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期中模拟卷 上海专用(原卷+详解详释)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 统编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2),江春入旧年。
(3)《天净沙·秋思》中直抒胸臆的句子是:。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融情入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
二、诗歌鉴赏(共7分)
2.(3分)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是七言绝句,虽篇幅短小,但意蕴深长。
B.甲诗后两句直抒胸臆,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凸显主题。
C.乙诗的“过五溪”写出了迁谪之荒远,旅途之艰辛。
D.两首诗前两句均有叙事,甲诗忆过往美好,乙诗写朋友遭遇。
3.
(4分)甲乙两诗同写“落花”这一意象,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三、文言文阅读(共16分)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4.(2分)选文出自《世说新语》,是(朝代)(人名)组织编写的志人小说集。
5.(2分)翻译下面的句子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6.(2分)文中的友人所以“惭”是因为他“”和“”。
(本题10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文定书扇
吴文定①公居忧②时,尝送客至门外,见卖扇儿号泣于途。
问之,乃缘持扇假寐,为人盗去数事,恐家人笞骂耳。
公命取所遗.扇来,尽书与之。
儿不知,反以为污其扇,复大哭不已。
旁人谕令必得重价然后卖。
儿持扇甫③出门,竟致去,所得数十倍。
儿归.,具道其事。
再持扇来乞书,公但笑而遣④.之。
[注释]①吴文定:明代名臣吴宽的谥号,擅长书法。
②居忧:旧时父母去世,需守丧三年。
③甫:刚。
④遣:打发。
7.(2分)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公命取所遗.扇来( ) (2)儿归.( )
8.(3分)对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那个孩子拿着扇子刚出门,(扇子)竟然全部被卖完了。
B.他的儿子拿着扇子刚出门,(扇子)竟然全部被卖完了。
C.那个孩子拿着扇子刚出门(人们)争相把扇子全买走了。
D.他的儿子拿着扇子刚出门,(人们)争相把扇子全买走了。
9.(5分)文中“卖扇儿号泣于途”的原因是“,”(用文中的话答):“复大哭不已”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话概括)。
文章通过“尽书与之”到“笑而遣之”,刻画出了吴文定、的人物形象。
四、现代文阅读(共23分)
①自人类文明诞生以来,盐便在食物加工、保存与调味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有了盐,人们得以调控微生物的生长,防止食物腐败,并由此制作出香肠、奶酪、泡菜等各式各样的发酵食物。
②今天,随着食品加工越发复杂,盐在食品中的含量也越来越多。
许多研究结果发现,摄入过量的盐会给人体健康带来影响。
高盐摄入不仅容易导致高血压、心脏病甚至中风的发生,还会增加癌症、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③过度摄入盐分为何会增加这些疾病的风险呢?肠道微生物的变化,或许是答案之一。
④作为食盐中的主要元素,钠能够调节人体血管中的水分。
血液中的钠越多,血管吸收的水分也就越多,这会导致血压升高,进而增加心脏病和中风发作的风险。
⑤不过,最近有研究发现,盐还有另一种方式来影响血压——改变人体的肠道微生物菌群。
摄入过量的盐后,人体肠道中的健康微生物会减少,使其原本产生的代谢物也减少。
这些重要的代谢物,不仅能减缓血管的炎症,还能促进血管舒张,有助于降低血压。
⑥除了影响血压,饮食中较高的盐含量还与血糖升高、脂肪肝以及体重增加等现象显著相关。
研究估计,饮食中每天每增加1克钠,人体肥胖的风险便会升高15%。
⑦盐明明没有热量,为何摄入量增加还可能导致体重增加呢?很多科学家认为,这是因为钠能够增加人的食欲。
钠、单糖和不健康的脂肪混在一起,制作出的所谓“美味食品”,极易刺激我们大脑中的奖赏中心,引发类似成瘾的饮食行为,从而导致脂肪增加。
⑧此外盐还能通过影响肠道微生物菌群内的通路来激发食欲。
一般情况下,微生物菌群产生的代谢物会刺激人体肠道分泌GLP-1激素——目前风靡全球的减肥药成分司美格鲁肽便是通过模拟GLP-1激素发挥作用的。
⑨在GLP-1的作用下,微生物菌群不仅能够调控人的胃口和血糖水平,还能诱导人体决策,让身体消耗更多能量。
然而,当摄入过多盐时,GLP-1激素的分泌便会受到干扰,进而干扰上述过程。
⑩因此,面对高盐饮食的风险,许多国家开始在全国倡议,让人们减少食盐的摄入。
也有国家通过改良包装标签上盐含量的说明、制定新规限制食物中的盐含量,甚至出台盐税等限制盐的摄入。
10.(2分)以下选项中最适合作为本文标题的是()
A.你吃的盐正在刺激肠道激素B.你吃的盐可能引发健康风险
C.你吃的盐可能发挥重要作用D.你吃的盐正在遭遇新规阻击
11.(3分)阅读本文第⑦段到第⑨段,完成下面图表。
12.(5分)本文第③④⑤段不能调换顺序,请说明理由。
(本题13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人鸟相亲
①几年前,我搬至营区一隅的小楼。
楼前是一片斜山坡,上面生有枝干遒劲的老槐。
这片槐树林是鸟
儿的天堂,麻雀、野鹊、黄鹂、斑鸠等,还有些叫不上名儿的鸟儿。
②晨曦初露时,鸟鸣声便从槐林传出,如含着露珠的轻音乐,柔润地漾进我的卧室。
③鸟儿天生就是音乐家。
瞧那活泼俏丽的黄鹂,宛若树冠中跃动的鲜亮花朵,其声轻快悦耳,仿佛小溪的叮咚声;体羽顺泽的斑鸠,líng lì的模样招人爱,一连串重复的咕咕声虽不高亢,却好在干净,节奏感十足;气宇轩昂、容貌高雅的喜鹊,常伫立在最高的枝头,喳喳的鸣叫略带金属质感,又不失婉转,闻之让人心悦。
④白天写作,思路“打结”时,我就停下手,倾听一会儿鸟鸣,脑中灵感随即就能在键盘上嗒嗒成行。
⑤为了感激这些精灵每天都带着美好的啼唱如约而至,一天,我在阳台上的竹篾盘里撒上米粒和干虾米,再放上两个盛满水的浅口杯,希望以此款待它们。
⑥第一日,没有鸟儿来,第二日依然没有,直到第三日下午,才有一只麻雀前来“侦察”。
⑦只见它从树上飞到阳台上,跳跳转转,明亮的小黑眼珠频率极快地扫描着四周的一切,十分警觉。
刚啄了一粒米,它便“嗖”地飞走了。
原来窗台上的一本书被风翻开,动静惊到了它。
⑧几天后一个上午,一下子来了好几只麻雀。
水足饭饱后,它们倒不急着走,而是在阳台上跳跃相嬉,好似在评论这顿荤素搭配的“大餐”。
⑨日子悠走,光临阳台的不再只有麻雀,其他鸟儿也多了起来。
它们慢慢熟悉了我的存在,明晓我并无恶意,因此即使看到我,也不再惊恐。
⑩人亲鸟,鸟亦亲人;人有情,鸟亦有情。
也许是它们渐渐明白了我的心意,只要我在阳台上放好食物,它们就会呼朋引伴落到阳台上“聚会”,有时还会到玻璃前扑棱一下翅膀或轻啼一嗓,仿佛在与我打招呼。
⑪望着窗外那些跳来跳去、欢畅啄食的鸟儿,自己心里有着说不出的欣慰:我有好多鸟朋友了。
我发觉自从与鸟儿交上朋友,槐树上啼鸣的鸟儿越来越多。
有时,它们瞧见我,啼鸣中甚至会有点儿欢欣的变调——不知是我的心理作用,还是果真如此?
⑫心存一份坦诚和善意,人鸟之间何尝不可以传情达爱呢?
13.(2分)看拼音写汉字:líng lì
14.(2分)选文第⑤~⑪段写出了人鸟相亲的过程,请结合选文填写横线上的内容。
“我”给鸟放食物——(1)——几只麻雀来吃大餐——(2)——“我”有好多鸟朋友。
15.(3分)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描写了“我”与小鸟和谐相处的生活点滴,抒发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
B.文章第①段画线句子运用了社会环境描写,渲染了人鸟相亲的和谐气氛,为下文作铺垫。
C.文章第④段表明“我”倾听鸟鸣就能打开写作思路。
D.第⑥段“侦察”一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麻雀前来觅食的机警小心。
16.(3分)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③段中的画线句子。
17.(3分)说说第⑫段在全文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五、名著阅读(共8分)
,完成表格。
六、作文(共40分)
本学期,我们在课文里认识了许多可爱的人。
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可爱的人,他们的神情、话语、动作,与我们相处时流露出的真诚、善良、宽厚等美好品质,都让我们由衷地想要说一句:你真可爱!
请以“你真可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2)不得抄袭。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
(2) ,江春入旧年。
(3)《天净沙·秋思》中直抒胸臆的句子是: 。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融情入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 , 。
【答案】 (1)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2)海日生残夜 (3)断肠人在天涯
(4)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
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
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
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能够背诵全文(诗),选择符合语境要求的句子即可。
“灿烂”“残夜”“啼”“溪”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古诗文名句的书写,要想得满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点睛】古诗文默写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直接型默写题、理解型默写题、迁移型默写题、运用型默写题、简单赏析型默写题。
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背完整,记清楚,写正确,理解透彻,对照教材原文,一字一句,不错不漏、不增不添地进行背诵和书写。
另外要对古诗文中的名句要注意分类积累。
二、诗歌鉴赏(共7分)
2.(3分)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首诗都是七言绝句,虽篇幅短小,但意蕴深长。
B.甲诗后两句直抒胸臆,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凸显主题。
C.乙诗的“过五溪”写出了迁谪之荒远,旅途之艰辛。
D.两首诗前两句均有叙事,甲诗忆过往美好,乙诗写朋友遭遇。
3.(4分)甲乙两诗同写“落花”这一意象,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2.B 3.甲诗既抒发了对个人身世的悲叹,也表达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乙诗抒发了对被贬友人的同情、担忧和牵挂之情。
【解析】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B.“甲诗后两句直抒胸臆,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凸显主题”表述有误。
甲诗后两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并未直抒胸臆,而是寓情于景,通过“落花”这一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故选B。
3.本题考查诗歌意象情感的分析。
甲乙两诗同写“落花”这一意象,但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
甲诗中的“落花时节”既点明时令是暮春,又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
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而乙诗中的“杨花落尽子规啼”则通过描写在柳絮落尽,子规啼鸣之时,诗人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诗人只能把自己的愁心寄托给明月,陪着好友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关怀。
这里的“落花”只是烘托了一种哀伤凄凉的气氛。
三、文言文阅读(共16分)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4.(2分)选文出自《世说新语》,是(朝代)(人名)组织编写的志人小说集。
5.(2分)翻译下面的句子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6.(2分)文中的友人所以“惭”是因为他“”和“”。
【答案】4.南朝宋刘义庆5.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
6.无信无礼
【解析】4.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陈太丘与友期行》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的作品,出自《世说新语》。
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同时赞扬了陈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
《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5.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
重点词有:至:到;舍:舍弃;去:离开。
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可知,元方直接点明了父亲友人未在约定的时间到达,是无信之举,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是无礼之举;父亲友人听到元方的话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想拉住元方道歉。
据此可填“无信”“无礼”。
【点睛】参考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
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
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本题10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文定书扇
吴文定①公居忧②时,尝送客至门外,见卖扇儿号泣于途。
问之,乃缘持扇假寐,为人盗去数事,恐家人笞骂耳。
公命取所遗.扇来,尽书与之。
儿不知,反以为污其扇,复大哭不已。
旁人谕令必得重价然后卖。
儿持扇甫③出门,竟致去,所得数十倍。
儿归.,具道其事。
再持扇来乞书,公但笑而遣④.之。
[注释]①吴文定:明代名臣吴宽的谥号,擅长书法。
②居忧:旧时父母去世,需守丧三年。
③甫:刚。
④遣:打发。
7.(2分)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公命取所遗.扇来( )
(2)儿归.( )
8.(3分)对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那个孩子拿着扇子刚出门,(扇子)竟然全部被卖完了。
B.他的儿子拿着扇子刚出门,(扇子)竟然全部被卖完了。
C.那个孩子拿着扇子刚出门(人们)争相把扇子全买走了。
D.他的儿子拿着扇子刚出门,(人们)争相把扇子全买走了。
9.(5分)文中“卖扇儿号泣于途”的原因是“,”(用文中的话答):“复大哭不已”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话概括)。
文章通过“尽书与之”到“笑而遣之”,刻画出了吴文定、的人物形象。
【答案】7.留下的/剩下的;回家。
8.C 9.为人盗去数事恐家人笞骂耳不知道吴文定是书法家,认为他把自己的扇子弄脏了,影响扇子售卖乐于助人有原则
【解析】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吴文定让他拿来剩下的扇子。
遗:剩下的;
(2)句意为:孩子回家之后。
归:回家。
8.本题考查文言翻译。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儿持扇甫出门,竟致去”一句重点词语:甫:刚。
竟:竞相。
致去:买走。
翻译为:那个孩子拿着扇子刚出门,(人们)争相把扇子全买走了。
故选C。
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1)(2)根据“‘卖扇儿号泣于途’的原因”的提示,找到“问之,乃缘持扇假寐,为人盗去数事,恐家人笞骂耳”可知,原因是:为人盗去数事,恐家人笞骂。
(3)根据“‘复大哭不已’的原因”的提示,找到“公命取所遗扇来,尽书与之。
儿不知,反以为污其扇”可知,原因是:不知道吴文定是书法家,认为他把自己的扇子弄脏了,影响扇子售卖;
(4)根据“公命取所遗扇来,尽书与之”(吴文定把他剩下的扇子拿出来都题上了字,交给了那个孩子)可知,吴文定乐于助人;
根据“再持扇来乞书,公但笑而遣之”(当那个孩子第二次拿着扇子来请吴文定题字时,吴文定只是笑着把他打发走了)可知吴文定有原则。
【点睛】参考译文:
吴文定为父母居丧时,有一次把客人送到门外,看见一个卖扇子的孩子在路上号哭。
吴文定问那个孩子原因,原来是因为他拿着那些扇子打瞌睡时被人偷走了几把这件事,他担心家人打骂他罢了。
吴文定把他剩下的扇子拿出来都题上了字,交给了那个孩子。
孩子不知道什么意思,反倒认为吴文定弄脏了他的扇子,于是又大哭不止。
一旁的人告诉他,这些扇子一定能卖出很高的价格。
后来,那个孩子拿着扇子刚出门,扇子就很快卖光了,得到的钱是之前的几十倍。
孩子回家之后和家人详细地说了这件事。
当那个孩子第二次拿着扇子来请吴文定题字时,吴文定只是笑着把他打发走了。
四、现代文阅读(共23分)
(本题10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自人类文明诞生以来,盐便在食物加工、保存与调味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有了盐,人们得以调控微生物的生长,防止食物腐败,并由此制作出香肠、奶酪、泡菜等各式各样的发酵食物。
②今天,随着食品加工越发复杂,盐在食品中的含量也越来越多。
许多研究结果发现,摄入过量的盐会给人体健康带来影响。
高盐摄入不仅容易导致高血压、心脏病甚至中风的发生,还会增加癌症、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③过度摄入盐分为何会增加这些疾病的风险呢?肠道微生物的变化,或许是答案之一。
④作为食盐中的主要元素,钠能够调节人体血管中的水分。
血液中的钠越多,血管吸收的水分也就越多,这会导致血压升高,进而增加心脏病和中风发作的风险。
⑤不过,最近有研究发现,盐还有另一种方式来影响血压——改变人体的肠道微生物菌群。
摄入过量的盐后,人体肠道中的健康微生物会减少,使其原本产生的代谢物也减少。
这些重要的代谢物,不仅能减缓血管的炎症,还能促进血管舒张,有助于降低血压。
⑥除了影响血压,饮食中较高的盐含量还与血糖升高、脂肪肝以及体重增加等现象显著相关。
研究估计,饮食中每天每增加1克钠,人体肥胖的风险便会升高15%。
⑦盐明明没有热量,为何摄入量增加还可能导致体重增加呢?很多科学家认为,这是因为钠能够增加人的食欲。
钠、单糖和不健康的脂肪混在一起,制作出的所谓“美味食品”,极易刺激我们大脑中的奖赏中心,引发类似成瘾的饮食行为,从而导致脂肪增加。
⑧此外盐还能通过影响肠道微生物菌群内的通路来激发食欲。
一般情况下,微生物菌群产生的代谢物会刺激人体肠道分泌GLP-1激素——目前风靡全球的减肥药成分司美格鲁肽便是通过模拟GLP-1激素发挥作用的。
⑨在GLP-1的作用下,微生物菌群不仅能够调控人的胃口和血糖水平,还能诱导人体决策,让身体消耗更多能量。
然而,当摄入过多盐时,GLP-1激素的分泌便会受到干扰,进而干扰上述过程。
⑩因此,面对高盐饮食的风险,许多国家开始在全国倡议,让人们减少食盐的摄入。
也有国家通过改良包装标签上盐含量的说明、制定新规限制食物中的盐含量,甚至出台盐税等限制盐的摄入。
10.(2分)以下选项中最适合作为本文标题的是()
A.你吃的盐正在刺激肠道激素B.你吃的盐可能引发健康风险
C.你吃的盐可能发挥重要作用D.你吃的盐正在遭遇新规阻击
11.(3分)阅读本文第⑦段到第⑨段,完成下面图表。
12.(5分)本文第③④⑤段不能调换顺序,请说明理由。
【答案】10.B 11.(1)为何摄入过量的盐后会导致体重增加
(2)通过钠与其他调味料的配合激发食欲进而引发成瘾的饮食行为(暴饮暴食)
(3)干扰微生物菌群对人的胃口、血糖水平与人体消耗更多能量的过程
12.③段承接②段所说明的风险,运用设问句说明高盐增加疾病风险与肠道微生物的变化有关,引出并总领④到⑨段的说明内容。
④段说明血压升高的具体原因是钠摄入过量后吸收水分。
⑤段“不过”一词承接④段,补充说明了导致血压升高的原因是肠道健康微生物菌群减少。
先说已为人知的原因,再说明不为人知的最新研究成果,(或者说,这两段形成了人们认知理解事物由易到难的逻辑顺序)符合人们认知事物的规律,层层深入,因此不能调换。
【解析】10.本题考查文章标题拟写。
文章首先提及盐在人类文明中的重要作用,接着转向过度摄入盐对人体健康的负面影响,包括高血压、心脏病、中风、癌症和骨质疏松症等风险。
文章详细解释了盐如何通过影响肠道微生物菌群、增加食欲等方式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最后,文章提到了为应对高盐饮食风险,一些国家采取的措施。
A.“你吃的盐正在刺激肠道激素”只涉及了文章中的一个细节,没有概括文章的核心主题;
B.“你吃的盐可能引发健康风险”准确地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即过量摄入盐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的风险;
C.“你吃的盐可能发挥重要作用”与文章主题相反,文章主要讨论的是盐摄入过量的风险;
D.“你吃的盐正在遭遇新规阻击”虽然涉及了文章末尾的内容,但只是应对措施的一部分,并没有概括文章的主题;
故选B。
1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第(1)空:已知题干信息“通过影响肠道微生物菌群内的通路来激发食欲”可定位到第⑧段“此外盐还能通过影响肠道微生物菌群内的通路来激发食欲”,这是对盐影响健康的方式的分析,再结合文章第⑦段“盐明明没有热量,为何摄入量增加还可能导致体重增加呢?”可提炼信息:为何摄入过量的盐后会导致体重增加;
第(2)空:根据第⑦段“很多科学家认为,这是因为钠能够增加人的食欲。
钠、单糖和不健康的脂肪
混在一起,制作出的所谓‘美味食品’,极易刺激我们大脑中的奖赏中心,引发类似成瘾的饮食行为,从而导致脂肪增加”可知,钠和其他元素混合在一起可以制作“美味食品”,而正是这些“美味食品”可能引发成瘾的饮食行为,最后导致脂肪增加,据此可提炼信息:通过钠与其他调味料的配合激发食欲进而引发成瘾的饮食行为;
第(3)空:根据第⑨段“在GLP-1的作用下,微生物菌群不仅能够调控人的胃口和血糖水平,还能诱导人体决策,让身体消耗更多能量。
然而,当摄入过多盐时,GLP-1激素的分泌便会受到干扰,进而干扰上述过程”可知,句中的“上述过程”是指“微生物菌群不仅能够调控人的胃口和血糖水平,还能诱导人体决策,让身体消耗更多能量”的过程,而盐摄入会影响GLP-1激素的分泌,最后让该过程受到干扰,据此可提炼信息:干扰微生物菌群对人的胃口、血糖水平与人体消耗更多能量的过程。
12.本题考查说明顺序。
首先,根据第②段“许多研究结果发现,摄入过量的盐会给人体健康带来影响”第④段“血液中的钠越多,血管吸收的水分也就越多,这会导致血压升高,进而增加心脏病和中风发作的风险”第⑤段“不过,最近有研究发现,盐还有另一种方式来影响血压——改变人体的肠道微生物菌群”可知,第③段是一个过渡段,它承接了上文提到了盐摄入过量会给人体健康带来影响,同时引出了本段关于摄入盐会增加疾病风险的原因定位——肠道微生物的变化。
再引出后文④—⑨段关于对健康影响的具体介绍。
所以这一段的作用在于承上启下,使文章的结构更加紧密。
接着,根据第④段“血液中的钠越多,血管吸收的水分也就越多,这会导致血压升高,进而增加心脏病和中风发作的风险”可知,第④段具体解释了钠元素如何影响血压,导致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增加。
这是对第③段中提到“肠道微生物的变化,或许是答案之一”这一点的详细解答和具体化,因此在逻辑上需要紧跟在第③段之后。
最后,根据第⑤段“不过,最近有研究发现,盐还有另一种方式来影响血压——改变人体的肠道微生物菌群”可知,第⑤段进一步探讨了盐对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这是对上文中关于盐对血压影响机制的补充和深化。
它揭示了盐除了直接影响血压外,还通过改变肠道微生物菌群来间接影响血压。
因此,在逻辑上,第⑤段需要放在第④段之后,以形成完整的分析链条。
综上所述,第③④⑤段按照从提出问题、解释问题到深化问题的逻辑顺序进行排列,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所以不能调换顺序。
(本题13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人鸟相亲
①几年前,我搬至营区一隅的小楼。
楼前是一片斜山坡,上面生有枝干遒劲的老槐。
这片槐树林是鸟儿的天堂,麻雀、野鹊、黄鹂、斑鸠等,还有些叫不上名儿的鸟儿。
②晨曦初露时,鸟鸣声便从槐林传出,如含着露珠的轻音乐,柔润地漾进我的卧室。
③鸟儿天生就是音乐家。
瞧那活泼俏丽的黄鹂,宛若树冠中跃动的鲜亮花朵,其声轻快悦耳,仿佛小溪的叮咚声;体羽顺泽的斑鸠,líng lì的模样招人爱,一连串重复的咕咕声虽不高亢,却好在干净,节奏感十足;气宇轩昂、容貌高雅的喜鹊,常伫立在最高的枝头,喳喳的鸣叫略带金属质感,又不失婉转,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