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重点笔记最全最细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重点笔记最全最细致!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笔记: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应用性。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1.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第一是群体差异,第二是个体差异,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2.教师

学校教育是根据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3.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要实现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另一方面,也将它划分为知识、技能、价值观和态度。

4.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

5.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1.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

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2.教学过程

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在教学之后,对教学的检验和反思。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二、为教育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四、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教学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

一、创建(20世纪20年代以前)

瑞士裴斯泰洛齐“教育要心理学化”

德国赫尔巴特四段教学法后被发展为“五段教学法”

1877年俄国卡普捷列夫出版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从事动物的研究 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后被扩充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学大纲》,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角度来着重探讨《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与测量》。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在我国,1908年出现了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教育实用心理学》,由房东岳翻译,日本的小原又一撰写的。1924年,廖世承为师范教育的需要编写了我国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例如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的课程改革运动。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布鲁纳在1994年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表现

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笔记: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

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

研究表明,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

其一,连续性与阶段性。

其二,方向性与顺序性。循序渐进

其三,不平衡性。不同教育内容、方法

其四,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

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岁~11、12岁);少年期(11、12岁~

14、15岁);青年期(14、15岁~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充满着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的矛盾。抽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开始出现反省思维,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不过仍有不少的片面性和主观性。随意性在显著增长,成人感产生,独立意识强烈。道德行为更加自觉。

青年期指14、15岁至1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智力接近成熟,抽象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仍面临分裂的危机,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一)学习准备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其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个体的成长是受生理和心理成熟机制制约的。教学前必须明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这是新教学的出发点。“量力性原则”

(二)关键期

关键期是指最易学会和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行动动作的特定年龄时期。关键期的研究是从奥地利动物学家洛伦兹对动物行为发展规律的研究开始的。

5岁以前口语能力全面发展的时期。2~3岁时计数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2~3岁时学习口头语言的第一关键期。5岁左右时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关键期。2岁半~3岁半时教育孩子遵守行为规范的关键期。3岁左右时培养其独立生活能力的关键期。

第二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一、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发展就是个体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一种建构过程。他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觉动作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1)感觉动作阶段(0~2岁)

这一阶段最突出的成就是客体永恒性。客体永恒性指儿童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而仍然相信该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

(2)前运算阶段(2~7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出现了象征思维和直觉思维。儿童的直觉思维表现出集中化、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化倾向。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认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这个阶段儿童最突出的成就是获得守恒概念(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具有分类和序列能力。

(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在这个阶段,个体的认知已经超越现实而无须以具体的事物为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