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科学课中科学思想方法的培养
培养科学思维方式
培养科学思维方式科学思维是一种基于证据和推理的思考方式,它旨在追求真理和理解自然界的规律。
培养科学思维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并促进创新和科学研究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科学思维方式,并分享一些实践建议。
一、观察力训练观察是科学思维的基石之一,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是打开科学思维大门的重要一步。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现象和事物的细节来提高观察力。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天空的变化、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行为等来提升观察能力。
同时,我们还可以尝试观察事物之间的关联性,思考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
二、质疑和探究科学思维强调对问题的质疑和不断地追求答案。
我们应该拥有主动的探究精神,并敢于提出问题。
当我们面临一个新的观点或观念时,不要轻易接受,而是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我们可以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参加讲座和研讨会,与他人交流讨论,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挑战传统观念。
三、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科学思维要求我们能够设计和实施实验,并合理地分析实验结果。
在进行实验时,我们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假设,并制定实验方案。
同时,我们要学会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运用相关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通过实践和分析,我们可以从中发现规律和趋势,并对现象进行科学解释。
四、逻辑推理和批判思维科学思维强调逻辑推理和批判思维的运用。
我们要学会构建论证和推理链条,并对所得出的结论进行评估和验证。
我们要善于提出合理的假设和预测,并通过科学实验证实或否定。
逻辑推理和批判思维有助于我们从复杂的问题中发现规律和关系。
五、多学科综合应用科学思维往往需要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我们要拥有跨学科的思维能力,将各个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并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例如,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有助于我们对自然界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
六、培养好奇心和开放心态培养科学思维方式还需要具备好奇心和开放的心态。
我们要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并愿意接受新观点和新方法的挑战。
小学自然科学教学论文 例谈科学课中科学思想方法的培养
例谈科学课中科学思想方法的培养摘要:《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提出:科学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
但课堂的现状却不容乐观,虽然在新课改的洗礼中,我们在观念层面的探讨已经不少,但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的却不多。
本文结合《是清晨还是黄昏》一课的几个教学片断从培养质疑精神、证据意识、科学价值观等三方面对如何在科学课中培养科学思想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思想方法科学求证《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提出:科学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
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主编郁波老师也多次强调:“科学教育要立足于对科学的新理解”。
她指出,对于科学教师而言,不懂得科学的本质是“严谨和证据”,不懂得“科学课的核心目标是(引领学生)懂得什么是证据、怎样获得可靠的证据去解释世界”,不懂得“让孩子们学习科学对事实的尊重、科学对观察的依赖、科学对结论的谨慎、科学对错误的勇于修正等”是科学教育特有的内容,就不可能在课堂上引领孩子们真的学科学、学真的科学,也绝对不可能真正上好科学课。
可见,一堂真正的、有价值的科学课,给予学生的影响应该是多元而立体的:既应有知识的丰厚、技能的纯熟,更应有方法的领悟、思想的启迪、精神的熏陶。
事实上,科学课也的确应该拥有这一切,而且也应该传递这一切。
然而,出于对知识与技能的盲目追逐,当今科学课堂忽视了本该拥有的科学气度和从容姿态。
在很多时候,由于知识化、技巧化、功利化思想的不断弥散,让科学思想、方法和精神失却了可能生长的土壤,并逐渐为科学课堂所忽视,甚至被遗忘,这不能不说是当今众多科学课堂的悲哀。
近年来,虽然在新课改的洗礼中,在观念层面的探讨已经不少,但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的却不多。
我们在《是清晨还是黄昏》的教学实践与研究过程中,恰好经历了一次从“对知识与技能的追逐”到“对科学思想、方法和精神的追求”的认识过程,并在课堂实践中作了一种努力和探索以及看到了由此而带来的变化。
如何培养科学思维方法
如何培养科学思维方法要培养科学思维方法,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培养和训练:观察力、思维方式、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等。
首先,观察力是科学思维的基础之一。
我们要学会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观察到事物的细节和规律。
观察力的培养可以从平时生活中的小事开始,如观察家庭中常见的现象,比如观察家里的花草是如何生长的、观察动物的行为等。
同时还可以通过观察一些科学实验、自然现象和科学研究等进行培养。
通过不断的观察训练,我们可以提高我们的观察力和敏锐度,从而更好地发现问题和产生新的想法。
其次,思维方式对于科学思维的培养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科学思维强调的是逻辑性和系统性,要求我们能够用系统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我们要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问题,建立问题的模型,运用逻辑和推理,形成对问题的整体认识。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一些科学类的书籍、文章和科学实验来培养这种思维方式。
此外,参加一些科学研究和实验项目也是培养思维方式的有效途径。
逻辑思维是科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判断和推理问题的能力。
要培养逻辑思维,我们可以通过练习解题,如数学题、逻辑题等,这些题目能够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参加一些逻辑思维培训班和逻辑思考能力的训练也是提高逻辑思维的有效方法。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训练,我们可以提高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在科学研究和问题解决中更加得心应手。
批判性思维是科学思维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要求我们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评估和判断。
培养批判性思维需要我们具备独立思考和客观评价的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问题,挑战自己的思维方式,不断对问题进行评估和重新思考。
同时,要培养批判性思维,我们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信息素养,对于一些常见的逻辑谬误和伪科学等有一定的辨识能力。
此外,要培养科学思维方法,我们还需要培养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是科学思维的源动力,它们能够推动我们主动探索未知,并寻找答案。
论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思维培养策略
论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思维培养策略小学科学教学在学科素养、科学素养等方面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科学思维的培养成为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
科学思维是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观察思维、实验思维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科学思维培养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教师采用科学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本文将从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科学思维培养策略展开探讨,希望能够为广大小学科学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培养观察思维观察思维是科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创设情境: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
带学生到校园中进行植物的观察、动物的观察等,或者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实物、图片等进行观察训练。
2. 引导发现问题: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深入观察,并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
3. 经常性的反馈: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及时进行反馈。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观察意识,培养他们细致入微的观察习惯。
实验思维是小学科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 确立目的:在进行实验前,教师要让学生清楚实验的目的,激发他们的实验兴趣。
要告诉学生进行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规划。
2. 自主设计实验:在学生实验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
通过讨论和合作,学生们可以自己提出实验的步骤和方法,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 总结分析:实验完成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对实验结果的理解和推理能力。
1. 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考。
通过实验或实例呈现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考和推理。
论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思维培养策略
论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思维培养策略小学科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阶段,科学思维培养策略是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
本文将从培养科学兴趣、激发科学思维、引导科学探究、促进创新意识等方面,探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科学思维培养策略。
一、培养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是培养科学思维的前提和基础。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策略来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1. 生活化教学通过生动、形象、具体的生活化案例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观察、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生动、形象、生活化的科学实验和现象,让学生在视听中感受科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实践体验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植物园、动物园等科学场馆,让学生亲身感受科学知识的魅力,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以上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为培养科学思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激发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是科学学习的灵魂所在,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是小学科学教学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激发学生科学思维的策略:1. 提问引导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引人深思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欲望,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
2.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彼此讨论,交流观点,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
3. 启发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探究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推理能力。
2. 让学生自主选择课题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科学课题,进行科学实验、观察、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
3. 设计任务型活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任务型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促进创新意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环节。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教会学生科学思维的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教会学生科学思维的方法和技巧科学思维是一种能力,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一些教学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有效地培养科学思维。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科学思维的起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有趣的实例或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在讲解物理光学原理时,可以引入一个神秘的现象,让学生自己思考背后的原因,并提出自己的解释。
二、培养观察和实验的能力观察是科学研究的基础。
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或观察任务,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记录所见所闻。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的设计,帮助他们学会制定假设、设计实验步骤和记录实验结果。
三、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科学思维的核心是提出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并鼓励他们展开讨论和研究。
例如,在化学课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化学反应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动手实验,通过实验得出结论。
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是科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逻辑推理的题目,让学生进行推理、分析和判断。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辩论或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思维的目的是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并解决一些真实的问题,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在物理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解决一个简单的力学问题。
六、提供跨学科的学习机会科学思维常常需要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索,将所学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联系,开展跨学科的探究活动。
例如,在生物学课上,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结合化学和生物学的原理进行学习。
总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需要多种教学方法和技巧的有机结合。
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鼓励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供跨学科学习机会,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培养科学思维。
小学科学教育中的科学思维及其培养策略探析
小学科学教育中的科学思维及其培养策略探析科学思维是指运用科学方法探究自然、社会现象的思维方式。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从科学思维的特点、培养策略等方面进行探析。
一、科学思维的特点科学思维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质疑精神。
科学思维的起点是怀疑,通过不断地提出疑问、探究和验证,最终得出结论。
2.观察能力。
科学思维的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事物的特点、现象和规律,形成科学观察的习惯和技能。
3.归纳和演绎能力。
科学思维的过程中需要具备归纳和演绎能力,即从具体实例中总结出共性,然后再从共性中推导出一般规律。
4.实验能力。
科学思维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实验,通过实验验证假设,获得科学知识。
5.创新能力。
科学思维的过程中需要有创新能力,不断地思考和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解决新的问题。
二、科学思维的培养策略1.启发式教学策略。
启发式教学是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探究式教学策略。
探究式教学是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际操作、观察和实验,自主发现、积累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案例教学策略。
案例教学是通过真实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知识的魅力和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4.合作学习策略。
合作学习是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合作,互相交流,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评价与反思策略。
评价与反思是让学生通过评价和反思,反思自己的学习和思维过程,发现自己学习中的问题和不足,提高学习效果和思维能力。
学习与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方法
学习与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方法科学思维和方法是指人们在认识和处理世界问题时所采用的一种科学化思维方式和科学化方法论。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方法意味着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并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本文将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科学探索意识和培养科学实验技能三个方面,介绍如何促进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方法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方法的基础,它要求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运用逻辑和理性的方式进行思考和分析。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1. 引导学生提问。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同时,教师还可以适时提供一些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逻辑推理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和分析。
同时,也可以通过进行辩论和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鼓励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和评价,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的不足和改进的空间。
通过不断的反思和评价,学生可以逐渐形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
二、培养科学探索意识科学探索意识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方法的重要环节,它要求学生在面对未知问题时能够主动思考和积极探索。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意识。
1. 提供多样化的问题情境。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猜想,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敏感性和主动性。
2. 进行实践性学习。
实践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索意识的有效手段。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任务,鼓励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 开展科学项目学习。
科学项目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科学思维和方法。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挑战性的科学项目,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索和实践。
三、培养科学实验技能科学实验技能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论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思维培养策略
论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思维培养策略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科学思维培养策略是指在科学教育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使学生具备科学理论知识和科学实践能力,能够运用科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下面是几种科学思维培养策略。
倡导观察思维。
观察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对于科学思维的培养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各种观察活动,如观察植物的不同部位、观察物体的特征、观察昆虫的行为等,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细致的观察描述,从而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思维。
鼓励探究思维。
探究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通过探究学生可以主动参与科学实验和观察,并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进行实验验证。
教师可以设置一系列的科学实验和问题,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思辨思维。
科学研究中思辨是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思考和分析,学生可以对知识进行思辨,从而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还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科学辩论和论证,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思维能力。
鼓励创新思维。
科学研究需要不断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对于科学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的科学实验和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将这些科学思维培养策略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践,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引领学生积极思考和实践,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科学思维能力的学生,为未来的科学发展贡献人才。
如何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如何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一种系统性的思考方式,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认识世界、解决问题和创新。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呢?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方法和技巧。
首先,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指对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估的能力,而不是盲目接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学会质疑和怀疑,不轻易相信一切所谓的“真相”。
只有通过批判性思维,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其次,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需要注重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指根据事实和规律进行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只有通过逻辑思维,我们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判断。
因此,我们需要多进行逻辑推理的训练,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此外,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还需要具备系统性思维。
系统性思维是指将事物看作一个整体,并理解其中的相互关联和作用。
在处理问题和解决挑战时,我们需要从整体出发,而不是片面地看待问题。
只有通过系统性思维,我们才能够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最后,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
科学的思维方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参加讲座、进行思维训练等方式来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同时,我们还需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通过实践来巩固和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总之,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它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系统性思维以及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逐渐培养出科学的思维方法,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大家都能够重视并努力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成为更加理性和有思想的人。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科学思维是一种基于证据和逻辑的思考方式,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培养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并提供一些建议和实践方法。
一、科学思维的重要性科学思维不仅在科学研究领域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也在生活和职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思维方式注重观察、实验和推论,能够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收集证据、制定假设并进行验证。
这种思维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创新能力,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和质量。
二、科学思维的培养方法1. 培养观察力:通过观察提高学生对事物的敏感性和理解能力。
可以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现象、实验结果和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发现事物背后的规律和原因。
2. 强调实证:鼓励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获取数据和信息,并加以分析和解读。
实践中的失败和成功都是科学思维发展的宝贵经验。
3. 提倡逻辑思维:培养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和分析的能力,帮助他们从复杂的问题中抽象出关键信息,建立逻辑关系,并作出合理的推论和判断。
4. 强调团队合作:科学研究往往需要团队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的技能,能够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5. 鼓励质疑:培养学生对现有知识和观点的质疑精神,激发他们提出问题,并探求问题的答案。
通过质疑和探究,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三、实践方法1. 设计实验课:在课堂上设置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通过实践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2.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来理解和应用科学思维方式,帮助他们了解科学思维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3. 项目学习:组织学生参与科学项目,进行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 辩论比赛:组织学生进行科学辩论比赛,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学会理性辩论和分析问题。
5. 科学论文写作:引导学生写作科学论文,让他们通过总结实验结果和展开科学论证来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科学研究的正确方法科学思维培养
科学研究的正确方法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研究是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它需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和规则。
本文将探讨科学研究的正确方法以及如何培养科学思维。
一、科学研究的正确方法1.明确问题:科学研究需从一个具体的问题出发。
问题要清晰明确,能够被测量和验证。
只有明确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
2.收集资料:进行科学研究前,需要收集相关资料。
这些资料可以来自于已有文献、实验数据、观察等渠道。
收集资料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现状,以及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3.制定假设:在科学研究中,研究者需要制定假设。
假设是研究者对问题的初步解释或猜想,需要能够被验证和推翻。
假设的制定需要基于已有的理论和资料。
4.设计实验:科学研究需要进行实验验证。
实验设计应遵循科学原理和方法,确保实验过程的可重复性和结果的可信度。
实验需合理选择样本、控制变量,以及使用适当的仪器和测量方法。
5.收集数据:在实验过程中,研究者需要记录和收集相关数据。
数据的收集需要准确、全面,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同时,在收集数据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被试者的隐私和人身安全。
6.分析数据:数据收集完毕后,研究者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数据分析应使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和软件,提取有效信息,检验假设的准确性,并得出结论。
7.得出结论:基于对数据的分析,研究者可以得出结论。
结论应基于科学依据,遵循逻辑性和客观性。
如果结论与假设不符,研究者需要重新考虑问题、制定新的假设,并进行进一步研究。
8.发表成果:科学研究的最终目标是为人类知识的积累和发展做出贡献。
因此,研究者需要将研究成果进行论文或报告的形式发表,与科学界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经验。
二、科学思维的培养科学思维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培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方法来培养科学思维:1.观察力的培养:科学研究依赖于观察和发现。
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学会发现问题和观察现象中的规律。
可以通过观察大自然、观察实验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来培养观察力。
培养科学思维的有效方法
培养科学思维的有效方法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科学思维从睡梦中醒来,伸了个懒腰,准备开始新一天的旅程。
它知道,培养自己的小伙伴们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却充满了乐趣。
于是,科学思维决定走出家门,去寻找一些有效的方法,让更多的人能够理解和掌握它的精髓。
首先,科学思维发现,观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步骤。
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科学思维鼓励大家用心去观察周围的一切。
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人们可以发现那些被忽视的细节。
例如,一朵花的开放,或者一只昆虫的飞行轨迹,这些看似普通的现象,都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
科学思维呼吁大家保持好奇心,像小孩子一样,勇于提问,敢于探索,这是通向科学世界的重要一步。
接下来,科学思维认为,实验是培养科学思维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没有什么比亲自动手更能让人理解科学原理了。
无论是简单的家庭实验,还是学校里的科学项目,动手实践都能让理论变得生动而具体。
科学思维提醒小伙伴们,不要害怕失败,因为每一次失败都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
通过不断地试验和调整,大家不仅能找到答案,还能收获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第三,科学思维发现,讨论与合作同样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在小组讨论中,大家可以相互启发,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科学思维鼓励小伙伴们分享各自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
在这个过程中,大家能够更全面地理解问题,也能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正是通过这种互动,科学思维才能茁壮成长,扩展出更广阔的视野。
此外,科学思维认为,引导式学习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当老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时,学生们会感受到更大的参与感和自主性。
科学思维倡导老师们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们主动思考、主动探索,而不是单纯地接受信息。
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让科学思维在他们的心中扎根。
在这段旅程中,科学思维还发现,跨学科的学习能为其带来意想不到的帮助。
科学与艺术、科学与人文的结合,常常能激发出新的灵感。
科学思维鼓励大家去探索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发现它们如何相互影响、相辅相成。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方法论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方法论一、引言:教师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方法论。
本文旨在总结个人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与体会,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方法论。
二、理论依据:1. 科学思维的重要性科学思维是一种全面、客观、合理、系统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培养科学思维与方法论的途径(1)启发性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自主学习、探索和发现,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与方法论。
(2)实践性教学:通过开展实验、观察、实地考察等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科学方法,锻炼科学思维。
(3)问题导向教学: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方法论。
(4)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团队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培养科学思维与方法论。
(5)多元评价:通过多种评价手段,综合评价学生的科学思维与方法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实践经验与方法总结: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与方法论。
1. 启发性教学通过提问、案例分析和问题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我会提供一些趣味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通过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2. 实践性教学在科学课程中,我经常组织实验和实地考察等活动。
学生亲身参与,动手操作,通过实践来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培养科学思维与方法论。
在实践活动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观察、记录、思考和总结,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
3. 问题导向教学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工具,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和发现,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4. 合作学习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团队项目等合作学习活动。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科学思维成为了人们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的重要方式。
因此,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知识的掌握、思辨能力的培养和实践的锻炼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
首先,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
理解科学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依赖于对知识的掌握。
因此,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科学知识,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
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设立思考问题的引导,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此外,应该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和资料,使他们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其次,思辨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式的关键。
思辨能力是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进行判断和分析的能力。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进行逻辑思考,并提供相应的引导。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外,学生可以通过参加科学竞赛或进行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实践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式的重要环节。
学生通过实践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学校可以开设一些实验课程或组织科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科学实验或调研。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记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科学思维水平。
总结来说,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是当今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学校应该把科学思维融入到教学中,通过扎实的知识基础、思辨能力的培养和实践的锻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是一种能力,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因此,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探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方法和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科学研究的源泉,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起点。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富有趣味性的实验和问题,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寻找答案的过程,这样能够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质疑的能力。
二、进行科学观察和实验观察和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观察,让他们用感官来感知和描述现象,培养学生观察细节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此外,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和分析,训练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引导学生进行因果关系的思考,让他们认识到科学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培养他们的系统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四、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的探索科学思维强调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来解决问题。
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和控制权,让他们能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五、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科学研究往往需要团队合作,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也是培养科学思维的重要方面。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工合作完成科学实验或其他科学活动,让学生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六、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教师需要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
除了传统的教科书和课堂讲解,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科普书籍、参观科学展览、上网查找科学信息等方式来了解科学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
总结: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培养科学思维方法
培养科学思维方法科学思维是指基于客观事实和证据,遵循科学原理进行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培养科学思维方法对于个人的学习、研究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培养科学思维方法的有效途径。
一、观察与实验科学研究的基础是观察与实验。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来了解对象的特征、现象的规律等。
观察需要细心、耐心以及对细节的关注。
而实验则是通过设计和操作一系列步骤来验证观察到的现象,并获得相关的数据和结论。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实验的可靠性和实验结果的客观性。
二、提出问题科学思维方法的基础是提出问题。
问题可以引导我们去思考、研究和探索。
在提出问题时,需要明确、具体,并且有一定的挑战性。
合理的问题能够激发思维的活跃性,促使我们寻找答案并提出解决方案。
三、寻找证据科学思维强调建立在证据基础上的推理和推断。
寻找证据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已有的信息、资料和研究成果,也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获取新的证据。
寻找证据的过程需要注意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避免被偏见或主观判断所影响。
四、逻辑推理科学思维强调逻辑推理的重要性。
逻辑推理是根据已知的事实和规律来进行合理推断的过程。
它需要借助逻辑原则、演绎和归纳等方法来分析问题和提出结论。
逻辑推理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因果关系、发现事物的联系,并帮助我们做出科学合理的推断。
五、批判性思维科学思维需要保持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批判性思维是指对信息和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在接收和处理信息时,我们应该保持怀疑和审视的态度,能够辨别信息的真伪和可信度,并对不同观点进行比较和评估。
批判性思维有助于挖掘问题的本质,发现其中的缺陷和矛盾,进一步推动科学思维的发展。
六、合作与交流科学研究往往需要多人合作,通过交流和分享来提高效率和推动进步。
合作与交流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观点,并获得反馈和修正。
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我们可以拓宽思维的边界,提高科学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七、持续学习培养科学思维方法是一个持续学习的过程。
科学思维的培养
科学思维的培养科学思维是一种基于逻辑推理和实证研究的思考方式,它注重对问题进行分析、实证实证和持续的探索。
培养科学思维的能力对个人的学术、职业和生活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一些培养科学思维的方法和重要性。
一、建立好奇心和鼓励探索科学思维的起点是好奇心和求知欲。
对于培养好奇心,个人可以通过阅读科普书籍、参观科学展览和观看科学类节目来扩充知识。
学校和家庭也应该提供一个鼓励孩子询问问题和探索的环境。
好奇心和探索的态度会激发人们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从而培养科学思维的能力。
二、培养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们需要学会质疑和审视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为了培养批判性思维,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分辨广告宣传和事实陈述之间的区别,同时也要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以获取更多维度的信息。
学校教育可以通过训练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和研究结论的能力来培养批判性思维。
三、学会提问和寻找证据提问是培养科学思维的关键环节。
科学家们通过提出问题来驱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会不断产生新的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人们需要学会寻找相关证据来支持答案。
这可以通过阅读科学文献、进行实验观察和交流讨论来实现。
通过提问和证据搜索来培养科学思维的能力,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四、培养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逻辑思维是科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需要学会运用逻辑推理来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因果关系和逻辑结构。
在学校中,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和哲学素养来提高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此外,阅读逻辑推理和思维训练的书籍也是提高逻辑思维的有效方法。
五、实践和实验科学思维的培养离不开实践和实验。
实践和实验能够帮助人们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验证自己的论断。
在学校中,科学实验课程的设置和实验室的使用可以提供学生实践科学思维的机会。
此外,学生也可以参与科学项目竞赛或者加入科学俱乐部来进行更深入的实践。
六、认识科学思维的重要性最后一个要点是认识科学思维的重要性。
培养科学思维方式
培养科学思维方式科学思维方式是一种追求真理、注重实证和逻辑推理的思考方式,是现代社会中必备的思维模式。
培养科学思维方式有助于提升我们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使我们更加理性和独立地面对复杂的现实环境。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科学思维方式。
一、培养观察力科学思维方式的核心是基于观察和实证的推理。
为了培养观察力,我们可以从身边的事物开始,通过观察和描述对象的外观、特征、变化等方面,学会用客观的眼光看待问题。
此外,积极阅读科学书籍和参加实验、观察活动也是培养观察力的有效途径。
二、注重逻辑思维科学思维方式强调逻辑推理和合理推断。
为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我们可以通过解题、推理和辩论等活动来训练。
例如,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我们可以以证明为目标,运用严谨的推理过程来找到解题的方法。
另外,学习形式逻辑和命题逻辑的知识,也有助于我们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
三、培养实证精神科学思维方式注重实证和证据的支持。
我们需要培养实证的精神,学会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等方式来验证和验证问题。
当我们面临一个假设或观点时,我们应该积极收集相关信息,提出可能的解释,并通过实验证据来证实或否定这些解释。
只有经过严谨的实证,我们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四、追求真理科学思维方式追求真理,而不是主观意见或个人情感。
要培养这种思维方式,我们需要学会客观地看待问题,积极质疑和探索。
我们应该尊重科学方法,注重证据和逻辑的支持,而不是凭感觉或主观臆断。
同时,批判性思维也是培养追求真理的重要手段,我们应该学会质疑权威,审视偏见,并保持一种开放的思维态度。
五、跨学科思维科学思维方式重视跨学科合作和综合思考。
为了培养这种思维方式,我们应该积极探索不同领域的知识,学会将多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和应用。
此外,参与跨学科的项目和团队合作,也可以帮助我们培养跨学科的思维能力。
六、积极探索与学习科学思维方式要求我们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学习。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要保持好奇心和学习的热情,不断地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培养科学思维
培养科学思维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科学思维的培养变得尤为重要。
科学思维是一种能力,它使人们能够更加理性地思考问题,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判断。
科学思维的培养需要我们掌握一些基本方法和原则,下面我将从培养观察力、提升逻辑思维、注重实践和鼓励质疑等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下科学思维的培养。
首先,培养观察力是科学思维的基础。
观察是科学探索的起点,只有通过细致而准确的观察,才能发现现象背后的规律。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来锻炼自己的观察力。
比如,我们可以观察一朵花的细节,注意到花瓣的颜色、形状和纹理,进而推测出这朵花属于哪种植物。
通过不断练习观察,我们可以提高我们对细小事物的洞察力,培养科学思维。
其次,提升逻辑思维同样是培养科学思维的重要方法。
逻辑思维是科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我们能够在复杂的问题中进行分析和推理。
要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我们可以多读一些哲学、数学和逻辑学方面的书籍,这些书籍会锻炼我们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推理能力。
另外,解题游戏也是提升逻辑思维的好方法。
通过解决数学题、推理题等,我们可以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运用科学思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此外,注重实践也是培养科学思维的重要环节。
科学思维是与实践相结合的,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科学思维的价值。
我们可以通过进行实验、观察和实地考察等方式来进行科学实践。
比如,我们可以自己动手做一些简单的实验,观察实验结果并总结规律。
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锻炼我们的科学思维,还能够激发我们的科学兴趣。
最后,鼓励质疑是培养科学思维的重要原则。
科学是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不断质疑和探索才是科学前进的动力。
我们可以培养质疑的习惯,对一些常识和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并勇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
通过鼓励质疑,我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加深对事物本质的理解,进而培养科学思维。
总之,培养科学思维是一项需要长时间和精力投入的任务。
我们可以通过培养观察力、提升逻辑思维、注重实践和鼓励质疑等方法来培养科学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谈科学课中科学思想方法的培养《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提出:科学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
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主编郁波老师也多次强调:“科学教育要立足于对科学的新理解”。
她指出,对于科学教师而言,不懂得科学的本质是“严谨和证据”,不懂得“科学课的核心目标是(引领学生)懂得什么是证据、怎样获得可靠的证据去解释世界”,不懂得“让孩子们学习科学对事实的尊重、科学对观察的依赖、科学对结论的谨慎、科学对错误的勇于修正等”是科学教育特有的内容,就不可能在课堂上引领孩子们真的学科学、学真的科学,也绝对不可能真正上好科学课。
可见,一堂真正的、有价值的科学课,给予学生的影响应该是多元而立体的:既应有知识的丰厚、技能的纯熟,更应有方法的领悟、思想的启迪、精神的熏陶。
事实上,科学课也的确应该拥有这一切,而且也应该传递这一切。
然而,出于对知识与技能的盲目追逐,当今科学课堂忽视了本该拥有的科学气度和从容姿态。
在很多时候,由于知识化、技巧化、功利化思想的不断弥散,让科学思想、方法和精神失却了可能生长的土壤,并逐渐为科学课堂所忽视,甚至被遗忘,这不能不说是当今众多科学课堂的悲哀。
近年来,虽然在新课改的洗礼中,在观念层面的探讨已经不少,但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的却不多。
我们在《是清晨还是黄昏》的教学实践与研究过程中,恰好经历了一次从“对知识与技能的追逐”到“对科学思想、方法和精神的追求”的认识过程,并在课堂实践中作了一种努力和探索以及看到了由此而带来的变化。
在这一个课例研究中,我们在方法的领悟、思想的启迪上,在更多的细节上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努力体现出科学课更具价值的教学内涵。
透过课堂,我们似乎触及到了科学更为丰厚的内涵,感受到了科学教学可能呈现的更为开阔的景象。
现结合本课教学中的几个片断对如何在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方法作些探讨。
一、培养学生不盲从的质疑精神科学不盲目崇拜任何权威,对于科学活动主体来说,他不应不加分析地盲目接受任何东西,也不应凭个人主观意愿而随意怀疑,而应运用逻辑的推理和实践的验证来检验科学理论。
用批评的态度审视一切、不盲从的质疑精神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实,质疑精神的培养,可以渗透在教育的任何时候。
只要教师留心课堂上的细小地方,都可以引发和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但如果我们的教师没有这样的意识,就很难科学地培养学生。
因此,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我们的教学尤其应该鼓励学生发扬科学质疑精神,鼓励学生对新事物产生好奇心,敢于尝试探索未知领域,敢于批判别人的观点,敢于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不盲从、不迷信、不唯书、不唯上。
[片断一]:“科学求证,别人说的能说明什么”师:地球到底是朝什么方向转动的?有知道的吗?生:我知道,地球是从西向东转的。
师:你怎么知道?生:我从百科全书中看到的。
师:看来这位同学看了不少课外书。
看书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也是我们解决问题时经常运用的一种求证手段,可以从书上、资料上寻求解决问题的依据。
师:那你们对于她说的这个结论,都同意吗?生:同意。
师:都同意?心里都十分肯定就是她说的这样子?(学生们有些疑惑了,也有些摇了摇头)师:为什么又犹豫了?生:我认为光听他一个人说的还不行,万一他说错了呢?师:看来这位同学很善于独立思考。
说得不错,我们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能光听别人说是怎么样的就是怎么样的吗?生:不能。
师:那该怎么办?生:自己去查资料。
生:做实验去研究。
……由同学或他人看书所得出“地球的自转方向是从西向东的”的结论,似乎也是很正常的事。
然而,教师略显突兀地介入,以“光听别人说的是怎么样就是怎么样的吗”的细微变化,确又发人于深思。
正如我在教学设计中所提及的,“科学求证,别人说的能说明什么”,是得出结论?还是仅仅是触发猜想和验证的一根引线?这里关乎知识的习得,更关乎方法的生成,关乎学生对于如何从事科学思考的思考。
二、培养学生有寻求更多证据的意识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更多的老师总还习惯于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取某一个科学结论。
为了学生能尽快获得结论,老师则想方设法把学生的思维往老师所想一面引导,至于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些其他问题,老师们常常采取回避的态度。
而对于假说的验证,只满足于寻找到证据,却没有寻找更多证据的意识。
当学生一旦找到了某一个证据或得出了某一个科学结论,也就宣告本次探究活动的结束。
长此以往,我们的探究者势必也会形成一个探究就是为了寻求结论、一个结论只需找到一个证据的概念。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岂不就跟我们科学素养培养的目标相违背了吗?所以,我们在科学课中,不仅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法获取结论,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一种探究的能力,一种科学的精神,一种尊重事实的态度,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的领悟。
[片断二]:“科学求证,一个证据够吗”师:现在你觉得我们可不可以下结论说“地球是自西向东转”的?生:可以。
师:根据相对运动,我们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这是我们找到的一个有力地证据,是吧?但在科学学习中,我们解决问题时是不是一找到了一个证据,我们就马上下结论说事情就是这样的?生:不行!师:一个证据,你们觉得就够了吗?生:不够!师:那我们该怎么办?生:……本细节中组织学生对“科学求证,一个证据够吗”的探讨和思考,是我们对传统教学的一种反叛性的尝试和表达。
曾经在太多的课堂里,我们目睹这样的情形:在课堂探究活动中,学生通过做实验等手段一得到结论,教师就引导学生匆匆过场。
似乎也有观察、也有比较、也有提炼。
然而,我们却很少琢磨:观察也好、提炼也罢,它究竟该建立在怎样的基石之上?换言之,在“简单”和“丰富”之间,谁才是“科学求证”时应该遵循的规则。
“科学求证”不应只追求简约,证据的多样化恰恰是结论准确和完整的前提。
如果没有老师适时的点拨与引导,学生如何才能有此深度体验?无此体验,我们如何能说,学生已经历过程,并已感悟思想与方法?可见,培养学生寻求更多证据的意识,是培养学生科学思想方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价值观传统的科学教育中,教师往往认为应该对所教授的内容有透彻的理解,也希望探究活动获得明确的结论。
但真正的科学探究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结论的,实验条件需要摸索、实验数据需要再现、大问题要分解成若干小问题、终极目标要划分为许多阶段性目标,等等。
更多时候人们只能得到阶段性的、在一定条件下成立的结论。
这一特点有利于让学生认识结论的局限性和质疑的重要性。
因为科学教育中的探究活动,说到底只是一种模拟性的科学探究,与真正的科学探究相比,其过程是相对简化了的,其仪器是相对简陋的,其探究者的知识基础也是非常有限的。
因此,探究得出的结论必然是有条件的,有局限性的。
认识这点不仅不会降低科学教育中探究活动的价值,反而有利于利用探究活动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所以,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应深刻理解并帮助学生认识结论的局限和为追求真理而质疑的价值。
[片断三]:“怎样的结论更有价值”师:通过刚才的模拟实验,我们可以得知地球是怎么转动的?生:自西向东转。
生:跟前面的一样呀。
师:是呀,这个结论的话是跟前面的一样。
但现在你们心里的感觉和前面一样吗?生:不一样!师:有什么不一样?生:我觉得前面我们还不能太肯定,但现在比较肯定地球是自西向东转了。
师:看来,对于前面下的结论我们又找到了一个有力的证据,而这个证据使我们进一步肯定了前面的这个结论,是吧?生:是。
师:那如果要想使这个结论更加的有说服力,你觉得还应该怎么办?生:寻找更多的证据。
师:因为证据越多,我们下的结论就——生:越肯定。
生:越准确。
师:说得真不错。
那到现在,请大家回顾刚才的学习,你除了得到这一结论外,你还有什么其他收获?生:我们不能轻易相信别人所说的结论。
师:尤其是在科学学习中,是吧?生:我们在学习中,要尽量找更多的证据,证据越多结论就越准确。
师:只有一个证据,够不够?生:不够,要多找几个才行。
……关于“怎样的结论更有价值”的思考,也是我们进行的一种希望具有意义、具有价值的探索。
虽然本课的教学目的是指导学生根据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来探究地球的自转方向。
但我认为这应该只是我们教学的一个触点,“月亮、星星的东升西落”,甚至于“查阅资料”、“科学推理”、“模拟实验”等,都是在这一触点中诞生的一个个新的生长点。
统整到一起时,作为科学求证的“地球自转方向的知识”被弱化了,而“科学求证”本身、“证据越多结论就越接近事实”的科学思想等却一一获得凸显,成为超越于知识之上的更高的科学课堂追求。
这同样是一种对传统保守思路的背叛。
确定的、可靠的结论已经不再是这一堂课的终极追求,结论的可增殖性,仿佛已成为了这堂课最后的价值取向。
在这里,我们第一次体会到教师心中应有大气象,要有对于科学知识的“战略性”忽视。
科学是什么,科学可以留下些什么,科学可以形成怎样的影响力?答案并不唯一。
但我们以为,科学可以在人的内心深处培植理性的种子,可以让你拥有一颗科学的大脑,学会科学地思考,学会理性、审慎、科学地看待问题、关注周遭、理解世界,这正是这节课我们所努力探索的……。
总之,要想在自己的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方法,使自己的课更有价值,教师就必须明确科学本质、科学方法、科学思维方式。
并对科学及本质、科学探究及基本特征、科学素养、科学教育、科学课教学等概念有一番新的思考和理解。
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张红霞著.科学究竟是什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2[3]喻伯军主编.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6[4]吴利坚.用证据说话.杭州市西湖区教师进修学校.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