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规划中的城市配电网自动化运用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电网规划中的城市配电网自动化运用探讨
赵可如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常州市金坛区供电分公司 江苏 常州 213200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对电力资源的使用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配电网自动化成为不少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保障供电稳定的重要内容。

本文针对城市配电网自动化的特点和优势进行分析,明确城市配电网自动化建设在配电网规划中的运用原则,结合对城市配电网规划中出现的问题,探究城市配电网自动化的设计思路及具体运用措施,从而进一步提升对城市电力资源的利用水平,满足我国城市在电力能源利用上的需求。

关键词 配电网规划;城市配电网;自动化
Discuss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Urban Distribution Network Automation in Distribution Network Planning
Zhao Ke-ru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Changzhou Municipal Jintan District Power Supply Branch, Changzhou 213200, Jiang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cities have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use of electric power resources. Therefore, the automation of distribution network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ensuring the stability of power supply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any citie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urban distribution network automation, clarifies the application principles of urban distribution network automation construction in distribution network planning, and explores the problems of urban distribution network automation.
The design ideas and specific application measures of urban distribution network automation are investigated to further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level of urban electric power resources and meet the needs of cities in China for the use of electric energy.
Key words distribution network planning; urban distribution network; automation
引言
我国城乡一体化工作的推进,使城市规模逐渐变大。

因此,对电力的使用量日益增多,电力设备以及技术也随之变得复杂多样。

为了满足城市电力使用的稳定性需求,应当加强对城市配电网的合理规划,利用城市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确保供电的稳定性。

结合城市不同区域情况,科学调控电力资源避免对电站设备造成损坏,从而满足城市的用电需求。

目前许多城市在该方面的技术和应用水平,虽然能够达到配电网自动化建设需求,但是仍旧存在设备落后、电路结构设计不合理的问题。

就此需要提升配电网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组建高素质的作业团队。

同时引进先进技术,并且对自动化技术进行合理利用。

借助该些措施,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促进城市建设的发展。

科学与信息化2021年12月下 61
1 城市配电网自动化特点及系统优势分析
1.1 特点
城市配电网自动化运行时,相比以往的配电系统效率更高,并且不易出错,能够有效提升用电的稳定性[1]。

但是因为城市建筑结构多样,电路网络复杂,所以配电网的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量巨大,对于工作人员而言有着较大的工作压力。

配电网自动化,结合计算机技术能够智能化地解决该类问题,对其中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管控和反馈,提升工作人员的管理效率,减少因为管理问题造成系统故障的可能。

并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借助对线路的监控,及时发现配电网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方便工作人员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从而保障电力供应和电力需求的平衡,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

1.2 系统优势
配电网自动化应用,解决了以往在供电时存在的大量问题,其自动化系统在应用时主要优势有三方面[2]。

一是与计算机相关技术匹配度高,在实际工作环境运用时,能够实现智能化管理,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相关媒介对系统运作进行实时管理。

二是可以借助系统提供的各类数据合理设计未来的工作计划,提升工作计划的合理性、科学性,使城市供电长时间处于稳定状态。

三是能够对配电网进行实时管控,依据实际情况合理调度配电网,避免其在运行时出现故障,影响供电的稳定性。

2 城市配电网自动化在配电网规划中的运用原则
2.1 延展性原则
在进行城市配电网自动化建设前期,应当重视不同区域自动化系统建设存在的差异,做好对其电路网络分布的设计,并且制定建设标准以其为依据开展施工建设。

避免因为没有严格按照前期的规划设计,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出现问题[3]。

工作人员应当收集分析其主站及下属子站的相关信息合理进行施工规划设计,在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把控施工质量,并且依据实际施工情况,完善施工计划。

以此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对分区域的配电网自动化的建设,使其上下游、主站、子站实现自动化的目的。

2.2 减少重复原则
为保障配电网自动化建设满足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的用电需求,相关工作人员在开展施工前,需要分析城市对电力使用的标准和要求,合理设计自动化系统的建设规划,并且依据实际的施工环境逐步改进施工计划。

建设过程应当优先对建设条件较好的建设区域进行施工,从而确保施工质量,借助该种方式减少重复施工的可能性。

2.3 信息化原则
相关企业在进行城市配电网自动化建设时,应当加强建设过程的信息化。

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建设过程中的相关参数、信息进行及时性的获取、分析,提升施工的智能化水平。

借此提升相关管理部门对建设项目的掌控程度,并且对自动化系统的线路进行监控,以便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从而提升施工质量。

2.4 合理利用资源原则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建设过程中,应当加强对施工资源的存储管理工作。

合理存储施工材料和设备,避免造成设备损坏。

并且对施工现场的设备、工种进行合理调度,严格按照施工标准依据实际施工环境开展施工,结合实际施工情况对施工环节的工艺和顺序进行调整,从而提升对施工资源的利用程度和施工质量,避免因为二次施工造成施工资源的浪费。

2.5 全面规划原则
前期城市配电网自动化建设规划,应当针对整体城市需求开展。

依据城市的配电网数量合理分析不同区域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且对这些
62 科学与信息化2021年12月下
问题进行逐步解决。

借助该种方式明确施工要求和标准,进行区域化的施工,从而达到整体自动化的目标。

3 城市配电网自动化运用要点
城市配电网自动化建设过程中,为保障配电网自动化系统满足城市用电需求,应当针对三方面的运用要点开展[4]。

一是在前期设计过程中,需要简化系统结构,从而提升其在应用过程中方便工作人员进行管理,提升工作效率,借此及时发现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系统问题。

二是做好施工设备、电力元件的维保工作,当出现老化以及损坏时及时进行更换,并且利用好设备资源提升供电的稳定性。

避免影响系统正常运行,造成供需电之间不平衡。

三是加强对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提升其在自动化建设过程中的应用水平。

借助先进技术提升对配电网线路的管控,提升管理效率,保障自动化系统运行的稳定。

4 城市配电网规划中的主要问题分析
4.1 配电网设备不满足建设需求
城市配电网在建设过程中施工环节复杂,使用的零部件数量多,并且零部件出席那损坏将会影响配电网的工作性能。

一些企业在建设过程中,没有对设备及零部件进行维保工作,同时没有做好对设备的更新工作。

导致配电网存在设备落后、零部件老化等影响供电网正常运行的情况出现,对配电网周围环境以及居民安全造成影响。

并且因为电路网络具有隐蔽性,所以会对工作人员带来较大的工作量,使配电网后期的维护工作展开困难,对相关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损害。

因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零部件的管控,及时更换老旧零部件,以及依据实际供电需求做好更新工作。

4.2 电路结构设计不完善
一些电力企业在进行配电网电路结构设计时,没有结合实际的城市建筑结构合理设计施工计划。

但是城市结构存在差异性且较为复杂,因此没有结合建筑结构设计电路会导致供电不稳定,甚至因为电路损坏造成安全事故。

并且电路分布往往较为隐蔽,所以当因为电路结构设计不合理,后期使用出现故障时,维修难度较大并且成本将会大大提升。

相关企业在进行配电网建设时,应当合理进行电路结构设计,结合实际的施工环境,保证电路结构满足城市建筑的使用需求,以此保障其能够达到居民使用的标准。

5 城市配电网自动化规划设计思路分析
为保障城市配电网自动化建设,能够满足用户使用需求,应当结合城市结构和发展需求进行规划。

可以围绕两方面对其进行规划设计,一是合理分配电力,城市结构复杂,不同区域电站对电力的负荷存在着差异。

因此,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利用自动化技术合理进行电力分配,使电站运行处于稳定的工作状态。

避免出现因为电力分配不合理导致电力设备受损的情况,借助该种方式降低资源损耗,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是从长远角度出发,新电能主干线在建设完毕后,长时间内不会进行更新改造。

因此,需要加强对前期配电网自动化的合理构建。

为避免出现重复建设,相关技术人员在开展施工时,需要结合城市结构进行配电网结构改进。

对电能馈线进行合理调控,提升其网络的转接能力。

6 提升配电网规划中城市配电网自动化的运用措施
6.1 组建高素质工作团队
城市配电网自动化建设施工环节多,并且因为其施工工艺以及技术要求较高,所以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有着较高的要求。

为保障建设过程的效率
科学与信息化2021年12月下 63
和稳定性,相关企业需要建设高素质的工作团队。

首先,需要针对现有的工作团队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定期举办技术培训讲座。

确保技术人员在系统化的学习后,能够准确地把控施工过程中的工艺,提升对技术的运用水平,合理利用信息化技术。

其次建立奖惩制度,将保障施工质量的责任分配给相应的员工,借助绩效提升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并且相关企业在招聘时,需要合理提升招聘要求,针对管理经验、专业素养、道德品格等多方面进行人才招纳,以高素质的工作团队提升在市场的竞争能力。

最后可以与相关高校达成合作,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从而为企业提供稳定的人才供给。

6.2 合理运用配电网自动化技术
我国城市配电网自动化建设过程中,在技术应用上仍旧存在着问题,相关企业需要积极引进先进的自动化技术。

在应用该些技术时,需要结合城市情况对技术进行合理改造,确保其满足城市建设需求,以此提升建设施工的质量。

同时需要做好城市配电网规划的设计工作,保证电力需求和供给的平衡,以此保障自动化系统工作的稳定性。

前期相关企业还需要加强对电力设备的检查,避免因为经济收益,选择质量差的设备。

从而达不到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需求,甚至出现安全隐患。

6.3 及时更新设备,引用先进技术
配电网结构复杂,在进行自动化建设过程中应当加强对零部件及设备的维护保养,避免出现老化现象,影响其正常运行。

并且应当做好更新工作,及时更新相应的设备提升配电网工作的性能。

相关企业还需要紧跟科技发展,加强对先进技术的应用和开发,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同时以此优化网络结构,使其更加符合城市居民的使用需求。

6.4 加强对配电网自动化通信系统的建设
一些企业在进行城市配电网自动化建设过程前,缺乏对整体的规划以及风险意识。

因此,更加重视对中心站的建设以及对供电技术的改进,对于通信系统的重视程度往往较低。

自动化通信系统的建设,能够提升管理人员对配电网络的管控程度,及时获取配电网自动化过程的工作情况。

当通信系统的建设没能达到相应的标准,配电网运行过程出现故障时,将无法及时反馈给监控中心。

工作人员也就不能及时解决配电网络中出现的故障,导致供电和用电的失衡,造成经济损失甚至安全事故。

所以相关企业需要重视对其的建设和管理,以此提升对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管控程度,使其运行时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

7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建设过程对电力需求的标准也会逐渐升高,为确保供电和用电的平衡,应当重视城市配电网自动化的建设,借助对配电网的实时管控降低电力资源的损耗。

相关企业在该方面应当合理进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进行技术改进。

同时应当加强对先进技术的应当,优化配电网络结构,保障自动化系统的稳定。

从而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保障城市供电的稳定。

参考文献
[1] 张敏.配电网规划中的城市配电网自动化运用探讨[J].水电科技,2020(1):1-3.
[2] 李嵩.配电网规划中的城市配电网自动化运用探讨[J].科技视界,2020(2):187-188.
[3] 王能松.配电网规划中的城市配电网自动化运用[J].水电水利,2020,4(4):72.
[4] 孟中强,王辉.智能配电网技术在配电网规划中的应用[J].电力设备管理,2020,44(5):35-36.
64 科学与信息化2021年12月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