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强化集中练:_散文阅读(一)教师版
2014年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抓分精练 散文阅读(三)
2014年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抓分精练:散文阅读(三)一、阅读下列文本,完成文后问题。
炒米胡同里看夕阳迟子建当我把一篇文章的最后一行字打完时,突然想哭了,因为掷笔抬头的那一瞬,方觉得满室蓬荜生辉。
透过明亮的玻璃窗,见无限的黄昏把远处的瓦灰色楼房和近处几排高大的杨树,装点得那么辉煌和潇洒,往日在青白的日头下所见的那黯淡,那单调,竟残雪般地散尽了。
坐在桌前,就这么把全身心浸在酽酽的黄昏里,转目镜中,见满头披垂的乌发,竟也染上了黄昏的一片幽情,无数根发丝犹如满月朗照下的一片草地,柔和得不能再柔和,安详得不能再安详。
我把手指轻轻地插进发缝,慢慢地用指甲拾取着藏在发间的黄昏,我放佛听到了鸟儿在夜半林梢的一声悄吟,放佛看到了秋虫在残红里德一阵惊心的情思,也就在此时,我忽然发现了自己的发间有一根银丝,很耀眼,很刺目的白,像一线雪从山崖飞旋而下,动人心魄地飘垂着。
哦,白发!我不由在心底深深地叹息了一声。
我有了第二根白发了,在我23岁的这个春天的傍晚。
第一次见着白发是在初中,14岁,那是为了一桩游戏。
我的同学要在我的头上拔下一根发丝。
把发根粘在她手心,看它是否也像青藤一样垂吊着而不致坠落,以此来证明我对她是否真心。
她拔下我的头发,却恰恰拣出了一根白的,惊叫着笑了一声,我也惊叫着笑了一声。
而后就像扔冰棍纸一样扔掉了。
我们再也没有说起这根白发,青春好长好长呢。
这次见着白发,是在9年之后的黄昏的天光中,我的心底里叹息复叹息,不知青春是否已驶到尽头,泪水忍不住地往外涌了。
我把白发拈在手中,想到户外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消磨一下寂寞得让人忧愁的时光。
走出灰色的楼房,路过一片方形的石板地,便到了炒米胡同了。
不知炒米胡同是否真因为炒米而得名的,这条胡同很长,胡同两侧是土灰色或深褐色的四合院。
没有炒米的香味,倒有洋槐的气息,清芳般的沁人心脾。
我把步子放得轻轻的、悄悄的、慢慢的。
夕阳在要沉沦的一刻,爆发着如火的金光,整个胡同都盛满了黄昏,恍若一个金碧辉煌的大宫殿的长廊。
2014高考语文二轮散文阅读专题测试卷
2014 高考语文二轮散文阅读专题测试卷2014 高考语文二轮散文阅读专题测试卷一、 (2013 ·郴州一模)阅读下边的作品,达成1~ 4 题。
回家回家陈忠实祖居的屋院在白鹿原北坡根下的一个小村庄里,距西安城不过 50 华里。
得着行程近的方便,有事要做很快就能回到那个小院,无事也常常想回去便回去了。
其实,不论有事无事,就是想在那个以前生活过 50 多年的屋院里坐一坐,到门前的灞河沙岸上遛一遛,仿佛心理上的某些亏缺就获取了赔偿。
这类感觉只有在这一方小小的地区才会发生,回家逛逛就成为永无制止、永无知足的欲望游有意底。
近期我又回到原坡下祖居的屋院。
车子在更加浓密的高楼之间的公路上行驶,不觉间便驶上浐河大桥。
我的心在那一瞬便发生奇妙的变化,陡然亢奋起来,这是走世界上任何一条路、过任何一座桥都未曾发生的一种心理和情绪的反响;更为奇怪的是,每次回归老家,车子刚才驶上这座大桥,我的情绪便发生这类亢奋的变化,几乎没有一次例外。
我到现在说禁止这是一种生理反响,抑或是一种心理反响。
我独一能想到的来由,大概在我的潜意识里,这是我回家的桥,或许说是离我家近来的一座桥,过了这座桥,便进入我大部分生都跑跑颠颠于此中的一方地区了。
这条浐河起源自横亘在关中平原南部的终南山,自南向北从白鹿原西坡根下贱过,形成一道最适合人类生计的河川,新石器时代的一个人类聚居的农村——“半坡旧址”就在河岸东边;明朗的天气里,站在浐河岸边,能够看到白鹿原西坡上绿树掩映下的白墙红瓦。
过了浐河桥可是三四里地,就进入白鹿原北坡下的灞河川道了,北坡上和河川里摆列着稠如藤叶似的一个个或大或小的农村。
不论作为农村教师或基层干部,抑或此后有幸成为专业作家,我在浐河灞河两道河川和白鹿原上整整跑跑颠颠了 30 多年,在进入传统习惯所划的老年年纪区段时进入西安城。
在城里待过几年,在新世纪到来的时候,却也难以抑压灞河岸边家园的迷惑,毅然一人回到那个祖居的屋院,念书写字,煮一碗老婆在城里擀成藏在冰箱的面条,日落的霞光里到灞河水边的沙岸上漫步,不觉间竟有两年我此后才意识到,白鹿原西坡根下的浐河和北坡根下的灞河,真是神工鬼斧巧夺天工的好水,滋润着一道好原。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散文专题训练林清玄散文(含解析)
散文专题训练--------林清玄散文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吃饭皇帝大林清玄听说有一家披萨店,顾客一坐下来点菜,只要超过五分钟没送来,就完全免费招待。
孩子感到好奇,一直吵着去吃。
我们去的时候完全没有想到的情况是,餐厅大客满,等了半小时才有空位。
果然,餐单印着五分钟尚未上菜免费招待,点完菜,孩子开始计时,不到四分钟就送来了,效率真是快得惊人。
但是,我立刻想到,为了赶这五分钟,我们坐了四十分钟的计程车,排队等候座位花去半小时,吃完饭还要花至少三十分钟回家。
在餐单上五分钟的快速保证,每一分钟里都有二十分钟的代价。
这是现代人为了结局快速到来,而轻忽过程的一个活生生的例证,我们赶着在五分钟上菜的心情,促使速食面、速食咖啡、速食餐厅大行其道。
不仅在五分钟里做完菜,还希望不管做什么都不要超过五分钟,于是有了微波炉,尽管微波食品使做菜过程毫无乐趣,微波食品的滋味普通,我们也只好使用,为了节省另外的五分钟。
不只是吃饭的五分钟,做其他事时,我们也要维持在每一秒钟操控局面或被操控的状态,于是有了传真机、寻呼机、手机、电脑。
为使目标立即呈现,我们做了许多遥控器,谁家的客厅桌子上,现在不是摆了一堆遥控器呢?我们拼命把时间省下来,理论上时间增加了,实际上,我们在过程上所花费的时间还是惊人的。
为了结局所产生的时间压缩,不仅未能使我们有更多空间来悠然生活,反而使我们更忙碌、烦恼、烦躁与不安,在暗地里付出更大的代价犹不自知。
这些代价最大的是,由于拼命想主控外境,反而终日被外境所转,失去敏于深思反省的气质。
大部分人一整天在压缩的时间下生活,回到家立刻累倒了,哪有时间思维,做心灵更深刻的开发呢?其次,生活逐渐分成两边,一边是像吃饭这种“无用”的事物,人们甚至不肯花超过五分钟来等待,这已经不叫“吃饭”而叫“填鸭”了。
另一边则是充满快节奏的名利权位的诱引,整天奋力搏战,大部分人已经不知道放松、舒坦、从容是什么滋味了。
从一个更大的观点来看,生活中实在没有绝对必要的追求,那些在俗眼中绝不可缺的东西,在慧眼里看来都是浮沤泡沫一般。
高中语文 高考复习 现代文阅读——散文 专题训练(1-100篇) 含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散文专题训练(1-100篇)含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相思贾平凹①一个盒子,是原竹做成的,竹节的部分截下来,打磨,雕琢,玲珑剔透得万般可爱了,上边装一块活动的玻璃,这便是你的珍藏了。
下了班,或者吃着饭,或者要睡觉去,这盒子就放在你的手心,你屏住气凝视着,呼出的热气在玻璃上结成一层水珠。
盒子里边是一只蟋蟀样的昆虫,长长的腿,细细的触须,浑身金黄,像是一片跃动的金砾。
于是,你不自觉地就哼起评弹调来,在这漠漠的戈壁滩上,评弹调游丝一般的,铮铮飘远。
②唉,你是个粗糙的人,那额角,那鼻头,那方方的下巴颏子,使人想象着是用斧子砍出来的,除了两个眼镜片子,你身上还有闪亮的物件吗?头发总是乱的,胡子剪得七长八短,你应该是一个不修边幅的角色,竟偏偏玩这种玩意儿?!③你说,这是黄蛉,是你从老家带来的。
④这使人多么不理解!你的老家在苏州,苏州,是何等样一个美妙的地方啊,你生在那里,大学毕业后就到大西北来了。
大西北是寸草不生的玄武岩山,是有孤烟直长的大沙漠,你是学地质的,你已经在这里奔波了二十年。
二十年的帐篷,在沙山沙海里,犹如一叶小舟,冷月弯弯地照着,苏州城外的寒山寺的钟声,是能"夜半到客船"吗?妻子在望着你,相思的网撒满了脸面,她在打捞着远去的一颗爱的心。
你每年回去一次,每一次在门前植一丛慈竹,但是,你又走了,留给她的是一丛一丛竹叶的"个"字。
孩子已经六岁了,他的记忆里,你只是一个照片上的平面人,他在你植的竹园里喊着"爸爸",你不能回答,你的竹园里却生出了无穷无尽的黄蛉,它们在鸣叫着,窸窸窣窣的,那是你的神经,是你的精灵,是你的乡思乡音。
所以,她捉住一只,装在这精巧的盒子里,在你再一次回去的时候,送给了你吗?⑤你拥抱着你的妻儿,求他们宽恕你,但你还是又一次走了,你说:"祖国需要金子,大西北的沙漠里是有金子的,等十个金矿找到,我就回来了!"⑥一个竹子做成的盒子,一个盒子里装着的黄蛉,便和你从苏州出发,八千里路云和月,你们一起生活在了大西北。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三散文阅读
专题强化练(三) 散文阅读一、(2023·青岛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文本一:“不如归去”谈①卞之琳槐花满地,时节又近初夏了。
刚才读芦焚先生的《里门拾记》,见有一条注,解释文中的“光棍抗锄”:文人们叫做“不如归去”的那种鸟。
虽只是鸟的叫声,一种人听了奋起耕作,一种人听了伤春思乡,连耳朵也竟有这样大的差异。
我觉得很有意思。
“光棍抗锄”当然就是“割麦插禾”。
书本里说布谷与杜鹃②有别,不过也说很相似,《辞源》里或者早已把“割麦插禾”“不如归去”两种鸟相混了,即使有考据癖的文人骤然间也不会分得清楚吧。
记得我曾经想写一篇历史小说,其中的核心,一个场面,是如此:头上一阵鸟声,如人言。
“割麦插禾”,农人想。
“不如归去”,旅人想。
我想写这篇小说是在去年此时,读了李广田先生的《桃园杂记》以后。
他在文中提起布谷,说在他的家乡以为是叫的“光光多锄”,令我想起了我的家乡人仿佛说是“花好稻好”。
花,读ho,大约不是指普通的花,而是指棉花。
稻无问题,即水稻,江乡自然有水田。
这两种说法,与芦焚先生的“光棍抗锄”俱未见于典籍。
典籍中有的,除“布谷”“割麦插禾”以外,还有“麦饭熟”“脱却布裤”“郭公”等。
而在我们的活书本...里更不知有多少花样了。
哪一天把各地的花样搜集起来该有如何一个大观!不过千差万别,都由于耳朵不同吗?其实,芦焚先生之意,在于环境,在于生活环境的差别吧。
农人在田间,旅人在道旁。
头上一阵鸟声,如人言。
“割麦插禾”,农人想。
“不如归去”,旅人想。
这里有两个人,虽然在一处,毕竟环境不同。
但在我看来,即便“割麦插禾”与“不如归去”是两种观念,也未尝不可以联在一起:春去也。
见麦浪滚滚,旅人想起了多风波的江湖。
你看,那边一个农人在檐前看镰刀哪。
数千里外自家屋后的蓬蒿有多高了?家乡收麦早,或许庄稼人已经赤脚下水田了。
唉唉,天南地北,干什么来着?叶落归根,不如归去吧。
“不如归去”一语,不见得太“文”,尤其在古代,更不见得不是俗子的口头语。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时间的隐喻傅菲①怀玉山脉勒住了缰绳,东奔的烈马停了下来。
群山如一锅沸水,暂时不再潽射,水花凝结成了低矮的山冈。
龙门山像一把圈椅,新叶村偃卧其中。
②在新叶村,我有长久的恍惚;夏日蒸腾般的晕眩、古老巷弄幽深的迷失、池塘倒映出来的幻觉、旧年屋舍散发的阴凉、溪流时断时续的亘古之声、灼日下荷花盛开的夺目光荤——午间酣睡在走廊里的老人,晒在竹圆匾里焦红的辣椒,失去水色又略微卷曲的君子竹叶,剥落了石片的碾盘,千年的水井浮起今晚的淡淡月色——群山在望,苍鹭在茂密的灌木林栖落,指甲花映在门前的空院。
③新叶古村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叶氏先祖叶坤从寿昌湖岑畈入赘娘舅夏氏家,繁衍至今,已三十余代。
夏氏人丁不旺,被迫外迁,而叶氏根深叶茂,开枝散叶。
④桃树茂密之处,即村舍。
村舍依半扇形围拢成村落,村落中央有池塘,塘叫南塘,像一块长满了绿锈的铜镜。
石砌的塘堤爬上了苔藓。
塘口有一片葱油的蔬菜地。
水生万物,千年不息。
翘起的瓦檐,粉白斑驳的砖墙,窄小的房门,高大的池杉,闲散的人影,它们一并收入南塘,像是沉落水底,又像是浮出波面。
南塘成了近似谜语的象征物,宋朝理学家金仁山在规划叶村时,以“山起西北,水聚东南”的格局,开挖了南塘。
塘一般用于聚水灌溉,洗衣洗菜,可一座八百年的池塘,更像一座时间的钟塔。
它会照见什么呢?年年日日,人在池塘的水影里更替,池边的人最终随星辰落入塘里,钟声会虚化,消失在风里。
池塘边站久了,眼球里浮现各色人物,说不清楚他们是谁。
他们从不可知之处,来到南塘边,握手相逢,拥抱告别。
⑤人工通浚的两条溪流,注入南塘,溪流即是村界,叶氏居于溪内,巷弄沿小溪而建,石板道逼仄幽深。
一个人在巷弄走,跫然,每一个脚步声,都是孤独的,仿佛在说:过客,过客。
我也是一个人走,脚步轻缓。
灰白的房墙有粉屑剥落,露出黑色的老青砖。
每一堵墙,斜斜看上去,像被洇湿而后晒干了的纸画,画是写意的山水画,疏淡,空蒙,留白有余。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四散文阅读(一)(含解析)
散文阅读(一)一、(合肥市2019届高三调研性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海行船乔显德由于当兵与工作的关系,我与船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南海、渤海等海域都坐过船,也就对坐船感触颇深,久积脑海。
海船在浩瀚大海里昼夜不停地航行,有时风平浪静,坐在船上感到安安稳稳,舒舒服服;有时顺风顺水,坐在船上觉得顺顺利利,平平安安;有时风起浪高,坐在船上就感到颠颠簸簸,战战兢兢。
船上的生活就这样度过,然后船停靠在码头,我们上了岸。
大海行船,有的定下了远大的目标,也就是目的地,还经过反复考察、精密测算建立了准确的航线,作为航行的指南。
在这条航线中还有一个个小目标,也就是航标。
沿着这些航标、这条航线扬帆起航,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待完成了一个个小目标,再向大的目标、更大的目标奋进,这样走出的是胜利者的轨迹,最终到达理想的彼岸;有的没有远大的目标和方向,甚至没有近距离的小目标,也没有科学的航线,随波逐流,走到哪算哪,走出的是杂乱无章的航海轨迹,白白耗掉了许多资源不说,往往在中途就被风浪掀翻,或者触礁沉没。
大海行船,有时会坐上顺风船,或者赶上季节性洋流,顺风顺水,乘风破浪,船行驶得自然就快。
坐在这样的船上,感到一日千里。
有时也会坐上逆风船、逆流船,要经受风浪海流的阻碍,迎风而上,劈波斩浪。
如果纯逆风,船就不能直线行驶,还要转舵换舷,只能走大“之”字形路线,这样船自然就行驶缓慢。
当年从部队回乡探亲,我选择了从上海到青岛的客船。
我清晰地记得,坐顺风船时,一路如行云流水,畅通无阻,只行了二十四个小时。
返回时,遇上了逆风,路上船体晃晃悠悠,冲冲撞撞,有时候还得绕路前行,一共用了二十八个多小时,这多走的四个多小时显得特别漫长。
上岸后,刚好超出了正常的假期,向连部写材料说明原因,这前前后后又花了一两个小时。
正是应验了那句古话:一步慢,步步慢。
在茫茫的大海上行船,前路艰险而且始终充满着未知,有时会碰到惊涛骇浪,有时会遭遇弥天大雾,还有时会发生机器故障……前些年,我在烟台至大连的茫茫大海上,曾遭遇过风浪的袭击,龙卷风掀起滔天巨浪,客船瞬间剧烈震荡,突发癫痫似的摇来晃去。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18 散文阅读(练)(解析版).doc
2015高三二轮复习讲练测【新课标版语文】专题18 散文阅读一、练高考1.(2014•大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 ~ 17题。
听雨叶延滨写下这个题目,便不自觉地在心里吟诵起那些熟悉的诗篇,而且大多是古人的句子。
雨,大概是古典的。
而且常常当人们进入一种诗化的境况,才会从喧嚣的市井声浪里逃出来,逃出来的耳朵才能听雨。
听雨有三个条件:第一是心静而神动,心静者不为市井或朝野的得失荣辱而悲喜,心平如水,不起波澜;神动者,是心神与自然呼应,天地万象,胸中百感,互交互合。
第二是独处一室,或书房与书为侣,或山中小亭坐对群峰。
第三是有雨。
说到这里,话题的主角就出来了,听雨者,与雨为友,其喜怒哀乐,无不是因雨而起。
我赶走那些如雨脚一般敲击我心窗的诗句,它们虽美,但吟哦的是他人心曲。
雨声已经伴千载百代的人,抒发自己的情怀。
像永不退场的乐师,耐心地为一个又一个的登台者伴奏,他只是在人们不觉察之中,调动自己的琴弦。
“疏雨漏梧桐,春水洗杏花,剑门斜雨,古城涤尘轻。
……”这些都是人们久唱而常新的曲子,它们让我们只能相信,雨声是个能为每一个人伴奏的好乐师。
这是六月,久旱无雨的京城,下起第一场透雨a雷声沉沉地滚过,把都市里嘈杂的市声驱走,然后是闪电,是风。
好风啊,让窗外一排高高的杨树,起舞俯仰地欢迎,满世界都是叶子的笑声!然后急急敲下一排雨脚,如碎玉,如奔马,如瀑布狂泻——……我躺在床上,听雨声从窗外跳进屋里来,又沿着白石灰抹的老墙往上爬,爬出一道道渍印。
这是我最早的记忆,好像是我们搬进那座南方老城一条叫斌升巷的窄街。
那是一个旧公馆,房子是木结构为主的,木框里砌上转抹上白灰。
我们的房子背墙临街,墙的上部有两只小窗,用来通气透光的。
小窗很高,又从不开,布一张挂满灰尘的蛛网,让人想到许多故事。
故事是雨声送进来的,这是我对这个世界最早的印象:雨夜里两只高墙上的窗,窗上挂着一张蛛网,网不住的雨声和更声漏湿了童年。
(前两年我调出这个城市,妻子说我不喜欢这个让雨水锈满青苔的老城。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试题汇编 散文阅读1
201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名校语文试题汇编:散文阅读1一、(2013届江苏苏锡常镇高三调研)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壁画贾平凹①陕西的黄土厚,有的是大唐的陵墓,除了挖掘出一大批稀世珍宝,三百平方米的壁画就展在博物馆的地下室。
墓主人都是皇戚贵族,生前过什么日子,死后还要过什么日子,壁画多是宫女和骏马。
②壁画中的宫女个个个头高大,耸鼻长目,丰乳肥臀,长裙曳地,仪表万方,再看那匹匹骏马,屁股滚圆,四腿瘦长刚劲,便得知人与马是统一的。
唐的精神是热烈,外向,放恣而大胆的,它的经济繁荣,文化开放,人种混杂,正是现今西欧的情形。
可叹唐以后国力衰败,愈是被侵略,愈是向南逃,愈是要封闭,人种退化,体格羸弱。
说唐人以胖为美,实则呢,唐人崇尚的是力量。
马的时代与我们越来越远了,我们的诗里在赞美着瘦小的毛驴,倦态的老牛,平原上虽然还有着骡,骡仅是马的附庸。
③我爱唐美人。
④我走进地下室,一直往里走,从一九九七年走到五百九十三年。
这些宫女,古与今的区别仅在于服饰,但那丰腴圆润的脸盘,那毛根出肉的鬓发,那修长婀娜的体态,使我感受到真正的人的气息。
看着这些女子,我总觉得她们在生动着,是活的,以致看完这一个去看那一个,侧身移步就小心翼翼,害怕走动碰着了她们。
她们是矜持的,又是匆忙的,有序地在做她们的工作,或执盘,或掌灯,或挥袖戏鹅,或观鸟捕蝉,对于陌生的我,不媚不凶,脸面平静。
这些来自民间的女子,毕竟已是宫中人,不屑于我这乡下男人,而我却视她们是仙人,万般企慕,又自惭形秽了。
《红楼梦》中贾宝玉那个痴呆呆的形状,我是理解他了,也禁不住说句“女儿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
看呀,看那《九宫女》呀,为首的梳高髻,手挽披巾,相随八位,分执盘、盒、烛台、团扇、高足杯、拂尘、包裹、如意,顾盼呼应,步履轻盈。
天呐,那第六位,简直是千古第一美人呀,她头梳螺髻,肩披纱巾,长裙曳地,高足杯托得多好,不高不低,恰与婉转的身姿配合,长目略低,似笑非笑,风韵卓绝,我该轻呼一声“六妹”了!这样纯真高雅的女子,我坚信当年的画师不是凭空虚构的,一定是照生前真人摹绘,她深锁宫中,连唐时也不可见的,但她终于让我看到了,我看到了已经千年的美人。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精练精析:散文阅读
语文班级: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专题五文学类文本阅读(选考)(二)散文1.(2014·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独木舟之道[美]西格德·F.奥尔森①移动的独木舟颇像一叶风中摇曳的芦苇。
宁静是它的一部分,还有拍打的水声,树中的鸟语和风声。
荡舟之人是独木舟的一部分,从而也与它所熟悉的山水融为一体。
从他将船桨浸入水中的那一刻起,他便与它一起漂流,独木舟在他的手下服服帖帖,完全依照他的意愿而行。
船桨是他延长的手臂,一如手臂是他身体的器官。
划独木舟的感觉与在一片绝好的雪坡上滑雪几近相同,带着那种轻快如飞的惬意,小舟灵活敏捷,任你摆布;划独木舟还有一种与大地和睦相处,融为一体的感觉。
然而,对于一个划独木舟的人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当他荡起船桨时所体验的那种欢乐。
②掌控独木舟需要平衡,要使小舟与灵活摇摆的身体成为一体。
当每次划桨的节律与独木舟本身前进的节律相吻合时,疲劳便被忘却,还有时间来观望天空和岸上的风景,不必费力,也不必去考虑行驶的距离。
此时,独木舟随意滑行,划桨就如同呼吸那样毫无意识,悠然自得。
倘若你幸而划过一片映照着云影的平静水面,或许还会有悬在天地之间的感觉,仿佛不是在水中而是在天上荡舟。
③如果风起浪涌,你必须破浪前进,则另有一番奋战的乐趣。
每一道席卷而来的浪头都成为要被挫败的敌手。
顶风破浪的一天——巧妙地躲过一个又一个的小岛,沿着狂风肆虐的水域下风处的岸边艰难行进,猛然再冲进激荡的水流和狂风之中,如此这般,周而复始——可以确保你晚上睡得香,做个好梦。
在独木舟上,你是独自一人在用自己的体魄、机智和勇气来与风暴雨抗争。
这就是为什么当经过一天的搏斗之后,终于在能挡风避雨的悬崖的背风处支起帐篷,竖起独木舟晾干,烧着晚饭时,心中会油然升起那种只有划独木舟的人才会有的得意之情。
乘风破浪需要的不只是划桨的技巧,而且要凭直觉判断出浪的规模势头,要知道它们在身后如何破碎。
2024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专题强化练五散文阅读A
专题强化练(五) 散文阅读A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8分)愿每个城市都不被阉割蔡崇达应当是在一九九八年的时候,阿爸一度打定办法要把老家小镇上两百多平方米的老石头房子卖掉,到厦门买套六十多平方米的。
当时促使他做这个确定的缘由是,台湾电视剧看多了,看到电视剧里描述的那种都市生活,无论怎么对比,总觉得那种生活比现在的样式好。
最终阿爸确定要带着我去探路了。
他说顺便让你见识一下大城市的生活。
当时老家这个海边的小镇还看不到太多的车,从我老家到厦门每天就早上六点半一班,所以小镇的人很多会晕车,包括我。
我晕车是受不了那种刺鼻的汽油味。
所以从一上车,往厦门的路上,难过就压过兴奋。
好不简洁到了厦门,下了车我一口吐了出来,我看到的是一排排车屁股对我冒着烟。
阿爸以前是海员,见怪不怪,说会习惯的。
当时小孩子的鼻子敏感,觉得这座城市怎么到处都是油味,我试图激起自己的爱好,比如挤公交车,比如看两旁整齐的绿化带,比如高楼——但明显一切都是在预料中。
我知道阿爸也好像在激发我的爱好,一路指着,你看这栋楼有几层你数数,我说不数了,电视上还有更高的,他说你看这道路都铺砖,我说这个电视上也有,他说你看好多车,我说我也看过了,你看有红绿灯,我说书本上读太多了。
最终我实在提不起爱好了,城市里好像太多已知,我老家的一个小水池都有好多未知。
我们去探望的是表哥家,虽然是表哥,但其年纪和我爸爸相仿,他有个儿子比我小六岁左右。
看我无精打采,便让这个小侄子带我出去走走。
原来想能有什么好玩的,不过就是四处走,叫我数楼有几层,看地面上的瓷砖。
然后还有学规则,一路上都在叫唤,不准随地扔东西、要排队上公交车、要走斑马线。
当时小孩子的我始终在心里庆幸还好自己不是这里的人,而且看着大片大片望不到终点的水泥地,我觉得好悲伤——没有各种奇妙的植物,没有长有小蝌蚪和五彩鱼的水池,没有可以挖地道的地方。
现在我是在空气更不好的北京写这个东西,当然鼻子已经麻木,闻不出好空气的味道了。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黄昏无下落鲍尔吉·原野是谁在人脸上镀上一层黄金?人在慷慨的金色里变为红铜的勇士,破旧的衣裳连皱褶都像雕塑的手笔;人的脸棱角分明,不求肃穆,肃穆自来,这是在黄昏。
小时候,我无意中目睹到了黄昏。
感受到那离奇的光从红里变出诡异的蓝。
红里怎么会生出蓝呢?它们是两个色系。
玫瑰红诞生其间,橘红诞生其间,旋生旋灭。
这是怎么啦?西方的天空发生了什么?我结结巴巴地问大人,那里发生了什么?大人瞟一眼,只说两个字:黄昏。
自那时起,我得知世上还有这两个字——黄昏,并知道这两个字里有忧伤。
我盼着观黄昏,黄昏却不常有。
多云天气或阴天,黄昏就没了下落。
我站在我家屋顶看黄昏。
西方的天际在柳树之上烂成一锅粥,云彩被夕阳绞碎,红云有如在烈火中逃窜的野兽,却逃不出西天的大火。
太阳以如此大的排场谢幕,它用炽热的姿态告诉人它要落山了。
人习以为常,不过瞟一眼,名之“黄昏”。
而我心里隐隐有戚焉。
假如太阳不再升起,全世界的人会在痛哭流涕中凝视黄昏,每日变成每夜,电不够用,煤更不够用,满街小偷。
黄昏里,屋顶一株青草在夕照里妖娆,想不到生于屋顶的草会这么漂亮,红瓦衬出草的青翠,晚霞又给高挑落下的叶子抹上一层柔情的红。
草摇曳,像在瓦上跳舞。
原来当一株草也挺好,如果能生在屋顶的话,是一位在夕阳里跳舞的新娘。
地上的草叶金红,鹅卵金红,土里土气的酸菜缸金红,黄昏了。
我在牧区看到的黄昏惊心动魄。
广大的地平线仿佛泼油烧起了火,烈火战车在天际穿行,在落日的光芒里,山峰变秃变矮。
天空盛不下的金光全都倾泻在草地,一直流淌到脚下,黄牛红了,黑白花牛也红了,它们扭颈观看夕阳。
天和地如此辽阔,我久久说不出话来,坐在草地上看黄昏,直到星星像纽扣一样别在白茫茫泛蓝的天际。
那时,我很想跟别人吹嘘我是一个看过牧区黄昏的人,但这事好像不值得吹嘘。
什么事值得吹嘘?我觉得看过牧区的黄昏比有钱更值得吹嘘。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对点强化训练专题10散文阅读(一)
(: 45 分分:50分)一、下边的文字,达成1~ 4 。
(25 分)闲步刘宏夕阳羞答答地猫在暮后,余穿突兀在半空的古槐和枯柳,打在白玉身上,泛出冷清的光。
的湖面已凝成厚厚的冰,一个起来的滑冰,人流如潮,不出嘻嘻打声,人正沉醉在新春的中。
近得下,却依旧是一汪碧潭,看不到“ 下水倒流”的往日景,却也瑟的季平增了几分机趣。
,上依旧游人如。
或他中真的有人相信,情联手走,就能相知相守一世。
在我看来,名大略都是“ 香近臭”,那些与它近在眉睫者,常常有究的情和心思。
于我,即是这样。
居京 10 年,我曾无数次从什刹海的上走,也知它的声名在外,每次却是步履急忙,素来没有像今日,停下脚步,仔地看看。
万家聚,我依旧天涯孤旅。
人生,大略只有在悲、寥寂落寞,才会特留意起身的物事。
忧如直到此刻,在既不到古《燕都游志》里所“荷芰菰蒲,不掩漪之色”的风景,而当下灯酒的后海夜色也未起,我才居心思真端详起座“此城中水看西山第一”的来。
明朝文人李阳眼中的“城中第一佳山川”,能否就是眼前的般光景?我不得而知。
我倒是跟李阳同身世此地的文人性德笔下的“藕,露冷,断虹收。
正窗,初上帘。
田田翠盖,趁夕阳,浪香浮⋯⋯”画卷。
但是,而言,忧如只有在万木瑟的季,才是它登的候。
史悠长,始建于明朝,但眼前我所到的是分于1984 年、 1990 年修复、改建的,光其实不久,相关的料也不多:南北向孔石拱,横跨前海后海的脖,身 8.3 米、面7.9 米、高 4.35 米,有空云花板 5 、翠瓶卷花望柱 6 根,因形似倒置的而得名。
身正面刻的“ ”三字,曾任故博物院副院的士元所。
的世名,据要功于那位因写下“大方歌燕市,冷静作楚囚。
引刀成一决,不少年”的汪精。
宣二年二月二十一,汪兆、黄中、世三人在下埋炸,欲刺政王,未果,三人同被捕。
汪兆就此写下了那首《大方篇》,也所以世皆知。
惋惜的是,始保持着玉冰清,而汪精却晚不保,成了世人唾弃的大奸。
游人仿佛那写着“ 山”四个大字的巨石情有独,靠前留影。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试题汇编 散文阅读3
201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名校语文试题汇编:散文阅读1十二、(2013届福建师大附中5月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上天坠落的一枚钉子朱以撒①古塔是天上宫阙脱落的一枚钉子。
②城市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渐渐遮掩了古塔,可遮掩不住的是古塔浑然一身的典雅气息。
那种汲历史之风霜、融人间之智慧、渗入前朝工匠好手的精湛技艺,使它在堂皇富丽的大厦群里毫不畏缩。
它所散发出的气息,甚至使遥远前来的人们流连忘返。
在夜间登临塔楼高处,风,依稀掀动古塔的影子,安然地飘浮在明月之夜的水面,城市中心那些大厦总是灯火通明,而古塔是如此地孤独无群,昏暗无光,被清冷紧紧包裹。
③古塔的沉沦,缘于审美趣味的沉沦。
④古塔的兴盛与佛教的兴盛相连。
脂粉的南朝和血腥的北朝,应是塔的生发最普及和迅速的时间段。
云来云往里,风起风止时,有不少古塔就坍塌在烟雨中了,但古塔流露出来的古典韵致,如实地记录着每一天的风雨晴晦。
⑤历经几百年之后,古塔无论是形或质,都有了相当的差异。
土塔石塔也罢,木塔陶塔也罢,每一座古塔,总是渗透了当时的趣味,独拔于世。
不过,最让我心动的还是土塔。
土塔是最能反映沧桑巨变的,它对风雨的感受的敏感,远远超过了陶塔、石塔和金属塔。
雨水滴落的痕迹,长风刮过的痕迹,雷电击打的痕迹,都穿透厚重的时光,让人历历在日。
可是土塔也是脆弱的,易于流露残破的面相,年深日久,如满是皱纹的老者。
而愈往后,古塔这枚巨大的钉子,愈是浑身锈迹,没有人会来为它擦拭铮亮。
不过,我对古塔的看重,还是它生命在整个流程中的真实体验。
生命的状态曾盛开过,也就有闭合,这是不需要粉饰的。
如果塔成为一种点缀,一种令人好奇的景观,塔的本然意义,已经消散得差不多了。
⑥塔是长久木讷的,倘若没有塔铃的话。
只有那些檐角悬挂了铃的古塔,才能借助高天长风,发出自己深沉的声响,长久地洋溢着古朴的生气,融雪一般地消融进高远的夜空里。
这些声响携带着霜雪的浸润,有一缕月光的清冷,从老远就让人闻到前朝的气味。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对点强化训练:专题十一《散文阅读》
十一散文阅读(二(时间:45分钟分值:5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记忆光线李汉荣天文学家的一生,是单相思的一生,他们苦苦思慕、追寻、凝视着遥远的天体,而那些他们远在天上的“恋人”却浑然不觉。
既不眉目传情,也不摇手拒绝。
但他们依然固执地捕捉她们的细微信息,一缕微光,一点脉冲,一丝烟云,都令他们兴奋、迷狂,好像恋人有了微妙的暗示。
也许他们中的不少人,用一生的激情和精力,孜孜以求、苦苦眷恋的那个偶像级天体,仅仅是从一百多亿光年以外传来的光线,很可能,经过一百多亿年的太空穿越,光线到达地球时,那天体早已毁灭了,这位痴心人看见的,只是恋人的遗像。
天文学家的单相思苦恋,是有点悲壮的意味了。
但是细想来,我们人类的一切崇高的精神活动也都有点单相思的悲壮意味。
读屈原的诗,我们被他的高洁情怀所感染,但谁见过屈原?屈原早已沉淀成历史长河深处的贵金属,我们感受到的是从语言的云层里辐射而来的诗人灵魂的光线;读《红楼梦》,我们会为黛玉及那些纯洁女子的不幸命运洒一掬同情之泪,但我们无一人到过大观园,无一人见过林黛玉,那感动我们、洗礼我们的,是从时间那边、文字深处传来的美好生命陨落的血泪之光;翻雪山、过草地的万里长征壮举,是何等感天动地,但我们听到那故事的时候,无数英雄们已经走进历史的壁画和浮雕,那让我们热血沸腾、情怀壮烈的正是那穿透历史烟雨的强大记忆光线....。
我们总是在正在穿越的这段时间里,这段生活里,接受着此刻太阳的照耀,同时回望和远眺那笼罩我们的历史苍穹,它已成为我们生存和心灵的深远背景和强大磁场。
那穿越层层烟云抵达我们的精神光线,也如此时的阳光一样,照耀着我们,增加着我们的精神钙质,扩大着我们的心灵幅员,且由于它携带着更多的记忆密码,它更激起我们对一种崇高生命境界的缅怀、追慕和敬仰。
这样说来,貌似单相思的苦恋和热恋,其实并不只是单相思...,当对方足够美好、伟大和可爱,你将她视为追慕的女神和偶像,她就会调动你全部的生命激情和美好襟怀,去在精神上接近她,力求达到与她的美好、伟大与可爱对称的生命境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阅读(一)(时间:45分钟分值:5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白发上津城梅洁小时候,就隐约听父亲说过湖北郧西有个“朝秦暮楚”的地方,可少小离家,光阴荏苒,岁月沧桑,再没问津。
长大后才知人们已经把这个“古成语”作为对爱情不专一的贬损词。
接郧西邹龙权电话时,我就问,郧西是不是有个“朝秦暮楚”的地方?邹龙权说:有呀,上津就是。
我说,我去上津看看好吗?邹龙权说当然可以,我老家就是上津的。
没去上津时,只知“朝秦暮楚”是个成语,去了上津,才发现这是一个秦楚千年相依的古地!这不,我们去上津的车子停在了秦人聚集的陕南古漫川,漫川镇的执政者们把我们领到一片开阔场地,那里并排矗立着二百多年前秦楚两地人各建的古戏楼。
秦人的戏楼简约、雄浑,楚人的戏楼精巧、华丽。
真有点像一对秦楚相好,在这里牵手百年。
苍莽秦岭,不仅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也是秦楚两种不同文化的揖别地。
我们在漫川古镇穿街走巷。
我问郧西朋友,为什么在陕西地界停下?朋友说,这里离上津只有十几分钟的路程。
来上津参观的人,必领到漫川,去漫川参观的人必领来上津,这已成惯例。
啊,秦楚不再战争!啊,鄂陕息息相依!走进上津,才知上津这个有着1 800岁的古城是多么的老,老得白发千丈!老得只想让人跪地揖手仰凝。
走进上津,才知道蜗居在秦岭深处的楚塞秦关在中国历史上是怎样地举足轻重!如果从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丕在这里建平阳县算起,1 800年里,上津曾14次设县、6次设郡、2次设州,历史太垂顾汉江边这块弹丸之地了!上津北枕秦岭,南临汉水,金钱河穿城飘逸而过。
这里自古就是兵来将去、战马鸣嘶的军事重镇,也同时是一个舟楫穿梭、商贾云集的商贸荣城。
三国时,曹操部将就在此扼守中原关口,南宋年间,岳飞和金兀术部将在这里杀声震天,元初忽必烈把这里设为囤粮基地。
六千里迢迢的金元蒙古人,居然占领上津前后达80年之久!以至于后来的李自成、王聪儿、新四军……上津饱经战争创伤。
唐代杜牧有诗:“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上津人知道,当年给杨贵妃送荔枝的船就是在他们那里起岸,然后由骑士打马飞奔,送入长安宫的。
也由此,唐玄宗派八品令官把守上津驿站。
上津人还说,长安是13朝古都,历朝历代从江南选送美女进皇宫的船队,经长江、汉水数月的水上劳顿到达上津之后,已人困马乏,纷纷上岸休息,之后转陆路穿秦岭到长安。
而无数江南女子上岸后乘机进入上津、郧西民间,千年的美女逃遁,使郧西一代一代女子都天生丽质。
鄂西北自古至今都流传着一句谚语:“要吃米到竹溪,要娶媳妇到郧西。
”应该是对这一历史事象的注释。
上津古城长宽仅二三百米,周长也仅1.2千余米,不足诞生我的郧阳古城的三分之一,但它东西南北四边城门上的鎏金大字“连郧”“通汉”“达楚”“接秦”,已足以显示它通连四海的属性。
走在似乎有些固若金汤的城墙上面,凝望城下黑瓦土墙、飞檐斗角的老街,心中倏忽一颤:这是鄂西北最后一座古城了,也是中国最后四座保留完好的古城之一了!千年的郧阳府城、铁打的均州古城都已在南水北调工程中沉没了。
保护好上津古城吧,权当是为中国千年的文化留下一瞥最后的回眸。
前些时,收到上津26岁的镇长陈林的电子信件,他在信中写道:“……还记得我吗?郧西县上津镇的那个小陈镇长,在你眼里或许我还是一个‘伢’。
你们是我所见到的最好的作家,温文尔雅、学识广博,敬意油然而生。
我必须得感谢你们来上津,这是上津人民的荣幸,更是我的荣幸……”他告诉我他又有了作家梦,说这梦是见到我们之后才有的。
我立即给“伢”回信:“……我和我们一行真的不能忘记上津,不能忘记很年轻的小陈镇长——请恕我不称呼你‘陈镇长’,我怕把你叫老了!我很惊讶古老得如白须仙翁般的上津,有你这样一位童颜稚子坐镇!也许正是这一老一小,才真正是上津的生命所在。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最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文章开头巧妙地用成语引出要写的上津古城,意在让人们在对上津古城的了解中消除对这个词作为“对爱情不专一的贬损”意思的误解。
B.作者对比描写了去上津车停古漫川见到的秦楚两地人各建的古戏楼,借此突出秦楚两种不同的文化,并表明秦楚两地是千年相依、百年牵手的古地。
C.作者用“老得白发千丈”形容有一千八百年历史的上津古城,既显现了这座历史古城的沧桑和衰老,也表达了作者对这座历史古城的无比景仰之情。
D.作者引用杜牧诗句并讲述鄂西北谚语来由,既欲揭露封建统治者生活的腐朽荒淫,又表明上津这座古城在连接秦楚交通地位上的重要作用。
E.作者有意具体描写上津古城的景物,展示了它东西南北四边城门的“连郧”“通汉”“达楚”“接秦”四组鎏金大字,显示它通连四海的作用,与杜牧诗句和鄂西民谚的表现作用构成了呼应之势。
解析A项中“消除……误解”的理解不合文意。
实际上引用这个成语是因为作者要对上津这座一千多年中在“秦岭深处的楚塞秦关的举足轻重的位置”的中心议题来进行借题发挥。
D项中“既欲揭露封建统治者生活的腐朽荒淫”的理解不合文意。
作者的引用主观上无此意图,仅是诗中客观上反映了诗人的意向,本文作者要表现的是上津古城在历史上发挥的重要作用。
E项中应是“无意具体描写上津古城的景物”。
答案BC2.作者是怎样围绕“白发上津城”中的“白发”二字来写上津城的?作者着墨上津的“白发”为什么先写在漫川时见到的秦楚两地人各建的古戏楼?(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紧扣“古老”二字,把重点放在上津城一千多年来作为军事重镇和交通要道的举足轻重的位置上来进行述说,突现上津古城自古饱受战争创伤和在交通运输上发挥重要作用的历史。
(2)通过写戏楼呈现秦楚两种不同文化相揖让的百年牵手景象和鄂陕息息相依的景象,以之与上津古城饱经战争创伤的千年历史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作者对现实生活中一派和谐安定景象的赞美之情。
3.作者走在上津城的城墙上,凝望城下时“心中倏忽一颤”。
这“一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内心世界?作者又是以什么写法来呈现这种内心世界的?(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表现出了作者对怎样保护好上津千年文化古城的忧患意识。
(2)作者运用联想和对比衬托的方式,将千年的郧阳府城和均州古城的沉没与眼前的上津古城联系在一起,以表现自己情感上要“保护好上津古城”的忧患意识。
4.结尾作者在给上津镇26岁的镇长的信中说:“我很惊讶古老得如白须仙翁般的上津,有你这样一位童颜稚子坐镇!也许正是这一老一小,才真正是上津的生命所在。
”回信内容耐人寻味。
请结合文中内容,对回信文字所含的意蕴作出探究。
(8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白须仙翁的上津,童颜稚子的镇长,一老一小的鲜明对比,不仅说明千年古城的生命在延续,并且充满了生气和活力,而且形象地表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沿革、继承和发展。
这样的结尾,作者一扫前文中走在古城墙上“心中倏忽一颤”所流露出来的沉重的忧虑情思,展现出的是眼前从年轻镇长身上看到的千年古城将永葆青春的一片光明景象,透露出的是作者对中国千年传统文化继承发展的美好未来前景无比憧憬的开阔胸襟。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25分)唐朝的韭菜李汉荣“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一千多年前,那个雨夜里的春韭,被杜甫保鲜在一首诗里,至今仍散发着清香。
诗为五言,句子精短,与韭菜精致的模样很般配。
我觉得,韭菜是自然的五言诗,五言诗是文化的韭菜。
我读过的唐诗,涉及写蔬菜或韭菜的,几乎都是五言,很少有七言或更长的句式。
这很可能是因为,面对这娇小、精致的可爱植物,唤起了诗人们细腻、爱怜的情思,用五言这精致的样式,表现这精美的植物,是很相宜的。
这也似乎说明,在唐朝,韭菜,以及众多蔬菜,都是天然、本来的长相和品性。
蔬菜嘛,就该是朴素本分的样子,安静单纯的样子,露水盈盈的样子。
这样子,才叫蔬菜。
假若杜甫老哥来到现代,来到我们的蔬菜地里,他一定十分惊讶:这是蔬菜吗?这不是一片杂木林吗?芹菜已疯长成灌木;莴苣正演化成芭蕉;葱虽然暂时还没变成芦苇,但已有了芦苇的个头;土豆已膨胀成杜甫喝汤用过的大土瓷碗;韭菜呢,五言诗的韭菜哪去了呢?这又高又胖、模样粗糙、神情张狂的另类灌木,是韭菜吗?一千多年没见,出落成这样子了?杜甫老哥啊,你少见多怪了。
一切都在变,菜地如何不变?假如你走进我们的文化菜地看看,你又如何不被惊呆?别摇头嘛,老哥。
别的,你暂且别看,就看看那被你视为“文章千古事”的文章,就看看你一生钟情、“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诗吧。
如今,一个写手随便就日产万言,短篇不过夜,中篇不过周,长篇不过月,一年制造十几部长篇,不难嘛,只需喝几杯咖啡,吸几口香烟,猛敲键盘,快速码字,滚滚泡沫就席卷世界的沙滩;写诗,稀松平常事,手起键响,键响诗成,一日千行,何难?回车键频频按,诗,就像那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滔滔滚滚源源不断,注入我们古老的奄奄一息的江河荒滩。
你语不惊人死不休,呕心沥血一生,才写了一千来首,字数不够一个中篇,还不及写手们一天的产量。
杜老啊。
你太低产了。
这下,我得赶快告诉杜甫原委,不然老先生会被吓傻的。
就这么一个诗圣,被我们吓傻了,我们对不起万古千秋。
是这样的,杜甫老哥:你在蔬菜地里看见的那颠大的、张狂的、疯长的、妖艳的、粗壮的灌木形状的蔬菜,都是服用化肥、农药、增红素、增绿素、增高素、拉长素、膨胀素等等市场激素催生出来的。
你问:好吃吗?有营养吗?我如实回答你:不好吃,营养很少,毒性很大,垃圾食物而已。
你在文化菜地(其实那是文化工业流水线)看见的那泡沫翻腾的泡沫文化,那废水汹涌的废诗,也是服用化肥、农药、增红素、增绿素、增高素、拉长素、膨胀素等等市场激素大批量疯长出来的。
你问:好吃吗?有营养吗?我如实回答你:不好吃,营养很少,基本是废物。
垃圾食物而已。
杜甫一脸茫然,摇着头,迷惑不解地走了。
和杜甫一样,唐朝的韭菜,包括那雨夜里的韭菜,没见过的世面太多了,没见过农药,没见过化肥,没见过增红素、增绿素、增白素、增高素、拉长素、膨胀素,只见过露水、月光、荷锄的农人,见过蜜蜂、蝴蝶、毛毛虫,见过低飞的燕子和菜地上空款款飞过的黄鹂、喜鹊、斑鸠、白鹭。
韭菜何其有幸,在那个温暖的春夜,韭菜,用它质朴、醇正的清香,接待了诗人和他的诗。
唐朝的土地上,生长着清清爽爽的蔬菜,生长着清清爽爽的诗。
你且看那韭菜——朴素安详地,一根一根地,在露水和清风里,认真地排列着自己,把自己排列成诗。
(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被杜甫保鲜在一首诗里”一句中,“保鲜”一词形象生动,说明了杜甫的诗歌流传一千多年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