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1力知识点突破与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后练习及复习资料
八年级下册课后练习及答案《第七章力》《7.1力》1.请举例说明:(1)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能变更物体的运动状态;(3)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
(1)用力拉皮筋皮筋变长;大风将树吹弯了;用力压气球,气球被压扁。
(2)用头顶足球,会使足球变向;足球守门员将飞来的足球接住;汽车关闭发动机后,会渐渐停下来;用力蹬自行车,自行车会加速前进(3)推一个半开的门,你用力小了门是不动的,大了就动了,你推得方向不同门可能会翻开或关闭,作用点是假如你在里门轴远的地方推,很简洁推动,间隔门轴近的地方很难推动2.用线将吊灯悬挂在天花板上,线对灯的拉力F=4N。
请在图中画出拉力F的示意图。
3.一位同学沿程度方向用75N的力推箱子,请在图中画出这个力的示意图。
4.如图,人坐在小船上,用力推另一艘小船,可以把另一艘小船推开而自己坐的小船不动吗?为什么?不能。
因为力的作用是互相的,当人用力推另一艘船时,另一只船也会给他一个反作用力,故两船都会运动,且运动方向相反.《7.2弹力》1.在“橡皮泥上留下美丽的指印”“跳板被跳水运发动压弯(如图)”两个现象中,发生的是不是弹性形变?说说你的理由。
橡皮泥发生的不是弹性形变;跳板发生的是弹性形变。
因为撤去对橡皮泥施加的力后,橡皮泥不能自动复原原状,所以橡皮泥发生的不是弹性形变。
而当跳水运发动分开跳板后跳板可以复原原状,所以跳板发生的是弹性形变。
2.小强用弹簧拉力器熬炼身体,刚拉开时没有感到太费劲,可是两手拉开的间隔 越大,就感到越费劲。
这是什么缘由?弹簧产生的弹力的大小与弹簧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弹性形变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3.试分析一个旧弹簧测力计不能精确测量的缘由。
弹簧会因运用时间长了而失去原有的弹性,弹簧的变形系数k 就变了,即LF 发生了变更,无法与原来的刻度相搭配,测出来的力自然不再精确。
4.请读出图中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圆筒测力计每个小格表示0.1N 。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1节力第一部分:知识点一、基本概念: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符号为F。
2、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4、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5、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由静止到运动或由运动到静止、速度大小的改变或运动方向发的改变。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7、力的表示法: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二、重、难点重点: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难点:力的概念,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三、知识点归纳及解题技巧1、相互接触的物体可以有力的作用,不接触的物体也可以有力的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运动状态速度大小发生改变(动−−→←−−静、快−−→←−−慢)运动方向发生改变(直−−→←−−曲线)速度大小和方向同时发生改变改变物体的形状3、力的示意图画法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个箭头,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
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4、画力的示意图的步骤:一画简图,二定点,三画线段,四画箭,符号数据标箭边。
第二部分:相关中考题及解析1、(2002年安徽)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A 同时受到12F F 、两个力的作用,如图1甲所示。
请在图1乙中,画出这两个力的合力的图示。
图1解析:用力的图示表示物体A 受到的合力时,要弄清力的大小、方向和力的作用点。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下册课时练《7.1 力》(含答案解析)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1力》课堂作业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手握住绳子提起一条鱼,该鱼所受拉力的施力物体为手B.踢出去的足球受到踢力的作用C.“孤掌难鸣”说明: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D.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产生力的作用2.鸡蛋碰石头,鸡蛋被碰破而石头却完好无损,下列对该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鸡蛋受到力的作用,而石头没有受到力的作用B.碰撞前瞬间鸡蛋的速度一定比石头大C.它们之间的作用力一样大,只是石头比鸡蛋硬D.鸡蛋是受力物体而石头是施力物体3.中国女排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第七章力7.1力(F)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2、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牛顿(N)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
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7.2、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2)弹力的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如压力,支持力,拉力)(3)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二、弹簧测力计(4)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弹簧秤)的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即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5) 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A、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
(否则会损坏测力计)B、使用前指针要校零;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去起始末测量力时的示数,才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C、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放手后观察指针是否能回到原来指针的位置,以检查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D、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轴线的方向一致,以免挂钩杆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E、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7章力知识点全面总结
7 力7.1 力知识点一、力1、力的定义:杠铃被举起、车子被推动、货物被吊起、拖车被拉动、路面被压紧、铁屑被吸引,其中物体和物体之间发生的举、推、吊、拉、压、吸引等,说明了力的存在。
在物理学中常把生活中所说的推、拉、吸引等概括为“作用”。
可见,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对力的认识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推、拉、提、压等作用时,施加这种作用的物体叫做施力物体,受到这种作用的物体叫做受力物体。
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有力的作用时,必定有施力物体,同时又一定有受力物体,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我们平常所说,物体受到了力,而未指明施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一定存在力的产生与是否接触无关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如两物体虽然接触,但它们之间没有发生相互作用),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不一定没有力的作用(如磁铁吸引相隔一定距离的小铁钉)力的作用方式推、拉、挤、压、提、吸引、排斥等思维拓展:牛顿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经典力学体系的奠基人,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就用他的名字作为力的单位。
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约为1N。
知识点二、力的作用效果1、力的作用效果可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使它发生形变;二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解读力的作用效果①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反过来,如果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则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如力可以使弹簧伸长,可以使树枝变弯,可以把金属片压成各种形状。
反过来,若弹簧伸长了,树枝变弯了,则说明弹簧、树枝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在物理学中,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或由运动变为静止、物体运动的快慢或方向发生改变,这几种情况都叫做“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反过来,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则物体一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
知识点三、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1、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三个,它们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知识点总结知识点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注意:①有力作用时,必然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
②有力作用时物体间可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3、力的作用效果: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及大小。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的改变4、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5、力的测量测力计:实验室常用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正确使用:①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②调零;③应是弹簧伸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
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
这种科学方法称作“转换法”。
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易错点】是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而不是弹簧的长度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7、力的表示法:⑴力的图示:用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做法⑵力的示意图:只表示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简易图示课后练习1.关于力的概念,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A.没有物体就没有力B.有受力物体时,一定有施力物体C.有施力物体时,却不一定有受力物体D.只有一个物体时,不会有力2.下列情况中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A.汽车起动B.汽车拐弯C.汽车减速上坡D.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3.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以改变物体速度的大小B.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C.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D.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4.一个物体沿圆形轨道运动,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则物体的运动状态( )A.不断改变B.始终不变C.有时改变,有时不改变D.无法确定5.一只成熟的苹果,由于受地球的吸引而从树上落到地面,在此过程中苹果 ( )A.一定吸引地球B.不一定吸引地球C.一定不吸引地球D.无法确定是否吸引地球答案:1.C2.D3.D4.A5.A。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7.1 力 知识点和课堂练习
第七章力第1节力课前预习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用字母 F 表示。
2.有力的作用至少存在两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的物体叫施力物体,承受力的作用的物体叫受力物体。
如:人用力推小车,人对车施加了力,施力物体是人,受力物体是车。
3.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 N 表示。
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为1N 。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5.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6.力的示意图: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力越大,线段应该越长,有时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上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7.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生活中的现象:游泳、划船、撑杆跳等。
课堂练习知识点1 力及其作用效果1.下列关于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一个物体就能产生力的作用B.有施力物体就一定有受力物体C.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不可能有力的作用D.彼此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有力的作用2.(2018·西山区秋季期末)2018年9月台风山竹登陆我国,云南部分地区也受到了影响,这些地区的狂风把小树吹弯了腰,把落叶吹得漫天飞舞。
从力的作用效果分析,风力使小树发生了形变,使落叶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知识点2 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3.(2019·昭通春季期末)如图所示,分别在A、B、C三处用同样大小的力推门,可以感受到在A点用力容易把门推开,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A )A.力的作用点B.力的大小C.力的方向D.力的单位4.如图所示,一阵风吹来,小女孩赶紧拉住了要飞走的气球。
如果绳子的拉力大小为2N,请在图中画出气球所受拉力的示意图。
答案:知识点3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5.如图是蹦床比赛中的一个场景,运动员将蹦床压弯,说明了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同时运动员又被蹦床弹起,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6.能证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现象是( C )A.用石头碰鸡蛋,鸡蛋破了B.用手拍桌子,桌子上的小纸团跳起来C.用刀切菜,刀口变钝D.用脚踢球,球向前飞出去易错提示:(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第1节力知识点总结+习题(有答案)
第七章力第1节力一、力1、力的定义物体和物体之间发生的推、拉、压、吊、吸引等,说明了力的存在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对力的认识:(1)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施加作用(推、拉)的物体称为施力物体受到作用的物体称为受力物体(2)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有力的作用一定有施力物体,同时一定有受力物体(3)力的产生与是否接触无关2、力的单位力用符号F表示。
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例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个物体之间一定要直接接触,才会产生力的作用B. 单独一个物体也会产生力的作用C.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没有物体就没有力的作用D. 只要物体相互接触,就定会产生力的作用答案:C例2“以卵击石”,卵破的施力物体是()A.人B. 卵C. 石D. 手答案:C二、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表现为两方面:1、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2、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的变化包括:由静止开始运动、速度的改变、运动的方向改变例3运动员用头顶足球时,足球向内凹陷了,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同时足球的运动方向改变了,这又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答案:形状运动状态三、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力的三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示意图在物理学中,为了形象、直观地表示力的三要素,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
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画力的示意图的步骤:①确定研究对象即受力物体②”三定”a.定点----b.定方向----C.定长度③”三标”a.标箭头----b.标力的符号----c.标力的数值和单位例4用一水平推力推矿泉水瓶的下部,水瓶会沿桌面滑动;用同样大小的水平推力推矿泉水瓶的上部,水瓶会翻倒。
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A. 力的大小有关 C. 力的作用点有关B. 力的方向有关 D. 受力面积有关答案:C例5如图,小车上A点受到与水平方向成30°斜向右上方大小为60N的拉力F,画出这个力的示意图答案: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也同时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作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又称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如果其中一个力叫作用力,则另一个力就叫反作用力作用力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直线性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受力物体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同时性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例6如图所示,站在滑板上的甲、乙两位同学相对而立,甲用60N的力推乙。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7.1 力讲义
章力7.1 力一、力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用符号F 表示。
2.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3.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4.对力的性质的理解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一个物体(受力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必然有另一个物体(施力物体)在给它施加力;同时,原“受力物体”也在给原“施力物体”产生力的作用,原“受力物体”就成为施力物体,原“施力物体”就成了受力物体。
所以,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力的作用效果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3.正确理解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1)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不只是运动快慢的变化。
物体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也是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如在空中飞行的子弹,受到空气的阻力和地球对它的吸引力,子弹运动变慢,同时它的运动轨迹是条曲线。
(2)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使物体形状发生改变(形变)。
如用手捏海绵,海绵形状发生了变化;拉伸或压缩弹簧,弹簧的形状发生了改变。
三、三要素与力的示意图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
2.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3.正确作力的示意图(1)力的示意图是指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图形。
(2)力的示意图的作图要领:①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③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④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⑤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用符号标出力的属性,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八年物理下册7.1力作业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7.1 力1.下列各种情形中,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A.一个物体绕着圆形轨道匀速转动;B.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答案】B。
【解析】A、一个物体绕着圆形轨道匀速转动,速度不变,但方向时刻在改变,故不合题意。
B、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速度不变,方向为直线,故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符合题意。
C、一个苹果从树上掉落,速度会越来越快,故不合题意。
D、扔出去的铅球在空中运动,速度会越来越慢,而且在重力的作用下做曲线运动,故不合题意。
故选B。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力是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的;B.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每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C.施力物体施力在前,受力物体受力在后;D.两个物体发生力的作用不一定接触【答案】C。
【解析】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不能离开物体的单独存在,且每一个力都必须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两者的角色是可以互换的,由此可以判定各个说法是否正确,进而判定选项。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是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的,故A正确。
B、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故B正确。
C、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不分前后,故C错误。
D、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不用相互接触,故D正确。
故选C。
3.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物体只要相互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B.两个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就一定没有力的作用;C.有力的作用就一定有施力物体,但可以没有受力物体;D.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答案】D。
【解析】A、由力的概念可知,物体间要产生力,物体间必须要发生作用.如果只接触但不发生作用,就不会产生力,故A错。
B、不接触的物体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如重力和磁体间的磁力,故B错。
C、因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力必然涉及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故C错。
D、因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故D正确。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 力的作用》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的
作用》知识点总结
本份文档总结了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的作用》的主要知识点。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重要内容:
1. 力的概念与特点:
- 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有大小和方向。
- 力的单位是牛顿(N),方向用箭头表示。
- 重力是一种常见的力,是物体受到地球吸引而产生的。
2. 力的效果:
- 使物体产生运动: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也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和方向。
- 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或变形。
- 改变物体的速度:力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3. 力的分类:
- 接触力:物体之间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如摩擦力、支持力等。
- 非接触力:物体之间没有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如重力、电磁力等。
4. 力的合成与分解:
- 多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可以合成为一个力。
- 一个力可以分解为多个力,垂直分解时可以通过正余弦函数计算。
5.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 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物体只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才会改变其状态。
这些知识点有助于理解力的作用原理和运用力的过程。
通过研究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进一步探索力学的奥秘。
以上是本文档对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的作用》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新人教版2019-2020年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专练7.1力【含答案】
新人教版2019-2020年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专练7.1力一、力知识结构导图二、知识点巩固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2、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牛顿(N)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
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三、知识点精炼一.选择题(共5小题)1.(2020春•南京月考)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①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②有受力物体时,一定有施力物体;③两个物体只要相互接触就一定产生力的作用;④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A.只有①②正确B.只有②④正确C.只有①③正确D.只有①④正确【考点】:力的概念.【答案】:A【解析】:①②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有受力物体时,一定有施力物体,故①②正确;③④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不一定产生力的作用,比如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不发生挤压、推拉等作用,就不会产生力的作用;两个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力的作用,如一对磁铁或一对电荷均可以产生力的作用;故③④错误;综上可知,只有①②正确。
故选:A。
2.如图所示实例中,主要说明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A.跳高时撑竿被压弯B.气球被压扁C.弹簧被拉长D.铅球沿曲线运动【考点】:力的作用效果.【答案】:D【解析】:A、撑杆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被压弯,主要说明了力改变物体的形状,故A 不符合题意;B、气球在人的压力下变瘪了,主要说明了力改变物体的形状,故B不符合题意;C、用力拉弹簧,弹簧长度变大,形状发生改变,主要说明了力改变物体的形状,故C不符合题意;D、铅球沿曲线运动,铅球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主要说明了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符合题意。
7-1 力-八年级物理下册高分突破系
7.1 力【考点梳理】考点一、力的作用效果及单位力虽然看不见,但力作用在物体上能产生一定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可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考点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关于力的现象中,参与力的作用的物体至少有两个,我们通常把这两个物体中的一个叫施力物体,另一个叫受力物体. 但由于一个物体给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必然受到另一个物体的力的作用,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那么,对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而言,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也必然是施力物体.考点三、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如果大小、方向、作用点不同,作用效果就不同,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考点四、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力的示意图是一种表示力的方法,这种表示法简明、准确而且直观、形象. 画力的示意图的要领是①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③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题型归纳】题型一:力的概念和单位1.(2021·贵州·铜仁市第三中学八年级阶段练习)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力可以脱离物体单独存在B.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存在施力物体C.空中飞行的鸽子对地球也有力的作用D.马拉车前进时,车拉马的力等于马拉车的力2.(2022·黑龙江杜尔伯特·八年级期末)力的单位是为了纪念下列哪位物理学家而命名的()A.牛顿B.欧姆C.帕斯卡D.安培3.(2022·上海松江·八年级期末)关于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只有直接接触才能发生力的作用B.用力挤压玻璃瓶,玻璃瓶不会发生形变C.物体受力时,只有运动状态会发生变化D.施力物体同时一定也是受力物体题型二:力的作用效果4.(2022·福建漳州·八年级期末)下列运动情景中,能明显观察到力使物体发生形变的是()A.足球在空中成弧线落下B.跳水运动员向下压弯跳板C.在地面上的课桌保持静止D.篮球碰到篮板后改变运动方向5.(2022·山东蒙阴·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是教材中运动员踢足球的情景插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踢球时,脚会痛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踢球时,脚对球的作用力大于球对脚的作用力C.运动员用头顶足球运动方向的改变,不属于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守门员抱住飞来的足球,不属于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6.(2022·山东沂水·八年级期末)图中与其它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A.甲图运动员对弓弦的拉力B.乙图撑杆跳高运动员对杆的力C.丙图斧头对木柴的力D.丁图苹果下落受到的重力题型三:力的三要素7.(2022·山东蒙阴·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是类似课本中的一幅图,小孩力气小,一根弹簧也拉不长;运动员力气大,很容易拉长三根弹簧通过此实验可以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A.大小有关B.方向有关C.作用点有关D.大小、方向、作用点都有关8.(2022·山东金乡·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使一薄钢条的下端固定,现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F l=F3=F4>F2,使其发生(a)、(b)、(c)、(d)各图中所示的形变,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的两张图是()A.ab B.bd C.ac D.ad9.(2022·河南淇县·八年级期末)在同一点用力拉弹簧,弹簧就伸长;压弹簧,弹簧就缩短。
八年级物理下册7.1力知识点突破与课时作业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第节力一、学习目标.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
.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学习重点是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效果。
学习难点是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二、知识点解读知识点一: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一切物体都受力的作用。
.有的力是物体之间相互接触产生的,如:物体间的推、拉、压等力,但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力,比如重力、磁力、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等。
.力的单位:知识点二: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注: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物体的运动方向或速度大小的改变或二者同时改变,或者物体由静止到运动或由运动到静止。
形变是指形状发生改变。
知识点三:力的三要素(1)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三要素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的图形。
(3)作力的示意图的步骤:①确定受力物体、力的大小和力的方向;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③力的作用点可用线段的起点,也可用线段的终点来表示;④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必须画在线段的末端。
知识点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比如甲、乙两个物体间产生了力的作用,那么甲对乙施加一个力的同时,乙也对甲施加了一个力。
由此我们认识到:①力总是成对出现的;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互为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三、深化理解知识点的例题及其解析【例题】游泳时小涛向后划水以获得向前的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到达终点时,因受到池壁作用力而停止运动,这表明作用力改变了他的。
答案:相互的;运动状态。
【例题】拉弓射箭的过程中,弓被拉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松手后箭飞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答案:形状;运动状态。
解析: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呼伦贝尔市第一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7.1力期末复习精练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知识点7.1 力一、力知识结构导图二、知识点巩固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一个力的产生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发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
2、判断力的存在可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判断。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快慢和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举例:用力推小车,小车由静止变为运动;守门员接住飞来的足球。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举例:用力压弹簧,弹簧变形;用力拉弓弓变形。
3、力的单位:牛顿(N)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表示方法:画力的示意图。
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这种图示法叫力的示意图。
三、知识点精炼一.选择题(共5小题)1.(2020春•南京月考)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①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②有受力物体时,一定有施力物体;③两个物体只要相互接触就一定产生力的作用;④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A.只有①②正确B.只有②④正确C.只有①③正确D.只有①④正确【考点】:力的概念.【答案】:A【解析】:①②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有受力物体时,一定有施力物体,故①②正确;③④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不一定产生力的作用,比如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不发生挤压、推拉等作用,就不会产生力的作用;两个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力的作用,如一对磁铁或一对电荷均可以产生力的作用;故③④错误;综上可知,只有①②正确。
故选:A。
2.(2019秋•大田县期末)如图所示实例中,主要说明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A.跳高时撑竿被压弯B.气球被压扁C.弹簧被拉长D.铅球沿曲线运动【考点】:力的作用效果.【答案】:D【解析】:A、撑杆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被压弯,主要说明了力改变物体的形状,故A不符合题意;B、气球在人的压力下变瘪了,主要说明了力改变物体的形状,故B不符合题意;C、用力拉弹簧,弹簧长度变大,形状发生改变,主要说明了力改变物体的形状,故C不符合题意;D、铅球沿曲线运动,铅球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主要说明了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符合题意。
人教版2019年初中八年级下册 7.1 力的基础知识和性质专题突破(含答案)
学习难点是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二、知识 点解读
知识点一: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一切物体都受力的作用。
2.有的力是物体之间相互接触产生的,如:物体间的推、拉、压等力,但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力,比如重力、磁力、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等。
3.下列体育项目中的一些现象,不能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来解释的是( )
A.跳水运动员踩踏跳饭.身体向上跳起
B.铅球运动员投出铅球后,身体随着向前倾倒
C.滑冰运动员用力推墙身体离墙而去
D.游泳运动员向后划水,身体前进
4.如图所示,两只小船静止在水面上,右边的小船上的人用力撑开左边的那一只小船,关于两只小船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比如甲、乙两个物体间产生了力的作用,那么甲对乙施加一个力的同时,乙也对甲施加了一个力。由此我们认识到:①力总是成对出现的;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互为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一、填空题
1.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用符号表示。
2.我们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者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这个图叫做。
(2)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的图形。
(3)作力的示意图的步骤:
①确定受力物体、力的大小和力的方向;
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③力的作用点可用线段的起点,也可用线段的终点来表示;
④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必须画在线段的末端。
知识点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如图所示,用球拍击球时,如果以球为研究对象,施力物体是__,受力物体是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力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5.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学习重点是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效果。
学习难点是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二、知识点解读
知识点一: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一切物体都受力的作用。
2.有的力是物体之间相互接触产生的,如:物体间的推、拉、压等力,但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力,比如重力、磁力、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等。
3.力的单位:N
知识点二: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注: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物体的运动方向或速度大小的改变或二者同时改变,或者物体由静止到运动或由运动到静止。
形变是指形状发生改变。
知识点三:力的三要素
(1)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三要素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的图形。
(3)作力的示意图的步骤:
①确定受力物体、力的大小和力的方向;
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③力的作用点可用线段的起点,也可用线段的终点来表示;
④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必须画在线段的末端。
知识点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比如甲、乙两个物体间产生了力的作用,那么甲对乙施加一个力的同时,乙也对甲施加了一个力。
由此我们认识到:①力总是成对出现的;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互为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三、深化理解知识点的例题及其解析
【例题1】游泳时小涛向后划水以获得向前的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到达终点时,因受到池壁作用力而停止运动,这表明作用力改变了他的。
答案:相互的;运动状态。
【例题2】拉弓射箭的过程中,弓被拉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松手后箭飞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答案:形状;运动状态。
解析: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所以在拉力的作用下弓变弯了;
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所以放手后弓对箭产生了力的作用将箭向前推出。
四、本节课的课时作业(含答案与解析)
第1节《力》课外同步课时作业
(60分钟完成)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的四位科学家中,以其名字命名为力的单位的是()
2.下列有关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力捏橡皮泥,橡皮泥发生形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B.推门时离门轴越近,用力越大,说明力的作用效果只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C.用水提水桶时,只有手对水桶施加了力,而水桶对手没有力的作用
D.放在桌面上的水杯对桌面的压力不是弹力
3. 下列体育项目中的一些现象,不能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来解释的是()
A.跳水运动员踩踏跳饭.身体向上跳起
B.铅球运动员投出铅球后,身体随着向前倾倒
C.滑冰运动员用力推墙身体离墙而去
D.游泳运动员向后划水,身体前进
4.如图所示,两只小船静止在水面上,右边的小船上的人用力撑开左边的那一只小船,关于两只小船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右边小船对左边小船的作用力较大 B.右边小船的惯性较大
C.右边的船向左运动,左边的船向右运动 D.左边的船向左运动,右边的船向右运动
二、填空题
1.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用符号表示。
2.我们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
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者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这个图叫做。
3.如图所示,用球拍击球时,如果以球为研究对象,施力物体是__,受力物体是___。
4.在春季运动会上,班级的男同学吹气球使发现:用手轻轻一压,气球就变扁了,说明力可以改变;用手轻轻一推,气球就向一侧飞走了,说明力可以改变.
5.小明操控遥控器使电动遥控飞机匀速上升过程中,遥控飞机相对于小明是(填“静止”或“运动”)的;小明调整遥控器,使飞机急转弯,这是因为力可以改变。
三、作图题
1.在图中画出绳子对小车的拉力F的示意图。
四、综合能力题
1.用厚玻璃瓶、带有细玻璃管的橡胶塞,容器和水,来证明玻璃瓶可发生微小形变.
器材的安装:。
操作的方法:。
发生的现象:。
玻璃瓶发生微小形变的原因:。
第1节《力》课外同步课时作业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C
2.答案:A.
A.用力捏橡皮泥,橡皮泥发生形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A正确;
B.推门时离门轴越近,用力越大,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另外力的大小和方向也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故B错误;
C.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用水提水桶时,只有手对水桶施加了力,同时水桶对手也有力的作用,故C错误;
D.放在桌面上的水杯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水杯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故属于弹力,故D错误.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力作用的相互性.(1)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A.跳水运动员踩踏跳饭,给踏板施加了一个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踏板也会给人的身体一个向上的力,身体向上跳起,故A不符合题意;
B.滑冰运动员用力推墙,运动员给墙施加了一个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墙会给身体施加一个力,身体离墙而去,故B不符合题意;
C.铅球运动员投出铅球后,身体由于惯性仍然会向前运动,故身体会向前倾倒,利用的是惯性,故C符合题意;
D.游泳运动员向后划水,给水施加了一个向后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也会给人的身体一个向前的力,身体前进,故D不符合题意.
4.答案:D
二、填空题
1.答案: 牛, N
2.答案: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
3.答案:球拍,球。
4.答案:物体的形状;物体的运动状态.
5.答案:运动;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析:(1)电动遥控飞机匀速上升过程中,遥控飞机相对于小明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遥控飞机是运动的;(2)小明调整遥控器,使飞机急转弯,飞机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这是因为力改变了飞机的运动状态。
三、作图题
1.解析:本题考查力的示意图画法.力的示意图是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要素表示出来,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过拉力的作用点O,沿绳子的方向画一条有向线段,用F表示,即为绳子对小车的拉力F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四、综合能力题
1.答案:器材的安装:厚玻璃瓶内盛满水,瓶口用带有细玻璃管的橡胶塞塞严.
操作的方法:用手挤压瓶壁,观察细玻璃管中水柱的变化.发生的现象:玻璃管内升起水柱.
玻璃瓶发生微小形变的原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