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中国古代思想知识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思想
㈠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背景
1.经济:铁器、牛耕使用,井田制崩溃
2.政治:礼崩乐坏,宗法分封制被破坏
3.文化:士阶层的活跃与私学兴起
一、孔子与儒家思想
1.核心思想: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调节与和谐社会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2.政治思想:为政以德
3.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
4.教育思想和实践
(1)有教无类
(2)因材施教
5.地位:不被重视——成为正统(西汉)——影响深远
6.对孔子评价: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二、老子与道家思想
1.哲学思想
(1)道是天地万物本源
(2)辩证法思想
2.政治思想:无为而治
3.对老子评价:老子是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1.思想主张
(1)仁政学说
(2)民贵君轻(民本思想)
(3)人性本善说
(4)养浩然之气
2.历史地位
唐代《孟子》为经典,南宋四书之一
孟子被尊为“亚圣”
四、荀子
1.天人观:“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认为自然界运行有自己规律,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自然,使自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2.思想主张
(1)性恶论
(2)主张礼法并施
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同时吸收法家思想
(3)主张“仁义”“王道”,以德服人
(4)民本思想:君舟民水
3.地位
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1.主张“兼爱”“非攻”
“兼爱”是无差别的爱
“非攻”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主张各国和平相处
2.提倡“尚力”
提倡节俭,反对统治者铺张浪费
3.地位:墨家学派创始人
六、庄子与道家
1.提出“齐物”观点——齐物论
任何事情在本质上没有区别
2.提出“逍遥”的人生态度——逍遥游
3.天人观:天与人“不相胜”
人必须顺应自然
4.历史贡献(思想/文风)
庄子的文风对后世影响深远
七、韩非与法家
1.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2.主张变法革新(历史观)
3影响
①韩非的思想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
②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1.奠定了中国文化的思想源头
2.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㈡董仲舒新儒学
八、废黜百家,独尊儒术
1.背景
(1)“无为而治”不适应统治
(2)社会潜伏危机(王国问题、北方游牧民族)
(3)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需要
2.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
3.核心思想《春秋繁露》
(1)“大一统”思想
为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的思想(2)君权神授
人君受命于天,进行统治、
(3)天人感应
如果人君无道,天就会降下灾难来谴责和威慑
4.三纲五常
5.影响
(1)政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2)文化: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㈢宋明理学背景:三教合一(儒学、佛教、道教)
九、程朱理学
1.代表人物:程颢、程颐、朱熹
朱熹继承程氏兄弟的思想并成为集大成者
2.理的含义:“理”是世界的本源
3.认识理的方法:格物致知
4.个人修养:“存天理,灭人欲”
5.理学地位的确立
朱熹编著《四书章句集注》,元代将《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内容,明初确立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十、陆王心学
1.陆九渊(南宋)
(1)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2)发明本心
2.王守仁(明中期)
(1)思想核心:致良知
(2)知行合一
宋明理学的影响
⑴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追求
⑵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㈣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背景
1.经济:商品经济蓬勃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根源)
2.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3.思想文化:程朱理学的僵化,推行文化专制制度
十一、李贽
1.代表作:《焚书》《藏书》
2.进步思想主张
(1)否认孔孟之学是万世至论,反对绝对的思想权威
(2)批判“存天理,灭人欲”,认为人皆有私
(3)提出男女平等的观点,使个性得到发展
3.意义和实质
冲击了正统思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十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人物及代表作
(1)顾炎武《天下郡国利弊书》《日知录》
①主张经世致用
②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③“众治”取代“独治”
(2)黄宗羲《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
①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②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③“法治”取代“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