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药物治疗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PPT课件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54038a0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e0.png)
刺激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延缓胃排空、降低食欲等,如利拉鲁肽、艾塞 那肽等。
其他辅助性治疗药物
降压药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压,需使用降 压药控制血压,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 拮抗剂(ARB)等。
抗血小板药
预防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如阿司匹 林等。
其对药物治疗的重视程度。
指导患者正确用药
02
详细介绍各种降糖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注意事项等,确
保患者能够正确使用药物。
增强患者的信心和自律性
03
鼓励患者坚持用药,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
饮食调整和运动锻炼在药物治疗中的作用
1 2
饮食调整
指导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控 制总热量和糖分的摄入,保持营养均衡。
联合用药时应遵循机制互补、 作用协同、减少不良反应的原 则。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血糖监测 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 保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03
常用降糖药物介绍
口服降糖药物
磺脲类药物
刺激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如格列 本脲、格列齐特等。
双胍类药物
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减少肝糖原的输出,如二甲双胍等 。
诊断标准
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 血糖≥11.1mmol/L,或随机血糖 ≥11.1mmol/L,且有糖尿病症状。同 时,需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高血糖 。
02
药物治疗原则与策略
个体化治疗方案设计
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并 发症等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
综合考虑患者生活方式、饮食习 惯、运动情况等因素,制定合适
糖尿病药物治疗完整版
![糖尿病药物治疗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94cf35c0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6c.png)
糖尿病药物治疗完整版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功能不全引起。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习惯的不合理,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药物治疗是糖尿病患者管理血糖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糖尿病药物治疗的各种方式和常用药物。
一、口服药物治疗1. 口服降糖药物分类口服降糖药物可以根据作用机制不同分为多种类型,包括胰岛素增敏剂、胰岛素分泌促进剂、胰岛素抑制剂、肝脏糖原酶抑制剂等。
其中,胰岛素增敏剂和胰岛素分泌促进剂是口服降糖药物中最常用的两类。
2. 胰岛素增敏剂胰岛素增敏剂通过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常见的胰岛素增敏剂包括双胍类药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
3. 胰岛素分泌促进剂胰岛素分泌促进剂能够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增加胰岛素释放,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常见的胰岛素分泌促进剂有磺脲类药物、胰岛肽类药物等。
二、胰岛素治疗1. 胰岛素分类胰岛素根据来源可以分为人胰岛素和动物胰岛素,根据作用时间可以分为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和长效胰岛素。
2. 胰岛素治疗时机和方法胰岛素治疗主要用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明显的情况。
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胰岛素需求量和生活习惯,选择合适的胰岛素种类和用药方法。
三、糖尿病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1. 不良反应糖尿病药物治疗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低血糖、恶心、呕吐、腹泻等。
患者在用药期间应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如出现不适及时就医。
2. 注意事项患者在进行糖尿病药物治疗时应遵循医生的指导,按照规定剂量和用药时间进行治疗。
同时,注意饮食调节、合理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些都能够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
四、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1. 糖尿病治疗的个体化原则糖尿病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时,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选择、用药方法和剂量的确定。
不同患者的疾病程度、病情控制情况和生活习惯等都有所不同,因此个体化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糖尿病用药原则
![糖尿病用药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01f2bb84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8c.png)
糖尿病用药原则糖尿病是一种严重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负担。
糖尿病的治疗涉及到许多方面,其中药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探讨糖尿病用药的原则以及当前常用的药物。
1. 确定治疗目标在开始糖尿病药物治疗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治疗的目标。
常见的治疗目标包括控制血糖水平、降低血压、改善血脂水平,以及减轻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风险等。
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医生会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2. 根据疾病类型选择药物糖尿病可以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两种类型。
1型糖尿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患者必须注射外源性胰岛素来维持血糖的平稳。
2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导致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治疗时可以通过口服药物来增加胰岛素的分泌或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3. 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单一的药物治疗效果有限,常常需要联合口服药物或胰岛素治疗。
目前常用的药物包括:磺酰脲类药物、双胍类药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等。
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治疗目标,可以进行个体化的药物组合。
4. 考虑患者的合理用药每个患者的病情和药物反应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用药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常见的考虑因素包括肝肾功能、年龄、其他合并症、药物相互作用等。
对于老年病人和孕妇,药物的选择和用药剂量需要额外谨慎。
5. 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糖尿病药物有一定的不良反应,患者在用药期间需要密切关注自身的身体状况。
一些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低血糖、恶心、腹泻、呕吐等。
同时,一些药物也可能会对肝肾功能产生影响,需要定期进行相关检查。
6. 结合生活方式改善药物治疗虽然重要,但还应结合生活方式改善来控制糖尿病。
这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
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药物治疗相互配合,可以更好地管理糖尿病。
总结起来,糖尿病药物治疗的原则包括确定治疗目标、根据疾病类型选择药物、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考虑患者的合理用药、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结合生活方式改善。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2d2ff050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fb.png)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的血糖水平长期升高,导致各种并发症出现。
药物治疗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下面将详细介绍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1. 口服药物治疗:- 胰岛素分泌增加剂:包括磺脲类、磺酰脲类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这些药物可以刺激胰岛素分泌,改善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情况,降低血糖水平。
- 胰岛素敏感剂:如噻唑烷二酮类、苯磺酸类和二甲双胍等。
这些药物可以提高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度,增加胰岛素的利用率,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 肠道吸收抑制剂: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和戊糖酐酶抑制剂。
这些药物可以阻断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减少餐后血糖的上升。
2. 胰岛素注射治疗:- 胰岛素注射治疗是糖尿病治疗中最常见的方式之一。
胰岛素可以替代患者自身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情况,帮助控制血糖水平。
- 胰岛素注射分为多个类型,包括快速作用型、中效作用型和长效作用型。
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以及餐后血糖的波动情况,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胰岛素类型。
3. 药物联合治疗:- 糖尿病患者的药物治疗往往需要个体化调整,单一药物很难满足患者的需求。
因此,医生可能会将不同类型的药物进行联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血糖控制效果。
- 药物联合治疗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定制,包括胰岛素和口服药物的联合使用,以及口服药物之间的联合使用。
这种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可以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4. 注意事项:- 在进行药物治疗之前,患者应该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包括血糖、胰岛素水平、肾功能等。
这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
- 在药物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用药,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间。
同时,患者应该时刻监测血糖水平,及时调整药物的使用。
-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患者还应该注意饮食调节和生活习惯的改变。
合理的饮食结构和适当的锻炼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
总结起来,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糖尿病药物治疗的进展与临床应用评价
![糖尿病药物治疗的进展与临床应用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80eaf48a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6a.png)
糖尿病药物治疗的进展与临床应用评价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世界各国都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挑战。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4.20亿,而且这一数字还在快速增长。
糖尿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同时也增加了医疗服务的负担。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糖尿病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改善,特别是糖尿病药物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在糖尿病药物治疗方面,目前主要包括口服药物和胰岛素注射两种治疗方式。
口服药物主要包括胰岛素促泌剂、胰岛素增敏剂和其他降糖药物。
胰岛素注射则是通过外源性注射胰岛素来降低血糖水平。
这两种治疗方式各有优缺点,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疫苗的研究逐渐深入,人们看到了治疗糖尿病的新希望。
糖尿病疫苗是通过激活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改善胰岛素抵抗和促进胰岛素分泌,从而达到控制血糖水平的目的。
虽然疫苗治疗还处于研究阶段,但其前景令人充满期待。
除了疫苗治疗,糖尿病药物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近年来,针对糖尿病的新药相继上市,其中包括GLP-1受体激动剂、SGLT-2抑制剂等。
这些新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为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武器。
在临床应用评价方面,糖尿病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药物可能是首选,而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或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胰岛素注射可能是更合适的选择。
此外,患者在使用药物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避免发生并发症。
总的来说,糖尿病药物治疗的进展给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未来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会越来越多样化,为患者提供更多选择。
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可以找到更有效的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让他们摆脱疾病的困扰。
糖尿病口服药物治疗
![糖尿病口服药物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270595ec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0a.png)
糖尿病口服药物治疗
第24页
促泌剂是2型糖尿病治疗主要选择
1
β细胞分泌不足是T2DM主要病理生理改 变,促泌剂治疗不可或缺
2
促泌剂强效降糖能力是血糖达标有力确 保
3
循证医学证实:以促泌剂为基础长久强 化降糖治疗能够降低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口服药物治疗
第25页
磺脲类药品使用标准
▪ 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 ▪ 第二代药品常餐前服用,普通餐前半小时服用 ▪ 用药频率:
第二代磺脲类药品 不能改进早相 部分降FPG为主,部分降 PPG为主
较多
影响小
严重低血糖罕见,比 磺脲类低,且程度轻
无此禁忌症
影响小
2–5kg
极少发生严重低血糖, 低于磺脲类
发生率较高
有禁忌
有禁忌
0.5-4mg ac
60-120mg ac
2-320mg/d
餐时服用,方便灵活 餐时服用,方便灵活 每日1-2次
第33页
瑞格列奈药代动力学
25 20
瑞格列奈浓度 (mg/l)
15
10
5
0
0 100 200 300 400
糖尿病口服药物治疗
服药后时间(分钟)
起效时间:<30分钟 达峰时间:1小时 半衰期:1小时 4-6小时被去除 与人血浆蛋白结合大于98% 代谢产物主要自胆汁排泄,<8 %经肾排出。粪便中原形药品少 于1%。
▪ 在我国新诊疗 2 型糖尿病人群中,瑞格列奈与 二甲双胍联合治疗较单用瑞格列奈可更显著地 降低 HbAlc,但低血糖风险显著增加。
糖尿病口服药物治疗
第36页
格列奈类特点
糖尿病口服药物治疗
第37页
双胍类
2024年糖尿病药物治疗
![2024年糖尿病药物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b2a13cf4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4b.png)
糖尿病药物治疗一、引言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以血糖水平持续升高为主要特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已超过4亿,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位居全球首位。
糖尿病可导致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因此,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二、糖尿病药物分类1.口服降糖药物:包括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药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等。
2.胰岛素及其类似物:包括短效、中效、长效及预混胰岛素等。
3.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通过模拟GLP-1的作用,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延缓胃排空等。
4.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通过抑制DPP-4活性,提高内源性GLP-1水平,从而降低血糖。
5.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通过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降低血糖。
三、糖尿病药物治疗原则1.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程、并发症、胰岛β细胞功能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
2.联合用药: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可考虑联合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以提高疗效。
3.药物调整:根据患者血糖水平、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适时调整药物剂量。
4.综合治疗:药物治疗应与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干预相结合,以实现最佳疗效。
四、糖尿病药物治疗方案1.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方案:(1)生活方式干预:饮食控制、适度运动等。
(2)单药治疗:双胍类药物为一线用药,如二甲双胍。
(3)联合用药:双胍类药物联合促胰岛素分泌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等。
(4)胰岛素治疗:对于口服药物无效或存在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可考虑胰岛素治疗。
2.1型糖尿病药物治疗方案:(1)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泵或每日多次注射胰岛素。
(2)GLP-1受体激动剂:可作为胰岛素治疗的辅助药物。
五、糖尿病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1.药物不良反应:密切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药物相互作用:注意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5be78db1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df.png)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血糖水平长期高于正常范围。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药物治疗是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一、糖尿病药物的分类目前,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种类繁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双胍类双胍类药物,如二甲双胍,是 2 型糖尿病治疗的一线用药。
它可以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
此外,二甲双胍还有一定的减轻体重、改善血脂代谢的作用。
2、磺脲类磺脲类药物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血糖。
常见的磺脲类药物有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等。
这类药物适用于胰岛功能尚存的 2 型糖尿病患者。
3、格列奈类格列奈类药物属于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
它们的作用特点是起效快、作用时间短,能有效控制餐后血糖。
4、α糖苷酶抑制剂α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通过抑制肠道α糖苷酶的活性,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从而降低餐后血糖。
5、噻唑烷二酮类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能够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
6、 DPP-4 抑制剂DPP-4 抑制剂,如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等,通过抑制 DPP-4 酶的活性,提高体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多肽(GIP)的水平,从而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
7、 GLP-1 受体激动剂GLP-1 受体激动剂,如利拉鲁肽、艾塞那肽等,能够模拟 GLP-1 的作用,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延缓胃排空,从而降低血糖。
8、胰岛素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最有效的药物之一,适用于 1 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胰岛功能严重受损或存在急性并发症等情况。
胰岛素根据作用时间的长短可分为速效胰岛素、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和预混胰岛素。
二、药物治疗的选择选择糖尿病药物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体重、并发症、胰岛功能等因素。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ppt课件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b3e21d0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c0.png)
长期使用可能增加体重
详细描述
长期使用磺脲类降糖药可能导致体重增加,影响患者的 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
总结词
作用机制独特
详细描述
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主要通过与胰岛β细胞膜上的磺酰 脲受体结合,刺激胰腺更快地释放胰岛素。适用于2型糖尿 病,尤其是以空腹高血糖为主的患者。
总结词
口服降糖药
通过口服方式起效,包括促胰岛素分 泌剂、胰岛素增敏剂、α-葡萄糖苷酶 抑制剂等。
02 口服降糖药
磺脲类降糖药
总结词
促进胰岛素分泌
详细描述
磺脲类降糖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发挥降糖作 用。适用于2型糖尿病,尤其是以餐后高血糖为主的轻度患 者。
总结词
低血糖风险
详细描述
由于磺脲类降糖药会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可能导致低 血糖反应,尤其在老年人和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风险 增加。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糖尿病药物治疗概述 • 口服降糖药 • 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 • 新型糖尿病治疗药物 • 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 药物治疗与其他治疗方式的结合
01 糖尿病药物治疗概述
糖尿病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01
02
03
控制血糖水平
药物治疗是控制血糖水平 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减少 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 生。
关注不良反应
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正 在使用的药物。
其他新型糖尿病治疗药物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新型GLP-1受体激动剂
SGLT2抑制剂
可能导致胃肠道不适、头痛、鼻咽炎等副 作用。
可能导致泌尿生殖系统感染、低血糖等副 作用。
糖尿病药物治疗及注意事项
![糖尿病药物治疗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7b996924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7f.png)
糖尿病药物治疗及注意事项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药物治疗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介绍糖尿病药物治疗的常见类型,以及在使用这些药物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口服降糖药物1. 口服降糖药物的作用机制口服降糖药物主要通过不同的途径来降低血糖水平。
常见的药物包括胰岛素增敏剂、胰岛素分泌促进剂和胰岛素抑制剂。
胰岛素增敏剂可以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和吸收。
胰岛素分泌促进剂则可以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帮助调节血糖水平。
而胰岛素抑制剂则通过抑制肝脏对葡萄糖的产生和释放,降低血糖水平。
2. 口服降糖药物的种类及适应症口服降糖药物有很多种类,常见的有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二甲双胍是一种广谱的口服抗糖尿病药物,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伴有肥胖或高胰岛素血症的患者。
磺脲类药物主要通过刺激胰岛素的分泌来降低血糖水平,适用于轻至中度的2型糖尿病患者。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则通过抑制肠道中的糖吸收来减少血糖上升,适用于食物有关的高血糖者。
3. 口服降糖药物的注意事项在使用口服降糖药物时,患者需要密切监测血糖水平,并按医生的指导调整药物的剂量。
同时,还需注意可能的副作用,如低血糖、胃肠道不适和乳酸酸中毒等。
此外,部分口服降糖药物在患者肾功能不全或肝功能异常时可能需要注意剂量的调整。
二、胰岛素治疗1. 胰岛素治疗的适应症胰岛素治疗主要适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以及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
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细胞严重受损,胰岛素的分泌已经几乎完全丧失,只能通过注射胰岛素来补充体内胰岛素的缺乏。
而对于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病情的进展,口服降糖药物的疗效可能下降,需要靠胰岛素来调节血糖水平。
2. 胰岛素治疗的类型及使用方法胰岛素治疗主要分为快速作用型、短效作用型、中等作用型和长效作用型。
快速作用型胰岛素主要用于餐前注射,以应对餐后血糖升高的情况。
《糖尿病药物治疗》ppt课件
![《糖尿病药物治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7fe96f1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d6.png)
合理用药建议与指导
06
医生处方行为规范化培训
糖尿病药物治疗原则掌握
01
医生应熟悉各类降糖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及用药注意事项。
个体化治疗方案设计
02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年龄、合并症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药
物治疗方案。
规范处方书写
03
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应详细注明药物名称、剂量、用法、疗程
等信息,便于患者理解和执行。
临床应用
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尤其 是新诊断的、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 者。常用药物包括格列本脲、格列吡 嗪等。
双胍类药物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作用机制
双胍类药物通过抑制肝糖原异生, 减少肝糖输出,同时增加外周组 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降低 血糖水平。
临床应用
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尤 其是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常用 药物包括二甲双胍等。
《糖尿病药物治疗》 ppt课件
目 录
• 糖尿病概述 • 药物治疗原则与策略 • 口服降糖药物介绍 • 注射类降糖药物介绍 • 药物副作用与安全性评估 • 合理用药建议与指导
糖尿病概述
01
糖尿病定义与分类
定义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以 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由于胰岛素分 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 兼有引起。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等典型症状, 以及视力模糊、皮肤瘙痒、感染易发等非典型症状。
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或随机血糖的检测 结果。同时,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家族史等信息进行综合 判断。
药物治疗原则与策略
02
个体化治疗方案设计
糖尿病人药物治疗注意事项
![糖尿病人药物治疗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6c89ce5f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4a.png)
糖尿病人药物治疗注意事项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终身管理和治疗。
药物治疗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部分,但是在使用药物治疗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下面是一些关于糖尿病药物治疗注意事项的详细回答。
首先,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非常重要。
根据病情和患者的生活方式,医生会根据药物的类型和使用方法进行合理的选择。
糖尿病药物可以分为口服药物和注射剂两大类。
对于轻度糖尿病患者,口服药物通常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而对于严重糖尿病患者,可能需要使用注射剂,如胰岛素。
在选用药物时,医生会注意药物的副作用、相互作用以及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并进行个体化治疗。
其次,对于口服药物的使用,需要按照医嘱进行。
通常情况下,药物应在餐前或餐时服用,以提高药物的吸收效果,减少胃肠道不适的发生。
某些药物可能需要空腹服用,有些则需要随餐服用。
因此,患者应咨询医生或医药师关于正确的服药时间。
此外,药物的剂量要严格控制。
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检查血糖水平,并根据血糖水平的变化调整药物剂量。
对于注射剂的使用,患者需要学习正确的注射技巧。
注射剂一般用于胰岛素的注射,分为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
患者应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并确保皮肤清洁,注射时要保持手部清洁,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避免交叉感染。
注射胰岛素的时间应根据医生的建议,以维持适当的血糖控制。
除了正确使用药物,还有一些其他的糖尿病药物治疗注意事项。
首先是药物的副作用。
不同的药物可能有不同的副作用,例如胃肠道不适、低血糖、体重增加等。
患者应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并告知医生任何不适症状。
医生可能会调整药物的类型或剂量,以减轻副作用的发生。
其次是药物的相互作用。
某些药物可能与糖尿病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或加重副作用。
患者在使用其他药物时应告知医生或药剂师,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此外,糖尿病药物治疗应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
饮食控制和适度的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
患者应尽量避免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合理安排三餐,保证膳食的平衡和多样化。
糖尿病口服给药治疗
![糖尿病口服给药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2f7e3a4c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5c.png)
胰岛素增敏剂
总结词
心力衰竭风险
详细描述
胰岛素增敏剂可能增加心力衰竭的风险,特别是老年患者和有心血管疾病史的患者应谨慎使用。
03
糖尿病口服给药治疗的给 药方式与注意事项
给药方式
口服给药
是最常见的给药方式,药物通过 胃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作用
于全身。
舌下给药
某些药物可以通过舌下黏膜快速吸 收进入血液循环,如硝酸甘油。
研究进展
新型口服降糖药的研发
随着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研究者们不断开发出新型口服降糖药,如DPP-4抑制 剂、SGLT-2抑制剂等,这些药物在改善血糖控制、减少并发症方面表现出良好的疗效。
口服降糖药的联合治疗
针对单一药物无法有效控制血糖的情况,研究者们开始探索口服降糖药的联合治疗。例如 ,二甲双胍与磺脲类药物、DPP-4抑制剂与GLP-1受体激动剂等的联合使用,能够提高血 糖控制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如针对特定人群的制剂、特定给药方式的制剂等,这些个性化设计将进
一步提高患者的用药体验和生活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口服给药系统的改进
为了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研究者们对口服给药系统进行了改进,如开发了缓控释制剂 、口腔速溶制剂等,这些新型制剂能够减少服药次数、改善口感,提高患者的用药体验。
未来展望
01
新型口服降糖药的研发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将有更多新型口服降糖药问世,如针对
β细胞功能障碍、炎症反应等发病机制的药物,有望为糖尿病患者提供
提高生活质量
口服给药治疗方便、安全, 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口服给药治疗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回顾
糖尿病口服给药治疗的历史可以追溯 到20世纪初,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 学研究的深入,口服降糖药的种类和 效果也不断得到提升。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管理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2e556138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25.png)
包括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血压等,以客观反映患者的血糖 控制情况和并发症风险。
结果解读方法
根据各项指标的正常范围和临床意义,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检 查结果进行准确解读和判断。
动态调整评估策略
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反应,动态调整评估指标和频率,以更好 地指导治疗。
调整治疗方案时机和原则把握
药物治疗在控制中的作用
01
02
03
降糖作用
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增 加胰岛素敏感性或减少肝 脏葡萄糖输出等方式降低 血糖。
改善症状
减轻多饮、多尿、多食和 体重下降等糖尿病症状,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预防并发症
通过长期控制血糖,降低 糖尿病并发症(如眼病、 肾病、神经病变等)的发 生风险。
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
04
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反应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联合用药原则和不良反应预防
联合用药原则
机制互补、协同增效、减少剂量、降低副作用。
不良反应预防
定期监测血糖、肝肾功能等指标;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加强患者教育,提高用药 依从性。
03
胰岛素治疗策略与实践操 作技巧
胰岛素种类及其特点概述
01
02
03
04
速效胰岛素
综合评估患者情况
包括年龄、病程、并发症等,制定适合患者的个性化治疗 策略。
患者参与决策过程
鼓励患者参与治疗决策过程,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满 意度。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01
药物治疗与生活方式干预相结合
药物治疗将更加注重与生活方式干预的结合,包括饮食、运动等,以更
好地控制血糖水平。
02
智能化药物治疗管理系统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管 理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与药物安全性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与药物安全性](https://img.taocdn.com/s3/m/c69a7f69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8f.png)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与药物安全性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反应不敏感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出现的一系列代谢障碍。
糖尿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就是药物治疗。
药物可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减轻症状,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但同时,药物治疗也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问题,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关注和解决。
目前常用于糖尿病治疗的药物主要有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物和非胰岛素促进血糖下降药物。
胰岛素是一种重要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对于胰岛功能严重受损的糖尿病患者来说,胰岛素注射是必须的。
口服降糖药物包括磺脲类、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敏感增强剂和肠道激素类。
非胰岛素促进血糖下降药物主要包括二肽酶-4(DPP-4)抑制剂、酮酸类似物、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和胰岛素受体激动剂。
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各异,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糖尿病的目标是控制血糖水平在合理范围内,避免高血糖和低血糖的发生,延缓病情进展,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药物治疗通常与合理的饮食控制和适量的运动相结合,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指导正确使用药物,按时吃药,并定期复查血糖水平和其他相关指标。
在使用糖尿病药物时,需要注意药物的安全性问题。
首先,要遵循医生的用药指导,按照规定剂量和时间使用药物。
过量使用药物可能导致低血糖的发生,严重者可能发生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其次,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不同的药物会产生不同的副作用,包括胃肠道不适、头痛、乏力等。
患者在使用药物期间,如出现明显的副作用,应及时向医生报告,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也需要引起重视。
有些药物可能会影响糖尿病药物的效果,增加或减少药物的作用,甚至产生不良反应。
在使用其他药物时,患者应与医生沟通,告知正在使用的糖尿病药物,以便医生可以合理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患者在使用药物时还需要进行定期的监测和随访。
血糖监测是评估糖尿病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患者可以通过测量血糖水平了解药物的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糖尿病药物联合治疗的优势与推荐方案
![糖尿病药物联合治疗的优势与推荐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cdf131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75.png)
糖尿病药物联合治疗的优势与推荐方案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它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产生重大影响。
虽然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众多,但药物治疗仍然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然而,由于糖尿病类型和病情不同,单一药物治疗并不能满足所有患者的需求。
因此,糖尿病药物联合治疗成为了日益普遍的选择。
糖尿病药物联合治疗的优势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药物联合治疗可以提高疗效,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
单一药物治疗可能只能控制一种糖尿病状况,而联合使用多种药物可以针对不同的病理机制和病情进行综合干预,从而达到更好的疗效。
其次,药物联合治疗可以减少药物副作用。
糖尿病患者通常需要长期使用药物来控制血糖,单一药物治疗可能导致药物副作用的增加,而联合使用多种药物可以降低单一药物的使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最后,药物联合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糖尿病治疗需要患者严格遵循医嘱,但单一药物治疗可能由于疗效不佳或不良反应而使患者产生疑虑或不满意情绪,导致治疗依从性下降。
而联合治疗可以提供更多的治疗选项,为患者带来更大的满意度。
基于以上优势,糖尿病药物联合治疗已成为临床上的常见选择。
下面我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糖尿病药物联合治疗方案:1. 双胍类药物(如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双胍类药物是第一线口服药物,广泛用于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单一双胍类药物无法有效控制血糖,此时联合胰岛素使用可以提供更好的疗效。
双胍类药物通过抑制肝糖原的产生并增加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胰岛素则可以促进血糖的吸收和利用。
2. 双胍类药物联合二肽类药物:二肽类药物是一类新型的糖尿病治疗药物,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和抑制血糖生成,从而有效降低血糖水平。
与双胍类药物相比,二肽类药物更适合对饮食控制效果不佳的患者。
因此,将双胍类药物与二肽类药物联合使用可以发挥两者的互补作用,从而达到更好的降糖效果。
3. 苯磺酰脲类药物联合胰岛素:苯磺酰脲类药物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药物之一,通过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和抑制肝糖原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药物治疗糖尿病的注意事项
![药物治疗糖尿病的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26d0e7e7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5b.png)
药物治疗糖尿病的注意事项药物治疗糖尿病在管理和控制血糖水平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要确保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患者需要遵循一些重要注意事项。
以下是关于药物治疗糖尿病的注意事项:1. 遵循医生的指导:始终按照医生的指示服用药物,不要自行增加或减少剂量。
如果对药物产生了不良反应或不适,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医生会根据血糖水平和其他因素来调整药物剂量。
2. 定期监测血糖水平:药物治疗不是糖尿病管理的唯一方法,患者还需要定期监测血糖水平。
通过监测血糖水平,可以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并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3. 饮食控制:与药物治疗配合,患者需要控制饮食。
遵循均衡饮食原则,减少高糖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合理的饮食结构可以减轻胰岛负担,提高药物的效果。
4. 锻炼:适量的体育锻炼对于药物治疗也非常重要。
运动可以增强体内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血糖控制效果。
患者应遵循医生指导,制定适合自己的运动计划。
5. 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不同的药物可能会有不同的不良反应,因此患者需要密切观察身体的变化。
如果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头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向医生报告。
6. 避免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之间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导致药效降低或副作用加重。
患者在使用其他药物时应告知医生,以便医生调整药物配方。
7. 禁烟限酒:吸烟和酗酒不仅对身体健康有害,还会干扰药物治疗的效果。
患者需要戒烟限酒,以提高药物的疗效。
8. 定期复查和检查:定期复查是药物治疗的必要环节。
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复查血糖水平,并接受其他必要的检查,例如肾功能检查、眼底检查等。
这样可以及早发现并处理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
9. 注意低血糖的预防和处理:一些药物可能会引起低血糖。
患者需要了解低血糖的症状和预防措施,并随身携带一些快速补充血糖的食物或药物。
10. 心理调适: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对患者的心理和情绪状态有较大影响。
药物治疗期间,患者需要积极面对疾病,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状态。
糖尿病治疗药物概述
![糖尿病治疗药物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17c6600a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4e.png)
糖尿病治疗药物概述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对人体的多个器官和系统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目前全球各地都有大量人口患有糖尿病,糖尿病治疗是一个全球性的热门话题,世界卫生组织也倡导通过预防和治疗控制糖尿病的流行。
本文将就糖尿病治疗药物进行概述。
糖尿病治疗药物的分类1.胰岛素类药物:包括常规胰岛素(人胰岛素、动物胰岛素)及其类似物,口服胰岛素增敏剂(如格列美脲、米格列酮),胰岛素促泌剂(如格列奈、格列吡嗪等)等。
2.口服降糖药物:包括双胍类(如二甲双胍)、磺脲类(如格列吡嗪)、α-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噻唑烷二酮类(如格列酮)、胰岛素敏感剂受体激动剂(如格列齐)等。
糖尿病治疗药物的应用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患者,需要根据其病情、年龄、生活习惯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不同的治疗药物。
轻度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对于轻度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就能很好地控制血糖,尤其是二甲双胍。
其作用是抑制肝糖原的生成,促进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并降低血糖生成。
这个药物有很好的耐受性,副作用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少,与胰岛素联合使用效果更佳。
重度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对于重度糖尿病患者,一般需要使用胰岛素类药物。
胰岛素能够调节血糖,但其药效不稳定,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配制不同剂量或者联合使用其他药物。
此外,口服胰岛素增敏剂、促泌剂等药物能够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和糖的利用,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正如其他治疗药物一样,糖尿病治疗药物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
部分患者容易产生低血糖反应,包括心悸、出汗、头晕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胰岛素促泌剂和增敏剂也会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以及排尿增多等副作用。
因此,在使用糖尿病治疗药物的时候,需要严格遵照医生的建议,定期查血糖、肝肾功能和心电图等有关指标。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治疗的方法涉及到多种因素,不同的治疗药物应该因人而异。
应该注意的是,在使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需要认真听从医生的建议,严格遵守治疗方案,保持规律生活,加强体育锻炼,促进自身康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压(mmHg) HDL-C(mmol/L) TG(mmol/L)
LDL-C(mmol/L) 体重指数(BMI,kg/m2) 尿蛋白/肌酐比值 尿蛋白排泄率 主动有氧活动(分钟/周) 男性 女性 未合并冠心病 合并冠心病
<130/80 男性 女性 >1.0mmol/L(40mg/dl) >1.3mmol/L(50mg/dl) <1.7mmol/L(150mg/dl)
糖尿病药物的合理用药
朱大龙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2012-03-18 南京
1
欧美ESC/AHA/ACC指南均提及 血糖与心血管疾病的密切关系
2007欧洲冠心病指南1 冠心病人需监测血糖。 高血糖增加冠心病及其他动脉粥样硬化疾 病的风险。 确切证据表明良好血糖控制防止微血管并 发症。 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好似一枚硬币的两面: 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 冠心病患者合并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 糖耐量异常是心梗后再发心血管事件的强力 预测因素,患者需监测血糖。
Yang W, et al. N Engl J Med. 2010;362(12):1090-101.
5
影响糖尿病预后的三大危险因素
Vigneri P, et al. Endocr Relat Cancer. 2009;16(4):1103-23. Stratton IM, et al. BMJ 2000; 321:405–412.
• 高血压控制目标 • 新型降糖药物在中国的上市 • 降糖药物的选择及高血糖治疗流程 • 胰岛素起始治疗的选择 • 手术治疗糖尿病 • 特殊人群的血糖控制 • 抗血小板及下肢血管病变的治疗
4
我国几乎每10名成人中就有1例糖尿病患者
全国14省市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 (n=46,239)
糖尿病患病率 9.7%
2010《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讨论 稿
13
HbA1c从10%降至9%对减低发生并发症风险的影响 要大于从7%降至6%
并发症危险性
4
5
6
7
9 8 HbA1c(%)
10
11
12
2010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14
控糖策略需要面对个体差异
Nathan DM. 2009 EASD OP.
2009 ADA ACCORD
“We have to treat early and carefully” -- W Duckworth
2010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讨论稿)
综合控制目标
指标
血糖(mmol/L) 空 腹 非空腹
目标值
3.9–7.2 mmol/L (70-130 mg/dl) ≤10.0 mmol/L (180 mg/dl)
2011.1 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推出新指南 国际糖尿病联盟和(IDF)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南修订正在进行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讨论稿——2010年CDS年 会亮相
3
2010年《中国糖尿病防冶指南》
更新要点一览
• 中国糖尿病患病率 • 中国糖尿病诊断标准
• 糖尿病控制目标
Vigneri P, et al. Endocr Relat Cancer. 2009;16(4):1103-23.
13 项病例对照研究 7项队列研究 17项病例对照研究 19项队列研究 1项队列研究 1项队列研究 13项病例对照研究 3项队列研究 6项病例对照研究 9项队列研究 7项病例对照研究 3项队列研究 5项队列研究 11项病例对照研究 5项病例对照研究 15项队列研究 9项病例对照研究 10项队列研究
HbA1C(%)
血压(mm Hg) BMI(Kg/m2) TG (mmol/L)
<7.0%
130/80 24 <1.7(150 mg/dl)
LDL-C (mmol/L)
HDL-C (mmol/L)
未合并冠心病 < 2.6(100mg/dl)
合并冠心病 < 1.8(70 mg/dl) 男性 女性 > 1.0 (40 mg/dl) > 1.3 (50 mg/dl)
低血糖使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增加 — 心肌梗死~血糖的“J”形相关
0.8 0.7
死亡率(%)
0.6
0.5 0.4 0.3 0.2 0.1 0 80-<90 70-<80 <70
急性心肌梗死后平均住院血糖和 院内死亡率的关系 n=16,871
3.9 6.7 mmol/L mmol/L
无糖尿病
全部患者
糖尿病
≥300 290 -<300 280 -<290 270 -< 280 260 -< 270 250 -<260 240 -<250 230 -<240 220 -<230 210 -<220 200 -<210 190 -<200 180 -<190 170 -<180 160 -<170 150 -<160 140 -<150 130 -<140 120-<130 110-<120 100-<110 90-<100
循证医学——2009 ADA VADT
Post hoc subgroup 分析强化治疗效果与糖尿病病程的关系: < 15年 心血管事件风险下降 (IC组主要心血管事件下降40%)
16-20年 无明显收益
>20年 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 (IC组增加2倍)
Duckworth W., et al., VADT update, 69 ADA. OP 2009.
平均血糖(mg/dl)
Kosiborod et al. Circulation 2008;117:1018-1027 Circulation 2008;117:1018-1027
ICU病人强化治疗增加了病死率 常规治疗组(血糖水平小于10mmol/l)病人的病死率 显著低于强化治疗组(血糖水平4.5-6mmol/l)的病人
Post hoc subgroup: 强化治疗增加具有以下 基线特征的患者的死亡率 HbA1c>8.5% 神经病变史 阿司匹林服用史
Calles-Escandon J Effect of intensive compared with standard glycemia treatment strategies on mortality by baseline subgroup characteristics: The ACCORD Trial. ADA 2009.OP.
200பைடு நூலகம்欧洲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2
2007欧洲糖尿病,糖尿病前期和心血管疾病指南3
2008欧洲心梗指南4
2008欧洲心衰指南5
2001/2006美国冠心病指南6 2002/2007美国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指南7 2009美国心梗指南8 2010美国无症状成年人心血管危险评估指南9
Reference:详见备注
尿蛋白排泄率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mg/mmol) 主要有氧活动(分钟/ 周)
< 20μ g/min (30 mg/d) 男性 2.5(22mg/g) 女性 3.5(31mg/g) 150
2010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讨论稿)
全面多重危险因素的强化干预
1 抗血小板治疗:糖尿病患者的高凝血状态 是发生大血管病变的重要原因,阿司匹林已被 推荐用于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的一级预 防和二级预防; 2 降压治疗:高血压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 或伴发病,血压降低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并发症 相关风险,推荐以ACEI/ARB为基础降压药物控 制血压;25
心衰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
推荐冠心病患者需控制血糖,要求糖化血红 蛋白接近正常(<7%) 推荐心绞痛患者需控制血糖,以期达到接近 正常的糖化血红蛋白。 推荐心梗患者严格控制血糖 推荐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对于糖尿病患者更 应该严密监控血糖,以预防冠心病发生。
2
为进一步规范糖尿病治疗 指南声明相继亮相,新指南呼之欲出
NEJM,2009,360:1283-1297
治疗方案的选择 必须兼顾有效性和安全性
尽早达标
安全达标 近期收益:血糖达标控制
2010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讨论稿)
血糖控制目标---个体化
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没有并发症、未合并心血 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不发生低血糖的情况下,应 使HbA1C水平尽可能接近正常水平。 儿童、老年人、有频发低血糖倾向、预期寿命较短以 及合并心血管疾病和严重急、慢性疾病等患者血糖控 制目标宜适当放宽,但应避免放宽控制标准而出现急 性高血糖症状或与其相关并发症。 一般情况下HbA1C控制目标应小于7%,治疗调整中可将 HbA1C≥7%作为2型糖尿病启动临床治疗或需调整治疗 方案的重要判断标准。
选定7.0%源于循证医学证据 与IDF即将颁布的新指南保持一致 多项大型循证医学研究(如UKPDS、DCCT等)证明,HbA1c 降至7%能显 著降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率, HbA1c进一步降低可能对微血管病变有 益,但低血糖甚至死亡风险有所升高
三项大型临床研究(VADT、ADVANCE和ACCORD)表明,从死亡风险考 虑应选择较安全的HbA1c 范围
个体化治疗
Calles-Escandon J Effect of intensive compared with standard glycemia treatment strategies on mortality by baseline subgroup characteristics: The ACCORD Trial. ADA 2009.OP.
循证医学支持个体化治疗
强化治疗降低微血管病变 发生风险。 降低大血管病变 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