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1.2人口的空间变化 名师制作优质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必修2优质学案:1.2人口的空间变化

高中地理必修2优质学案:1.2人口的空间变化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学习目标] 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以及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

2.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一、人口的迁移1.人口数量的变化(1)人口自然增减;(2)人口迁移。

2.人口迁移的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3.人口迁移的类型(1)国际人口迁移①概念: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②阶段和特点:(2)国内人口迁移①概念: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②阶段和特点:a.古代:受脆弱的农业经济、频繁的战争、自然灾害的影响而迁移。

b.新中国成立以来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其中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是最主要的。

自然灾害有时也会促发人口的迁移。

2.经济因素(1)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等是主要的因素。

(2)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主导作用。

3.社会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和宗教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探究点人口迁移2017年3月2日,《天津市推动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工作方案》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形式印发执行。

该方案全面放开户籍人口迁移限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促进了地区间的人口迁移。

读“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图”,思考以下问题。

1.1949~1986年期间的人口迁移主要有哪两大方向?人口迁移的原因是什么?答案一是从东部和中部流向西部,二是流向东北部地区。

人口向西部迁移主要是国家为改变西部经济落后、人才匮乏的局面而进行的移民;人口向东北地区迁移主要是为了开发东北地区森林、矿产及荒地资源而进行的移民。

2.20世纪80年代后期人口流向是怎样的?人口迁入数量较多的地区有哪些?这些地区吸引大量人口迁入的原因是什么?答案由中西部流向东部沿海地区。

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

最新高中必修二地理 1-2人口的空间变化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最新高中必修二地理 1-2人口的空间变化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新课程标准】1、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原因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教的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人口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能力目标:利用资料或图表,就具体的世界或地区人口迁移特点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情感目标: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运动与发展的观点,全面认识人口的发展理论,使自己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重点】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难点】正确理解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前练习1.改革开放后,中国大批生到欧美留和大量民工涌向我国东南沿海大城市,这会对人口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提示: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密度上的空间变化/对经济的影响。

2.“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揭示出人口的哪些变化?【教过程设计】图片引入:伊拉克战争带的难民潮,珠江三角洲的民工潮等(一)区分概念:1、人口移动和人口迁移人口移动泛指人口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化,如旅游、出差、购物等。

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特殊类型,它指的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即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这种移动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永久性或长期地改变。

“人口迁移”这个概念中包括了三大要素:空间移动,居住地变更,时间限度(永久性或长期)。

移动距离的长短并不能作为人口迁移的标准!人口迁移的特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人口迁移的规模大小(或人口流动的流量大小)(2)人口迁移的方向(或迁出区和迁入区的分布)(3)人口迁移方式(例如自发的,政府组织的,外力强迫等)(4)人口迁移特点形成的原因(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等)(5)人口迁移的意义(或作用),包括对迁出区和迁入区的作用。

2、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这是人口迁移按是否跨越国界而划分的两种形式。

(1)国际人口迁移: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一年)的迁移活动。

(完整word)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2人口的空间变化导学案

(完整word)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2人口的空间变化导学案

《人口的空间变化》导学案编制人:梁宏程爽廖海钦审核人:梁宏【课程标准】1.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学习目标】1.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理解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的特征和意义。

3.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自主预习案(读书自学、自主探究)一、知识清单(一)人口的迁移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和。

2、人口迁移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3、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和。

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跨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的迁移活动;国内人口迁移是指在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人口迁移的意义:①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②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③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是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

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因素的综合反映。

2.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自然环境因素中,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式最主要的,___________有事也会促发人口的迁移。

3.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______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其中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式主要因素。

都是为了寻求___________________,获得更好的__________,改善_____________。

但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4._____、______等社会因素对人口迁移有着特殊的影响,其中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式重要的影响因素。

二、课前探究(一). 读图1.8思考:读19世纪以前的世界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2《人口的空间变化》优秀教学案例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2《人口的空间变化》优秀教学案例1
(二)讲授新知
1.结合教材,系统地讲解人口空间变化的概念、原因和影响。
2.以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不同地区人口空间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如: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区的人口增长情况。
3.引导学生运用地理视角,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人口问题,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如:分析某个地区人口空间变化的原因和影响,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思考,提高他们的地理分析能力。
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地区,分析其人口空间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3.鼓励学生在小组内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巩固所学内容,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2.总结人口空间变化的原因和影响,让学生明确人口空间变化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密切关系。
2.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分析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地理视角,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人口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人口空间变化的原因和影响,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人口问题的关注,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地理视角,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人口问题,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小组合作
1.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整理数据、分析讨论,得出人口空间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2.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如:分析某个地区人口空间变化的原因和影响,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提高他们的地理分析能力。
五、案例亮点
1.贴近生活:本节课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人口空间变化为背景,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如北京、上海、广东等,以及一些贫困地区,如甘肃、贵州等。这些地区都是学生所熟悉的,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关注,让学生感受到地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019年高中新人教版地理1.2《人口的空间变化》优质课教案(新必修2).

2019年高中新人教版地理1.2《人口的空间变化》优质课教案(新必修2).

2019年高中新人教版地理1.2《人口的空间变化》优质课教案(新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利用资料或图表,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能力目标1.通过有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结合实例,学会案例分析的方法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两大板块,每一板块内部又分为二战前后和改革开放前后为时间界线。

这种空间和时间的差异性,构成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教学各个环节中加强总结和比较。

利用多媒体采取比较法列出两幅表格,让学生比较二战前后和改革开放前后人口迁移的路线、特点、原因。

从案例分析不同的国家由于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也各相同。

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影响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各有不同。

本节课有丰富多样的阅读资料和形式,可相互穿插灵活运用于教学中,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人口迁移的类型(流向、成因、意义);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教学难点:人口迁移的原因以及作用教学方法:讲授法和比较法教具准备: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自制图表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假如现在给你一个机会重新选择住地,你会选择什么地方?学生在七嘴八舌中各抒己见。

老师总结,出于多种原因,有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人们的住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以及生产力的发展,会发生空间移动,这就是人口迁移。

本节课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一、人口的迁移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的定义所谓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空间移动人口迁移三大要素居住地变更时间限制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去理解:第一,人们总是不断地进行空间移动,但不能把所有的空间移动都当做人口迁移,只有那些居住地发生"永久性"和"长期"变化的运动,才被当做人口迁移。

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优秀教学案例

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优秀教学案例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本案例中,我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认识到人口问题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案例的学习,学生能够关爱社会、关注民生,培养其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地理素养。
5.多元化评价:在教学评价方面,我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思维以及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对学生的全面评价,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其知识掌握、实践操作能力、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评价。
3.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发挥自己的潜能。通过设置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使其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其在探究过程中能够与他人积极沟通、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2.提问:“你们认为人口空间变化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3.总结:人口空间变化受到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社会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二)讲授新知
1.讲解人口空间变化的规律,如从农村向城市迁移、沿海向内陆递减等。
2.分析人口地理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如地形、气候、资源等。
3.举例说明人口空间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如城市化进程、人口老龄化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爱社会、关注民生的责任感,使其能够认识到人口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认识到人口问题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优秀教学案例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首先,我以“世界人口增长历程”的图片作为导入,引导学生了解人口数量变化的历史背景和现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我通过设计“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两个探究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人口增长对不同领域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最后,我以“中国的人口政策”为例,让学生了解我国在人口管理方面的实践和经验,提高学生的国情认识。
2.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如:“我在学习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克服这些困难?”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强调学生的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持续进步。
本节课的教学策略注重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与评价,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能力。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如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城乡人口流动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世界人口增长历程的图片,培养学生的视觉素养,提高学生对人口数量变化的认识。
2.设计探究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人口增长对不同领域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3.采用案例分析法,以我国的人口政策为例,让学生了解我国在人口管理方面的实践和经验,提高学生的国情认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主要内容为人口增长对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人口数量变化的基本规律,认识到人口增长对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对人口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能力。
3.小组合作与互动交流相结合:在探究活动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人口增长对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小组合作和互动交流,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育资料】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 1.2人口的空间变化导学案(配套)学习精品

【教育资料】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 1.2人口的空间变化导学案(配套)学习精品

1.2人口的空间变化一、预习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理解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的特征和意义。

3.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学会利用资料或图表,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二、预习要点1.重点:1、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和地理意义2、运用案例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2.难点:运用案例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三、预习问题1.什么是人口迁移,主要的类型有哪些?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是什么?四、预习检测电视剧《闯关东》讲述的是清代华北大旱、赤地千里,河北及山东的饥民大批出山海关移至东北的故事。

回答1~2题。

1.剧中山东人迁到东北的现象属于( )A.国际人口迁移B.国内人口迁移C.省内人口迁移D.国际人口流动2.对于人口迁移所造成的影响,错误的是( )A. 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B.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各种联系C.在迁入地,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环境问题D.在迁入地,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读“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年龄分布和不同年龄段的迁移率(%)统计”图,完成3~4题。

3.图中数据显示( )A.农村劳动力的迁移日益低龄化B.农村劳动力逐渐高龄化C.农村劳动力以20~29岁年龄段为主D.50~59岁人口迁移率变化幅度最大4.农村劳动力迁移率上升的主导因素是( )A.农村产业结构调整B.城乡经济收入差异较大C.交通条件改善D.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探究案一、合作探究探究活动一:人口的迁移【探究材料】2019年底至2019年春初,埃及、利比亚等国家的大量人口纷纷撤离两国回国;其中我国采用海陆空全方位撤侨工作,于3月6日前将3.2万余人全部安全撤离回国。

【探究问题】1.大量的人口迁移到埃及、利比亚等国家,这是一种什么现象?2.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欧洲、非洲的人口迁到美洲与材料中的人口迁到中东地区,二者有什么区别?各有什么影响?3.读教材P8内容和P9图1.9 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分析中国各个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方向和原因,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到1986年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相比,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有什么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大规模人口流动的原因和影响有哪些?【规律总结】“人口迁移”这个概念中包括了三大要素:空间移动,居住地变更,时间限度(永久性或长期)。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2《人口的空间变化》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2《人口的空间变化》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提高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形成对人口空间变化的全面认识。
4.情景创设: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人口分布图、人口密度图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人口空间变化的特点,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5.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发现自己在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等方面的优点与不足,教师对学生的探究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谈谈自己对人口空间变化的理解。
3.教师点评: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提醒学生注意难点。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绘制我国人口分布图,并撰写一篇关于我国人口空间变化的小论文。
2.作业要求:明确论文主题,论述人口空间变化的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及影响,字数在800字以上。
(二)讲授新知
1.课件展示:我国人口分布图、人口密度图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人口空间变化的特点。
2.教师讲解:介绍我国人口空间变化的基本特点,如东多西少、沿海地区人口密集等。
3.案例分析:分析影响我国人口空间变化的因素,如经济发展、交通运输、地理环境等。
4.知识拓展:介绍世界其他国家的人口空间变化情况,让学生了解人口空间变化是全球性问题。
本案例以生活情境导入,问题导向,小组合作,情景创设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2《人口的空间变化》优秀教学案例(共1课时)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2《人口的空间变化》,共1课时。通过分析我国的人口空间变化,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培养学生从地理视角认识人口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以“我国人口空间变化”为主线,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人口空间变化的原因及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1.2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1.2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
3.介绍地理信息技术(GIS)在人口空间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四)案例分析
1.给学生发放案例资料,如我国某城市的人口分布图、迁移图等。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人口空间变化特点、原因及影响。
3.各组汇报分析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实践活动
1.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己所在地区的人口空间变化情况。
-要求:了解下一节课的主题,提前预习,提出疑问,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5.拓展阅读:推荐阅读与人口空间变化相关的书籍、文章,如《中国人口分布与迁移》、《城市人口集聚的规律与影响》等。
-要求:阅读后总结心得体会,与同学分享,拓展知识视野。
6.参与课堂讨论:针对下一节课的主题,准备自己的观点和问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人口空间变化的概念、类型及影响因素;地理信息技术在人口空间变化研究中的应用;分析、解释人口空间变化的方法。
2.难点: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分析人口空间数据;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深入理解人口空间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人口空间变化的现象和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2.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从具体实例中掌握人口空间变化的特点和规律。
3.设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引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口的空间变化,探讨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迁移和集聚规律。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1.2《人口的空间变化》精品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1.2《人口的空间变化》精品导学案(含答案)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4月28日上午10时,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据显示,目前我国流动人口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 386 075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为39 959 423人,不包括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为221 426 652人。

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增加116 995 327人,增长81.03%。

思考:引起我国流动人口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答案:点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和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促进了流动人口大量增加。

一、人口的迁移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__________和人口迁移。

所谓人口迁移就是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分类(1)国际人口迁移①概念:人口跨______并改变住所达到__________(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②特点⎩⎪⎨⎪⎧19世纪以前:以 性、大批的移民为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从 国家流向 国家;定居移民减少, 的人口增多(2)国内人口迁移①概念:______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______的现象。

读教材图1.9“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可获得以下信息:(1)1949年至20世纪80年代,人口主要从东部迁往东北、西北、西南边疆地区;(2)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量人口从内地迁往沿海经济发达地区;(3)四川一直是人口的净迁出区。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因素(1)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______,以及自然环境的______,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

(2)主要因素:______、土壤、水、__________和自然灾害。

2.经济因素(1)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__________、交通和通信等是主要的因素。

高中地理1.2《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1.2《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理解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的特征和意义。

3.理解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学习过程】一、人口的迁移1.概念:2.分类(1)国际人口迁移3.意义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知识梳理】1.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政治因素 2.个人因素: 案例:(1)美国人口迁移 ①分析美国本国哪些因素促使它成为一个移民国家:②列表比较美国国内人口迁移归纳促使美国人口在本土范围内迁移的因素:(2)分析我国古代人口和近几十年人口迁移影响因素的不同: 促使古代人口迁移的因素:促使近几十年人口迁移的因素:【典题解悟】(2008·江苏地理)表1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

据此完成6~7题。

表16.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A.从发展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7.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A.更高的社会地位B.更多的休闲时间C.更高的收入D.更优的自然环境解析:该题是对人口迁移的比较典型的考察方式,在掌握课本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试题中所给的信息具体分析问题。

【当堂检测】1.改革开放后,中国大批学生到欧美留学和大量民工涌向我国东南沿海大城市,两者的共同之处是()A.都是政策性移民,具有自发的性质。

B.交通和通信的发展是最重要的拉力因素C.地区自然条件相差很大,环境质量不同是决定性因素D.都是追求自身职业更好的发展,谋求更高的生活水平2.英国阿伯丁、我国大庆等城市的兴起,引起大量人口迁入,其影响因素主要是()A.气候条件适宜B.政治中心的改变C.经济发展较慢D.矿产资源的开发3.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A.由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B.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C.由城市到城市的人口迁移D.由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4.对于人口迁移所造成的影响,错误..的是()A.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B.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各种联系C.在迁入地,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环境问题D.在迁入地,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5.“安史之乱”引发的人口迁移,使我国人口分布的中心首次()A.由黄河流域移到了珠江流域B.由长江流域移到了珠江流域C.由黄河流域移到了长江流域D.由长江流域移到了黄河流域6.80年代,促使我国人口大量流动的根本原因是()A.大量农村劳动力闲置B.1984年,国家放宽对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等政策C.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D.城市生活水平高,有较好的学习、医疗条件7.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引起的移民()A.多为短期流动人口B.是国家有计划、有组织安排的C.以人口自发迁移为主D.对迁入地的建设发展不利8.2001年11月实施的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经转变为现代型的省级行政单位是()A.黔、鲁、京、浙、苏B.豫、新、京、浙、苏C.渝、琼、京、津、沪D.沪、京、津、浙、苏9.读课本第9页图1.8 “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可以年看出,人口迁入数量比较的地区是、和。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学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班级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以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2.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利用资料或图表,分析说明某地区或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养成对地理现象的特征及原理的分析与综合能力。

学习重点:人口迁移的地理范围(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人口迁移的流向及原因。

学习难点:人口迁移的原因。

一、预习﹒交流﹒评价人口的迁移1.概念:人口迁移:指在人的在国际或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流动:人口离开原居住地后又返回的现象。

2.人口迁移的分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和。

二、新知﹒巩固﹒展示(一)人口迁移的分类②国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在范围内,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现象。

(二)人口迁移的影响(三)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因素的综合反映。

在人口迁移诸多因素中, 因素往往起着主导作用。

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 因素。

1. 自然环境因素:例如 、土壤、 、 和等等。

2. 经济因素:例如 、 等等。

3. 社会因素:包括 、政策、 、 文化教育水平和宗教等等。

三、训练﹒拓展﹒提高右图中显示了人口迁移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1.阶段(2)最有可能的是 ( ) A .原始农业 B .种植业 C .工业化阶段 D .后工业化阶段2.影响(3)、(4)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的是 ( ) A .自然环境 B .国家政策C.社会经济 D.战争读下面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3~5题。

3.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A.从北美迁往拉美B.从亚洲迁往拉美C.从非洲迁往西亚D.从欧洲迁往非洲4.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民工流向可能是( )A.从湖南流往广东B.从河北流往山东C.从新疆流往内地D.从湖北流往重庆5.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移到乙地的是( )A.乙地较低的工资待遇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C.解决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D.甲地优美的环境读中国、美国(本土)两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2《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2《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1
5.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和我国人口分布图,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我国人口分布有哪些特点?”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人口的空间变化》。
接着,教师可以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课堂练习
1.判断题: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设计一些判断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2.计算题:给出具体数据,让学生计算人口密度,巩固计算方法。
3.分析题: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人口分布、迁移等现象背后的原因。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人口分布、人口密度、人口政策等知识点。
5.结合时事,关注新型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等话题,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文章,谈谈你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及建议。
作业要求:
1.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严禁抄袭。
2.作业内容要紧扣课堂所学,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3.作业中要运用地理图表、数据等进行分析,提高实证分析能力。
4.提交作业时,注意格式规范,字迹清晰,以便教师批改。
(二)讲授新知
1.人口分布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人口分布的概念,并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
2.人口密度的计算方法
介绍人口密度的定义,引导学生学习人口密度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3.我国人口分布现状及变化趋势
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的现状,讲解我国人口政策对人口空间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我国人口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

2.运用案例,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重点)3.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以及人口迁移的影响。

(重难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人口的迁移阅读教材P8至P9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人口迁移的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分类:按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3.世界人口迁移(1)特点①二战前: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②二战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多。

(2)意义①二战前: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②二战后: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

4.中国人口迁移正误判断:(1)小明去美国留学不属于人口迁移。

( )(2)大洋洲一直是国际人口迁移的迁入地。

( )(3)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

( )【提示】 (1)× 到美国留学已跨越了国界且长时间改变了居住地,属于人口迁移。

(2)√ 大洋洲属于新开发的大陆,自身人口稀少、一直是人口迁入地。

(3)×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受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我国国内人口出现了自发的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流动现象。

教材整理2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阅读教材P 10至P 11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自然因素(1)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差异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

(2)主要因素:气候、土壤、水、矿产资源和自然灾害等。

2.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通信等。

3.社会因素⎩⎪⎨⎪⎧特殊因素:政治、文化重要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和宗教正误判断:(1)原始社会时期,自然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 ) (2)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起决定作用。

( )【提示】 (1)√ 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人类依靠采集、渔猎为主,受自然环境影响比较大,因此自然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2)× 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但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质疑·手记]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疑问1: 解惑: 疑问2: 解惑: 疑问3: 解惑: 疑问4: 解惑:中新社联合国2016年1月12日电据12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发布的国际移民报告显示,全球国际移民人数在2015年已达到2.44亿。

目前,国际移民居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约4 700万人,其次是德国和俄罗斯,人数都为1 200万,从国际移民的出生地来看,印度是最大的移民输出国,有1 600万人移民海外,其次是墨西哥和俄罗斯,中国排在第四位,有1 000万人。

探讨1:我国历史上有“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等人口迁移方式,哪一种与上述材料中的移民类型相同?【提示】“走西口”、“闯关东”均是指我国历史上的国内人口迁移,而“下南洋”则是指国际人口迁移,与材料中所述的移民类型相同。

探讨2:目前,墨西哥的国际人口迁移与其历史上的国际人口迁移有何不同?【提示】墨西哥是一个移民国家,历史上是人口迁入为主,而目前则是人口迁出为主。

探讨3:目前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有何特点?【提示】目前国际人口迁移主要是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核心点击]人口迁移1.不同历史时期人口迁移的方向、特点和原因国内人口迁移与国际人口迁移相比,人口迁移更为经常、普遍、频繁。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国内人口迁移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4.人口迁移的影响[体验评价]1.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劳动人口流向示意图”,回答(1)~(3)题。

【导学号:36460007】注:线的粗细表示移民人数的多少(1)根据图中各移民流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拉丁美洲到北美的移民是三大移民流之一B.由贫穷区域流入富裕区域是移民的主要方向C.欧洲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来自西欧D.人口移动主要是经济原因所致(2)下列大洲中人口迁出数量最大的是( )A.欧洲B.非洲C.北美洲D.亚洲(3)大量人口流入欧洲,对欧洲产生的影响有( )A.增加了欧洲乡村人口比重B.缓解社会矛盾C.缓解交通压力D.增加城市环境压力【解析】第(1)题,“二战”后,欧洲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来自经济相对落后的中欧和南欧。

第(2)题,从图中箭头粗细上可知人口迁出数量最大的是亚洲。

第(3)题,大量流入欧洲的人口主要流入城市,增加了城市环境压力。

【答案】(1)C (2)D (3)D[合作探讨]“2015年,来自叙利亚、厄立特里亚、伊拉克、利比亚等地的100多万移民与难民从陆上和海上来到欧盟国家,其中3 600多人死亡或失踪。

”国际移民组织统计,截至2016年6月6日,今年已经有20.6万名难民和移民进入欧洲,主要从希腊和意大利登陆。

探讨1:2015年大量的叙利亚民众离乡背井前往欧盟国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2015年叙利亚出现持续的政局动荡,内战纷乱,导致许多民众纷纷迁离。

探讨2:大量难民的到来对德国、法国这样的欧盟国家经济发展带来的最有利影响是什么?【提示】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探讨3:二战以后,欧盟的许多国家一直是国际人口的迁入地,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什么?【提示】经济因素。

[核心点击]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因素的综合反映。

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具体分析如下:1.自然环境因素迁移的影响及人口迁移举例其是有关人口迁移的政策尤其重要,如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常引起人口迁移,如历史上我国都城变换和朝代更迭引起的人口迁移坏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秩序并引发人口迁移,如“一战” “二战”、当代局部战争和冲突引起的人口迁移2.下表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

据此完成(1)~(2)题。

A.各国气候条件的差异B.各国资源分布的差异C.各国宗教信仰的差异D.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2)下列关于人口迁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减轻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B.加重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C.为迁入地提供劳动力,促进其经济发展D.对迁出地人们生活观念的更新没有帮助【解析】从表中看出,人口迁出国为发展中国家,而迁入国为发达国家,这是由于两类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造成的。

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都有影响。

对迁出地而言,减轻了人口压力,对迁入地而言,提供了劳动力。

【答案】(1)D (2)C探讨1:20世纪50年代,我国有大量人口迁入新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为了开发国土,支援边疆建设,发展经济。

探讨2:80年代后的人口迁移流向的特点是什么?【提示】从内陆到沿海,由农村到城市。

[读图指导](1)读图名图例,明确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两个阶段的划分。

(2)读箭头类型及其指向。

80年代之前主要是由东部沿海流向东北、西北、青藏等边疆地区,而80年代后则主要从中西部流向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3)结合区域自然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实际,判断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而分析人口迁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体验评价]3.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

完成(1)~(2)题。

【导学号:36460008】(1)上图为2012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状况。

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A.粤、豫、黔、沪B.豫、粤、黔、沪C.粤、豫、沪、黔D.豫、粤、沪、黔(2)下列对当前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 )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解析】图中通过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比较来说明人口的迁入与迁出情况。

第(1)题,我们虽然不能清楚记忆不同省级行政区的常住人口数,但是我们可以大致根据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比较,使用排除法解题。

①的常住人口大于户籍人口,且常住人口大于1亿,说明是人口迁入区,豫为迁出区,所以可以排除B、D;②的户籍人口超过1亿,且大于常住人口,说明是人口迁出区;③的户籍人口大于常住人口,也是人口迁出区;④的人口大于京、津,且常住人口大于户籍人口,是人口迁入区,黔是迁出区,可以排除C。

故选A。

第(2)题,可用直选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主要是由农村到城市、由山区到平原、由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

河北主要流向京津地区,安徽主要流向长江三角洲地区,湖南、广西主要流向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以就近迁移为主。

故选D。

【答案】(1)A (2)D[课堂·小结]对点训练1人口迁移含义、分类及特点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箭头表示人口迁移方向,据此回答1~2题。

【导学号:36460009】1.若此图表示目前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A.从北美迁往拉美B.从亚洲迁往北美C.从亚洲迁往非洲D.从欧洲迁往亚洲2.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A.从湖南流往广东B.从北京流往河北C.从广东流往新疆D.从湖北流往贵州【解析】第1题,目前世界人口迁移总体上是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第2题,近年来我国民工流主要由经济欠发达的省(区)流向经济发达的省(区)。

【答案】 1.B 2.A对点训练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回答3~4题。

【导学号:36460012】3.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而有许多科技工作者迁往西部地区的主要原因分别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⑥4.导致美国老年人从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①B.②C.④D.⑥【解析】第3题,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快速发展,就业机会多,收入高,吸引大量农民工迁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许多科技工作者响应国家号召,迁往西部地区。

第4题,美国东北部纬度高、气温低、多风雪;西部、南部地区阳光充足,环境优美。

【答案】 3.C 4.A我还有这些不足:(1)(2)我的课下提升方案:(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