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方法 科学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实践活动贵在创新,而创新离不开科学思想、科学方法。
路甬祥院士指出,科学思想是科学活动中所形成和运用的思想观念,它来源于科学实践,又反过来指导科学实践,是创新的灵魂;科学方法是人们揭示客观世界奥秘,获得新知识和探索真理的工具,是创新的武器。
科学思想科学思想是指:在各种特殊科学认识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能够发现和解释其它同类或更多事物的合理观念和推断法则,它对进一步的、更广泛的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具有导向作用。
简单地说,科学思想是科学知识和方法的概括和提升,有助于知识的扩展和方法的推广。
科学方法是人类所有认识方法中比较高级、比较复杂的一种方法。
它具有以下特点:(1)鲜明的主体性,科学方法体现了科学认识主体的主动性、认识主体的创造性以及具有明显的目的性;(2)充分的合乎规律性,是以合乎理论规律为主体的科学知识程序化;(3)高度的保真性,是以观察和实验以及他们与数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对研究对象进行量的考察,保证所获得的实验事实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科学方法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遵循或运用的、符合科学一般原则的各种途径和手段,包括在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开发推广等科学活动过程中采用的思路、程序、规则、技巧和模式。
简单地说,科学方法就是人类在所有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所运用的全部正确方法。
科学方法是人们为获得科学认识所采用的规则和手段系统。
它是科学认识的成果和必要条件。
可分为三个层次:(1)单学科方法,也称专门科学方法;(2)多学科方法,也称一般科学方法,是适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一般方式、手段和原则;(3)全学科方法,是具有最普遍方法论意义的哲学方法。
科学研究方法
所谓科学的研究方法,很明显就是科学工作者在从事某项科学发现时所采用的方法。
但是。
这个过于简单的说明对
我们没有多大帮助。
能不能对这个问题作出更详细的说明呢?好吧!我们可以描述一下这个问题的一个理想答案。
(1)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应当首先认识到问题的存在。
例如,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首先应当注意到物体为什么会像它所发生的那样进行运动,亦即物体为什么在某种条件下
会运动得越来越快(加速运动),而在另一种条件下则会运行得越来越慢(减速运动)。
(2)要把问题的非本质方面找出来,加以剔除。
例如,一个物体的味道对物体的运动是不起任何作用的。
(3)要把你能够找到的、同这个问题有关的全部数据都收集起来。
在古代和中世纪,这一点仅仅意味着如实地对
自然现象进行敏锐观察。
但是进入近代以后,情况就有所不同了,因为人们从那时起已经学会去模仿各种自然现象,也
就是说,人们已经能够有意地设计出种种不同的条件来迫使物体按一定的方式运动,以便取得与该问题有关的各种数据。
例如,可以有意地让一些球从一些斜面上滚下来;这样做时,既可以用各种大小不同的球,也可以改变球的表面性质或者
改变斜面的倾斜度,等等。
这种有意设计出来的情况就是实验,而实验对近代科学起的作用是如此之大,以致人们常常
把它称为“实验科学”,以区别于古希腊的科学。
(4)有了这些收集起来的数据,就可以作出某种初步
的概括,以便尽可能简明地对它们加以说明,亦即用某种简明扼要的语言或者某种数学关系式来加以概括。
这也就是假设或假说。
(5)有了假说以后,你就可以对你以前未打算进行的实验的结果作出推测。
下一步,你便可以着手进行这些实验,看看你的假说是否成立。
(6)如果实验获得了预期的结果,那么,你的假说便得到了强有力的事实依据,并可能成为一种理论,
甚至成为一条“自然定律”。
当然,任何理论或自然定律都不是最后定论。
这一过程会一次又一次地重复下去。
新的数据,新的观察和新的实验结果将不断出现,旧的自然定律将不断为更普遍的自然定律所替代,因为这些新的定律不但能说明旧定律所能解释的各种现象,而且还能说明旧定律所不能解释的一些现象。
以上这些,正如我已经说过的,是一种理想的科学研究方法。
但是在真正的实践中,科学工作者并不需要像做一套柔软体操那样一步一步地进行下去,而且他们通常也不这样做。
比起旁的事情来,像直觉、洞察力甚至运气这一类因素常常更起作用.在整部科学史中充满了这样的例子。
有不少科学家仅仅根据很不充分的数据和很少一点实验结果(有时甚至一点实验结果也没有),便突然灵机一动,得出了有用的、合乎事实的论断。
这样的论断,如果按部就班地通过上述理想的科学研究方法进行,就可能要用好几年的时间才能得到。
例如,凯库勒就是在邮车上打瞌睡的时候,突然领悟到苯的化学结构的。
洛维则在半夜醒来的时候,突然得到了关于神经刺激的化学传导问题的答案。
格拉泽却由于无聊地凝视着一杯啤酒,才得到了气泡室的想法。
然而这是不是说,一切都是凭好运气得来的,根本不需要动脑筋去思考呢?不,绝对不是的。
这样的“好运气”只那些具有最好领悟力的人才会碰上,换句话说,有些人之所以会碰上这样的“好运气”,只是因为他们具有十分敏锐的直觉,而这种敏锐的直觉则是依靠他们丰富的经验、深刻的理解力和平时爱动脑筋换来的。
抽到的题可以带出来,因为大多数学科每一位老师的题都是不一样的。
当同学科的看到时,都吓了一跳,这个题怎么答。
于是,没轮到的准备更认真,上网的,查资料的,看书的,好像自己就是这一题了。
本题难在哪里?不是说你的观点或看法或操作,而是“分别指什么”,这个分别指什么,就是一种有明确概念或说明的具体化,而且思想是高度提炼的纲领,还有主流代表性,同时也是一个观念的问题,如毛泽东思想。
而精神是属于意识范畴,是一种内在的动力与追求,如献身精神。
这二者又是有联系的,“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我们才有献身精神,不怕牺牲。
”怎么答?
科学思想
1、思想是总领的,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影响到人的意识、精神、方法。
科学思想来自科学实践,又过来对科学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它既是科学活动的结晶,又是科学活动的灵魂。
人文思想的引入,则促使科学产生对自身的反思,赋予科学思想以价值的意味。
科学思想与现代文化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科学文化代表着先进的文化发展方向。
2、思想是有定势的,所以,有时候要解放思想。
科学思想的魅力在于拓展科学时空,开发精神价值,提升思维品质。
辩证唯物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主流,万物相互联系,成为一个整体,物质世界在本质上是整体性的、一体化的,整体性是绝对的,可分性是相对的;思维与物质也构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甚至人类也是一个有机体,人与自然是融通的。
3、科学思想具体可以是:自然的整体思想、微观思想、实证思想、实验思想、统一思想等,还可以是指导科学自然观、科学生命观、科学历史观、科学真理观、科学进步观,科学思想立足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大学科之上,主要是指自然科学的理论形态。
科学思想作为一种理论观是科学知识的提升与系统化,零散的知识必须有思想来穿针引线。
4、科学思想一般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人们在各种科学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最一般规律的合理观念,如关于自然界万物构成和发展规律的唯物主义的思想,发展变化的思想,普遍联系的思想,尊重规律的思想等等;科学思想第二个层次是人们在科学研究、技术发明和产业创新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
5、如果没有科学思想,科学事实本身是不会凸现出具有规律性的意义的,如果没有科学思想作为红线,再多的科学知识也不过是一些文档材料、一些缺少灵魂的东西。
6、在科学教育过程中,科学思想有时候也属于学校教育中的德育要素,与其他课程及各教育环节一起,共同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奠定基础。
科学在不断发展,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会不断有新的科学思想。
应当让学生了解一些他们能够接受的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对建设新农村、新城镇和改善人们物质与精神生活的作用,从而使他们意识到科学与自身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学好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树立服务社会、振兴中华的理想。
(课程标准)这也是科学素养的目标之一。
7、科学思想与科学知识依附而存在,指科学知识蕴涵的基本观念,主要表现为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学说。
科学思想以实证的科学知识为基础,相同的科学事实、科学定律可以用不同的科学思想去诠释。
科学精神
1、科学精神是科学素养的一部分。
也是科学思想的组成部分。
2、科学家的科学精神是科学家共同具有的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同时,科学精神又以一种文化的形式注入整个社会,成为人类进入理性社会的标志,成为现代文明的象征。
科学家是从事科学劳动的劳动者,他们身上集中体现着这种精神。
3、以科学家为代表的科学精神,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探索精神。
科学始于好奇,永无止境地好奇心是科学家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
有根据而无顾忌地怀疑精神是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培育出自由的探索精神,是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位科学要成功就要不凡的探索精神,对哪怕是细枝末节的事情也不放过。
看得多还得想得多,想得多还得做得多。
(2)实证精神。
科学源于观察和实验。
科学是以事实为基础,在大量、反复出现的事实中归纳,总结出规律的;同时,科学又是思想的创造,仅有事实还是不能够上升为科学,还必须经过分析和推理,把观察或实验所得的事实概念化、原理化、理论化,也就是要形成定义、原理,并最后形成理论以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
实证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的精神。
尊重事实、诚实正直,并进行符合逻辑的思维,是科学的重要品质。
(求是)
(3)原理精神。
科学是发现规律,揭示事物最本质、最普遍的原理。
科学要回答的不仅是什么,还要回答为什么。
同时,普遍性是规律的基本特征,不具有普遍性的不是规律。
科学就是根据事物的普遍性去处理事物的特殊性。
最基本、最本质的,同时是最普遍、最共同的。
人类的行为模式已经从“生产-技术-科学”转向“科学-技术-生产”。
也就是先通过科学研究,弄清事物的原理,以科学理论指导自己的行为,这是理性社会的重要牲。
在门捷列夫归纳出化学元素周期表后。
化学有就通过这种规律而又发现了其他的好几种元素,并对物质世界的组成做出充分的预期。
比起事事从经验出发,走一步看一步,以理论作为指导往往事半功倍,少走弯路、错路。
(4)创新精神。
科学发现的关键在于突破,科学总是在现实不再与现有的理论相符合的时候,出现新飞跃。
科学的生命在于发展、创新和革命,在于不断深化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规律的理解。
突破往往要受到旧思想的强烈反对,所以创新也包含着勇敢无畏精神,在科学研究中要敢于根据事实提用了同以往的见解,科学史上重大的发现阶段无不是一种创造思维的结果,比如,“场”的概念的建立,“黑洞”的发现等。
(5)独立精神。
科学产和和发展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所以要受到社会,包括社会论、社会道德、社会政治等因素的影响。
而科学作为一种理性活动,以追求真理为目标,只能实事求是,不能屈服于任何外界的压力,所以科学精神,对于科学家而言,必须具备独立精神;对于社会而言,则必须具备民主精神。
民主是科学发育不可摧少的社会环境,民主是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随声附和,或为了迎合某种需要而随意编织自己的见解是与科学精神决不相容的。
4、学生的科学精神,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退坡精神的主要方面。
在科学教育过程中,科学精神属于德育要素,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以及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教育,与其他课程及各教育环节一起,共同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奠定基础。
(课程标准)
5、科学精神体现了人们对科学技术历史作用和社会价值的认识与重视程度。
科学意识是科学精神的另一个侧面,具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重功能。
具有科学意识的人,能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待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对学习知识、提高生产技能有自觉性,对伪科学、反科学现象有识别技能,对封建迷信、腐朽落后的观念有免疫和防御能力。
科学意识包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等。
6、科学发展观既是科学思想,也是一种科学精神。
当然还包括质疑精神、逻辑精神、简约精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