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商周青铜尊造型的曲线特征 - 第5卷第2期
中国古代青铜器造型纹饰 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中国古代青铜器造型纹饰解释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中国古代青铜器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作为一种重要的文物载体,在形态、纹饰和意义上都承载着丰富而深远的文化意义。
青铜器造型纹饰作为青铜器中最为重要也是最具审美价值的元素之一,对于理解古代社会生活、宗教信仰、神话传说以及艺术发展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价值。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中国古代青铜器造型纹饰进行详细探讨,分为五个部分:引言、古代青铜器造型纹饰的起源和演变、青铜器造型纹饰的解读与意义、常见青铜器造型纹饰及其象征意义探析以及总结与展望。
通过这些内容来系统阐述中国古代青铜器造型纹饰的发展历程、基本元素和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古代青铜器造型纹饰进行解释说明和概述,探索其起源、特点及演变,并深入解读造型纹饰的象征意义和与文化内涵的关系。
同时,本文还将分析常见的青铜器造型纹饰,并探讨这些纹饰背后所蕴含的符号意义和社会象征。
最后,文章将总结对古代青铜器造型纹饰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当前研究现状存在的不足,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为进一步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国古代青铜器文化提供参考。
2. 古代青铜器造型纹饰的起源和演变2.1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在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过程中,青铜器是一种重要的文物载体。
根据考古学的研究,早在公元前约2000年左右的商朝时期,中国就开始使用青铜制作各类器物,并逐渐形成了独特而辉煌的青铜器文化。
而在此之前,中国主要使用玉石、陶瓷等材料制作工具和容器。
2.2 青铜器造型纹饰的起源和发展古代青铜器的造型纹饰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
最初阶段,青铜器主要以仿生动物形象为主,如兽面纹、龙纹等。
这些仿生动物造型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界万物的观察和崇拜,并且与宗教信仰有着密切的联系。
随着社会发展和艺术技法的提高,青铜器制作逐渐形成了独特而复杂的造型风格。
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青铜器的造型逐渐趋于规整和简洁,整体呈现出一种平衡美和谐美。
艺术史论文 浅析夏商周三代青铜器制作的变化特征
浅析夏商周三代青铜器制作的变化特征众所周知,世界上所有的古老文明都经历了石器时代、铜石并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
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夏商周时期创造了独步世界的青铜文化,考古学上将这段时间成为“青铜时代”。
而我将在这篇文章结合夏商周三代的文化特征,从青铜器的品种和用途、制作工艺、艺术特征等方面论述这一时期青铜器制作的变化及各自特征。
一、品种和用途夏代青铜制品主要是为数不多的礼器、武器和工具,相对商周来说种类和数量较少,但在青铜礼器的出现在铸造史上已是一个重大的飞跃。
在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器有爵、斝、戈、钺、铃,以及兽面纹牌饰等。
另外,相传禹在位时,收集全国的青铜,铸鼎九只,象征九州,号称九鼎——这也被视为王权的标志。
下左图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夏代青铜礼器,爵。
到了商代,随着冶炼技术的进步,青铜器品种已是相当丰富。
商人尊神,敬鬼,信巫,淫祀。
祭祀活动频繁并且隆重。
因此在商代,出现了大量青铜礼器,分为食器,酒器,乐器和兵器。
食器中包括鼎、鬲等等。
其中鼎是最重要的礼器。
上右图为著名的司母戊方鼎。
出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
此鼎高133厘米、宽78厘米,重875千克。
它以超重,超大,超强的体量感,表现出雄伟庄严之美,从而成为最高统治者证权与神权合一的象征。
周代青铜器与商有联系也有区别。
西周注重礼教,统治者实行将政治权利、土地和奴隶讽刺诸侯的分封制度,于是青铜礼器不只用来祭祀,还用来维护和体现这种等级制度。
而到了春秋战国,“尊神重鬼”观念日益淡薄,各自为政的诸侯越来越追求“钟鸣鼎食”的享乐生活,青铜器中的生活用器逐渐增多。
二、制作工艺青铜器铸造铸造要经过采矿、冶炼、浇铸、成型等工序。
其技术要比制陶复杂的多,从目前出土的文物来看,夏代青铜制品的器类很少,主要以小件的器具和兵器为主。
夏代早期的青铜器形制主要受之前同时期的各类陶器的影响,型制朴拙,充满着浓厚的原始气息。
而商周时,随着社会进步和造型艺术的提高,则到了青铜器铸造工艺的辉煌时期,陶制块范铸造的方式得以被使用。
商周青铜器文化的特点
商周青铜器文化的特点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青铜器文化的鼎盛时期,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多彩的器物类型而闻名于世。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商周青铜器文化的特点:一、技术精湛、独特的制作工艺商周青铜器制作技术非常成熟和精湛,包括铸造、套铜、冷锤、鎏金等多种工艺。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铸造技术,利用高温熔化黄铜(铜和锡的合金)并倒入精美的铜模具中制作器物。
商周青铜器造型雄伟庄重,线条简练流畅,工艺繁复严谨,极富装饰性。
铸器的表面经过精心打磨和抛光,整体呈现出独特的光泽和质感。
二、丰富多样的器物类型商周青铜器种类繁多,包括鼎、觚、簋、爵、罍、豆、觯、罐、盘、盂等多种器物。
其中,鼎是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之一,通常用于烹饪、祭祀和仪式活动。
它的造型庄重大气,用途广泛,代表着权力和财富;而簋则是专门用来盛食物的容器,它的设计精巧,用来展示社会地位和荣耀。
同时,商周时期还出现了很多其他类型的器物,体现了人们对于生活和宗教仪式的需求,也体现了社会分层和等级制度。
三、富有象征意义的纹饰图案四、祭祀与权力的象征商周青铜器在宗教仪式和祭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是祭祀活动的工具,也是对神灵表示敬意和意愿的媒介。
这些青铜器通常由当时的贵族和统治者所拥有,它们的材质、造型和纹饰都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等级体系。
同时,商周青铜器也是展示统治者权力和财富的象征。
贵族通过拥有精美的青铜器,来体现他们的尊贵地位和社会地位。
总之,商周青铜器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多彩的器物类型而闻名于世。
它展示了商周时期人们高度发达的制作技术、对宗教和社会意识形态的表达以及贵族阶层的权力和地位。
商周青铜器文化对后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代后期青铜器造型特征
商晚期前期的器型变化是明显的,各种器型有以下的特征。
本期新出现的器类有方彝、觯、觥等。
方形器大为发展,几乎所有的酒器都为方形。
鼎的变化较大,除通常样式外还出现了分档鼎。
下为商代晚期的分档鼎。
器型为立耳方唇,腹分裆柱足。
口下饰兽面纹一周,雷纹为地,上下有联珠纹栏,腹内壁有铭文“丑鼎”二字。
方鼎都是槽形长方,柱足粗而偏短。
簋仍为无耳,腹变浅,最大腹径上移。
1976年河南小屯5號墓出土,侈口束頸,鼓腹圈足。
口下飾三角紋,頸飾鳥紋,獸首腹飾百乳雷紋,圈足飾獸面紋,器底中部銘文而字。
觚的造型向细长发展,喇叭口扩展,大十字架镂孔退化为十字孔,或穿透或不透。
扁体爵大减,圆体爵盛行。
下图是商代早期的扁体爵。
下图是商晚期前期的圆体爵。
上面两个爵,不仅体型不同,爵底也有明显的不同斝的变化是斝板上始见兽头装饰。
三足明显增高。
这样的斝很漂亮呵。
为西周开创了一代新风。
戈出现了带胡带穿。
商晚期后期的器型特征-无肩尊和扁体卣是新出的典型器。
下图是无肩尊(“友”尊)下图也是商代晚期后期新出现的扁体卣器型。
始见马衔等车马器,也就是说,在商代的前期和中期是没有车马器的,这和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有密切的关系。
除非有新的考古发现,我们应当把它作为定论。
鼎除柱足外,出现了蹄形足;圆鼎较多,直耳略向外撇。
上图为蹄形足的鼎。
下图的鼎直耳略向外撇。
双耳簋流行;觚基本似前段,仍为细长身喇叭口。
下图为商后期流行的双耳簋。
下图为商后期流行的细长身喇叭口的觚。
三、晚期(公元前14世纪—前11世纪)河南殷墟遗址、墓葬出土的青铜器是商代晚期的代表。
从各地出土的青铜器来推商代晚期·兽面纹四足鬲断,青铜器冶铸业虽然是以王都为中心,但在各地奴隶主贵族统治下的都邑,也都设有大大小小不同的作坊。
殷商后期是我国古代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此时手工业中的青铜铸造业有了更大的发展,从二里头文化上层青铜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殷墟青铜器,不仅品类较全、形式多样,而且在造型设计和铸造工艺等方面都有较大的突破和创新,达到了中国青铜器发展史上的一个新高峰。
商周青铜器艺术风格的发展与演变
商周青铜器艺术风格的发展与演变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1. 引言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发展的关键时期,其青铜器不仅在功能上起到实用作用,更在艺术上展现出独特的风格和技艺。
商周青铜器上兽面纹的基本特点与发展演变
商周青铜器上兽面纹的基本特点与发展演变商周青铜器上的兽面纹是指在青铜器上刻画的动物头部图案。
它是商周时期青铜器上最常见的纹饰之一,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深远的文化内涵。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商周青铜器上的兽面纹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演变,展现了古代华夏文明的变迁与演进。
商周青铜器上的兽面纹的基本特点是形态简练、线条流畅、雕刻精细。
兽面纹通常以兽头作为图案的核心,充满力量感和动感。
它们的眼睛通常是圆形或椭圆形,充满神秘感和生气。
鼻子、嘴巴和耳朵的形状也各具特色,有些兽面纹的嘴巴张开,露出锋利的牙齿,展现出凶猛的形象。
此外,兽面纹的线条流畅,勾勒出兽头的轮廓和特征,给人以美感和艺术享受。
商周青铜器上的兽面纹在发展演变中呈现出多样性和变化。
早期的商代青铜器上的兽面纹通常较为简单,形态较为朴实,主要表现出兽头的基本特征。
随着商代的发展,兽面纹逐渐变得更加丰富和精细。
中期的商代青铜器上的兽面纹开始出现更多的细节和装饰,如犄角、眼珠、鬃毛等,使兽头图案更加栩栩如生。
而到了晚期的商代和西周时期,兽面纹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出现了更多的动物形象,如虎、狮、犬、鸟等。
兽面纹的样式也更加丰富,有的呈现出凶猛的形象,有的呈现出温顺的形象,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动物形象的不同理解和表达。
商周青铜器上的兽面纹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兽面纹在商周社会被广泛应用于祭祀活动和宗教仪式中,被视为一种神圣的象征。
兽面纹所代表的动物形象往往与神话传说、宗教信仰和社会意识形态有关。
例如,虎被视为王者的象征,兽面纹中的虎头图案常常与权力和统治联系在一起;狮被视为勇猛的象征,兽面纹中的狮头图案常常与武力和勇气联系在一起。
兽面纹还可以象征着生育和繁荣,如鸟头图案常常与丰收和幸福联系在一起。
通过对兽面纹的运用,古代华夏民族对于自然界的崇拜和对于社会秩序的追求得以表达和体现。
商周青铜器上的兽面纹具有形态简练、线条流畅、雕刻精细的基本特点。
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兽面纹呈现出多样性和变化,从简单朴实到丰富精细,从基本特征到更多的细节和装饰。
商周青铜器装饰纹样艺术特征分析
商周青铜器装饰纹样艺术特征分析商周时期是中国青铜器装饰纹样艺术的黄金时期,其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本文从青铜器装饰纹样的形式、内容、风格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探讨商周青铜器装饰纹样艺术的特征。
一、装饰纹样的形式商周青铜器的装饰纹样形式十分多样,主要包括动物纹、几何纹、人物纹、图案、符号等。
其中,动物纹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纹样,主要有龙、鸟、虎、熊、犬、鱼等。
几何纹则是线条、点、圆、方、三角形、梯形等的组合,呈现出复杂而富有节奏感的图案。
人物纹主要是以人物为主体的纹样,如神仙、士兵、舞蹈家、乐师、官员等。
图案则是用各种几何形状和动物形象构成的各种图案。
符号则是商周时期大量运用的一种纹样,如姓氏、地名、神祇符号等。
商周青铜器的装饰纹样内容与当时的社会文化密切相关。
例如,龙纹象征皇权、权威、神秘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图腾。
鸟、虎、熊等动物纹则是古人对自然的崇敬和祭祀的表现。
人物纹则是商周时期社会生活和文化成就的反映,如商周时期官员的装束、舞蹈家的表演等。
符号则是商周时期祭祀文化的表现,如青铜器上的神祇符号、姓氏符号等。
商周青铜器的装饰纹样风格具有鲜明的特点。
首先是线条和曲线的运用,装饰纹样呈现出流畅、优雅、富有动感的风格。
其次是对称的设计,青铜器的装饰纹样通常采用镜像对称或中心对称的方式进行编排,呈现出统一、和谐、谐调的视觉效果。
此外,商周青铜器的装饰纹样色彩运用较为单一,主要以铜自身的色彩为主,装饰纹样的色彩少见。
整体来看,商周青铜器的装饰纹样风格体现了中国古代审美理念的特点,追求优美、和谐、稳重和神秘。
总之,商周时期青铜器装饰纹样的艺术特征是多样性、丰富性和独特性,并与当时的社会文化密切相关,表现出流畅、优雅、和谐、稳重、神秘等风格。
这些特征不仅反映了当时文化和审美的特点,也对后来中国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商周时期青铜器装饰风格及其形成分析
成熟到鼎盛的重要时期。商代青铜器前期的制作轻薄,纹 饰比较简单,后期的制作厚重、华丽。它的名称范围主要
(3)早期装饰方法脱胎于陶器的拍印,后期则运用刻 花的方法,且在主纹和地纹之外,再勾刻以细线,形成三层
有:烹饪器、食器、酒器、水器、杂器、兵器、乐器、工具等八 花纹,增加了层次感。商代多采用主纹和地纹的结合。西
类。商代的青铜器主要是作为祭祀用的,因此装饰多与祭 周很少采用地纹。西周初期继承商晚期的雕刻技法,在泥
祀有关。西周是中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来自中国西部 模上另加薄泥片再进行雕刻。一般以云雷纹为底,主纹凸
的周人,在前期,大约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西周青铜工艺基 起,细部在加以刻画线条,产生浮雕的效果,成为“三层
也成为统治者内部划定每一分子所应占据的政治台阶的 器装饰艺术中,以象征权力的宏伟博大、威严不可触犯的
工具。在精神领域,通过大量祭祀活动,向他人强化由自 形象示人,以规则有序、等级严格的形象示人。我们还能
己统治的必然性的观念,鼎在这种强化过程中获得了非同 从中体会出一种模糊的、巫的天人感应的神秘气氛,实在
本上沿袭商代的艺术风格;,中期以后,礼制化的特色日益 花”。西周以后技法仍沿用雕纹的手法,但风格渐趋简洁,
鲜明,神秘的色彩逐渐淡薄;后期则很快就显示出其独特 “三层花”少有出现。质朴洗练,富于韵律感,有节奏美。
气质,形成自己的特点,装饰趋向规格简单。
从以上特点可以看出,形式美的规律“多样统一”,在
(1)青铜器装饰艺术具有奴隶制专制色彩的纹样。商、 商周青铜器装饰形式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青铜器装饰
寻常的意义。在对鼎表面的饕餮纹饰进行解释的过程中, 又空灵,给人心理以压力,思想以牵制。因此,它更具有宏
形成了几种较有影响的观点:“有人认为这些怪兽是商人 伟博大、弥漫着神秘之美的商、周青铜器装饰艺术风格。
巧识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
巧识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管流爵夏夏代晚期(公元前18世纪-前16世纪)敞口弧沿,双翼上展,狭长的器身下设有假腹,上有数圆穿,假腹下接三棱形的足。
器身一侧带有管形流,流上有2曲尺状装饰。
腹饰简单的乳钉纹、弦纹。
爵和角都是用于饮酒的容器,但爵有流而角的造型则无流而具有若尾的双翼。
此器形似角而带有管状的流,属于特殊形式的爵,非常少见。
戉箙卣商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高33.3厘米,口横15厘米,口纵13.7厘米,重6750克。
卣为容酒器。
隆盖高缘,鼓腹下垂,圈足。
劲纵向置龙首提梁,提梁饰龙纹。
自盖到圈足置棱脊四道。
器及盖上饰浮雕大兽面。
器体兽面双目特别巨大,手法甚为夸张。
盖沿、器颈、圈足上分别饰以不同形态的龙纹和鸟纹。
提粱纵向装置,与一般横向装置不同,利与盖的两侧挑出双角,以增强形体的气势。
盖内有铭文“戉箙”两字。
兽面纹尊商商代中期(公元前16世纪-前13世纪),这件尊口部侈大,超过肩径,肩部丰圆突起,圈足较低,是商代早中期常见的式样。
此尊的肩部有三个牺首,体现了商代中期铸造技术的发展。
肩腹部兽面纹精丽工整,结构紧密,兽目及躯体上与方整齐排列的羽状纹饰更见绵密精细的气质。
但整个图象仍有强烈的抽象感和神秘感,兽面的主干和地纹没有明显的区别。
X壶商商代早期(公元前16世纪-前13世纪),壶是古代盛放酒的容器,沿用的时间很长,从商代直至汉代或更晚,其造型的变化也极其丰富复杂。
这件小口长颈的壶是商代中期盛行的形式,壶肩上有两个穿,可见原来连有活动的提梁。
器身有华丽繁密的纹饰,除盖上的卷体龙纹外,壶的肩腹部布满婉转流畅的纹样,极见精美。
壶的圈足内有一个X形的铭文,为作器者的氏族徽记,十分难得,是青铜器中发现最早的铭记之一。
徙卣商以两个相背的鸮(猫头鹰)合并为器形,盖为鸟首,首上有双耳,两侧的角作鸟喙,器腹作鸟身,饰有羽翼,器足为鸟足。
器盖对铭1“徙”字。
小子省壶商商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小子省壶是晚商时期十分著名的器物,它直颈,鼓腹微微下垂,仅在盖、颈和圈足上用单或双线勾勒出十分简单的龙纹,风格简洁质朴,与商代晚期繁纹缛饰、华丽至极的时尚迥异其趣。
简述商代青铜器的特点
简述商代青铜器的特点商代青铜器是中国青铜器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涵盖了商朝初期到晚期,大致时间跨度为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
商代青铜器在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形制多样:商代青铜器在形制上具有很大的变化和发展。
早期的商代青铜器主要是鼎、簋、瓶、罐等容器类器物,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商鼎。
商鼎是商代青铜器的代表,具有三足两耳的特点,是商代祭祀、礼仪中最重要的器物之一、鼎的形制在商代青铜器中具有较大的变化,早期的鼎形状较为简单,后期则出现了更加复杂的纹饰和形态。
此外,商代青铜器中还有很多其他形制的器物,如觥、爵、壶等,形式丰富多样。
二、纹饰繁复:商代青铜器的纹饰繁复而且具有鲜明的特色。
早期的商代青铜器纹饰主要以简单的几何纹和文字纹为主,后期逐渐发展为生动的动物纹和人物纹。
商代青铜器上的纹饰通常以浮雕或深浮雕的形式呈现,纹饰的表现手法有铸造、锻打、刻划、填塑等多种。
其中,动物纹和人物纹是商代青铜器纹饰的主要特色,这种纹饰直接或间接表现了商代人们的宗教信仰、社会观念和审美情趣。
三、制作工艺精湛:商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从材质的选择到铸造工艺的掌握,商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成果让后世叹为观止。
首先,商代青铜器选材上讲究铜的纯度和色泽,以增加器物的品质和装饰效果。
其次,制作工艺上,商代青铜器采用了复杂而独特的铸造技术,包括失蜡铸造法、胀模铸造法等,确保了青铜器形状的精确和纹饰的细腻。
在工艺上,商代青铜器还出现了一种称为“套钢法”的驱铸方法,使铸造出来的器物表面更加光滑。
四、用途广泛:商代青铜器的用途非常广泛。
除了作为礼仪祭器,用于祭祀和宗教仪式外,商代青铜器还用于日常生活,如饮食、烹饪、储存、娱乐等方面。
商代青铜器的广泛应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
五、流派丰富:商代青铜器的制作技艺形成了多个流派,各具特色。
商代青铜器以中原流派和东南沿海流派最为著名,中原流派以商都宋代为代表,其器物形制端庄大气,纹饰朴实大方;东南沿海流派以江浙地区为代表,器物形制细致轻巧,纹饰绢丝般柔韧。
周代青铜器造型特点
周代青铜器造型特点周代青铜器是中国青铜器的重要阶段之一,其造型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线条简洁流畅:周代青铜器的造型注重线条的流畅和简洁,没有过多的装饰和繁复的纹饰。
器物的边缘和曲线都显得十分平滑,展现出一种优雅和谐的美感。
2. 几何形状明确:周代青铜器的造型倾向于几何形状,如方形、圆形、椭圆形等。
器物的形状通常是简单而明确的,没有过多的复杂细节和装饰。
3. 纹饰简单素雅:周代青铜器的纹饰相对简单素雅,通常以直线、弧线和点线构成。
纹饰的图案多为几何图形和神兽纹样,如螺纹、蛇纹、雷纹等。
这些纹饰不仅起到装饰作用,还具有象征意义。
4. 器物比例匀称协调:周代青铜器的比例通常是匀称协调的,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非常合理。
无论是器物的整体形状还是细节部分,都能体现出一种平衡和谐的美感。
5. 雕刻精细细腻:周代青铜器的雕刻工艺非常精细细腻,无论是纹饰还是器物的表面处理,都能展现出工匠的高超技艺。
雕刻的线条清晰有力,给人以精致的感觉。
符合标题中心扩展下,对周代青铜器造型特点的描述如下:周代青铜器的造型特点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审美追求和制作工艺水平。
这些青铜器以简洁、流畅的线条、几何形状明确、纹饰简单素雅、比例匀称协调和雕刻精细细腻为特点。
周代青铜器的线条简洁流畅,没有过多的装饰和繁复的纹饰。
这种造型风格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对于简约美的追求。
器物的边缘和曲线都显得十分平滑,给人一种和谐统一的感觉。
周代青铜器的几何形状明确,常见的形状有方形、圆形、椭圆形等。
这些几何形状的造型简单明了,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对于形状的追求。
器物的形状通常是简单而明确的,没有过多的复杂细节和装饰。
周代青铜器的纹饰简单素雅,多以直线、弧线和点线构成。
这些纹饰的图案多为几何图形和神兽纹样,如螺纹、蛇纹、雷纹等。
这些纹饰不仅起到装饰作用,还具有象征意义。
纹饰的简洁和素雅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对于纹饰的审美追求。
周代青铜器的比例匀称协调,无论是器物的整体形状还是细节部分,都能体现出一种平衡和谐的美感。
商代青铜器种类和特点
商代青铜器种类和特点
商代青铜器是指商代时期所制作的青铜器。
商代青铜器种类繁多,主要包括豆、尊、爵、斝、壶、鼎、觚、卣、簋等。
1. 豆:形状呈半球状,有腹部加弧顶和平底,口沿上有窄短把。
豆器多为少数民族所用,是几何学图案表现的代表。
2. 尊:尊分为高足尊和平足尊两种。
高足尊是一种中空的圆筒形容器,底部有三个支脚,上面有两只手柄和一条盘腿的纹饰。
平足尊与高足尊相似,但没有支脚,通常用来盛酒。
3. 爵:爵是一种高颈、大口、扁腹、三脚的青铜器,用来盛酒或祭祀时放置祭品。
爵的造型庄重、雄伟,是当时贵族的象征。
4. 斝:斝是一种较大的祭礼器物,底部有三个短脚,呈倒梯形,上部有两只手柄。
斝丰满、端庄,常用来盛酒。
5. 壶:壶是一种盛水或盛酒的器物,形状高大,口较小,外形精美。
壶器的造型曲线流畅,常用动物的形象作为装饰图案。
6. 鼎:鼎是一种三足大口锅状的器物,多为祭祀和烹饪使用。
鼎器通常由鼎腹、鼎耳和鼎足三部分组成,腹部通常有纹饰和文字。
7. 觚:觚是一种高底、小口的器物,多用来盛宝石、药品等珍贵物品。
觚器呈笔立形,底部略尖,上部有两只手柄。
8. 卣:卣是一种类似于壶的器物,形状较为奇特,上部较大,底部狭长。
卣器以青铜器材质为主,用于盛水或盛酒。
9. 簋:簋是一种口较小、腹扁且有盖子的容器,多用来盛粮食、酒或其他物品。
簋器形状简单,装饰图案多为象形文字和纹饰。
商代青铜器以器物形制端庄、造型优雅、纹饰精美为特点,富有浓厚的艺术美感和艺术审美价值,是中国青铜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周青铜器的艺术特色
商周青铜器的艺术特色:商周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青铜时代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
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品种已很丰富器型多种多样,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浑厚凝重。
商周青铜器艺术装饰承接新石器时代艺术中若干精髓,经过长期绵延不断的变化,形成独特的体系,在成为中国艺术史的一个组成部分。
商周时期,青铜的冶炼业作为生产力的标志而达到高峰。
是中国古代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
以下通过中国商代晚期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方鼎》和西周早期青铜礼器中的重器《大盂鼎》来论述商周青铜器艺术特点。
从造型艺术的观点看,许多青铜器又是精美的工艺美术品。
代青铜器的铸造方法与造型及装饰方法的密切联系,说明中国工艺美术中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传统。
形成独特的体系。
从青铜器的纹饰上看,有饕餮纹、雷纹、弦纹、鱼纹、鸟纹、龟纹等。
1、例:《司母戊方鼎》、《大盂鼎》这两件青铜器造型与装饰上在口端、顶盖、边沿也多铸造有神态生动的造型,动物凌厉的角和爪、卷曲的翅和尾、圆瞪的目、尖锐的牙等又常常被有意地加以突出表现。
更多的则是以棱鼻为中心,两个侧身的夔形对接,正好拼成一个正面饕餮,同样形成尖角翻卷、双目圆瞪、龇牙咧嘴、利瓜大张的状态。
在众多造型中,饕餮的形象是最为恐怖的,这种造型多见,而且都刻在尊贵庄重的礼器上。
久而久之,饕餮便被提炼成一个综合的奇形怪状的兽面。
可见兽面纹的确是一种神圣王权的象征。
君主掌握了兽面神器,就意味着人神合一,至尊高贵,即拥有神的权力,也成了神之子及其化身。
2、商周的青铜礼器中兽面纹是最主要的器饰主题和纹样例:一《司母戊方鼎》、二《大盂鼎》。
同时也与人面纹、鸟纹、夔纹、龙纹等交替互渗,似是而非,具有演化变体的多样造型,始终占领着象征神灵的主导地位。
多数器饰的造型均为兽面纹居中,鼻、口垂直的扉棱两边对称,陪衬的副题花纹则点缀在次要位置。
这些冷峻的神态造型,都更多给人以威严神秘的诡异色彩。
商周青铜器是中国商周时代生产科技和艺术发展水平的集中反映。
论述商周青铜器的特点
《论述商周青铜器的特点》
(一)器物类型多样化
(二)形体雄伟,气魄宏大
1.陶鬲:鬲有两种。
一是高领、深腹,口沿上安置二个环耳;另一种是平领、敞口、敛足,高圈足的分裆鬲。
前者为商代遗留下来的鬲,后者则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
2.大腹尊:四川广汉三星堆祭祀坑发现许多大型青铜器。
其中的大立人像是国内目前所见最大的青铜人像。
3.方彝:又称长方彝,传世品有商代早期的多种造型和不同铭文的。
有子口、短颈、鼓腹、小底座等特点。
4.瓿:是盛酒或水的青铜器皿。
流行于商至春秋时期。
5.瓿形方彝:出自西周早期。
商代后期青铜器造型特征(最终版)
商代后期青铜器造型特征(最终版)第一篇:商代后期青铜器造型特征(最终版)商晚期前期的器型变化是明显的,各种器型有以下的特征。
本期新出现的器类有方彝、觯、觥等。
方形器大为发展,几乎所有的酒器都为方形。
鼎的变化较大,除通常样式外还出现了分档鼎。
下为商代晚期的分档鼎。
器型为立耳方唇,腹分裆柱足。
口下饰兽面纹一周,雷纹为地,上下有联珠纹栏,腹内壁有铭文“丑鼎”二字。
方鼎都是槽形长方,柱足粗而偏短。
簋仍为无耳,腹变浅,最大腹径上移。
1976年河南小屯5號墓出土,侈口束頸,鼓腹圈足。
口下飾三角紋,頸飾鳥紋,獸首腹飾百乳雷紋,圈足飾獸面紋,器底中部銘文而字。
觚的造型向细长发展,喇叭口扩展,大十字架镂孔退化为十字孔,或穿透或不透。
扁体爵大减,圆体爵盛行。
下图是商代早期的扁体爵。
上面两个爵,不仅体型不同,爵底也有明显的不同斝的变化是斝板上始见兽头装饰。
三足明显增高。
这样的斝很漂亮呵。
为西周开创了一代新风。
戈出现了带胡带穿。
商晚期后期的器型特征-无肩尊和扁体卣是新出的典型器。
下图是无肩尊(“友”尊)下图也是商代晚期后期新出现的扁体卣器型。
没有车马器的,这和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有密切的关系。
除非有新的考古发现,我们应当把它作为定论。
鼎除柱足外,出现了蹄形足;圆鼎较多,直耳略向外撇。
上图为蹄形足的鼎。
下图的鼎直耳略向外撇。
下图为商后期流行的双耳簋。
三、晚期(公元前14世纪—前11世纪)河南殷墟遗址、墓葬出土的青铜器是商代晚期的代表。
从各地出土的青铜器来推商代晚期·兽面纹四足鬲断,青铜器冶铸业虽然是以王都为中心,但在各地奴隶主贵族统治下的都邑,也都设有大大小小不同的作坊。
殷商后期是我国古代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此时手工业中的青铜铸造业有了更大的发展,从二里头文化上层青铜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殷墟青铜器,不仅品类较全、形式多样,而且在造型设计和铸造工艺等方面都有较大的突破和创新,达到了中国青铜器发展史上的一个新高峰。
1、造型特征商代晚期从武丁后期至帝辛接近二百年的时期内,又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青铜尊的特征和作用
青铜尊是一种古代青铜器,具有独特的特征和作用。
以下是青铜尊的特征和作用的具体描述:
特征:
1. 形状:青铜尊的形状通常为桶形,也有一些其他形状,如觚、彝等。
2. 材质:青铜尊的主要材质是青铜,这是一种合金,由铜和锡组成。
3. 纹饰:青铜尊通常装饰有精美的纹饰,如饕餮纹、云雷纹、龙纹、兽面纹等,这些纹饰通常具有神秘感和威严感。
4. 铭文:青铜尊上常有铭文,记录了相关历史事件或用途等。
作用:
1. 储酒器:青铜尊最基本的作用是作为储酒器,可以容纳酒或其他饮料。
2. 礼仪用品:青铜尊是古代贵族宴请宾客时常用的礼仪用品,代表着地位和权力的象征。
3. 经济工具:青铜尊也是当时的经济工具之一,用于贸易和交换。
在古代,青铜器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材料,因此用青铜制成的尊是一种非常贵重的商品,可以用于交换其他物品。
4. 文化传承:青铜尊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青铜尊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艺术风格等。
5. 历史证据:青铜尊也是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证据之一,因为它们可以提供有关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总之,青铜尊作为一种古代青铜器,具有独特的形状、纹饰和铭文等特点,同时也发挥着储酒器、礼仪用品、经济工具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作用。
通过研究青铜尊,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艺术风格和历史演变等方面的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时间的推移和自然侵蚀等因素,许多青铜尊已经损毁或遗失,因此现存的青铜尊数量非常有限。
对于青铜尊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仍然是我们需要关注和努力的方向。
新论饕餮的本质、商周青铜器图像意义主题及有关问题(二)——从商末周初一件青铜尊的特殊图像论起
商代青铜盘中,有一件盘的图像是苍龙围绕一个由苍龙精气所化的鼋形,也利于证明这一认识。
宝鸡市竹园沟13号西周墓出土的人首銎钺(图50),其钺面的苍龙造型有明确的獠牙①和神鸟爪元素。
该神龙反首,属于苍龙系,这一特征在西周各种玉器中多见②。
竹园沟人首銎钺钺面苍龙特殊,其足执有小龙,龙首呼应斧钺钺面之穿,斧钺面之穿可以呼应天极等,并有抟阴阳成精气的意义。
其斧钺面之穿的小苍龙,实际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种抟阴阳之精气,可以苍龙唾这种有形图像表现之,或者简单理解为是以苍龙围绕钺面之穿象征的天极来表现之,只是由于设计形式的原因,把斧钺之穿和小苍龙融合了。
之所以可以这样表示,是由于古人认为苍龙所唾、散精气依然可以视为是小苍龙。
花园庄东地54号墓葬的青铜钺钺面之穿有一个小龙,有鹿角柄,显然是苍龙,表达的是同样的含义。
花园庄东地54号墓葬之青铜钺的小龙还位于该钺一组对称饕餮之嘴巴,所以给人的印象是饕餮之唾,呼应斧钺之穿抟阴阳所成精气,也即表明苍龙所唾为精气的意思,与视钺之穿为小龙或者为小龙绕的象征意义是基本一致的。
更为确切地讲,在斧钺之穿表现苍龙,主要是为了表现苍龙所唾为阴阳和的精气并有固本的特质以及表明斧钺之穿呼应的太一天帝出万物于震卦之苍龙的意思,这利于我们对于斧钺苍龙和饕餮图像的性质识别。
斧钺之面的标准化饕餮,一般是表现斧钺拟合玉璧的抟阴阳成精气的动物化。
斧钺面之简易化饕餮,属于苍龙系,有的表现其与斧钺之穿的联系,尤其是表现苍龙唾之精气与斧钺之穿呼应玉璧天极的抟阴阳成精气并固本之意义的联系。
斧钺之苍龙有的可能与斧钺象征岁关联,我们知道晚期文献有太岁、小岁呼应北斗的记载,但是其思想的初步可能较早,北斗的造型实际也呼应有柄斧钺之形。
岁星为木,与东象苍龙、青龙呼应,所以斧钺有龙是自然的了。
这样的话,一般斧钺之穿相当于北斗斗魁中心,斗魁中心虽然历史上没有北极亮星,但是往往作太一常居之,即是上帝居住和巡视周天的地方,这样的话,视其为□顾万发新论饕餮的本质、商周青铜器图像意义主题及有关问题(二)———从商末周初一件青铜尊的特殊图像论起①这是西周常见的苍龙獠牙的表现形式,有的神人的神鸟喙与之有几分相似。
浅析商周时期青铜鸮形尊卣艺术
浅析商周时期青铜鸮形尊卣艺术
夏雨
【期刊名称】《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年(卷),期】2008(000)032
【摘要】鸱鸮纹在商代后期至西周早期的青铜器造型和纹饰中占有很大比重,并且易于辨认,鸱即猫头鹰,用它作为祭祀重器的装饰纹饰,至今仍是一个难解之谜.本文试从商周时期的青铜形尊、卣的艺术特征分析开始,通过青铜器社会中的功用以及原始人类的图腾、崇拜及商周先民思维习惯、社会风俗入手,分析一下形尊、卣的社会本质及内涵,有助于我们理解商周社会的宗教、礼仪、艺术的关系.
【总页数】1页(P111)
【作者】夏雨
【作者单位】黄淮学院教师艺术系,河南驻马店,46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05
【相关文献】
1.湖南鸮形铜卣的艺术形式及文化内涵 [J], 吴卫;周少卓
2.略论商周时期青铜卣的起源问题——以罐形卣为例 [J], 马军霞
3.鸮卣:卖萌的商代青铜器 [J],
4.鸮卣:卖萌的商代青铜器 [J],
5.鸮卣:卖萌的商代青铜器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商朝青铜器的特点
商朝青铜器的特点商代前期(二里岗期)的青铜器,较二里头文化的青铜器在品种、造型、纹饰、铸造技术均有明显的发展。
商朝青铜器有哪些特点呢?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商朝青铜器的特点,希望对你有用!商朝青铜器的特征商代前期(二里岗期)的青铜器,较二里头文化的青铜器在品种、造型、纹饰、铸造技术均有明显的发展。
今见出土器以爵、鼎、鬲(力)、斝(假)、盉(和)、觚(谷)较多,可见器还有甗(演)、罍(类)、瓿(不)、壶、盘、卣、尊等。
这一时期的礼器“重酒组合”,以爵、觚(姑)为核心,配以尊、盘或鼎。
工具、兵器有矛、戈、钺、刀、镞等,商代的一般器类均已出现。
这一时期的器物最明显的特征是器壁较薄,当时的铸范技术虽为原始,但铸器胎壁薄而平匀。
性质的特征更易判别,如鼎足明显的多锥形,爵、斝为平底,觚体粗矮。
这一时期制作的大型青铜器,如1974年、1982年在郑州的张寨杜岭、向阳食品厂两处遗址,各出土的两件大型方鼎。
最大一件高近一米,重82.4千克。
这类鼎腹为方斗形,腹沿口上两高立耳,鼎壁薄胎较均匀,鼎腹较深,圆柱形空芯足与整器比相对较短,上粗下细,由锥足向圆形足转变。
这一时期的器物装饰均较为简朴,纹饰多兽面纹、乳钉纹、云雷纹等。
线条粗疏,单层花,无底纹。
湖北盘龙商早期墓葬出土的青铜器造型、纹饰、制作较二里岗由了进步。
之后安徽、陕南等地商早期墓出土的青铜器,器形种类增多,已发现一批制作更加精美的器物如龙虎尊与饰有兽面纹的尊、爵、斝、觚、罍等。
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多为酒器,以青铜爵为多。
此时的酒器组合,以爵、觚、斝为基本组合。
铸造工艺方面采用了分铸法,解决了复杂的器物造型和器商活络件等问题。
这一时期青铜器纹饰,以平雕细刻的表现手法,纹饰装饰线条粗狂有力,构图茂密,主题纹饰多以左右展开的抽象动物纹与凤鸟纹,其图案注重庄严威慑的特征,如兽面纹的双目突出的表现,上下多有圈带纹作边框。
流行纹饰还有云雷纹、圆涡纹等。
商后期的青铜器开创了中国青铜艺术的极为辉煌时期。
商周青铜文化特点
商周青铜文化特点商周青铜文化是指商代和西周时期青铜器的制作和使用所展现出的一种文化特点。
青铜器是商周时期的重要文化遗产,它代表着当时社会的发展程度和人们对美的追求。
商周青铜文化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高度发达的青铜器制作技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制作技术达到了较高水平,制作工艺精湛,器形独特,装饰图案丰富多样。
青铜器分为礼器、乐器、兵器三大类,礼器主要用于祭祀和宴会活动,乐器用于宫廷音乐演奏,兵器则用于战争。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包括铸造、镶嵌、雕刻等多种技术,其中的铸造技术尤为重要,商周青铜器铸造技术的发展对后世的青铜器制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2. 丰富的铭文和纹饰:商周青铜器上常见的装饰图案包括神兽、神人、神鸟、神兽纹、兽面纹、雷纹、云纹等,这些图案富有变化和动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铭文是青铜器上的文字记录,主要用于记载制作和使用者的信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商周时期的铭文主要采用甲骨文和金文,它们是中国古代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今人研究商周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3. 社会地位的象征:商周青铜器在当时的社会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是贵族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青铜器的制作和使用受到严格的规范和制约,只有贵族阶层才能拥有并使用青铜器。
青铜器在祭祀、宴会和宫廷音乐演奏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是贵族地位和尊严的象征。
因此,商周青铜器被视为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是一种珍贵的财富。
4. 宗教信仰的体现:商周青铜器的制作和使用与古代中国的宗教信仰密切相关。
商周时期的人们深信神灵的存在,并通过祭祀活动来祈求神灵的庇佑和保护。
青铜器在祭祀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视为与神灵沟通的媒介。
青铜器上的神兽、神人、神鸟等图案代表着神灵的化身,通过祭祀活动,人们向神灵表达敬意和祈祷。
因此,商周青铜器是宗教信仰的重要体现,具有深厚的宗教意义。
5. 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商周青铜器的制作和使用是古代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青铜器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体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审美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卷第2期2006年4月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outhern Yangtze U niversity(H um anities &Social Sciences) Vol.5 No.2Apr. 2006 [收稿日期]2004211228[作者简介]许继峰(19802),男,河北河间人,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浅析商周青铜尊造型的曲线特征许继峰, 宋明亮, 莫沃佳, 张福昌(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江苏无锡214063)[摘 要]青铜器造型变革是中国造型史上的第二次变革,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与文化意义。
青铜尊造型的曲线特征在青铜器造型中为典型代表,文章通过对其外型曲线变化的分析,研究造型曲线的一般规律,并对曲线的比例关系、力学特性、韵律、节奏及均衡感与稳定性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其审美价值,从而找出解决当前产品设计中形式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青铜尊;曲线特征;审美价值[中图分类号]J 1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973(2006)022*******An Analysis of the Curve Features of Bronze G oblet in theShang &Chou DynastiesXU Ji 2feng , SON G Ming 2liang , MO Wo 2jia , ZHAN G Fu 2chang(School of Design ,Southern Yangtze University ,Wuxi214063,China )Abstract :The t ransformation of t he forms of bronze ,t he second t ransformation in Chinese form history ,po ssesses remarkable aest hetic value and cult ural significance.The curve feat ures of bronze goblet is quite representative in t he forms of bronze.Based on t he analysis of t he change of it s curves ,t his paper investigates t 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curves.In addition ,some ot her aspect s of curves are also explored here including p roportion ,mechanical feat ure ,rhyt hm ,static sensation and stability.Through t he st udies on t hese aspect s and t he concrete analysis of t heir aest hetic value ,t his paper present s direction of from design in modern design.K ey w ords :bronze goblet ;curve feat ure ;aest hetic value 青铜器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发明了用铜和锡的合金制作器物,这种合金呈青灰色,故被称作青铜器。
[1]48青铜器的出现使得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也对生产工艺及造型装饰文化产生了显著影响。
就造型史而言,青铜器造型的变革是继彩陶造型后的“第二次深刻变革”[2],也正是这次变革给中国造型带来了方重、厚重的金属造型语言,使得中国造型呈现出博大、深邃与凝重的气象,尤其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造型,其审美要素较功能要素更为突出,也正是由此,商周时期被称作青铜时代。
青铜器就其用途可分为食器、酒器、水器等日用品以及乐器、兵器、工具与杂器等。
其造型也林林总总,各具特色。
尊,作为酒器中的一种,造型特征较明显,且对于理解青铜器造型规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青铜尊造型的分类尊,盛酒器,其一般形制的共同特征是:侈口、腹部粗而鼓张、高圈足、形体较宽。
青铜尊造型始仿自原始彩陶造型,在陶尊的圜底增加了圈足。
殷商时盛行长颈、大侈口、鼓腹、高足造型。
[1]56如三羊饕餮纹尊,其口大、腹短鼓而圈足高,肩腹稍有装饰,设计匠心独具(如图1)。
就尊的整体造型考虑,其外部曲线可分为口、颈、腹、足四部分,其中每一部分的曲率、长度等变化不一,因而形成形态各异的器形,但同时又具有相通元素。
911图1 三羊饕餮尊Fig.1 Zun (goblet)cast with the shapeof three sheepand T aotie (a mythical ferocious anim al)on it 尊之器形按其造型类型可分为两大类:鸟售形尊和几何形尊。
1.鸟兽形尊其形体为动物造型。
由于其用途主要用以盛放过滤后专供祭祀用的不同的酒,而四时之祭尊型又有所不同。
由于奴隶主阶级对祭奠礼节的重视,故鸟兽形尊的造型生动逼真、纹饰瑰丽高雅、工艺精良、设计独特,在青铜器中占有较高的美学价值。
鸟兽形尊按其所像鸟兽形可大致归为九种:鸱鸮尊、禽尊、虎尊、象尊、犀形尊、牛尊、羊尊、鹰形尊、豕尊。
其造型依鸟兽造型而设计,通身装饰繁杂华丽,背部设孔。
尽管其外部曲线构成与几何曲线不同,但整体线条流畅自然和谐,无拖沓之感。
兽形曲线体现出礼器的庄严神圣之感。
如湖南醴陵出土的商代象尊(如图2),前额扁平,头顶高耸,鼻上卷,鼻端做鸟张口鸣叫状,其上倒伏一虎,卷曲的虎尾恰好构成鸟的冠羽,眼圆睁,眉高扬,两耳外展如扇,躯体雄大、腿粗壮,背开器口,尾下垂。
整个作品造型饱满稳定、凝重雄健,体积感颇强,虽然实际尺寸不大,却有庞然之感;比例匀称而适当,装饰、浮雕、线刻与立体造型融为一体,制作精细,形式完整而典雅。
[3]325图2 象尊Fig.2 Zun (goblet)cast into the sh ape of an elephant 2.几何形尊其形体造型为几何形态,与鸟兽形尊相比外部曲线特征明显,且简洁流畅,具有较强的节奏感与韵律感。
其口、颈、腹、足的比例、曲率与转折都体现了当时较高的美学意识,其形体的塑造方中见圆、圆中带方,是青铜造型中的经典之作。
几何形尊按其肩部形制可分为有肩尊与无肩尊。
其中有肩尊造型为折肩(或称方肩),肩较宽,束颈(如图3)。
其口颈腹足的比例关系与形态又有相应变化。
如圆尊与方尊的区别,其横截面分别为圆形与方形。
无肩尊造型为筒形体,敞口,即口径大于腹、足径,其形制因颈、腹、足的比例变化而产生相应变化(如图4)。
图3 几何形尊Fig.3 Zun (goblet )cast into geo 2metricalshape图4 无肩尊Fig.4 Zun (goblet)cast without shoulders 几何形尊造型特征与酒器中其他形体如觚、觯、壶、罍有着相通的形体特征,其外部曲线构成及口径与肩径的比例关系等都有相似之处。
其具体比较如表1。
[3]二、青铜尊的曲线特征分析对于尊的形制构成来说,其外部曲线构成具有强烈的节奏与韵律感,其各部分的比例关系及装饰的布局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同时其整体造型的平衡感与稳定性也十分突出,这对于研究器具的形态特征十分重要。
下面就青铜尊中几何形尊的外部曲线构成进行分析:1.比例关系按照几何形尊中形体的口、颈、腹、足的分割,整个形体的外部曲线可分为三部分:颈、腰(腹)、足。
三者的曲线线条之间的比例关系,对于整个形体的审美与结构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这种比例关系的确定是与人的视觉系统相协调的。
尽管商周时期匠人的制造工具较落后,但人们对器物各部分的比例关系有着独到的认识与理解。
其形体各部分的比例关系与现代美学的比例分割原则有着相同的要素。
其上中下的比例、径长比例及装饰面的比例关系都具有一种和谐与适当的均衡,使得其形体特征满足人们的视觉需求。
同时这种比例关系又使整体器物具有一种规则感,体现出其作为礼器的庄重、肃穆与神秘。
通过对现有考古资料分析殷周青铜尊器的一般比例关系可以发现其颈长与颈下长比例为1∶2左右,这与人体的标准比例相对应,是上下比例关系的合理分割。
肩径与腹径之比为1∶1左右,这对于中部的两次转折提供了平衡之感,是符合人的视觉接受范围的合理比例关系。
其口径与肩径比例为1-2之间,在这个比例之内颈部曲线的曲率变化较21小,消除了变化的突兀之感。
通高与口径之比在1与1125之间,此比例关系增加了尊的稳定性与厚重感,宽高的比例使得其体量感加强。
足部曲线的斜率在6-10之间,使其倾角在80-84度之间,突出了足部的凌厉与稳定。
因而说,青铜尊各部分的比例关系的设定不是随机产生的,而是通过匠人们对曲线形体比例和谐原则的理解而产生的,这对于形体的整体气势表达相当关键。
如果青铜尊失去了这种和谐的比例关系,那么其凝重浑厚与古朴的神韵将不复存在。
2、力学特性青铜尊的外形曲线或外张或紧凑、或延展或内敛,每一部分线形的力学特性都极具特点,而整体组合后又不失平衡感。
外部的压力与内部的张力相互作用,使得其线形富于变化又不至散乱无章,而是在和谐的前提下进行胀与缩的布置,使得器形时而饱满充裕,时而瘦削清秀;同时,上下转折而无停顿之感,似乎整条线形行云流水一贯而下,尽管有转折但在力的惯性下又自然而下,因而可以说青铜尊的曲线造型与力学原理相符合,且在其前提下,使曲线的延展收敛达到完美的结合。
在端口与转折点处其力形为三个张力和两个压力,在这五个力的作用下,曲线随力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曲线线条,但其最终在横向与纵向都能获得力的平衡。
其受力关系分析如图5。
[3]3563.韵律与节奏青铜尊的器形尽管饰以各种繁杂的装饰线条,但其外部曲线构成了更加强烈的韵律与节奏感,其曲率与方向的转折变化使得这种韵律不再单调乏味,而是在平缓的变化121图5 青铜尊受力关系分析图Fig.5 An analysis chart of bearing force relationship ofB ronze Zun (goblet)中具有突变或者急转的跌宕起伏之感,看似圆滑的过渡之中又加入了棱角的变势使得曲线的构成更富于变化,其舞动的节奏更加明快轻巧,相比现代的直线造型更加灵动与自由,具有一种自然与灵透的韵律与节奏。
这种节奏与韵律有时向外无限延伸,有时又紧凑收拢;有时蓄势待发,有时又似呼之欲出。
可以看出,青铜尊曲线的韵律与节奏感对于现代形体特征曲线的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如图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