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CT及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部CT及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评估
发布时间:2021-03-22T09:25:02.99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5期作者:孔欣欣
[导读] 对比分析腹部CT及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评估。
孔欣欣
虎林市人民医院黑龙江虎林 158499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腹部CT及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评估。
方法:选取在2018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本院接诊的8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临床诊断研究,以数字抽签法分为对照组40例,实验组4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腹部CT检查,以及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
结果:以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相较核磁胰胆管成像检出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65.00%,(P<0.05);实验组直径小于8毫米肝外胆管结石检出结果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32.50%,(P<0.05)。
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核磁胰胆管成像更具有显著优势。
结论:腹部CT及核磁胰胆管成像均可作为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主要诊断手段,但核磁胰胆管成像诊出率明显高于
腹部CT诊断方法,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腹部CT;核磁胰胆管成像;肝外胆管结石诊断;应用评估
肝外胆管结石发病原因在于现代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生活方式等,因此诱发肝外胆管结石等疾病的发生,当肝外胆管结石发生的初期并无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的变化,会让患者逐渐出现胆管感染、堵塞等现象,并且有绞痛等症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1]。
当患者出现严重疼痛而就诊时,病情就已经发展的较为严重,因此就需要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2]。
目前腹部CT及核磁胰胆管成像都是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主要方式。
本文选取在2018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本院接诊的8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临床诊断研究,探究腹部CT及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评估,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8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本院接诊的8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临床诊断研究,以数字抽签法分为对照组40例,实验组40例。
实验组患者中男15例,女25例,年龄最大者74岁,年龄最小者23岁,平均年龄(48.50±1.08)岁,经核磁胰胆管成像诊断后均确认为肝外胆管结石,需接受进一步诊断确认病情。
对照组患者中男12例,女28例,年龄最大者76岁,年龄最小者23岁,平均年龄(49.50±1.14)岁,经腹部CT诊断后均确认为肝外胆管结石,需接受进一步诊断确认病情。
纳入标准:(1)患者均在详解研究内容后,确认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签署《知情书》。
排除标准:(1)严重肾脏功能疾病患者;(2)哺乳期患者。
1.2方法
腹部CT检查:患者在进行检查前6小时,应当及时嘱咐患者禁食、禁水,当开始检查时,指导患者服水800mL,并合理设置仪器参数,并及时将检测的数据传输至处理站进行处理。
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当患者在进行检查前4小时禁食、禁水,并采用MRCP-HR序列、屏气T1W mDIXON序列、B-TFE序列、T2W-SPAIR-RT序列对患者病情进行判断。
1.3观察指标
(1)对比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检出结果,包括阳性、阴性、不明;(2)对比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检出直径小于8毫米肝外胆管结石检出结果,包括阳性、阴性、不明。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中所得数据均由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组间对比结果差异显著且P<0.05时,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检出率对比
经核磁胰胆管成像诊断后,相较腹部CT诊断,阳性检出率明显较高,P<0.05。
见表1。
表1阳性检出率对比(n,%)
2.2直径小于8毫米肝外胆管结石检出结果
经核磁胰胆管成像诊断后,相较腹部CT诊断,直径小于8毫米肝外胆管结石阳性检出率明显较高,P<0.05。
见表2。
讨论
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大多数患者在进行就诊时就已经发展到较为严重,就需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诊断治疗,目前腹部CT是较为常见的诊断方式之一,能够诊断多种疾病,并有效的将高密度结石进行展现,多用于结石诊断、肠梗塞以及积液等疾病的诊断当中,但由于存在部分缺点,因此很难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因此就需要运用核磁胰胆管成像技术来进行诊断治疗。
核磁胰胆管成像技术能够从多角度、全方位对患者进行无创检查,即使较小的结石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检测,因此得到的检测数据,相比较腹部CT检测技术来说,更有检测优势,以及得到的检查结果也更加准确,此外,核磁胰胆管成像技术,不受操作人员技术能力的要求限制,因此,使用也较为广泛。
依据表1、表2当中的数据,我们可以得知,对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实施核磁胰胆管成像技术检查,与腹部CT检测相较核磁胰胆管成像检出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65.00%,(P<0.05);实验组直径小于8毫米肝外胆管结石检出结果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32.50%,(P<0.05)。
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核磁胰胆管成像更具有显著优势,诊断的准确率也越高。
综上所述,将核磁胰胆管成像技术运用在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诊断当中,有较好的诊断结果,同时诊断结果也更加准确,因此,核磁胰胆管成像技术在诊断肝外胆管结石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胡凯.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07):81-82.
[2]李向飞.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03):63-64.
[3]杨虓,兰婷婷,明兵.腹部CT及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18):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