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敏感期_语言学能和最终二语习得状态_述介_曹贤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5月第47卷 第3期
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bimonthly)
May 2015
Vol.47No.3《敏感期、语言学能和
最终二语习得状态》述介
南京大学 曹贤文
Gisela Granena &Mike Long(eds.).2013.Sensitive Periods,LanguageAptitude,and Ultimate L2 Attainment.Amsterdam:John Benjamins.xv+295pp.
1.引言
成熟期限制和语言学能都是语言习得领域带有全局性且长期受到关注的课题。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培养高水平外语人才的兴趣不断增长,学界将目光更多投向最终二语习得状态研究,这激发了对影响最终二语习得状态的重要变量及其加合效应的探索。

已有二语习得研究已经确定了起始年龄(age of onset),即学习者首次真正接触第二语言的年龄,是用来解释最终二语习得状态的最大变量,一般可解释30%左右的变异。

研究也显示,第二个预测力最强的变量是语言学能,一般可解释10%-20%的变异(P.IX)。

因此,毫不奇怪,近来大量研究将年龄和语言学能结合在一起作为二语习得最终水平的解释因素,从新的理论视角和实证研究层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

本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对成熟期限制、语言学能和最终二语习得状态进行综合研究的最新成果。

2.内容简介
除引言外,本书分为四个部分。

引言首先说明,最终二语习得状态的两个最强预测变量为起始年龄和语言学能,接着简要回顾了关于语言学习成熟期限制和语言学能的研究历史及最新进展,并综述了全书各章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年龄差异和成熟期限制”,共收集3篇文章。

第1章是Long的“儿童和成人二语习得的成熟期限制”。

通过回顾与年龄相关的过往研究,作者认为这些研究强烈支持存在语言习得成熟期限制。

然而Lenneberg提出的“关·
·
键期假设”认为青春期后语言学习机制被关闭是由于大脑语言功能侧化的推断是错误的。

作者提出应当采用语言习得敏感期理论代替“关键期假设”来解释成熟期限制。

敏感期是终身语言衰退过程中一段边界模糊的时间,是一个具有弹性的阶段,大体上有加减2年的弹性。

在人类的语言学习过程中,儿童从出生就具有区别自然语言中细微声音的敏感性,在最初几年,儿童对语言的敏感性处于平稳的高峰期,尔后逐年下降而不是突然中断。

从敏感期结束前直至去世,语言习得能力衰退的下降速度更慢,也不太明显。

作者绘制了一幅包含敏感期在内的学习者一生中年龄因素对语言习得影响的形状图,并将它比作一个拉伸的“Z”
字,以此来解释终生语言学习能力的逐渐衰退过程。

为了进一步阐明语言习得敏感期理论的解释力,作者接着从八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学界对于成熟期限制缺乏一致看法的原因,并总结了最近十年来在成熟期限制研究方面取得的积极进展及其对未来研究的影响。

研究年龄对语言学习的影响首先集中在语音学、形态学和句法学等领域,近来又扩展到了词汇和词语搭配领域,不过,这方面的研究仍然很少,第2章Sp
a-daro的“
成熟期限制对二语词汇习得的影响”对此做了有益的探索。

作者调查了二语词汇和词语搭配敏感期存在的可能性,分析结果显示存在二语词汇习得敏感期,二语词汇习得的高度敏感期大约在6岁时结束。

近年来,不少研究认为年龄对最终习得状态的影响是由于一语固化的结果,一语水平的逐渐提高引起学习者一语心理表征的不断固化,使得二语习得日益
困难。

第3章By
lund、Hyltenstam和Abrahamsson的“最终二语习得状态:年龄的影响还是双语的影响”分析了“一语固化解释”的理论基础,并将双语的影响作为最终习得状态差异的可选解释,作者认为起始年龄与双语影响两方面的解释彼此并不矛盾。

第二部分“语言学能的构成和测量”,包括3篇文章,主要讨论了语言学能的
内在构成和新的测量方法。

作为一种新的测量工具,LL
AMA语言学能测试已经在许多二语习得研究中描述过。

第4章Gr
anena的“二语学习中的认知学能与LLAMA语言学能测试”对LL
AMA语言学能测试的可靠性及其内部结构进行了探索性验证研究,结果显示其内在一致性和稳定性都是可接受的,探索性因子分析进一步表明该测试工具可测量语言学能的两个不同维度:分析能力(与显
性语言学习相关的学能)和语音序列学习能力(与隐性语言学习相关的学能)。

第5章Ko
rmos的“二语习得状态中语言学能的新概念”继续分析语言学能的内在构成,讨论了工作记忆、语音短期记忆等认知能力与语言学能之间的关系,描述了这些认知能力如何影响诸如注意、长期记忆中的编码、程序化和自动化等语言学习处理过程。

本章也考察了语言学习过程中认知变量的稳定性,研
·
·曹贤文 《敏感期、语言学能和最终二语习得状态》述介
究结果显示,在密集的二语接触之后,语言学能的一些成分可能发生改变。

第6章Doughty的“
后关键期语言学习的最佳化”主要讨论了高水平语言学能量表(Hi-L
AB)的设计原理和基本结构。

鉴于很多人成年后才开始学习第二语言,而其中一部分人仍可达到高级水平,作者认为这是由于这些学习者拥有包括内在感知和认知能力构成的语言学能,可部分补偿“后关键期”因年龄因素导致的语言学习能力的衰退。

以往设计的语言学能测试主要用于预测教学环境下早期学习的速率,Hi-L
AB则是专门设计用来预测成功的高水平最终习得状态。

本章报告了Hi-L
AB的结构、测量方法、信度和效度,并讨论了如何运用Hi-L
AB对语言学习者进行正确的分类、诊断和采取相应的教学干预措施。

第三部分“年龄、语言学能和最终习得状态”,包括3篇文章,主要探讨了语
言学能在减缓年龄因素对高水平习得状态的影响上所起的作用。

过往研究只有少数调查了在自然环境下语言学能对长期二语形态句法习得状态所起的作用,虽然它们采用了相同的测量方法,但得出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

第7章
Gr
anena的“对二语习得中语言学能稳健性的再检测”重新检测了语言学能与长期二语习得状态之间的关系。

作者根据两种句子复杂性条件,采用听觉和书面两种语法判断来测量长期二语习得状态,同时采用LL
AMA量表测量语言学能。

结果显示,高语言学能的二语说话者被给予时间思考时,其准确性明显更高,在语言学能与根据测试获得的语法判断成绩之间存在互动关系。

第8章是Bolibaug
h和Foster的“基于记忆的类母语选择学能:语音短期记忆的作用”。

作者提出类母语能力不仅包括语法知识,也包括惯用的词语搭配知
识,即类母语选择能力。

作者的调查对象是成年后才开始学习目的语并在目的语社区长期居住的二语使用者,考察了他们的语言接触时间、类母语选择能力和语音短期记忆能力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分析结果显示,语音短期记忆能力对成人二语学习者的起始学习速率和最终习得状态都有影响。

第9章是Forsberg和Sandg
ren的“晚学者二语习得中的高级语言水平:搭配产出、语言学能和个性之间的关系”。

作者的研究有两个目的,第一,调查高级
语言水平的测量指标(词语搭配和语法判断)与二语晚学者的语言学能之间的关系;第二,调查学习者的个性与高级语言水平之间的关系。

分析结果显示,词语搭配与LL
AMA学能测试D部分的测量表现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多元文化个性量表中的两种个性维度数据与词语搭配成绩和LL
AMA学能测试D部分的得分都显著正相关。

与第8章一样,作者的研究结论认为,在预测成人的二语学习,尤其是高级语言水平时,需要考虑语言学能和其他个体因素的作用。

第四部分“教育政策和语言教学方面的应用”,包括2篇文章,讨论了年龄差
异、语言学能及其互动在应用环境中的研究。

第10章Long的“
语言学习敏感·
·2015年 外语教学与研究 第3期
期的研究发现在教育政策和实践上的应用”提出应当在考虑二语满足社会、家庭和个人需求的基础上,将语言学习敏感期的研究发现用于规划学校外语教学时
间,并给目的语环境中的移民提供恰当的语言教学。

最后一章是Va
tz、Tare、Jackson和Doughty的“
二语习得中的学能处理交互作用研究:发现和方法论”。

作者回顾了具有不同语言学能的学习者对不同教学处理的反应研究。

这些研究
大都显示出显著的语言学能-教学处理交互作用,
不同的教学处理对于高语言学能和低语言学能的学习者可能有不同的影响,语言学能在某些处理中起作用,但在另一些处理中却不起作用。

作者建议将来的研究能够结合这些因素,去探索如何根据学习者的认知学能来制定教学活动以促进二语学习。

3.
简评本书汇聚了二语习得年龄因素、语言学能和最终习得状态等重要课题的最新研究信息,反映了二语习得成熟期限制和语言学能两大领域及其与最终二语习得状态之间关系的最新研究成果,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本书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为二语习得成熟期限制和“关键期假设”等重大争议性课题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本书从新的角度重新审视年龄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提出用敏感期理论替代关键期假说,以重塑语言学习成熟期制约的理论解释基础。

“关键期假说”中的关键期含有明确的起讫时间,强调只有在发展的特定阶段,个体的某种能力才能得到正常发展,这也意味着学习能力在特定的年龄范围和成熟过程中逐渐丧失,并把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最终归结到生
理因素上。

本书编者之一Long认为,
低等生物具有的关键期由基因决定,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时间往往是很短而精确的,在其突然关闭前的骤降期很短或者根本没有,而且不同个体之间很少甚至毫无差别。

而敏感期则是一段具有一定弹性的时间,它的结束对不同个体有快慢之分,人类语言学习的敏感期并不是在某个特定的年龄段突然结束,而是在较长的时间内,语言习得能力逐步下降。

在语言学习的高度敏感期结束后,敏感性仍有残余和可塑性,并且存在个体的差异。

敏感期结束后的二语学习效果与年龄因素只有弱相关关系,更多则是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语言学能、认知和社会心理因素、语言接触度、第一和第二语言的使用比例等等,这些因素为后敏感期的语言学习起到平衡和补偿作用。

因此,本书为进一步探索年龄因素与其他因素,特别是与语言学能的互动关系开启了新的研究思路。

同时,本书提出由于语言的不同方面涉及的成熟性和认知处理并不完全相同,语音、词汇和形态句法等语言不同部分的习得敏感期虽大体相同但仍有所差异。

可以预见,研究语言的不同方面在什么时期结合哪些其他因素能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将是未来二语习得研究的重要内容。

·
·曹贤文 《敏感期、语言学能和最终二语习得状态》述介
2015年 外语教学与研究 第3期
第二,本书具有很强的工具意义,为研究语言学能和最终二语习得状态提供了新的测量依据和分析方法。

语言学能的测量方法,一方面需要易于实施,最好是基于计算机的,同时能够广泛获取;另一方面,需要反映语言学能研究的最新成果,特别是对语言学能组成部分的本质及这些部分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以及对工作记忆、隐性与显性学习等重要因素的关注。

近年来学界开发了一些新的语言学能测量工具,LLAMA语言学能测试和Hi-LAB高水平语言学能量表就是其中的代表。

本书第二部分探索了支撑上述语言学能测试的理论结构以及这些测试的运作方式和可靠性,为研究语言学能提供了分析依据和方法支撑。

另外,本书将语言学能与其他个体因素结合起来考察对最终二语习得状态的影响,以及关于最终二语习得状态的类母语能力分析、词语搭配能力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于今后的相关研究都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

第三,本书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为语言政策规划和课堂教学处理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用参考。

语言学习敏感期理论似乎暗示应该尽早开始外语学习,然而外语学习“越早越好”并不一定意味着“越早的教学越好”。

本书认为,起始年龄与最终二语习得水平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可能是由于跟年龄相关的处理隐性语言学习的大脑能力的衰退,这意味着隐性学习更有利于儿童,而显性学习对年龄较大的学习者起更大作用。

另外,敏感期中不同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理想的语言学习持续时间都各不相同。

由于受到语言学能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有些人即使到了成年期也能够熟练而快速地掌握外语,而有些人即使在敏感期内学习第二语言,效果也并不理想。

因此,需要根据学习者的个体差异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本书关于语言学能研究和测量的信息可用来描述每一名参测者的语言学能轮廓,评估其可能的语言学习结果,以及在什么环境下(例如,沉浸式或者课堂教学环境)将可能达到最高的学习成就。

本书研究也发现语言学能与教学处理之间具有复杂的互动关系,这些发现启发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者的学能组成和学习条件多样性之间交互作用的研究,以便更深入认识语言学能与教学之间的关系。

总之,本书是国际二语习得界关于语言成熟期制约、语言学能和最终习得状态的一部最新力作,为本领域的研究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收稿日期:2014-03-27;本刊修订,2015-03-28
通讯地址:210093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