,方位名词作状语)②追亡逐北(败北的军队,动词作名词)11.度①内立法度(制度,名词)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长短)12.遗①因遗策(遗留下来,动词)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遗失,丢失,动词)13.爱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动词)②宽厚而爱人(爱护,尊重,动词。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逃跑的军队)吞二周而亡诸侯(使动,使…灭亡)14.区区①然秦以区区之地(小小的.)②何乃太区区(见识浅薄)③感君区区怀(诚恳)指出句式特征(1)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
第11.1课 《过秦论》(课件)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雄心
窥周室,有席卷天下, 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 意,并吞八荒之心
地利
据崤函之固、
拥雍州之地
政通
商君佐之,内立法度,
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外连衡而斗诸侯
成果
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人和
君臣固守
第二段:秦国“强”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 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没】通“殁”死亡 【蒙】继承 【因】沿袭
始皇: 余威震于殊俗
秦
王
朝 的
陈涉
出身——瓮牖绳枢之子、 氓隶之人、迁徙之徒
才能——不及中人
灭
兵力——疲弊之卒,数百之众
亡
武器——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结果: 天下响应,并起亡秦
用意:写陈涉反衬起义影响之广泛和灭秦之轻易,与 上文秦国的力量作对比,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
第五段:秦国“因”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 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 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自若】像是原来的样子 【谪戍】因有罪而被征调去守边 【道】策略
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 【乡时】先前 乡,同“向”。
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 【试使】假使
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 【度】【絜】衡量
功业相反,何也?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
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序】统治、管辖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以】凭借 【叩关】攻打函谷关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 【延】迎击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 【亡、遗】丢失 【费】耗费
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制】制服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1.1《过秦论》课件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 他们,追逐逃走的败兵,使百万败兵尸横遍
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 地,流的血能让盾牌浮起;秦国进而凭借这
国家无事。
有利的形势,割取天下的土地,重新划分山
河的区域.强国要求降服,弱国前来朝拜。
待到孝文王、庄襄王依次继位,他们执政
的时间很短,秦国没有什么大事。
秦秦 的 发 展 六国
蜀,东割腴膏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侯恐慌畏惧,开会结盟,谋求削弱秦国 的办法。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保 富饶的土地,用来招致天下的优秀人才,
重视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 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
订立合纵盟约,结成一体。在这个时候, 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 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位封君,都是 聪明才智而又忠诚可靠,宽仁厚道而又爱
固:12..形 副词作:名执:意险,固坚的决地地方
《说文》:固,四塞也。从口,古声。
方法一:字形推断法:从字形结 构探求字的意义
第一段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 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 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 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 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 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 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于是又派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 守卫边疆,击退匈奴人七百多里;胡人 不敢再到南边来放牧、六国的勇士不 敢拉弓射箭来报仇雪恨。接着他就废 除古代帝王的治国方法,烧毁了各学 派的书籍。以使百姓变得愚昧;损坏 著名的城邑,杀害英雄豪杰;收缴天 下的兵器,把它们集中在咸阳,去掉 刀锋和箭头,用来铸成十二个铜人, 用来使天下百姓的反抗力量变得弱小。
没: 通“殁”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11.1《过秦论》课件
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方圆千里 的坚固城 池
什么?
名词用作动词,作帝王
又是如 【译文】:优秀的将领手执强有力的弓弩,扼守着险 何假想 要的地方,可靠的官员、精锐的士卒,握着锋利的武
秦始皇
“以之为”的省略,把它作为、设 为
在北面
统天下 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
前期、 颈上系绳 后期分
交给
下级官吏
连词,然后
别做了 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
什么?
屏障
使….退却
报仇
又是如 何假想
拉弓,开弓
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未来的?【译文】:向南攻取了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那和象郡;百越的
在惠文 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
等帝王 当政时
语气助词 表停顿
英 明
有智 诚 讲信 谋实 义
爱 惜
贤能 的人
期,九 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
国合纵 重用 使…离散
兼有,集聚
伐秦实
部众,即军队
力如何?宋、卫、中山之众。
结果又 如何?
【译文】:在这个时候,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 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位封君,都是聪明 才智而又忠诚可靠,宽仁厚道而又爱惜人民,尊敬贤能
者 十岁,就被召为博士。后因提议改革政治, 遭权贵嫉妒、毁谤,贬为长沙王太傅,人
简 称贾长沙、贾太傅。贬谪后,虽身居闲职, 不被重用,仍忧心朝事。后为梁王太傅。
介 梁王落马而死,贾谊以为是自己失职,哭 泣岁余,抑郁而终,年仅33岁。一颗璀璨 夺目的巨星从此长逝历史天空。 他的为人,很为司马迁推重,司马迁把 他和不同时代的屈原相提并论,撰写了 《屈原贾生列传》。
《过秦论》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在这时
这一类人
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
指示代词 出谋划策
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
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统率 军队
在这时,六国的贤能之士,有宁越、徐尚1 苏秦、杜赫这些人替他们谋划;有齐明、 周最 、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 乐毅 这些人沟通他们的意见;有吴起、孙
俯首系颈 ( xì ) 践华为城( huà)
劲弩 ( jìng) 不及中人( zhōng) 墨翟 ( dí )蹑足行伍( háng) 将数百之众(jiàng ) 度长絜大(duó) 比权量力 (liáng) 万乘之势 (shèng) 朝同列( cháo) 一夫作难 (nàn)
0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
泽习第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
器 发展 遗留的 举起 竹
功业成就
马
周而亡诸侯, 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樊製 词使
登上
…灭动亡. 到达
威振四海。
拿着刑具 抽打、
奴役
威势 震慑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
以之为”的省略,把它作为
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 颈 上 系 绳 ] 交 给 下 级 官 吏 连词,于是
耗费 表轻微转折 困厄不堪
他们曾经用十倍于秦国的土地 上百万国
的人的打军军开队队函,,谷攻却关打迟的函疑大谷徘门关徊来,起引进来敌攻,深秦入不国敢,。进秦九去国。
秦
类课器喜漠琶经 力竭个新头,可是
于 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顺承连词,这样 动作状 贿赂 因其弊而制之,
动补结构,通敝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11.1《过秦论》
学习第二段
贰
已经、……之后 同“殁”,死
沿袭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
目
运用。
标
3
3、了解作者对秦王朝灭亡原因的分析
及借古讽今、实施仁政的意义。
作者简介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作者简介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最 早的汉赋作家之一,世称贾生。
学识渊博,年少时就负有才名,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 人所称。文帝时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后因提议改革政治, 遭权贵嫉妒、毁谤,贬为长沙王太傅,人称贾长沙、贾太傅。 贬谪后,虽身居闲职,不被重用,仍忧心朝事。后为梁王太 傅。梁王落马而死,贾谊以为是自己失职,哭泣岁余,抑郁 而终,年仅33岁。
攻取
肥沃
名作状,向南、向西、向东、向北
西举巴蜀,东割腴膏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
形使动,使……弱,削弱
用来
同“纵”
谋弱秦,不爱保重视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
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
明理 多智
爱惜
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
秦国历史回顾
1、春秋战国,群雄争霸,战乱纷争。 2、秦国变法兴盛,六国合纵抗秦。 3、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始称帝。 4、陈胜起义,秦朝二世而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1.1过秦论课件
肆
现 实 意 义
1.本文从秦孝公写起,为什么不从秦孝公之前的国君(如秦穆 公)写起?
材料是为论点服务的。本文的论点是“仁义不施, 攻守之势异也”,秦攻夺天下正是从秦孝公开始的。 这一点,首句“君臣固守以窥周室”说明,孝公在 摄政之初虽有“地利”、“人和”(君臣固守)的条件, 但仍只是固守秦地,对周室也只是暗中窥伺,后来 由于“商君佐之”,才开始有了“席卷天下”的行 动。
振长策 御宇内 鞭笞天下
论证 方法
摆事实
(举例论证)
作比较
(对照论证)
取百越 置郡县 筑长城 守藩篱 却匈奴 废先王之道 焚百家之言 首隳名城 杀豪杰 收兵器 镝守要害 固关防
愚黔 销锋
秦兼并天下前后 秦国与六国
陈涉与始皇 陈涉与九国
3.本文主要是言秦之过,却用大量笔墨写秦国振兴的 历史及其强大的局面,这是为什么?
•第3段写秦始皇时国之强盛,到达极点,同时内政之暴也到达极点, 覆灭的危机已隐含其中了。第4段写陈涉起义,天下并起亡秦。末段是 议论和总结。③作者先指出秦亡非地理因素,接着用设问方式提出两 个令人寻思的问题:为什么陈涉条件处处不及六国诸侯而“成败异变, 功业相反”?为什么陈涉发难之后,秦王朝顷刻之间就“七庙隳”, 秦王子婴“身死人手”?这两个问题表明秦之覆灭并非军事因素。那 么秦亡的原因究竟在哪里?经过步步推动,最后才得出“仁义不施而 攻守之势异也”的答案,以此结束全篇,这也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叙事) ①秦创业(雄心勃勃) ②秦日盛(所向披靡) ③秦统一(势如破竹) ④秦灭亡(一败涂地)
(议论) ⑤秦教训(不施仁政)
艺术特色
善于叙事 同义叠句 对偶排比 渲染夸张 反复比照
精于论断 气势酣畅 气氛热烈 气魄恢宏 导出题旨
部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11课《过秦论》课件
作者介绍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杰出 的政论家、文学家。著有《新书》十卷。以文才显名,后被 汉文帝任命为博士,掌管文献典籍。不久就擢升为太中大夫 参与政事,深受倚重。因提议改革政治,遭权贵老臣嫉妒毁 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转任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 死,他“自伤为傅无状”,一年后也忧郁而死。
写作背景
贾谊所处的时代,属西汉的“太平盛世”,许多人认 为当时天下“已安已治”了,但实际上却是矛盾重重,危 机四伏。按照贾谊的说法是“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 上”(《治安策》)由于大地主大商人势倾王侯,土地高 度集中,农民大批逃亡,农业生产遭到破坏,阶级矛盾日 益加深。作为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贾谊从秦灭 亡的历史教训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他目睹现实1、找出能表现秦孝公的政治野心的词语,并思考有什么作用? “席卷”“包举”“囊括”“并吞”四个短语构成互文,同时又
资料链接
秦国发展及主要君主简介 秦国君主,嬴姓赵氏。秦国自非子被周孝王封为附庸;到秦襄公正 式成为周朝诸侯,经历5代君主;再到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统一中国建立 秦朝,共经历31位君主。秦襄公因率兵救周、进而派兵护送周平王东 迁有功,于公元前770年被赐封岐以西之地,秦国正式成为周朝诸侯国。 秦穆公(前659--前621在位)先后灭掉西方戎族所建立的12国,开疆拓 土千余里,奠定秦国作为春秋四大强国的基础。秦孝公(前361---前 338在位)任用商鞅变法,秦国逐渐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公 元前316年,秦惠文王灭蜀国,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版图最大的国家。 秦昭襄王在长平之战中大破赵军,奠定了秦统一天下的基础。公元前 246年,秦王政即位,于公元前230年一前221年十年间灭六国,建立秦朝。 课文中的“惠文、武、昭襄”,是指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惠文王 是孝公的儿子,武王是惠文王的儿子,昭襄王是武王的异母弟。
部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11课《过秦论》讲义
部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11课《过秦论》讲义一、读准字音崤.函(xiáo) 膏腴.(yú) 合从.(zònɡ) 逡.巡(qūn) 遗镞.(zú) 漂橹.(lǔ) 鞭笞.(chī) 藩.篱(fān) 黔.首(qián) 隳.名城(huī) 锋镝.(dí) 户牖.(yǒu) 劲.弩(jìnɡ) 氓.隶(ménɡ) 锄櫌.(yōu) 棘矜.(qín) 长铩.(shā) 万乘.(shènɡ) 作难.(nàn) 度长絜.大(xié) 二、辨识通假(1)赢粮而景从(“景”同“影”)(2)非及乡时之士也(“乡”同“向”)三、一词多义 (1)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形容词作名词,险固的地势)固.守以窥周室 (形容词,牢固地,牢牢地)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形容词,坚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形容词,顽固) (2)制⎩⎨⎧赵奢之伦制.其兵(动词,统率)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动词,制裁,制服)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名词,规模) (3)度⎩⎪⎨⎪⎧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名词,规章,制度)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动词,量)一年一度.秋风劲(《采桑子·重阳》)(量词,次,回)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扬州慢(淮左名都)》](动词,谱写,创作)关山度.若飞(《木兰诗》)(动词,越过)(4)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动词,丢失)追亡.逐北,伏尸百万(名词,逃兵,逃跑的人)吞二周而亡.诸侯(使动用法,使……灭亡)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同“无”,没有) (5)遗⎩⎨⎧秦无亡矢遗.镞之费(动词,失去)蒙故业,因遗.策(形容词,遗留下来的)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俗语)(名词,丢失的东西)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动词,给予) (6)因⎩⎨⎧因.遗策(动词,沿袭)因.利乘便(介词,趁着)因.河为池(介词,凭借,依据) (7)之⎩⎨⎧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结构助词,的)赵奢之.伦制其兵(指示代词,这些)商君佐之.(代词,他,指秦孝公)有甯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指示代词,这些) 四、词类活用(1)序.八州而朝同列(名词作动词,安置使有序) (2)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名词作动词,用瓮做;用绳系) (3)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名词作动词,做帝王,当帝王) (4)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名词作状语,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布袋一样)(5)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名词作状语,向南;向西;向东;向北)(6)天下云.集响.应(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 (7)赢粮而景.从(名词作状语,像影子一样) (8)内.立法度(名词作状语,在国内,对内) (9)外.连衡而斗诸侯(名词作状语,在国外,对外) (10)追亡.逐北(动词作名词,逃跑的人)(11)外连衡而斗.诸侯(使动用法,使……争斗)(12)吞二周而亡.诸侯(使动用法,使……灭亡)(13)却.匈奴七百余里(使动用法,使……退却)(14)序八州而朝.同列(使动用法,使……朝拜)(15)约从离.衡(使动用法,使……离散)(16)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形容词作动词,变小、变弱)(17)以弱.天下之民(使动用法,使……弱,削弱)(18)以愚.黔首(使动用法,使……愚蠢,使……愚昧)(19)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使动用法,使……弯曲)五、古今异义(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古义: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11.1《过秦论》(共58张ppt)
• 最后一句“不问苍生问鬼神”,就极其犀利了,其讽刺意味也 极为深刻。它揭露了文帝,又不局限于文帝,表面上求贤、敬 贤,实际上不能识贤、任贤。
• 贾谊,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学识渊
辅佐 在内 建立 致力于 防守和作战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
使动用法,使…争斗
法令制度
对外
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两手相合,形容毫不费力 黄河以西
【重点实词】
词类活用现象
1、名词作状语
席卷天下 包举宇内 囊括四海
像席子一样 像包裹一样 像布袋一样
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 对内;对外。
《过秦论》被鲁迅称为“西汉鸿文”
巨著、大作
背景知识 了解一个王朝:秦国
秦国从公元前770 年秦襄公被周平王封为 诸侯开始,到公元前 207年秦王子婴灭亡, 共经历了40位国君563 年。其中秦始皇于公元 前221年统一了全中国, 被誉为“千古一帝”。
前228年 灭赵
前225年 灭魏
前230年 灭韩
名稷,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异母弟,公元前306-公元前251年在位56年,秦国 第35位君主。 名楚,秦孝文王之子,公元前249年-公元前247年在位3年,秦国第37位君主。
名政,秦庄襄王之子,公元前247年-公元前210年在位37年,其中称帝12年,统 一全中国,被誉为“千古一帝”。
名胡亥,秦始皇少子,公元前209年-公元前207年在位三年,秦朝第二位皇帝,又称秦二 世。 名子婴,身世不明,公元前207年二世胡亥死后即位,共在位46天,为秦朝最后一位君主。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11.1《过秦论》(共54张ppt)
(同病相怜)。诗歌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 帝不能识贤,任贤;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 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贾谊 毛泽东
贾生才调世无伦, 哭泣情怀吊屈文。 梁王坠马寻常事, 何需哀伤付一生。
贾生 王安石
一时谋议略施行, 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 古来何啻万公卿。
贾谊所献的“谋议”,大体上都能获得 施行,谁能说文帝轻视贾谊呢?自古以 来,不知有多少达官贵人,尽管他们的 官爵职位很高,但其言论都被君王废弃 了。
解题
《过秦论》
“过”:动词,指出过失。 “过秦”:指出秦的过失。 “论”:论文文体。 “过秦论”:言秦之过,指责秦的过失的一篇史论文。
字音
劲弩( nǔ ) 墨翟( dí ) 将数百之众(jiàng ) 比权量力(liàng ) 朝同列(cháo ) 孝公既没( mò ) 俯首系颈( xì )
通读文本,读得流畅。
不及中人(zhōng )
蹑足行伍(háng )
度长絜大( duó
)xié
万乘之势(shèng )
一夫作难( nàn )
召(shào )滑
践华为城( huà )
填一填
贾谊(前200-前168),世称贾太傅、贾长沙、
贾生,洛阳人。西汉初的期政论家、文学家。18岁即 以作诗属文闻于世人,年仅 ,二就十被岁召为博士。
后因提议改革政治,遭权贵嫉妒、毁谤,贬为长
沙王太傅,人称
。贬谪后,虽身居闲职,
不被重用,仍忧心贾朝长事沙。、贾太傅
后为梁王太傅。梁王落马而死,贾谊以为是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选必中册《过秦论》知识点一、挖空训练过[动词,指斥…过失]秦论1.秦孝公据[占据]崤函之固[形容词作名词,险要的地势],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副词,牢固地]守以[目的连词,以便]窥[窥探、窥看]周室,有席[名作状,像席子一样]卷天下,包[名作状,像包裹一样]举[攻取]宇内[天下],囊[名作状,像口袋一样]括[包罗]四海之意[意图],并吞八荒[宇内、四海、八荒都是天下的意思。
八荒,原指八方最边远的地方]之心。
当是[这]时也,商君佐[辅佐]之,内[对内,在国内;名作状]立法度,务[从事,致力]耕织,修[修造]守战[防守进攻]之具[器械];外[对外,在国外;名作状]连衡而斗[使动用法,使….争斗]诸侯。
于是[古今异义:在这种情况下]秦人拱手[两手合抱,形容毫不费力。
]而[表修饰]取西河[黄河以西]之外。
2.孝公既[已经,在……后]没[死],惠文、武、昭襄蒙[继承]故[原有的]业,因[动词,沿袭]遗策[策略],南[名作状,向南]取[夺取]汉中,西举[攻取]巴、蜀,东[名作状,向东]割膏腴[肥沃]之地,北收[占领]要害[险要]之郡。
诸侯恐惧,会[集会]盟[名作动,结盟]而[表目的,来]谋弱[削弱,使……弱]秦,不爱[吝惜]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用来]致[招纳,使……来]天下之士,合从[通“纵”]缔交,相与[动词,援助]为一[一体]。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此四君者[语气助词,表停顿],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爱惜、尊重]人,尊贤[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的士人]而重士,约[结]从[通“纵”] 离[使动用法,使……离散] 衡,兼[合并]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军队,这里指结成联军]。
于是[在这时]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这]属[类,同义词:伦、侪、辈、徒、曹等]为[替]之[代词,他们]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这类人,]通其意[意见],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这]伦[类]制[统领、统率]其兵[军队]。
尝以[凭借]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军队],叩[击,攻打]关[函谷关]而攻秦。
秦人开关[打开关门]延[迎接迎战]敌,九国之师,逡(qūn)巡[有所顾忌而徘徊不敢前进]而不敢进。
秦无[没有]亡[丢失,如“亡羊补牢”]矢遗[损失]镞[箭头]之费[损耗],而天下诸侯已困[困厄不堪]矣。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从散约败[合纵解散盟约失败],争割地而赂秦。
秦有余力而制[控制]其弊[通“敝,弱点、毛病]追亡[动词作名词,逃跑的军队]逐北[本义:败北,这里动词作名词溃败的军队],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盾牌];因[凭借,趁着]利[形容词作名词,便利的条件]乘[凭借]便,宰割天下,分裂[重新划分]山河。
强国请服[臣服],弱国入朝[向秦称臣]。
延及[延续到]孝文王、庄襄王,享国[在位统治]之日浅[短],国家无事。
3.及至始皇,奋[振奋,在这里是发展的意思]六世之余烈[功业],振[举起]长策[名词,鞭子]而御[驾驭、统治]宇内,吞二周而亡[使动用法,使……灭亡]诸侯,履[名作动,登上]至尊[帝位]而制[控制]六合[天下],执敲扑[刑具,短的叫“敲”,长的叫“扑”]而鞭笞[用鞭抽打,这里指奴役百姓]天下,威振四海。
南[名作状,向南]取百越之地,以为[“以之为”的省略,“之”指代“百越之地”,以为:“把它们当做”]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低下头,比喻顺从、服从]系颈[颈上系绳,表示投降],委[交付;注意:《琵琶行》小序中“委身为贾妇人”“委”是“托身的意思”]命下吏[司法官吏]。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比喻边疆上的屏障。
藩fān,篱笆],却[译做“击退或使……退却”]匈奴七百余里。
胡人不敢南下[名词作动词,下来、到]而牧马,士[勇士]不敢弯[拉弓,使……弯]弓而报怨[报仇]。
于是废先王之道[古代帝王治世的制度。
道:法则、制度。
],焚百家之言[各学派的著作。
言,言论,这里指著作。
],以愚[形容词的使用用法,使……愚昧]黔首;隳[毁坏]名城[高大的城墙],杀豪杰,收天下之兵[兵器],聚之咸阳,销[销毁]锋镝[锋:兵刃;镝:箭头。
锋镝:兵器],铸以为[把……铸成]金人十二[定语后置句,十二个金人],以弱[削弱,也译做“使…….弱” ]天下之民。
然后[这样以后]践[踏,引申为依仗、据守]华[华山]为城[城墙],因[依靠、凭借]河[黄河]为池[护城河],据[占据]亿丈之城[指华山],临[面对]不测之渊[指黄河],以为[把……作为]固[坚固的防御工事]。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诚实、可靠的]臣精卒[精锐的士兵]陈[置、携,这里指拿着]利兵[锋利的兵器]而谁何[何通“呵”,稽查盘问。
谁何:稽查盘问(过往行人)。
宾语前置句]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认为]关中之固[险固的地势],金城[坚固的城池,金,比喻坚固]千里[定语后置句],子孙帝王[名作动,称帝称王]万世之业也。
4.始皇既没[死去,去世。
既没:去世以后。
],余威震于殊俗[边远的地方。
同义词:鄙。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鄙,本义边缘的地方,在语境中解释为:边境]。
然陈涉瓮[名词作动词,用瓮做]牖[窗户]绳[名词作动词:用绳子做。
判断名作动还是名作状,主要看后边是否有动词。
这是一般情况]枢[门扇开关的枢轴]之子,氓[民]隶[奴隶]之人,而迁徙之徒[被征发的人]也;才能不及中人[平常的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形容词作名词,贤能、贤才],陶朱、猗顿之富;蹑足[插足、参加,这里有“置身于……”的意思]行伍[戍卒的军队]之间,而倔起[突然兴起]阡陌[田野;“阡”是指南北走向的田埂;“陌”是指东西走向的土埂,阡陌指田间交错的小路,在这里指田野。
]之中,率疲弊[疲惫无力]之卒,将[动词:率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兵器],揭[举起]竿为旗,天下云[名作状,像云一样]集[聚集]响[名作状,像回声一样]应,赢[担负]粮而景[名作状,像影子一样]从。
山东[崤山以东,古今异义词]豪俊遂[于是]并[一起、一并]起而亡[灭亡,使动用法也可解释,使……灭亡]秦族矣。
5.且夫[语气词,重提一事时常用,译做“至于那”]天下非小弱[形容词作动词,变小变弱。
]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形容词作名词,险固的地势],自若[像原来一样]也。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yōu)棘矜(qín)[櫌,碎土平田用的农具。
棘矜:酸枣木做的棍子,这里的意思是农民军的武器,只有农具和木棍。
],非铦[xiān],锋利]于钩[短兵器,似剑而曲。
]戟[以戈和矛合为一体的长柄兵器]长铩[长矛]也;谪戍[因有罪而被贬调去守边]之众[兵卒],非抗[匹敌,相当]于九国之师[军队]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策略],非及向时[先前。
例如《琵琶行》中“凄凄不似向前声”“向前”即先前、以前的意思。
而文言文中“素”常常译做“一向”。
注意区分]之士也。
然而[这样却]成败异变[成功失败大不相同],功业相反[取得的功业完全相反],何[为什么]也?试使[假使,“使”有“假如、假使”的意思,比如《六国论》中“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山东之国与陈涉度(duó衡量,动词,如《郑人有且买履者》中“郑人有且买履者,先自度其足”)长絜[衡量,与“度‘相对,同义。
]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语,名词作动词,谈论。
相提并论。
现代成语“同日而语”把两件事或者两种情况拿到一起来谈论,与这个词同义。
]矣。
然秦以区区[小小的。
《孔雀东南飞》中“何乃太区区”指愚拙。
“感君区区怀”指“情意真挚”。
]之地,致万乘[兵车万辆,指军事力量强大]之势,序[名词作动词,排列座位,这里指招致、统治、管辖]八州而朝[使动用法:使……朝拜]同列,百有[通“又”]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nàn)[起事]而七庙[天子的宗庙。
七庙:本指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庙、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
《礼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
”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太庙居中,左三昭,右三穆。
后泛指帝王的宗庙。
]隳[毁灭,这里是意念被动,指被毁灭],身[这里指秦王子婴]死人手,为[表被动,其他表被动的词:于、为所、为……所、被、见、见……于、意念被动无标志]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二、文言整理一、通假字①外连衡而斗诸侯 / 约从离衡(衡,通“横”)②合从缔交/约从离衡 / 于是从散约败(从,通“纵”,指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称为“合纵”)③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④百有余年矣(有,通“又”)⑤非及乡时之士也二、古今异义①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西河:黄河以西。
)②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在这时)③山东豪俊遂并起(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
今指山东省。
)三、一词多义1.固(1)本课中的词义①据崤函之固(险要的地势,形容词用作名词)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地,副词)③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险固的地势,形容词作名词)(2)动词①巩固,安定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天时不如地利》)——巩固国防不必靠山河的险要。
②坚守,安守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
(《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军多次打败赵国的军队,赵军坚守营寨不肯出战。
(3)形容词①固执,顽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愚公移山》)——你的思想这样顽固,顽固到不能通达事理的程度。
②坚决,坚持蔺相如固止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坚决制止他们。
(4)副词①表本来,原来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说》)②表确然,确实,实在斯固百世之遇也。
(《五人墓碑记》)——这实在是百世难得的际遇啊!2.因①因遗策(沿袭,动词)②因利乘便(趁着,介词)③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3.亡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损失,动词)②追亡逐北(逃亡,动词;此用作名词,指逃跑的军队)③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动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灭亡)④逃亡,逃跑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现在逃亡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⑤灭亡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六国论》)——所以燕国虽然是小国,却是后来才灭亡的,这就是用武力(抗秦)的效果啊。
④死亡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
(《赤壁之战》)——现在刘表刚刚死去,两个儿子不和。
读音二:wú动词,通“无”,没有法令无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苏武传》4.制①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动词)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动词)③履至尊而制六合(统治、控制,动词)5.兵①……赵奢之伦制其兵 / 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②收天下之兵 / 信臣信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 斩木为兵(兵器,名词)6.策①蒙故业,因遗策(策略、计策,名词)②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名词)7.致①以致天下之士(招引、招纳,动词)②致万乘之势(达到、获得,动词)8.之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结构助词)②……赵奢之伦制其兵(这,指示代词)③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词)④聚之咸阳(代“天下之兵”,代词)9.及①非及向时之士(比得上,动词)②及至秦始皇(到,等到,介词)10.北①乃使蒙恬非筑长城而守藩篱(在北方,名词作状语)②追亡逐北(败北的军队,动词作名词)11.度①内立法度(制度,名词)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长短)12.遗①因遗策(遗留下来,动词)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遗失,丢失,动词)13.爱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动词)②宽厚而爱人(爱护,尊重,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