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3月模拟考试试题(十)
宁夏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
①意映卿卿如晤②: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 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 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 使吾勇于就死也。
②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 能彀?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③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 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学科网( 北京) 股份有 限公司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昔君问臣事君于我,我对以忠贞。(4 分) (2)夫己死之不爱,死君之不欺也。抑其有是,而子非之耶?(4 分)
14.柳宗元说晋文公重耳被天下人耻笑,除了听信大臣狐偃的迂腐观点,未能把握正确的回 国时机,还有哪些原因?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2 分)
为 (1)比朝廷悉已蠲削烦苛税名,吾民当小康矣。
(2)且财货所以济用度,取不以道,岂朕爱民之意耶? 2024 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小题。 材料一
二十六年,献公卒。里克①将杀奚齐②,先告荀息曰:“三公子之徒将杀孺子,子将如何?” 荀息曰:“死吾君而杀其孤.,吾有死而已!”里克曰:“子死,孺子立,不亦可乎?子死,孺 子废,焉用死?”荀息曰:“昔君问臣事君于我,我对以忠贞。君曰:‘何谓也?’我对曰: ‘可以利公室,力有所能,无不为,忠也。葬死者,养.生.者,死人复生不悔,生人不愧,贞 也。’吾言既往矣,岂能欲行吾言而又爱吾身乎?”既杀奚齐,荀息将死之。
2024年山西省高三语文3月适应性模拟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山西省高三语文3月适应性模拟考试卷(试卷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 2024.03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冰川是地球最重要的“天然淡水库”,是气候调节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世界遗产尤其是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成员。
据统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包含50个冰川,这些冰川占地球冰川总面积的近10%。
它们不仅景色壮美奇绝,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还具备重要的文化和精神内涵,长久以来为世人提供了重要的教育资源。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世界遗产名录中的冰川正加速融化,其中三分之一将在2050年前消失,其他三分之二能否幸免,取决于能否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合作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由于二氧化碳排放导致气温升高,位列世界遗产名录的冰川自2000年以来一直在加速消融。
以加拿大落基山公园为例,其中的佩托冰川是在2000年以后退化不断加速的冰川之一。
作为加拿大落基山脉其他冰川的参照对象,它的变化警示着人们,加拿大西部其他数百个冰川可能面临类似的危机。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联合出版的报告《世界遗产冰川——气候变化的哨兵》分析说,随着未来冰川继续消退,冰川径流在达到峰值后,便会稳步下降。
而冰川径流减少将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产生负面影响,导致水资源紧张;冰川径流的变化还可能影响水力发电,导致植物和动物物种的范围发生变化。
尤其还要提防冰川湖的形成。
该报告指出,随着冰川融水,冰川湖形成并不断扩张,最终发生溃决导致洪水,可能对湖泊下游整个地区的人口和生物多样性造成灾难性后果。
2022年8月巴基斯坦发生的毁灭性洪水灾害,就与当年春季严重热浪后冰川融化导致冰川湖溃决有关。
而今年佩托冰川遭遇了更严重的气候异常——冬季降雪量较低、反常的炎热天气和野火烟雾飘落的烟灰共同作用,形成了冰川“死亡螺旋”。
2023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三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成都七中2022~2023学年度下期高2023 届三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统“正史”中,《史记》和《汉书》双峰并峙,影响深远,而两者间的高下之比较,也成了中国史学史上最有兴味的话题之一。
汉唐间,《汉书》对《史记》占有压倒性优势,因为《史记》被当作诽谤愤怨之书。
中唐之后,文风递变,《史记》开始受到青睐,宋人如郑樵和刘辰翁都贬低《汉书》。
到明代,文学领域的拟古派、唐宋派都对《史记》推崇备至。
清代随着考据学兴起,《汉书》地位相对升高而《史记》稍诎,但也算不上扳回一局。
那么,唐宋间这个“史升汉降”的转变是如何发生的呢?徐复观的看法具有代表性:《史记》实际上是“以文而见重”。
中古中国是个贵族社会,典雅渊懿的《汉书》符合贵族阶层爱好骈文的审美口味。
唐以后,贵族社会向平民社会转变,随着市民文化的兴起,对散文的爱好逐渐成为主流,《史记》地位因此快速上升。
这个解释之外,胡宝国的名文《<史记>的命运与史学的变化》增加了史学内在理路的解释:这和史学从“重叙述”走向“重解释”的变化有关,《史记》贯穿了对历史的某种解释,当宋代以后人们逐渐重视历史解释的时候,《史记》自然就受到了推崇。
在“史升汉降”的转折点上,有一个人起了重要作用,这就是唐代的韩愈。
韩愈对《史记》推崇备至,他本人“雄深雅健”的风格也和司马迁一脉相承。
钱钟书《管锥编》讲:刘勰尚不特重《庄子》和《史记》,是韩愈卓越的鉴赏力改变了这一点。
韩愈提倡古文运动,主张越过六朝的骈文时代,回到司马迁时代,以《史记》为古文典范,由此开始了《史记》的复兴与地位提升。
推崇《史记》,韩愈是关键人物,当然韩愈提倡古文运动实际上也代表了时代的脉动和文风之演变,此后唐宋诸家、明代的归有光、清代的桐城派皆追随其后。
这里我们就着历史思维的一个特点,补充一个对“史升汉降”的观察。
江苏南京市2025届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江苏南京市2025届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
”道德不仅是和谐社会秩序的基石,对个体而言,也是自我修为的价值彰显、人格魅力的美丽呈现。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个人品德修养,一直强调“修、齐、治、平”传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个人层面提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求弘扬个人品德、磨砺个体品行。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推动践行以爱国奉献、明礼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自强自律为主要内容的个人品德,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好品行。
”这一鲜明主张,充分反映了新时代对公民个人品德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为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指明努力的方向。
个人品德是公民个人在修养身心、规范举止方面的道德依循,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形成了由全体到个体、由外在到身心的完整道德链条。
“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执着于爱国奉献,“隐‘功’埋名三十载,终生报国不言悔”;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失去四肢和左眼的朱彦夫,几十年奋斗不止带领老百姓蹚出脱贫新路;“小巷总理”武荷香,把社区当成自己家,把社区居民当亲人……一个个榜样楷模,让人们感动于爱国奉献的家国大义,知晓了明礼遵规的文明法则,读懂了勤劳善良的奋斗之美,领略了宽厚正直的德性纯真,感受到自强自律的人格光辉。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的背景衬托下反而更加美丽。
”高尚的个人品德修养,足以让一个人终身受益。
“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
”“德不孤”,首要在于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发乎真心地讲道德、遵道德、守道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有人说得好:“一个人做了这样或那样一件合乎伦理的事,还不能说他是有德的,只有当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他性格中的固定要素时,才可以说他是有德的。
乌兰察布市重点中学2023年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整体的碎片和碎片的整体(节选)①在关注当代音乐的整体演进时,有一点变得越来越清楚,就是发展到今天,生机勃勃的摇滚乐大体上已经崩溃。
②这不是一次耗散的过程,不是筋疲力竭的穷途末路,不是。
摇滚乐体内的结构物质生长变异得太快了,仅仅三四十年,作为起源的若干基质,由于快速的聚变和裂变,已经变成一大堆性质各异的各色新质。
结果摇滚并不像是一个成熟个体,倒更像是一个接受了未知精卵而受孕的细胞。
伴随着它的成长,这个细胞分化出各种具体之物,并且分裂、脱落,一部分与另一部分全不相干……这时观察者才发现,“细胞”的性质并不是一种性质,而是包孕着多个方向和各种可能性的一种活性;在初期是性质不能确定的统一体,在后期分裂为一个个分别的个体。
至二十世起末,摇滚的内涵和外延均已大到自身无法承受,不断外逸的力量终于使它像烟花一样绽放。
核心消失了,边界消失了,“摇滚”这一名词已不能指认它的任何特征。
③有什么艺术是有名称但却从无核心所据的吗?摇滚乐正是这样的概念。
当你说甲壳虫是摇滚乐,李·佩里是摇滚乐,立体声实验室是摇滚乐,伦敦未来之声也是摇滚乐的时候,矛盾就产生了,那么摇滚乐到底是什么呢?现在,甚至现代歌曲这样一个无比宽泛的概念都包不住它了,因为它还包括了现代器乐。
④这些年,我几乎像黑洞一样吞吃世界上各种叫不上名字的新乐队、新乐人,但感觉到的东西并不是越来越多,而是越来越少;在经受了最早的淹没感觉后,又在迅速经受因太少而导致的缺氧感觉,我发现,当聆听达到一定的广度之后,便会发生如下情形:经常,在信息媒介上有所耳闻但却一直无缘一见的所谓奇异音乐,等一旦接触到了,发现其实是你早已经历过的一一在别处,别的人,别的时间、别的乐种,别的民族或别的门类那里一一已经历过了,这产生了我对信息时代的新的认识:知识爆炸并没有发生,正在发生的是如识的融聚:各种各样的新事物,数量大得骇人,看起来浩繁得让人惶恐,实不知这只是假相的无限。
2023年3月杭州市二中高三语文模拟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年3月杭州市二中高三语文模拟考试卷2023-03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华传统文化崇尚以和为贵,重视人际和善、邻里和谐、家庭和睦,这些理念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也影响着国家和社会治理方式。
在中华传统法律文化中,“无讼”是一个重要理念。
对于息事避讼,我国古代许多思想家表达过类似的理想态度。
孔子说:“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这体现了儒家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尚“和”的主张。
道家表达了谦和不争、不争而善胜的处世态度。
法家虽然主张严刑重罚,但究其根本是希望通过法令滋彰来定分止争,并不希望天下纷扰不断。
古代社会所倡导的“无讼”理念,并不是主张杜绝纷争以及解决纷争的诉讼,而是提倡努力减少纷争,并尽可能用不通过官方正式诉讼的方式解决纷争。
在我国古代,有大量体现“无讼”的具体实践。
比如,在民间倡导每个人自觉守规矩,遇争谦让、息事避讼,也就是说,即便遇到争议,也通过谦抑退让平息纷争,尽量避免诉讼。
再如,强调官吏公正裁判,以达到减少诉讼的目的。
对于必须付诸诉讼的纷争,通过公正裁断、明辨是非、晓谕百姓,尽快协调好利益关系,为百姓做好示范,从而减少类似诉讼发生。
还有一种重要方式是民间调处,即不通过诉讼来解决纠纷。
我国古代有较为丰富的民间纠纷调处方式,比如,明朝颁布的《教民榜文》规定:“民间户婚、田土、斗殴、相争一切小事,不许辄便告官,务要经由本管里甲、老人理断。
”“无讼”理念及司法实践对我国古代治理产生了较大影响。
社会对“无讼”目标的追求,使得礼让谦和的道德观念备受推崇,而睚眦必报则受到贬责,“以和为贵”的价值取向更加深入人心。
着眼“无讼”目标,历代统治者在施行教化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对诉讼加以抑制。
一方面,从制度上对提起诉讼的主体、时间、事由、形式、前置程序等予以限定,以此减少诉讼发生。
另一方面,遏制滥讼,制裁和打击恶意兴讼、教唆诉讼的讼师、“讼棍”。
2023年3月湖北省八市高三语文高考模拟联考卷附答案解析
2023年3月湖北省八市高三语文高考模拟联考卷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2011年以来,伴随4G技术的发展和上网资费的下调,人类社会迈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智能手机作为人体感官的延伸,愈发紧密地嵌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
它一方面具有传统纸质媒体难以比拟的信息存储密度,其自身重量并不会因信息量的增长而增加;另一方面,媒介技术的进步促使手机向智能化、小型化的方向发展——两厢耦合的结果是手机贴身性和便携性优势的获取。
不仅如此,借助移动客户端,手机摆脱了单一的通讯工具的定位,已转型为集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于一体的复合型媒介。
这些传播类型并非一成不变、相互孤立,相反,它们相互交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视频由此成为一种类似文字的言说方式。
人们不仅能够随时随地拍摄,还能即时分享——互联网传播跨过WEB1.0时代的聚合传播和WEB2.0时代的社交传播,进入场景传播的新时代,这一嬗变的背后蕴含的是城乡间“知沟”弥合的可能。
“知沟”理论是由美国学者蒂诺奇提出的,依据该理论,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人在接收信息速度方面比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慢,大众传播媒介输送的信息越多,两者间的知识差距越大。
蒂诺奇分析了造成“知沟”扩大的五个变量:传播技能上的差异,已有知识存储量的差异,社交范围的差异,信息的选择性接触、理解和记忆的因素以及大众传播媒介的性质。
如若对五个变量做进一步抽象提炼,“知沟”在相当程度上是下述两大因素合力的结果:人们能否快速获取信息(包括传播技能上的差异,社交范围的差异,信息的选择性接触、理解和记忆的因素三个变量)以及能否理解信息(包括已有知识存储量的差异和大众传播媒介的性质两个变量)。
在以印刷媒介为主的大众传播时代,由于媒介使用门槛较高(使用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读写能力)和不同圈层间信息交流的相对固化,存在于不同社会阶层间的“知沟”的弥合难度颇高。
湖南省张家界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3月高考模拟语文试卷(含答案)
张家界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3月高考模拟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家文化是一种植根于世代传承的家庭家族文化土壤、体现我们民族特质和精神风貌的文化,基本构成包括家训(家教)、家风、家礼、家德、家学和家史文化等,钱氏世家文化也是这些家文化元素的统一体。
据检索,钱氏世家各个支脉的家谱中,多有家训族规,其中三篇家训是其典型代表。
一是该家族始祖吴越王钱缪的《武肃王八训》(以下简称《八训》),这是该家族最早的家训。
家训总结了当时不少大族家教家风不良致使破家亡家的教训,告诫子孙睦亲齐家,仁和处世,尊祖敬宗,恪守家风。
二是《武肃王遗训》(以下简称《遗训》),该家训是钱缪临终前对子孙的嘱托。
钱缪在介绍自己从军理政50余年经历后,告诫子孙体国恒民,"莫爱财无厌征收,毋图安乐逸豫,毋待势力而作威,毋得罪于群臣百姓”。
《遗训》将维护国家统一、使百姓免受干戈之苦的谆谆嘱托,民为邦本的意识和浓浓的家国情怀融入家训之中。
三是广德钱氏前清举人钱文选辑录的《钱氏家训》。
它在继承家训的基础上,总结钱氏各族家庭教育实践经验,采辑历代先贤治家教子处世的格言警语修订而成,保留了《八训》和《遗训》的基本教化理念,是留给钱氏家族子孙的重要精神遗产,成为钱氏后人的人生行为指南。
从钱武肃王的家训中,可见其家德文化优良。
《八训》列举了江西钟氏养子不训、亡败其家,河中王氏、幽州刘氏兄弟自相鱼肉、构讼破家、子孙皆绝等家族的沉痛教训,告诫子孙“兄弟如手足”“兄弟相同上下和睦”。
2024届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平罗中学高三三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平罗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高三语文满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人之“游”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之一。
伴随着“游走”,形式多样的文学创作活动相伴而生,而在经历鼎革的清初,文人之“游”更具独特性。
改朝换代的现实激生出一大批不安于居、游走四方的文人,他们以游为隐、借游谋食、因游求道,也进行了图谋“复明”、祭奠山水或结交英豪等活动,“游走”所构筑的文学世界也因之发生变化。
诚如魏禧所说,游道广而声诗盛,近古以来未有过于今日。
文人在“游走”中得江山之助,创作了大量山水、投谒、送别、唱和诗,即便是他们代幕主撰写的文章、奏疏、信札等,也助力于清代骈文的复兴。
因明清易代,文人“游走”的动机更为多元,呈现出复杂的人生选择面向。
他们登山赴水,与自然为友,甚而苦游、穷游,以“浪迹”行为自虐自苦。
顾炎武曾在“游”中数谒明孝陵以“寻求悲壮”,行走边塞以勘察舆地,复国之意味不言自明。
还有文人以“游”来联络声气,互通消息,郑成功北上与张煌言合兵直逼金陵,就离不开魏耕、归庄等人的游走联络。
饱经丧乱的清初士人普遍贫困,其游走也多了一点红尘苦味,似乎更世俗化。
他们往往主动或被动打破“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的人格坚守,“饥驱”成为游走的重要原因。
江西易堂诸子因饥驱而游艺四方,苏州计东亦因饥驱而浪游南北。
与此相关的“利达”之诱也是文人纷纷出游的真正动因,或流寓他乡,或入幕为宾,或坐馆为师。
“游走”,让清初的游幕进一步职业化,扩大了士人的生存空间和治生路径,也推动了地域间文人的流动与技艺切磋。
“游走”也带来了南北文化的充分交流。
清初时期,诸多重要的文坛活动与风尚新变借由游走南北的文人通力完成。
诗集编选活动如顾有孝《百名家英华》兴起的宗唐风气、吴之振《宋诗钞》引领的宗宋趣尚等,都是南北文人共同参与的结果。
浙江宁波市余姚中学2025届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浙江宁波市余姚中学2025届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诗经》为例提出了“发愤著书”的观点。
(2)从苏轼的《石钟山记》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示:治学做事要有严谨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3)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描写女子盛装观灯情态的两句词是“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真佛山不但担负着弘扬中华民族的孝德文化重任,而且传承着巴蜀人民敬老爱老助老的道德文明。
B.日前,有关部门初步完成了高铁达州站设计方案的研究工作,并报请铁路枢纽工程指挥部审查通过。
C.美国枪支袭击事件备受关注,事发后,各大网络关于这一事件报道的新闻点击量超过了万次以上。
D.经过改革开放多年来的我国经济建设的实践,证实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的正确性。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在一些人的心目中,植物都是不声不响地长大,即使遇到食草族的侵扰,也只有默默忍受。
其实不尽然。
植物是非常有智慧的,为了防止食草族的侵袭,它们有的浑身布刺,有的身披铠甲,而另一些则怀揣毒药,倘若有不知好歹的胆敢冒犯,定叫它吃不了兜着走。
除了防御,有些植物还会积极地组织反击。
当山艾树受到天蛾幼虫啃食时,它们会分泌一种物质。
摄入这种物质的天蛾幼虫,蛋白消化障碍和生长停滞等问题就出现了,从而无力继续为非作歹。
更让人称奇的是,有些植物在受到毛虫袭击时,()。
其实,它们早就,与这些食虫豪绅结成了互惠联盟。
结果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毛虫很快就会成为食虫族们的盘中美味。
广东省中山市2025届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广东省中山市2025届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前不久,《现代汉语词典》推出APP版本的消息引发了关注。
相比于其他纸质图书,辞书的数字化、网络化显得更为迫切。
辞书的“互联网基因”,似乎是与生俱来的。
对于网络阅读,人们常常有“碎片化”的忧虑,而辞书恰是由众多“碎片化”的条目组成的,并且也是供人们“碎片化”检索使用的。
因为有了数字化,因为有了互联网,辞书检索变得非常简便。
今天,辞书的修订更新也变得更容易。
重要的辞书,从《辞海》到《现代汉语词典》,无论是解释古语的,还是收录今词的,大多需要不断修订。
对于一部纸质辞书来说,修订周期短则三五年,长则十几年,如此漫长的等待,到新版问世时,当初的新知有的已变作旧闻了。
把辞书移植到互联网上,就能实现随时随地更新。
拥抱互联网,改变着辞书的传播生态、编纂生态。
通过搜索引擎勾连起来的互联网世界,是一个庞大的知识库,某种意义上可以视作一部辞书。
虽然丰富无比,但也内容庞杂。
即使是查询网络百科,由于“开放编纂”,也会让你遇到真伪莫辨的难题。
当你输入一个关键词,得到成千上万个结果,逐一阅读、辨别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有时会让你觉得还不如去查检一部权威、精当的纸质辞书。
将众多看似“碎片化”的条目集纳到一起,无异于对一个知识体系进行描述。
在一个知识领域内,如何提炼、筛选词条,如何编排,如何释义,需要具备这个专业领域的素养,也离不开辞书编纂的学问。
2024年部分名校高三语文3月模考卷【诗歌鉴赏题】汇集练附答案解析
2024年部分名校高三语文3月模考卷【诗歌鉴赏题】汇集练一、山东省2024届高考语文联考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题河中鹳雀楼张乔高楼怀古动悲歌,鹳雀今无野燕过。
树隔五陵秋色早,水连三晋夕阳多。
渔人遗火成寒烧,牧笛吹风起夜波。
十载重来值摇落①,天涯归计欲如何?【注】①摇落:草木凋残、零落。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以“高楼”“鹤雀”点题,用“今无”二字写出鹳雀已无、野燕飞过的景象,徒留此楼触动悲情。
B.隔树远望,五陵一带已经一片秋色,黄河蜿蜒而下,连接着三晋广袤的大地,秋色与夕阳相互映衬。
C.“归计”多为文人登临所致之情,在《登岳阳楼》“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中也有充分体现。
D.全诗虽以“怀古”开篇,却以“十载”思归作结,于开阔苍茫的境界之中显现出诗人内心的悲伤无奈。
16.颈联“渔人遗火成寒烧,牧笛吹风起夜波”在谋篇布局上有重要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6分)【答案及解析】15.C【解析】“‘归计’……,在《登岳阳楼》“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中也有充分体现”错,“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表现的是诗人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之情,并无“归计”。
16.①紧承颔联对鹳雀楼周围景色的描写,渔人留下的火苗在点点燃烧,牧牛童子回家途中的笛声随风缓缓飘来,与上联的三晋秋景远近结合,共同描绘出登楼所见的冷寂画面。
②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用语凝练,一个“寒”字,一个“夜”字,为尾联抚景思归作了铺垫,使诗歌内容与情感表达浑然一体。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颔联二句描摹远景,诗人站在鹳雀楼上,隔树西望,渭水北岸的五陵,一片秋色。
依次北眺,黄河蜿蜒而下,连接着三晋大地,一片夕阳景色,“秋色早”、“夕阳多”,自然会“动悲歌”。
景色冷寂,情感悲凉。
颈联二句描摹近景,诗人低头向下俯瞰:“渔人遗火成寒烧,牧笛吹风起夜波。
”打鱼人留下的火苗在点点燃烧,牧牛童子回家途中的笛声随风缓缓飘来。
2025届江西省安福第二中学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5届江西省安福第二中学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报纸的故事孙犁①一九三五年的春季,我失业家居。
在外面读书看报惯了,忽然想订一份报纸看看。
这在当时确实近于一种幻想,因为我的村庄,非常小又非常偏僻,文化教育也很落后。
例如村里虽然有一所小学校,历来就没有想到订一份报纸。
村公所就更谈不上了。
而且,我想要订的还不是一种小报,是想要订一份大报,当时有名的《大公报》。
这种报纸,我们的县城,是否有人订阅,我不敢言,但我敢说,我们这个镇上是没人订阅过的。
②在北京住过,在保定学习过,都是看的《大公报》。
现在我失业了,住在一个小村庄,我还想看这份报。
我认为这是一份严肃的报纸,是一些有学问的,有事业心的,有责任感的人,编辑的报纸。
③我认为《大公报》上的文章好。
它的社论是有名的,在中学时,老师经常选来给我们当课文讲。
最吸引我的是沈从文编的艺副刊,经常登载青年作家的小说和散文。
④说实在的,我是想在失业之时,给《大公报》投投稿,而投了稿子去,又看不到报纸,这是使人苦恼的。
因此,我异想天开地想订一份《大公报》。
⑤我首先把这个意图和我结婚不久的妻子说了说。
下是我们的对话实录:“我想订份报纸。
”“订那个干什么?”“我在家里闲着很闷,想看看报。
”“你去订吧。
”“我没有钱。
”“多少钱?”“一月,要三块钱。
”“啊!”“你能不能借给我三块钱?”“你花钱应该向咱爹去要,我哪里来的钱?”⑥就这样中断了。
湖南省名校2024年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湖南省名校2024年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四川忠县(现属重庆市)出土的手提鲜鱼等食材的陶俑,成都出土的表现案上持刀操作的陶俑,都是笑盈盈的。
四川还出土过大量的说唱陶俑,动作夸张生动,表情兴高采烈,其快乐原因,大概也不乏庖厨经营的快乐和宴饮享受。
出土的宴饮图像往往有乐舞场面形成的欢娱环境,人物形象从容曼妙,烘托出柔和安逸的气氛。
蓝勇在《中国川菜史》写道:“汉代画像砖石中,以巴蜀地区的画像砖石尤为世俗化,其中特别是以宴乐烹饪题材偏多为特色……”他还认为“巴蜀社会中对饮食的关注度可能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
晋代《华阳国志》卷三《蜀志》说“蜀之为国”,其地“尚滋味”“好辛香”。
蓝勇对所谓“尚滋味”的理解,就是对较高层次消费生活的追求、对较高等级饮食质量的享用、对较高水准烹饪艺术的欣赏。
这种“滋味”的品尝,是美好的生活体验,也是人幸福指数的表现。
说到“好辛香”,自然离不开对川菜史上“蜀椒”的追溯。
唐代《艺文类聚》卷八九引《范子计然》(相传成书于春秋时期)说:“蜀椒出武都,赤色者善。
”西汉扬雄《蜀都赋》“木艾椒篱”,西晋左思《蜀都赋》“或蕃丹椒”,北魏的《齐民要术·种椒》关于“蜀椒”的文字,说明蜀人对“辛香”的偏爱。
而这种偏爱,就是通过被今天称作花椒的“蜀椒、巴椒、川椒”等调味品的厨艺应用实现的。
后来,辣椒传入中国,对传统川菜形成了显著的影响。
《中国川菜史》考察诸多方志资料和民俗文化信息,注意到贵州及其相邻地区“清初开始食用辣椒”,“嘉庆以后,黔、湘、川、赣几省辣椒种植普遍起来”。
2023年3月济南市高三语文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年3月济南市高三语文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2023.03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写探春笑道:“我就是‘秋爽居士’罢。
”宝玉道:“‘居士’‘主人’,到底不恰,且又累赘。
这里梧桐芭蕉尽有,或指梧桐芭蕉起个倒好。
”探春笑道:“有了,,就称‘蕉下客’罢。
”众人都道别致有趣。
黛玉笑道:“你们快牵了他去,炖了脯子吃酒。
”众人不解,黛玉笑道:“古人曾云‘蕉叶覆鹿’,他自称‘蕉下客’,可不是一只鹿了?快做了鹿脯来!”众人听了都笑起来。
材料二:秋爽斋植物景观以芭蕉梧桐为主。
芭蕉扶疏似树,高舒垂荫,形态疏朗潇洒,秋爽斋室内陈设以“大”为特色,内外风格一致,共同映衬了“探春素喜阔朗”的性格。
芭蕉姿态优雅,叶下少女亭亭玉立,正是古代人物画的常见主题:蕉叶仕女图。
仕女的容姿要符合当时人们普遍认同的审美标准,内在的气质神韵、思想格调也要达到当时社会所推崇的境界。
反观探春,“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结海棠社不让须眉,理家果断兴利除弊,与芭蕉寓意的仕女品格不谋而合。
黛玉对“蕉下客”的调侃,引出“蕉叶覆鹿”的典故。
郑人砍柴得一鹿,后来忘记藏鹿之所,以为是梦一场,路上嘀咕这个梦时,被路人听见,路人依梦取了鹿。
樵夫又梦见藏鹿之所与取鹿之人,前去索鹿。
法官说:“你当初真得了鹿却以为是梦,现在梦见了鹿却以为是真。
”在大观园这个舞台上,探春或许正如一个逐鹿之人。
她有着复杂的性格,自我设定是既作栖处诗社文坛的雅士,又想成为“才自精明志自高”的雄才。
她有主见有抱负,在是非、利弊、兴衰、成败上有着精准的洞察与明断,为挽救家族颓势做出了最多努力;可又因为庶出身份而过度敏感,强烈的自尊掩饰的是深刻的自卑,因而在诸如嫡庶、尊卑、主奴、宠辱等方面都要辩个分明,争个高低。
可惜“生于末世运偏消”,家族到头来“忽喇喇似大厦倾”,自己落得个远嫁的结局,如同梦幻,了无痕迹。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第二中学2024学年高三3月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第二中学2024学年高三3月高考模拟语文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儒与墨:一个常新的话题中国文化轴心时代的春秋战国,儒墨同显,一致百虑,对立互补,相反相成。
墨子先学儒,后觉察儒学缺点,自创墨学,非儒反儒,补充改造儒学,提出“兼爱”等人文学的重要原理。
墨子肯定孔学有“当而不可易”(正确而不能改变)的真理成分。
墨家是先秦唯一堪与儒家分庭抗礼的学派。
秦汉学界,儒墨对举,孔墨并提;汉后至清,墨学衰竭。
作为墨子“兼爱”理想深刻理论基础的全人类共同人性论,不符合宗法等级制的要求。
“兼爱”理想,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是无法实现的超越性善良愿望和理论假设。
儒家“爱有差等”,适应宗法等级制要求,随血缘亲疏远近,施爱厚薄不同,其人性论的理论基础和灵魂,是“亲亲尊尊”的“血统论”,是“中世纪”漫长宗法等级制社会的主流统治思想。
墨子坚决反对儒家“亲亲尊尊”的“血统论”,主张“可学而能”的共同人性论,是科学的认知理论(认识论),认为知识由后天学习得来。
《尚贤下》说:“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此非可学能者也。
”只凭血统高贵,治理国家,不通过学习,获得智能,“此譬犹喑者而使为行人,聋者而使为乐师”,就像叫哑巴当外交官,聋人当乐队指挥,必然越治越乱。
孟子辟墨,攻击墨学“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宋陆游《杂兴·孟子辟杨墨》诗说:“孟子辟杨墨,吾道方粲然。
”“伐木当伐根,攻敌当攻坚。
”孟子辟墨,孔孟之道才能鲜亮发光。
《兼爱上》说:“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
广东省肇庆市饶平县凤洲中学2025届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广东省肇庆市饶平县凤洲中学2025届高三3月份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傅国涌在其演讲《民国教育的花开花落》中说:我觉得民国的教育是成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在这块土地上不仅享受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最优秀的文化,同时能享受来自全球的最优质的那些资源,这就是民国时代曾经做到的。
①民国,是中国的乱世,它们的影响有好有坏②一个时代不能因为它是乱世,就说它是失败的③但是在教育上走出了一条真正融合中西的道路④将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本土化⑤“诸子百家”不是产生在秦始皇大一统的中国,而是产生在春秋时代A.⑤②①③④B.②⑤①③④C.⑤①②④③D.②①③④⑤2、(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①周密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
宝带金章,尊前茸帽风欹。
秦关汴水经行地,想登临、都付新诗。
纵英游、叠鼓清笳,骏马名姬。
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
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②。
东风渐绿西湖柳,雁已还,人未南归。
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
(注)①周密的友人陈君衡为蒙元朝廷所召,将要前往大都赴任。
作者为此写了一首送别的词。
但因作者一向热爱宋朝,宋亡以后坚隐不仕。
②方回:贺铸字。
周密此处以方回自比。
1.(小题1)下列关于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上阕前三句作者用豪放笔法勾画出一幅威武鲜明的郊野送行的场面,该场面威武雄壮,令人振奋。
2023年3月徐州市高三语文考前模拟联考试题卷附答案解析
2023年3月徐州市高三语文考前模拟联考试题卷(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l(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材料一:西洋的社会有些像我们在田里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
每一根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
每一根柴也可以找到同把、同扎、同捆的柴,分扎得清楚不会乱的。
在社会,这些单位就是团体。
我说西洋社会组织像捆柴就是想指明:他们常常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
团体是有一定界限的,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不能模糊,一定分得清楚。
在团体里的人是一伙,对于团体的关系是相同的,如果同一团体中有组别或等级的分别,那也是先规定的。
我用这譬喻是在想具体一些使我们看到社会生活中人和人的关系的一种格局。
我们不妨称之为“团体格局”。
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线分明的团体。
如果有一位朋友写信给你说他将要“带了他的家庭”一起来看你,他很知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哪几个人。
在中国,这句话是模糊得很。
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
如果他只和他太太一起来,就不会用“家庭”。
在我们中国“阖第光临”虽则常见,但是很少人能说得出这个“第”字究竟应当包括些什么人。
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这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
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
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
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在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
我们儒家最考究的是人伦,“伦”是什么呢?我的解释就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3月模拟考试试题(十)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20分)1. (20分) (2019高二上·浙江期末)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下列小题。
遥远的向日葵地李娟就算是在鬼都不路过的荒野里,我妈离开蒙古包半步都会锁门。
锁倒是又大又沉,锃光四射。
挂锁的门扣却是拧在门框上的一截旧铁丝。
我妈锁了门,发动摩托车,回头吩咐:“赛虎看家。
丑丑看地。
鸡好好下蛋。
”然后绝尘而去。
我妈此去是为了打水。
门口的水渠只在灌溉期的日子里才来几天水,平时用水只能去几公里外的排碱渠取。
她每天早上骑车过去打一次水,每次载两只二十公升的塑料壶。
我说:“那得烧多少汽油啊?好贵的水。
”我妈细细算了一笔账:“不贵,比矿泉水便宜。
”可排碱渠的水能和矿泉水比吗?又咸又苦。
然而总比没水好。
这么珍贵的水,主要用来做饭、洗碗,洗过碗的水给鸡鸭拌食,剩下的供一大家子日常饮用。
再有余水的话我妈就洗洗脸。
脏衣服攒着,到了水渠通水的日子,既是大喜的日子,也是大洗的日子。
其实能有多少脏衣服呢?我妈平时……很少穿衣服。
她说:“天气又干又热,稍微干点活就一身汗。
比方锄草吧,锄一块地就脱一件衣服,等锄到地中间,就全脱了……好在天气一热,葵花也长起来了,穿没穿衣服,谁也看不到;如果真来个人,离老远,赛虎、丑丑就叫起来了。
”于是整个夏天,她赤身扛锨穿行在葵花地里,晒得一身黢黑,和万物模糊了界线。
叶隙间阳光跳跃,脚下泥土暗涌。
她走在葵花林里,如跋涉大水之中,努力令自己不要漂浮起来。
大地最雄浑的力量不是地震,而是万物的生长啊……她没有衣服,无所遮蔽也无所依傍。
快要迷路一般眩晕。
目之所及,枝梢的手心便冲她张开,献上珍宝,捧出花蕾。
她停下等待。
花蕾却迟迟不绽。
赴约前的女子在深深闺房换了一身又一身衣服,迟迟下不了最后的决定。
我妈却赤身相迎,肝胆相照。
她终日锄草,间苗,打杈,喷药。
无比耐心。
浇地的日子最漫长。
地头闸门一开,水哗然而下,顺着地面的横渠如多米诺骨牌般一道紧挨着一道淌进纵向排列的狭长埂沟。
渐渐地,水流速度越来越慢。
我妈跟随水流缓缓前行,凝滞处挖一锨,跑水的缺口补块泥土,并将吃饱水的埂沟一一封堵。
那么广阔的土地,那么细长的水脉。
她几乎陪伴了每一株葵花的充分吮饮。
地底深处的庞大根系吮吸得滋滋有声,地面之上愈发沉静。
她抬头四望。
天地间空空荡荡,连一丝微风都没有。
世上只剩下植物,植物只剩下路。
所有路畅通无阻,所有门大打而开。
整整三天三夜,整块葵花地都浸透均匀了,整个世界都饱和了。
花蕾深处的女子才下定决心,选中了最终出场的一套华服。
即将开幕。
大地前所未有地寂静。
我妈是唯一的观众,不着寸缕,只踩着一双雨靴。
她双脚闷湿,浑身闪光。
再也没有人看到她了。
她脚踩雨靴,无所不至,像女王般自由、光荣、权势鼎盛。
她是最强大的一株植物,铁锨是最贵重的权杖。
很久很久以后,当她给我诉说这些事情的时候,我还能感觉到她眉目间的光芒,感觉到她浑身哗然畅行的光合作用,感觉到她贯通终生的耐心与希望。
水渠通水那几天跟过年似的。
不但喂饱了葵花地,还洗掉了所有衣服,还把赛虎和丑丑这两只狗也洗了。
家里所有的盆盆罐罐大锅小锅都储满了水。
幸亏我家家什多,可省了好多汽油钱。
那几天鸭子们抓紧时间游泳,全都变成了新鸭子。
放眼望去,天上有白云,地上有鸭子。
天地间就数这两样最锃亮。
大约渠水流过的地方水气重,加之天气也渐渐暖和了,到第二次通水时,渠两岸便有了杂草冒头。
而水渠之外,除了作物初生的农地,整面大地依旧荒凉粗砾。
鸡最爱草地,整天乐此不疲。
一个个信步其间,领导似的背着手。
我猜草丛的世界全部展开的话,可能不亚于整个宇宙。
鸡如此痴迷,这瞅瞅,那啄啄。
有时突然歪着脑袋想半天,再单脚撑地呆若木鸡。
它不管看到什么都不会说出去。
天苍野茫,风吹草低见芦花鸡。
两只狗默默无言并卧渠边。
鸭子没完没了地啄洗羽毛。
在荒野中,窄窄一条水渠所聚拢的这么一点点生气,也丝毫不输世间所有大江大河湖泊海洋的盛景。
……后来我离开了。
我常常会梦到秋天来临的时候,我们的葵花地金光灿烂、无边喧哗,无数次将我从梦中惊醒。
(选自《文汇报》2014年,有删节)(1)文中的“母亲”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2)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①花蕾深处的女子才下定决心,选中了最终出场的一套华服。
②在荒野中,窄窄一条水渠所聚拢的这么一点点生气,也丝毫不输世间所有大江大河湖泊海洋的盛景。
(3)试分析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4)文章题为“遥远的向日葵地”,却用大量篇幅写取水、浇水及各种家畜,为什么?二、文言文阅读 (共3题;共33分)2. (18分) (2018高一上·浦东期中)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①郭橐驼,不知始何名。
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
驼闻之,曰:“甚善。
名我固当。
”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②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
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③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吾又何能为哉!”④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
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
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⑤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
”传其事以为官戒。
(1)释加下划线①不抑耗其实而已________②勖尔植________③早缫而绪________④字而幼________(2)例句文言句式相同的一句是()例句:故不我若也A . 卿邀名人也(选自《孟业廉谨》)B . 幸老见归,何为谢之(选自《刘宽温仁多恕》)C . 盖规之也(选自《刘羽冲泥古不化》)D . 善,陈孺子之为宰(选自《陈平任相》)(3)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
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4)这篇文章的理解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 . 揭露当时“长人者好烦其令”的社会弊端,阐发作者“以德治国”的进步思想。
B . 本文在阐明“任其自然,顺其本性”的意义,反对政令烦苛,吏胥扰民。
C . 本文通过叙述郭橐驼善于种树之事,借题发挥出以其法治民的道理。
D . 《种树郭橐驼传》以郭橐驼种树为喻,阐发了顺应民心,使人民休养生息的政治观点,抨击了当朝统治阶级烦政扰民的做法,表现了要求改革的强烈愿望。
(5)文章的第③④为例,分析一下本文运用对比和类比手法的作用。
3. (10分)(2016·郴州模拟) 阅读下列这首古诗词,完成小题凤栖梧[金]王庭筠衰柳疏疏苔满地。
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
南去北来人老矣。
短亭依旧残阳里。
紫蟹黄柑真解事。
似倩西风、劝我归欤未。
王粲登临【注】寥落际。
雁飞不断天连水。
[注]指王粲的《登楼赋》,王粲投靠刘表却不被重用,流寓襄阳十余年,后登麦城城楼,写下这篇名作。
(1)本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2)本词结句历来为人称道,妙在何处?请结合全词分析。
4. (5分) (2017高二上·兰州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春江潮水连海平,________。
滟滟随波千万里,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2) ________,________。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3) ________,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阳楼》)三、阅读理解 (共1题;共15分)5. (15分) (2019高二上·绍兴期中)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英语老师谢宗玉①早晨,阳光照进教室,照着一颗颗晃动的脑袋和一张张开合的嘴。
我们在晨读,我们在大声晨读。
别人读的是英语,我对英语不感兴趣,我在读语文。
英语老师从后面走进教室,我没觉察。
他冷不防从我手中把书抢了,反手就甩了我一个耳光。
一教室沸扬的声音就这样被他突如其来的耳光给掀哑了,大家愣愣地看着我俩,早晨照进来的阳光这时也有些茫然无措的样子。
②英语老师扭过头叫道:你们停下来干嘛!然后一教室芽一般的声音又怯怯冒出来,顷刻间又是一片灿烂。
英语老师拍了一下手,没事般地走了。
③他没事一般,我可不行,我在众目睽睽之下,俯下身把语文课本拾起。
然后伏在课桌上,一动也不动,我能遏止自己的哭声,但止不住的泪水却从我的指缝里快速渗出来。
虽然我知道错了,一三五的早晨该读英语。
但我的过错难道就该由这记毫无商量余地的耳光来惩罚吗?想到这里,我的眼泪又流快了。
我从没有被人打过耳光,更没有在这样的大庭广众下受过辱,我满脸火辣辣的,不是因为疼痛,而是因为羞耻!我感觉我那个叫自尊心的东西,在这个早晨,就像被一把无形的快刀给拦腰斩断了。
④接下来的几天,我一直不声不响低着头进出教室。
而在心中,仇恨的水草却疯了般昂扬生长。
是的,我要报复,我要杀了他!我一定要杀了这个让我当众丢丑的家伙!我要用最直接的方法报复,我要痛快淋漓地拿刀捅了他!……我低着头,一声不响,就这样在自己的幻想中把内心捣鼓得壮怀激烈。
那被拦腰斩断的自尊心在伤口处似乎又长出了细嫩的芽儿来。
我最终还是失去了寻刀杀人的决心,英语老师就这样在懵懵懂懂中逃过一劫。
我后来的想法是,我一定要发奋读书,将来超过他,再来羞辱他!⑤但很快就有一事,让我进入了两难境地。
那天英语老师闯进教室,对教室里的三个同学说:下午帮我去挖薯吧。
你,你,还有你,来,把书收起,我们这就走。
⑥三个同学其中一个就是我,英语老师仿佛早就忘了两个月以前发生的事。
但现在他既然点到我了,我不能让他知道我心中的仇恨。
我只能敛着头,和另两个同学一起去了他家。
我记得一进家门,他就像个妇人样叨叨唠唠地骂着他的妻子:日日死人,怎么不见你死?!这样骂人的话是我第一次听到,所以一下子就记住了,而且根深蒂固。
挖薯时,我时不时就把红薯给挖断了。
我应该不是故意这样的。
挖薯是一项技术活,也是一项体力活,在家里,这常常是我爸的事。
我还太小,力气也小,一锄下去,挖得不深,红薯往往就被拦腰截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