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课后简答题总结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简答题汇总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1、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1)任务与目标原则2)专业分工和协作的原则3)有效管理幅度原则4)集权与分权原则5)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2.组织结构设计的程序(09.5 15分)1)分析组织结构的影响因素,选择最佳的组织结构模式2)根据所选的组织结构模式,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的、相对对立的部门。
3)为各个部门选择的部门结构,进行组织机构设置。
4)将各个部门组合起来,形成特定的组织结构。
5)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组织结构。
3.组织结构变革的程序1)组织诊断确定问题:提出存在的问题,以及组织改革的目标。
采集数据资料对组织机构进行诊断分析。
2)实施变革提出若干可行的改革方案可供选择。
确定实施计划:明确方法和步骤具体实施和工作重点3)组织评价评价效果:检查分析评价组织变革效果和存在问题。
信息反馈:及时掌握各种相关的信息修正改革方案。
4、组织变革的征兆及变革的方式征兆:1)企业经营业绩下降,产品质量下降、成本增加、顾客意见增多、缺乏新产品和新战略。
2)组织结构本身病症显露,指挥不灵、信息不畅、机构臃肿、管理幅度过大,人事纠纷增加。
3)员工士气低落,不满情绪增加,合理化建议减少,员工旷工率、病假率离职率增加。
变革方式:1)改良式2)爆破式3)计划式5.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1)满足企业总体战略发展的需要2)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展3)协调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计划4)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利用率5)使组织和个人发展目标相一致6.制定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程序(08.11 10分)1)调查、收集和整理涉及企业战略决策和经营环境的各种信息。
2)根据企业或部门的实际情况确定其人员规划期限,了解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状况,为预测工作准备精确而详实的资料。
3)在分析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的影响因素上,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的各种科学预测方法对企业未来人力资源供求进行预测。
4)制定人力资源供求协调平衡的总计划和各项业务计划,并分别提出各种具体的调整,供大于求或求大于供的政策。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课后习题答案
2015年5月份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课后习题第三章培训与开发一、简述企业员工培训规划的概念、培训计划制定的内容和要求,企业员工培训规划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员工培训规划概念】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员工培训规划在企业培训管理活动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产和作用。
它是在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从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全局出发,根据企业各种培训资源的配置情况,对计划期内的①培训目标②对象和内容③培训的规模和时间④培训评估的标准⑤负责培训的机构和人员⑥培训师的指派⑦培训费用的预算等一系列工作所作出的统一安排。
【培训规划的内容】1、培训的目的2、培训的目标3、培训对象和内容4、培训的范围5、培训的规模6、培训的时间7、培训的地点8培训的费用培训成本由两部分构成:(1)直接培训成本(2)间接培训成本9、培训的方法(专业技能培训应采取边实践边学习)10、培训的教师(培训管理工作以教师为主导)11、计划的实施【要求】(系标有普)1、系统性(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2、标准性(标准化是相对于经验化而言的)3、有效性(基本特点:可靠性、针对性、相关性、高效性)4、普遍性(适合不同任务、不同对象、不同需要)【培训规划设计的程序和方法】1、企业员工培训需求分析(前提)(1)企业战略分析(2)组织分析(3)任务分析(4)人员分析(5)员工职业生涯分析2、明确企业员工培训目标(1)目标层次:可达,应达,必达3、员工培训规划设计的基本程序(1)明确培训规划的目的(2)获取培训规划的信息(3)培训规划的研讨与修正(4)把握培训规划设计的关键点(5)撰写培训规划方案。
二、简述年度培训计划的构成和基本内容,年度培训计划设计的基本程序和主要步骤【构成】1、封面2、目录3、计划概要4、主体计划5、附录。
【基本内容】培训目标、时间与地点、内容与课程、负责人与培训师、对象、教材与工具、形式与方法、预算。
【年度培训计划设计的基本程序】前期准备、培训调查与分析研究、年度培训计划的制定(部门培训需求分析、制定部门年度计划、培训部门综合平衡得出计划、个部门修改完成)、年度培训计划的审批及开展。
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二级)简答题专项训练汇总版
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二级)简答题专项汇总版说明:本文档主要汇总了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二级)的一些简单题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本套资料完全基于第三版教材汇编,请各位放心查询。
简答:马尔可夫模型的应用(p93-94页):答:93页表1-31为应用过程。
有助于企业对计划期内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决策提供依据。
用历史数据来代表每一种人员变动率,就可以推测出未来的人员变动(供给量)情况。
将计划初期每一种人员数量与每一种人员变动率相乘,然后纵向相加,就可以得到公司内未来人员的净供给量,从而确定公司的人员内外部补充需要量。
94页表1-32表示的是应用的结果。
各类人员的内部供给量就是倒数第二行中的数据,而最后一行的数字表示公司必须从外部招聘的各类人员数量。
应对业务主管职位在将来会出现短缺现象的对策:一是查明公司业务主管离职率高的原因,采取必要的措施尽快地降低离职率;二是加大对公司业务员的培训力度,使他们忙地晋升为业务主管;三是采用多种方式,广开人员补充的渠道,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填补业务主管的岗位空缺。
简述:解决企业人力资源过剩(供大于求)的方法(p95页):答:企业人力资源过剩是我国现在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我国现有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难点问题。
解决企业人力资源过剩的常用方法有:(1)永久性辞退某些劳动态度差、技术水平低、劳动纪律观念差的员工。
(2)合并和关闭某些臃肿的机构。
(3)鼓励提前退休回内退,对一些接近而还未到达退休年龄者,应制定一些优惠措施。
如提前退休者仍然按照正常退休年龄计算养老保险工龄,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一次性发放部分奖金(或补助),鼓励提前退休。
(4)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如制定全员轮训计划,使员工始终有一部分在接受培训,为企业扩大再生产准备人力资本。
(5)加强培训工作,使企业员工掌握多种技能,增强他们的竞争力。
鼓励部分员工自谋职业,同时,可拨出部分资金,开办第三产业。
(6)减少员工的工作时间,随之降低工资水平,这是西方企业在经济萧条时经常采用的一种解决企业临时性人力资源过剩的有效方式。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简答自己总结
组织设计的 5项基根源则1、任务与目标原则:组织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实现公司的战略任务和经营目标服务的。
最基根源则。
2、专业分工与协调的原则3、有效管理幅度原则:管理幅度的大小同管理层次的多少成反比率关系4、集权与分权相联合的原则:公司确立内部上下级管理权利分工时,应试虑因素有:公司规模大小、公司生产技术特色、各项专业工作的性质、各单位的管理水平易人员素质的要求等。
5、稳固性与适应性相联合的原则培训课程设计的基根源则1、培训课程拥有服务性、经营性、实践性、针对性、经验性、功利性和时效性特色。
原则:培训课程设计要切合公司和学员的需求2、培训课程设计要切合成人学员的认知规律3、培训课程的设置应表现公司培训功能的基本目标,进行人力资源开发。
课程内容的选择是课程设计的中心问题,它以“缺乏什么培训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为原则。
详细内容以下:1.使学员掌握生产技术和技术。
2.适应多样化的学员背景,。
选择不一样难度的课程内容进行课程水平的多样组合。
3.知足学员在时间方面的需求,开发不一样时间跨度的课程组合。
4.依据培训在技术方面的要求,确立课程内容、难度、时间三因素的组合方式。
公司薪资制度设计的原则一)公正性原则(分内、外公正性。
薪资管理者可经过岗位议论来达到薪资的内部公正性;薪资市场检查就是保证薪资外面公正性的一个重要手段)(二)激励性原则:激励性就是差异性,即依据工作的差异确立酬劳的差异,表现薪资分派的导向作用及多劳多得的原则。
(三)竞争性原则:一家公司的薪资水平在市场中应当处于什么样的水平,要依据该公司的支付能力、所需要的人材的可获取性等详细条件而定。
(四)经济性原则:提升公司的薪资标准,诚然能够提升其激励性,但同时也不行防止地致使人工成本的上涨,因此薪资制度还要受经济条件的限制。
(五)合法性原则:公司的薪资制度一定切合党和国家的政策与法律,如国家对最低薪资标准、工作时间、经济赔偿金、加班加点付薪的有关规定等。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简答题重点
组织结构设计的程序(5步)1.分析组织结构的影响因素,选择最佳的组织结构模式。
2.根据所选的组织结构模式,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的、相对独立的部门。
3.为各个部门选择合适的部门结构,进行组织机构设置.4.将各个部门组合起来,形成特定的组织结构.5.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组织结构。
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程序(3步)1、组织结构诊断2、实施结构变革3、企业组织结构评价企业组织结构内部的不协调会从以下几方面表现出来:1、各部门问经常出现冲突.2、存在过多的委员会3、高层管理部门屡屡充当下属部门相互间冲突时的裁判和调解者。
4、组织结构本身失去了相互协调的机能,全靠某个有特殊地位的人或权威来协调.制定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程序(简答 5步)1.调查、收集和整理涉及企业战略决策和经营环境的各种信息.2.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状况,为供求预测做好准备。
3.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的各种科学方法对企业未来人力资源供求进行预测.4.提出调整供大于求或供小于求的措施,综合平衡人力资源供需。
5.人员规划的评价与修正。
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步骤(简答 4步)1、准备阶段2、预测阶段3、编制人员需求计划企业进行需求预测的步骤(简答6步)1.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结果确定职务编制和人员配置2.进行人力资源盘点,统计出人员的缺编、超编以及是否符合职务资格要求;3.将上述结果与部门管理者进行讨论,修正并得出统计结果4.(—)对预测期内退休的人员、未来可能发生的离职的人员(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得到)进行统计,得出统计结果(为未来的人员流失状况);5.(+)根据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以及工作量的增长情况,确定各部门还需要增加的工作岗位与人员数量,得出统计结果(为未来人力资源需求量);6.将现实人力资源需求量、未来的人员流失状况和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量进行汇总计算,得出企业整体的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企业人员供给预测的步骤(6步)1.对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进行盘点,了解企业员工队伍的现状。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 历年简答汇总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历年简答汇总07.51、在实施360度考评方法时,应密切关注哪些问题?(第四章)P267 (注意事项)2、请简要说明企业制定员工培训规划的基本步骤。
(第三章)P146 (能力要求)3、请简要说明劳动者派遣的成因和特点。
(第六章)P353-355(知识要求)07.111、简述培训评估报告的撰写步骤。
(第三章)P201(能力要求)2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课程中,总共介绍了四大类 20 多种绩效考评方法,这些方法各具特点,各有各的使用范围。
请问:在选择时可以从那些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比较(第四章) P225(能力要求)3、请简要说明劳动争议仲裁的基本原则。
(第六章) P381(知识要求)08.51、简要说明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对薪酬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第五章)P283-288 (能力要求)2、简要说明工资集体协商包括哪些主要的内容?(第六章)P360-361(知识要求)08.111、简述制定企业各类人员规划的基本程序。
(第一章)P26(能力要求)2、简述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设计的程序以及绩效考评标准的设计原则。
(第四章)P238(能力要求) P239(知识要求)3、简述工作岗位分类以及采用点数法对生产性岗位进行纵向分级的主要步骤。
(第五章)P304-307(能力要求)09.51、简述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程序。
(第一章)P8(能力要求)2、企业组织培训评估时,应依据哪些培训成果提出培训评估的标准和衡量方法?(第三章)P188(能力要求)3、企业劳动安全卫生技术环境的营造主要包含哪些内容?(第六章)P374(能力要求)09.111、简述企业实施员工素质测评的具体步骤和程序。
(第二章)P86(能力要求)2、简述采用访谈法进行培训效果评估的具体步骤。
(第三章)P197(能力要求)3、在审核关键绩效指标和标准时应当关注哪些要点?(第四章)P255(能力要求)10.51、在面试的实施过程中,一般可分为几个工作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第二章)P101-107(能力要求)2、简要说明提取关键绩效指标的程序和步骤。
人力资源二级考试简答题案例分析题总结
人力资源二级考试简答题案例分析题总结简答、案例分析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超事业部制优点:1,可以利用几个事业部的力量联合开发新产品,加快新产品研发进度,以更快的形成新产品的拳头优势;2,主要功能是协调各事业部的生产经营活动方向,从而增加企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3,能使公司总经理从繁重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将主要时间和精力集中在企业重大战略决策性上;4,有利于最高领导层培养出色的接班人。
缺点:1,增加管理层次,加大企业内部横向,纵向的协调与沟通工作量,降低决策与执行的效率;2,管理人员与管理成本增加。
模拟分权组织优点:1,具有较广的适用范围2,有利于国有企业的内部改革,加速老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3,增强企业活力;4,使责、权、利相结合,强化责任感,激发员工的参与意识,努力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提高效益。
缺点:1,内部体系不容易理顺;2,各分部目标和任务难以确定;3,对各单位任务考核比较困难而复杂;4,企业内部交流信息差;5,组织横向协调难度大。
SOWT分析法:S:优势W:劣势O:机会T:威胁竞争五要素:(迈克尔·波特)德尔菲法(专家评估法)步骤:1,提出预测目标和要求,确定专家组,准备有关资料,征求专家意见;2,简明扼要的以调查表的方式列出预测问题,交付专家组评论,然后由预测组织统计整理。
3,修改预测结果,充分考虑有关专家意见;4,进行最后预测,在第三轮统计资料的基础上,请专家提出最后意见及根据。
企业人员供给预测步骤:1,对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进行盘点,了解企业员工队伍的现状。
2,分析企业职务调整政策和历年员工调整调整数据,统计出员工调整的比例。
3,向各部门的主管人员了解将来可能出现的人事调整状况;4,将上述的所有数据进行汇总,得出对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供给量的预测;5,分析影响外部人力资源供给的各种因素,并依据分析结果得出企业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6,将企业内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进行汇总,得出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人力资源二级简答题汇总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程序(收集信息、规划期限、定性与定量、计划、评价与修证)1、调查、收集、整理与企业战略、经营环境相关的信息2、根据企业与部门实际情况制定规划期限,了解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状况,为制定人力资源供求预测准备资料3、根据人力资源供求与需求影响因素,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为主各种科学预测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供求与需求进行预测4、制定人力资源供求平衡的总计划和各项业务计划,并制定调整供大于求、供不应求的政策5、人员规划的评价与修正。
二、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步骤(根据岗位分析、超编缺编、现实需求量、未来流失、未来需求量、未来净需求总量)1、根据岗位分析得出岗位职务序列和人员配置标准2、对现有人力资源状况进行调查、对缺编、超编及任职资格进行统计3、将上述统计结果与部门领导讨论,修正并得出现实的人力资源需求量4、根据历史数据、对未来可能退休、离职的流失人员进行预测并统计分析5、根据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以及工作任务量的增长情况,确定各部门需要增加的工作岗位及人员数量,得出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量6、对现实人力资源的存量、未来的人员流失状况和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总量进行综合平衡和预算,得出未来人力资源净需求总量三、面试中常见的问题(目的、标准、缺乏系统性、问题、偏见)1、面试目的不明确2、面试标准不具体3、面试缺乏系统性4、面试问题设计不合理(直接提问、多项选择)5、考官个人偏见(第一印象、对比、晕轮、与我相似、录用压力)四、面试的实施技巧(9点)1、充分准备2、排除各种干扰3、灵活提问4、多听少说5、在倾听中注意思考6、善于提取要点7、注意肢体语言沟通8、不要带有个人偏见9、进行阶段性总结五、无领导小组讨论前期准备1、编制讨论题目:题目的质量直接影响讨论小组的有效性2、设计评分表:包括评分标准和评分范围3、编制计时表:用于控制整个讨论时间和记录每位评价者发言次数和时间4、对考官的培训:从根本上保证无领导小组讨论测评的有效性5、场地的选择:满足宽敞明亮安静的条件6、确定讨论小组:一般为6-9人六、无领导小组讨论评价和总结阶段1、参与程度:测评者发言的次数和时间是衡量参与程度的重要指标2、影响力:是否引起小组其他成员注意,对达成一致意见是否是决定作用3、决策程序:决策形成的过程中,测评者的相关表现4、任务完成情况:是谁促成目标达成5、团队氛围和成员共鸣感:讨论过程中的氛围,测评者起到积极还是消极作用七、企业员工培训需求的分析1、企业战略分析:企业战略决定企业发展方向2、组织分析:确定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员工能力3、任务分析:帮助员工胜任本职工作任务4、人员分析:发现员工能力与要求的差距5、员工职业生涯分析:把个人发展和组织发展相结合八、培训规划设计的基本程序(目的、信息、研讨及修正)1、明确培训规划的目的2、获取培训规划的信息3、对培训规划设计进行研讨和修正①召开培训规划专题会议②与部门领导沟通③领导作出科学决策4、把握培训规划设计的关键点:充分体现信念、远景、目标、任务、策略等基本要素的统一性5、撰写培训规划方案九、培训评估法中的问卷调查评估法的具体步骤(信息、问卷设计、测试、调查、编写调查信息报告)1、明确通过问卷调查需要得到哪些信息2、设计问卷①问卷的顺序②问卷的表现形式:封闭式还是开放式的③问卷的实际内容:目的④问题的形式:二选一、多选一还是量表⑤问卷的类型:行为、态度还是知识类型3、测试问卷4、展开调查5、进行资料分析,编写调查信息报告十、培训评估法中的综合评估法有哪些方法1、硬指标和软指标相结合:硬—成本收益,软—员工和顾客满意度2、集体讨论评估法3、绩效评估法4、内省法5、笔试法6、操作性测验:实际操作过程的观察与评价7、行为观察法:直接观察十一、提取关键绩效指标的方法(目标、关键、标杆)1、目标分解法:采用平衡计分卡设定目标的方法①确定战略的总目标和分目标②进行业务价值树的决策分析③各项业务关键驱动因素分析2、关键分析法:对企业成功的关键点进行跟踪和监控3、标杆基准法:本行业领先的最佳企业,国内领先的最优企业、世界领先的顶尖企业十二、审核关键绩效指标的要点(最终产品、多个考评者、80%、可操作性、超越的空间)1、工作产出是否为最终产品2、多个考评者对同一绩效指标的标准进行评价,其结果是否具有可靠性和准确性3、关键绩效指标的总和是否能反映被考评者80%上的工作目标4、关键绩效指标和考评标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5、关键绩效指标和考评标准是否预留出可以超越的空间十三、绩效反馈面谈的技巧(位置、正面鼓励、事先通知、讨论、未来计划和目标)1、考评者一定要摆好与被考评者的位置,双方应当是具有共同目标的交流者2、通过正面鼓励或反馈,肯定被考评者的长处3、事先将考评结果通知被考评者,强调客观事实4、鼓励被考评者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以核对考评结果是否合理5、针对考评结果,与被考评者协商,提出未来工作计划及目标十四、企业年金制度的设计程序(来源、比例、额度、支付形式、实行时间、管理办法)1、确定补充养老金的来源:企业全额负担、企业和员工共同负担2、确定每个员工和企业的缴费比例3、确定养老金支付额度:确定计算的基数、确定支付率4、确定养老金的支付形式:一次性支付、定期支付、二者结合5、确定实行补充养老保险的时间:最好在工资调整时实施6、确定养老金基金管理办法十五、薪酬市场调查问卷设计表格的具体要求(12点)1、明确需要调查的内容,再设计表格2、确保调查项目都是必须的,以确保表格的有效性及可靠性3、要考虑处理数据的准确性及方便性4、如有必要,可填上“填表须知”5、将同一类题目放在一起,如姓名、年龄6、确保语言标准、题目简单易懂7、留有足够的答题空间8、用最简单的形式打印问卷9、如采用计算机读入数据,要特别仔细设计表格,以确保数据处理10、如信息需要多次使用,可采用复写纸11、题目尽量采用提问或判断式,尽量减少表中文字描述12、请一位同事填写样本,听取反馈意见,提高问卷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十六、薪酬满意度调查程序和步骤1、确定调查对象:企业内所有员工2、确定调查方式:问卷调查3、确定调查内容:①薪酬结构、比例的满意度②薪酬水平的满意度③薪酬支付方式的满意度④薪酬调整的满意度⑤薪酬差距的满意度⑥薪酬决定因素的满意度⑦工作本身的满意度,如自主权、成就感⑧工作环境的满意度,如办公设施、工作时间十七、制定薪酬制度的基本程序和步骤1、确定薪酬策略:高弹性、高稳定性、折中类2、岗位评价与分类:内部公平3、薪酬市场调查:外部公平4、薪酬水平确定:依据市场调查和薪酬曲线确定5、薪酬结构的确定6、薪酬等级的确定:等级类型的选择、档次的划分、浮动薪酬的设计7、薪酬制度的实施与修正十八、市场薪酬调查的程序和方法1、确定薪酬调查目的2、确定调查范围:企业、岗位、薪酬信息3、选择调查方式:企业间、中介、公开信息、调查问卷4、薪酬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数据排列法、频率分析法、趋中趋势分析法、离散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图表分析法5、撰写薪酬调查报告方法:问卷调查法、文献收集法、面谈调查法、电话调查法。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简答题整理(一)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简答题整理(一)1、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包含什么内容?P2答:⑴任务与目标原则;⑵专业分工和协作原则;⑶有效管理幅度原则;⑷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⑸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2、超事业部制的优缺点包含哪些内容?P4答:⑴优点:①可利用几个事业部的力量联合开发新产品,加快新产品的研制开发进度,以更快地形成新产品的拳头优势;②超事业部的主要功能是协同各事业部的生产经营活动方向,从而大大增强了企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③能够使公司总经理从繁重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将自己的主要时间和精力集中在企业重大战略性决策上;④有利于为最高领导层培养出色的接班人。
⑵缺点①增加了管理层,会加大企业内部的横向、纵向的协调与沟通的工作量,降低决策与执行的效率;②会带来管理人员和管理成本增加等一些新的问题。
3、矩阵制组织结构的优缺点包含哪些内容?P5-6答:⑴优势①将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较好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和配合,及时解决问题;②提高了组织的灵活性,可以随时组建、重建和解散团队,能在不增加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组织的人力资源;③将不同部门的专业人员集中在一起,使员工有机会学到更多的技能;④能较好地解决组织结构相对稳定和管理任务多变之间的矛盾,使一些临时性、跨部门工作的执行变得不再可能;⑤为企业综合管理与专业管理的结合提供了一种新组织结构形式,对于高层管理者而言,矩阵制组织结构是一种有效的分权工具;⑥团队成员对组织的承诺水平以及组织对团队成员的激励水平均较高。
⑵缺点:①组织关系比较复杂,不易分清责任;②容产生临时观念,导致责任心不强;③项目小组负责人的责任大于权力,可能出现个人权力过大,出现指挥混乱的情况,营销决策的效率。
4、多维立体组织结构的优缺点包含哪些内容?P6-7答:⑴优点①能使产品事业部、地区事业部与专业职能参谋部门三方面都能从整个组织的全局考虑问题,从而减少部门间的摩擦,互通信息,集思广益,共同决策;②能够最大限度满足客户的要求;③在分权的基础上,能够确保职能目标的实现;④使人力资源在多种产品线之间灵活共享;⑤能适应不确定性环境的变化,进行复杂决策的需要;⑥它主要应用于跨国公司和规模巨大的跨地区公司;⑵缺点①员工面临三重职权关系,容易产生无所适从的情况;②员工需要接受高强度的训练,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等多种专业技能;③部门之间的横向协调困难,必须付出很大的努力实现权力平衡;④需要频繁召开会议协调关系,讨论解决冲突的方案,从而增加管理成本,影响决策效率。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考试简答题汇总
1、简述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
(1)组织结构的功能在于分工和协调,是保证战略实施的必要手段:组织结构服从战略。
(2)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规模、产品和市场变化都发生了变化,企业应采用适合的组织发展战略,对组织结构做出相应的调整。
主要战略有:增大数量战略;扩大地区战略;纵向整合战略;多种经营战略。
2、组织变革阻力的表现及其根本原因有哪些?如何保证组织变革顺利进行?(1)组织结构变革常招致各方面的抵制和反对。
表现为生产经营情况恶化,工作效率下降,要求调职与离职的人数增加,发生争吵与敌对行为,提出各种似是而非的反对变革的理由等。
人们反对变革的根本原因:由于改革冲击他们已习惯了的工作方法和已有的业务知识和技能,使他们失去工作安全感;一部分领导与员工有因循守旧思想,不了解组织变革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为保证变革顺利进行,应事先研究并采取如下措施:①让员工参加组织变革的调查、诊断和计划,使他们充分认识变革的必要性和变革的责任感。
②大力推行与组织变革相适应的人员培训计划,使员工掌握新的业务知识和技能,适应变革后的工作岗位。
③大胆起用年富力强和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从组织方面减少变革的阻力。
3、简述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程序。
1)调查、收集和整理涉及企业战略决策和经营环境的各种信息。
(2)根据企业或部门的实际情况确定人员规划期限,了解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状况,为预测工作准备精确而翔实的资料。
(3)在分析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的各种科学预测方法对企业未来人力资源供求进行预测。
(4)制定人力资源供求协调平衡的总计划和各项业务计划,并分别提出各种具体的调整供大于求或供不应求的政策措施。
(5)人员规划的评价与修正。
4、简述人力资源预测的作用。
人力资源预测的作用是,在服从组织战略目标的前提下,通过预测人员需求,采取措施保留和吸引企业对口专业人才,从而获得和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人力资源二级简答汇总
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多选题、简答题)1.任务与目标原则企业组织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实现企业的战略任务和经营目标服务的。
这是一条最基本的原则。
2.专业分工和协作的原则贯彻这一原则,在组织设计中要十分重视横向协调问题。
主要的措施有:(多选)(1)实行系统管理,把职能性质相近或工作关系密切的部门归类,成立各个管理子系统,分别由各副总经理(副厂长、部长等)负责管辖。
(2)设立一些必要的委员会及会议来实现协调。
(3)创造协调的环境,提高管理人员的全局观念,增加相互间的共同语言。
3.有效管理幅度原则由于受个人精力、知识、经验条件的限制。
4.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集权优点:有利于保证企业的统一领导和指挥,有利于人力、物力、财力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分权优点:是调动下级积极性、主动性的必要组织条件。
5.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组织结构设计的程序(简答、多选题)1.分析组织结构的影响因素,选择最佳的组织结构模式。
(多选)A、企业环境。
变——分权不变——集权B、企业规模。
一般而言,企业规模小,管理工作量小,为管理服务的组织结构也相应简单;企业规模大,管理工作量大,需要设置的管理机构多,各机构间的关系也相对复杂。
可以说,组织结构的规模和复杂性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相应增长的。
C、企业战略目标。
企业战略目标与组织结构之间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有什么样的企业战略目标就有什么样的组织结构,同时企业的组织结构又在很大程度上,对企业的战略目标和政策产生很大的影响。
企业在进行组织结构设计和调整时,只有对本企业的战略目标及其特点,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才能正确选择企业组织结构的类型和特征。
D、信息沟通。
组织结构功能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能否获得信息2.根据所选的组织结构模式,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的、相对独立的部门。
3.为各个部门选择合适的部门结构,进行组织机构设置。
4.将各个部门组合起来,形成特定的组织结构。
5.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组织结构。
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简答题专项测试及答案
2015年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简答题专项练习及答案(1 )1•制约组织人力资源招聘的因素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1•组织发展战略及相应的人力资源规划;2•组织关于人力资源的相关理念;3•用人部门及岗位的工作说明书;4. 人力资源的供应及竞争状况。
2•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与传统劳动人事管理有什么区别?答案: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与传统劳动人事管理的不是简单措辞上的变化,而是思想、实质、内涵上的变化。
具体区别分别表现在基本定位上、工作中心及管理特点上、管理职责及评价标准上、成本意识和概念上、控制系统上。
3•影响组织人力资源需求有哪些主要因素?答案: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发展状况;2•技术设备条件及其变化;3•企业规精心整理模及其变化;4•企业经营方向及其调整;5•其他因素。
4•简述如何对组织中的员工进行激励答案:1•以工作业绩为中心开展激励;2•采取灵活的激励手段;3•区分员工类型采取权变激励。
5•简述人力资源保护的基本内容答案:1•劳动保护的立法和监察;2. 劳动保护的管理与宣传教育;3•安全技术;4.工业卫生;5.女职工与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
6•组织文化的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1•导向功能;2•凝聚功能;3. 约束功能调适;4•激励功能;5•辐射功能; 6.调适功能。
7•简述工作分析的内容答案:工作的行动和任务(What);工作的时间和安排(When);工作场所及环境(Where);工作的目的(Why);工作的责任人(Who);工作关系(for Whom);工作的方式方法(How)。
精心整理8•人的行为复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个人条件的多样性;个性(人格)的差异性;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人文背景的广阔性。
9•简述组织寿命曲线的主要内容。
答案:美国学者卡兹提出组织寿命曲线。
这是关于组织寿命长短与组织工作成果的关系曲线。
卡兹认为,组织寿命长短受制于组织内信息沟通水平和组织获得的成果。
组织内的员工客观存在着性格、价值观念、工作方式、经济利益等方面的差异,需要通过沟通、协调才能获得期望的工作成果。
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简答题
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专业能力》精选简答练习题及答案1、说明提取关键绩效指标的基本方法、程序和步骤.答案:(1)提取关键绩效指标的基本方法①目标分解法,目标分解法是通过建立包括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综合指标体系对企业的绩效水平进行监控.②关键分析法,关键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分析企业获得成功或取得市场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提炼出导致成功的关键绩效模块,再把业绩模块层层分解要素,为了便于对这些要素进行量化评价与分析,必须将这些要素细化为各项具体的指标,即提出DPI。
③标杆基准法.标杆基准法是企业将自身的关键绩效行为,与那些在行业中领先的,颇具影响的或最具竞争力企业的关键绩效行为作为基准,进行深入全面的比较研究,探究这些基准企业的绩效形成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建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绩效标准.并提出改进员工绩效的具体程序、步骤和方法。
(2)提取关键绩效指标的程序和步骤①利用客户关系图分析工作产出,通过绘制客户关系图,不但可以观察到某一团队或个体为那些内外客户提供了工作产出,全面掌握为每个客户所提供的工作产出的具体项目和构成,还可以根据绩效考试的要求,分析内外客户对这些工作产出的满意度标准,从而设定考评标准用来衡量团队或个体的绩效。
②提取和设定绩效考评的指标,在确定了团队或个体的工作产出,并从中汇总整理出各种相关的绩效考评指标之后,应当运用SMART方法提取关键绩效考评指标.在提取关键绩效指标时,还应当关注考评指标的性质和特点。
③根据提取的关键指标设定考评标准,考评标准所要解决的问题是:要求被考评做得“如何"“这样”。
完成了“多少”工作任务,对于数量化的绩效指标,设定的考评标准通常是一个范围,如果被考评者的绩效表现超出标准的上限,则说明被考评者做出了超出期望水平的卓越绩效;如果被考评者的绩效表现低于标准的下限,则表明被考评者存在明显的不足和缺陷,需要加以改进。
对于非数量化得绩效考评指标,在设定绩效标准时,往往从客户的角度出发,需要对“客户期望被考评者做到什么程度?”作出正确的回答,即对行为指标作出明确的范围界定,并划出具体的考评等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1.简述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新型组织结构模式的种类,以及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程序和方法。
(1)基本原理:组织结构设计是指以企业组织结构为核心的组织系统的整体设计工作。
包括以下设计原则:①任务与目标原则,企业组织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实现企业的战略任务和经营目标服务;②专业分工和协作的原则;③有效管理幅度原则;④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则;⑤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
(2)新型组织结构模式:①超事业部制(又称执行部制);②矩阵制;③多维立体组织;④模拟分权组织;⑤流程型组织;⑥网络型组织。
(3)组织职能设计程序:①职能分析→②职能调整→③职能分解。
组织职能设计方法:基本职能设计→根据组织设计的权变因素如环境、战略、规模、员工素质等因素,确定特定企业应具备的基本职能。
关键职能设计→根据组织职能的重要性程度,在各项职能中提取出一定数量的决定性和关键性职能。
包括技术开发、市场营销、生产管理、质量安全、成本控制、资源开发等内容。
组织部门的设计程序:部门纵向结构的设计→部门横向结构的设计→企业各个管理和业务部门的组合方式。
2.简述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程序,以及组织结构整合方法。
(1)关系:①组织结构的功能在于分工和协调,是保证战略实施的必要手段。
②有关企业发展阶段的研究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进一步说明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增大数量战略、扩大地区战略、纵向整合战略、多种经营战略)③战略前导性与结构滞后性(企业战略的变化快于组织结构的变化)。
总之,企业发展战略决定了组织结构的不同形式。
(2)程序:①组织结构诊断:A.组织结构调查:工作岗位说明书、组织体系图、管理业务流程图。
B.组织结构分析:内外环境变化引起的企业经营战略和目标的改变;哪些是决定企业经营的关键性职能;分析各种职能的性质及类别。
C.组织决策分析:决策影响的时间;决策对各种能的影响面;决策者所需具备的能力;决策的性质。
D.组织关系分析:分析某个单位应同哪些单位和个人发生联系;要求别人给与何种配合和服务;它应对别的单位提供什么样的协助和服务。
②实施结构变革:A.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征兆:企业经营业绩下降;组织结构本身病症的显露;员工士气低落,不满情绪增加,合理化建议减少,旷工率、病假率、离职率增高等。
B.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方式:改良式变革;爆破式变革;计划式变革。
C.排除组织结构变革的阻力:让员工参加组织变革的调查、诊断和计划,使他们充分认识变革的必要性和变革的责任感;大力推行与组织变革相适应的人员培训计划,使员工掌握新的业务知识和技能,适应变革后的工作岗位;大胆起用年富力强和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从组织方面减少变革的阻力。
③企业组织结构评价:对变革后的组织结构进行分析,考察组织变革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将相关信息反馈给变革实施者,修正变革方案,并为以后的调整和变革做好准备。
(3)整合方法:①拟定目标阶段:组织设计人员预先制定出组织的目标,以使结构分化有所遵循。
②规划阶段:通过组织规划和多余资源运用来达到整合的目的。
③互动阶段:执行规划。
④控制阶段:当组织运行过程中,出现某些人不合作的倾向时,进行有效控制,以保证目标和规划的最终实现。
3.简述工作岗位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内容、工作岗位设计的基本方法,以及岗位工作扩大化与丰富化设计的方法。
(1)基本原则:①明确任务目标的原则。
②合理分工协作的原则。
③责权利相对应的原则。
(2)内容:①岗位工作扩大化与丰富化。
②岗位工作的满负荷。
③岗位的工时工作制。
④劳动环境的优化。
(3)基本方法:①传统的方法研究技术:A.程序分析:作业程序图、流程图、线图、人-机程序图、多作业程序图、操作人程序图B.动作研究:人体的利用、工作地布置和工作条件的改善、工具和设备的设计②现代工效学的方法:通过研究人和机器、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有效的结合,使设计出来“人-机-环境”系统更能适合人的生理、心里等特点,达到保障劳动者在安全、健康和舒适的环境下作业,不断提高生产或工作效率的目的。
③其他可以借鉴的方法:工业工程,研究人员、物料、设备、能源、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
其功能具体表现为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四个方面。
(4)岗位工作扩大化与丰富化的设计方法:①岗位宽度扩大法:延长加工周期、增加岗位的工作内容、包干负责②岗位深度扩大法:岗位工作纵向调整、充实岗位工作内容、岗位工作连贯设计、岗位工作轮换设计、岗位工作矩阵设计4.简述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作用和制定原则,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和步骤。
(1)内容:①狭义:特指企业人员规划。
主要有人员配备计划、人员补充计划、人员晋升计划。
②广义:泛指各种类型的人力资源规划。
包括人员培训开发计划、员工薪酬激励计划、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其他人力资源计划(劳动组织计划、员工援助计划、劳动卫生与安全生产计划)(2)作用:①满足企业总体战略发展的要求。
②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展。
③协调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计划。
④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⑤使组织和个人发展目标相一致。
(3)制定原则:①确保人力资源需求的原则②与内外环境相适应的原则③与战略目标相适应的原则④保持适度流动性的原则(4)程序和步骤: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人力资源供给预测→供需综合平衡①调查、收集和整理涉及企业战略决策经营环境的各种信息。
②根据企业或部门实际情况确定其他人员规划期限,了解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状况,为预测工作准备精确而翔实的资料。
③在分析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的各种科学预测方法对企业未来人力资源供求进行预测。
④制定人力资源供求协调平衡的总计划和各项业务计划,并分别提出各种具体的调整、供大于求或求大于供的政策措施。
⑤人员规划的评价与修正。
5.简述人力资源预测的概念、内容、作用和局限性,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影响因素、预测的程序和方法。
(1)概念:人员预测包括需求预测与供给预测,以及二者的平衡。
人员需求预测就是估算组织未来需要的员工数量和能力组合,他是公司编制人力资源规划的核心和前提,其直接依据是公司发展规划和年度预算。
企业人员的供给预测是指企业根据既定的目标对未来一段时间内企业内部和外部各类人力资源补充来源情况的分析预测。
(2)内容:①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②企业人力资源存量与增量预测。
③企业人力资源结构预测。
④企业特种人力资源预测。
(3)作用:在服从组织战略目标的前提下,通过预测人员需求,采取措施保留和吸引企业对口专业人才,从而获得和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对组织方面的贡献:A.满足组织在生存发展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B.提高组织的竞争力。
②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贡献:A.人力资源预测是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
B.有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4)局限性:①环境可能与预期的情况不同。
②企业内部的抵制。
③预测的代价高昂。
④知识水平的限制。
(5)影响因素:①顾客的需求变化(市场需求)。
②生产需求(或企业总产值)。
③劳动力成本趋势(工资状况)。
④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趋势。
⑤追加培训的需求。
⑥每个工种员工的移动情况。
⑦员工的出勤率。
⑧政府的方针政策影响。
⑨工作小时的变化。
⑩退休年龄的变化。
⑪社会安全福利保障。
(6)程序和方法:①准备阶段:A.构建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系统B.人员预测环境与影响因素分析:SWOT分析法、竞争五要素分析法C.岗位分类:如专门技能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D.资料采集与初步处理:数据的采集、数据的初步处理②预测阶段:A.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结果确定岗位职务序列和人员配置的标准。
B.进行人力资源盘点,对现有人员缺编、超编以及是否符合任职资格条件进行统计分析。
C.将上述统计结果与部门主管进行讨论,修正并得出的统计结果,即得出现实的人力资源需求量D.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对预测期内退休的人员、未来可能发生人员离职、流失状况进行统计分析。
E.根据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以及工作任务量总体的增长情况,确定各部门需要增加的工作岗位和人员数量,得出未来人力资源需求量。
F.对现实人力资源存量、未来的人员流失状况和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总量进行综合平衡和测算,得出未来预测期内企业整体的人力资源净需求总量。
6.简述人力资源预测的原理、技术路线,以及人力资源预测的定性定量方法。
(1)原理:惯性原理、相关性原理、相似性原理(2)技术路线:(3)定性方法:①经验预测法。
②描述法。
③德尔菲法定量方法:①转换比率法。
②人员比率法。
③趋势外推法。
④回归分析法。
⑤经济计量模型法。
⑥灰色预测模型法。
⑦生产模型法⑧马尔可夫分析法。
⑨定员定额分析法。
⑩计算机模拟法。
7.简述企业人力资源需求总量预测的各种基本概念和方法。
(1)企业人员总量需求预测:①趋势外推法(定性分析、函数拟合、模型筛选)②回归分析法③运用灰色预测理论进行预测④利用模型预测(2)企业专门技能人员总量预测:①企业劳动定员定额分析(定性分析、采用劳动效率定员法进行预测)②回归分析(3)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总量预测:P81(4)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总量预测:P828.简述人力资源需求结构预测的基本方法。
(1)企业专门技能人员结构预测:不同工种纯在稳定的比例关系。
①相关分析(SPSS)②回归分析(2)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结构预测:P859.简述企业人力资源供给预测的内容、程序和基本方法。
(1)内容:①内部供给预测: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满足,应优先考虑内部人力资源供给,供给量必须考虑自然流失、内部流动、跳槽等。
②外部供给预测:影响因素:地域性因素、人口政策及人口现状、劳动市场发育程度、社会就业意识和择业心理偏好、户籍制度主要渠道:大中专院校应届毕业生、复员转业军人、失业人员、流动人员、其他组织在职人员。
(2)程序/步骤:①对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进行盘点,了解企业员工队伍的现状。
②分析企业的职务调整政策和历年员工调整数据,统计出员工调整的比例。
③向各部门的主观人员了解将来可能出现的认识调整状况。
④将上诉的所有数据进行汇总,得出对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供给量的预测。
⑤分析影响外部人力资源供给的各种因素,并依据分析结果得出企业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⑥将企业内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进行汇总,得出企业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3)方法:①人力资源信息库:通过计算机建立的、记录企业每个员工技能和表现的功能模拟信息库。
分为技能清单和管理才能清单。
②管理人员接替模型③马尔可夫模型:是分析组织人员流动的典型矩阵模型。
通过发现人事变动的规律,推测组织在未来的人员供给情况。
10.简述企业人员的供给与需求平衡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
(1)人力资源供求平衡:极少见,即使总量平衡,层次、结构也会不平衡。
(2)企业人力资源供不应求:①将符合条件,而又处于相对富余状态的人调往空缺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