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高一生命科学.《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7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4.1《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教案 沪科版第一册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4.1《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教案沪科版第一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新陈代谢的概念,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的概念。
理解酶的概念、反应条件和作用特点。
掌握ATP的结构简式、ATP与ADP的相互转化、ATP和生命活动能量供应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和初步形成对实验的运用及设计能力。
通过对课本中图2—20、2-21、2-23分析,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认识生命活动过程中的对立统一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合成反应和分解分解反应是生物体内两类重要的化学反应。
(2)酶的特性。
(3)ATP的作用和特性难点:(1)水解反应和氧化分解反应都属于分解反应。
(2)酶的活性区域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3)ATP的作用特点。
教学课时:1课时。
实验:2.2探究影响酶活力的因素实验目的:探究在不同的温度和PH条件下,各种酶的活性实验材料:(略)仪器试剂:(略)实验方法及结果记录:分析与讨论:1.哪些因素影响酶的活性?2.两种酶显示活性的最佳PH和最佳温度范围一样?3.分析1、5号试管实验结果,指出安排该两试管实验内容的目的。
实验:2.3探究酶的化学成分实验目的:利用特定的化学试剂探究酶的化学成分实验原理:蛋白质+双缩尿试剂紫色淀粉+碘蓝色还原性糖+班氏试剂,加热红黄色脂肪+苏丹Ⅲ溶液桔红色材料选择:1%胃蛋白酶溶液仪器和试剂:实验方法与结果记录:分析和讨论通过上述实验,你的结论是什么?进一步探究:探究“嫩肉粉”的化学成分实验原理:同上材料选择:1%胃蛋白酶溶液仪器和试剂:实验方法与结果记录:分析和讨论:。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是一种可控的,有序的化学反应。
它能够维持生命活动,促进有机体的生长和发育,是各种生物体的基础功能。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通常被称为代谢,是生物体遵循特定生物化学过程进行的各种化学反应。
本文将为您介绍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的一些基本特点。
1.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种类繁多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各种不同的化学反应类型。
其中最常见的反应类型是氧化还原反应和水解反应。
此外,还有酯化反应、硫化反应、乙酰化反应、亚硝酸盐反应等。
2.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需要催化剂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需要催化剂来加速反应速率。
催化剂是化学反应时的组成分子之一。
它们可以以极快的速度对反应物进行转化,从而加速反应速率。
酶是最常见的催化剂之一,它们能够在特定条件下加速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
酶具有高度选择性,可以在生理条件下针对性地催化特定的反应,例如消化酶可以催化消化食物。
3.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存在能量转换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通常需要能量才能发生。
能量的来源通常是食物和ATP(三磷酸腺苷)。
通过代谢食物和ATP,人体能够把潜在能转换为活动能。
ATP通常被称为细胞内的“能量通货”。
一些典型的生物过程如ATP合成、ATP分解等,都是能量转换的典型示例。
4.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具有调节性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通常是非常复杂的,具有调节性。
调节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包括酶的活性、基因表达和信号传导等。
例如,酶的活性可以受到一系列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pH、底物浓度和抑制剂的存在等。
基因表达是一种重要的调节方式,能够用于控制生物体内哪些酶被合成和哪些不需要合成。
信号传导则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调节方式,允许不同化学反应之间的相互作用。
5.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有很多调控机制因为生物化学反应是非常复杂的,并且涉及到多个化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有很多与之相关的调节机制。
这些机制包括调节酶的活性、调节基因表达、调节代谢途径、调节细胞命运等。
沪科版生物高一第一册-4.1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 课件
反
应 速 度
胃 蛋 白 酶
淀淀 粉粉 酶酶 (( 植唾
胰 蛋 白 酶
物液
))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酸性← 中性 →碱性
PH
同样,在不同的pH条件下,测定某种酶的活性, 将所得数据绘制成如下曲线图:
酶
的
催
B
化
效
率
A
C
pH
提示:注意纵坐 标和横坐标所表 示的变量之间的 变化关系
9g/L,在70 ~ 80℃条件下作用12小时,退浆率为50%~60%;加
酶法,用少量的细菌淀粉酶在适宜温度下作用5分钟,退浆率为 98%,这一事实说明酶具有 ( A )
A.高效性 B.专一性 C.多样性 D.活性
4、ATP的结构式可以简写成:( C )
(A) A ~P —P ~P;
(B) A –P –P ~P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抑制剂
竞争性抑制
非竞争性抑制
酶的应用
酶的应用
果胶酶
1、人的正常体温是37℃,体温升高 到38℃ ,虽然只有1℃,但人已感觉 非常没有精神,如果升高到39℃甚至 40℃以上,而且持续高烧,就会出现 一系列严重的反应,如昏睡、昏迷、 惊厥,甚至危及生命,这是为什么呢?
酶的本质: 酶绝大部分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酶的特性 ---高效性
反应原理:
过氧化氢酶 2H2(O2或Fe 3+)2H2O + O2↑
3.5%FeCl3 (Fe 3+)
新鲜猪肝
(H2O2酶)
3%H2O2 溶液
1
2
酶的高效性: 酶的催化效率(或者说酶的活性)通常
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上海高中生命科学4-1《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
细胞内、细胞外 有些须与辅助因子结合才具有活性 辅助因子:金属离子、有机小分子(辅酶)
实验探究
实验原理:
一定条件
2 H2O2 实验目的:
2 H2O + O2
探究酶的催化作用有何特点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实验探究一:酶的特点】
实验组 试管1 试管2 加入新鲜 猪肝匀浆 试管3
加入蒸馏水
腺嘌呤 核糖
高能磷酸键
P
P
P
AMP ADP ATP
ATP
★ ATP和ADP互换的反应式: ATP (+H2O)
ATP水解酶
ATP合成酶
ADP + Pi +能量
ATP和ADP相互转换的意义:
ATP和ADP不断地相互转换, 保证了生物所需能量的及时供应。
如肌肉收缩、主动运输、细胞分裂等。
同化作用 新陈代谢
异化作用
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来完成
新陈代谢中常见的化学反应
物质变化 酶催化 水解反应 特点
分解 反应
氧化分解 反应
合成反应
合成反应
R1 NH2 R2
CO OH
酶
C
H R1
H
N
H
C
H
COOH
O
H
R2
NH2
C
H
C N 肽键
C
H
COOH +H2O
分解反应
水解反应
O H
H H N
小结
概念: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生物大分子 生物催化 剂——酶 特性: 高效性、专一性 底物浓度、酶浓度
影响因素
温度 PH值
辅助因子:金属离子、有机小分子(辅酶)
沪科版高中生命科学第一册4.1《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word学案
第4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第1节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一、学习目标1、知道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能说出新陈代谢的两个方面及关系。
2、举例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主要类型,能说出其特点。
3、知道酶的概念,理解分析酶的特性。
4、知道ATP的生理功能,能写出A TP与ADP的相互转换的方程式,并说出其中能量的来龙去脉。
二、知识框架意义过程新陈代谢场所生物体内两大类化学反应合成反应(举例)生物体内分解反应水解反应(举例)(需水)化学反应氧化分解反应(举例)(脱氢)的特点高效性(酶的活性)酶特性专一性(原因)需要合适的条件(温度、pH值、作用地点、辅助因子、酶活性抑制)酶制取及应用ATP生理功能ATP ATP中文名称ATP结构简式及字母的含义ATP和ADP的相互转换反应式意义三、知识清单新陈代谢(自我更新)1)新陈代谢的意义: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__________。
2)新陈代谢的过程:_____________:生物体不断从外界摄取,将它们转变为,并能量的过程。
_____________:生物体不断将分解以能量,并将排出体外的过程。
两者的关系:它们是新陈代谢中_____进行,方向______的两个过程,它们组成了生物体的______________。
3)新陈代谢主要发生在_______。
它是通过一系列的_________来完成的,其中最常见的化学反应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1、合成反应和分解反应1)由形成的化学反应是___________。
将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的化学反应称为。
2)区别两种分解反应:水解反应(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化分解反应(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物催化剂——酶酶的化学本质:绝大多数是,少数是。
A BC酶的催化效率酶的催化效率A BC2)酶的特性:性,性,多样性,需要适宜的_______。
沪科版生命科学高一上4-1《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教学
➢高效性 ➢专一性
• 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
2、生物催化剂——酶
酶的命名
➢根据来源及底物命名,如:
• 唾液淀粉酶:唾液腺分泌,淀粉→麦芽糖 • 胃蛋白酶:胃腺分泌,蛋白质→多肽 • 肠肽酶:肠腺分泌,多肽→氨基酸
2、生物催化剂——酶
酶显示活性的场所
➢ 细胞内:大多数酶 ➢ 细胞外:少数酶,如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消化酶。
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
(光能)
CO2+H2O
生物体内的有机物 (化学 能)
第1节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
什么是新陈代谢?
自我更新——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水:每过一个星期一半被更新; ➢蛋白质(细胞内):每80天就一半被更新; ➢组成人体的原子:一年后98%被更新。
什么是新陈代谢?
同化作用(合成代谢)
实验室、化工生产
➢通过改变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加催化剂、增 压等方法加快反应速度。
生物体不同
➢依靠酶来调节。
实验4.1 探究酶的高效性
材料选择:
1. 新鲜猪肝匀浆 2. 3.5%FeCl3溶液 3. 经高温处理的猪肝匀浆 4. 经高温处理的3.5%FeCl3溶液
2、生物催化剂——酶
蒸 馏 水
酶抑制剂
➢占据酶的活性部位——竞争性抑制物 ➢改变酶的空间结构——非竞争性抑制物
2、生物催化剂——酶
竞 争 性 抑 制 物
活性部位被占
非 竞 争 性 抑 制 物
立体结构发生变化
2、生物催化剂——酶
P61
科学实验证实,高温、低温以及过酸和过碱,都影响淀粉 酶的活性,淀粉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科学 家分别在不同的温度和pH条件下测同一种酶的活性,并且 根据所得到的数据绘制成曲线图。
高一生物课件-沪科版高一生命科学4.1《生物体内的化学
2.高效性 3.专一性 4.多样性: 5.易变性:
酶的高效性
• 当酶作为催化剂时,其催化效 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00万倍 到10万亿倍,所以我们说酶 具有高效性
酶的专一性
• 任何一种酶只能作用于一种或一 类化合物,这体现了酶的专一性。
酶
酶分子的活 性部位与底 物的结构和 形状完全契 合的时候才 起到催化作 用
分解反应
• 概念:由大分子物质降解为小分子物 质的化学反应 • 主要种类:
1. 水解反应:水解酶参与,消耗水 2. 氧化分解反应:氧化分解酶参与,不消 耗水,得到O,释放出H和能量
第三章 生命的物质转换和能量变化
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ATP
关于生物体能源的一些回顾
• • • • 生物体中主要的储能物质—— 此外,植物中的储能物质—— 此外,动物中的储能物质—— 生物体中主要的能源物质—— 脂肪 淀粉 糖原 葡萄糖
同时进行 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 转变为自身物质 储存能量 分解体内部分物质 排出代谢终产物
(合成代谢)
物质代谢
相伴随
异化作用
(分解代谢)
能量代谢
释放能量
新陈代谢是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来完成的, 其中,合成反应和分解反应是最常见。
合成反应
• 概念:由小分子物质形成大分子物质 的化学反应。 例如: 1. 氨基酸脱 谁能举例说明下,有 哪些是合成反应? 水缩合形 成蛋白质 2. 单糖脱水 缩合形成 多糖
第四章 生命的物质转换和能量变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生物催化剂——酶
身边的科学
• 什么是酶? • 酶的作用是什么? • 酶是怎么来的?
什么是酶?
• 什么是酶?——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 具有催化能力的生物大分子。(大多 是蛋白质,少数是RNA),也称生物 催化剂。 • 酶的作用是什么?——催化作用 • 酶是怎么来的?——活细胞产生 • 酶的主要化学本质——蛋白质
沪科版高中生物第一册-4.1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酶教案
4.1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酶教案新设计首先,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四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以问题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这四个问题来源于实际生活,学生充满疑惑,但又不明白原因,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新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运用新学习的知识依次解决这四个生活情境问题,学以致用,体现学科育人价值。
其次,整节课采用“问题链”的形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
针对课堂主线“高效性、专一性、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三个主要内容采用实验探究的方式学习,针对实验探究过程分别设计一系列有梯度的问题链,引导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操作,观察到的现象,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即本节课需掌握的知识点“酶催化作用的特性及影响活性的因素”,这样的课堂设计能较好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再次,对教材实验与课后选作实验进行适当处理。
1)将实验 4.1“探究酶的高效性”和实验4.2“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进行整合,这样有助于在有效时间内完成学习目标,避免知识的分割,实现课堂高效;由于实验涉及的变量较多,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将实验拆分为四个小实验依次进行,最后将实验四合一呈现在学生面前,培养学生学会用“分—合”的方法解决问题。
2)对实验材料进行恰当处理。
考虑到少数民族的学生,因此将教材中的实验材料“新鲜猪肝匀浆”,采用“新鲜马铃薯匀浆”替代,这样干净、卫生、味道清新,渗透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唾液淀粉酶取自学生们的唾液,这样生动的做法,会激发学生学习探究欲望。
最后,板书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我认为这样比较清晰、简洁概括整节课的知识点,指导学生以后用这样的方法学习、整理知识点;板书结合PPT中“探究实验四合一的表格”概括了整堂课的内容,并完整的呈现给学生。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知道酶的来源、化学本质、作用、命名方式及活性。
2. 理解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以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3. 学会“探究酶催化作用的特性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操作的有关技能,能够完成相关实验操作。
沪科版高中生命科学第一册4.1《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ppt课件2
(2)ATP水解,释能。能量去向:直接用于细胞活动 ATP 水解酶 ADP+Pi+能量( 30.5kj/mol )
4、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的生理意义: 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
思考:
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是什么? 葡萄糖
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是什么? ATP
生命活动的最终能源是什么? 太阳能
最好的储能物质是什么?
2 37 液 变蓝
6
10%鸡蛋清溶液、唾液
2 37
不变蓝
重要观点: ①新陈代谢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②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完成生物体的自我更新
人体细胞内的水分子,每过一星期就有一半被更新; 细胞内的蛋白质分子,每80天就有一半被更新; 组成人体的原子,一年后有98%可得到更新。
检测:
多糖在生物体内转化为单糖,是通过( D )
A 蛋白酶的消化作用
B 脱氢作用
第四章 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
HO NH2 C C OH
H
H CH3 O H N C C OH
H
H O H CH3 O 酶
NH2 C C N C C OH
H2O
H
H
酶
氨基酸 + 氨基酸
二肽 + 水
酶
HO
HO+ OH
OH
HO
O
OH + H2O
酶
葡萄糖 + 葡萄糖
麦芽糖 + 水
问题:这两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点?
HCl
0.5
NaOH 现象纪录
0.5
几乎无 气泡
大量 气泡
少量 气泡
微量 气泡
少量 气泡
无气泡
微量 气泡
沪科版高中生物《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教案
第四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一、本章教材分析:物质、能量和信息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
关于一个生物体来说,生命活动的进行需要能量维持,生物体必须不断地与环境交换物质,不断地驱动生物体内物质的运动和变化以获得营养并排出代谢产物。
细胞内的生命活动通常由一系列化学反应组成,在学习了生命的物质基础、结构基础等生物体静态组成后,本章通过几组基本的生命化学反应过程,展示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特点,各类生物体细胞获得能量的过程以及物质与能量的关系,帮助学生从物质和能量角度认识生命,了解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理解生命的本质,并能与自身生活需要相联系、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四个主题。
生物体内的物质变化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化学反应表现出来,其中合成反应和分解反应是最常见的。
生物催化剂——酶的作用使发生在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平稳而有序。
光合作用时地球上绿色植物利用太阳光能合成糖类的过程,为地球上所有的生命提供能量,是生物圈能量流的起点。
细胞通过氧化分解,从化合物中获得能量,这些能量部分以热的形式散失,部分由ATP传递给生命活动需能部位,保证生命活动的进行。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都是一系列生化反应的具体体现,它们使生物体与外界实现了物质的交换和能量的转换,同时也是生物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维持生命的基本生理活动。
整个章节的内容着眼于普遍存在于生命世界的新陈代谢过程,诠释了生物体在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上的“动态”规律。
这一章的学习将让学生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在分子水平上得到深化,从而在微观层面上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同时还为以后进一步认识生命活动信息流本质和其他生命活动的规律(如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打下基础,因此本章在整个高中生命科学学习中具有基础意义。
以本章内容为载体,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生理生化实验技能,经历动手操作的过程,感悟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高中生物《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学案2 沪科版第一册
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新陈代谢的概念、类型2、理解酶的特点、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学习重点:学习目标1、2学习难点:酶的抑制剂对酶的调节作用学习过程:一、新陈代谢概念新陈代谢化学反应二、新陈代谢类型从同化作用角度生物从异化作用角度三、生物催化剂——酶1、概念:2、成分:3、特点:4、酶的抑制剂:四、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1、中文名称(全称):2、结构简式:3、A 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课堂练习:1、下图是人体内某化学反应的图解,其中英文字母代表物质,数字表示反应前、中、后过程,请根据图回答:1)上图中的A表示,判断理由是2)若图中D为肽,则E、F为,A是酶,若图中D为麦芽糖,则E、F为,A是酶。
3)从图1—2的反应过程,体现了酶的性,做出判断的依据是2、完成表格实验现象试管编号加入物质量(毫升)温度试剂现象1 淀粉糊、清水各2 37.0 碘液2 淀粉糊、唾液各2 0 碘液3 淀粉糊、唾液各2 37.0 碘液各2 37.0 碘液4 淀粉糊、煮沸过的唾液各2 37.0 碘液5 淀粉糊加有2滴2%盐酸的唾液各2 37.0 碘液6 蛋白液唾液3、将乳清蛋白、淀粉、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和适量水混合装入一容器内,调整pH至2.0,保存于37℃的水浴锅内。
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是()A.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B.唾液淀粉酶、麦芽糖、胃蛋白酶、多肽、水C.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多肽、水D.唾液淀粉酶、淀粉、胃蛋白酶、水4、关于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酶是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B、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C、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D、食物的消化过程需要酶的催化,而细胞内的其他化学反应不需要酶的催化。
沪科版高中生命科学第一册4.1《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ppt课件1
1. 酶的定义
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生物大分子,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 RNA,因此也称生物催化剂
(酶在反应前后自身不变)
2. 酶的作用场所
①细胞内
②细胞外(如:各种消化酶)
3. 酶的特性
高效性
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专一性
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原因:
4. 酶的命名
酶分子上存在一个特定的活性部 位,该部位只有与其所催化的物 质(底物)在结构和形状上完全 契合时才能起催化作用
酶
如:C6H12O6
2CH3COCOOH+4H+能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陈代谢
同化作用 异化作用
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 转变为自身物质。
储存能量 能量代谢
释放能量
将自身物质分解,将代 谢终产物排出体外。
物质代谢
一、合成反应和分解反应 (一)合成反应 由小分子形成大分子的化学反应。 (二)分解反应 由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的化学反应。 1、水解反应 消耗水分子 2、氧化分解反应 有加氧或脱氢的变化
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光合作用 Nhomakorabea(三)生理意义 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
三、生物催化剂——酶 (一)概念
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生物大分子。 (二)化学本质
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三)特性 1、高效性
酶的高效性实验
酶的专一性实验
双缩脲试剂
唾液淀粉酶溶液+ 10%鸡蛋清
3%H2O2溶液 +新鲜猪肝匀浆
辅酶
1、金属离子 2、小分子有机化合物(辅酶)
(八)应用
3%H2O2溶液 +3.5%FeCl3溶 液
双缩脲试剂
10%胰蛋白酶溶液 +10%鸡蛋清
2、专一性
活性部位
可能的底物
酶 酶的专一性示意图
(四)影响因素 1、温度
2、pH
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五)命名 来源+底物
(六)作用场所 1、细胞内 2、细胞外
(七)辅助因子
二、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 ——ATP (一)分子结构 1、名称 腺苷三磷酸 2、结构简式 A-P~P~P
腺嘌呤
PPP
核糖
ADP 腺苷二磷酸 A腺-苷P~P AMP 腺苷一磷酸 A-P
~ 高能磷酸键
(二)ATP和ADP相互转化
1、ATP水解 2、ATP形成
酶
能量货币 ATP
用于生命活动
ADP+Pi+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