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跟踪检测宏观辨物质——物质的组成、分类与转化(附解析)

合集下载

(山东版)2021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精练(含解析)

(山东版)2021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精练(含解析)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考情探究】课标解读考点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分散系解读1.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2.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3.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1.了解溶液的含义。

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理解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的计算2.了解胶体是一种分散系考情分析高考考查本专题内容时多以元素化合物为载体,考查物质的组成和分类、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化学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体现等,体现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备考指导关注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注意分析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对应关系,了解化学与能源、化学与生活等的关系,掌握从传统文化中提取化学信息的能力【真题探秘】基础篇固本夯基【基础集训】考点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醋酸除水垢、纯碱去油污都发生了化学变化B.碳纤维、有机玻璃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C.可燃冰是新型清洁能源,其化学式为CH 4·H 2OD.煤的气化、液化和石油的分馏都为物理变化答案 A2.根据题中所给的信息,下列解释或说明正确的是( )信息 解释或说明A 氨气易液化,常用作制冷剂 氨气液化以及液氨汽化均要吸收大量的热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泪”的主要成分是水C绿色食品标志 “绿色食品”指的是颜色是绿色的食品D暖宝宝的主要原料是铁粉、蛭石、活性炭、无机盐及水等。

暖宝宝一贴即热,其中发生了原电池反应答案 D考点二 分散系3.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因雾霾天气时空气中含大量PM2.5,所以此时的空气一定属于气溶胶B.因淀粉和纤维素最终水解为葡萄糖,所以淀粉和纤维素可用作人体的营养物质C.因K 2FeO 4具有强氧化性,还原产物为Fe 3+,且能形成胶体,所以在水中加入K 2FeO 4既能杀菌消毒,又能除去悬浮物D.因乙醇能使蛋白质变性,所以医疗上常用无水乙醇杀菌消毒答案 C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能够制造出新的物质,也能制造出新的元素B.明矾水解时产生的胶体粒子可作漂白剂C.食品包装袋中常放入小袋的生石灰防止食品氧化变质D.河流入海口处会形成三角洲,其原理与卤水点豆腐相似答案 D5.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记载或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是因为加热丹砂(HgS)熔融成液态,冷却时重新结晶成HgS 晶体B.“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曾青”是指硫酸铜),记载中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用浓酒和糟入甑(蒸锅),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涉及的操作是蒸馏答案 A综合篇知能转换【综合集训】1.(2020届济宁微山质量监测,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从组成上来说,Na 2SO 4是钠盐、硫酸盐、正盐B.氧化物是指含氧化合物C.酸和碱中都含氧元素D.不含杂质的盐酸是纯净物答案 A2.(2020届济宁微山质量监测,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纯碱、烧碱均属于碱B.CO2、SO2均属于酸性氧化物C.凡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均属于酸D.盐类物质一定含有金属阳离子答案 B3.(2020届临清一中月考,4)下列物质的分类依据正确的是( )物质类别分类依据A 酸电离时能否产生氢离子B 碱性氧化物是否属于金属氧化物C 胶体能否发生丁达尔现象D 强电解质水溶液中能否完全电离答案 D应用篇知行合一【应用集训】1.(2019济宁二模,7)从古至今,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专题2.1 物质的组成、分类与性质(优质课件)-2021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紧跟教材

专题2.1 物质的组成、分类与性质(优质课件)-2021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紧跟教材
2021年高三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讲 物质的组成、分类与性质
2021年高三大一轮复习——物质的组成、分类与性质
【考纲要求】
1.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2.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3.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4.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
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 (分散剂)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混合物)。
2021年高三大一轮复习——物质的组成、分类与性质 要点三 分散系 胶体 1.分散系的概念及分类
2021年高三大一轮复习——物质的组成、分类与性质
要点三 分散系 胶体
2.三种常见分散系的对比
溶液
➢请对常见的酸进行分类。
类别(按性质)
挥发性酸 高沸点酸
强酸 弱酸
物质
H2SO4 HCl HNO3 H2CO3
类别(按组成)
含氧酸 无氧酸 一元酸 二元酸
➢请对常见的碱进行分类。
类别(按性质)
易溶 微溶 难溶 强碱 弱碱
物质
KOH NaOH Ba(OH)2 Ca(OH)2 NH3·H2O
类别(按组成)
➢ 胶体的净水原理
1.常见的净水剂:KAl(SO4)2·12H2O、FeCl3·6H2O 等,其净水原理是 Al3+、Fe3+ 水解分别生成 Al(OH)3 胶体、Fe(OH)3 胶体而起到净化水的目的。 2.胶体粒子的直径一般在 1~100 nm 之间,它决定了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 吸附力很强,能在水中吸附悬浮固体或毒素形成沉淀,从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这 就是胶体净水的原理。
胶体
浊液

2021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PPT教学课件物质的组成及分类(版)45页

2021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PPT教学课件物质的组成及分类(版)45页
2.化学反应的分类
(教学提纲)2021届高考化学一轮复 习获奖 课件物 质的组 成及分 类(PPT 版)共45 页(免 费下载 )
(教学提纲)2021届高考化学一轮复 习获奖 课件物 质的组 成及分 类(PPT 版)共45 页(免 费下载 )
3.常见物质之间的相应转化关系 (1)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
(教学提纲)2021届高考化学一轮复 习获奖 课件物 质的组 成及分 类(PPT 版)共45 页(免 费下载 )
(教学提纲)2021届高考化学一轮复 习获奖 课件物 质的组 成及分 类(PPT 版)共45 页(免 费下载 )
思考3 根据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各列举一个化学反应 填在横线上(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1)丁达尔效应: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垂直于入射光方向可看到 光亮 的通路 ,这是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而形成的,可用此性质来鉴别溶液和胶 体。 思考4 丁达尔效应是化学变化吗? 提示 丁达尔效应是物理现象,不是化学变化。
(教学提纲)2021届高考化学一轮复 习获奖 课件物 质的组 成及分 类(PPT 版)共45 页(免 费下载 )
(教学提纲)2021届高考化学一轮复 习获奖 课件物 质的组 成及分 类(PPT 版)共45 页(免 费下载 )
(教学提纲)2021届高考化学一轮复 习获奖 课件物 质的组 成及分 类(PPT 版)共45 页(免 费下载 )
解析 氯水、水煤气均为混合物,醋酸、硫酸、干冰均属于化合物,硫酸 是强电解质,醋酸属于弱电解质,干冰属于非电解质,故A错误;冰醋酸属于纯 净物,福尔马林属于混合物,硫酸钡属于强电解质,次氯酸属于弱电解质,乙醇 属于非电解质,故B正确;纯碱、绿矾、水玻璃、氢硫酸、三氧化硫分别属于 纯净物、纯净物、混合物、弱电解质、非电解质,故C错误;胆矾、漂白粉、 氯化钾、氢氟酸分别属于纯净物、混合物、强电解质、弱电解质,氯气既不 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

2021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2第1讲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变化课件新人教版

2021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2第1讲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变化课件新人教版
答案:C
归纳总结 1.熟悉常见的混合物 (1)气体混合物:空气、水煤气(CO 和 H2)、爆鸣气(H2 和 O2)、天然气(主 要成分是 CH4)、焦炉气(主要成分是 H2 和 CH4)、高炉煤气、石油气、裂解气。 (2)液体混合物:氨水、氯水、王水、天然水、硬水、软水、水玻璃、福 尔马林、浓硫酸、盐酸、汽油、植物油、胶体。 (3)固体混合物:大理石、碱石灰、漂白粉、高分子化合物、玻璃、水泥、 合金、铝热剂。
2.正确理解几个“一定”“不一定” (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如 Mn2O7 为酸性氧化物。 (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 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 定是酸性氧化物,如 CO、NO。 (3)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 SiO2、Fe2O3。 3.确定某酸是几元酸,不能依据分子中氢原子的个数,如 CH3COOH 不 是四元酸,而是一元酸。
2.混合物和纯净物 (1)纯净物:由__同__种__单__质__或__化__合__物__组__成__的__物_质_________。 (2)混合物:由__几__种__不__同__的__单__质__或__化__合__物__组_成__的__物__质___。 3.同素异形体 (1)概念:同__种__元__素__形__成__的__不__同__单__质__叫同素异形体。 (2)形成方式 ①原子个数不同,如 O2 和 O3。 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3)性质差异 __物__理____性质差别较大,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__化__学____变化。
对点速练 练点 “物质组成与类型”的判断 1.中国丝绸有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古代染坊常用某种“碱剂”来精炼 丝绸,该“碱剂”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盐,能促进蚕丝表层的丝胶蛋白杂质水 解而除去,使丝绸颜色洁白、质感柔软、色泽光亮。这种“碱剂”可能是( ) A.食盐 B.火碱 C.草木灰 D.胆矾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1--物质的组成、分类和转化 (练习附解析)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1--物质的组成、分类和转化 (练习附解析)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1)物质的组成、分类和转化【考纲导向】1.了解两种常见的分类方法——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

2.认识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3.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及其组成,能够区分不同的分散系。

4.认识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掌握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了解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及其应用。

5.熟悉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等各类物质的性质及其反应类型。

6.掌握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等各类物质间的相互转化的关系和规律。

【命题分析】化学物质种类繁多,化学变化更是千姿百态、千变万化。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是历年高中的必考内容,属于热点问题,从命题内容上看,试题的难度不大。

预计2021年高中仍以考查学生对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识记、再现能力为主,题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主要以物质组成、性质和分类的概念为出发点,以反映重大科技成果和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为切入点,将有关物质组成、分类的概念、胶体知识融合于试题之中,基本概念与其他部分化学知识和能力的相互渗透和结合将会有所加强。

核心考点一物质的组成及分类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1)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

如金刚石、石墨和C60互为同素异形体。

(2)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CO2、SO2等。

(3)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CaO、Fe2O3等。

(4)元素与物质的关系2.元素、物质与微粒间的关系3.物质的分类方法(1)交叉分类法:从不同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例如:(2)树状分类法:对同类事物按照某种属性进行分类。

例如:考法1 物质的分类【典例1】(2021·新泰市第一中学北校月考)将物质进行分类,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解析】酸是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碱性氧化物是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是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2021届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第5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含答案】

2021届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第5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含答案】

第5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核心素养分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认识物质的多样性,能输对物质进行分类;能够运用物质分类的方法理解物质的性质。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明确化学变化的研究范围和遵循的规律。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要注意胶体的有关知识与实际生产,生活相联系,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重点知识梳理】知识点一物质的组成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①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①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①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①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如同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特别提醒】“基”与“官能团”“原子团”的区别①基是指带有单电子的原子团。

如—CH3、—CH2—(亚甲基)、—CH2CH3。

①官能团是指决定有机物化学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如—OH、—CHO、—COOH、—X(卤素原子)等。

①“基”和“官能团”呈电中性,而CO2-3、NO-3、SO2-4、NH+4等原子团可带负电荷或正电荷。

(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有游离态和化合态。

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①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组成⎩⎪⎨⎪⎧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同素异形体3、混合物和纯净物(1)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纯净物混合物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有一定的熔、沸点 无一定的熔、沸点 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性质常见混合物:①分散系(如溶液、胶体、浊液等);①高分子(如蛋白质、纤维素、聚合物、淀粉等);①常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煤、漂白粉、碱石灰、福尔马林、油脂、天然气、水煤气、 铝热剂等。

2021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部分模块解读

2021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部分模块解读

2021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部分模块解读1、物质的组成与分类考试内容1.1宏观共同组成:元素;微观形成:分子原子离子(1)介绍元素与物质的关系;(2)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1.2物质的分类:混合物清澈物;常用的混合物:按气、液、固分类总结1.3溶液集中系则(重点备考胶体的有关科学知识)(1)了解溶液的定义;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2)介绍溶液的共同组成;认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够展开有关排序。

(3)介绍酿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方法。

(4)介绍胶体就是一种常用的集中系则,介绍胶体与溶液的直观鉴别方法和胶体的关键应用领域(胶体的渗析、汇聚、布朗运动和电泳等性质不并作建议)。

1.4单质、化合物分类(1)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认知混合物和清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认知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相互联系。

考点解读化学基本概念部分与旧有大纲较之变化并不大,08《考试表明》中删除了“同素异形体”、“原子团”的概念,把“介绍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等的含义”提高至“认知分子、原子、离子等的含义”。

这部分内容就是整个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大部分知识点都在初中化学中学过,在新课标中一方面特别强调从分类的角度重新认识化学物质,另一方面对物质共同组成和分类的科学知识展开了拓展。

在中考化学试题中主要著重考查运用这些基本概念分析新问题的能力,常常以物质的共同组成和分类为出发点,逐步向环保、高科技、生产、生活等方面扩散发展,以高新科技和人们广泛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为切入点,将有关物质共同组成、分类的概念与物质结构融合于试题之中,试题的难度通常不能太小。

在备考中要通过对照、概括的方法和利用分类的原理(树状分类法、交叉分类法),加强对这些基本概念内涵和外延的认知。

与旧大纲相比,分散系这部分内容有一定的变化,08《考试说明》中删除了旧大纲中的“初步了解结晶、结晶水、结晶水合物、风化、潮解的概念”,把“了解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提升为“理解溶解度的概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跟踪检测 宏观辨物质物质的组成分类与转化试题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跟踪检测 宏观辨物质物质的组成分类与转化试题

回夺市安然阳光实验学校宏观辨物质——物质的组成、分类与转化1.我国科学家预言的T—碳(四个碳原子构成的正四面体分别取代石结构中所有碳原子),最近在实验室成功合成。

T—碳属于( )A.混合物B.化合物C.氧化物D.单质解析:选D 该物质只由一种元素,即碳元素形成,因此属于单质。

2.(2018·泰安期中)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选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A Ca(OH)2乙醇N2O3Na2OB CaSO4HClO Mn2O7CaOC NaHCO3氨水SO2Al2O3D HCl HF CO2Na2O2解析:选B 乙醇是非电解质,A错误。

硫酸钙是盐,属于强电解质;次氯酸是弱酸,属于弱电解质;Mn2O7是高锰酸对应的酸性氧化物;CaO是氢氧化钙对应的碱性氧化物,B正确。

氨水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氧化铝是氧化物,C错误。

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因为其与水反应除生成氢氧化钠之外,还生成氧气,D错误。

3.(2019·乌鲁木齐一诊)古“丝绸之路”我国商人运出的货物有:①丝绸,②茶叶,③白糖,④瓷器,⑤纸张,⑥植物油,⑦明矾,⑧金、银、铜器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④、⑦、⑧的主要成分都属于盐类B.①、③、⑤、⑥的主要成分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C.①、②、⑤、⑥的主要成分都属于蛋白质D.①、②、③、⑤、⑥的主要成分都属于有机物解析:选D A项,金、银、铜属于金属材料,其主要成分不属于盐类;B 项,白糖、植物油的主要成分都不是高分子化合物;C项,茶叶、纸张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糖类,植物油属于油脂;D项,丝绸、茶叶、白糖、纸张、植物油的主要成分都是有机物。

4.(2018·北京高考)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A.甲醇低温所制氢气用于新能源汽车B.氘、氚用作“人造太阳”核聚变燃料C.偏二甲肼用作发射“天宫二号”的燃料D.开采可燃冰,将其作为能源使用B项,氘、氚用作核聚变燃料不是化学变化;C项,偏二甲肼用作燃料发生的是化学变化;D项,可燃冰是甲烷水合物,用作燃料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2021高考人教版化学一轮复习讲义: 第2章 第1节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

2021高考人教版化学一轮复习讲义: 第2章 第1节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 考纲定位 考情播报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洁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

2021 ·全国卷ⅠT 7/全国卷ⅡT 7 2021·全国卷ⅠT 8/全国卷ⅡT 72021·全国卷ⅠT 7/全国卷ⅡT 7 2021·全国卷T 8(C 、D)考点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根底知识自查]1.物质的组成(1)构成粒子(2)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单质: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

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

(3)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2.同素异形体(1)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2和O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表达在物理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3.物质的分类(1)分类方法①穿插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展分类②树状分类法——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展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关系。

(2)几类物质的概念①纯洁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②混合物:由几种不同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③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④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⑤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⑥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应用体验]1.请根据穿插分类法说明NaHCO3是哪类物质?[提示]盐、酸式盐、钠盐、碳酸盐。

2.请把以下物质的序号填写到如图的括号中:①氯气②HClO③苛性钠④铁⑤小苏打⑥过氧化钠⑦二氧化碳⑧氧化铝⑨氧化铜[提示](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②③⑤⑥⑧⑨⑦④①②③⑤⑦⑨⑧[考点多维探究]角度1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粒子1.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________(填序号)。

2021高三化学人教版一轮教师用书:第2章 第1节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 传统化学文化 Word版含答案

2021高三化学人教版一轮教师用书:第2章 第1节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 传统化学文化 Word版含答案

第一节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传统化学文化考纲定位要点网络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

6.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

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7.了解化学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1.物质的组成(1)构成粒子(2)元素、物质及粒子间的关系①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②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组成⎩⎨⎧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此时元素以 游离态形式存在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此时元素以化合态形式存在(3)同素异形体①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

②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4)物质类别①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②混合物:由几种不同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③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a .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如CO 2、SO 2。

b .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如CaO 、CuO 。

c .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如Al 2O 3。

④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 +的化合物。

⑤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 -的化合物。

⑥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补短板](1)相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为纯净物,如O 2与O 3的混合物。

(2)分子式相同的物质组成的物质不一定为纯净物,如正丁烷与异丁烷的混合物。

(3)高分子化合物属于混合物(如淀粉、聚乙烯)。

(4)一个一元强酸分子一定能电离出一个H +,电离出一个H +的不一定是一元酸(如NaHSO 4)。

2021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分类含解析

2021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分类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三)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分类1.下列属于碱的是()A.C2H5OH B.Na2CO3C.Ca(OH)2D.Cu2(OH)2CO3解析:选C C2H5OH属于醇,Na2CO3属于盐,Ca(OH)2属于碱,Cu2(OH)2CO3属于碱式盐。

2.(2020·成都外国语学校期中)“一带一路(One Belt And One Roa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着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下列贸易的商品中,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A.捷克水晶B.埃及长绒棉C.乌克兰葵花籽油D.中国丝绸解析:选A 水晶的成分是SiO2,属于无机物,A正确;长绒棉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有机物,B错误;葵花籽油的主要成分是油脂,属于有机物,C错误;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属于有机物,D错误。

3.(2019·天津高考)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事实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利用废弃的秸秆生产生物质燃料乙醇B.利用石油生产塑料、化纤等高分子材料C.利用基本的化学原料生产化学合成药物D.利用反渗透膜从海水中分离出淡水解析:选D 化学反应一定存在物质种类的改变。

A、B、C三项均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属于化学变化,而D中利用反渗透膜从海水中分离出淡水只是物质分离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

4.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探索认知世界,创造美好生活的过程贯穿始终。

以下说法从化学视角理解,错误的是()解析:选B A项,雾属于胶体,可见光通过时会出现丁达尔效应,正确;B项,根据描述可知“脂水"指的是石油,错误;C项,丹砂的主要成分是HgS,由丹砂煅烧制水银(Hg),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正确;D项,制玻璃的成分二氧化硅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正确。

5.德国著名行业杂志《应用化学》上刊登文章介绍:某中德联合研究小组设计制造了一种“水瓶”,用富勒烯(C60)的球形笼子作“瓶体”,一种磷酸盐作“瓶盖”,恰好可将一个水分子关在里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双氧水、水玻璃都是纯净物B.石墨和C60互为同位素C.磷酸钙中所含的元素都是短周期元素D.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C60是化学变化解析:选D 水、双氧水都是纯净物,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A错误;石墨和C60是碳元素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B错误;钙元素是长周期元素,C错误;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C60是化学变化,D正确.6.下列有关造纸术、指南针、黑火药及印刷术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宣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高分子化合物B.指南针由天然磁石制成,磁石的主要成分是Fe2O3C.黑火药爆炸反应为2KNO3+3C+S===K2S+N2↑+3CO2↑,其中氧化剂只有KNO3D.活字印刷使用的胶泥由Al2O3、SiO2、CaO等组成,它们都属于碱性氧化物解析:选A 宣纸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纤维素为多糖,属于高分子化合物,A正确;天然磁石的主要成分为四氧化三铁,B错误;由反应知,N、S元素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C元素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所以KNO3和S都是氧化剂,C错误;Al2O3为两性氧化物,SiO2为酸性氧化物,D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辨物质——物质的组成、分类与转化1.我国科学家预言的T—碳(四个碳原子构成的正四面体分别取代金刚石结构中所有碳原子),最近在实验室成功合成。

T—碳属于( )A.混合物B.化合物C.氧化物D.单质解析:选D 该物质只由一种元素,即碳元素形成,因此属于单质。

2.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解析:选B 乙醇是非电解质,A错误。

硫酸钙是盐,属于强电解质;次氯酸是弱酸,属于弱电解质;Mn2O7是高锰酸对应的酸性氧化物;CaO是氢氧化钙对应的碱性氧化物,B正确。

氨水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C错误。

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因为其与水反应除生成氢氧化钠之外,还生成氧气,D错误。

3.古“丝绸之路”我国商人运出的货物有:①丝绸,②茶叶,③白糖,④瓷器,⑤纸张,⑥植物油,⑦明矾,⑧金、银、铜器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④、⑦、⑧的主要成分都属于盐类B.①、③、⑤、⑥的主要成分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C.①、②、⑤、⑥的主要成分都属于蛋白质D.①、②、③、⑤、⑥的主要成分都属于有机物解析:选D A项,金、银、铜属于金属材料,其主要成分不属于盐类;B项,白糖、植物油的主要成分都不是高分子化合物;C项,茶叶、纸张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糖类,植物油属于油脂;D项,丝绸、茶叶、白糖、纸张、植物油的主要成分都是有机物。

4.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A.甲醇低温所制氢气用于新能源汽车B.氘、氚用作“人造太阳”核聚变燃料C.偏二甲肼用作发射“天宫二号”的火箭燃料D.开采可燃冰,将其作为能源使用氚用作核聚变燃料不是化学变化;C项,偏二甲肼用作火箭燃料发生的是化学变化;D项,可燃冰是甲烷水合物,用作燃料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5.景泰蓝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

下列制作景泰蓝的步骤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将铜丝压扁,掰成图案B.将铅丹、硼酸盐等化合熔制后描绘C.高温焙烧D.酸洗去污解析:选A 将铜丝压扁,掰成图案,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将铅丹、硼酸盐等化合熔制,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高温焙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酸洗去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6.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平行光照射胶体产生丁达尔效应B.紫外线照射下,液态蛋白质凝固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D.铝遇到冷的浓硝酸发生钝化解析:选A 平行光照射胶体,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胶体中胶粒对光的散射作用,是物理变化,A项正确;紫外线照射下,液态蛋白质凝固,这是因为蛋白质发生了变性,属于化学变化,B项错误;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项错误;铝遇冷的浓硝酸发生钝化,实质是铝与浓硝酸反应,铝表面生成了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属于化学变化,D项错误。

7.下列过程均有沉淀生成,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氯化铵溶液B.两种不同品牌的墨水混合C.向饱和BaSO4溶液中加入浓BaCl2溶液D.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CO2气体解析:选D 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氯化铵溶液,蛋白质析出,再加水会溶解,发生盐析,不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两种胶粒带有相反电荷的胶体混合时,胶体能发生聚沉,墨水是胶体,所以不同品牌的墨水混合时,很可能发生胶体的聚沉,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向饱和BaSO4溶液中加入浓BaCl2溶液,Q c=c(Ba2+)·c(SO2-4)>K sp(BaSO4),会析出沉淀,过程中只有化学键形成,属于物理变化过程,故C错误;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CO2气体,CO2、H2O、Na2CO3反应生成NaHCO3,过程中生成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8.关于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外观上无法区分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B.纳米材料粒子直径一般在1~100 nm之间,因此纳米材料属于胶体C.Fe(OH)3胶体电泳的实验中,阴极附近颜色加深,阳极附近颜色变浅,证明Fe(OH)3胶体带正电D.将碳酸钙经过特殊加工制成纳米碳酸钙,化学性质没有明显变化解析:选D FeCl3溶液呈黄色,Fe(OH)3胶体呈红褐色,从外观上可以区分二者,A错误;胶体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纳米材料不是分散系,纳米材料溶于水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B错误;Fe(OH)3胶体电泳的实验中,阴极附近颜色加深,阳极附近颜色变浅,证明Fe(OH)3胶体中胶粒带正电,胶体本身呈电中性,C错误;颗粒大小变化了,但构成粒子没有变化,故化学性质没有明显变化,D正确。

9.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利用过滤的方法,可将Z中固体与液体分离B.X、Z烧杯中分散质相同C.Y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aCO3+2Fe3++3H2O===2Fe(OH)3(胶体)+3CO2↑+3Ca2+D.Z中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解析:选B A项,Z中液体为胶体,胶体粒子可透过滤纸而固体不能,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B项,X烧杯中的分散质为氯化铁,而Z烧杯中的分散质是由许多氢氧化铁分子组成的胶粒,分散质不相同;C项,FeCl3溶液中存在平衡:Fe3++3H2O Fe(OH)3+3H+,加入CaCO3时发生反应:CaCO3+2H+===CO2↑+Ca2++H2O,从而促进Fe3+水解,故Y中总反应离子方程式正确;D项,Z中分散系为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10.关于下列诗句或谚语,说法不正确的是( )A.“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海市蜃楼是一种自然现象,与胶体知识有关B.“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包含物理变化,而后者包含化学变化C.“滴水石穿、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D.“落汤螃蟹着红袍”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解析:选C 海市蜃楼是光线在垂直方向密度不同的气层中,经过折射造成的结果,常在海上、沙漠中产生,与胶体能够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性质有关,A正确;水乳交融体现的是物质的溶解性,属于物理变化,火上浇油发生的是物质的燃烧反应,属于化学变化,B正确;滴水石穿蕴含着碳酸钙与二氧化碳和水作用生成碳酸氢钙的反应,属于化学变化,绳锯木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错误;“落汤螃蟹着红袍”说明在加热条件下蛋白质变性,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D正确。

11.某同学要在奥运五连环中填入物质,使相连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

你认为“五连环”中有空缺的一环应填入的物质是( )A.硫酸B.氧气C.二氧化碳D.氧化钙解析:选C 据题意可知应填入的物质既能与NaOH溶液反应,又能与C反应,但不能与Fe、稀盐酸反应,故应选择二氧化碳。

12.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计算机的芯片材料是高纯度二氧化硅B.战国所著《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并把这种灰称为“蜃”,“蜃”的主要成分为Ca(OH)2C.“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矿物燃料经过脱硫脱硝处理,可以减少SO2、NO2的排放D.2M+N===2P+2Q,2P+M===Q(M、N为原料,Q为期望产品),不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解析:选C A项,计算机芯片所用的材料是高纯度的硅单质;B项,牡蛎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灼烧碳酸钙生成氧化钙,所以“蜃”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C项,矿物燃料经过脱硫脱硝,可以减少SO2、NO2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D项,由2M+N===2P+2Q,2P+M===Q(M、N为原料,Q为期望产品)可知总反应为3M+N===3Q,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

13.下表各物质中,A、B、C、D、E均含有同一种短周期元素,其中A是单质,B常温下是气态氢化物,C、D是氧化物,E是D与水反应的产物。

则各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表中所示转化的是( )物质编号物质转化关系 A D E①Si SiO2Na2SiO3②S SO3H2SO4③Na Na2O2NaOH④N2NO2HNO3C.①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选B ①SiO2不溶于水,不与水反应,不能一步得到硅酸,错误;②A是S,B是H2S,常温下是气态氢化物,C是SO2,D是SO3,E是H2SO4,正确;③若A是Na,则B为NaH,为固态,错误;④A是N2,B是NH3,常温下是气态氢化物,C是NO,D是NO2,E是HNO3,正确。

14.某课外活动小组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并检验其性质。

(1)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

①甲同学的操作是:取一小烧杯,加入25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2 mL 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混合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②乙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

③丙向沸水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为了使反应进行充分,煮沸10 min。

你认为哪位同学的制备方法更合理:__________,可以利用胶体的什么性质来证明有Fe(OH)3胶体生成?______________。

(2)Fe(OH)3胶体区别于FeCl3溶液最本质的特征是______。

A.Fe(OH)3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B.Fe(OH)3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C.Fe(OH)3胶体是均一的分散系D.Fe(OH)3胶体的分散质能透过滤纸(3)提纯所制Fe(OH)3胶体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若向Fe(OH)3胶体中滴入硫酸直到过量,描述此过程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①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是在沸腾的蒸馏水中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当溶液变为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如继续加热会导致胶体聚沉;②乙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会促进氯化铁水解,且加热促进HCl挥发,导致溶液产生沉淀现象;③煮沸10 min会产生沉淀。

(3)溶液可以透过半透膜,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提纯Fe(OH)3胶体的方法是渗析;向Fe(OH)3胶体中滴入稀硫酸,胶体会发生聚沉,硫酸过量时,Fe(OH)3与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沉淀又消失。

答案:(1)甲同学 丁达尔效应 (2)A (3)渗析法 硫酸少量时,有红褐色沉淀生成,硫酸过量时,沉淀溶解,溶液变成棕黄色15.甘肃马家窑遗址出土的青铜刀是我国最早冶炼的青铜器,由于时间久远,其表面有一层“绿锈”,“绿锈”俗称“铜绿”,是铜和空气中的水蒸气、CO 2、O 2作用产生的,化学式为[Cu 2(OH)2CO 3],“铜绿”能跟酸反应生成铜盐、CO 2和H 2O 。

某同学利用以下反应实现了“铜―→铜绿―→……―→铜”的转化。

铜――→①铜绿――→②A ――→③Cu(OH)2――→④B ――→⑤Cu(1)从物质分类标准看,“铜绿”属于________(填字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