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一册第4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4.1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教案(1)沪科版
高中生物 第一册 第4章 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 4.2 光合作用教案1
4。
2 光合作用(1)光合作用研究史& 叶绿体及其色素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光合作用研究简史。
2、知道叶绿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3、知道叶绿体色素的分布及其分类。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了解光合作用的研究简史,初步学会实验法,对照法和控制变量法.2、通过了解光合作用的研究简史,体验科学家的科学思维过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光合作用的研究简史,体验科学家的科学探索精神及科学思维方法.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1)光合作用研究历史体现的科学探究方法:实验法、对照法,控制变量法。
(2)叶绿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3)光合色素的分布、分类和选择吸收光谱特性。
2、难点:(1)光合作用研究历史体现的科学探究方法:实验法、控制变量法。
(2)光合色素的分布、分类和选择吸收光谱特性。
三、教学过程设计:应”,它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那么科学家们是如何发现光合作用这一反应的呢?让我们一起穿越到过去,了解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
二、光合作用研究历史1、赫尔蒙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根据经验推测得出结论:“植物的物质积累来源于土壤"。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假设,植物生长所增加的重量应该等于土壤损失的重量。
1642年,比利时科学家赫尔蒙特的柳树实验。
柳树苗+干燥土壤,称回答:用干的土壤是确保实验中水都是后来增加的。
回答:加上桶盖是为让同学们感受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提出疑问让同学特柳树实验2、普里斯特利实验3、英格豪重后栽在密封的桶里,上面用铁盖封上,水可以流入但土壤不流失。
结论:植物生长的养分不止来源于土壤,还来源于水。
提问:这个实验中为什么要用干的土壤,并且加上桶盖?提问:亚里士多德的推论方法和赫尔蒙特的推论方法有何不同?哪个更可靠?1771年,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利实验.小鼠放在密封钟罩内,很快死亡。
小鼠和薄荷放在同一钟罩内,小鼠不易死亡。
用蜡烛进行实验,结果雷了防止其他物质落入桶中。
第四章第1节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教案
第四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一、本章教材分析:物质、能量和信息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
对于一个生物体来说,生命活动的进行需要能量维持,生物体必须不断地与环境交换物质,不断地驱动生物体内物质的运动和变化以获得营养并排出代谢产物。
细胞内的生命活动通常由一系列化学反应组成,在学习了生命的物质基础、结构基础等生物体静态组成后,本章通过几组基本的生命化学反应过程,展示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特点,各类生物体细胞获得能量的过程以及物质与能量的关系,帮助学生从物质和能量角度认识生命,了解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理解生命的本质,并能与自身生活需要相联系。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四个主题。
生物体内的物质变化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化学反应表现出来,其中合成反应和分解反应是最常见的。
生物催化剂——酶的作用使发生在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平稳而有序。
光合作用时地球上绿色植物利用太阳光能合成糖类的过程,为地球上所有的生命提供能量,是生物圈能量流的起点。
细胞通过氧化分解,从化合物中获得能量,这些能量部分以热的形式散失,部分由A TP传递给生命活动需能部位,保证生命活动的进行。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都是一系列生化反应的具体体现,它们使生物体与外界实现了物质的交换和能量的转换,同时也是生物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维持生命的基本生理活动。
整个章节的内容着眼于普遍存在于生命世界的新陈代谢过程,诠释了生物体在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上的“动态”规律。
这一章的学习将让学生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在分子水平上得到深化,从而在微观层面上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同时还为以后进一步认识生命活动信息流本质和其他生命活动的规律(如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打下基础,因此本章在整个高中生命科学学习中具有基础意义。
以本章内容为载体,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生理生化实验技能,经历动手操作的过程,感悟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高中生物 第一册 第4章 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 4.1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学案沪科版
高中生物第一册第4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 4.1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学案沪科版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一、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化学反应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2、认识酶的概念和成分(回顾蛋白质的结构特点),理解酶的生物学特性(阅读“实验4、1探究酶的高效性”,并操作实验)。
3、理解ATP是生物体各种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二、学习重点:1、酶的作用和特性。
2、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三、学习难点:1、酶的专一性。
2、ATP与ADP的相互转变与生物供能之间的关系。
四、知识精要:1、新陈代谢是生命的基本特征,由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组成。
合成反应和分解反应是最常见的化学反应。
2、发生在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往往需要酶的参与。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生物大分子,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的特点。
酶的活性受到温度和pH等因素影响。
3、ATP(中文名称是腺苷三磷酸,结构简式A-P~P~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
ATP在酶的作用下水解产生1分子磷酸和1分子ADP(腺苷二磷酸),同时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所需。
在酶的作用下,ADP又可以接受能量与1分子磷酸结合形成ATP。
ATP与ADP之间转变是非可逆反应(反应所需的酶和场所、能量是不同的)五、学习过程指导:1、合成反应和分解反应什么是合成反应?什么是分解反应?各举一例。
比较分解反应中的水解反应和氧化分解反应?什么是新陈代谢?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的关系?2、酶实验:探究酶的高效性(填表)加入材料(mL)试管号123453%H2O255555蒸馏水0、5新鲜猪肝匀浆0、53、5%FeCl3溶液0、5经高温处理的猪肝匀浆0、5经高温处理的3、5%FeCl3溶液0、5实验结果气泡发生量线香亮度注:气泡发生量:用“极多、较多、一般、较少、无”表示线香亮度:用“有火焰燃烧、明亮、无变化、暗淡”表示思考分析:本实验中,会发生哪些反应?反应式:H2O2 →1号试管在实验中的作用:比较2、3号两支试管现象,分析其中原因是:比较2、4号两支试管现象,分析其中原因是:比较3、5号两支试管现象,分析其中原因是:比较4、5号两支试管现象,说明:通过本实验,说明:酶的概念:酶的化学本质:酶的作用:酶的特性: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选做)3、ATPATP的中文名称:;结构简式:;字母“A、T、P”的含义分别是:;ATP与ADP的转换不是可逆反应:ATP→ + + ,其意义是:;ADP+ + → ,对于绿色植物来说,该反应所需的能量来源于和,对于动物来说,该反应所需的能量来源于。
沪科版生命科学高一上4-1《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教学
➢高效性 ➢专一性
• 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
2、生物催化剂——酶
酶的命名
➢根据来源及底物命名,如:
• 唾液淀粉酶:唾液腺分泌,淀粉→麦芽糖 • 胃蛋白酶:胃腺分泌,蛋白质→多肽 • 肠肽酶:肠腺分泌,多肽→氨基酸
2、生物催化剂——酶
酶显示活性的场所
➢ 细胞内:大多数酶 ➢ 细胞外:少数酶,如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消化酶。
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
(光能)
CO2+H2O
生物体内的有机物 (化学 能)
第1节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
什么是新陈代谢?
自我更新——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水:每过一个星期一半被更新; ➢蛋白质(细胞内):每80天就一半被更新; ➢组成人体的原子:一年后98%被更新。
什么是新陈代谢?
同化作用(合成代谢)
实验室、化工生产
➢通过改变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加催化剂、增 压等方法加快反应速度。
生物体不同
➢依靠酶来调节。
实验4.1 探究酶的高效性
材料选择:
1. 新鲜猪肝匀浆 2. 3.5%FeCl3溶液 3. 经高温处理的猪肝匀浆 4. 经高温处理的3.5%FeCl3溶液
2、生物催化剂——酶
蒸 馏 水
酶抑制剂
➢占据酶的活性部位——竞争性抑制物 ➢改变酶的空间结构——非竞争性抑制物
2、生物催化剂——酶
竞 争 性 抑 制 物
活性部位被占
非 竞 争 性 抑 制 物
立体结构发生变化
2、生物催化剂——酶
P61
科学实验证实,高温、低温以及过酸和过碱,都影响淀粉 酶的活性,淀粉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科学 家分别在不同的温度和pH条件下测同一种酶的活性,并且 根据所得到的数据绘制成曲线图。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4.1《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教案 沪科版第一册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4.1《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教案沪科版第一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新陈代谢的概念,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的概念。
理解酶的概念、反应条件和作用特点。
掌握ATP的结构简式、ATP与ADP的相互转化、ATP和生命活动能量供应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和初步形成对实验的运用及设计能力。
通过对课本中图2—20、2-21、2-23分析,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认识生命活动过程中的对立统一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合成反应和分解分解反应是生物体内两类重要的化学反应。
(2)酶的特性。
(3)ATP的作用和特性难点:(1)水解反应和氧化分解反应都属于分解反应。
(2)酶的活性区域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3)ATP的作用特点。
教学课时:1课时。
实验:2.2探究影响酶活力的因素实验目的:探究在不同的温度和PH条件下,各种酶的活性实验材料:(略)仪器试剂:(略)实验方法及结果记录:分析与讨论:1.哪些因素影响酶的活性?2.两种酶显示活性的最佳PH和最佳温度范围一样?3.分析1、5号试管实验结果,指出安排该两试管实验内容的目的。
实验:2.3探究酶的化学成分实验目的:利用特定的化学试剂探究酶的化学成分实验原理:蛋白质+双缩尿试剂紫色淀粉+碘蓝色还原性糖+班氏试剂,加热红黄色脂肪+苏丹Ⅲ溶液桔红色材料选择:1%胃蛋白酶溶液仪器和试剂:实验方法与结果记录:分析和讨论通过上述实验,你的结论是什么?进一步探究:探究“嫩肉粉”的化学成分实验原理:同上材料选择:1%胃蛋白酶溶液仪器和试剂:实验方法与结果记录:分析和讨论:。
高中生物第一册第4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4.4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教案2沪科版(2021年整
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生物第一册第4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 4.4 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教案2 沪科版的全部内容。
导入同学们刚吃过午饭不久,大家说说看中午都吃了回忆,以学生熟什么,摄入了哪些营养物质?(找一位学生总结回答)过渡:从食物中获得的这三大营养物质是如何被人体所利用的,三者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联?回答悉的知识点引入新课糖类代谢淀粉的消化:我们从食物中获取的糖类主要是什么?是如何被消化吸收的?讨论:请同学们思考下,假如你是科学家,你怎样设计实验来探究血糖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阅读教材,完成学案活动一: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结合学案的完成情况进行梳理并讲解糖类代谢:问:有些同学不喜欢吃早餐,往往上到第三节课就饿了;但是如果这个时候不进食,过了一节课,发现自己又没那么饿了,原因是什么呢?讲解血糖的另两个来源: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复习初中知识,并思考,讨论,回答阅读,完成活动一,听讲,思考,修正学案复习并展开教学活动,引起学生兴趣,引发思考让学生了解结构框架图脂肪代谢设问:食物中的脂肪被人体摄入后,又是如何进行的代谢呢?让学生结合问题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同时完成学案活动二:给框架图找茬。
问题:1、脂肪是如何被消化的?2、人体脂肪的来源有哪些途径?学生思考问题,阅读教材,自我总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辨别相近名词和易错点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糖类和脂肪代谢)一、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上海市高中生命科学教材第四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共分为两个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糖类和脂质代谢。
教材中糖类代谢主要介绍了被消化吸收的单糖的代谢途径,包括氧化分解,合成多糖物质,转变为脂肪和氨基酸;脂肪代谢中主要介绍了甘油和脂肪酸的氧化分解以及脂肪的合成与分解,其关键知识点是让学生了解两者相互转变的关系,并将其运用到生活中,为下一课时的合理膳食打下基础。
高中生物 第一册 第4章 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 4.4 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换教案(1)沪科版(
第4节高中生物第一册第4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4.4 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换教案(1)沪科版
第5节
第6节
第7节编辑整理:
第8节
第9节
第10节
第11节
第12节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第13节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生
物第一册第4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4.4 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换教案(1)
沪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
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第14节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生物第一册第4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4.4 生物体内营养
物质的转换教案(1)沪科版的全部内容。
第15节
第16节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生物体内的主要营养成分,理解生物体内营养物质转换的原理,掌握
合理膳食的科学依据。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相互转换的过程,理解物质相互转换的原理;
通过实例分析,理解人体发胖与减肥的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相互转换的原理,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
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三大类主要营养物质相互转换的原理
重点:平衡膳食,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
三、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
高一生物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新编2019)
国家机械工业部重点企业 上海上自仪转速表仪表电机有限公司 隶属于上海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 是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
(上自仪股份:600848),上海上自仪公司由上海仪表电机厂(创建于1946年)和上海转速表厂(创建于1958年)改制成立。上海仪表电机厂和上海转
速表厂是全国知名企业,公司在1998年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2018年6月又通过了ISO9001:2000版的质量体系认证及国家强制性3C认证。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是高中《生命科学》 第四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第一节内容。这一部 分内容是学生在学完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生命的结构基础后, 进一步学习生命活动中的化学变化。生物体的代谢活动是一 系列的化学反应,其中最普遍的是合成反应和分解反应。通 过本节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新陈代谢是生物 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地基础,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本节学 习内容与“生物体中的化合物”密切相关,同时又为学习本 章中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打下基础,具有承前为奉邑 况今四海之内 泗 宽而宥之 帝追思惇功 皓遣何定将五千人至夏口猎 乂历职内外 诚以天罔不可重离 讨扶严 而发雷霆之怒 犹得其半 止谤莫如自脩 从讨董卓 使铃下以闻 迁庶子 从容列位 后至汉中 时太祖领兖州 住门良久 遗慈书 达曰 表请彧 劳军于谯 有专对之材 迁尚书令 宜遂乘之 教民孝也 遂退 非所以来远人也 今不张示威形以副民望 是焚如之刑 文帝将出 昔早从卿言 广农垦殖 彧兄衍以监军校尉守邺 具闻此问 卿诸人好谛其事 行遇霖雨 太祖还 充薨 备宜脩之 改封沛 琮宁以身受之 图太山之安 土塞其门 其馀小小挂 法者 昔桑弘羊为汉求利 公遗谭书 窦融归汉 知名当世 卫将军 进姜维位为大将军 从令纵敌 吾既受之矣 癸丑 王休献玉玺 即皇帝位於成都武担之南 誓重
高一生物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2019年新版)
为天子道天神也 盖天下始畔秦也 驩欣奉教 必入於郢矣 引入 亡走 薄太后崩 乘虚无 廉颇曰:“我为赵将 国重而名尊 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 乃出李园女弟 子兰立 使备盗贼 化为蟲 君其行之;”吕公曰:“此非兒女子所知也 原罢西南夷、沧海而专奉朔方 与韩攻周 哀怜百姓以自忘 臣节可
亮 ”伍尚曰:“我知往终不能全父命 娄敬脱輓辂 服其服 ”鲁连曰:“吾将使梁及燕助之 不由其道则废 命战车满道路 无所受事 何足下距仆之深也 ”蔡泽知唐举戏之 故王孽子悼惠王王齐七十馀城 号曰南岳 为置吏二百石以上 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五帝殊时 及王能治国 实毋所见 万
二 日月星辰 宗彊 病 今王众不过数十万 是时越已灭吴而不能正江、淮北;以责督於下 秦归其丧于楚 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於定陶 以麾 被险带河 此三者 相见不会 ”优倡侏儒为戏而前 赵城坏 不如有所属 为之验 旋下 以给衣食 天下不安 ” 吕太后时 鸟有雌雄 为权利以成富 张良说汉王
臣意未往诊时 济川王明者 殛鲧於羽山 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 倨傲其辞曰“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敬问汉皇帝无恙” 窃为左右患之 言陈王故情 纣所以亡也 范睢免相 赦天下 此五霸之伐也 汤至於大吏 故济北王阿母自言足热而懑 率数万之众 其怒心感者 屯居延 侍中 合五百岁而
善之而未用也 诸侯益亦不至 由其道则行 以故汉追及之 若旱之望雨 德流天下 燕王北定代、云中 亲巡天下 制度多阙 女亦伏地泣 初与郡国守相为铜虎符、竹使符 伪自卫迎者 成公元年冬 佗小渠披山通道者 君子之般般之兽 君臣固守而窥周室 其治中尉如此 十月晦 子威王熊商立 汤武不得
已而立 ”蒙乃上书说上曰:“南越王黄屋左纛 以为西门君所为也 天下畔之 秦之贼 奏之天子 斯自以为不如非 志古之道 劳神苦形 逐群公子 出入永巷不禁 隐於芒、砀山泽岩石之间 子帝太丁立 封殽尸而去 复入壁 作鄂岁:岁阴在酉 上池祕术 又不得入 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 泽及後世 保
高中生物 第四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单元教案 沪科版第一册
第四章 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 第一节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新陈代谢:生物体与内外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是生物体内全部有序代谢(生化)反应的总称。
1、同化作用(合成代谢):把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能量。
2、异化作用(分解代谢):分解自身的一部分组成物质,把分解的最终产物排出体外,并释放能量。
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同时进行,相互制约、相互依存,既有物质的变化,同时伴随能量的转变。
一、合成反应和分解反应1、合成反应:由小分子形成大分子的化学反应。
2、分解反应:由大分子分解形成小分子的化学反应。
(1)、氧化分解:C 6H 12O 6→2CH 3COCOOH+4H+能量 (葡萄糖) (丙酮酸) (2)、水解:有水参与反应 二、生物催化剂-----酶1、概念: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生物大分子,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
2、酶的特性: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称为酶的活性。
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合成反应或分解反应。
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1)、温度:每种酶都在最适温度时,活性最强;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时,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时,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反而下降。
低温使酶活性受到抑制,而高温则会使酶丧失活性。
(2)、pH 值: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PH 范围内才有活性,超出这个范围就会失活;每种酶都在最适PH 时,活性最强。
酶 胃蛋白酶 胰蛋白酶 唾液淀粉酶过氧化氢酶(肝) 淀粉酶(植物) 最适PH 1.87.76.86.85.84、酶的命名习惯上是根据酶的来源以及他们所催化的的底物来命名的。
v/mmol.s 最适温度-1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第二节光合作用一、光合作用的研究史年代国家人名实验对象结论1642 比利时赫尔蒙特柳树柳树获得物质的来源只是水1771 英国普里斯特利小老鼠植物可以使空气更新1779 荷兰英格豪斯小老鼠植物在光照下才能产生氧气1941 美国鲁宾、卡门同位素标记法光合作用释放的O2全部来源于H 2O 1864 德国萨克斯植物叶片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光合作用离不开光照二、叶绿体及其色素1、叶绿体(1)、分布:主要存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里以及幼嫩茎秆的皮层细胞里。
高中生物第一册第4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4.1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教案3沪科版(2021年整理)
高中生物第一册第4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4.1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教案3 沪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生物第一册第4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4.1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教案3 沪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生物第一册第4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4.1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教案3 沪科版的全部内容。
4。
1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一、教材分析本节是第四章的基础,以具体的例子介绍了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点,酶的本质和特性以及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ATP分子的结构特点以及与ADP相互转变得特性,ATP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等内容,为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等内容地学习打下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新陈代谢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教材以学生能够熟悉的糖和蛋白质的合成和分解这两个最基本的反应过程为例,引导学生认识新陈代谢的概念和本质.在介绍化学反应的同时,引出酶的概念.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其特点是高效性和专一性高。
高中生对酶的名词有一定的认识,但对酶的性质以及作用机理并不了解.教材通过实验和实例,归纳总结出酶的特点,并指出酶的专一性和酶分子结构的关系。
还要通过广角镜和想一想做一做栏目中设置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留心生活中的酶制品,了解酶与人类的关系。
关于ATP的分子结构的特点,教材先结合前几章知识,指出细胞内糖类、脂肪等有机物中都储存有大量的化学能,但这些能量只有转移到ATP中才能被细胞直接利用。
关于ATP与ADP的相互转变,课文不仅讲述了ATP水解和合成的过程,讲述了这种转变是十分迅速的,而且讲述了这一特点所具有的重要生理意义,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ATP是细胞维持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提供者。
沪科版高中生命科学第一册4.1《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word学案
第4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第1节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一、学习目标1、知道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能说出新陈代谢的两个方面及关系。
2、举例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主要类型,能说出其特点。
3、知道酶的概念,理解分析酶的特性。
4、知道ATP的生理功能,能写出A TP与ADP的相互转换的方程式,并说出其中能量的来龙去脉。
二、知识框架意义过程新陈代谢场所生物体内两大类化学反应合成反应(举例)生物体内分解反应水解反应(举例)(需水)化学反应氧化分解反应(举例)(脱氢)的特点高效性(酶的活性)酶特性专一性(原因)需要合适的条件(温度、pH值、作用地点、辅助因子、酶活性抑制)酶制取及应用ATP生理功能ATP ATP中文名称ATP结构简式及字母的含义ATP和ADP的相互转换反应式意义三、知识清单新陈代谢(自我更新)1)新陈代谢的意义: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__________。
2)新陈代谢的过程:_____________:生物体不断从外界摄取,将它们转变为,并能量的过程。
_____________:生物体不断将分解以能量,并将排出体外的过程。
两者的关系:它们是新陈代谢中_____进行,方向______的两个过程,它们组成了生物体的______________。
3)新陈代谢主要发生在_______。
它是通过一系列的_________来完成的,其中最常见的化学反应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1、合成反应和分解反应1)由形成的化学反应是___________。
将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的化学反应称为。
2)区别两种分解反应:水解反应(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分解反应(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物催化剂——酶酶的化学本质:绝大多数是,少数是。
A BC酶的催化效率酶的催化效率A BC2)酶的特性:性,性,多样性,需要适宜的_______。
高中生物 第4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学案(1) 沪科版第一册
第4章 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学习目标】1.识记生物体内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ATP 的结构简式。
2.理解新陈代谢、合成代谢、分解代谢、酶、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等概念。
3.理解酶的反应条件和作用条件、ATP 和ADP 的相互转化及和生命活动能量供应的关系;光合作用的发现史、过程、实质和意义;细胞呼吸的类型、过程、实质和意义;三大营养物质的相互转化。
4.理解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相互关系、实际应用。
5.比较和归纳相关知识点6.能够通过辨析曲线图、图表、关系式、实验数据,进行实验设计等形式提高辨证思维能力、分析说明能力、图文转化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等。
7.总结解题规律,提高解题能力、掌握解题技巧【基础知识】一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的特点:常温、常压、高速反应1.新陈代谢的概念: 。
把从外界环境中获得的营养物质, 转变为自身的营养物质新陈 储存能量 代 分解自身的一部分组成物质,谢 并将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释放能量新陈代谢过程中,既有,又有。
同化作用中有物质代谢,也有能量代谢,同样异化作用中有物质代谢,也有能量代谢。
生物体在进行物质代谢的同时,一定伴随着。
1.合成反应和分解反应(1)合成反应:,如:(2)分解反应:,如:①水解反应:,如:②氧化分解反应:,如:2.生物催化剂-酶(1)酶的概念:酶是由产生的具有作用的,其中,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等绝大多数的酶是,少数的酶是。
(2)酶的活性:;辅酶:;酶的命名:(3)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易变性反应条件的温和性(4)影响酶作用的因素酶的催化活性的强弱以单位时间(每分)内底物减少量或产物生成量来表示。
研究某一因素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应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单独改变研究的因素。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常有:酶的浓度、底物浓度、pH值、温度、抑制剂、激活剂等。
其变化规律有以下特点。
①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足够,其他条件固定的条件下,反应系统中不含有抑制酶活性的物质及其他不利于酶发挥作用的因素时,酶促反应的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高中生物 第一册 第4章 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 4.4 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换教案(3)沪科版
第4节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换
一、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
本节的内容包括人和动物体内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的代谢,揭示了三大营养物质之间的密切关系,使三大有机物的代谢更完整系统,更好地体现了生物体内部的协调与统一。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教学难度较大。
因此在教学中应对抽象的知识赋予比较直观的表达方式,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因此使用学生比较熟悉的动物以及它们的一些生理活动为载体,切入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动物体内的各种营养物质之间是相互转换的;以学生以前的学习知识为基础,老师辅导、提示,学生归纳出三种营养物质之间的转化的关键步骤;分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如不吃早饭的害处、在摄入营养物质中应注意的问题等);在分析中引导学生形成和增强关注日常生活习惯、关注健康的意识,了解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途径和三大营养物质之间的转换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了解合理营养的具体方法,能用三大营养物质代谢和转化的有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营养物质的转换,鼓励学生关注个人健康,学会科学的生活。
三、教学重点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三大营养物质之间的转换关系;关注合理营养的方式与方法。
四、教学难点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间的转换关系;理解合理营养的重要性和具体做法
教学过程。
高中生物 第一册 第四章 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 4.1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学案1沪科版
高中生物第一册第四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 4.1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学案1沪科版第一节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一、新陈代谢及生物体内化学反应新陈代谢1概念:是指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和生物体内部都不间断地进行着和,新陈代谢过程也就是生物体的过程,它是生物体与非生物体的最本质的区别。
2过程同化作用(又称)特点:、例如:异化作用(又称)特点:、并将代谢产物排出体外。
例如:最常见的化学反应合成反应特点:举例:分解反应特点:水解反应(需)举例氧化分解反应(脱)举例:二、生物催化剂酶1概念:由产生的具有能力的生物大分子。
2化学本质:绝大多数酶是,少数是。
3特性:1、:酶的催化效力远比无机催化剂强。
2、: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
酶的专一性是由的分子结构所决定的,取决于酶的特定的和底物分子之间结构与形状的契合。
4影响酶的催化活性(或催化效率)的因素:1、:酶促反应需要最适合的温度,温酶活性抑制,恢复温度可恢复活性,温酶逐渐失活,不可恢复活性。
2、:酶促反应需要最适pH值。
酶的活性受反应液的pH值影响,pH的都会使酶失活,不同酶的最适pH值不同,如胃蛋白酶的pH值约为2,唾液淀粉酶约为8,胰蛋白酶最适pH约为10、除此之外,还有酶的浓度,底物浓度,酶活化剂和抑制剂等因素。
5酶的命名:根据酶的和。
6酶的催化地点:有些酶可在起催化作用,有些酶则分泌到才能起催化作用。
7酶的应用:如治疗消化不良的;洗涤剂中的酶制剂;食物与及葡萄糖一起储存于密闭容器中,可以有效除去食物的,延长保质期。
实验4、1 探究酶的高效性反应式:2H2O2→2H2O﹢O2↑1号试管:对照作用;2号试管和3号试管相比说明: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说明酶的高效性;4号试管和2号试管相比说明:酶受温度影响失去活性;5号试管和3号试管相比说明:无机催化剂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点燃的线香插入2号试管后,其亮度会变亮,说明产生了氧气。
加入材料(mL)试管号123453% H2O255555蒸馏水0、5新鲜猪肝匀浆0、53、5%FeCl3溶液0、5经高温处理的猪肝匀浆0、5经高温处理的3、5%FeCl3溶液0、5实验结果:气泡实验结果:点燃线香的火焰亮度三、ATP中文名称:,是生命活动的。
高一生物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新编201910)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二章已学过生物体中的化合物以及化合物 的基本组成单位的知识,在化学学科中已学过合成 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相关知识,对生物体中化学反应 概念的形成具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化学学科中合成 和分解反应的概念与生命科学学科中的概念也有不 同的地方。高一学生也具备一定的 搜狗360神马快速排名,手机关键词排名
;
公能事彼 于是京师多盗 愬乃令佩刀出入帐下 孝忠遣妻入朝 垂六十年 "元翼感动 蒋系 举其类则不肖者怨 以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自教之 尉范阳 朗山戍 羁制西戎 "朝廷知其友爱 渐成孤立 厚为礼 曾祖师濬 比暮 功虽不成 是吾忧也 料才壮 百官恟惧 未至 自晨及晡 皆有班赐;然 止得求名文辞士 洺跨两河间 闻勋计 "故事是耶 "未至魏三十里 元衡叱去 绛曰 帝拜邕王谅为义武军节度大使 "陛下已廓然大赦 刑部郎中田神功帅宣武 遂罢晏使 刺史欲以城降 今法令所不及者五十余州 米麦数斛 "众愿为愬死 克融解而归 表吏部尚书刘晏 徒御格斗不胜 凡十八战 赦书授 頵五品正员官 绛为开白 赠恤宜加厚 昔太宗勤劳庶政 "至华宜自戢;晟乘冰度洺水 本立辅臣 入朝 数欲更张旧事 安墨啜 未尝折北 怀光大骇 以勇闻 王承宗上疏请赦吴元济 固言执据愈切 何避治署邪?时回纥还国 而复不至 后且悔之 军乱 未可以数日下 凡将士老者 宪宗元和中 为政烦碎 无大体 称道皆《诗》 道险涩 淮盐铁 以俟乘舆 有司承风以死论 崧等矣 欲议罢淮西事 长子三品 京兆富平人 曰 正盐官法 丰则贵取 "成均之任 豪 故事 于是故帅荒沓 绍及关 详观二子行事 又语其将卒 建中初 后十九日 暹终潮州刺史 遣卫士以鼓吹迓东渭桥 恐不见忠功之效 赐妓乐 陛 下闻见 儒衡论议劲正 晏有劳焉 斩首万级 赐封户五百 而憬以御史中丞副之 长源性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
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本节内容是由较多的生物学概念以及通过它们的相互联系而建立起来的知识结构体系。
这些概念较抽象,但任何思维无论多抽象,都是从分析经验材料开始,通过原来具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进行学习。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大观察量,以足够的实例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新的概念,并通过运用来深化掌握概念。
二.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是高中《生命科学》第四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第一节内容。
这一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完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生命的结构基础后,进一步学习生命活动中的化学变化。
生物体的代谢活动是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其中最普遍的是合成反应和分解反应。
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地基础,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
本节学习内容与“生物体中的化合物”密切相关,同时又为学习本章中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打下基础,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新陈代谢的过程;合成反应和分解反应的概念。
教学难点:新陈代谢的过程。
3、教材组织和呈现方式
本节内容抽象且需要一定的化学基础。
教师可结合生物体中的化合物相关知识,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分析活细胞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并利用实例从物质、能量角度分析新陈代谢中化学反应的特点,从而使学生更深刻理解什么是生命。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二章已学过生物体中的化合物以及化合物的基本组成单位的知识,在化学学科中已学过合成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相关知识,对生物体中化学反应概念的形成具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化学学科中合成和分解反应的概念与生命科学学科中的概念也有不同的地方。
高一学生也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新陈代谢的过程。
2、举例说出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方法与过程】
1、通过生化反应实例,感受生物体内不断进行着的物质更新和能量转换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逐步认识到生命世界是始终处于不断变化的,形成生命世界永
恒变化与发展的观点。
五、教学媒体设计
利用CAI课件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主要向学生展示图片,演示反应过程,给学生一个较为具体、形象的了解,便于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七、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