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申报书范例: 《中职数学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研究》课题设计论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职数学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研究》
课题设计论证
内容提要:
1、课题设计论证参考资料
2、课题设计论证撰写提纲
3、课题设计论证内容通用部分模板
《中职数学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研究》课题设计论证
一、课题背景及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在国家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实践性强的学科,在中职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当前中职数学教学中存在着劳动教育渗透不足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和态度,也制约了中职教育质量的提高。

因此,研究中职数学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策略和方法,对于提高中职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研究内容及目标
1. 分析中职数学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劳动教
育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现状。

2. 借鉴国内外关于劳动教育渗透的研究成果,提出适合我国中职数学教学的劳动教育渗透策略和方法。

3. 通过实证研究,验证所提出的劳动教育渗透策略和方法的有效性,为中职数学教学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4. 探讨劳动教育渗透对提高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影响。

三、课题研究方法
1. 文献法:通过查阅国内外关于劳动教育渗透的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劳动教育渗透的理论依据和研究现状。

2.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中职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中职数学教学中劳动教育渗透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3. 实证研究法:运用实验法、案例分析等方法,验证所提出的劳动教育渗透策略和方法的有效性。

4. 比较研究法:对比分析国内外关于劳动教育渗透的成功案例,总结其经验教训,为我国中职数学教学提供借鉴。

四、课题研究进度安排
1. 第1-2个月:查阅文献资料,明确课题研究方向和内容。

2. 第3-4个月:开展问卷调查、访谈等工作,收集中职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3. 第5-6个月:进行实证研究,验证所提出的劳动教育渗透策略和方法的有效性。

4. 第7-8个月: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总结研究成果。

五、课题预期成果
1. 形成一份关于中职数学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研究报告。

2. 提出一套适合我国中职数学教学的劳动教育渗透策略和方法。

3. 为中职教师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中职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课题研究的创新点及优势
1. 创新点:本课题针对中职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劳动教育渗透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套适合我国中职数学教学的劳动教育渗透策略和方法,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其有效性。

2. 优势: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紧密结合中职教育的实际情况,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研究成果可以为中职教师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中职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本课题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和态度,促进其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提升。

七、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及实施方案
1. 可行性: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符合国家教育政策的要求,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和实际意义;同时,本课题的研究
方法科学可行,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和可靠性。

2. 实施方案:本课题的研究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查阅国内外关于劳动教育渗透的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劳动教育渗透的理论依据和研究现状;(2)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中职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中职数学教学中劳动教育渗透的现状和存在问题;(3)运用实验法、案例分析等方法,验证所提出的劳动教育渗透策略和方法的有效性;(4)对比分析国内外关于劳动教育渗透的成功案例,总结其经验教训,为我国中职数学教学提供借鉴;(5)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总结研究成果。

八、课题研究的应用前景及推广建议
1. 应用前景: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以为中职教师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中职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还可以为相关部门制定职业教育政策和改革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2. 推广建议: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推广,如在相关学术会议上进行交流和分享、编写教材或教学辅导资料、开展培训和讲座等。

此外,还可以与相关部门合作,共同推动劳动教育在中职教育中的深入开展。

九、课题研究的局限性和改进措施
1. 局限性: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针对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劳动教育渗透问题,可能无法完全适用于其他学科和领域。

此外,本课题的研究采用的是实证研究方法,可能存在样本偏差等问题。

2. 改进措施:为了克服上述局限性,可以考虑在后续研究中扩大研究范围,探讨劳动教育在其他学科和领域中的渗透问题;同时,对于实证研究方法的应用,可以通过增加样本数量、采用多种研究方法等方式来提高研究的可靠性。

十、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从理论上看,本课题对劳动教育渗透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一套适合我国中职数学教学的劳动教育渗透策略和方法,丰富了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从实践上看,本课题为中职教师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有助于提高中职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提升。

此外,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还可以为相关部门制定职业教育政策和改革方案提供参考依据,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和实际意义。

十一、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及预期成果
1. 可行性: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符合当前中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同时,本课题采用的方法和手段科学可行,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和可靠性。

2. 预期成果: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预计可以取得以下成果:
(1)提出一套适合我国中职数学教学的劳动教育渗透策
略和方法,为中职教师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2)验证所提出的劳动教育渗透策略和方法的有效性,为中职数学教学提供实证依据;
(3)探讨劳动教育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实践问题和挑战,为中职数学教学提供改进和优化的方向;
(4)提高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和态度,促进其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提升;
(5)为相关部门制定职业教育政策和改革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推动中职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课题设计论证提纲
一、选题依据
1、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
2、相对已有研究所具有的独到学术价值
3、相对已有研究所具有的独到应用价值
二、研究内容
1、研究对象
2、总体框架
3、重点难点
4、主要目标
三、思路方法
1、基本思路
2、研究方法
3、技术路线
4、可行性分析
四、创新之处
1、学术思想的特色和创新
2、学术观点的特色和创新
3、研究方法的特色和创新
五、预期成果
1、成果形式
2、成果使用去向
3、预期社会效益
六、参考文献
课题设计论证通用模板
一、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
本项目遵循“理论研究—实地调查—定量分析—案例研究—提出方案”的研究逻辑,在研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本课题理论依据与现实依据为起点,研究我国课题现状及现有模式,探寻其课题特点,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通过借鉴发达国家校企合作经验,构建出本课题新机制,以此提
升我国教育质量及其自身发展。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本课题在选题确定和研究过程中,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网、超星期刊网以及部分政府部门网站、学校图书馆馆藏图书等渠道,广泛搜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政策文件和统计资料等,深入了解本课题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现状,确定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向、拟突破的重难点,并在已有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力求有所创新。

2、比较研究法
本课题运用比较研究法,对国内外本课题发展现状、模式、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比较,通过比较研究,分析发达国家的可借鉴之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本课题提出可借鉴的对策。

3、专家访谈法
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与职业院校校长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进行面对面访谈,深入了解校企双方对产教融合双元育人的基本看法,建立产教融合双元育人机制的基本做法等,分析产教融合双元育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4、问卷调查法
本课题在对存在主要问题研究过程中,基于“问卷星”
平台设计调查问卷,分别面向职业院校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企业管理人员等开展线上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数据进行问题梳理总结和原因分析。

5、综合评价法
对本课题效果运用综合评价法逐级计算。

首先将没有可比性的原始数据标准化使其处于相同的数量级别,然后与指标体系相乘后求和并逐级计算。

6、实证研究法
本课题在相关理论研究和基本情况分析的基础上,以本学院为个案,总结分析该校近年来在推进本课题方面的有益探索,总结建立本课题实现机制方面的主要做法,有效验证本课题的研究结论,为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实现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

(三)技术路线与实施步骤(24个月)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3个月)
1、坚持问题导向,联系工作实际,确定研究方向;
2、制定研究方案,进行人员分工,组织课题申报;
3、开展理论学习,撰写开题报告,按时组织开题;
4、搜集文献资料,分析研究现状,细化研究步骤。

第二阶段:课题调研阶段(6个月)
1、设计访谈提纲,咨询业内专家;
2、拟定调研计划,开展问卷调查;
3、运用网络工具,扩大调研范围;
4、分析调研资料,撰写调研报告。

第三阶段:研究分析阶段(9个月)
1、分析调研样本,统计调研数据;
2、整理调研资料,组织课题研讨;
3、撰写分析报告,发表研究论文;
4、做好阶段小结,接受中期检查;
5、邀请同行专家,组织学术研讨。

第四阶段:申报结题阶段(6个月)
1、综合理论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2、撰写结题报告,材料装订成册;
3、整理电子文档,进行分类汇总;
4、组织评审验收,进行成果认定;
5、整理研究资料,申报项目结题;
6、分享研究成果,做好应用推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