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字词复习巩固练习
文言实词巩固学生版(高考必备,强化训练,效果好)
![文言实词巩固学生版(高考必备,强化训练,效果好)](https://img.taocdn.com/s3/m/4229ec3b10661ed9ad51f310.png)
文言文巩固练习一(一)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指庐山东林寺和西林寺)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余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
大抵若是,不能殚记。
每一独往,动弥旬日。
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
(白居易《与微之书》)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1)爱不能舍.,因置草堂____________(2)流水周于舍.下____________(3)青萝为.墙援____________ (4)白石为.桥道____________ 2.下列与例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爱不能舍,因置.草堂A.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B.郑人有且置.履者C.今以钟磬置.水中D.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胜:优美的风景B.流水周.于舍下周:周围C.红榴白莲,罗生池砌.砌:石阶D.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好:爱好4.对例句中加点词意思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十余株,修竹千余竿A.从句式上看,“乔松”对“修竹”,结构相同,“乔”与“修”的词义应该相近。
B.由《采草药》中“并汾乔木,望秋先陨”推知,两个“乔”词义相同。
C.从“雪松”“红松”等松树名称的构成推知,“乔松”也应该是松树的一种。
D.由现代植物学中与“灌木”相对应的名词“乔木”推断,“乔”此处是“高大”的意思。
(二)人有置.瓯道旁,倾侧.坠地,瓯已败。
其人方.去之,适.有持瓯者过,其人亟拘执.之,曰:“尔何故败.我瓯!”因夺其瓯,而以败瓯与之。
市人多右.先败瓯者,持瓯者竟不能直而去。
噫!败瓯者向.不见人则去矣。
持瓯者不幸值之,乃以其全瓯易其不全瓯。
事之变如此!而彼市人亦失.其本心也哉!(《瓯喻》,选自归有光《震川先生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人有置.瓯道旁沛公则置.车骑……道芷阳间行B.其人方.去之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C.适.有持瓯者过此时鲁仲连适.游赵,会秦围赵D.败瓯者向.不见人则去矣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2.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倾侧.坠地,瓯已败侧:侧面,一侧B.其人亟拘执.之执:捉住,抓住C.尔何故败.我瓯败:打破,毁坏D.市人多右.先败瓯者右:通“佑”,袒护,偏向E.而彼市人亦失.其本心也哉失:失去(三)欧阳行周文集序[唐]李贻孙欧阳君生于闽之里。
文言文实词巩固练习一
![文言文实词巩固练习一](https://img.taocdn.com/s3/m/219cc3d0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c6.png)
文言文实词巩固练习一1.爱(1)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护)(2)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3)古之遗爱也(恩惠)(4)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2.被(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7)闻妻一言,如被冰雪________(《促织》)(8)秦王复击轲,被八创________(《荆轲刺秦王》)(9)虽万被戮,岂有悔哉________(《报任安书》)3.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3)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4.本(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2)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5.鄙(1)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2)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出师表》)(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________(《烛之武退秦师》)(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________(《曹刿论战》)(5)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6)孔子鄙其小器(轻视)________6.病(1)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2)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3)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4)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5)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羞辱)7.察(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详审)(3)虽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白的样子)(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6)人至察则无鱼(精明)(7)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________(《陈情表》)文言文实词巩固练习二9.曾(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4)是高、曾时为一户(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6)曾不若孀妻弱子________(《愚公移山》)10.诚(1)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的确)(2)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果真,如果)(3)帝感其诚(诚心,诚意)(4)诚知其如此……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________(《祭十二郎文》)(5)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________(《谏太宗十思疏》)((6)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________(《陈涉世家》)(5)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________(《出师表》)11.除(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2)为汉家除残去秽(清除,去掉)(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清除,去掉)(4)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整修,修理)(5)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6)扶辇下除(门屏之间)(7)攘除奸凶,兴复汉室________(《出师表》)(8)寻蒙国恩,除臣洗马________(《陈情表》)(9)扶辇下除,触柱折辕________(《苏武传》)(10)服孝将除了也________(《窦娥冤》)12.辞(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词,文学)(3)动以朝廷为辞(藉口)(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6)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7)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辞令,应酬的言辞)(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10)近者奉辞伐罪(命令)(11)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________(《荆轲刺秦王》) 13.殆(1)知彼知已,百战不殆(危险)(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近于,几乎)(3)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恐怕)(4)思而不学则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5)得不焚,殆有神护者________(《项脊轩志》)14.当(1)木兰当户织(对着,面对)(2)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抵,相抵)(3)有大石当中流(阻挡,抵挡)(4)北邀当国者相见(执掌,主持)(5)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承担)(6)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应当,应该)(7)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恰当,适合,合宜)(8)犯法当死(判处,判罪)(9)有狼当道,人立而啼(阻,拦)(10)一夫当关,万人莫开(占据、把守)(11)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值,在,正在)(12)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________(《孔雀东南飞》) (13)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________(《鸿门宴》) (14)当是时也,商君佐之________(《过秦论》)(15)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 (16)垣墙周庭,以当南日________(《项脊轩志》)文言文实词巩固练习三15.得(1)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得到,获得,与“失”相对)(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心得,收获)(3)未得与项羽相见(能够)(4)吾得兄事之(应该)(5)所识穷乏者我欤(通“德”感恩)(6)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得无:莫非,岂不是)(7)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得意)(8)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具备)(9)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融洽)(10)此言得之(对、合适)16.度(1)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计算)(2)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推测,估计)(3)度义而后动(考虑)(4)乃曰\'吾忘持度\'(尺寸,尺码)(5)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限度,法度)(6)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制度,法度)(7)一夜飞度镜湖月(通\'渡\'渡过,越过)(8)常有大度。
部编版教材文言300实词巩固练习(五)
![部编版教材文言300实词巩固练习(五)](https://img.taocdn.com/s3/m/0cd0603b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bc.png)
部编版教材文言300实词巩固练习(五)41.裁①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孔雀东南飞》②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促织》42.苍①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登泰山记》②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翁》43.操①大王来何操?《鸿门宴》②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答司马谏议书》③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促织》44.草①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六国论》②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苏武传》③矮纸斜行闲作草。
《临安春雨初霁》④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45.策①振长策而御宇内。
《过秦论》②蒙故业,因遗策。
《过秦论》③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归去来兮辞》46.曾①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陈情表》②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赤壁赋》47.差①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阿房宫赋》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小石潭记》③便发签差公人立刻将凶犯家属拿来拷问。
《<红楼梦>第四回》48.察①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石钟山记》②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齐桓晋文之事》③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
《兼爱》④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陈情表》⑤又恐汝不察吾衷。
《与妻书》⑥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
《答司马谏议书》49.尝①技经肯綮之未尝。
《庖丁解牛》②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劝学》50.长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劝学》②塞源而欲流长也。
《谏太宗十思疏》③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陈情表》④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孔雀东南飞》⑤无长无少。
《师说》⑥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
《石钟山记》⑦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离骚》⑧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谏太宗十思疏》⑨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赤壁赋》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兰亭集序》⑪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过秦论》⑫抱明月而长终。
《赤壁赋》。
新人教版七年级文言文字词复习题
![新人教版七年级文言文字词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67cf29d9360cba1aa811dace.png)
七年级文言文姓名:学号:班级:1、项.为之强.。
2、又留蚊于素.帐中。
3、徐.喷以烟。
4、为之怡然..称快。
5、鞭.数十,驱.之别院。
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7、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8、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1、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
12、裁.如星点。
13、而楼上人往来屑屑..,如拳如豆。
..。
14、倏忽15、数年恒.不一见。
16、撒盐空中差可拟.。
17、尊君在不.。
18、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19、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而不顾.20、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1、天雨.墙坏.。
22、智.子疑邻。
23、不筑.,必将有盗。
24、暮而果.大亡.其财。
25、马无故亡.而入胡。
26、人皆吊.之。
27、此何遽..不能为福乎?28、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29、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30、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30、伤.仲永。
31、世隶.耕。
32、未尝.识书具。
33、父异.焉。
34、邑人奇.之。
35、父利.其然也。
36、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37、日扳.仲永环谒..于谒人。
38、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39、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40、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41、对镜帖.花黄。
42、著.我旧时裳。
43、赏赐百千强.。
44、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45、蒙辞.以军中多务。
46、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47、即更.刮目相待。
48、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49、会.宾客大宴.。
50、施.八尺屏障。
51、满坐.寂然。
52、妇抚.儿乳。
53、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54、众妙毕.备。
55、中间.力拉蹦到之声。
56、虽.人有百手。
57、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58、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59、群响毕绝.。
60、京中有善.口技者。
61、夸父逐.日。
62、天柱折,地维绝.。
部编版教材300实词巩固练习(四)
![部编版教材300实词巩固练习(四)](https://img.taocdn.com/s3/m/1e1ba9a1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bc.png)
部编版教材300实词巩固练习(四)31.遍①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
《与妻书》②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
《促织》32.表①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赤壁之战》②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陈情表》33.兵①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无衣》②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六国论》③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扬州慢》④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过秦论》34.并①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不咽也。
《六国论》②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
《与妻书》③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谏逐客书》④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
《促织》⑤杖至百,两股间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促矣。
《促织》35.病①病偻,隆然伏行。
《种树郭橐驼传》②故病且怠。
《种树郭橐驼传》③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归去来兮辞》36.伯①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陈情表》②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④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陈情表》⑤晋侯、秦伯围郑。
《烛之武退秦师》37.薄①邻之厚,君之薄也。
《烛之武退秦师》②不终岁,薄产累尽。
《促织》③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孔雀东南飞》④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陈情表》38.泊①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
《石钟山记》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诫子书》39.博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劝学》②君子博学而日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③顾念蓄此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
《促织》40.步①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孔雀东南飞》②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劝学》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
《促织》④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阿房宫赋》⑤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
《鸿门宴》。
文言文实词复习技巧巩固练习
![文言文实词复习技巧巩固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6055bda60066f5335b812113.png)
文言文诗词实词复习技巧巩固练习
一、阅读语段,解释词语:
1.隆庆时,绍兴岑郡候有姬方娠。
一人偶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
”岑曰:“我夫人有娠,弄璋乎?弄瓦乎?”其人不识所谓,漫应之曰:“璋也弄,瓦也弄。
”怒而责之。
未己,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
娠()
弄璋()
弄瓦()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荀子》)“跬步”作何解释?请解释整个句子的意思。
二、判断正误。
3.“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
”(樵:打柴)()
4、“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与“告之于帝,帝感其诚。
”两个“诚”意思相同。
()
5、“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
”推断:“刑”后有名词,“刑”应该是个动词,再由“刑法”“刑罚”“用刑”等意思可推断,“刑”应该解释为“惩罚”、“处罚”。
()。
人教版八上课内必学文言文巩固练习题
![人教版八上课内必学文言文巩固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0f15acca08a1284ac85043ca.png)
《桃花源记》巩固练习题1.给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加点并写出其古义及今义。(12分)A.阡陌交通B.率妻子邑人C.来此绝境D.芳草鲜美E.无论魏晋F.诣太守,说如此2. 指出下列各字在句中的词性及意思。(16分)舍:便舍船寻:寻向所志志:处处志之闻:村中闻有此人屋舍俨然寻病终寻向所志具言所闻向:寻向所志为:捕鱼为业并: 并怡然自乐之: 美池桑竹之属眈眈相向不足为外人道也并驱如故问所从来,具答之3. 一义多词(圈出同义词,并解释):(5分):悉如外人——百废具兴——咸来问讯——皆叹惋沿着:缘溪行——便扶向路邀请:便要还家——延至其家说: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3分)乃大惊才通人具答之遂迷皆叹惋欣然规往诣太守及郡下屋舍俨然未果阡陌交通无问津者黄发垂髫5. 翻译下列句子。(20分)渔人甚异之。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不足为外人道也。阡陌交通,鸡犬相闻。6. (13分)(1)本文的作者是著名诗人?名?字?自号?生活在战乱频繁的?朝。作者因为著名的典故?而被后人称为?(2)《桃花源记》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线索,按照________桃源, ________桃源, ________桃源,________桃源,________桃源的顺序来叙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层次清晰。7. 按要求用原文填空:(10分)(1) 描写桃花林美景的句子(2) 表明村中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原因的句子(3) 写村中人好客(人情民风美)的句子(4) 描写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美的句子(5) 描写桃花源的社会和谐美的句子8. (11分)简答题①.作者陶渊明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得以实现?试作评价。②.出自本文的成语至少写出5个。
文言文实词巩固练习
![文言文实词巩固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4ff4b6c328ea81c758f57883.png)
文言文实词&虚词巩固《三峡》1、自:2、略无阙处:3、重岩叠嶂:4、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5、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6、或王命急宣。
7、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8、绝巘多生怪柏9、良多趣味:10、每至晴初霜旦11、林寒涧肃,12、属引凄异13、哀转久绝《以虫治虫》1、庆州界生子方虫2、方为秋田之害3、其喙有钳,千万蔽地4、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5、悉为两段6、旬日子方皆尽7、岁以大穰8、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梵天寺木塔1、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2、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3、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4、乃以瓦布之5、而动如初6、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7、贻以金钗8、问塔动之因9、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10、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11、匠师如其言,塔遂定12、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13、人履其板,六幕相持14、自不能动15、人皆伏其精练。
《论语》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150个文言实词巩固练习
![150个文言实词巩固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ff23f140fe4733687e21aa4e.png)
文言实词巩固练习1、比——(1)其两膝相比.者(2)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3)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2、鄙——(1)蜀之鄙.有二僧(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3、兵——(1)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2)扶苏以数谏帮,上使外将兵.(3)行收兵.4、病——(1)未果,寻病.终(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3)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4)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5、察——(1)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2)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6、彻——(1)日光下彻.,影布石上7、乘——(1)公与之乘.(2)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3)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8、从——(1)战则请从.(2)小惠未,民弗从.也。
(3)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9、当——(1)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2)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3)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4)当.奖率三军(5)今当.远离,临表涕零(6)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10、道——(1)会天大雨,道不通...(2)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1、得——(1)一狼得.骨止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既出,得.其船或得.日,或否(2)吾不得而见之矣(3)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12、定——(1)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2)北定.中原,庶竭驽钝13、伐——(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2)十年春,齐师伐.我(3)扰龙伐.蛟,登龟狩麟14、犯——(1)并皆暴犯.百姓(2)触风雨,犯.寒暑(3)若有犯.作奸科及为忠善者15、方——(1)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2)方.七百里,高万仞(3)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4)方.欲行,转视积薪后(5)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16、负——(1)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2)师略授小技,此来为不负.也17、赋——(1)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2)岁赋.其二(3)刻唐今人诗赋.于其上18、更——(1)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2)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19、故——(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2)既克,公问其故.(3)将尉醉,广故.数言俗亡(4)故.自号曰醉翁也20、顾——(1)顾.野有麦场(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3)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21、观——(1)启窗而观.(2)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22、归——(1)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2)而其归.书也必速(3)噫!微斯人,吾谁与归.23、好——(1)余幼好.书24、号——(1)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号.呼而转徙(2)号.令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3)故自号.曰醉翁也25、还——(1)贫者自南海还.(2)郑人买其椟而还.其株26、会——(1)迁客骚人,多会.于此(2)会.宾客大宴27、惠——(1)小惠.未,民弗从也28、及——(1)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2)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3)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4)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5)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29、极——(1)渔歌互答,此乐何极.(2)感极.而悲者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3)初极.狭30、计——(1)而计.其长,曾不盈寸(2)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3)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31、济——(1)读书以过目成诵为最能,最是不济.事32、加——(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33、假——(1)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34、间——(1)以为神,蔽林间.窥之(2)遂与外人间.隔(3)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4)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5)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6)中间.力拉崩倒之35、简——(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36、见——(1)下见.小潭(2)曹刿请见.(3)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37、竭——(1)彼竭.我盈38、尽——(1)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以尽.吾齿断其肉,尽.其肉(2)触草木,尽.死39、进——(1)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2)是进.亦忧,退亦忧(3)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40、居——(1)而半山居.雾若带然(2)自吾氏三世居.是乡(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41、举——(1)举.烛而索,中有死鼠(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3)死即举.大名耳(4)胶鬲举.于鱼盐之中42、具——(1)各具.情态(2)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3)具.答之43、俱——(1)为一说,使与书俱.(2)百废俱.兴44、聚——(1)太医以王命聚.之45、遽——(1)是方啮也,而遽.死也(2)其父虽美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46、决——(1)孔子不能决.也(2)舍问,其奚决.焉47、类——(1)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2)佛印绝类.弥勒48、临——(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2)临.溪而渔(3)把酒临.风(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5)东临.碣石49、虑——(1)智者千虑.,必有一失(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3)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50、论——(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3)宜付有司论.其刑赏51、漫——(1)亭东自足下皆云漫.(2)其远古刻尽漫.失52、灭——(1)火焱而不灭.(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53、明——(1)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2)庭下如积水空明.(3)春和景明.(4)以昭陛下平明.之理(5)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54、名——(1)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2)名.之者谁(3)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4)山不在高,有仙则名.(5)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55、命——(1)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2)奉命.于危难之间(3)夫子何命.焉为(4)苟全性命.于乱世(5)五十而知天命.56、谋——(1)肉食者谋.之57、难——(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2)奉命于危难.之间58、平——(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2)譬如平.地(3)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4)以昭陛下平.明之理59、戚——(1)言之,貌若甚戚.者(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60、启——(1)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61、强——(1)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2)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3)赏赐百千强.62、窃——(1)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2)王窃.忻慕,归念遂息63、请——(1)曹刿请.见64、穷——(1)愈往而不知其穷.(2)复前行,欲穷.其林65、求——(1)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3)忽啼求.之(4)又夹百千求.救声66、取——(1)乃取.一葫芦置于地(2)心虑人逼取.(3)寡人反取.病焉(4)伐竹取.道(5)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67、去——(1)乃记之而去.(2)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3)俸去.书来(4)去.死肌,杀三虫(5)西蜀之去.南海68、全——(1)全.石以为底(2)苟全.性命于乱世69、任——(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受任.于败军之际70、入——(1)身已半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草色入.帘青又入.水击蛟自钱孔入.,而钱不湿月色入.户阳谷皆入.汶入.则无法家拂士(2)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3)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71、善——(1)咨诹善.道(2)有韩存宝者,尤与之善.(3)京中有善.口技者(4)王曰:“善.”72、少——(1)山多石,少.土(2)少.时,一狼径去(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4)周处年少.时(5)宾客意少.舒73、舍——(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2)便舍.船,从口入74、涉——(1)涉.寒暑不溃(2)楚人有涉.江者(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75、生——(1)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2)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君将哀而生.之乎(5)吾闻有生.,莫智于人(6)而乡邻之生.日蹙(7)黄生.允修借书76、胜——(1)驴不胜.怒,蹄之(2)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3)臣不胜.受恩感激(4)予观夫巴陵胜.状(5)头茶之香者,远胜.龙井77、师——(1)十年春,齐师.伐我(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自京师.乘风雪78、施——(1)悉以咨之,然后施.行(2)施.八尺屏障79、实——(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2)实.冀三横唯余其一(3)将以实.笾豆(4)此皆良实.80、食——(1)退而甘食.其土之有(2)皆出酒食.(3)谨食.之,时而献焉81、使——(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2)卒见使.于一鼠(3)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焉(4)晏子将使.楚(5)使.弈秋诲二人弈(6)82、释——(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83、恃——(1)富者曰:“子何恃.而往?”84、属——(1)属.予作文以记之(2)召令徒属.曰(3)忠之属.也(4)神情与苏黄不属.85、说——(1)请说.之(2)为一说.,使与书俱(3)或说.处杀虎斩蛟(4)公输盘不说.86、素——(1)素.灰丝时蒙卷轴(2)可以调素.琴,阅金经(3)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87、汤——(1)日初出沧沧凉凉,及日中如探汤.(2)浩浩汤汤..,横无际涯88、痛——(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89、亡——(1)广故数言欲亡.(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3)为蛇足者,终亡.其酒(4)河曲智叟亡.以应90、为——(1)今吾嗣为.之十二年(2)通计一舟,为.人五(3)为.坛而盟(4)酿泉为.酒(5)并自为.其名(6)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4)是以举宠为.督(5)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6)中轩敞者为.舱(5)终为.忠臣(6)为.坻、为屿、为、为岩91、务——(1)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2)蒙辞以军中多务.92、徙——(1)非死则徙.尔93、狭——(1)初极狭.,才通人94、鲜——(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95、向——(1)狼不敢前,眈眈相向.(2)便扶向.路,处处志之96、效——(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2)不效.,则治臣之罪(3)王效.其作为97、信——(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3)今以蒋氏观之,犹信.98、行——(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3)斗折蛇行.(4)商旅不行.(5)缘溪行.,忘路之远近(6)行.收兵(7)悉以咨之,然后施行.(8)将军向宠,性行.淑均(9)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10)邑有王生,行.七,故家子99、形——(1)无案牍之劳形.(2)罔不因势象形.(3)山岳潜形.(4)不与,归而形.诸梦100、兴——(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2)此先汉所以兴.隆也(3)水波不兴.101、修——(1)乃重修.岳阳楼(2)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3)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102、徐——(1)徐.以杓酌油沥之103、许——(1)高可二黍许.(2)遂许.先帝以驱驰104、寻——(1)乃入吴寻.二陆(2)未果,寻.病终105、业——(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2)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3)吾业.是有年矣(4)若业.为吾所有106、遗——(1)以光先帝遗.德(2)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107、贻——(1)尝贻.余核舟一108、夷——(1)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2)其船背稍夷.109、异——(1)或异.二者之为(2)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3)曰“姑俟异.日观云尔”(4)渔人甚异.之110、易——(1)天下事有难易.乎(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3)读《易.》至韦编三绝111、诣——(1)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112、益——(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3)香远益.清(4)益.习其声113、阴——(1)其阴.,济水东流(2)阴.风怒号(3)树林阴.翳114、引——(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2)友人惭,下车引.之(3)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115、盈——(1)而计其长曾不盈.寸(2)彼竭我盈.116、余——(1)余.好书,家贫难致(2)实冀三横唯余.其一(3)邹忌修八尺有余.(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117、狱——(1)小大之狱.118、御——(1)以啮人,无御.之者119、缘——(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120、远——(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3)其远.古刻尽漫失(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5)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6)亲贤臣,远.小人121、云——(1)孔子云.:“何陋之有?”(2)盖大苏泛赤壁云.(3)亭东自足下皆云.漫122、责——(1)则责.攸之、、允等之慢123、章——(1)黑质而白章.(2)又用篆章.一124、知——(1)不可知.其源(2)汝亦知.射乎(3)卜者知.其类(4)不可谓知.类(5)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25、止——(1)一狼得骨止.,一狠仍从(2)拊床而止.之(3)担中肉尽,止.有剩骨126、致——(1)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2)余幼好书,家贫难致.(3)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127、质——(1)黑质.而白章128、众——(1)令辱之,以激怒其众.(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3)泯然众.人矣129、专——(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2)然后之叹借者之用心专.130、周——(1)天不兼覆,地不周.载131、走——(1)两股战战,几欲先走.(2)永之人争奔走.焉132、足——(1)细若蚊足.,勾画了了(2)吾一瓶一钵足.矣(3)不足.为外人道也133、卒——(1)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2)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3)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134、作——(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2)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3)属予作.文以记之(4)作.亭者谁(5)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6)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135、坐——(1)口技人坐.屏障中(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3)王曰:“何坐.?”曰:“坐.盗”136、布衣——(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137、菲薄——(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138、间隔——(1)遂与外人间隔..139、交通——(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140、节目——(1)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141、绝境——(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42、其实——(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143、阡陌——(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144、亲戚——(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145、驱驰——(1)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146、问津——(1)后遂无问津..者147、无论——(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48、牺牲——(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149、鸿儒——(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150、白丁——(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巩固(学生用)
![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巩固(学生用)](https://img.taocdn.com/s3/m/f3f104d39b89680203d82599.png)
120个文言实词巩固练习1.爱ài楚人爱( )其子,虽爱( )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
其子成人,独爱( )菊,有陶氏之风,众人爱( )其高洁,称之。
有人约其子于茶亭相见,其子爱( )而不见。
2.安ān战国之际,诸侯欲觅安( )闲之地,得旦夕安( )寝,常与邻国相安( ),以为无患。
时有寇盗相侵,民不聊生,于是遣将去险远之地安( )军治寇,终败矣。
逝者已矣,存者而今安( )在哉?3.被屈原忠而被( )谤,既黜,其思忧且幽。
被( )发被( )氅行吟泽畔。
虽大雪被( )衣,身被( )十余创,犹不觉苦。
4.倍bèi苏武陷匈奴,不倍( )节义。
乡情百倍( )于游子。
十年间,每逢佳节,倍( )思亲朋。
5.本běn柳宗元本( )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 ),反其本( )也;多有所得。
后人将其所述辑成著作多本( ),即今日所见本( ),以本( )其当日心境。
6.鄙bǐ晋之鄙( )有二人,临秦地则曰:“鄙贱之人,当求其谅。
”居久,则鄙( )秦人曰:“秦人亦不过如此,皆如蛮夷之鄙( )人。
”7.兵bīnɡ陈涉初起之时,用兵( )之道不及秦国之谋士,而能削木为兵( ),将兵( )灭秦。
得天下后,其幼时之友触其颜面,左右欲兵( )其友,陈涉不语。
8.病bìnɡ桓公身有疾,左右病( )之,求扁鹊治,不治,病( )入内脏,遂死。
后人以为此事非大臣之过,乃桓公之病( )也。
今人常以此相诟病( )。
9.察chá郡守察( )李密孝德之事,告于帝,左右以为不能察( ),然帝以为李密品行端正,乃众人之范,于是令其郡守察( )孝廉,此事足见帝之察( )。
10.朝邹忌朝( )服衣冠,上朝( )谏齐王。
齐王纳其谏。
其后,齐国日盛,弱国来朝( ),经数年之久。
邹忌名闻天下,为历朝( )谋臣所景仰。
11.曾愚公自曾( )祖起居于太行、王屋二山下。
因太行、王屋二山阻隔,出入不便,愚公全家曾( )齐议移山。
全国高考频率最高38个文言实词巩固练习
![全国高考频率最高38个文言实词巩固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240e083f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14.png)
全国高考频率最高38个文言实词巩固练习全国通用高考常考38个文言实词巩固练习1.【爱】①宽厚而爱.人。
(《过秦论》)()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过秦论》)()③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阿房宫赋》)()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齐桓晋文之事》)()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⑥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2.【安】①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六国论》)()②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
(《战国策?齐策》)()④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琵琶行》)()⑤沛公安.在?(《鸿门宴》)()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3.【除】①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朱子家训》)()②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五人墓碑记》)()③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
(《答司马谏议书》)()④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陈情表》)()4.【辞】①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屈原列传》)()②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
(《赤壁之战》)()③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辞》)()④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⑤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廉颇蔺相如列传》)()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陈情表》)()5.【当】①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屈原列传》)()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③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项脊轩志》)()④当.起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登泰山记》)()⑤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谏太宗十思疏》)()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6.【度】①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戒五日。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部编版教材300实词巩固练习(一)
![部编版教材300实词巩固练习(一)](https://img.taocdn.com/s3/m/0e4cac3d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bc.png)
部编版教材300实词巩固练习(一)1.哀①风急天高猿啸哀。
《登高》②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③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赤壁赋》④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阿房宫赋》2.爱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阿房宫赋》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③性本爱丘山。
《归园田居》④於靬王爱之。
《苏武传》⑤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六国论》⑥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过秦论》⑦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⑧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齐桓晋文之事》3.安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谏太宗十思疏》②然后得一夕安寝。
《六国论》③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论语〉十二章》④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种树郭橐驼传》⑤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谏太宗十思疏》⑥静而后能安。
《大学之道》⑦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孔雀东南飞》⑧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谏太宗十思疏》⑨沛公安在?《鸿门宴》⑩君安与项伯有故。
《鸿门宴》4.按①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②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周亚夫军细柳》5.案①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
《促织》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6.昂①佛印极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
《核舟记》②昂其直,居为奇货。
《促织》7.傲①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
《劝学》②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归去来兮辞》③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谏太宗十思疏》8.拔①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鸿门宴》②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陈情表》③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梦游天姥吟留别》④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
《谏逐客书》9.白①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
《鸿门宴》②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赤壁赋》③唯见江心秋月白。
《琵琶行并序》④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屈原列传》⑤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苏武传》⑥及还,须发尽白。
《苏武传》⑦见红女白婆,堵塞门户。
《促织》10.败①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部编版中考八下文言文重点实词巩固训练
![部编版中考八下文言文重点实词巩固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e4b15dd904a1b0717fd5dd81.png)
四、《马说》
1、祇辱于奴隶人之手2、骈死于槽枥之间、
3、一食或尽粟一石、4、才美不外见、
5、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6、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7、策之不以其道、8、食之不能尽其材、
9、鸣之而不能通其意、10、执策而临之、
11、其真无马邪?、12、其真不知马也!、
15、此中人语云、16、不足为外人道也、
17、便扶向路、18、及郡下,诣太守、
19、闻之,欣然规往、20、未果,寻病终、
二、《小石潭记》
1、如鸣珮环,心乐之、2、下见小潭,水尤清冽、3、潭中鱼可百许头、4、佁然不动、
5、俶尔远逝、6、悄怆幽邃、
7、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8、往来翕忽、
三《虽有嘉肴》
1、虽有嘉肴、2、不知其旨也、
八年级语文下册重点实词复习巩固训练光。、4、屋舍俨然、
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6、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7、见渔人,乃大惊、8、问所从来。具答之、
9、便要还家、10、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1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1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1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九上文言文重点实词复习巩固训练
![九上文言文重点实词复习巩固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eeb111ce81c758f5f61f678d.png)
一、《岳阳楼记》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2、百废具兴、
3、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4、属予作文以记之、5、予观夫巴陵胜状6、朝晖夕阴,气象万千、7、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8、前人之述备矣、
9、北通巫峡,南极潇湘、10、迁客骚人,多会于此、11、霪雨霏霏,连月不开、12、薄暮冥冥,虎啸猿啼、13、去国怀乡,忧谗畏讥、14、春和景明,波澜不惊、15、沙鸥翔集、16、心旷神怡,宠辱偕忘、17、把酒临风、18、予尝求古仁人之心、1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0、微斯人,吾谁与归、
三《湖心亭看雪》
1、湖中人鸟声俱绝、2、是日更定矣、3、余拏一小舟、4、拥毳衣炉火、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6、余强饮三大白而别、7、及下船、8、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二、《醉翁亭记》
1、环滁皆山也、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3、峰回路转、4、有亭临于泉上者、5、饮少辄醉、6、醉翁之意不在酒、7、云归而岩穴暝、8、佳木秀而繁阴、9、山间之四时也、10、泉香而酒洌、11、杂然而前陈者、12、宴酣之乐、13、觥筹交错、14、颓然乎其间者、15、已而夕阳在山、16、树林阴翳、
高考文言文一轮复习——文言实词(91-100)巩固练习
![高考文言文一轮复习——文言实词(91-100)巩固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d2aeafc6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e9.png)
高考文言文一轮复习——文言实词(91-100)巩固练习91. 谢(1)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____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2)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____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3)乃令张良留谢____________(《鸿门宴》)(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____________(《鸿门宴》)(5)哙拜谢,起,立而饮之____________(《鸿门宴》)(6)阿母谢媒人____________(《孔雀东南飞》)(7)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____________(《孔雀东南飞》)(8)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____________(《孔雀东南飞》)[答案](1)赔罪,请罪(2)道歉,认错(3)辞别(4)道歉,认错(5)感谢(6)推辞,谢绝(7)辞别(8)告诉92. 信(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____________(《曹刿论战》)(2)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____________(《孔雀东南飞》)(3)信誓旦旦,不思其反____________(《诗经·氓》)(4)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____________(《过秦论》)(5)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____________(《琵琶行》)(6)青鸾有信频须寄____________(《长亭送别》)(7)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____________(《兰亭集序》)(8)欲信大义于天下____________(《隆中对》)(9)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____________(《隆中对》)(10)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____________(《隆中对》)(1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____________(《出师表》)[答案](1)实情(2)使者,送信的人,此指媒人(3)信誓:真诚的誓言(4)可靠的(5)随意,随便(6)书信(7)确实,实在(8)通“伸”,伸张(9)确实(10)信誉,信用(11)相信,信任93. 兴(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____________(《劝学》)(2)夙兴夜寐,靡有朝矣____________(《诗经·氓》)(3)政通人和,百废具兴____________(《岳阳楼记》)(4)犹不能不以之兴怀____________(《兰亭集序》)(5)清风徐来,水波不兴____________(《赤壁赋》)[答案](1)兴起,发生(2)起,起来(3)兴办,举办(4)发生,引起(5)起94. 行(1)三人行,则必有我师____________(《师说》)(2)赵王畏秦,欲毋行____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____________(《劝学》)(4)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____________(《琵琶行》)(5)大行不顾细谨____________(《鸿门宴》)(6)余嘉其能行古道____________(《师说》)(7)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____________(《归去来兮辞》)(8)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____________(《烛之武退秦师》)(9)行年四岁,舅夺母志____________(《陈情表》)(10)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____________(《六国论》)[答案](1)行走(2)前往(3)行为,品行(4)古诗的一种体裁(5)行为,作为(6)遵循,履行(7)将要(8)行李:出行的使者(9)经历(10)前往95. 幸(1)庶刘侥幸,保卒余年____________(《陈情表》)(2)大王亦幸赦臣____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3)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____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4)缦立远视,而望幸焉____________(《阿房宫赋》)(5)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____________(《鸿门宴》)(6)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____________(《鸿门宴》)[答案](1)幸运(2)侥幸,幸而,幸亏(3)宠幸(4)宠爱(5)宠爱,宠幸(6)幸而96. 修(1)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____________(《过秦论》)(2)乃重修岳阳楼____________(《岳阳楼记》)(3)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____________(《逍遥游》)(4)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____________(《项脊轩志》)(5)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____________(《兰亭集序》)(6)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____________(《离骚》)(7)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____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答案](1)修理,整治(2)修建,修造(3)长,与“短”相对(4)修理,修缮(5)高高的(6)美好的(7)整饰97. 徐(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____________(《赤壁赋》)(2)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____________(《孔雀东南飞》)(3)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____________(《定风波》)[答案](1)慢慢地,缓缓地(2)慢慢地(3)慢慢地98. 许(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____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____________(《小石潭记》)(3)先生不知何许人也____________(《五柳先生传》)(4)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____________(《隆中对》)(5)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____________(《烛之武退秦师》)(6)杂然相许____________(《愚公移山》)(7)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____________(《出师表》)(8)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____________(《核舟记》)(9)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____________(《陈情表》)(10)项伯许诺,谓沛公曰____________(《鸿门宴》)[答案](1)答应,允许(2)大约、左右(3)地方(4)承认(5)答应(6)赞同(7)答应(8)上下(9)答应,允许(10)答应,应承99. 阳(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____________(《望岳》)(2)斜阳草树,寻常巷陌____________(《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3)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____________(《游褒禅山记》)[答案](1) 山的南面(2)阳光,太阳(3)南面100. 要(1)张良出,要项伯____________(《鸿门宴》)(2)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____________(《孔雀东南飞》)(3)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____________(《过秦论》)[答案](1)通“邀”,邀请(2)相约(3)重要,险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说新语》重要词句练习
一、解释划线词语。
1.寒雪日内集()
2.俄而雪骤()()
3.差可拟()()
4.未若柳絮因风起()()
5.陈太丘与友期行()
6.期日中()
7.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8.相委而去()
9.下车引之()10.入门不顾()
二、翻译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译文:
2.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译文:
3.未若柳絮因风起。
译文:
4.待君久不至,已去。
译文: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文:
6.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重要问题:请参考课堂笔记复习!
《论语》重要词句默写练习
一、解释划线词语。
1.学而时习之() 2.不亦说乎()
3.不知而不愠()
4.吾日三省吾身()()()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6.不逾矩()()
7.温故而知新()
8.不堪其忧()9.君子()
10.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1.于我如浮云()12.择其善者()
13.可夺帅()14.博学而笃志()
二、翻译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