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 专题一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6
(三)寻同与析异的关系 近年来高考试题对文言虚词的考查,采用的都是“比较异同”题型,而且命题者 所设计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选项都具有“同中有异”的特点,探究其具体情况, 大致有以下两种类型:句位相同,词性不同;词性相同,作用不同。正是因为有“同”, 才具有干扰性;正是因为有“异”,才构成可比性。为此,考生在答题时,不仅要运用 求同思维,善于发现例句中虚词用法的共同点;而且要运用求异思维,仔细探求例句 中虚词用法的不同点。其基本的思维流程应该是“看句位——辨词性——析用法—— 比语意”。
() () () () () () ()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四)乃 词性
用法
①表示承接
②表示范围的限制
副词
③表示出乎意料
④表示肯定
⑤表示递进
代词
⑥表示第二人称 ⑦指示代词
16
释义 就,于是 仅仅,只 竟,竟然,却 就是,原来是
甚至 你,你的 这,这样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答案:(1)① (2)⑫ (3)⑩ (4)② (5)⑪ (6)⑨ (7)④ (8)⑧ (9)⑤ (10)⑦ (11)⑥ (12)③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22
() () () () ()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六)且 词性
用法
①表示并列
连词
②表示递进 ③表示假设
④表示让步
⑤表示将要
副词
⑥表示暂时
⑦表示将近
15
[即时小练]
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乎”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
内。
(1)壮士!能复饮乎.(《鸿门宴》) (2)郁乎.苍苍(《赤壁赋》) (3)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阿房宫赋》) (4)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 (5)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6)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 (7)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并序》) 答案:(1)① (2)⑥ (3)④ (4)② (5)③ (6)⑦ (7)⑤
() () () ()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5)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 (6)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7)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答案:(1)② (2)① (3)⑦ (4)③ (5)⑤ (6)⑥ (7)④
18
() () ()
下一页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10
[即时小练]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
内。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4)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5)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内。
(1)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石钟山记》) (2)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项脊轩志》) (3)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 () ()
答案:(1)③ (2)② (3)①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28
(八)所
词性
用法
释义
……的人,……的事,……的 ①所+动词,组成名词性短语,指代人或事物
情况
“常见文言虚词”,即《考试说明》明确规定的 18 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 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文言虚词的考查包括 两方面的内容:其一,要求考生在阅读文言文时,应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某个虚词 的具体意义和用法;其二,主要指虚词在句中的意义与语法功能,如词性、语法作用 等。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七)若 词性 连词 代词 动词
用法 ①表示假设 ②表示第二人称 ③表示比拟,比较
26
释义 如果,假如 你,你们,你的 像,如,好像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27
[即时小练]
7.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若”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11
() () () ()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二)何 词性
代词
副词
用法 ①单独作谓语,问原因 ②作宾语,代处所,事物 ③作定语 ④表示提问(动词前) ⑤表示程度(形容词前)
12
释义 为什么,什么原因
什么,哪里 什么,哪 为什么
多么,怎么,怎么这么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 () () () () () ()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8)吾其.还也(《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9)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庄子》) (10)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11)其.李将军之谓也(《李将军列传》) (12)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
23
释义 又,并且,一边……一边……
况且,而且 如果
尚且,都,还 将,将要
暂且,姑且 将近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24
[即时小练]
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且”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
内。
(1)且.静郭君听辨而为之也,必无今日之患也(《吕氏春秋·知士》) (2)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孔雀东南飞 并序》) (3)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孔雀东南飞 并序》) (4)不出,火且.尽《( 游褒禅山记》)
17
[即时小练]
4.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乃”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
内。
(1)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2)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信陵君窃符救赵》) (3)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 (4)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用法
①表示并列关系
连词 代词
②表示递进关系 ③表示承接关系 ④表示转折关系 ⑤表示假设关系 ⑥表示修饰关系 ⑦表示因果关系 ⑧表示目的关系 ⑨表示第二人称
9
释义 一般不译,有时译为 “和”“又”“与”
并且,而且 就,接着,或不译
但是,却 假如,如果 地,着,或不译
因而 来
通“尔”,你,你的
上一页
返回导航
13
[即时小练]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
内。
(1)是诚何.心哉(《齐桓晋文之事》)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3)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 (4)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5)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蜀道难》) 答案:(1)③ (2)① (3)④ (4)② (5)⑤
() () () () ()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7)剑阁峥嵘而.崔嵬(《蜀道难》) (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荀子·劝学》) (9)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答案:(1)② (2)⑤ (3)⑦ (4)⑨ (5)⑧ (6)④ (7)① (8)③ (9)⑥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8
二、回顾教材,掌握《考试说明》要求掌握的 18 个文言虚词 因高考试题对虚词的考查一般采用拿阅读文本中的虚词与教材中的虚词对照的形 式,所以我们结合教材及一些课外篇目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做如下整理: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一)而 词性
() () () ()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6)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7)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白马篇》) 答案:(1)③ (2)⑥ (3)① (4)⑤ (5)② (6)⑦ (7)④
25
() () ()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五)其 词性
代词
用法
①表示第三人称
②活用为第一人称 ③表示第二人称 ④远指代词 ⑤指示代词(后面多为数词)
19
释义 他(她),他(们)的;
它,它(们)的 我的,我(自己)
你,你的 那,那些
其中的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词性 副词
连词 助词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7
(四)选文与课文的关系 近年来高考试题对文言虚词的考查,采用的基本都是给出 4 组 8 个例句,每组内 部两两比较,辨析异同的方法。为了降低难度,同时也为了把考生在中学学过的既有 知识与考卷需要解答的新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选择课本例句时甚至考虑到句式上的 完全相同。课文是“知识基点”,它具有恒常性;选文是“实际语境”,它具有可变性。 联结这二者的纽带是“迁移能力”。只有“以本为本”(以课本为蓝本),将中学课文中 涉及的有关虚词用法的典型例句揣摩清楚,领悟透彻,打好厚实的“知识基点”,才能 为“迁移”积蓄底气和实力,从而“以不变应万变”。
内。
(1)秦王恐其.破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2)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离骚》) (3)其.若是,孰能御之(《齐桓晋文之事》) (4)失其.所与,不知(《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5)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 (6)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7)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屈原列传》)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4
(一)用法与意义的关系 比较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异同,考生多注重意义,而不注重用法,这极易导致 判断的失误。文言虚词的“意义”是缘“用法”而生的,我们在辨析其异同时,应该 遵循先“用法”后“意义”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化繁为简,绕开误区,准确作答。 高考试卷中虚词题“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选项,就是最好的例证。虽然题干有“意 义”和“用法”两个方面的考查要求,但题眼基本都设在“用法”的异同上,解题进 展到“用法”层次,正确答案就已基本明了,无须再在表述不一的“意义”上耗时费 神。
文言虚词主要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文言代词也归入文言虚词 之中。在高考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连词、介词、副词、助词、代词的用法。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3
一、摆正文言虚词的“四个关系” 文言虚词题得分率一直很低,从 2019 年高考阅卷组抽样统计的结果来看,正确率 整体上还未达到百分之六十。为使高考文言虚词的复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须摆 正“四个关系”。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技法突破 掌握技巧,研习考点
高考命题点二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 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语文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1
01
技法传授规律探寻
02
重难突破攻坚克难
03
迁移运用巩固提升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主要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具体语境 中的意义和用法。浙江卷不仅直接命题考查,也放在翻译题中间接考查。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5
(二)常见与特殊的关系 高考试题考查的文言虚词用法都是“常见”用法,基本没有触及词典中列举的冷 僻的“特殊”用法。因此,在掌握文言虚词用法时,应该着力于“常见”用法,理清 主干知识,力避“眉毛胡子一把抓”。无论是从浅易文言文的阅读实际来看,还是从高 考试卷的考查实际来看,考生对文言虚词用法的把握都应该紧紧围绕“常见”用法, 切不可“漫天撒网”,更不可“舍本逐末”。
用法 ⑥表示推测语气 ⑦表示反问语气 ⑧表示商量语气 ⑨表示祈使语气 ⑩表示假设关系 ⑪表示选择关系 ⑫用在句中,无实义
20
释义 大概,或许,恐怕
岂,难道 还是
可要,一定,应当 假如,如果
是……还是…… 不译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21
[即时小练]
5.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
() () () () ()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三)乎
词性
用法
①表示疑问语气
②表示反问语气
助词
③表示推测语气 ④表示感叹语气
⑤表示句中停顿
⑥形容词、副词词尾
介词
⑦相当于“于”
14
释义 吗,呢
呢 吧 啊,呀 不译 ……的样子,……地,或不译 在,或不译
上一页
返回导航下一页源自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