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中考 语文配套练习册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答案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配套练习册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训练答案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试卷文学类文本阅读
1.阅读下面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节选的文字,回答1-2题。
保尔又问那女子:“您呢,女公民,您也拒绝干活吗?”但是,霎时间他愣住了,因为站在他面前的竟是她。
她好不容易才认出这个衣衫褴褛的人就是保尔。
保尔身上穿着又破又旧的短褂,脚上穿着两只稀奇古怪的鞋子,脖子上围着一条脏毛巾,脸好久没洗了。
只有他那双眼睛,还跟从前一样炯炯有神。
这正是他的眼睛。
就是这个像叫花子一样的衣衫褴褛的人,不久以前还是她所爱的!世事变化得多么快啊!
(1)站在保尔面前的女子是________ ,保尔认为她现在的缺点是________ 。
(2)________ 工作使保尔如此“衣衫褴褛”?阴冷潮湿的工作环境使他染上________ 和________ 疾病。
【答案】(1)冬尼娅
;个人主义,爱出风头,爱慕虚荣,贪图安逸生活
(2)筑路
;伤寒
;肺炎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重要人物的了解,联系相关的情节回答即可。
2.阅读老舍《骆驼祥子》选段,完成小题。
选段(一)
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
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几个,他哆嗦了两下。
雨点停了,黑云铺匀了满天。
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处,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被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
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的
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了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几分钟,天地已分不开,空中的河往下落,地上的河横流,成了一个灰暗昏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选段(二)
高妈给他拿出两块钱来:“太太给你的,嘱咐你快吃点药!”
“是了!谢谢太太!”祥子接过钱来,心里盘算着上哪儿开发了它。
高妈刚一转脸,他奔了天桥,足玩了一天。
慢慢的把宅门都串净,他又串了个第二回,这次可就已经不很灵验了。
他看出来,这条路子不能靠长,得另想主意,得想比拉车容易挣钱的主意。
在先前,他唯一的指望便是拉车;现在,他讨厌拉车。
自然他一时不能完全和车断绝关系,可是只要有法子能暂时对付三餐,他便不肯去摸车把。
他的身子懒,而耳朵很尖,有个消息,他就跑到前面去。
什么公民团咧,什么请愿团咧,凡是有人出钱的事,他全干。
三毛也好,两毛也好,他乐意去打一天旗子,随着人群乱走。
他觉得这无论怎样也比拉车强,挣钱不多,可是不用卖力气呢。
(1)联系具体语境,赏析下面句子。
①从修辞角度赏析选段(一)中的画线句子。
②分析选段(二)中两处划线字“串”的作用。
(2)选段(一)(二)突出了祥子性格的前后变化。
试分析祥子的前后变化及变化原因。
【答案】(1)①比喻、夸张手法,将雨道喻作箭头和瀑布,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雨之大、之猛,写出了祥子在雨中挣扎拉车的不易,突出了祥子吃苦耐劳的品质。
②串在这里是走动的意思,连用两个“串”字,更加形象突出了祥子的好吃懒做、死乞白赖。
(2)前:自尊自强、吃苦耐劳、为生计、为梦想敢于挣命。
后:偷奸耍滑、死乞白赖、好吃懒做、自暴自弃、贪图享受。
变化原因:祥子悲剧的直接影响——自身性格和农民的局限性,沉默、木讷、内向、软弱;祥子所处的社会环境——20世纪20至30年代的北平,新旧军阀的连年混战,地主阶级、军阀对工农的剥削,人吃人的冷酷社会。
【解析】【分析】(1)①用了比喻、夸张手法;②“串”字走动之意。
答题时首先要点明描写人物的方法或手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人物的形象特征。
(2)题干要求分析祥子的前后变化及变化原因。
这需要对原著情节内容的熟悉,对祥子所处的社会环境的把握,对人物性格特点的理解。
具体是考查对《骆驼祥子》有关要点内容的概括。
此题的考查很深入,如果没有对名著的认真阅读与总结,就无法正确全面的作答。
故答案为:(1)①比喻、夸张手法,将雨道喻作箭头和瀑布,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雨之大、之猛,写出了祥子在雨中挣扎拉车的不易,突出了祥子吃苦耐劳的品质。
②串在这里是走动的意思,连用两个“串”字,更加形象突出了祥子的好吃懒做、死乞白赖。
(2)前:自尊自强、吃苦耐劳、为生计、为梦想敢于挣命。
后:偷奸耍滑、死乞白赖、好吃懒做、自暴自弃、贪图享受。
变化原因:祥子悲剧的直接影响——自身性格和农民的局限性,沉默、木讷、内向、软
弱;祥子所处的社会环境——20世纪20至30年代的北平,新旧军阀的连年混战,地主阶级、军阀对工农的剥削,人吃人的冷酷社会。
【点评】(1)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赏析句子可以从修辞手法方面进行,还要写出表达的情感。
结合修辞手法,品出生动美。
并结合修辞特点和表达效果来赏析。
(2)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
考生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整整的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钱!
②他不能再等了。
原来的计划是买辆最完全最新式最可心的车,现在只好按着一百块钱说了。
不能再等:万一出点什么事再丢失几块呢!恰巧有辆刚打好的车(定作而没钱取货的)跟他所期望的车差不甚多;本来值一百多,可是因为定钱放弃了,车铺愿意少要一点。
祥子的脸通红,手哆嗦着,拍出九十六块钱来:“我要这辆车!”铺主打算挤到个整数,说了不知多少话,把他的车拉出去又拉进来,支开棚子,又放下,按按喇叭,每一个动作都伴着一大串最好的形容词;最后还在钢轮条上踢了两脚,“听听声儿吧,铃铛似的!拉去吧,你就是把车拉碎了,要是钢条软了一根,你拿回来,把它摔在我脸上!一百块,少一分咱们吹!”祥子把钱又数了一遍:“我要这辆车,九十六!”铺主知道是遇见了一个死心眼的人,看看钱,看看祥子,叹了口气:“交个朋友,车算你的了;保六个月:除非你把大箱碰碎,我都白给修理。
保单,拿着!”
③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
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
把车看得似乎暂时可以休息会儿了,他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
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
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
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
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④怎样过这个“双寿”呢?祥子有主意:头一个买卖必须拉个穿得体面的人,绝对不能是个女的。
最好是拉到前门,其次是东安市场。
拉到了,他应当在最好的饭摊上吃顿饭,如热烧饼夹爆羊肉之类的东西。
吃完,有好买卖呢就再拉一两个;没有呢,就收车;这是生日!
⑤自从有了这辆车,他的生活过得越来越起劲了。
拉包月也好,拉散座也好,他天天用不着为“车份儿”着急,拉多少钱全是自己的。
心里舒服,对人就更和气,买卖也就更顺心。
拉了半年,他的希望更大了:照这样下去,干上两年,至多两年,他就又可以买辆车,一辆,两辆……他也可以开车厂子了!
⑥可是,希望多半落空,祥子的也非例外。
(1)选文节选自________(作者名)《________》(作品名)
(2)文中画线句子体现了祥子怎样的心情?
(3)第⑥段中的“希望”是指什么?(用选文中原文回答)。
“祥子的也非例外”在小说中是
指哪一件事情?
【答案】(1)老舍(舒庆春);骆驼祥子
(2)动作、神态,体现了祥子买车时激动而喜悦的心情。
(3)“希望”指“照这样下去,干上两年,至多两年,他就又可以买辆车,一辆,两辆……他也可以开车厂子了!”“祥子的也非例外”在小说中指祥子的车被大兵拉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名著《骆驼祥子》。
(1)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应该说没有难度,都能写出,老舍的《骆驼祥子》是经典作品,应当牢固掌握。
(2)本题考查名著情节。
根据文段内容的理解,明确祥子如此激动,是因为终于有了自己的车时极度欢喜之情。
买车子对他来说是实现人生梦想的第一个重要的开端,有了车子之后他感到幸福、快乐。
(3)本题考查名著的细节内容和经典段落。
要根据文中故事情节和人物的言行描写具体举例,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来分析。
抓住“自从有了这辆车,他的生活过得越来越起劲了”“拉了半年,他的希望更大了”,看出他是一个有理想,有信心,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
故答案为:(1)老舍(舒庆春),骆驼祥子;
(2)动作、神态,体现了祥子买车时激动而喜悦的心情。
(3)“希望”指“照这样下去,干上两年,至多两年,他就又可以买辆车,一辆,两辆……他也可以开车厂子了!”“祥子的也非例外”在小说中指祥子的车被大兵拉走。
【点评】(1)对于名著的阅读,作家作品是必须掌握的内容,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人名书名必要时死记硬背,不可写错。
(2)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
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祥子最大的梦想就是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为了这个希望,他风里来,雨里去,拼命拉车,省吃俭用。
车到手以后的高兴喜悦之情难以言表。
(3)本题要结合原著内容来解答,仔细回顾小说内容,了解祥子三次“丢车”的遭遇,依此情节来概括说明祥子希望破灭的过程。
“希望”就是买辆车,一辆,两辆,甚至幻想开车厂。
“祥子的也非例外”,指受战争大兵的牵连,祥子的车被大兵拉走。
4.阅读下列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1)选文出自课文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2)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段文字的内容。
(3)这段文字从多角度对百草园进行了描写,请你分别按提示各找一个例句。
写视觉的:________
写听觉的:________
写味觉的:________
(4)下面句子中划线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
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
(5)“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一句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蛉、蟋蟀们的________,说明它们给泥墙根一带带来了无限的________。
【答案】(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2)写百草园的快乐生活。
(3)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向云霄里去了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又酸又甜
(4)不能。
“窜”字显示速度快,又来得突然,用“飞”字则无法表达这种效果。
(5)拟人
;声音悦耳
;生机与乐趣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
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
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本题考查对鲁迅作品的阅读理解。
(2)概括主要内容,考查理解和概括表达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时应根据:主要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形下做(或说)什么事(或话),最终结果怎样;当然,在答题时要视具体情况来确定。
可以概括为:百草园的快乐生活。
(3)本题考查写景角度的理解分析。
解答此题关键要了解写景的四个角度:视觉(眼睛所看到的)、听觉(耳朵所听到的)、嗅觉(鼻子所闻到的)、触觉(身体所感觉到的)。
结合文段中的内容,“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是视觉;“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是听觉;“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是味觉。
(4)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
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
结合本题,先表明态度:不能,然后再答出“窜”字显示速度快,又来得突然,用“飞”字则无法表达这种效果。
(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
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
者所运用的修辞。
不仅如此,还要求考生对修辞手法运用的合理性做出判断,要注意平时对修辞方法的判断练习。
本题注意结合原文内容赏析拟人修辞方法的作用。
故答案为:(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2)写百草园的快乐生活。
(3)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向云霄里去了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又酸又甜(4)不能。
“窜”字显示速度快,又来得突然,用“飞”字则无法表达这种效果。
(5)拟人声音悦耳生机与乐趣
【点评】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综合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阅读散文应注意:(1)抓住“神”;(2)抓住线索。
(3)理清结构;(4)了解借景抒情等各种表现手法以及记叙、议论、抒情、描写等表达方式的运用,学会鉴赏、评价文章的优劣得失等。
考场散文的阅读一般可按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整体感知,把握大意。
第二步,找准线索,理清结构。
第三步,审清问题,确定答题区域。
第四步,根据答题区域,精读文本,勾画关键语句。
第五步,紧扣题干要求,组织语言材料回答问题。
5.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二松树金龟子
法布尔
①我特别感兴趣的是,松树金龟子有音乐天赋,连雌虫也一样能唱歌。
雄虫是不是靠唱歌来召唤、引诱异性呢?是不是雌虫也用歌声来呼应雄虫的歌声呢?在通常的情况下,双双快乐地生活在松树枝头,它们是有可能一唱一和、夫妻对唱的。
可惜的是,我既没有听到它们在树上一唱一和,也没有听到它们在铁丝网里对唱。
我无法作证。
②金龟子发音的部位在腹部末端。
小虫的腹部一伸一缩,腹部的最后一节跟鞘翅的后翼相互摩擦,就产生了声音。
在腹节和鞘翅的表面看不出有什么特殊的发声器官。
就是拿放大镜仔细看也看不到用来发音的细条纹,两个面都是光溜溜的。
那么声音是怎样发出来的?
③你把食指浸湿,按在玻璃板上来回摩擦,发出的声音跟金龟子叫的音差不多。
如果用橡皮在玻璃上擦,那发出的音跟金龟子叫的音就一模一样了。
如能掌握一定的节奏,那就跟金龟子的歌唱没有区别了。
金龟子身上的能自由伸缩的软软的腹部就是橡皮,又薄又硬的鞘翅后翼就是玻璃。
可见金龟子的发音原理非常简单。
④虽然我们掌握了金龟子发音的原理,它为什么而歌唱却仍是个谜。
是为了求偶而歌唱?这有可能。
然而,尽管我特别注意,在深夜里,也从未听到过金龟子的歌声。
就是近在咫尺的铁丝网里,我也听不到它们的歌声。
⑤要金龟子唱也不难,只要抓在手里,摸摸捏捏,它就会唱起来。
一直唱到你不再去冒犯它。
那声音听起来不像是唱歌,倒更像是抱怨声,对命运的抗议声。
真是奇怪,在金龟子的世界里,歌声是用来表达痛苦的,而沉默则是欢乐的标志。
⑥稍有异常,纺织娘就不再歌唱。
与之相反,知了一旦被捉住就拼命大叫,比平时要响得多。
螽斯的唱歌既能表达悲哀,也能表达欢乐,以至于难以分清到底是在哀鸣,还是在
欢歌。
⑦昆虫默不作声是否表示它很愉快?它高声大叫是不是为了吓退敌人?如果金龟子和知了面对危险大喊大叫,那为什么纺织娘面对危险却要停止叫喊?
⑧总而言之,昆虫究竟为什么要叫这个问题,还没有搞清楚。
(1)法布尔是________昆虫学家,他创作的《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有“________”的美誉。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3)文章写松树金龟子的鸣叫,为什么还要写纺织娘、知了、螽斯的鸣叫?
(4)你从法布尔用放大镜仔细观察金龟子的例子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5)请试着找出一处使用说明方法的句子,并加以说明。
(6)试用符号标出下面这个句子的主要成分。
《昆虫记》的魅力还源于高超的写作技巧。
【答案】(1)法国;昆虫的史诗
(2)介绍金龟子的唱歌、发音原理以及唱歌原因的研究过程。
(3)表明松树金龟子的鸣叫与其他几种发声昆虫的鸣叫状况不尽相同,引起作者探索发声昆虫鸣叫的原因及其规律的兴趣。
(4)要得到第一手的资料,就要亲自观察等。
(5)“稍有异常,纺织娘就不再歌唱。
与之相反,知了一旦被捉住就拼命大叫,比平时要响得多。
”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松树金龟子与知了面对异常情况,表现出的不同特点。
(6)(《昆虫记》的)魅力(还)源于(高超的)(写作)技巧。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积累掌握能力。
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一般是作者(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及文体知识等内容要熟记,平时多积累。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阅读文本可知文段的主要内容是介绍金龟子的唱歌、发音原理以及唱歌的原因。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作答此类题,应先找到题干中提示的内容,仔细阅读,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得出答案。
本文主要介绍了金龟子的唱歌及发音原理和作者对唱歌原因的研究过程。
而题干中的内容出现在第⑥段,这一段介绍了纺织娘、知了、螽斯唱歌的原因,结合上一段的内容,可知这样写表明松树金龟子的鸣叫与其他几种发声昆虫的鸣叫状况不尽相同,并引起下文中作者探索发声昆虫鸣叫的原因及其规律这一内容。
(4)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
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
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有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就行。
例:要得到第一手资料,就要亲自观察等。
(5)此题考查辨析说明方法的能力。
掌握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能够准确辨析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6)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成分的辨析能力。
主语是句子陈述的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
谓语是表明主语怎么样、有什么性质、处在什么状态中,是用来陈述主语的。
定语是在句子
修饰名词或代词的成分。
故答案为:(1)法国、昆虫的史诗
(2)介绍金龟子的唱歌、发音原理以及唱歌原因的研究过程。
(3)表明松树金龟子的鸣叫与其他几种发声昆虫的鸣叫状况不尽相同,引起作者探索发声昆虫鸣叫的原因及其规律的兴趣。
(4)要得到第一手的资料,就要亲自观察等。
(5)“稍有异常,纺织娘就不再歌唱。
与之相反,知了一旦被捉住就拼命大叫,比平时要响得多。
”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松树金龟子与知了面对异常情况,表现出的不同特点。
(6)(《昆虫记》的)魅力(还)源于(高超的)(写作)技巧。
【点评】做理解文章内容的题目的答题步骤为:(1)认真审题,弄清楚问的是什么;(2)根据问题筛选相应的答题范围;(3)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源进行分类集中、合并组合或归纳概括;(4)根据题目要求,对整合的信息,用自己的话组织成答案。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八卦炉中逃大圣,_____________定心猿
佛祖听言,呵呵冷笑道:“你那厮乃是个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夺玉皇上帝龙位?他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
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
你算,他该多少年数,方能享受此无极大道?你那个初世为人的畜生,如何出此大言!不当人子!不当人子!折了你的寿算!趁早皈依,切莫胡说!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顷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来面目!”大圣道:“他虽年劫修长,也不应久占在此。
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佛祖道:“你除了生长变化之法,再有何能,敢占天宫胜境?”大圣道:“我的手段多哩!我有七十二般变化,万劫不老长生。
会驾筋斗云,一纵十万八千里。
如何坐不得天位?”佛祖道:“我与你打个赌赛:你若有本事,一筋斗打出我这右手掌中,算你赢,再不用动刀兵苦争战,就请玉帝到西方居住,把天宫让你;若不能打出手掌,你还下界为妖,再修几劫,却来争吵。
”
那大圣闻言,暗笑道:“这如来十分好呆!我老孙一筋斗去十万八千里。
他那手掌,方圆不满一尺,如何跳不出去?”急发声道:“既如此说,你可做得主张?”佛祖道:“做得!做得!”伸开右手,却似个荷叶大小。
那大圣收了如意棒,抖擞神威,将身一纵,站在佛祖手心里,却道声:“我出去也!”你看他一路云光,无影无形去了。
佛祖慧眼观看,见那猴王风车子一般相似不住,只管前进。
大圣行时,忽见有五根肉红柱子,撑着一股青气。
他道:“此间乃尽头路了。
这番回去,如来作证,灵霄宫定是我坐也。
”又思量说:“且住!等我留下些记号,方好与如来说话。
”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叫“变!”变作一管浓墨双毫笔,在那中间柱子上写一行大字云:“齐天大圣,到此一游。
”写毕,收了毫毛。
又不庄尊,却在第一根柱子根下撒了一泡猴尿。
翻转筋斗云,径回本处,站在如来掌内道:“我已去,今来了。
你教玉帝让天宫与我。
”
如来骂道:“我把你这个尿精猴子!你正好不曾离了我掌哩!”大圣道:“你是不知。
我去到天尽头,见五根肉红柱,撑着一股青气,我留个记在那里,你敢和我同去看么?”如来道:“不消去,你只自低头看看。
”那大圣睁圆火眼金睛,低头看时,原来佛祖右手中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