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阅读教材、通过观察思考活动,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以及亲子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
2.组内合作,举例说出不同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
任务评价:
1、小组成员间相互观察对方的耳、眼皮、舌、大拇指的性状,能概括性状的概念,列举在形态结构、生理、行为方式上的性状。
检测目标1的达成。
2、学生举例及练习来区分不同性状和相对性状,检测目标2 的达成。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第1课时
课堂练习:
1、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就叫________。
2、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叫做______________。
3、同一性状的不同的表现形式称为_____ ________ _
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描述的是_______现象。
5、一龙生九子,连母十个样描述的是________现象。
6、下列是一对相对性状的是:()
A. 豌豆的圆粒和高茎
B. 圆圆的O型血和芳芳的A型血
C.兔的白毛和鸡的单冠
D. 白萝卜个大,胡萝卜个小
7、下列实例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豌豆的圆粒和皱粒
B.人的身高和体重
C.人的肤色有黄色和黑色
D.番茄的红果和黄果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对转基因鼠的分析,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2、从日常生活入手,分析性状的差异是由基因和环境引起的
3、收集资料,开放讨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评价任务:
1、小组合作,完成P27讨论题,检测目标1的达成。
2、课后练习1、4检测目标2的达成。
3、把学生分成支持和反对转基因食品两组,自由辩论。
通过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
教学过程:
课堂练习
1、生物的性状是由______________决定的。
5、
2、转基因鼠的实验证明了()
A .豌豆的圆粒和皱粒是一种相对形状B. DNA是遗传物质
C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D. 基因是DNA上的片段。
3、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
A.性状
B.控制性状的基因
C.细胞核
D.生殖细胞
4、下列各组中,不属于同一性状之间的差异的是()
A.单眼皮和双眼皮
B.有耳垂和无耳垂
C.直发和黄发
D.大拇指能向背侧弯曲和大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
5、下列实例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豌豆的圆粒和皱粒
B.人的身高和体重
C.绵羊的长毛和白毛
D.番茄的红果和柑橘的黄果
6、将甲绵羊的体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乙绵羊的去核的卵细胞中,再将此细胞植入丙绵羊的子宫内发育,出生的小羊的性状()
A.与甲羊相同
B.与乙羊相同
C.与丙羊相同
D.既像甲羊又像丙
板书设计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第1课时
一、遗传:亲子间的相似性
变异: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形态结构
二、性状:生理
行为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第二课时
三、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四、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生物
课后反思:
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教材来源:初中《生物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内容来源:初中八年级《生物学下册》第二单元
主题:基因在亲自代间的传递
课时:1课时
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
设计者:郝丽娟/北山口一中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2)举例说出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2、教材分析:
关于基因和染色体(chromosome),教师可事先准备好图片,帮学生回忆细胞核、染色体、DNA,以及DNA是遗传物质等知识。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猜测,基因在什么地方?基因通过什么途径由亲代传给子代?进而明确基因、染色体、DNA三者的关系。
通过观察人体染色体图以及染色体和DNA之间关系的示意图,让学生明白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3学情分析:
学生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知识知之甚少。
所以,教师应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加强感性认识,使学生便于理解、掌握。
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回顾,观察课本中的图片,知道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传递的桥梁。
2、自主阅读教材,观察染色体和DNA的关系示意图,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3、观察人体细胞内染色体的排序图,对比果蝇等其他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排序图,归纳并类推出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成对存在的规律。
4、通过阅读教材、学生分组合作完成课本中的图表,得出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染色体、基因的传递规律。
评价任务:
1.展示精子卵细胞结合的图片,识记课本中的知识点。
达成目标1。
2.尝试绘图表示基因、DNA和染色体之间的关系,并用文字解释。
达成目标2。
3.练习、识记,达成目标3。
4.合作完成生殖过程中染色体和基因的变化图表,小组内识记基因传递的规律。
达成目标4。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附练习题;
1、基因大多有规律地集中在细胞核内________上,而且每一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__________和________都是一定的。
2、除生殖细胞外,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______存在的,基因也是_____存在的。
它们一半来自_______,一半来自______,因此,后代个体具有___________的遗传物质。
3、在形成生殖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要________,分别存在于产生的__________中。
4、生物体细胞中的基因是____ ___存在的。
受精卵内含有____________的基因,这些基因组成了未来生命的蓝图。
一)选择题:
1、人的基因存在于()
A.所有细胞的染色体中
B.体细胞的染色体中
C.生殖细胞的染色体中
D.生殖细胞的细胞质中
2、人的生殖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的情况是()
A.46条,46种形态
B.46条,23种形态
C.23条,23种形态
D.23条,1种形态
3、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是()
A.染色体
B. 生殖细胞
C.细胞
D.基因
4、从亲代到生殖细胞再到子代,染色体数量的传递规律是()
A.2n
B.n →2n
C.n→n→2n
D.2n→2n→n
5、水稻体细胞内含有12对染色体。
当水稻传粉受精后,其受精卵内染色体数目为()
A.24条
B.12条
C.22条
D.36条
6、下列哪种细胞中染色体成单存在?()
A.受精卵
B.肌肉细胞
C.神经细胞
D.精子
7、染色体与DNA的关系是()
A.染色体即是DNA
B. 染色体是DNA的基本单位
C.染色体是DNA 的主要载体.
D.染色体是遗传物质,DNA也是遗传物质
8、对基因的正确叙述是()
A.基因是染色体的片段
B.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C.基因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和DNA
D.基因的化学结构不会发生变化
9、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DNA主要在染色体上
B.基因在DNA上
C.一个DNA上有多个基因
D.一个染色体上有多种DNA
10、在进行有性生殖时,亲代的性状如何传递给子代?()
A.由精子和卵细胞共同遗传
B.由体细胞遗传
C.精子遗传 D 卵细胞遗传(二)判断题:
11、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基因在后代中不变,后代的性状与亲代相比,也是不变的。
( )
12、基因是染色体的载体。
( )
13、孩子体细胞中成对的染色体一条是父亲给的,一条是母亲给的。
( )
14、基因控制生物性状。
( )
15、每条染色体上的一个基因只能控制生物的一种性状。
( )
板书设计
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一、基因、DNA和染色体
二、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与基因的存在规律
1.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DNA、基因都成对存在。
2.每种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数目都是一定的。
三.基因景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
课后反思: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及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评价任务:
1.能说出孟德尔遗传结论,并会画遗传图解,达成目标1
检测题:
1、当一对基因中,一个是显性基因,一个是隐性基因时,生物表现出()
A. 显性性状
B.中间性状
C. 隐性性状
D. 无规律
2、已知双眼皮和单眼皮是一对相对性状,其中双眼皮是显性性状,用D表示,单眼皮是隐性性状,用d表示。
有一对夫妇均为单眼皮,那么,他们生出基因型为DD子女的概率是()
A.100%
B.50%
C.25%
D.0
3、人类能卷舌是一种显性性状,如果一个家庭中的母亲和一个子女是不能卷舌的。
那么,可卷舌的父亲的基因组成是()
A. AA
B.Aa
C. aa D AA或Aa
4、已知有酒窝和无酒窝是一对相对性状,一对夫妻的基因组成分别是AA和Aa,那么他们的子女的基因组成可能是()
A. AA 、Aa
B.Aa 、aa
C.AA 、Aa 、aa
D.aa
5、绵羊的白色基因(D)相对黑毛基因(d)为显性。
(1)一只白色母绵羊生了一只黑色小绵羊,该母羊的基因组合必定是。
(2)与此母绵羊交配的公绵羊的基因组合可能为,表现性状为;也可能基因组合为,表现性状为。
6、在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中,高茎豌豆(DD)和矮茎豌豆(dd)杂交,子一代表现的性状是()
A.高茎豌豆多,矮茎豌豆少
B.均是矮茎豌豆
C.高茎豌豆少,矮茎豌豆多
D.均是高茎豌豆
7、一株高茎豌豆(DD)和一株矮茎豌豆(dd)杂交,后代表现为高茎,若后代进行自花授粉,则受精卵的基因组成可能有()
A.一种
B.二种
C.三种
D.四种
8、下列关于基因显隐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成对的基因一定有显隐性
B.纯合体中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能表现出来
C.成对的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
D.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同时存在,只表现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
9、人的卷舌与非卷舌由一对等位基因R和r控制,某小孩的父母均能卷舌,这小孩却不能。
说明卷舌是性性状,这小孩的基因组合是。
10、绵羊的白毛基因(R)相对黑毛基因(r)为显性。
⑴一只白色母绵羊生了一只黑色小绵羊,该母羊的基因组合必定是。
⑵与此母绵羊交配的公绵羊的基因组合可能为,表现性状为;也可能基因组合为,表现性状为。
板书设计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孟德尔的杂交实验:
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显性基因,用大写的英文字母表示,如高记为D,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用小写的英文字母表示,如矮记为d。
所以:高:DD 、Dd;矮:d d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通过阅读教材,联系实际,能举例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并认同我国婚姻法中有关“禁止近亲结婚”的规定。
评价任务:
能利用遗传图解说出近亲结婚的危害,并能列举实际生活中的近亲结婚的事例,达成目标
作业:
1、下列婚配方式中,其后代患遗传病的可能性最大的是()
A.南方人和北方人
B.同一姓氏的人
C.表兄妹或表姐弟
D.生活在同一地区的人
2、下列关于基因显隐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成对的基因一定有显隐性
B.纯合体中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能表现出来
C.成对的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
D.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同时存在,只表现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
3、下列哪一种疾病不属于遗传病()
A.感冒
B.白化病
C.血友病
D.色盲
4、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婚配的医学依据是:()
A.近亲婚配其后代必患遗传病
B.近亲婚配其后代患隐性遗传病机会增多
C.人类的疾病都是由隐性基因
5、绵羊的白毛基因(R)相对黑毛基因(r)为显性。
⑴一只白色母绵羊生了一只黑色小绵羊,该母羊的基因组合必定是。
⑵与此母绵羊交配的公绵羊的基因组合可能为,表现性状为;也可能基因组合为,表现性状为。
板书设计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禁止近亲结婚
(1)近亲结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
如:堂兄妹(堂姐弟)、表兄妹(表姐弟)
(2)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血缘关系越近,遗传基因越近,婚后子女患遗传病的可能性越大。
(3)遗传病: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引起的疾病。
治病的基因可以通过精子或卵细胞遗传给子代。
2、常见的遗传病有:白化病、色盲、血友病、先天性愚型等。
教学反思
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
学习目标:1、阅读教材,说出人的性别差异由性染色体决定。
2、通过精子和卵细胞随机结合的模拟实验,解释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道理。
3、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关注社会和谐发展。
学习重点:1、说出人的性别差异由性染色体决定
学习难点:2、通过精子和卵细胞随机结合的模拟实验,解释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道理。
评价任务:1、阅读教材,小组讨论P40讨论题,达成目标1
2、四人一组,模拟实验,讨论P41达成2
3、讨论课后练习4.5题,达成目标3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别人家添了小宝宝,人们不禁要问是男孩还是女孩,可见生男生女使人们关注的问题,生男生女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与遗传有关吗?
(二)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课本39-42完成下列自学提纲
1、人的体细胞中有对染色体,前22对染色体男女都一样,叫,另有一对决定人性别的叫。
2、在1902年美国细胞学家麦克郎发现了。
3、男性的性染色体类型是,女性的性染色体类型是。
4、男性精子的性染色体有两种,一种是含染色体,一种是含染色体的,女性的卵细胞只有一种类型是含染色体的卵细胞。
(三)合作探究
1、小组讨论学生展示,教师补充
2、学生观察课本40页图讨论1234题
3、师生完课后题2生男生女图解,教师点播引导。
4、精讲点拨
(1)男女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其中前22对男女都一样,是常染色体,只有一对决定人性别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
男性的性染色体类型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类型是xx.
(2)生男生女取决于哪种类型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结合机会均等,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
(四)课堂小结
1、说出人的性别决定。
2、解释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道理。
3、让学生画出本节的知识结构图。
4、通过学习你认为重男轻女对吗?为什么?
(五)达标训练与堂清检测(填空题35分,选择题15分,满分50分,40分以上优秀,30分以上为及格)
1、小乐是正常的男孩子,他的性染色体组成是小方是正常的女孩子,她的性染色体组成是。
2、自然界中男女比例大致是。
3、男性能产生种类型的精子,一种是含染色体,另一种是含染色体,女性只能产生种含的卵细胞。
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是,生男生女的概率各
占。
4、最初发现性染色体的科学家是()
A.麦克郎
B.孟德尔
C.威尔逊
D.斯特蒂文特
5、某位母亲已经生育了两个男孩,第三胎生女儿的可能性是()
A.100%
B.50%
C.33%
D.25%
6、人的性别决定时期()
A.卵细胞分裂时B卵细胞受精时 C.胎儿出生时 D.胚胎性器官分化时
7、人的体细胞中有对染色体,性染色体对,常染色体对。
五、板书设计
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
1、男女染色体的差别:由性染色体决定
(1)性染色体男:XY 女:XX
(2)常染色体男:22对女:22对
2、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男:XY 女:XX
生殖细胞:X Y X
受精卵:XX XY
性别:女男
比例: 1 1
六、课后反思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
学习目标:
(1)通过课本中的图片,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
(2)阅读课文,举例说出遗传育种在实践中的应用。
(3)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4)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并运用获得的数据说明生物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评价任务:阅读教材,小组讨论总结,达成本节目标
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
有一对夫妇,他们有两个孩子。
爸爸妈妈眼睛的性状都是双眼皮,而两个孩子中,一个孩子是双眼皮,另一个孩子是单眼皮。
质疑:这说明了什么?(学生思考:双眼皮的孩子继承了父母双亲的性状,这种现象叫遗传。
另一个孩子的性状与双亲不同,是发生了变异)
同学们喜欢金鱼吗?你们家里有养金鱼吗?金鱼是怎么来的呢?(想一想,议一议)
一、认识生物变异的普遍性
播放课件,呈现有代表性的精选组图。
如“一只黄色的鹦鹉生下了四只体色各异的小鹦鹉”、“肤色正常的夫妇与其两个白化的孩子”、“双胞胎”、“不同品种的菊花”“籽粒色不同的同枚及异枚玉米”等。
得出结论: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总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这就是生物的变异现象。
归纳:不仅同种生物间存在着差异,同一家系中的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二、探究一种变异现象——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并思考讨论问题。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适当引导,并对讨论结果进行小结:(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2)引起生物变异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种类之间,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
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果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基础,就不会遗传给后一代。
三、人类应用遗传原理培育新品种
阅读教材46-47页三个图
图一:学生分析:由于遗传物质的变异,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的奶牛控制产奶量的基因组成可以不同。
通过人工选择可以将产奶量高的奶牛选择出来,通过繁育,后代还会出现各种变异,再从中选择、繁育。
数代后奶牛不但能够保持高产奶量,甚至会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小结:这种方法是运用了人工选择的方法培育出新品种。
目前在培育家禽、家畜方面应用最广泛。
除了奶牛之外,你知道的还有那些动物呢?(鸡、鸭、鹅、鸽子、猪、狗、马、羊、驴等)
但是通过人工选择培育新品种的这种方法需要经过几代甚至几十代,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很多,在现代遗传育种方面应用很少。
图二:通过杂交,低产抗倒伏小麦的基因传给了高产不抗倒伏的小麦,抗倒伏基因与高产基因组合到一起。
图三:太空椒是在太空条件下,引起普通甜椒种子的基因发生改变而培育出的新品种。
小结: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基础的改变或环境因素的影响产生的。
单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不会遗传给后代。
人类利用生物的遗传变异原理选育合适人类需求的新品种,造福人类。
阅读书49页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的故事
练习:当堂练习巩固
板书设计:
生物的变异
1、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遗传物质基础改变:可以遗传
2、变异
环境因素影响:不会遗传
3、变异的应用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