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作用分析题答题指津
鉴赏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类试题解题指津
四、表现手法类
【命题方式】
通常考查文章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以及运用这种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等等。如2005年高考广东卷《壶口的黄河》第17题:第四段中通过主观感受来写壶口的黄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解题思路】
1、确认所用表现手法。
2、明确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并结合文章具体内容作答。
(6)象征。是一种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在特定的事物中,寄托某种精神或抽象事理。
(7)以小见大。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生活中有些材料看起来似乎很平常,但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小材料同样能反映深刻的主题。
如:2005年广东卷《壶口的黄河》第17题答案:(1)主要是运用侧面烘托(或侧面描写、衬托)的手法。(2)此处通过渲染主观感受(如心跳、耳聋、眼花、脑子空白等)来写壶口的黄河,好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给人如临其境的现场感;二是从侧面衬托壶口黄河的气势与生命力。
(1)对文章结构思考角度如下:
开头结尾的作用;详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线索的贯穿;过渡照应的勾连;伏笔悬念的设置等
(2)内容上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对内容的充实作用;主旨的升华深化作用;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2、不同行文结构技巧的作用
(1)照应:行文过程中,在前面提到的内容,在后面要加以补充或重复。
三、表达方式类
【命题方式】
一般针对段落或篇章中具体的表达方式命题。如2006年湖北卷《从阿尔卑斯山归来》第19题: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描写羊群归家后的情景?请结合有关具体描写,简要分析其作用。(题干中虽问表现手法,但仍然侧重于表达方式答题)
高考语文“作用题”解答指津(大全五篇)
高考语文“作用题”解答指津(大全五篇)第一篇:高考语文“作用题”解答指津高考语文“作用题”解答指津现代文阅读“作用题”解答指津分析高考语文试卷的现代文阅读试题,不难发现,“作用题”出现的频率相当高。
但由于出题的角度多变,“作用”的范围较广,这就使不少学生面临“作用题”时,或茫然无知,一筹莫展,或听凭感觉,任意作答。
作用题的命题表达式一般为:“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效果)?”如2006年全国卷Ⅰ的第15题:“根据你的体会,分析…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如2004年全国卷Ⅳ的第19题:“文章最后一段关于喝酒的描述和议论,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如2006年山东卷第16题“结合原文,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第1自然段中,作者不直说远远望见的是苏东坡的雕像,而说是苏东坡。
这样表达有什么作用?(2)第5自然段:“唯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
”它在整篇散文中起什么作用?”又如2006年湖北卷第19题:“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示手法描写羊群时家后的情景?请结合有关具体描写,简要分析其作用。
”“作用题”的设题角度及其范围一般包括以下十个方面:首段的作用,末段的作用,中间段的作用,第二人称的作用,写人叙事类散文写景的作用,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反复)的作用,插入史实某一事件的作用,引用诗文或格言的作用,以某一物象作标题的作用,写作上由实而虚的作用。
下面分而述之一、首段的作用如果开篇即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
如2001年高考卷选文《门》的首段:“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
在一扇扇门内,隐藏着何等样的奥秘!”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或引出下文。
如徐志摩的散文名篇《藏根草》的首段:“好一座颇有古堡风度的万佛阁,被人遗忘在大殿的背后,断了香火,受了冷落。
高考古诗词鉴赏情感表达题答题指津
高考古诗词鉴赏情感表达题答题指津高考古诗词鉴赏情感表达题答题指津徐金国对古诗词情感的把握和体悟,一直是高考古诗词鉴赏题考查的重点。
概览2010年全国18份语文高考试卷,有15份试卷对诗词的情感进行了考查,所占比例高达83.33%,考查的分值2-5分不等。
由此可见,古诗词鉴赏中能否准确把握诗词情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考点简析对2010年15份考查诗词情感的试题做一个分析和归类,笔者发现:所考查的题型特点主要有:(一)、剖析重点字词所含的情感。
如:2010年江苏卷的9.(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二)、分析句子所含的情感。
如:2010年北京卷的13.(2)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所用典故中体味诗词情感。
如:2010年上海卷的16、“不羡日夕佳”化用了高中课本哪首诗中的诗句?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四)、从整体上把握诗词情感。
如:2010年课标全国卷的14.(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五)、比较同类诗词情感的异同。
如: 2010年天津卷的13.(2)比较《峡口送友人》和《送蜀客》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二、方法指津(一)、由景语推导情感。
根据诗词所写的“景”(或“物”)的特征倾向,来推导诗词的情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
一般来说,入诗的景或物大多都染上了诗人的喜怒哀乐,品读这一类诗词,可由景而悟情。
如2010年,全国二卷:《梦中作》(欧阳修)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解析】“夜”、“千山月”、“路”、“百种花”等景物与“凉”、“暗”等词结合在一起,传递出诗人对前途深深的忧虑。
再加上情语“无奈”,诗人彷徨、失意、愁苦之情尽显。
客居在外,人到难时便思家,思乡之情顿出。
【答案】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高三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之句子表达效果分析
3.各种句式的变化——分析原句句式的表达效果。 (1)长短句与整散句 倒装句中的修饰成分单独成句,就是化长为短。还有一些句子, 把句子内容分开来说,形成一个个小分句,也是化长为短。短句的 效果:①强调作用,突出感情表达;②句式活泼灵动,简洁明快, 节奏感较强,与原文语体风格一致;③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 和谐,富有音乐美感,读起来朗朗上口;④长短句结合,句式活泼, 错落有致,具有节奏感;⑤用语形象,极富画面感,表现力强。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山脚是镶着一层层的 黄色、灰色、绿色、藕荷色等各色条子的。”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 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么,请看 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 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 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 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 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 的转移而不同。
第四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句子表达效果分析
以句式为主的表达效果比较分析题,是新高考全国卷中的新题 型。这种题型常见的提问方式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 成:‘×××。’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 果更好?”这种题型是融合了各种表达知识甚至结构的综合赏析 题,而“句式效果”是其中一个考查点。
答案:原文将表示颜色的词语放在后面单独成句,突出其颜色 变化流动的特点,增强画面感和节奏感,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也 更好地展现了济南秋天的特点。
【边练边悟】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在生命和生活里,人人 都有笑与泪、幸福与烦忧。”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 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中考试题中修辞表达效果与作用题的解答技巧
即判定这种修辞手法的依据,回答为什么是这种修辞 手法 ; 第三步 , 明确这种修辞手法的基本功能 ; 第 四步 ,
怎 么样 ,即运 用这 种修 辞手 法对 内容 有怎 样 的表达 效
难度较高 , 老师平时很难讲透而容易失分 。 答题时 , 考 生容易出现 以下问题 : 一是找不到思考点 , 解答无从下
题 的 方 向
这是 答题 的基 础 , 考生 要 注意积 累这 方 面 的知识 。
一
出本体金柳娇美 、 多姿的形态 , 表达出作者对康桥 的喜
爱留恋之情。 完整 的表述是 : 运 用 比喻的修辞手法 , 把 河畔的金柳比作夕 阳中的新娘 ,生动地写出了河畔的 柳树在夕 阳的照耀下多姿、 柔媚的可爱形象 , 流露出作 者对康桥的喜爱眷恋之情。 这样 , 通过 四步方法 , 紧扣文章 内容 , 把修辞的效 果与作用完整地揭示 出来 。
路 径 指 津
高考文言文整体文意题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项设置具有相当的隐
解答时一定要结合文本来思考 , 紧扣文本 内容 , 答
题要实 , 切忌虚 , 不能答放之 四海而皆准的内容。 另外 ,
躺着, 有 一本 斜放 在红 红 的 中国结上 , 淡 紫 色窗纱轻 拂 过书面 , 宽 大的 窗 台显得 生动 明媚 。 原来 , 书可 以不 用
整 齐地码 在 书柜 里几 大排 .也 可 以不用机械 肃穆地 正
所问 ; 三是缺乏欣赏能力 , 解读不出作者的情感韵味 。 那么, 怎样突破这个考点呢? 以下两种方法值得学习与
借鉴 。
一
分析 : 第一步 , 判断是什 么修辞手法 , 此句是 比喻
、
明确 各 种 修 辞 手 法 的基 本 作 用 。 找 到 答
古诗中语言赏析题答题指津
古诗中语言赏析题答题指津古诗中语言赏析题答题指津语言赏析题主要包括关键词语、特殊句式及语言风格三类。
1.关键词语类诗词中的关键词语,从语法角度看,包括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副词及一些活用词;从修辞角度看,包括叠词、谐音词、色彩词、拟声词等。
(1)设问方式: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2)答案要素:①含义+意境或画面+效果或感情。
②表达技巧+表达效果+思想感情。
(3)答题思路: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指出其表达技巧。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典型题例:以下词中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玉楼春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e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答:“闹”字以动写静,(表达技巧)生动形象地(表达效果)写出了春天的浓烈气氛和春天那一派盎然春意以及生机勃勃的美妙境界。
(思想感情)2.特殊句式类特殊句式包括省略、语序倒置和意象组合等。
诗的句式特点。
(2)答案要素:句式特点+画面或意境+作用或情感(3)答题思路:①点明句式特点。
②再现画面或描述意境。
③评价其作用或指出其感情。
(4)典型题例:下面这首元曲一、二两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双调]水仙子•西湖废圃张可久夕阳芳草废歌台,老树寒鸦静御街,神仙环��今何在?荒基生暮霭,叹英雄白骨苍苔。
花已飘零去,山曾富贵来,俯仰伤怀。
答:这两句各连用三个名词,分别点出三种景、物:夕阳、芳草、歌台,老树、寒鸦、御街。
(句式特点)特定的名词衔接在一起,构成了特定的意象,再分别用“废”、“静”二字,就构成了一幅萧疏寂寥的画面,(画面)为全曲奠定了感伤的基调。
(作用)3.语言风格类语言风格在高考中主要是指一首诗的整体语言特色。
语言鉴赏要把握古诗常见的语言特色。
如:平(平易、自然、质朴、简洁)、雅(清淡、素雅、清新、典雅)、华(华美、绚丽、明丽、晓畅)、婉(委婉、含蓄、沉郁、凝练)、神(准确、传神、生动、形象)、壮(悲壮、豪放、雄浑、粗犷)。
高考现代文阅读“表达作用”题目的特点与答题技巧
高考现代文阅读“表达作用”题目的特点与答题技巧高考现代文阅读“表达作用”题目的特点与答题技巧“表达作用(表达效果、好处)”是高考、中考现代文阅读中十分常见的一个考点。
这类题目几乎涉及到字、词、段落、篇章结构等各个方面,题型设计也是多彩多姿、异彩纷呈。
下面两文分别以2006年全国高考卷和上海中考卷为例作了比较详尽的解析,大家可以据此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一、从题目涉及的内容来看,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设计:1.词语从锤炼语言的角度,通过具体的语言分析,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引导学生深刻地感受文本。
【例1】在“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一句中,作者为什么要用“想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2006年全国Ⅰ卷第14题)本题意在引导学生通过“想”与“听”的区别对比,把握文章的深刻内涵。
植物突破土地的声音我们不易察觉,只能想,而且“想”加入了主观思考的意味,可以凸现作者对自然的品味探索。
【例2】文中加点的词语形象地描写了夕照的动态,请从中任选两个予以赏析。
(4分)(2006年广东卷第16题)这是从炼字的角度考查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
如文中“它最后抛给人间的光芒最依恋也最夺目”一句的“抛”,有“扔,投掷之意”,表现了夕阳慷慨地、毫不吝啬地将它所有的光芒送给人间。
2.句子从分析句子本身结构(如句式、语序)以及句子在文章结构中作用来设计题目,理解句子的表达作用或表达效果。
【例3】根据你的体会,分析“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6分)(2006年全国Ⅰ卷第15题)这是考查句子作用的典型题目。
“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渲染阳光下农夫劳动成果的美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表现阳光下农夫的阳刚之美;整个句子与下文晒稻谷、对农夫决心务农的交代等内容前后呼应。
3.段落主要从段落在文章布局谋篇中的作用,如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卒章显旨、总管全篇等角度设计题目。
文学作品阅读“作用题”答题指津
文学作品阅读“作用题”答题指津作者:熊晓英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11年第11期近年语文高考试题中,文学作品阅读中回答“某某在文中的作用”一类的试题经常出现,而且赋分一般较高。
但由于缺乏对此类题型的解题技巧,许多考生在答题时要么答非所问,要么术语不清,要么要点不全,总之是不得要领,得分极低。
下面结合近年的高考试题作以简要分析,从分析可以看出,利用这些作用题的答题套路可以很好地解答这类高考试题。
一般说来,“作用题”的设题角度包括以下一些方面:某一物象的作用,引用诗文的作用,修辞的作用,插入某一叙述的作用,开头段的作用,末尾段的作用,中间段的作用,人称的作用,写人叙事类散文写景的作用等。
一、某一物象的作用这类题型一般表述为“某某在文中有何寓意?其作用是什么?”或“简要分析某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做题时,一般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一是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二是象征某种哲理,表现某种情思;三是起对比衬托作用。
如2010年江西卷熊召政《饮一口汨罗江》第18题:“渔翁”在文中有何寓意?其作用是什么?(5分)答案:寓意①指只关注眼前物质利益的人;②指明哲保身的遁世者。
作用:与愤世嫉俗的屈原形成对比,以凸显屈原的高尚,表达作者对现实的感慨。
再如2010年北京卷季羡林《海棠花》第17题: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
(7分)②简要分析“海棠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4分)答案:海棠花构成了文章的行文线索,海棠花寄托了作者的乡思,升华了作者的爱国情感。
二、引用诗文的作用在议论性文体中,引用诗文属于引证法,一般具有论证观点、阐明事理的作用。
在散文中,在内容上它一般是丰富文章的内涵,增加文采、增加了文章的文艺性等方面的作用;在结构上一般是形成对比、引出下文、承上启下等作用。
如2010年湖北卷熊召政《烟花三月下扬州》第17题:文中加点处是唐诗名句,请任选两处,简要分析其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
(4分)答案: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在结构上总结第一段,意在和北地风光进行对比。
分析句子其表达效果的答题模式
分析句子其表达效果的答题模式1. 怎样分析句子特点及表达效果关于句子的含义,要注意以下几点(三注意、三想到):“三注意”是指首先要注意从本句入手,看清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
其次要注意分析对本句的语法分析,了解本句的主干与枝叶成分,尤其要注意枝叶部分。
第三要注意本句子与上下文的句子之间的关系。
一般说来,句子间的相互关系有:指代(复指)、总分(分总)、说明、扩展(含阐述、解说)、比较、呼应等。
如果是复句,其一般强调的重点是后半部分,那么就应该在此处着重揣摩。
“三想到”,一些句子的含义有时比较深奥,需要想到其特殊性,即“三想到”:“一想到”是其可能采用了某种修辞手法或者某种表现手法(如果是比喻,则应该找到本句中的本体,是说明生动形象的本体的什么特点呢,还是化抽象为具体来说明什么道理;如果是象征,则应先找出其象征的对象是什么,其含蓄而形象地显示了对象的什么特点)。
“二想到”是其可能在结构上具有某种特殊的功能(总结上文、引起下文、承上启下)、“三想到”是一些文中的重要语句,有时受文章写作背景和思想内容的制约,给人以扑朔迷离之感,这时仅*上下文难以理解句子的含义,还需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主题等内容加以理解。
二、关于句子的表达作用关于句子的作用,应该注意从两个方面来加以思考:思想内容上与结构上。
第一个方面:思想内容上:①联系本句的含义。
②突出(强调)上下文的什么内容或者揭示段意;③联系(揭示)本文的中心(论点、特征)与作者的态度、感情。
④注意是否运用了某种修辞或者表现手法,如果运用,一定要注意其表达效果。
例如:1.比喻比喻要贴切,必须有相似点。
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越明显,越突出,比喻就越贴切。
比喻的作用就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或者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创造宣言(节录)陶行知[注] 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让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
宗教家创造出神来供自己崇拜。
表达作用分析题答题指津41页文档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观表达题解题指津试题
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观表达题解题指制卷人:歐陽文化、歐陽理複;制卷時間:二O二二年二月七日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观表达题出如今试卷的第二卷,是对学生挑选、抽象、概括、整合信息才能的全方位考察,有一定的难度。
无论是平时训练还是考试学生对这道题普遍存在着畏难心理,历年高考这道题的得分率也都偏低。
于是一些语文教师认为在这一考点上投入太多时间是得不偿失,不如把精力转向那些更能见效的考点上去。
诚然,想在短时间是内进步学生的阅读才能不是件易事,似乎无所作为,但从应试的角度看,使学生在自己的才能范围内把该拿的分拿到,应该是有可能的。
如何让学生把该拿的分拿到呢?笔者以为以下几个环节在平时阅读训练中是不容忽的。
1、阅读选文时要勾画圈点。
“不动笔墨不读书〞。
在有限的时间是内阅读一篇文章,假如从头读到尾不作任何标记,很可能读后脑子里是一片空白,什么印象也没有,在这样的状态下去做题能有什么好效果呢?阅读时对文章中中心句、过渡句、关联词、指代词等作勾画圈点,不仅可以增加对内容的印象,还能大体上把握文章的中心和作者的行文思路,有了这些,解题时就得心应手了。
如1997年高考题现代文选文中有这样一些句子:“就是我所说的从前的‘散文的心’。
〞“从前的散文的心是如此,从前的散文的体也是一样。
〞“你想,在这两重械梏之下,我们还写得出好的散文来么?〞假如我们在阅读时能画出这些句子,那么在答复第26题“文中的‘两重械梏’分别指的是什么〞这一问题时,就能快速确定答题方向了。
2、审题时要一字不漏。
题目中每一个字〔包括数字〕都是有它的价值的,不然就不会写到题目中。
这就要求我们审题时不能漏掉一个字。
千万不能用扫视的方式审题,因为那样就有可能漏掉有用信息。
最好在心里一个一个字的默读题目,必要时要动笔作标记。
审题时以下几个环节不可无视:①看问题。
要看清题目中有几个问题,假如题目中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问题,一定要逐一答题,切不可漏答问题或者将两个问题合而为一答题。
赏析句子的表达作用答题模板
赏析句子的表达作用答题模板1. 分析句子、段落、作用的答题格式有哪些一、分析句子答题格式(1)从句式入手1.疑问句,吸引读者,制造悬念2.设问句,提醒注意,引发思考3.反问句,加强语气4.感叹句,抒情强烈。
答题格式:这是个。
.句,表达了。
..(作用)。
(2)、从修辞角度入手答题格式:运用。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
..的特点,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3)、从用词角度入手答题格式:“。
..”一词,写出了。
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4)、从语句所在位置入手从结构上统领全文、引出下文的。
.、为下文。
..做铺垫等;在中间语句的作用一般是结构上承上启下、照应、伏笔;结尾的语句,作用一般是深化中心,升华主题,照应题目或开头,使结构严谨等。
二、分析段落答题格式(1)开头语段的作用1.开篇点题,点名时间、地点,点明题旨(内容-主旨);2.营造气氛,渲染氛围,奠定感情基调;(内容)3.引出下文,总领全文,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埋下伏笔,照应后文,与下文形成对比,欲扬先抑(结构);4.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引起读者思考)的作用;如果开篇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内容)(2)结尾语段的作用1.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卒章显志;(内容)2.暗示主题,强化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内容)3.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内容)(言有尽而意无穷,有这样作用的段落,往往这一句很含蓄,一眼看不透,即有点“看不懂”)4.呼应标题,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
(结构)(3)中间语段的作用:1.过渡,承上启下;(结构)要求分析如何承上,如何启下;如果后文围绕中间某点写,作用是领起后文;如与前文中间某点呼应,其作用是照应前文2.衬托,对比,铺垫;(表达)如果描写的物象并非主要物象,而是次要物象,且与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和情感上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正面衬托、烘托、铺垫;如果描述的次要物象与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不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反衬、对比3.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
高考语言运用题答题指津
高考语言运用题答题指津语言表达语言表达在外延上包括《考试说明》所规定的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做到简明、连贯、得体等表达技能。
这些基本的表达技能,也是最实用的语言表达能力。
下面我想结合近年高考试题和我市模拟试题,谈谈语言表达题的复习策略和方法,其中有一些是个人的观点,供大家参考。
一、命题的基本方向(指导思想)。
1、实用性。
高考语文要求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五种能力。
作为一种语文能力,表达应用是技能性最强,也是学生将来走向社会需求面最广的一种能力。
它不像一般语文基础知识、古诗文阅读鉴赏、文学文化常识那样,处在一种静止的状态,而是处在一种动态的、与时俱进的发展态势,和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例如公益广告、自我介绍、主持词、新春联、贺卡、短信,在网络上的留言、评论、加帖,在生活中的道歉、拒绝、转告,每年都会冒出新题型新思路。
试题表达的话题和运用的材料多来自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以及与为人处世密切相关的领域,新鲜活泼,丰富多彩,较少书卷气。
很难通过事先背诵或猜题押题去应付。
我省命题将突出语言运用,因此不会出那种需要更多阅读理解和对材料进行分析评价的试题,而注重联系生活,运用语言。
去年试题中“写得好”一语根据不同的表达要求而写出上下文,虽然遭到一定的批评,但它命题的大方向是不会改变的。
实用性还表现在它的操作性强。
它不是识记、理解那种接受性的,而是表现性的,并且技能性强,不同的题目有不同的特点,有不同的特殊要求,光是理解题意还不够,需要考生训练有素,熟能生巧。
它和作文的表达也很不相同,没有那么大的自由度,而是专题性的,有明确的具体要求和考点,在语言表达上既能展示考生的个性,在基本考核目标上又必须整齐划一。
教师在指导复习时不但要逐题点评,还要让学生实际动手,是最适合演板训练的一种题型。
2、综合性。
一方面试题考的是语言表达能力,但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语言表达与认识能力密不可分,言语的内容和表达形式密不可分。
【文本阅读提升专练】专练17:诗歌表达技巧四大题型解题指津-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练17:诗歌表达技巧四大题型解题指津[解题指津][题型1]鉴赏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1.必须了解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在形式上的特点。
有学者将修辞手法分为三大类:①描绘组,如比喻、比拟、夸张、摹绘(形、色、声)等;②布置组,如排比、对偶、顶真等;③表达组,如反问、双关、反语等。
这些修辞手法在语法形式和内容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必须具备这方面相关知识。
2.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
因为在具体的诗作中,修辞手法的独特作用(特殊的作用),肯定是指该修辞手法一般作用的某一方面。
3.如果是鉴赏修辞手法的作用,必须联系诗歌的具体内容来分析,不能仅仅指出“是什么修辞手法”就了事了。
4.要注意修辞手法的“套用”现象。
如有的诗句使用了比喻兼夸张的手法,布置组的修辞手法和描绘组的修辞手法出现在同一诗句中等。
答题步骤:步骤一—准确指出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步骤二—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种修辞手法的使用。
步骤三—分析这种手法在情感表达上的作用。
[题型2]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1.在宏观把握全诗思想内容的前提下,明确所考诗句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一般与抒发的主要情感、凸显的诗作主旨密切相关。
2.即使命题者从局部设题,也应与诗歌主旨、诗歌所抒情感联系起来考虑。
3.在赏析过程中所得出的结论,一定要有具体的论据作支撑,做到以理服人。
答题步骤:步骤一—明确指出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步骤二—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的具体运用。
步骤三—指出这种表现手法产生的表达效果(抒发的情感、传达的旨趣等)。
[题型3]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1.首先得明确“表达方式”包含哪些方面,这些方面各自有何特点。
2.题干若指明了具体的表达方式,就应在诗歌中找具体的表现。
例如,题干若直接指向“虚实结合”,我们就应辨清“虚”“实”分别体现在哪些事物上。
若题干没有指明具体的表达方式,我们就应寻找鉴赏对象中最突出的表达方式来作答。
3.答题时,一定要联系具体的诗句内容,并指出运用这种表达方式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其 作用是什么?(韩少功《土地》2005年湖 北卷)
要掌握运用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及效果 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 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 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运 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 具体。 比拟: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 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运用比拟,可使人或物色彩 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使物象灵动,富有生机。 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借 代可使表达具体形象
2002年(北京卷)20题:最后一段中 “你”的运用,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答:最后一段运用第二人称“你”营造了一种与读者进行 交流的情景和氛围。
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叙述人称?其作用是 什么?(3分) 第二人称。既自由、灵活,又具有真切感、 亲切感。
二、修辞方法类
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中, 分别使用了6个“便”字和5个“领取”,这 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1998年高考题)
以小见大
(3)明确所用表现手法并结合文句内容作答。
第三段对于篝火燃烧的大段描写,在文中具有 什么作用?(卞毓方《张家界》2005年高考全国卷 三) 答案:这一描写看似游离主题,实则以火树 银花反衬“夜空山影如魅”的摄人魂魄。
2005年高考全国卷3第15题:“我不信了春 天”,作者为什么反复这样说?这样的写法有 什么好处?(6分) 答案: 苦苦等待春天,春天却迟迟不来;许 多次春天刚一露面,就被寒风冷雨驱散;到处 寻找春天,却发现春天已经远引。 欲扬先抑, 突出了下文“一日的春光” 。
开头段 过渡段 结尾段 统摄全篇,领起下文 承上启下(或启下) 呼应前文,卒章显志
(3)结合段落位置及在行文中所起作用作答。
辞世恩师如此幻过,今日我也如此 梦过,将来我的学生还会如此幻梦下去, 最终我们便会一一走入夜里。留下一生 的纪录,其实不过是花与夜的争辉。
(节选自《子夜昙花》(2002年北京西城区二模)
18题(2)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答:①照应开头,响应前文;②深化主旨, 说明恩师高尚的品德将代代相传
2004年高考天津卷《春从心出》20 题:从全文看,第六段“朋友打来电话” 这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起了什么 作用?
参考答案:1.内容上,这件事启示 人们要热爱生命,感悟生活,诗意地看 待生活。 2.结构上,起过渡作用,深化了作 者的思考,引发了议论。
1998年《报秋》第28题,作者在 叙写玉簪花的过程中,在第3自然段 中插叙了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这 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作者插叙自己种太 阳花的经历,意在反衬玉簪花生命 力之强。
2004年高考题第二套《痛哭和珍》 19题: 作者在痛哭和珍时,也写到了 自己。她是怎样写自己的?这样写 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
(1)确认指定所用修辞手法。 这类语句作用题,首先要确认所用的修 辞 手法,在答题是时点明所用修辞手法。
(2)明确答题 思维方向。
答题时,要明确每一种修辞手法的作 用。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 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结 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有对 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 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
2004年浙江高考题《白鹤翔集的 记忆》 20题:简析篇末“就会跪下 来……”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及其表 达上的作用。 参考答案:表达作用:使文章 在表达上显得委婉含蓄,发人深思; 有戛然而止,意在言外的余味;暗 示主题,强化了作者的感情。
五、表现手法类
第三段对于篝火燃烧的大段描写,在 文中具有什么作用?(卞毓方《张家界》 2005年高考全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 者的强烈共鸣。夸张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烘托气氛,增强联 想,给人启示,增强表达效果。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 凝练集中,概括力强。用对偶,句子整齐,表意凝练,抒情酣 畅。
排比: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 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其作用在加强 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设问:总的作用是引起读者思考。用在标题上,能吸引读者, 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的中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 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 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我不信了春天",作者为什 么反复这样说?这样的写法有 什么好处? 2005年高考全国卷 3第15题 (6分)
解题思路:
(1)确认所用表现手法。 (2)明确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如下表:
象征 扬抑 对比 衬托 渲染
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鲜明
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 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 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 为行文设置铺垫营造氛围 以小见大表现人、事
解题思路:
(1)确认指定语段所用具体的表达方式。
(2)明确五种表达方式中具体分类及作用,
以便答题时明确方向。如下表
肖像描写 语言描写 景物描写 工笔细描 插 叙
以形传神
动作描写
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心理描写 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寄托感情 精雕细刻纤毫毕 见具体生动 丰富内容深化 主题曲折有致 画龙点睛点明题旨
第一人称 第二人称 第三人称 便于表达内容和描写心理 运用拟人便于抒情更强烈感人
不受时空限制
适合介绍表述
(3)结合内容做出回答。
2000年《长城》22题:这篇散文中, (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第6段 的结尾改用了第三人称“它”,原 因是什么?
答:(1)将长城拟人化:①便于与长城对话, ②便于抒发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因为这句承接“由是人们发现”而来, 写的是人们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 接向长城抒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确认修辞手法、明确了答题方向 后,结合语句内容作答。
1998年高考题: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和最 后一个自然段中,分别使用了6个“便”字和 5 个“领取”,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运用排比(或反复)的修辞手法,将一个个节气 紧凑地衔接起来,强调时光的飞逝。层层铺开,逐步扩大, 强化了文章的主旨。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一段中“你”的运用,所起的作用是 什么?(2002年北京卷20题) 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叙述人称?其作用是什 么?(3分) (2005湖北)
解题思路:
(1)确定人称的运用或变化。
(2)了解每一种人称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 如下表:
四、行文段落类
辞世恩师如此幻过,今日我也如此 梦过,将来我的学生还会如此幻梦下去, 最终我们便会一一走入夜里。留下一生 的纪录,其实不过是花与夜的争辉。
(节选自《子夜昙花》(2002年北京西城区二模)
18题(2)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解题思路:
(1)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是首、 中、尾。 (2)明确以下段落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 (一般从内容和结构四个角度入手)。如下表:
2006年高考复习
文学作品 表达作用分析题答题指津
开滦一中 张耀刚 yaogang100@
题型说明:
高考的大阅读一般为精美的哲理散文、 抒情散文和微型小说。 在文学作品阅读(古代诗歌阅读中也经 常遇到)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题目,其要 求一般为: ……的好处是什么? ……作用是什么? 结合上下文分析……表达效果。
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其 作用是什么?(韩少功《土地》2005年湖 北卷) 答案:拟人(或比拟或比喻)。既形 象生动,又充满感情。
三、表达方式类
第九段中,作者对老家河流、风沙、屋 顶、炊烟、做饭的人……的回忆,主要运用 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 气氛?(4分) (2004年全国卷2)19
参考答案:作者写了自己的渺小, 写自己“早已丢失了吓跑了”。以自己 的渺小衬托出和珍的伟大,以自己的胆 怯衬托出和珍的英勇无畏。
祝同学们金榜题名!
一、人称表达类
可以针对某一人称的运用命题,也可以 针对行文中人称的变化命题,或者针对称 谓的变化命题。
2000年《长城》22题:这篇散文中, (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第6段 的结尾改用了第三人称“它”,原 因是什么?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 描
简笔勾勒简洁 准确传神
细节描写 准确传神鲜明
倒 叙 设置悬念,吸引
兴趣,波澜起伏 通俗易懂
叙后议论
直接抒情
比喻论证 生动、形象、
间接抒情 寓情于景、物、
事 含蓄
直抒胸臆淋漓尽致
(3)确认所指定语段为何种表达方式,
结合行文具体作答。
(2004年全国卷2)19.第九段中,作者对老家 河流、风沙、屋顶、炊烟、做饭的人……的回忆, 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营造了一种什么样 的气氛?(4分) 答: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以朴素的语言写出 真情。 营造了一种伤感的气氛。(抚今追昔、物是人 非、睹物伤情、深沉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